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干涉,光的颜色、色散
光的散射,反射,衍射,折射的现象

光的散射,反射,衍射,折射的现象
1.光的反射:光线照射到光滑的表面时,光线会从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是依据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进行的。
光线与表面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为0度,当光线与表面呈一定角度入射时,反射角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因此会导致传播方向的变化。
折射定律规定了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3.光的散射:光线在与粗糙表面或者介质中的微小颗粒相互作用时,光线会在不同的方向上散射,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散射会使光线失去原有的方向性,产生漫反射光。
漫反射光可以使物体呈现出均匀柔和的光照效果,而非只有强烈的高光和暗影。
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的基本现象。
这些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光学、物理学以及生物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4.光的衍射:当光线通过一个光学元件时,光线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相遇时产生的明暗条纹,而衍射是指光线通过狭缝或边缘时发生的弯曲现象。
干涉和衍射是光学实验和光学仪器中常用的现象和原理。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大全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大全光是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不仅让我们能够看到世界,还可以被用于通信、医学、工业、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光现象是指光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系列表现和规律,涉及到光的特性、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干涉、衍射、偏振等内容。
下面将对光现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光现象的奥秘。
一、光的特性1.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光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也可以表现出粒子性。
光波动性的表现包括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而光粒子性的表现则可以通过光电效应等现象来体现。
2. 光的速度和能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00×10^8 m/s,而光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3.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时是直线传播,同时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的传播也受到介质的折射率和密度的影响。
4. 光的辉煌与暗淡在光照的条件下,物体会反射和折射光线,从而反射出色彩和光亮度。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线的反射光线在与光滑表面接触时,会以相同的角度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线在不同表面条件下的反射形式。
2. 光线的折射光线在穿过介质的界面时,因为介质密度和折射率不同,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定律描述了光线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3. 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将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4. 玻璃棱镜的分光作用玻璃棱镜能够将入射光线分解成不同波长的色散光,这种分光作用被称为色散现象。
三、光的干涉与衍射1. 光的干涉现象当两束光线叠加在一起时,由于光的波动特性,会出现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分为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
2. 光的多普勒效应当光源和观察者相对运动时,光的波长和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不仅存在于声音中,也存在于光中。
3. 光的衍射现象光通过小孔或遇到尺寸与波长相当的障碍物时,会产生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能够使光线朝各个方向散射。
1 第1节 光的折射 全反射(教师版)

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真题统计2016.102017.42017.112018.42018.112019.4 2020.11.光的反射与折射 c 14 21 122.全反射 c 143.光的干涉 c 14 16 15 21 154.光的衍射 b 21 145.光的偏振 b6.光的颜色、色散 b7.激光 a8.电磁波的发现 a9.电磁振荡 c 810.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b11.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a12.电磁波谱 a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21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同时练习使用游标型测量头)21第1节光的折射全反射【基础梳理】提示:同一两侧比值sin θ1sin θ2频率光密介质光疏介质大于或等于反射光1n【自我诊断】判一判(1)某种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比红光大,蓝光和红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该玻璃中,蓝光的折射角较大.()(2)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就可能发生全反射.()(3)在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大于红光的传播速度.()(4)在潜水员看来,岸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一个倒立的圆锥里.()(5)光纤通信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6)晚上,在水池中同一深度的两点光源分别发出红光和蓝光,蓝光光源看起来浅一些.()提示:(1)×(2)×(3)×(4)√(5)√(6)√做一做如图所示,光在真空和介质的界面MN上发生偏折,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是从真空射向介质B.介质的折射率为1.73C.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1.73×108 m/sD.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成90°角E.当入射角增大10°,则折射角也将增大10°提示:BCD折射定律的应用【知识提炼】1.折射率: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 2.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无关,光密介质不是指密度大的介质. 3.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4.公式n =sin θ1sin θ2中,不论光从真空射入介质,还是从介质射入真空,θ1总是真空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θ2总是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典题例析】如图,在注满水的游泳池的池底有一点光源A ,它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0 m .