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好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4 司马光》 (共30张PPT)部编版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王冕好学
司马光
wèng
di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jiē qì
chí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bèng
之,水迸,儿得活。
登瓮 弃去
跌 持石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美好的品质, 犹如温暖的阳光, 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 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 告操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
积在船中,使水几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 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 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瓮,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这时,司马光最为冷静。他看到假山边上一块 块的石头时,突然灵光一闪,跑过去捡了一块不大 不小的石头,对大家喊道:“大家不要着急,我有 办法了。”他举起石头朝水缸砸去,水缸破了个窟 窿,水哗哗的流了出来,小男孩终于被救出来了。 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直夸司马光聪明机智。
曹冲称象
王冕好学
司马光
wèng
di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jiē qì
chí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bèng
之,水迸,儿得活。
登瓮 弃去
跌 持石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美好的品质, 犹如温暖的阳光, 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 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 告操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
积在船中,使水几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 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 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
。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瓮,水迸,儿得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这时,司马光最为冷静。他看到假山边上一块 块的石头时,突然灵光一闪,跑过去捡了一块不大 不小的石头,对大家喊道:“大家不要着急,我有 办法了。”他举起石头朝水缸砸去,水缸破了个窟 窿,水哗哗的流了出来,小男孩终于被救出来了。 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直夸司马光聪明机智。
人教部编版语文《司马光》优秀PPT4

•
5.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 者对眼 前的美 好事物 正在逐 渐变得 模糊而 倍感落 寞,但 最后还 是表现 出顺其 自然的 洒脱。
•
6.“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 词短语 成句的 手法描 写了南 行途中 所见到 的春江 美景: 春水方 生,桃 花夹岸 ;云帆 一片, 极目四 望,枫 树成林 。
•
9. 文章写于抗日战争艰难时期,“灯”除有像 中的普 遍意外 ,也应 有时代 意义, 文章不 仅启迪 人们思 考人生 问题, 也给缺 少抗战 信心的 人鼓气 。
•
10. 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之作,是不同 时期的 重要作 家倾其 心力与 才力创 作出来 的时代 精品
•
11. 经过不同时期淘洗的经典之作是重 要的时 代精品 ,不同 时期的 作家倾 尽了心 力与才 力
司马光(1019~1086),北 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 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 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 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 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sī
tínɡ dēnɡ
diē
司庭登跌
zhònɡ
qì
chí
jiē
众弃持皆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 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2.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 台上的 脸谱大 多是相 同的, 而有时 不尽相 同的脸 谱图案 ,都是 自由发 挥和再 创造的 结果。
•
3.作为人类文化精品的脸谱艺术是中 华民族 文化的 重要组 成部分 ,只有 继承和 发展好 戏曲脸 谱艺术 ,它才 能拥有 更辉煌 灿烂的 未来。
•
4.戏曲艺术汲取了其他传统艺术形式 中的长 处和优 点,又 有所发 展和创 新,超 越了文 学艺术 和绘画 艺术的 高度, 审美价 值提升 。
文言文入门二《司马光好学》课件

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 学家:对司马光的职业和成就
进行概述。
主持编纂《资治通鉴》:提到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重要历史著
作。
《资治通鉴》概述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对《资治通 鉴》的历史地位进行说明。
共294卷,记述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 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对 《资治通鉴》的卷数和记述的历史时期
《论语》选读
选取《论语》中有关学习与思考、修身养性的章 节进行阅读。
《荀子·劝学》
阅读《荀子·劝学》全文,了解荀子的治学之道。
《左传》选读
选取《左传》中有关历史人物故事及其治学方法 的篇章进行阅读。
要求完成一篇关于司马光治学之道心得体会作文
体会司马光勤奋好学、严谨治学的精神
01
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谈谈对司马光治学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思考课后问题,为下节课的讨 论做好准备。
THANKS
感谢观看
进行说明。
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 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 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对《资治通鉴》的编纂方式和涵盖的
历史时期进行详细描述。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关系
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明确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关系。
《资治通鉴》体现了司马光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
场景设置
设定一个古代书房或庭院等场景, 增添氛围。
对话设计
设计一段关于治学之道的对话,体 现古代文人雅士的学术追求和思想 碰撞。
提问环节:解答学生对本课内容疑问
预习问题收集
在课前收集学生的预习问题,进 行整理和分类。
课堂实时解答
在课堂上实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部编版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课件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这本书收录了许多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可以帮助 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3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这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书籍,可以帮 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优秀作品 。
学习成果评估方法
课堂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 、参与讨论等,以评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和思考能力。
02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课文讲述了北宋时期的故事,当时的 社会文化背景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强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人物背景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 学家、文学家,他的家族世代为官, 家学渊源深厚。
课文结构解析
01
02
03
开头
描述故事的起因,即小朋 友们在花园里玩耍,其中 一个孩子掉进了大水缸里 。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 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 敢精神,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
课文内容解析
对《司马光》一文进行深入解析,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等方面。
重点难点解析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
部编版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 马光》课件
• 课程导入 • 课文内容解析 • 司马光人物介绍 • 教学互动环节 • 课后作业与延伸阅读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介绍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和所处的 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 的环境。
文化背景
这本书收录了许多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可以帮助 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3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这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书籍,可以帮 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优秀作品 。
学习成果评估方法
课堂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 、参与讨论等,以评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和思考能力。
02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课文讲述了北宋时期的故事,当时的 社会文化背景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强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人物背景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 学家、文学家,他的家族世代为官, 家学渊源深厚。
课文结构解析
01
02
03
开头
描述故事的起因,即小朋 友们在花园里玩耍,其中 一个孩子掉进了大水缸里 。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 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 敢精神,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
课文内容解析
对《司马光》一文进行深入解析,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等方面。
重点难点解析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
部编版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 马光》课件
• 课程导入 • 课文内容解析 • 司马光人物介绍 • 教学互动环节 • 课后作业与延伸阅读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介绍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和所处的 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 的环境。
文化背景
统编(三上)《司马光》上课课件2

