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数据传送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Abstract本实验旨在通过单片机串口通信的方式,实现两个或多个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交互。

通过该实验,旨在加深对串口通信的理解,以及掌握单片机串口通信的配置与应用。

1. 实验背景在现代电子产品中,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而串口通信作为一种常见的单片机通信方式,被广泛使用。

通过串口通信,单片机可以与其他设备或单片机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如下:- 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掌握单片机串口通信的配置方法;- 实现两个或多个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交互。

3. 实验原理3.1 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串口通信通过发送和接收两个引脚实现数据的传输。

典型的串口通信包含一个发送引脚(Tx)和一个接收引脚(Rx)。

发送端将数据通过发送引脚逐位发送,接收端通过接收引脚逐位接收。

3.2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配置在单片机中进行串口通信配置,需要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

波特率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数据位决定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位数,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的停止位,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的错误。

4. 实验步骤4.1 硬件准备(描述实验所需硬件的准备,例如单片机、串口模块等)4.2 软件配置(描述实验所需软件的配置,例如开发环境、编译器等)4.3 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编写(描述如何编写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包括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代码)4.4 程序下载与调试(描述如何下载程序到单片机,并进行调试)5. 实验结果与分析(描述实验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释)6.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通过编写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实现了两个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交互。

在实验过程中,我掌握了单片机串口通信的配置方法,并解决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实验,我加深了对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理解,并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不需要链接)致谢:(感谢相关人员或机构对实验的支持与帮助)附录:(附上相关的代码、电路图等附加信息)以上为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通过该实验,我掌握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以及单片机串口通信的配置与应用方法。

单片机数据传送实验报告

单片机数据传送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单片机数据传送实验报告篇一:单片机数据传送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数据传送实验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姓名:袁志生时间:04.17第五六节课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的汇编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单片机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3、熟悉keil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掌握单片机应用程序的调试方法。

实验要求:1、实现单片机内部RAm之间,外部RAm之间以及内部RAm与外部RAm之间的数据传送。

2、利用Keil软件编辑、汇编、调试、运行实验程序并记录实验数据。

二、设计要求1、编写程序将00h~0Fh16个数据分别送到单片机内部RAm30h~3Fh单元中。

2、编写程序将片内RAm30h~3Fh的内容传送至片内RAm40~4Fh单元中。

3、编写程序将片内RAm40h~4Fh单元中的内容传送到外部RAm4800h~480Fh单元中。

4、编写程序将片外4800h~480Fh单元内容送到外部RAm5800h~580Fh单元中。

5、编写程序将片外RAm5800h~580Fh单元内容传送回片内RAm50h~5Fh单元中。

三、实验程序流程框图和程序清单.程序清单:oRg0000hsTART:moVR0,#30hmoVDpTR,#Qw1moVR5,#0Loop:Qw1:Qw2:Loop1:Loop2:Loop3:R7,#16A,R5A,@A+DpTR@R0,AR0IncR5R7,LoopQw200h,01h,02 h,03h,04h,05h,06h,07h08h,09h,0Ah,0bh,0ch,0Dh,0eh,0F hR0,#30hR1,#40hmoVR5,#16A,@R0@R1,AR0R1R5,Loop1R1,#4 0hmoVDpTR,#4800hR5,#16A,@R1@DpTR,AR1DpTRR5,Loop2moV sp,#60h11h,#48h10h,#58hR2,#00hDpL,R210h11hDphmoVxA, @DpTRmoVmoVmoVcmoVIncDJnZLJmpDbDbmoVmoVmoVmoVIncInc DJnZmoVmoVmoVmoVxIncIncDJnZmoVmoVmoVmoVpushpushpop popmoVxInccJnemoVmoVmoVLoop4:moVxmoVIncIncDJnZenD四,实验小结Dph@DpTR,AR2R2,#10h,Loop3R1,#50hDpTR,#5800hR5,#16A, @DpTR@R1,AR1DpTRR5,Loop41通过本次实验熟悉了keil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2掌握单片机的数据传送类和循环类汇编指令系统,学会了各种数据传送形式的程序设计方法.3掌握了单片机的调试方法。

单片机ROM、RAM之间数据传送

单片机ROM、RAM之间数据传送

数据传送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的汇编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单片机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3、熟悉Keil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掌握单片机应用程序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或原理1、实现单片机内部RAM之间,外部RAM之间以及内部RAM与外部RAM之间的数据传送。

