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教学设计教案
时分秒教学设计(共五篇)

时分秒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时分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通过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猜测、验证,发现1分=60秒;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年的10月12日我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吗?(神六发射成功)对了,全国人民期待已久、全世界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在这一天发射成功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吧!(画面演示神六发射倒计时,学生随着画面一起倒计时:3、2、1),这样的倒计时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呢?(出示主题图: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载歌载舞,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10、9、8、7、6、5、4、3、2、1)2、刚才这样的倒计时你知道是用什么作时间单位的吗?(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课件动态画面)3、揭题,看来呀,生活中用秒计时的地方还真不少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认识时间单位“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钟面,认识秒针和1秒。
(画面演示:钟面)(1)师:你知道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吗?(又长又细红色的就是秒针)问:秒针从12走到1走了几秒?秒针走了几小格?引导学生一起得出: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走了5小格就是5秒,5个小格就是一个大格,那么一个大格就是5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再看秒针从2走到4,走了几秒?(10秒)再接着看,从6走到12,经过了多少秒?(30秒)为什么?(2)你还能说一说,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就是走了几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教学设计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时间观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分享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组织“我与时间的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珍惜时间的事例,激发情感共鸣。
7.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关注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策略: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谜语:“一个小圆盘,三个小指针,嘀嗒嘀嗒走,时间不停歇。”引导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学生猜测后,教师揭示谜底:时钟。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时分秒》。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时钟的构成,以及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和运行规律。
2.准确读取时钟上的时间,并进行时间计算,如加减运算和转换。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情感态度,将时间观念融入日常生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时间。例如,通过设定上课铃响、课间休息等场景,让学生观察时钟,学会读取时间。
-教学活动:开展“时钟小侦探”活动,让学生在教室里寻找隐藏的时钟,并记录下找到的时间。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辅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通过动态演示时钟运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制作时钟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规律。
3.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竞赛游戏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分、秒》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时、分、秒》教学设计(通用14篇)《时、分、秒》篇1时、分、秒本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时、分、秒的知识,初步养成珍惜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在实际的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本单元教学建议:1、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多设计具体的、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使抽象变直观。
2、关于“说出经过的时间”的教学,要注意围绕“作息时间表”,借助钟面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出经过的时间,不要求列式计算。
3、重视复习,可以利用“月球旅行”这个故事,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学习情景,以利于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
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第1课时我们赢了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从“审奥情景”引入钟面,使学生认识钟面。
2、初步了解时、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及按时作息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时间、了解时、分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手段:钟表模型(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申请奥运会成功情景图。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场面?在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得出:从文中的文字和钟面上知道的。
师:还可以怎样知道具体时间?3、日常生活钟表的种类很多,(教师出示一些钟表)你能说出哪些关于钟面上的知识来?二、问题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教师拔出9时整问:现在是几时?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2、教师再拨一时刻继续问:这时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再拨几个整时一次类推……问: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时就是几时。
4、教师拨出9时10分问:现在是几时又过了几分?这时时针怎么样?分针指着几?5、教师再拨一时刻继续问:这时时针怎样?分针指着几?再拨几个一次类推……问: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分针刚走过几,分针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时分秒数学知识点教案

时分秒数学知识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时间,并进行时间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练习、游戏等多种形式,掌握时间的认识和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对时间的珍视和利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时刻和时段的区别及其表示方法。
2.时间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时间的认知和利用。
三、教学步骤1.时间的认知1.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表,让学生观察表上的内容。
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这是表。
”教师说:“没错。
这是一张表。
它可以告诉我们几点了,也可以帮助我们安排日常生活。
”1.2.引入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时间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时间是用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的。
