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宁市中心城区绿化三年建设计划(2017-2019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宁市中心城区绿化三年建设计划(2017-2019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宁市中心城区绿化三年建设计划(2017-2019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7.27•【字号】济政办字〔2016〕132号•【施行日期】2016.07.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宁市中心城区绿化三年建设计划(2017-2019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济政办字〔2016〕132号任城区、兖州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济宁市中心城区绿化三年建设计划(2017—2019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7月27日济宁市中心城区绿化三年建设计划(2017—2019年)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绿化建设管理水平,增加中心城区绿量,优化公共绿地布局,改善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质量,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夯实生态环境保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精致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规划控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的原则,大力实施“增绿、扩量、提质、升档”为重点的绿化三年建设计划,打造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景观丰富、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着力构建生态自然、养护精细、管理科学的园林绿化新格局,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绿化建设管理水平。

二、总体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原则,以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修编和棚户区改造及中心城区交通改造提升为契机,尽快完成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修编,严格落实绿化三年建设计划,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切实改善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质量,从2017年开始,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绿化工程项目119个,新增绿地面积1389.99万平方米,力争到2019年底,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由2015年的11.04平方米、36.5%、41.3%,提高到14平方米、39%、45%以上,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林荫路85%以上”的绿化目标,呈现“城在森林中,人在花园里,行在绿荫下,乐在芳草间”的绿化景观。

广东惠州三水新城北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6p

广东惠州三水新城北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6p

云东海历史回顾
《三水区云东海中心区规划设计》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EDAW
序号 1 类别 R R2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用地面积 (Ha)
89.62 89.62
占城市建设用 地(%)
35.88 35.88
备注
C
C2 2 C3 C5 C7
公共设施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
(2)客源分析
• 第一客源市场:广州、佛山及其行
岗朗
新建 塘悦 旧西 新西
302
208 111 544 237
1
4 0 7 1
8
1 0 7 4
311
213 111 558 242
沙头
东村 坑头 上九 村委会 村头 洞溪
516
230 85 205 263
37
3 1 3 0
104
16 0 4 5
657
249 86 212 268 1723
西路
长江 下南 辑罗 村委会
2010年:云东海生态恢复工程 2004年:桑基鱼塘 1982年:围湖造田 1909年:古云东海
云东海历史回顾
1976 1978 1987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云东海历史回顾 区域地形地势分析 • 就地形条件而言,全部低洼地段均可恢 复为湖区——总面积可达17.2平方公里。 现状建设制约分析 • 在低洼地段内,已建设成了荷花世界、 妇教所等内容。受此条件制约,初步框 定云东海湖区范围总面积亦可达13.7平 方公里。
5.88
5.03 0.39 0.30 0.16
2.35
2.01 0.16 0.12 0.06

北湖片区实施方案

北湖片区实施方案

北湖片区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北湖片区位于我市中心地带,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湖片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北湖片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

1. 目标,实现北湖片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

2. 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规划。

1. 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打造宜居环境。

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湖泊水质,加大绿化投入,建设生态公园,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4. 加强文化教育建设,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

四、实施路径。

1. 加大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确保资金来源多元化。

2.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吸引优质企业和人才落户北湖片区。

3. 加强规划设计,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合理控制土地利用,确保城市发展有序进行。

4. 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3.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4.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确保实施方案落地生根。

六、总结。

北湖片区实施方案的制定,是对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有力保障。

我们将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力推动北湖片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北湖片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

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1 个附件总则第一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 号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济宁市已批复的其他相关规划而制定。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宁市南部城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起京杭大运河,东至兖矿二号井、三号井塌陷范围,南起南四湖北岸,北跨日菏铁路与主城区相连,规划用地面积97.1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一致。

近期为2008-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五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该组团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二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济宁市人民政府及其授权部门。

本规划已经济宁市规划主管部门审议通过,由济宁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规划目标与原则第七条本规划确定的本区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第八条规划原则在生态与文化的指导思想下,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坚持旅游与城市协同发展,生态优先,文化突出和可实施性的原则。

(1)整体协调的原则规划编制应与在编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相协调,在整体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进行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的编制。

