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文化
定安历史文化、人文民俗简介

定安历史文化、人文民俗简介定安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先民栖息繁衍,开始了以原始农牧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秦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汉属珠崖郡,宋并入琼山县。
元顺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将琼山南部及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五指山、黎母山)划为定安县属,于天历二年(1329年)升为南建州,至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复设定安县。
定安县物产丰富,民风纯朴,文化尤为发达。
仅明清两代,考中举人、进士的有七十七人,其中姣姣者有明代官至太子宾客、会试同考官、南京礼部尚书的王弘诲;有清代的探花郎张岳崧,官至大理寺正卿的王映斗,宋代道教南宗一代宗师白玉蟾曾隐居于定安,据传说文笔峰是其羽化成仙之处。
定安县第一位进士海澄官至御史,是海瑞的叔叔,海澜、海鹏、海迈也中举人,海瑞更是名闻天下的大人物等。
定安古代有400多人在全国各府、州、县当官。
可谓人才济济,大备于时,文功武略,先后炳耀,诗文书画,光彩绚丽。
随着文化的发展,先进思想的传播,造就了无数志士仁人和革命者。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定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
位于本县南部的母瑞山,现建立了一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母瑞山是海南革命的摇篮,琼崖特委、琼苏政府、红军独立师曾长期进驻母瑞山创建琼崖中心革命根据地,母瑞山曾两度保存革命的火种,燎原琼崖大地,使琼崖革命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夺取革命的胜利,为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做出了重大贡献。
定安县又是著名的琼剧之乡。
琼剧是原广东省4大名剧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定安县琼剧群众基础深厚,因此名伶辈出,各种琼剧人才举不胜举。
有“无定安人不成剧团”的美誉。
全省琼剧团几乎都有定安人担任主角,海南琼剧团就有胡俊杰、莫爱花、王广花、韩飞飞、谢宏林、邓海燕、吴孔孝等担任主角。
著名的琼剧村卜效村更是享誉全省。
探寻定安文化瑰宝:琼剧与斋醮科仪音乐

探寻定安文化瑰宝:琼剧与斋醮科仪音乐*导读:翰林农民演奏队在乡村演唱琼剧定安县2010年元宵民间琼剧比赛2011年迎春文化节开幕式暨琼剧晚会琼剧服装秀场新竹镇卜效村……翰林农民演奏队在乡村演唱琼剧定安县2010年元宵民间琼剧比赛2011年迎春文化节开幕式暨琼剧晚会琼剧服装秀场新竹镇卜效村琼剧世家第十代传人吴海妹在家乡传授琼剧表演艺术。
海南道教斋醮科仪音乐海南定安道教斋醮科仪式海南斋醮科仪娱神娱人,天人合一,体现了对人性的极大关怀人民网海南视窗9月10日电(实习记者蔡汝丹)海南古城定安县拥有极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南省各市县中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历来被誉为琼剧之乡,其斋醮科仪音乐也是定安县一项特色的文化遗产。
琼剧更是定安县居民茶余饭后的话题,时不时也会随口哼唱几句。
琼剧之乡定安县琼剧是海南文化奇葩,是岭南四大剧种之一,定安县历来被誉为琼剧之乡,《海口舆地志》云:定安县历来是土戏之乡,福建、潮州的教戏师傅都来教戏和落户过。
定安琼剧令人瞩目的地位,在椰林簇拥的海南岛,一站300多年风雨不改。
明末清初,定安不少戏班排演过很多经典剧目,一时名伶辈出,享誉琼岛。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琼剧风潮却仍然光涌不息,定安境内,定城、仙沟、龙门、黄竹、龙塘等地教馆云集,均有名师执教。
先后有桂字班、庆字班、丽字班、广字班、茂字班、龙飞班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各地学戏的学徒,或涉舟或赶路,慕名蜂拥而来,加入科班。
最鼎盛时期,定安的大小戏班子多达八十多个,从事琼剧活动的艺人多达4000多人,他们以生生不息的精神情感游走于江湖之中,以优美浓郁的乡音乡情引领琼剧发展。
每到演出旺季,各戏班途经定安,仍会在龙塘墟东南方向2公里处下车,去祭奠那位伟大的琼剧鼻祖李庆隆,并祈求戏班演出成功。
这种惯例一直沿袭至今。
生活中的琼剧之乐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以前,在人们的眼中,生活只是那寥寥无几的家常话,却不知乐从何而来。
百色田林县定安镇历吏

,第一任知县王杰于城东兴建知县署,筑土城(文府、武官府、守城府);
三祠(岑氏宗祠、岑毓英专祠、昭忠祠);三街(东坛街、西引街、太平街);