”教师说:“时间确实是用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的。
和表一样,我们可以用时间安排生活。
”教师让学生说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点,例如早上六点、下午四点等。
老师再问学生:“你们知道怎样正确读写时间吗?”学生未必能回答出来,教师进一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正确读写时间。
”教师出示一张钟表,视频演示一下钟表的指针怎样转动表示时间。
2.时间的表示方法2.1.时刻和时段的区别教师出示一张含有“时刻”和“时段”两个词的图表,让学生分辨两者之间的区别。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时刻和时段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可能不太清楚,教师进一步解释:“‘时刻’通常指一天中某个时间点,例如早上8点,下午3点;‘时段’通常指一段时间的区间,例如上午、下午、晚上等。
”教师出示一个例子:“现在是上午9点钟,那这个‘时刻’是怎样表示呢?”教师解释:“我们用时分秒来表示具体时间点。
‘时刻’就是特定时间点的时分秒,例如上面的例子,早上9点钟就是09:00:00。
”教师出示另一个例子:“现在是上午10点半钟,那这个‘时刻’是怎样表示呢?”教师解释:“我们用时分秒来表示具体时间点。
‘时刻’就是特定时间点的时分秒,例如上面的例子,早上10点半钟就是10:30:00。
三年级数学《时分秒》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时分秒》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认识时分秒的概念,理解1 时=60 分,1 分=60 秒。
- 掌握读取时钟时间的技能,能够准确读出电子表和机械表上的时间。
- 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如将小时换算成分钟,分钟换算成秒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时钟、参与时间赛跑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 在互动交流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述珍惜时间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 在时间赛跑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到时间的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认识时分秒的概念,掌握读取时钟时间的技能。
- 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2. 教学难点- 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进行较复杂的时间换算。
- 引导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时钟模型、电子表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时分秒的概念和时钟的结构。
2. 游戏教学法:开展时间赛跑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3. 故事教学法:讲述珍惜时间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 讨论交流法:在互动交流环节,组织学生讨论日常中做某件事花费的时间以及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 分钟)-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时间是什么吗?时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单位——时分秒。
(板书课题:时分秒)2. 认识时钟(10 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时钟。
(展示时钟模型)时钟上有几个指针呢?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 师: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观察指针的长短、粗细和转动速度)- 师:时钟上有几个数字呢?分别代表什么?(引导学生认识时钟上的数字,了解时钟的刻度)3. 认识时分秒的概念(15 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时钟的结构,那么时分秒分别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1 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 分钟,秒针走一小格是1 秒。
《时分秒》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时分秒》教学设计《时分秒》教学设计(精选13篇)《时分秒》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 (1)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习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
比一比,谁跑得最快?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时分秒教学设计精选6篇

时分秒教学设计精选6篇时分秒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素材准备时钟模型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篇1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2、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秒”;3、通过对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同学们,在今年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一天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把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让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我们一起跟着倒计时。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所以同学们才这么激动和兴奋。
同学们,我们刚才倒数的5、4、3、2、1用的什么时间单位?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需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这个时间单位。
板书:秒的认识。
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二、学习新知: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秒,咱们看看钟面上哪根针是表示秒的?请看大屏幕,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的?同桌互相说说看。
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秒针是怎么走的?(一小格一小格的走的)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多说几遍。
板书。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来表示1秒这个时间呢、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2、一秒的价值。
一秒很短一下就过去了,其实1秒钟能干好多事情呢。
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一看。
想不到吧,短短的一秒钟那么有价值,不仅如此有时候一秒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时、分、秒》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现实具体的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1时=60分,并能准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课件、教具钟面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那你知道浙江少儿频道的动画片是几点钟播放的吗?
3、你是怎么知道的?(看钟知道的)
4、你真能干!学会看钟了。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钟表,他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
(课件各种各样的钟表)学会了看钟表,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板书:认识时、分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根据你们平时的观察,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
(数字:1~12,针:时针、分针、秒针,……)师根据学生说板书。
2、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几份?(12份)
3、通常我们把这12份叫作12大格,想一想,除了大格还分了什么?(小格),小格是怎样的呢?