从点光源A 射向池边的光线A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水的折射率为43.(1)求池内的水深;(2)一救生员坐在离池边不远处的高凳上,他的眼睛到池面的高度为2.0 m .当他看到正前下方的点光源A 时,他的眼睛所接受的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为45°.求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解析] (1)如图,设到达池边的光线的入射角为i .依题意,水的折射率n =43,光线的折射角θ=90°.由折射定律有n sin i =sin θ ① 由几何关系有sin i =ll 2+h 2②式中,l =3 m ,h 是池内水的深度.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h =7 m ≈2.6 m .③ (2)设此时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x .依题意,救生员的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45°.由折射定律有n sin i ′=sin θ′④式中,i ′是光线在水面的入射角.设池底点光源A 到水面入射点的水平距离为a .由几何关系有sin i ′=aa 2+h 2⑤x +l =a +h ′⑥ 式中h ′=2 m.联立③④⑤⑥式得x =⎝⎛⎭⎫3723-1m ≈0.7 m. [答案] (1)2.6 m (2)0.7 m【题组过关】考向1 折射率的计算1.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入射到棱镜的AB 面上,经AB 和AC 两个面折射后从AC 面进入空气.当出射角i ′和入射角i 相等时,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θ.已知棱镜顶角为α,则计算棱镜对该色光的折射率表达式为( )A.sinα+θ2sin α2B.sinα+θ2sin θ2C.sin θsin ⎝⎛⎭⎫θ-α2D.sin αsin ⎝⎛⎭⎫α-θ2解析:选A.当出射角i ′和入射角i 相等时,由几何知识,作角A 的平分线,角平分线过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和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两法线的交点,如图所示,可知∠1=∠2=θ2,∠4=∠3=α2,而i =∠1+∠4=θ2+α2,由折射率公式n =sin isin ∠4=sinα+θ2sin α2,选项A 正确.考向2 对折射定律的考查2.(2020·丽水调研)半径为R 的玻璃圆柱体,截面如图所示,圆心为O ,在同一截面内,两束相互垂直的单色光射向圆柱面的A 、B 两点,其中一束沿AO 方向,∠AOB =30°,若玻璃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n = 3.(1)试作出两条光线从射入到第一次射出的光路途径,并求出B 光第一次射出圆柱面时的折射角(当光线射向柱面时,如有折射光线则不考虑反射光线)并作出光路图.(2)求两条光线经圆柱体后第一次射出的光线的交点(或延长线的交点)与A 点的距离. 解析:(1)A 光过圆心,射入和射出玻璃圆柱方向始终不变,射出玻璃圆柱的折射角为0°.B 光从B 点射入,设折射角为r ,第一次在C 点射出,设B 光第一次射出圆柱面时的折射角为i 2,由折射定律,n =sin 60°sin r,解得r =30°. 由折射定律,n =sin i 2sin r ,解得i 2=60°.光路图如图所示.(2)设B 光从C 点射出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A 光光线于D 点,由图可知,∠DOC 为直角,DA =R tan 60°-R =(3-1)R . 答案:(1)见解析 (2)(3-1)R(1)折射率只由介质本身的光学性质和光的频率决定.由n =sin θ1sin θ2定义和计算.但与入射角θ1、折射角θ2无关.(2)由n =cv 可计算光的折射率,n 是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的折射率.对两种介质来说,若n 1>n 2,则折射率为n 1的称为光密介质,折射率为n 2的称为光疏介质.(3)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改变,光速改变.可以根据v =λf和n=cv判断.(4)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题的一般思路①根据入射角、折射角及反射角之间的关系,作出比较完整的光路图.②充分利用光路图中的几何关系,确定各角之间的联系,根据折射定律求解相关的物理量:折射角、折射率等.③注意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及应用【知识提炼】1.在光的反射和全反射现象中,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是可逆的.2.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当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了.3.全反射现象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去理解: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这时就发生了全反射.【典题例析】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R 的半圆,AB 为半圆的直径,O 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n = 2.(1)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 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2)一细束光线在O 点左侧与O 相距32R 处垂直于AB 从下方入射,求此光线从玻璃砖射出点的位置.[解析] (1)在O 点左侧,设从E 点射入的光线进入玻璃砖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θ,则OE 区域的入射光线经上表面折射后都能从玻璃砖射出,如图,由全反射条件有sin θ=1n① 由几何关系有OE =R sin θ② 由对称性可知,若光线都能从上表面射出,光束的宽度最大为l =2OE 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已知数据得l =2R . (2)设光线在距O 点32R 的C 点射入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为α,由几何关系及①式和已知条件得α=60°>θ光线在玻璃砖内会发生三次全反射,最后由G 点射出,如图,由反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得OG =OC =32R 射到G 点的光有一部分被反射,沿原路返回到达C 点射出. [答案] (1)2R (2)光线从G 点射出时,OG =OC =32R ,射到G 点的光有一部分被反射,沿原路返回到达C 点射出(2020·湖州质检)半径为R 、介质折射率为n 的透明圆柱体,过其轴线OO ′的截面如图所示.位于截面所在的平面内的一细束光线,以角i 0由O 点入射,折射光线由上边界的A 点射出.当光线在O 点的入射角减小至某一值时,折射光线在上边界的B 点恰好发生全反射.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解析:当光线在O 点的入射角为i 0时,设折射角为r 0,由折射定律得sin i 0sin r 0=n①设A 点与左端面的距离为d A ,由几何关系得 sin r 0=Rd 2A +R2② 若折射光线恰好发生全反射,则在B 点的入射角恰好为临界角C ,设B 点与左端面的距离为d B ,由折射定律得sin C =1n③ 由几何关系得sin C =d Bd 2B+R 2④设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d ,可得 d =d B -d A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得 d =⎝ ⎛⎭⎪⎫1n 2-1-n 2-sin 2i 0sin i 0R .答案:⎝ ⎛⎭⎪⎫1n 2-1-n 2-sin 2i 0sin i 0R1.求解全反射现象中光的传播时间的一般思路(1)全反射现象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发生变化,即v =cn .(2)全反射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程应结合光路图与几何关系进行确定. (3)利用t =lv 求解光的传播时间. 2.