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人物分析
论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及悲剧形成的原因

目录一、祥林嫂人物形象 (2)(一)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 (2)(二)封建礼教和迷信压迫下的受害者 (2)(三)倔强的反抗意识 (3)二、祥林嫂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意义 (3)(一)对旧社会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批判 (4)(二)对封建时期丑恶人性的揭示 (4)结束语 (5)参考文献目录 (6)摘要:鲁迅作为中国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以及革命家,其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封建社会黑暗的反思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部,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性与思想性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而本论文则主要是从其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这一角色展开分析,对其人物形象特征做详细而深刻的总结,并尝试着其这一人物所蕴涵的时代意义进行剖析。
在加深对鲁迅文学作品了解的同时,也为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理论性的探索。
关键词:鲁迅祥林嫂小说论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及悲剧形成的原因一、祥林嫂人物形象1、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祥林嫂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勤劳、善良以及顽强等这些性格特性将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生中,遭受封建政权压迫的她因为缺乏正确的认知观念而难以找到生活的方向,而她的周围又都是都是受封建迷信影响的人,因而她才会借助于封建迷信来找自己受苦受难的原因,想要通过“赎罪”的方式来得到解脱。
但是,却不曾想被封建迷信拉入更深的沼泽中,在祥林能力被赶出了鲁镇后死在漫天大雪中。
在封建礼教与迷信的双重压迫下,祥林嫂作为受害者,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悲剧性有着典型的代表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2、封建礼教和迷信压迫下的受害者社会无处不在的确良神权思想,又继续给她精神上的重创。
柳妈对她宣传阎王对寡妇再嫁惩罚的因果报应,这使从肉体到精神都有已受着双重奴役的祥林嫂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尽管柳妈这种并非恶意的恫吓带着封建迷信色彩,但愚昧麻木的祥林嫂却深信不缝隙疑。
当她“捐门槛,赎了罪”后,坦然去拿祭器时,四婶的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无异是死刑判决。
祥林嫂人物形象

祥林嫂人物形象祥林嫂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著名角色,她是林冲的妻子,也是众多伙伴中的独特存在。
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她是一个顽强坚韧、机智勇敢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是一个贤良淑德、善良温暖的妻子之象。
祥林嫂形象的塑造不仅仅在书中展示了她的智慧和胆识,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首先,祥林嫂被描绘为一个机智勇敢的女性。
故事中,祥林嫂丈夫林冲被官府追捕,她不仅能够冷静地应对紧急情况,还能立即作出明智的决策。
她为了保护丈夫,利用她聪明才智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将林冲从官府的追捕中解救出来。
这种勇敢和机智的行动展示了祥林嫂的非凡才智和果敢的个性,给予了女性读者勇气和自信,告诉大家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勇往直前,不惧挑战。
其次,祥林嫂也被塑造成一个贤良淑德的女性。
尽管她的丈夫在江湖上名声狼藉,但祥林嫂从不嫌弃他,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支持他。
她为了丈夫的安全,不惜亲自踏上押送丈夫的路途,为他分担负重,体现了她对家庭的责任和关爱。
祥林嫂对待丈夫的无私付出和忍耐展示了她的善良和勇敢,成为许多女性的榜样,教会了她们如何包容和扶持家庭中的困难。
最后,祥林嫂也被赋予了一颗温暖和善良的心。
她无私地帮助身边的人,对待别人总是友善和善良。
不仅对待自己的家人充满爱心和关怀,她也经常帮助落难的人并提供援助和安慰。
这样的温暖和善良不仅使她成为一个众人敬仰的好人,也激励人们善待他人、关心社会。
祥林嫂作为《水浒传》中的重要角色,她的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她的机智勇敢、贤良淑德和善良温暖的人物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坚守原则、助人为乐、勇于接受挑战的女性形象。
通过学习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我们能够得到启示,即在生活中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关心他人,以及在困难面前坚持信仰。
这些品质将会引领我们成功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并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祥林嫂人物形象