2、利用Keil软件编辑、汇编、调试、运行实验程序并记录实验数据。

三、设计要求1、编写程序将00H~0FH 16个数据分别送到单片机内部RAM 30H~3FH单元中。

2、编写程序将片内RAM 30H~3FH的内容传送至片内RAM40~4FH单元中。

3、编写程序将片内RAM 40H~4FH单元中的内容传送到外部RAM 4800H~480FH单元中。

4、编写程序将4800H~480FH单元内容送到外部RAM5800H~580FH单元中。

5、编写程序将片外RAM 5800H~580FH单元内容传送回片内RAM 50H~5FH单元中。

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和要求。

2、设计要求。

3、实验程序流程框图和程序清单。

4、实验总结。

5、思考题。

五、思考题1、说明MCS-51系列单片机对片内RAM和片外RAM存贮器各有哪些寻址方式?2、说明指令MOV A,20H和MOV C,20H中的20H含义有什么不同?传送指令中的助记符MOV,MOVX,MOVC各适用于访问哪个存储器空间?程序如下:ORG 0000HSTART: LJMP MAINORG 0030HMAIN: MOV PSW, #00HMOV R0, #20HMOV R3, #96ML: MOV @R0, #00HDJNZ R3, MLTAB: MOV DPTR, #SHUJUMOV R0, #30HMOV R4, #16TAB1: CLR AMOVC A, @A+DPTRMOV @R0, AINC R0INC DPTRDJNZ R4, TAB1LCALL FUNSHUJU: DB 00H,01H,02H,03H,04H,05H,06H,07H,08H,09H,0AH,0BH,0CH,0DH,0EH,0FHFUN: MOV R4, #16MOV R0, #30HMOV R1, #40HTAC: CLR AMOV A, @R0MOV @R1, AINC R1INC R0DJNZ R4, TACMOV R4, #16MOV R1, #40HMOV DPTR, #4800HTBD: CLR AMOV A, @R1MOVX @DPTR, AINC R1INC DPTRDJNZ R4, TBDMOV R4, #16MOV P2, #48H;((P2)(Ri))表示以(P2)为高8位地址;以(Ri)为低8位地址的片外数据存储器单元;P2为80C51单片机的P2口,其第二功能为传送地址的高8位。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单片机实现双机间的串行通信,包括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利用这种通信方式完成一定的任务。

二、实验原理1.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将数据一个个位发送或接收的方式。

数据通过一个线路逐位发送或接收,可以减少通信所需的线路数目。

2. UART串口通信:UART是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的简称,是一种最常用的串口通信方式,通常用于单片机与计算机、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3.串口模块:串口模块是负责将数据转变为串行传输的硬件模块,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通过设置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4.单片机串口通信:单片机内部集成了UART串口通信接口,只需要通过相应的寄存器配置,可以实现串口通信功能。

5.双机串行通信:双机串行通信是通过串口将两台单片机进行连接,一台单片机作为发送端,负责将数据发送出去;另一台单片机作为接收端,负责接收并处理发送的数据。

三、实验器材与软件1.实验器材:两台单片机、USB转TTL模块、杜邦线若干。

2. 实验软件: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配置发送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T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发送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发送中断。

(4)循环发送指定的数据。

2.配置接收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R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接收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接收中断。

uart实验报告

uart实验报告

uart实验报告
《UART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UART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设备:单片机开发板、串口调试助手、电脑。

实验原理: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通用的异步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UART通信协议包括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参数,通过这些参数的设置可以实现不同的通信速率和数据传输方式。

实验步骤:
1. 连接单片机开发板和电脑,打开串口调试助手。

2. 在单片机开发板上编写UART通信程序,设置通信参数。

3. 将单片机开发板通过串口连接到电脑,打开串口调试助手。

4. 在串口调试助手上发送数据,观察单片机开发板接收到的数据。

5. 在单片机开发板上发送数据,观察串口调试助手接收到的数据。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通过UART通信协议在单片机开发板和电脑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在串口调试助手上发送的数据能够被单片机开发板正确接收,并且在单片机开发板上发送的数据也能够被串口调试助手正确接收。