解决全反射问题的一般方法 (1)确定光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2)应用sin C =1n确定临界角.(3)根据题设条件,判定光在传播时是否发生全反射. (4)如发生全反射,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的临界光路图.(5)运用几何关系或三角函数关系以及反射定律等进行分析、判断、运算,解决问题.光的色散现象【知识提炼】1.光线射到介质的界面上时,要注意对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1)若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而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不同色光偏折角不同.(2)若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是否发生全反射,要根据计算判断,要注意不同色光临界角不同.2.作图时要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光线,如符合边界条件或全反射临界条件的光线.3.解答时注意利用光路可逆性、对称性和几何知识.4.各种色光的比较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频率ν低―→高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小―→大同一介质中速度大―→小波长大―→小临界角大―→小通过棱镜的偏折角小―→大平行玻璃砖三棱镜圆柱体(球)结构玻璃砖上下表面是平行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三棱镜横截面是圆对光线的作用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但要发生侧移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向棱镜底边偏折圆界面的法线是过圆心的直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向圆心偏折应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全反射棱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典题例析】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n随波长λ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n=A+Bλ2+Cλ4,其中A、B、C是正的常量.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如图所示,则()A.屏上c处是紫光B.屏上d处是红光C.屏上b处是紫光D.屏上a处是红光[审题指导]根据折射图象可得出各光的偏折程度,即可得出折射率的大小,则可得各光的频率、波长等的大小关系,进而可判断各光可能的顺序.[解析]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由上至下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由于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所以偏折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则偏折程度最小.故屏上a处为红光,屏上d处为紫光,D正确.[答案] D【题组过关】考向1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考查1.(2020·绍兴联考)虹和霓是太阳光在水珠内分别经过一次和两次反射后出射形成的,可利用白光照射玻璃球来说明.两束平行白光照射到透明玻璃球后,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会形成MN和PQ两条彩色光带,光路如图所示.M、N、P、Q点的颜色分别为()A.紫、红、红、紫B.红、紫、红、紫C.红、紫、紫、红D.紫、红、紫、红解析:选A.七色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故经玻璃球折射后红光的折射角较大,由玻璃球出来后将形成光带,而两端分别是红光和紫光,根据光路图可知M、Q点为紫光,N、P点为红光,故选A.考向2对光路的分析2.(1)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一块平行平面玻璃砖,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a、b.已知a 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下面光路图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2)如图所示,含有两种单色光的一细光束,以入射角θ射入厚度为d 的平行玻璃砖中,该玻璃砖对两种单色光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且n 1>n 2.求两束单色光从下表面射出时出射点之间的距离.解析:(1)由于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可知a 光的折射率小于b 光的折射率.在上表面a 、b 两束单色光的入射角相同,由折射定律可判断出a 光的折射角大于b 光的折射角.在下表面,光线由玻璃射向空气,光线折射率为折射角正弦比入射角正弦,故下表面的折射角应与上表面的入射角相同,即通过玻璃砖后的出射光线应与原入射光线平行.(2)光路图如图所示, 则n 1=sin θsin r 1,n 2=sin θsin r 2tan r 1=x 1d ,tan r 2=x 2dΔx =x 2-x 1 联立各式解得 Δx =d sin θ⎝ ⎛⎭⎪⎫ 1n 22-sin 2θ-1n 21-sin 2θ. 答案:(1)B(2)d sin θ⎝ ⎛⎭⎪⎫ 1n 22-sin 2θ-1n 21-sin 2θ光的色散中应注意的问题(1)明确题意,入射光为复色光,在出射光中,不同色光的偏折不同. (2)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其偏折最小.(3)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其临界角最小,最易发生全反射.(4)光的色散现象常和光的折射现象相互关联,各种色光的频率不同,在同种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波速、波长相应地发生变化.[随堂检测]1.(2020·丽水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空中蓝光的波长比红光的波长长 B .天空中的彩虹是由光干涉形成的 C .光纤通信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D .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波长保持不变解析:选 C.红光的频率小于蓝光的频率,在真空中红光和蓝光的传播速度相同,由λ=vf ,得红光波长比蓝光波长长,故选项A 错误.天空中的彩虹是水滴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造成的,选项B 错误.光纤通信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选项C 正确.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其频率不变,但传播速度不同,由v =λf 知,波长也不同,选项D 错误.2.(2020·嘉兴调研)如图,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O 点为该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下图能正确描述其光路的是( )解析:选A.①光从玻璃砖射向空气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则发生全反射;如果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则在界面处既有反射光线,又有折射光线,但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选项A正确,选项C错误.②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时,在界面处既有反射光线,又有折射光线,且入射角大于折射角,选项B、D错误.3.如图所示,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 ,∠A 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 边的方向射到AB 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 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 A.62 B. 2C.32D. 3 解析:选A.