八庙(孔庙、王帝庙、文昌庙、城隍庙、关帝庙、观音庙、北府庙);一堂(天主教堂)。
永无谗言欣圣定,寿比古城盘石安;
长寿万赖恩千万,生今从此歌盛世。
家乡人采纳了方辅的意见,取此诗头尾“永寿长生”“定安万世”
八字中的“定安”二字,改者角为定安,并将此诗刻于定安城文昌庙中
。自此,西林县城得名定安。
古县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安
定安,旧称者角村(壮语,意为青蛙寨),
位于驮娘江与洞城河的汇合口,是近代中国近代史
上有名的边镇。清康熙四年(1665年),改土归流
建西林县后,县治设于此。清咸丰年间,在此发生震惊中外
的“西林教案”和太平军“庚申事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清军提督方辅自云南回到故乡,认为青蛙寨名不雅,向家乡父老提议更名。并题诗曰:
清末至民国30年(1941年)五月的一天,九架日本飞机突然袭击定安城,共投下九枚炸弹,
使定安城一片火海。日本皇家电台同时公布,皇家空军已炸毁广西西部的一座军事重镇。至解放前夕
,定安城户数不足四百,人口不足二千,城中建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所剩无几。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滇黔桂边区纵队22团进军西林,解放
同时,添设义学、县学、毓秀书院等教育设施。据资料记载,道光年间是县城人口鼎盛时期,
曾有三千余户一万二千余人。咸丰十年(1860年)冬,太平军曾广依部误走八渡村后途经定安,
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伏击。太平军激怒之后,回师定安,关起城门,大开杀戒,
定安县有什么旅游景点

定安县有什么旅游景点
定安县位于中国海南省中部,因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以下是一些定安县的旅游景点:
1. 定安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中山庙、宝兴楼等,展现了古代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
2. 西秀山:是定安的最高峰,海拔1442米,是一个天然的观
景台,顶上有一个观景亭,可以俯瞰整个定安县的美景,周围还有茂密的森林和迷人的瀑布。
3. 寿康宫:是一座古老的道教寺庙,位于定安县城内,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游客们了解道教文化的好地方。
4. 定安东郊农耕文化旅游区:是一个展示农耕文化的主题公园,可以参观农田、农具、农作物等,体验农耕生活,了解农耕文化的精髓。
5. 乐村海滩:是定安县的著名海滩,沙滩洁白细腻,海水清澈碧蓝,是游泳、日光浴和沙滩运动的理想地点。
6. 五指山市:位于定安县东部,是一个山水丽景的城市,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寿光亭、波澜洞、易简大道等。
以上仅是定安县的一些旅游景点,还有许多其他风景名胜,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进行选择。
定安旅游景点

定安旅游景点
定安位于海南岛中部,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镇,拥有各种各样的旅游景点,这里介绍一些比较受欢迎的景点:
1.南海观音文化旅游区: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观音像,高达10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像之一。
南海观音也是一个佛教圣地,游客可以在这里祈福,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海景。
2.定安古城:这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城市,拥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在这里,您可以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欣赏传统的建筑和风景。
3.天涯海角:这里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天涯海角”。
这里有一座标志性的石头塔,是游客拍照的好去处。
您还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海景。
4.槟榔谷:这是一个美丽的自然风景区,拥有大片的槟榔树林和各种植物。
在这里,您可以在茂密的森林中散步,欣赏壮观的风景。
5.龙江古镇:这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古镇,拥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背景。
总的来说,定安是一个美丽而有趣的地方,值得一游。
如果您来海南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些精彩的景点!