通过调整通信参数,我们还验证了不同通信速率和数据传输方式对通信效果的影响。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UART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
了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能够更加熟练地应用UART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数据传送程序一、实验目的1、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

2、掌握DVCC实验系统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内容1、编程实现,把7000H~70FFH单元的内容清零。

2、编程实现,把源地址为6000H开始的单元内容,传送到目的地址7000H开始的单元中,传送个数为0FFFH个。

三、DVCC实验系统操作说明1、接通DVCC实验系统电源,在DVCC实验箱上应显示闪动的“P”,否则按Reset键。

2、运行DVCC软件。

(程序DVCC598H实验系统DVCC实验系统)3、单击工具栏上“新建”或“打开”按钮,编写源程序。

单击“编译”按钮,使其形成可执行文件。

4、单击工具栏上“联接”按钮,同时按下DVCC实验箱上PCDBG键(键盘上最右边第2个),实现PC机和实验箱的联接。

联机成功,屏幕上出现:.反汇编窗口、寄存器标示位窗口。

5、在成功联机后,单击工具栏上“调试”按钮,把最终目标文件装载到实验系统RAM区;或者通过单击菜单栏中的“动态调试”,选择“传送(.EXE)文件”来实现。

6、单击工具栏上“运行”或“单步”按钮,运行实验程序。

7、单击工具栏上“窗口”,选择“显示内部数据窗口”或“显示外部数据窗口”可显示数据窗口。

鼠标右击数据窗口的数据,可设置数据块新地址;鼠标左键单击数据,可修改数据数值。

8、运行完毕,先按实验箱上的复位按钮Reset键,再按PCDBG键,并且点击屏幕上OK,即可退出运行状态。

四、实验程序代码1、把7000H~70FFH单元的内容清零。

程序代码:ORG 0000HAJMP STARTORG 70HSTART: MOV P2, #70H ;送地址高8位到P2端口MOV R0, #00H ;R0=00H,表地址低8位CLR A ;将累加器A清0LOOP: MOVX @R0, A ;将A送入以R0内容为地址的外部RAM.INC R0 ;R0+1-->R0CJNE R0,#00H,LOOP;比较条件转移指令,若R0不等于0,则跳转到LOOPAJMP $ ;暂停END2、编程实现,将源地址为6000H开始的单元,传送到目的地址7000H开始的单元,传送个数为0FFFH个。

51单片机实验报告

51单片机实验报告

51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熟悉并掌握51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和编程能力,进一步了解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熟悉51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学习51单片机的汇编语言编程;
3.使用51单片机进行简单的I/O控制;
4.学习串口通信的原理和编码。

实验步骤:
1. 配置开发环境:安装Keil C编译器和Proteus电路仿真软件;
2.学习汇编语言编程基础知识,包括寄存器的使用、指令的执行等;
3.编写第一个程序:实现将一个数字显示在数码管上;
4.学习I/O控制:通过按键来控制LED灯的亮灭;
5.学习串口通信: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成功编写了几个基本的程序,并在Proteus中进行
了仿真。

通过按键来控制LED灯的亮灭,也成功地使用串口进行了数据的
发送和接收。

通过实验,我更深入地理解了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
方法。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51单片机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
的编程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我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51单片机为我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51单片机进行各种
应用和项目的设计。

该报告共计1200字。

参考资料:
[1]《单片机技术与应用》.吕春阳、吕立民、钱锋.电子工业出版社,2024年。

单片机双机通信实验报告

单片机双机通信实验报告

单片机双机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单片机之间的串口通信原理;
2. 掌握单片机之间的双机通信方法;
3. 实现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互相传输。

实验器材:
1. 单片机开发板(两块);
2. USB转串口模块(两个);
3. 杜邦线若干;
4. 电脑。

实验步骤:
首先,将单片机开发板和USB转串口模块进行连接,具体的连接方法如下:
1. 将USB转串口模块的TXD引脚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的RXD引脚上;
2. 将USB转串口模块的RXD引脚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的TXD引脚上;
3. 将USB转串口模块的GND引脚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的GND引脚上;
4. 将USB转串口模块的VCC引脚连接到单片机开发板的VCC引脚上。