(2)突出地域特色原则突出特色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之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

规划要突出当地区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北方水乡。

(3)旅游与城市协同原则旅游功能应该与城市整体功能及其它功能协同发展。

《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文本

《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文本

项目名称: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委托方:沧州市城乡规划局承担方: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141039)院长:杨文立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主管副院长:苗运涛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城乡规划编制技术专用章:承担方:沧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141288)院长:边健全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副院长:王中昌高级城市规划师城乡规划编制技术专用章:规划编制时间:二○一六年八月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组主要成员:主管所长:张玉芳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张玉芳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郭健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张玉芳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郭健高级城市规划师夏雨城市规划师李湘茹高级城市规划师郭炳恒高级工程师李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崔士革高级工程师江明城市规划师曲占波城市规划师张炜城市规划师武国廷城市规划师赵文娟城市规划师吴威城市规划师李雪峰城市规划师刘振城市规划师刘欣城市规划师贾会敏城市规划师张荣城市规划师甘炼城市规划师孙洪艳城市规划师沧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组主要成员:项目负责人:边建全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王中昌副院长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边建全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王中昌副院长高级城市规划师许江锋副院长高级城市规划师南洪路高级城市规划师王绍煊城市规划师王昊城市规划师郭飞城市规划师杨梅荣城市规划师耿凌燕助理工程师刘欣龙助理工程师秦芳林助理工程师鄢芮助理工程师李建睿助理工程师任秀婷助理工程师辛媛媛助理工程师沧州市城乡规划局主要参加人员:王宪章市规划局局长秦琨市规划局副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杨万众市规划局副局长赵重阳市规划局副局长宗树泉市规划局副调研员满勇市规划局副调研员马赵新市规划局综合规划科科长黄超市规划局办公室主任刘欣冈沧州市测绘院院长齐祎市规划局综合规划科副科长刘涛市规划局综合规划科科员贺艳市规划局综合规划科科员田爱会市规划局综合规划科科员梁丙周市规划局综合规划科科员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4)第一节发展目标 (4)第二节发展战略 (5)第三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8)第一节市域空间管制 (8)第二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11)第三节人口与城镇化发展 (15)第四节城镇空间布局 (15)第五节城乡用地规划 (18)第六节城市规划区划定 (19)第七节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21)第八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22)第九节交通体系规划 (24)第十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7)第十一节水资源配置与保护规划 (30)第十二节市政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济宁北湖新区分析报告20100412

济宁北湖新区分析报告20100412

济宁北湖新区项目投资简析综述:济宁由于受周边煤矿基地的限制,中心城区建成区规模偏小,市区住宅供求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预计未来几年房价仍会处在较高的水平。

在新的城市发展规划的带动下,济宁房地产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会,房地产市场将处于持续上升期。

本项目处在快速发展的北湖新区核心区,未来发展潜力较大,且景观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建造高品质、低密度社区。

鉴于济宁缺乏低密度高端产品,这为我公司进驻开发创造较好条件。

但是,本项目开发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地块近邻煤矿塌陷地边缘区域,存在一定隐患,对本项目开发影响较大,需要认真评估此不利因素。

同时,北湖新区建设规模较大,后期投入是否持续跟进,其配套是否完善也必将影响本项目后期销售。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为控制投资风险,建议在保证公司投资利润率20%条件下,我公司接受的土地最高价格不宜超过84万/亩。

地块选择上,地块2(东、西石佛村)地势较高,交通便利,优于地块1(湿地),且受煤矿塌陷的威胁较弱,建议以地块2为主获取目标。

1.地块位置及现状地块位于济宁北湖旅游开发区,由两地块组成,其中地块1现状为湿地,地块2现状为东、西石佛村宅基地,而东、西石佛村以老运河为界。

村东侧靠近南北主干道火炬路,目前火炬路延长线正拓宽扩建,竣工后对区域交通提升较大。

现有36路公交车始发站设在东石佛村。

注:上图为地块1及地块2位置图注:上图左侧为地块1湿地,东侧为西石佛村注:上图为石佛村现状图2.项目周边规划北湖生态新城西起京杭大运河,东至洸府河,南至北湖南大堤,北跨日菏铁路与主城区相连,是中心城区的一部分,总体规划将北湖生态新城定位为济宁城区的主中心,以旅游度假为特色,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规划总用地约97.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景区面积约23平方公里(含北湖景区水域面积约9平方公里),以兖矿济宁二号、三号井采煤塌陷地为主的生态湿地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33平方公里。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 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 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 2030年)说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0年)说明济宁市总体规划(2022-2030)《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21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