- 1 -。
百般红紫斗芳菲——海南省琼剧进校园之定安经验

2017年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体厅、省文联和共青团海南省委等多家单位联合出台《海南省“戏曲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通过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形成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几年来,定安县扎实开展琼剧进校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关注:2018年定安县第一小学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同年4月该校“琼剧进校园”工作案例获教育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文艺展演活动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
3月中旬,仲春时节,万物复苏,正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时候,本刊记者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定安,进机关,下学校,入教室,探访定安开展琼剧进校园的情况,期望能给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琼剧进课堂,培养小戏迷 —为有厚土好种树“戏台不大,一个世界。
看人做戏,乐得开怀。
唱生角,扮小姐……”3月19日,定安县第一小学会议室里,陈海月、梁乙惠和另外两位同学即兴演唱了一小段琼剧《小戏迷》选段,声调清澈流畅,演唱有板有眼,颇具韵味。
琼剧在定安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鼎盛时期定安县有近80家民营剧团,创作了大量内容健康的优秀琼剧作品,久演不衰。
但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流行音乐、互联网的普及等文化娱乐方式多样化的影响,加之琼剧老艺人相继故去,新人接不上,青黄不接,琼剧传承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有人发出“懂的懒教,新人懒学,琼剧完矣”的感慨。
许多人对琼剧“敬而远之”,尤其是青少年,对琼剧更是不太“感冒”。
没有戏迷,如何传承?四位小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班上很多同学都喜欢学唱琼剧。
记者很好奇,定安是如何让学生喜欢琼剧的?“最重要的一条,要让琼剧走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琼剧、了解琼剧,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定安县第一小学副校长王德崇从2014年起就一直在做琼剧进校园的工作,2020年12月被省教育厅评为琼剧进校园优秀导师,他深有感触地微笑着对记者说。
家乡的风俗作文定安

家乡的风俗作文定安《家乡的风俗作文定安》篇一定安,那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有着一堆让我难以忘怀的风俗。
定安的公期,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公期就像是定安的狂欢节,一到这个时候,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了。
我记得有一年,我们村的公期,那场面,简直可以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来形容。
从大清早开始,村里的老老少少就忙活起来了。
大人们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准备着各种美食。
那些食物啊,光是想想就让人口水直流。
有肥而不腻的定安黑猪肉,那肉啊,切得厚厚的,炖得软软的,咬上一口,就像在嘴里开了一场美味的派对。
还有那白切鸡,皮滑肉嫩,鸡肉就像是刚刚睡醒的小婴儿的皮肤一样,嫩得不像话。
村子里的小道上,舞龙舞狮的队伍穿梭其中。
那龙啊,就像活了一样,在人群中蜿蜒游动,时而腾飞,时而盘旋。
舞龙的小伙子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就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
舞狮的人呢,把狮子舞得活灵活现,那狮子的眼睛一眨一眨的,仿佛在跟人们说:“嗨,今天真高兴!”我呢,就像个小跟屁虫一样,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瞅瞅那个。
公期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过火山”。
这可把我吓得不轻呢。
只见一堆红红的木炭被烧得旺旺的,远远看去就像一片火海。
那些参加“过火山”的人,光着脚,嘴里念念有词,然后就大步流星地从火炭上走过。
我当时就在想,这难道他们的脚是铁做的吗?我心里既害怕又好奇,也许这就是公期的神秘之处吧。
这时候,旁边的一个老爷爷告诉我,“过火山”是为了祈福消灾,是一种古老的传统。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对这种习俗充满了敬畏。