(观察钟面,分析小格)
4、12和1之间是一大格还是一小格?一大个格之间是几小格?(5小格)
5、你知道这一圈有几个小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数一数)
6、恩,数是个好办法!怎么数?(5个5个数)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7、现在你知道了吗?钟面一圈有几个小格?(60个小格)
8、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钟面上的12个数把钟面的一圈分成了12大格,一大格之间是几小格?(5小格)钟面的一圈也就有几小格?
(二)认识时、分
师:钟面上数也好,格也好都是不动的,那钟面上什么在动啊?(针)
师:三根针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呢?(最短的是时针,最长的是秒针,中间的是分针。
)
师:刚才这个小朋友是根据长短来区分的,你还有其它办法吗?(走的最快的是秒针,最慢的是时针。
……)
师:那它们是怎样计时的呢?
1、认识1时
(1)先来看看时针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
(2)时针走1大格就是1小时
(3)想一想,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都是1小时。
2、认识几时
(1如果时针从12走到2是几小时?为什么?从2走到4?从12走到7呢?
(2)时针走一圈需要多少小时?(12小时)
3、认识1分
我们刚才通过观察,知道了时针的计时方法,再来观察一下分针。
课件演示: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
4、认识几分
(1)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走2小格呢?走5小格呢?
(2)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小格,也就是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就是走了5分。
(3)如果分针从12走到2呢?走了几分钟?走到4呢?你是怎么想的?
(4)分针走一圈需要几分钟呢?
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
(分针走一圈就是60分钟,因为一圈又60个小格。
)
师小结:钟面上有60个小格,对于分针来说,每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走两小格就是两分钟,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钟。
(5)那如果分针从12开始,我想它一共走20分钟,分针应该指向几?
5、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小朋友们观察钟面,了解了很多钟面上的知识。
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追我赶,滴答滴答向前进,那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关系吗?我们一起来观察观察!
师:先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都指向12)
(课件演示:时针、分针走一小时的路线。
)
师:你发现了什么?刚才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时针从1走到了2,走了1小时,分针走了一圈刚好60分)师:你怎么知道是60分的?(因为钟面上有60个小格,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走一圈就是60分)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分针和时针是同时走的,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1时=60分
6、读读写写钟面上的时刻
刚才我们学习了钟面上的知识,老师要考考大家能不能用所学的
知识来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呢?
(1)试一试
(课件出示第一个钟面:9时)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钟面上的的时间的吗?
(指针指着9,分针指着12,所以是9时)
师:认读时间,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认读中面时应该先看时针再看分针,那么9时怎么用数字表示呢?(请学生板书)
师:说的真好!两个小圆点前的数字表示几时,后面的就表示几分,整时刻就写两个零表示。
(出示第二个钟面:9时08分)
指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写在本子上。
(2)我们赢了
出示“我们赢了”一图,问:大家看,这一刻大家怎么啦?你能告诉大家北京申奥成功的具体时间吗?(2011年7月13日晚上10时08分北京申奥成功!)
师: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写在本子上!
(3)读一读
出示:9:50和10:50,请学生读一读
三、实践应用
1、读一读
(1)学生独立看图,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几时几分?
(2)同桌相互说一说
(3)全班交流,并说一说你在这个时候在干什么?2、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能说出我们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3、一节课是几分钟?
4、下课休息分钟?
5、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了?
《认识时分秒》评课稿
《认识时分秒》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朱老师在教学这节课的时间,很好地利用了课件,利用钟面的模型,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听了这节课后,具体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随后几个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还通过课件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时分秒,使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随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得出结论:1时=60分。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板书非常清晰,同时,教师特别注重课件和模型的演示,让学生去观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
”根据这一理念,凌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学具———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与灵魂,相对数学知识这条明线来说,较少得到教师的重视,较容易被教师忽视。
然而朱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在关注了这方面。
这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里已较为成熟。
教者在这一堂课里并没有过分的追求技能的机械化熟练,而是通过活动,辩论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像这样子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为目标的教学,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