根据折射率定义有,sin ∠1=n sin ∠2,n sin ∠3=1,已知∠1=45°,又∠2+∠3=90°,解得:n =62. 4.(2020·1月浙江选考)如图所示,一束光与某材料表面成45°角入射,每次反射的光能量为入射光能量的k 倍(0<k <1).若这束光最终进入材料的能量为入射光能量的(1-k 2)倍,则该材料折射率至少为( )A.62B.2 C .1.5 D .2 答案:A5.打磨某剖面如图所示的宝石时,必须将OP 、OQ 边与轴线的夹角θ切磨在θ1<θ<θ2的范围内,才能使从MN 边垂直入射的光线,在OP 边和OQ 边都发生全反射(仅考虑如图所示的光线第一次射到OP 边并反射到OQ 边后射向MN 边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θ>θ2,光线一定在OP 边发生全反射B .若θ>θ2,光线会从OQ 边射出C .若θ<θ1,光线会从OP 边射出D .若θ<θ1,光线会在OP 边发生全反射解析:选D.题图中,要使光线可在OP 边发生全反射,图中光线在OP 边上的入射角大于90°-θ2.从OP 边上反射到OQ 边的光线,入射角大于90°-(180°-3θ1)=3θ1-90°可使光线在OQ 边上发生全反射.若θ>θ2,光线不能在OP 边上发生全反射;若θ<θ1,光线不能在OQ 边上发生全反射,综上所述,选项D 正确.[课后达标]一、不定项选择题1.(2020·绍兴检测)一束单色光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 )A .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 .速度不变,波长变短C .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答案:A2.公园里灯光喷泉的水池中有处于同一深度的若干彩灯,在晚上观察不同颜色彩灯的深度和水面上被照亮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B.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C.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D.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答案:D3.(2020·嘉兴质检)一束红、紫两色的混合光,从某种液体射向空气,当研究在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下图中的()答案:C4.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解析:选B.由光路图显然可看出a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故a光的折射率最大,选项中应该以“红橙黄绿蓝靛紫”反过来的顺序进行排列,B对.5.(2020·湖州质检)为了从坦克内部观察外部目标,在厚度为20 cm的坦克壁上开了一个直径为12 cm的孔,若在孔内分别安装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三块玻璃,其中两块玻璃的厚度相同.坦克内的人在同一位置通过玻璃能看到的外界的角度范围是()A.图1的大于图2的B.图1的小于图3的C.图2的小于图3的D.图2的等于图3的解析:选AD.坦克内的人在同一位置通过玻璃能看到的外界的角度范围大小,取决于玻璃的折射率和玻璃的厚度,玻璃越厚,则入射光偏折越大,观察到范围也就越大.6.酷热的夏天,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你会看到在一定距离之外,地面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似乎还能看到远处车、人的倒影.但当你靠近“水面”时,它却随你靠近而后退.对此现象正确的解释是()A.出现的是“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全反射造成的B.“水面”不存在,是由于酷热难耐,人产生的幻觉C.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面温度升高,折射率大,发生全反射D.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面温度升高,折射率小,发生全反射解析:选AD.酷热的夏天地面温度高,地面附近空气的密度小,空气的折射率下小上大,远处车、人反射的太阳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发生全反射.7.(2020·杭州调研)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棱镜对光的色散的实验中,用一束含有两种A、B不同颜色的光束以一定的角度从三棱镜的一边射入,并从另一面射出,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A.在同种介质中,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长B.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同样的介质,A光的折射角比B光的小C.A、B两种光在水中的速度一样大D.A、B两种光从相同的介质入射到空气中,逐渐增大入射角,B光先发生全反射解析:选AD.由图可知,B光折射率较大,B光的频率大.在同种介质中,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长,选项A正确;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同样的介质,A光的折射角比B光的大,选项B错误;A、B两种光在水中的速度,A光较大,选项C错误;由于B光的折射率较大,B光的全反射临界角较小,A、B两种光从相同的介质入射到空气中,逐渐增大入射角,B光先发生全反射,选项D正确.8.光纤通信采用的光导纤维是由内芯和外套组成,如图所示,其中内芯的折射率为n1,外套的折射率为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芯和外套的折射率应满足n1>n2B.内芯和外套的折射率应满足n1<n2C.从左端面入射的光线,其入射角θ必须大于某值,全部光才能被传导D.从左端面入射的光线,其入射角θ必须小于某值,全部光才能被传导解析:选AD.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来工作的,光只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中时,才能发生全反射,因而内芯和外套的折射率应满足n1>n2.从图中看由左端面入射的光线,其入射角越小,进入介质后,在n1与n2的界面上入射角越大,越易发生全反射,故A、D对.9.(2020·宁波质检)如图,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PQ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玻璃砖,在O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呈现七色光带.若入射点由A向B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点,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A.减弱,紫光B.减弱,红光C.增强,紫光D.增强,红光解析:选C.同一介质对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各色光对应的全反射的临界角也不同.七色光中紫光折射率最大,由n=1sin C可知,紫光的临界角最小,所以入射点由A向B缓慢移动的过程中,最先发生全反射的是紫光,折射光减弱,反射光增强,故C正确.10.以往,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n >0).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的人工材料,其折射率可以为负值(n <0),称为负折射率材料.位于空气中的这类材料,入射角i 与折射角r 依然满足sin i sin r=n ,但是折射线与入射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此时折射角取负值).现空气中有一上下表面平行的负折射率材料,一束电磁波从其上表面射入,下表面射出.若该材料对此电磁波的折射率n =-1,正确反映电磁波穿过该材料的传播途径的示意图是( )解析:选B.由题意知,折射线和入射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n =-1,由折射定律可知,入射角等于折射角,所以选项B 正确.11.(2020·杭州质检)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B .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C .