接下来的步骤如下:
1. 打开两台电脑上的串口调试助手软件,并分别将波特率设置为相同的数值(例如9600);
2. 在一台电脑上,发送数据给另一台电脑。

具体的操作是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上输入要发送的数据,然后点击发送按钮;
3. 在另一台电脑上,接收来自第一台电脑发送的数据。

具体的操作是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上点击接收按钮,然后可以看到接收到的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单片机之间成功地实现了数据的双向传输。

一台单片机发送的数据可以被另一台单片机接收到。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串口通信的方式实现了单片机之间的双机通信。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地实现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互相传输,可以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如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等。

同时要注意,串口通信的波特率要设置一致,否则数据将无法正确接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 数据传送实验
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姓名:袁志生
时间:04.17第五六节课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的汇编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单片机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3、熟悉keil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掌握单片机应用程序的调试方法。

实验要求:1、实现单片机内部RAM之间,外部RAM之间以及内部RAM与外部RAM之间的数据传送。

2、利用Keil软件编辑、汇编、调试、运行实验程序并记录实验数据。

二、设计要求
1、编写程序将00H~0FH 16个数据分别送到单片机内部RAM 30H~3FH单元中。

2、编写程序将片内RAM 30H~3FH的内容传送至片内RAM 40~4FH单元中。

3、编写程序将片内RAM 40H~4FH单元中的内容传送到外部RAM 4800H~480FH单元中。

4、编写程序将片外4800H~480FH单元内容送到外部RAM 5800H~580FH单元中。

5、编写程序将片外RAM 5800H~580FH单元内容传送回片内RAM 50H~5FH 单元中。

三、实验程序流程框图和程序清单.
开始
将00H至0FH送至内部
RAM30H至3FH
将内部RAM30H至3FH的内容送至
片内部RAM40至4FH
内部RAM 40H~4FH的内容传送到外
部RAM 4800H~480FH
片外4800H~480FH单元内容送到外
部RAM 5800H~580FH单元中。

片外RAM 5800H~580FH单元
内容传送回片内RAM 50H~5FH单
结束
程序清单:
ORG 0000H
START: MOV R0, #30H
MOV DPTR, #QW1
MOV R5, #0
MOV R7, #16
LOOP: MOV A, R5
MOVC A, @A+DPTR
MOV @R0, A
INC R0
INC R5
DJNZ R7, LOOP
LJMP QW2
QW1: DB 00H, 01H, 02H, 03H, 04H, 05H, 06H, 07H
DB 08H, 09H, 0AH, 0BH, 0CH, 0DH, 0EH, 0FH QW2: MOV R0, #30H
MOV R1, #40H
MOV R5, #16
LOOP1: MOV A, @R0
MOV @R1, A
INC R0
INC R1
DJNZ R5, LOOP1
MOV R1, #40H
MOV DPTR, #4800H
MOV R5, #16
LOOP2: MOV A, @R1
MOVX @DPTR, A
INC R1
INC DPTR
DJNZ R5, LOOP2
MOV SP, #60H
MOV 11H, #48H
MOV 10H, #58H
MOV R2, #00H
LOOP3: MOV DPL, R2
PUSH 10H
PUSH 11H
POP DPH
MOVX A, @DPTR
POP DPH
MOVX @DPTR, A
INC R2
CJNE R2, #10H, LOOP3
MOV R1, #50H
MOV DPTR, #5800H
MOV R5, #16
LOOP4: MOVX A, @DPTR
MOV @R1, A
INC R1
INC DPTR
DJNZ R5, LOOP4
END
四,实验小结
1 通过本次实验熟悉了keil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单片机的数据传送类和循环类汇编指令系统,学会了各种数据传送形式的程序设计方法.
3 掌握了单片机的调试方法。

为以后的实验开了个好头.
五、思考题
1、说明MCS-51系列单片机对片内RAM和片外RAM存贮器各有哪些寻址方式?
答:片内RAM寻址方式有:寄存器寻址方式,直接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位寻址方式,立即数寻址。

片外RAM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

2、说明指令MOV A,20H和MOV C,20H中的20H含义有什么不同?传送指令中的助记符 MOV,MOVX,MOVC各适用于访问哪个存储器空间?
答:(1) MOV A,20H的含义是字节地址,MOV C,20H的含义是位地址。

(2) 助记符MOV适用于访问片内RAM,助记符MOVX适用于访问外部RAM,助记符MOVC适用于访问程序存储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