祥林嫂人物形象祥林嫂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祥林嫂》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她是一位勤劳婉约、坚强乐观的女性形象,为了生活而不断努力奋斗,展现出了强烈的生命力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勤劳婉约的外表与内心祥林嫂在作品中以勤劳婉约的形象出现。
她身材瘦小,相貌平凡,但却有着一双明亮而坚定的眼睛。
她总是穿着朴素的衣服,保持着整洁的形象。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她却总是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精打细算,过着节俭朴实的生活。
然而,祥林嫂并不满足于现状。
她内心深处渴望着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更好的生活。
她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不将命运寄托于他人。
她在作品中展现出了女性的坚强和独立精神。
强烈的生命力和乐观向上的态度祥林嫂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尽管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幸接连而来,她却不气馁,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她相信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有回报。
作品中的祥林嫂常常以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赞赏。
她的乐观向上的态度对身边的人起到了积极影响,激励了他们继续向前。
祥林嫂在生活中充满了动力,她不断地寻求机会和发展空间,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她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能力的人。
尽管她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她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对社会存在的反思祥林嫂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形象,还反映了社会存在的某些特点和问题。
她是一个代表广大劳动群众的形象,通过她的努力和拼搏,我们可以看到农村人民的奋斗和生活状态。
作品中描绘的祥林嫂身上所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特征。
她生活在一个社会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年代,但她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她坚信只要人们努力奋斗,就有可能摆脱困境,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祥林嫂的形象,作品也提出了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比如人的价值、生活的意义等。
祥林嫂的乐观向上的态度,给予了读者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发人们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并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的态度。
各文学家、名人对于祥林嫂人物的评价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创造的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以下是一些文学家、名人对祥林嫂这一人物的评价:
1. 鲁迅先生:对于这样的人物,鲁迅先生自然是以满腔的热情来写的,但他却很深刻的指出了她的反抗是盲目的,孤独的,是徒然的挣扎,得不到真正的出路,而且也很深刻的批判了她的愚昧和落后。
2. 黄修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提到,《祝福》描写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这是个在夫权,父权,族权,神权的交并压迫下,被摧残至死的妇女典型。
3. 闻一多: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里,不但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上受尽剥削,而且恋爱和婚姻都得不到自由。
她的悲惨遭遇,是对万恶的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残酷迫害妇女的罪恶的控诉,也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的主题思想。
综上所述,文学家、名人对祥林嫂人物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她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与批判。
祥林嫂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祥林嫂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祥林嫂,一个脍炙人口的文学形象,出自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祝福》。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其现实意义和价值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祥林嫂人物形象的概述祥林嫂原名林祥福,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
她一生坎坷,遭受了种种不幸。
丈夫早逝,儿子离世,自己备受欺凌,最后孤独终老。
她的形象代表了旧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二、祥林嫂的现实意义1.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祥林嫂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严重问题。
封建礼教、宗族势力、性别歧视等压迫着她,让她无法摆脱悲惨命运。
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贫富差距等问题。
2.体现人性弱点祥林嫂的悲剧人生,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还反映了人性的弱点。
她性格懦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被他人左右。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贪婪、自私、势利等弱点。
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普遍存在。
3.反映时代变迁祥林嫂的命运随着时代变迁而展现出不同的现实意义。
在鲁迅先生笔下,她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受害者。
而在现代社会,她则成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面临的种种困境。
三、祥林嫂的价值1.文学价值祥林嫂这一形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她生动、立体,充满悲剧色彩,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的社会画卷。
同时,她也是鲁迅先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2.社会价值祥林嫂的形象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面,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在今天,她的形象依然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
通过反思祥林嫂的命运,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激发我们去努力改变现实。
3.教育价值祥林嫂的形象对于教育领域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她的悲剧人生,使我们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如何看待祥林嫂的现实意义和价值1.批判看待在看待祥林嫂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时,我们应该批判地看待她的命运。
祥林嫂人物分析

祥林嫂的人物分析祥林嫂是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塑造的一个典型艺术形象。
祥林嫂的一生坎坷悲惨,最终沦为乞丐,就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冻饿致死。
祥林嫂是我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是千千万万中国母亲悲惨一生的生动写照。
她的一生是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
(一)有人认为,祥林嫂的死是由于鲁四老爷的无情和四周人们的残酷.事实固然如此,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内在本质是封建礼教对于整个旧中国人们头脑里思想的束缚.若只是束缚了一小群人,那还不要紧,重要的是整个民族的思想都被束缚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畸形的社会舆论,祥林嫂也是深陷在那束缚里的一员.她也曾反抗,但无非只是想将自己重新溶入那个畸形的社会中.祥林嫂只是个社会的底层人物,具有小农意识,看不清社会发展的方向,分不清事物本质的正确与错误.所以她只能在那畸形的社会中无声无息的死去.祥林嫂在那畸形的社会里是无法存活的.她所需要的,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也不是周围人们意识的改变,她所需要的是整个民族意识的解放和发展.而作为一个"下等人"她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我并不是想再老生常谈,而的确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是整个中华民族完完全全的再生了,假如祥林嫂能忍辱负重的活到新中国成立,她一定能有新的生活.鲁迅先生在《论第三种人》①一文中曾这样说过:生在阶级社会里,要想做一个超阶级的人,这样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这恰如一个人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
生在封建社会中的祥林嫂是不可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园囿的,她正是被封建社会的四大绳索——政权、族权、夫权、神权扼杀致死的。
祥林嫂在一生中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打击。
第一次比她小十岁的丈夫的死;第二次丈夫的死和孩子阿毛被狼吃掉;捐门槛后仍得不到鲁四老爷和太太的宽恕和谅解,当她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又慌忙大声说:“祥林嫂你放着罢!”这一次给了她致命的打击。
《祝福》主人公祥林嫂人物形象浅析