单色光1垂直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垂直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D .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解析:选AD.本题考查光的色散、全反射现象、光速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由题图知单色光1在界面折射时的偏折程度大,则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因此单色光1的频率大于单色光2的频率,那么单色光1的波长就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A 项对;由n =c v 知,折射率大的单色光1在玻璃中传播速度小,当单色光1、2垂直射入玻璃时,二者通过玻璃板的路程相等,此时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大于单色光2的,B 、C 项都错;由sinC =1n及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知,D 项对.12.(2020·舟山高二期中)平面MN、PQ、ST为三个相互平行的界面,Ⅰ、Ⅱ、Ⅲ为三种不同的介质,平面ST的上表面涂有反射层(光线不能通过),某种单色光线射向界面MN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光路如图所示.则()A.当入射角β适当减小时,光线c、d都可能会消失B.当入射角β适当增大时,光线d可能会消失C.对于三种介质,光在介质Ⅱ中的传播速度最小D.出射光线b、c、d不一定平行解析:选BC.a光在MN界面不会发生全反射,但随着β角增大,a光就可能会在PQ 界面发生全反射,则光线d消失,选项B正确.Ⅱ介质折射率最大,光在Ⅱ中速度最小,选项C正确.如光线b、c、d都有,由几何关系可知必相互平行,故选项D错误.二、非选择题13.如图,△ABC是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A=90°,∠B=60°.一细光束从BC边的D点折射后,射到AC边的E点,发生全反射后经AB边的F点射出.EG垂直于AC交BC于G,D恰好是CG的中点.不计多次反射.(1)求出射光相对于D点的入射光的偏角;(2)为实现上述光路,棱镜折射率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解析:(1)光线在BC面上折射,由折射定律有sin i1=n sin r1 ①式中,n为棱镜的折射率,i1和r1分别是该光线在BC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光线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由反射定律有i2=r2 ②式中i2和r2分别是该光线在AC面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光线在AB面上发生折射,由折射定律有n sin i3=sin r3 ③式中i3和r3分别是该光线在AB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由几何关系得i2=r2=60°,r1=i3=30°④F点的出射光相对于D点的入射光的偏角为δ=(r1-i1)+(180°-i2-r2)+(r3-i3) ⑤由①②③④⑤式得δ=60°. ⑥(2)光线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光线在AB面上不发生全反射,有n sin i2≥n sin C>n sin i3 ⑦式中C是全反射临界角,满足。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发生方向的改变并返回原来的介质中。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
以平面镜为例,当光线垂直射入镜面时,光线会发生正向反射,形成清晰的镜像。
这种现象在化妆、修剪头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反射还被应用于激光仪器、反光衣等技术中,提高了可见性和安全性。
二、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存在一定的关系,即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
光的折射在光学仪器、眼镜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凸透镜和凹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将光线聚焦或发散,实现近视或远视的矫正。
此外,光纤通信技术也是基于光的折射原理进行数据传输,其高速、高容量的特点在现代通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光的反射和折射与光的颜色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与光的频率和波长有关,不同颜色的光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例如,白光在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成七个颜色的光谱,形成彩虹。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折射过程中发生的弯曲程度不同,从而出现颜色的分离。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在自然界的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在自然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水面的反射现象造成了湖泊、河流中的倒影,使得景色更加美丽。
而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折射,形成了日出和日落的美丽景观。
此外,光的反射和折射还负责生物界的一些现象。
比如,蜻蜓的翅膀上会产生彩虹色的反射光,这是由于其翅膀表面的微小结构引发的光的干涉和折射效应。
五、结论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它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还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中。
通过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并且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提升生活品质和科学研究的水平。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一、光的反射1.反射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反射。
2.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反射光线仍然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粗糙表面,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
二、光的折射1.折射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折射。
2.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斯涅尔定律,即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是入射介质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3.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的界面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三、光的色散1.色散的定义: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色散。
2.色散的原因: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折射角不同。
3.色散的现象:–棱镜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时,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彩虹色散: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反射和色散而成。
4.光的波长与颜色的关系: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其他颜色的光波长依次递减。
以上是关于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求反射光的传播方向。