定安的公期啊,不仅仅是一场美食的盛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把定安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
不管你在外面是风光无限还是平平淡淡,到了公期,大家都会回到村子里,共享这份欢乐。
这种风俗,就像定安的一个标志,深深地印在每一个定安人的心中。
我想,这大概就是家乡风俗的魅力所在吧,你说呢?《家乡的风俗作文定安》篇二定安的风俗,那可真是个宝藏,每次提起都能让我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调研报告、论文

调研报告、论文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之一:定安县红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一、引言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成立以来致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不断创新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学院在教授学生学习理论文化只是的同时积极组织学院学生老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工作,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产,充分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一方面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总结社会工作经验,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做好准备。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丰富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促进青年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健康成长的重要课堂,从而优质成才、全面成才。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除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技术外,还必须具备爱国主义精神,时刻铭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付出生命的伟大革命烈士。
如何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包括知国,爱国,报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切认识到知国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中国历史中新中国的成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探讨中国共产党抗战史中永垂不朽的红色文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了积极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中提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志愿工作“兴教助学,扶贫解困,奉献爱心,树立新风”的宗旨,“了解社会,培养公德,自我锻炼,促进成材”的目的,继以往成功开展了多次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多名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海南定安革命区开展暑期调研和支教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安文化
美食文化
定安饮食文化受中国四大名菜之一的粤菜影响较大,讲究食材新鲜,味道纯正,以清淡鲜活、原汁原味取胜,有十大特色菜肴、十大特色小吃、十大特色农(副)产品,具体如下:十大特色菜肴:定安黑猪骨头汤、白切定安鹅、红烧定安小黄牛、白灼定安黑猪排骨、南丽湖啤酒鸡、坡寨羊火锅、定安农家红豆煲、定安鸭饭、翰林焖猪蹄、清蒸南丽湖沙蚌鱼等;
十大特色小吃:定安粽子、定安菜包饭、仙沟腌粉、定安炒粉、定安年糕、定安粟米粑卷、定安鸡屎藤粿、定安九层糕、定安甜酸萝卜片、南丽湖木薯烙等;
十大特色农(副)产品:定安黑猪、定安鹅、定安富硒大米、定安花生油、定安潭黎圣女果、定安槟榔系列产品(槟榔花茶、槟榔酒、槟榔干、绿水槟榔)、龙门萝卜干(萝卜酸菜)、新竹芋头、青龙丝瓜、黄灯笼辣椒。
夜食一条街:位于县城汽车站对面的江南二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里已是一片繁忙景象,酒家食店灯火辉煌,路边的小食摊也一溜排开,食摊上各种小炒夜宵、风味小吃应有尽有。
热闹的夜食一条街,集中反映了定安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吸引众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争相一饱口福。
琼剧之乡
海南有句俗语:“没有定安,不成戏班”。
定安琼剧历史悠久,素称为琼剧之乡。
据说,早在乾隆年间,有一位福建籍的老艺人到定安的龙门墟开设科班,招徒教授琼剧技艺。
前来要求学艺的人甚多,不只是青年,连中老年人也入馆学艺。