“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21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

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

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有限。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迅速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

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用地规模。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的通知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的通知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3.12.10•【字号】鲁建规字[2013]25号•【施行日期】2013.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的通知(鲁建规字【2013】25号)各市规划局:为推动我省城乡规划行业技术进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充分发挥广大城市规划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指导城市有序建设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城市规划设计评优办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了“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活动。

经各地逐级评选推荐,共上报209项参评项目。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了初选、复评,共评出一等奖11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45项、表扬奖56项。

经公示无异议后,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各获奖单位可对在获奖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奖励。

望各获奖单位和人员戒骄戒躁,扎实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推动规划行业技术进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按照《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管理办法》规定,获得一、二等奖的项目可申报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请获奖单位直接向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报送,做好网上申报和纸质材料寄送工作(具体要求请登录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网站http://查阅)。

附件:获得“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项目名单2013年12月10日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个附件总则第一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 146 号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济宁市已批复的其他相关规划而制定。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宁市南部城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性指导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起京杭大运河,东至兖矿二号井、三号井塌陷范围,南起南四湖北岸,北跨日菏铁路与主城区相连,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行政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一致。

近期为2008-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五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该组团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二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济宁市人民政府及其授权部门。

本规划已经济宁市规划主管部门审议通过,由济宁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规划目标与原则第七条本规划确定的本区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第八条规划原则在生态与文化的指导思想下,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坚持旅游与城市协同发展,生态优先,文化突出和可实施性的原则。

(1)整体协调的原则规划编制应与在编的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相协调,在整体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进行济宁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的编制。

(2)突出地域特色原则突出特色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之所在,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

规划要突出当地区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北方水乡。

(3)旅游与城市协同原则旅游功能应该与城市整体功能及其它功能协同发展。

以旅游业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给旅游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3)生态优先的原则北湖生态新城的的核心是优越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其发展和持续繁荣的基础。

在规划中必须突出生态优先,要创造良好的滨水生态环境。

(4)可实施性原则规划必须立足城市特点和现有基础,从满足当地发展需要、维护公众利益出发,按照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进行编制。

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发展不同项目。

规划的内容要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符合北湖生态新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确保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主要职能与规模第九条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第十条人口规模至2030年本区规划总人口为30万居住人口。

第十一条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

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土地综合利用第十二条土地综合利用目标1、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本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控制与引导,将城市布局结构与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生态规划相互交融,保证城市空间结构的通透性,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的发挥。

2、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严格控制,保护性利用部分土地,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空间和设施,并使城市生态达到良性循环。

3、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方式打破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注重集约化开发,加大对建成区的功能置换及改造力度。

第十三条土地分类按规划控制用途,将规划区土地划分为城市建设用地和水域及其他用地。

具体指标详见附表1 -规划用地汇总表。

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指用于城市开发建设的土地,共计公顷。

各类用地指标详见附表2-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水域及其他用地:1、水域规划区内的水域以北湖为主体,包括梁济运河、京杭古运河、洸俯河等水体,规划予以保留,并局部改造,新开挖城市运河。

规划区内水域控制范围公顷2、村镇建设用地规划区内保留发展的村庄,以石佛村为主,打造江北运河文化第一村。

规划村镇建设用地面积公顷。

3、生态旅游用地生态旅游用地是保持生态功能为主,适度发展旅游的用地范围,是济宁中心区的产业特色亮点,也是济宁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生态实体。

规划生态旅游用地公顷。

城市布局结构和片区发展策略第十四条功能结构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

是城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

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第十五条片区发展策略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北到规划界限。