方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此,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与入射光方向相同。
答案: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与入射光方向相同。
2.习题:太阳光射到地球表面,已知地球表面的折射率为1.5,求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的入射角。
方法:根据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其中n1为太阳光在真空中的折射率(近似为1),n2为地球表面的折射率,θ2为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的入射角。
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

光的折射,反射,衍射,干涉都是什么?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个现象叫作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在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特点: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个现象叫作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在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2.光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4.光从一种介质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5.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一样例子:在空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币,然后往杯子里倒水,从上面斜着看,随着杯中水面的升高,看起来硬币上浮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不同的界质时,便有部分光自介面射回原界质中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镜上,且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2)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表面平滑的物体,易形成光的镜面反射,形成刺目的强光,反而看不清楚物体.通常情况下可以辨别物体之形状和存在,是由于光的漫射之故.日落后暂时能看见物体,乃是因为空气中尘埃引起光的漫射之故.无论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都需遵守反射定律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它的波阵面受到限制,光会绕过障碍物,改变光的直线传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衍射.光的衍射和光的干涉一样,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1.干涉现象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在空中相遇时发生叠加,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外一些区域总减弱,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或者是彩色条纹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2.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只有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位相差恒定,振动方向一致的相干光源,才能产生光的干涉.由两个普通独立光源发出的光,不可能具有相同的频率,更不可能存在固定的相差,因此,不能产生干涉现象光的干涉将一束光设法分成两部分并使它们发生叠加,即可获得干涉图样.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从单缝(线光源)发出的单色光射到与之平行的双缝上,即可在双缝屏后获得来自双缝(相干光源)的两束相干光在空间叠加,用光屏承接后可获得干涉图样(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等间隔明暗相间的平行干涉条纹;用白光做实验则可获得彩色干涉图样).相邻两条亮纹2.薄膜干涉:一列光波照射到透明薄膜上,从膜的前、后表面分别反射形成两列相干光波,叠加后产生干涉.其中,对楔形薄膜来说,凡是薄膜厚度相等的一些相邻位置,光的干涉效果相同而形成一条同种情况(譬如光振动加强)的干涉条纹(亮纹).随着薄膜厚度的逐渐变化,干涉效果出现周期性变化,一般在薄膜上形成明暗交替相间的干涉条纹图样.称为等厚薄膜干涉.。
高中物理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有何特点

高中物理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有何特点知识点:高中物理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特点1.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在反射现象中,光线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2.光的反射类型光的反射分为两种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是指光线射向平滑表面时,反射光线呈现出明亮的反射图像。
漫反射是指光线射向粗糙表面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散射。
3.折射现象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弯曲。
4.折射定律折射定律是描述光线在折射过程中传播方向的规律。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位于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
5.光的折射类型光的折射分为两种类型:正常折射和全反射。
正常折射是指光线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全反射是指光线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
6.光的折射率光的折射率是描述光线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物理量。
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通常情况下,光在真空中的折射率为1。
7.光的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最快的,约为3×10^8 m/s。
在其他介质中,光的速度会减慢,且与介质的折射率成反比。
8.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白光经过折射或反射后,分解成多种颜色的现象。
光的色散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折射过程中,折射角不同所致。
9.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互叠加时,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的现象。
衍射是指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弯曲和扩展的现象。
10.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中的电场矢量在特定平面内振动的现象。
偏振光具有特定的偏振方向,可以通过偏振片来筛选和观察。
以上是关于高中物理中光的反射和折射特点的知识点介绍。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汇报人:
01 光 的 反 射 现 象 02 光 的 折 射 现 象 03 光 的 干 涉 和 衍 射 现 象 04 光 的 其 他 特 性
目录
01 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定义