《祝福》主人公祥林嫂人物形象浅析在古代,女孩子讲究“三从四德”,既要“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更要“德、容、言、工”,也就是说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如果夫君不幸先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扶养小孩,并尊重子女的生活理念。
而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然后是相貌、端庄稳重地持礼、言语、自知之明和治家之道而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呢,还要具备琴棋书画等才艺,可以说是不亚于现在的艺考呀!在当时,劳动妇女是很拘谨的,不光不可能出现“野蛮女友”,更不可随便行事。
了解了这些,再读《祝福》也就容易了。
祥林嫂,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是鲁迅先生《祝福》里面的悲情的主人公,若不是经了亡夫改嫁、再亡夫又失子的人生大不幸,也是个终生碌碌无为的小女人。
即使丈夫死了,她又得再嫁、背上罪名的同时,也不受人理解,受尽别人的嘲笑和冷言冷语,她一遍遍地通过倾诉来自我安慰,然而得到的却是更痛的消逝——冷漠和规矩不断地折磨她,如鬼魂般与之形影不离,把她逼到精神崩溃,然后把她一点一点地吃掉。
我们从头来看: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文章开头就渲染了一种喜庆而忙碌的气氛,但是真正享受这一大典的人是谁呢? 是所有的居民吗?下文又说:“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人物形象分析之一祥林嫂是一个安分勤劳勤快善良坚强的农村

活动链接:(2)
回忆起当时《生死牛玉儒》拍摄的经历,周友朝导演也 是记忆犹新。‚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当地的群众十分配合, 也很‘投入’,有时他们会把演员当成了真的牛玉儒,在拍 第一场戏火车站送别的时候,当地群众真的是哭着向前拥, 都争相去和‘牛玉儒’握手。‛ 不过说起其中几位主要演员的表现,周导也是评价极高, ‚片中扮演牛玉儒的宋国锋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为了 演好这个角色,宋国锋做了很大牺牲,一个月的时间里,他 减肥掉了20斤,而且在拍戏的过程中,为了不让自己发胖, 还得控制食量;而娜仁花在片中扮演牛玉儒的妻子谢莉,她 本来就是蒙古族演员,所以演起来得心应手;牛玉儒的儿子 由生活中牛玉儒真正的儿子扮演,他现在是北京农大的学生, 虽然不是专业演员,但他现在状态很好,越来越体会到父亲 ‘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的精神。‛ ——著名导演周友朝
人物形象分析之二 一个眼睛,别样眼神,充分展示了祥林嫂从善良 做人,勤快耐劳,到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坚忍 顽强,到麻木迟钝,只求死后平安的悲苦命运的 轨迹。它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鲜明地表现 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 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一步步逼到绝境的 过程,我们也就见微知著,从她的眼神变化中看 到了旧制度一口一口地吞噬善良的劳动妇女,从 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人吃人的罪恶本质。
活动链接:
电影《祝福》的相关资料与人物形象评价
人物形象分析之一
祥林嫂是一个安分、勤劳、勤快、善良、坚强 的农村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没有经济地位, 又毫无自主权,生活在旧中国社会的最底层, 那个社会以“礼教”和“迷信”两把刀子,迫 使她既不能不守节,又不容许守节,还要她承 担不守节的罪名而受尽侮辱与损害。祥林嫂没 有从周围任何人那里得到真正的关注、同情与 帮助,得到的是轻蔑、厌恶和冷漠、嘲笑,最 终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小说正是通过对祥 林嫂的不幸遭遇及其周围人物和环境的艺术描 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广大群众,特别 是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祥林嫂的性格分析
祥林嫂的一生坎坷悲惨,最终沦为乞丐,就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冻饿致死。
祥林嫂是我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是千千万万中国母亲悲惨一生的生动写照。
她的一生是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
祥林嫂是个勤劳淳朴、身体健壮、意志坚韧的劳动妇女,在封建四权的重重束缚下,经济上受尽剥削,政治上备受压迫,精神上惨遭摧残,直至最后沦为乞丐,冻饿痛苦致死。
作品通过最富有表现力的三次打击,塑造了她的悲剧性格。
[教学目标]
一、分析人物形象
二、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及点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想]
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通过课文学习,能体会其中的某些特点。
2、小说有三要素,学习时宜牢牢把握文体特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3、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她进贾府的第一天行踪为线索,借助她的眼睛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和众多的人物,对人物出场的描写各不相同,人物的肖像描写能透露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学习课文时,要细心体会这些特点。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简介红楼梦
1.《红楼梦》前五回内容简介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
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
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
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
石。
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
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
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
仙草的关系。
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