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万人。

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廊, 北至日荷铁路。

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万人。

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高压走廊。

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万人。

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环路。

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万人。

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

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路,北到规划边界。

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万。

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南到望湖路。

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万人。

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

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西至经北湖路。

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万人。

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

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运河文化第一村”。

08片区:北湖湾西片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起北湖路,西至梁济运河。

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万人。

是本区的核心区,重点建设北湖湾,以行政为中心,文化为亮点,北湖旅游度假为支撑,高等教育为补充,打造为济宁城市的新中心。

09片区:北湖生态新城,北起北湖北堤,南到南四湖,东起洸俯河,西至梁济运河。

规划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逐步迁出,重点发展以水为主题的旅游度假服务功能。

建设为鲁西南知名的旅游休闲区1 个附件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第十六条规划区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分类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所规定的标准。

第十七条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居住用地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人均居住用地平方米。

其中二类居住用地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顷。

第十八条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人均公共设施用地平方米。

公共设施布局上围绕北湖生态新城中心,规划市级行政中心、商业金融中心、文化体育中心、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等核心城市功能。

完善片区中心及组团中心的公共设施体系。

第十九条工业用地规划规划工业用地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人均工业用地平方米。

主要布置在日荷铁路以北,为规划区内现状工业整合用地。

第二十条仓储物流用地规划规划保留仓储设施用地公顷,远景调整到城市外围产业园区。

第二十一条道路广场用地规划规划道路广场用地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人均道路广场用地平方米。

其中道路用地公顷,广场用地公顷。

第二十二条绿地规划规划绿地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人均绿地平方米。

城市绿地应采用面状、点状、带状和水体河道相结合的布局。

以北湖湾、新老城市运河沿岸公共绿地为核心,洸俯河、梁济运河及沿铁路绿带为环绕,道路绿地为骨架,街头绿地为斑块,结合南侧的北湖生态绿地及东侧的采煤塌陷湿地,共同形成规划区的绿色基底。

第二十三条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安排需独立占地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共公顷。

占总建设用地的%。

面积较小或不独立占地的市政公用设施,在下层次规划中具体落实。

第二十四条特殊用地规划本区的特殊用地主要为军事用地。

规划要求此类用地不得擅改功能, 禁止盈利性开发。

规划特殊用地公顷。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第二十五条为使北湖新城建设具有可操作性。

本规划开发强度按《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的相应要求执行。

同时考虑到土地经济性的要求,开发强度宜取高限。

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建筑密度不大于25%。

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建筑密度不大于35%。

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建筑密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建筑密度不大于40%。

具体建设控制指标需通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

城市设计导引第二十六条城市设计目标为落实《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对本区城市空间的总体要求,实现运河之都得文化特色,打造“水城风貌、生态宜居”的总体意向,构建空间完整的城市环境,本规划提出的城市设计目标为:创造以水为媒,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北方生态新城。

第二十七条总体控制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第二十八条高度控制南环路、北湖中路、荷花路附近的区域为核心区域,为高层引导发展区,尤其是商业金融区,适度建设超高层,打造济宁城市的地标;一般居住区为、文化、教育片区为高层控制区,一般建筑高度控制在60米以下,局部重要地段可建设100米左右的高层建筑;铁路沿线、运河沿岸附近为高层限制发展区,原则上宜发展低多层建筑。

第二十九条界面应重点处理沿北湖湾的界面及面向开敞空间的城市界面的设计。

第三十条景观轴线应充分体现济宁市在空间上“向东扩张、向南推进” 的立意,强化沿荷花路、北湖中路以及新城市运河等方向的城市发展轴,共同构成了本区的景观骨架。

第三十一条标志性节点北湖生态新城中心为本区的标志性地区,应以行政服务中心为重点,依托北湖湾,结合商业金融中心、文化体育中心,构筑济宁城市靓丽的名片。

公共设施规划第三十二条公共设施规划原则1、公共设施中规划中行政文化设施按全市范围统筹考虑,商业金融中心按区级中心配置,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公顷,2、遵循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布置要求,合理安排各类公共设施的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