光的反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部分光线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到原来的传 播介质中的现象。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在法线两侧。
THANK YOU
汇报人:
生干涉现象
干涉条件:频 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相位 差恒定、振动
方向相同
干涉图样:明 暗相间的条纹
或彩色条纹
应用:光学仪 器、光纤通信、
激光技术等
光的衍射现象
衍射的定义: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衍射的条件:光波长与障碍物尺寸相当或小于障碍物尺寸 衍射的应用:光纤通信、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 衍射的特点:衍射图样具有明暗相间的条纹,条纹间距与光波长和障碍物尺寸有关
太阳能反射器:利用光的反 射原理,将太阳光反射到太 阳能电池板上,产生电能。
02 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定义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折射率:介质中光的速度与真空中光的速度之比,用来描述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 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 折射现象的应用:光纤通信、眼镜、显微镜等。
光的吸收:光子被物质吸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光的散射: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改变传播方向 瑞利散射:光子与微小粒子相互作用,产生散射现象 米氏散射:光子与气体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散射现象
光的量子性和波粒二象性
光的量子性:光子是光的基本单位,具有能量和动量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波动性体现在干涉和衍射现象中 光的光电效应:光的粒子性体现在光电效应中,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光同步训练(1)---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干涉,光的颜色、色散一、选择题1. 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入射角 40,在界面上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折射,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是( D )A. 小于 40B. 在 40与 50之间C. 大于 140D. 在 100与 140与间2. 一个人身高1.5m ,站在一块竖直的平面镜前,设他的眼睛在头顶下方0.06m 处,为了能看到他自己的脚,镜的下缘离地面的最大距离应为( B )A. 1.44mB. 0.72mC. 0.75mD. 0.36m3. 太阳光沿跟水平面成 30角的方向射来,为了使反射光线成水平方向,则平面镜跟水平线所成的角度为( A 、C )A. 15B. 30C. 75D.1204. 站在平面镜前4m 的人,沿着与平面镜的镜面垂直的方向匀速走向平面镜,若此人行走速度为0.5m/s ,经2s ,则人对自己的虚像的速度和人对自己虚像的距离分别为( C )A. 0,4mB. 0.25m/s ,5mC. 1m/s ,6mD. 2m/s ,6m5. 让光线通过一块长方形的玻璃砖,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D )A. 光线通过玻璃砖后发生的侧向位移与玻璃的厚度有关B. 光线通过玻璃砖后发生的侧向位移与玻璃的折射率有关C. 出射光线的方向与玻璃砖的厚度无关D. 出射光线方向不变是因为没有发生折射6. 观察者看见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时,关于太阳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 太阳位于地平线上B. 太阳位于地平线下C. 太阳刚处于地平线D. 大气密度不知,无法判断7.一束可见光射到空气中的平行玻璃砖上,穿过玻璃砖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 、b 两束平行单色光,如图所示,如果束b 是蓝光,则光束a 可能是(D )A .红光B .黄光C .绿D .紫光 8.如图所示,红光和紫光分别从介质1和介质2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介质和真空的界面,发生折射时的折射角也相同。
设介质1和介质2的折射率分别为n 1、n 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 )A .n 1=n 2B .n 1>n 2C .n 1<n 2D .以上三种可能性都有 9.沙尘暴是由于土地沙化引起的一种恶劣的气象现象,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发生沙尘暴时能见度只有几十米甚至几米,天空变黄发暗,这是由于这种情况下 ( BD )A .只有波长较短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B .只有波长较长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C .只有频率较高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D .只有频率较低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10.为了连续改变反射光的方向,并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方法之一是旋转由许多反射镜面组成的多面体棱镜(简称镜鼓),如图所示,当激光束以固定方向入射入到镜鼓的一个反射面上时,由于反射镜绕竖直轴旋转,反射光就可以在屏幕上扫出一条水平线.依此,每块反射镜都将轮流扫描一次.如果要求扫描的范围θ=36°且每秒钟扫描60次,那么镜鼓的反射镜面数目和镜鼓旋转的转速分别为(B )A .10,360转/分钟B .20,180转/分钟C .20,360转/分钟D .40,180转/分钟真空 介质1 红光 真空 介质2紫光11.某同学为了研究光的色散,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墙角放置一个盛水的容器,其中有一块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的平面镜M ,如图14-4所示,一细束白光斜射向水面,经水折射向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经水面折射后照在墙上,该同学可在墙上看到 ( B )A .上紫下红的彩色光带B .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C .外红内紫的环状光带D .一片自光12.在光学仪器中,为了减少在光学元件(透镜、棱镜等)表面上的反射损失,可在光学元件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利用薄膜的相消干涉来减少反射光,如果照相机镜头所镀薄膜对绿光的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它能使绿光在垂直入射时反射光完全抵消,那么绿光在真空中波长λ为( D )A .d /4B .nd/4C .4dD .4nd13.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则其 ( C )A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B .频率变大,波长不变C .频率不变,波长变短D .频率变小,波长不变14.下面有关光的干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D )A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隔变宽B .白光经肥皂膜前后表面反射后,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彩色条纹C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缝S 1射入的是绿光,S 2射入的是紫光,则条纹是彩色的D .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15.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
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