学完45天为“满馆”,可以自行组织戏班演出。
后来逐渐传到新竹、黄竹、定城等地。
所教的科班有“庆”字班,“桂”字班,“梨”字班,“凤”字班等。
从此琼剧和定安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定安这块土地上扎下了根。
琼剧在定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名伶辈出,饮誉岛内外,驰名东南亚各国。
清末著名琼剧小生郭庆生,曾入“庆”字班学艺,出科后就当台柱,后来创建“庆”字文武大班,远抵东南亚各国演出,名扬海内外。
光绪年间,名花旦博銮香,童年时曾先后跟福建和潮州班学戏,戏路甚广,文武旦功戏都能胜任,后来招徒授艺,门徒不下千人,且多出众,被传颂为“千古一师”。
民国初期的赛玉琼,精通粤语和琼音,是军(洚南人称武打粤曲为军戏)、琼两栖的名武旦,擅长袍带戏,尤以扮演花木兰、樊梨花、穆桂英角色而驰名。
由于他艺术造诣颇深,谙熟戏史,1962年被海南区琼剧传统艺术研究班聘为授课老师,所见甚为卓越,深受欢迎。
在琼剧舞台上,属于安定籍的名演员还有欧鹊鸟、吴桂生、吴桂连、吴桂成、天上月、水底月、陈雪梨、伍宏芳、何茂和,以及六、七十年代成名的莫爱花、胡俊杰、吴孔孝等。
定安素称“琼剧之乡”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群众基础雄厚。
从解放前至六十年代,定安的琼剧观众已达到80%以上,且有50%的人懂得唱琼剧。
他们不只闲时唱,甚至连农忙季节犁田、割稻也唱;不只青年人唱,老人、妇女、小孩也唱。
解放初期全县共有70多个民营琼剧团,约2000多人。
八十年代初期,定安的民营琼剧团更象雨后春笋,全县一下子就发展到80多个,人数达到4000多人。
新竹镇的卜效村素有“戏班村”之称,当时,全村400多户1000多人,就设教戏馆3个,平均每户至少有一人上台演过戏。
老艺人吴
凤文一家,九代都有人当过演员,该村的琼剧历史已有170多年之久,代代都有人走乡串村演戏,至今从未间断过。
道教文化
道教有北宗、南宗之分,强调儒释道三教合一,重视内丹修炼、擅长雷法、强调忠孝伦理。
南宋时期,道教由中原移民传入海南,道教五祖白玉蟾在定安文笔峰羽化升仙后,作为南宗的发祥地和文化中心的玉蟾宫,发挥着南宗主道场的作用。
清朝统治者偏重佛教,因此,南宗道教日益衰落,但在海南各地,特别是定安民间,道教思想影响十分深远,南宗道教济物利人、济世渡人的禅宗,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对当地定安百姓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民间仍有很多信士、香客信奉道教。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定安的知名度,也使南宗道教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并将之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民俗风情
军坡节
军坡节或称公期,是纪念冼太夫人率兵南下安抚海南的一个节日,也是定安民间百姓敬奉元皇大帝图贴睦尔、元代南建州南雷峒主王官的祭祀盛典,军坡节时间不一,民间视与春节无异,为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军坡节已被列为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军坡节这天,家家户户宰鸡杀猪、迎神祭祖,抬着神像巡游,表演钢杖穿脸,公祖附身等一些带有封建色彩的惊险刺激的节目,招徕观众。
家家户户还宴请亲朋好友,尽情狂欢。
晚上请戏班唱琼剧,人人围聚在戏台前看琼剧,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婚嫁风俗
一般由提亲、订婚、行聘、结婚、回娘家五个程序组成,历代沿袭相传。
提亲:男方先到女方家拜见父母,女方再去男方家,双方家庭满意后,女方便向男方家送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命”,将庚帖放进米缸,如三天之内无不祥之兆,便可定亲。
订婚:即送聘礼定命,俗称乾坤贴,上面有男女姓名、生辰八字、主婚人、订婚礼物、名称、数量。
女方收到后,填好乾坤贴,退回部分礼金,男女双方即成亲家,各自设宴款待亲朋,酬谢媒人。
行聘:主要送现金、猪腿、甜粿(guǒ )、尖堆、小圆饼等,将结婚日期和时辰书面告诉女方和亲戚,礼金主要用于购买嫁妆。
结婚:吉日良辰,男方雇轿车、奏八音、燃放鞭炮,由媒人带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新娘在房间里“哭嫁”,表示舍不得离开父母和家庭,新郎向岳父母行礼后方能进入新娘家。
新娘拜别父母后,由兄长或叔辈引领送入轿车,由伴娘陪伴到新郎家举行拜堂仪式。
礼毕,新郎抱新娘入洞房,鸣礼炮,宴客等,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向儿童发糖糕。
晚上,还有闹洞房、听房等习俗。
回娘家:婚后三天必回娘家,称为“回路”,椰子粿一担,分给左邻右舍,新郎新娘受岳父母盛情款待。
丧葬风俗
定安人信仰祖先崇拜,相信人死后,其灵魂升天,会在天上看着一切,因此定安人办丧事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程序极其严谨规范。
家有仙逝者,亲属身穿孝衣,悲切不绝,吹唢呐、燃放鞭炮、散冥纸、直奔葬地。
守孝期间,七七四十九天内,每七天做一次法事(俗称做七),男人不得剪发,女人不得化妆,不许敲锣打鼓,不许唱歌吹奏乐器,不许外出探亲访友,不得随便出入他人家门,否则会给人家带来厄运,视为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