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A )A .变疏B .变密C .不变D .消失二、作图与实验16. 如图所示,MN 为平面镜,S 为点光源,P 为遮光屏,试在图中画出看到光源在镜中的像的观察区域。
(用斜线表示)。
要求写出作图步骤。
略17. 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后,以O 点为圆心,10.00cm 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线段OA 于A 点,交OO '连线延长线于C 点,过A 点作法线NN '的垂线AB ,交NN '于B 点,过C 点作法线NN '的垂线CD ,交NN '于D 点,如图22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B cm =800.,CD cm =400.,由此可得玻璃的折射率n =________.1.518.由某种透光物质制成的等腰直角棱镜ABO ,两腰长都为16cm ,如图所示,为了测定物质的折射率,将棱镜放在直角坐标中,使两腰与xy 、oy 轴重合,从OB 边的C 点注视A 棱,发现A 棱的视位置在OA边的D 点,在CD 两点插上大头针,看出C 点坐标位置为(0,12),D点坐标位置为(9,0),则该物质的折射率为 .4/319.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测量装置如图所示,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亮条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mm .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条亮条纹的中心位置,由螺旋测微器再读出一读数.若实验测得第一条到第四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x :0.960mm ,已知双缝间距为d =1.5mm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 =1.00m ,则对应的光波波长为λ=nm .1.130 ;48020、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测量头如图所示,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亮条纹(设为第1条)的中心,此时游标尺(图甲)的读数为x 1=______ mm,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条亮条纹(第5条)的中心位置,由游标尺再读出一读数(图乙)x 5=______ mm,则从第1条亮纹到第5条亮纹间的距离 a = mm ,相邻两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x = mm 。
已知双缝间距d =0.25mm ,双缝到屏的距离L =0.500m ,则对应的光波波长为λ=________nrn 。
这可能是 光。
(4.98, 9.42, 4.44, 1.11。
555,绿光)三、计算题21.在水下深度为h 处有一物点S ,若人在水的上方向下看水中的物点时,则物点视深h’为多少(画图)?设水的折射率为n 。
解:光路如图所示。
人在水面上方看到的S ’是S 在水中所成的虚像。
由图可得:tgi OP h =,γtg OP h ='; 又P 点距O 点很近,故i 和γ均很小,有i tgi sin =,v tg sin =γ,因此n i h h 1sin sin '==γ,即nh h ='。
{注意近似公式θθtg =sin (θ很小时)在几何光学中的应用} 22.(03桂林)如图所示,一个大游泳池,池底面水平,池水深1.2m ,有一竹竿竖直插入池底,浸入水中的部分正好是全长的一半,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7°角射入,池底竿影长2.5m 。
求水的折射率。
解:光路如图所示。
由折射定律有:n=sin θ1 /sin θ2= sin 53°/sin θ2 ①由几何关系有:L=h 1ctg37°+ h 2tg θ2 ②由①②解得: θ2=37° n=4/323.如图所示,光线以入射角i 从空气射向折射率2=n 的透明介质表面。
① 当入射角︒=45i 时,求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θ② 当入射角i 为何值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90θ?11. ① ︒=105θ② 2arctg24.半径为R 的玻璃半圆柱体,横截面如图2所示,圆心为O ,两条平行单色红光沿截面射向圆柱面,方向与底面垂直。
光线1的入射点A 为圆柱面的顶点,光线2的入射点为B ,60=∠AOB ,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3。
(1)求两条光线经柱面和底面折射后的交点与O 点的距离d 。
(2)若入射的是单色蓝光,则距离d 将比上面求得的结果大还是小?解:(1)如图,光线1不偏折。
光线2在B 点的入射角i=60°,由折射定律得r i n sin sin = 360sin sin sin 0==n i r --------3分 光线2在C 点处再次发生折射,由几何关系得i’=60°-r=30°…1分在△BOC 中,由折射定律有sinr ’=nsini ’∴r ’=60°…-----2分在△BOC 中,由正弦定理,有00120sin 30sin R OC =………2分 ∴R OC 33=………1分 则R tg OC d 31)6090(00=-⋅=…………3分 (2)因为在玻璃圆柱体中红光比紫光的折射率小,所以d 比上面的结果大……2分第十三章、光同步训练(2)-------单元训练2006。
4。
10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主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镜ABC,如果白光垂直入射到AC面上时,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现将这些平行的白光平行于AB底面入射到AC面上时,则在光束射出三棱镜时(A)A、从BC边出射的是有色平行光束B、从BC边出射的是有色不平行光束C、从BC边没有出射光束D、从BC边出射的是白色光束2、关于某单色光由水中射入空气时的变化,正确的是(D)A、颜色不变,频率变高,光速变大.B、颜色不变,波长不变,光速变大.C、频率变低,波长变长,光速变大.D、频率不变,波长变长,光速变大3、水的折射率为1.33,水晶的折射率为1.55,玻璃的折射率为1.5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光线以相同的入射角由空气进入这三种介质时,折射角最小的是水晶.B、光线从这三种介质中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最小的是水.C、在这三种介质中光线传播速度最大的是水.D、以上三种说法都正确.4、下列现象中哪一个是由光的干涉产生的?(. B)A、天空出现彩虹B、肥皂泡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彩色条纹C、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D、光线通过一个很窄的缝呈现明暗相间的条纹5、在用单色平行光照射单缝观察衍射现象的实验中,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A、缝越窄,衍射现象越显著B、缝越宽,衍射现象越显著C、照射光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显著D、照射光的频率越高,衍射现象越显著6、关于双缝干涉条纹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用同一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单色条纹B、用同一单色光经双缝干涉后的明条纹距两缝的距离之差为该色光波长的整数倍C、用同一单色光经双缝干涉后的明条纹距两缝的距离之差一定为该色光波长的奇数倍D.用同一单色光经双缝干涉后的暗条纹距两缝的距离之差一定是该色光半波长的奇数倍7、抽制高强度纤维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观察激光束经过细丝时在光屏上所产生的条纹即可判断细丝粗细的变化(BD)A.这主要是光的干涉现象B.这主要是光的衍射现象C.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粗D.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细8、酷热的夏天,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你会看到在一定距离之外,地面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似乎还能看到远处车、人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