瓮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24.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庭:庭院。 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众皆弃去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光持石击瓮破之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示范教学PPT)统编(三上)《司马 光》上 课课件 2-名师 课堂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优秀PPT2

众
品字 结构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戏】游戏,玩耍。
【庭】庭院。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足跌】失足。
【没】沉没。
【皆】全,都。
【去】离开。
【光】指司马光。
【持石】拿着石头。
【破】使……破。
【之】代词,指瓮。
【迸】(水)涌出。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 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优秀PPT2
《司马光》优秀PPT2
看图,背诵课文。
群儿戏于庭
《司马光》优秀PPT2
一儿登瓮,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足跌没水中。 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优秀PPT2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司马光》优秀PPT2
猜一猜, 其他小孩子遇 到这种情况会 怎样做?
《司马光》优秀PPT2
《司马光》优秀PPT2
众皆弃去
《司马光》优秀PPT2
《司马光》优秀PPT2
别的小朋友都 慌了,有的吓哭了 ,有的叫着喊着, 跑去找大人,全都 离开了。
《司马光》优秀PPT2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结果怎样?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缸里的水涌出 来了,掉进缸里的 小朋友得救了。
《பைடு நூலகம்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品字 结构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戏】游戏,玩耍。
【庭】庭院。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足跌】失足。
【没】沉没。
【皆】全,都。
【去】离开。
【光】指司马光。
【持石】拿着石头。
【破】使……破。
【之】代词,指瓮。
【迸】(水)涌出。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 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优秀PPT2
《司马光》优秀PPT2
看图,背诵课文。
群儿戏于庭
《司马光》优秀PPT2
一儿登瓮,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足跌没水中。 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优秀PPT2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司马光》优秀PPT2
猜一猜, 其他小孩子遇 到这种情况会 怎样做?
《司马光》优秀PPT2
《司马光》优秀PPT2
众皆弃去
《司马光》优秀PPT2
《司马光》优秀PPT2
别的小朋友都 慌了,有的吓哭了 ,有的叫着喊着, 跑去找大人,全都 离开了。
《司马光》优秀PPT2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结果怎样?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司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缸里的水涌出 来了,掉进缸里的 小朋友得救了。
《பைடு நூலகம்马光》P优PT秀课P件 PT人 2 教部编版
司马光_PPT教学课件

课后巩固
4 . 看拼音,写词语。
bié rén
dào chù
nà lǐ
( 别 人) ( 到 处) ( 那)里
dōu shì jīnɡ xià jiào shēnɡ (都 是 ) (惊 吓 ) (叫 声 )
课后巩固
5 . 写出反义词。
里( 外) 有( 无) 假( )真 大( 小) 哭( 笑) 进( )出
第十课
司马光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 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 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 、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 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 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 事用功刻苦、勤奋。
会写的字
sī
组词 (司机 各司其职) 造句:乐乐的爸爸是一名司机 。
例句:像她这样细心的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非常小心 ,从未出过错误。
词语辨析
反义词 辨析反义词:得救——遇难
得救:得到救援;被救。 遇难:指因为各种灾难而导致死亡。
例句:在这场大洪灾中,他得救了,可是他的 父母却遇难了。
句段导读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 跑去找大人。
赏析:这句话写的有小朋友掉进水缸后其他 小伙伴的反应。“有的……有的……还有的 ……”通过排比的句式写出了“慌”的场景,犹 如真实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眼前。
会写的 字
gǔ
组词 (古代 自古以来) 造句:古代的人制作了石头工 具。
会写的 字
shí
组词 (时代 时时刻刻) 造句:爱因斯坦是他的时代里 最有才智的人之一。
会写的 字
hòu
组词 (问候 等候) 造句:老师为生病住院的乐乐 带去了同学们的问候。
文言文:司马光好学课件

司马光好学
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 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担忧,忧虑。
已经。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
等到 倍:通“背”,背诵。
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
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
半夜
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光好学
(宋)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 “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王 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还有《温国文正司马公 文集》、《稽古录》、《涑[sù]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 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dài]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 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 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要有志向,因为人生目标是学习的动力 。 (拥有目标) ●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 。 (自我勉励) ●精益求精,要学就学好,不能半途而废。 (刻苦勤奋) ●会利用时间,不错过一点学习的机会,不浪 费时间 。(学而有法)
已经。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
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
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不若人 ,群居讲 习,众兄弟即已成诵,游息已;独下帷绝编, 迨(dài等到)能倍(同“背”,背诵)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 中夜不寝时,咏其 文 ,思其义,所得多矣。”
第一次先学后教
1、熟读原文,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 【注释】 (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称 号,故称为司马温公。 (2)下帏: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帏讲学,三年 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3)绝编:(韦编三绝)原指孔子读《易经》 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 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患记问不若人 (担心 担心) (2)迨能倍诵乃止 (等到) (3)迨能倍诵乃止 (才) (4)咏其文 (吟咏)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的“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D)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现 _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书不可不成诵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 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 5、《司马光好学》启示: ( 1 )他有志向 这是人生目标 是学习动力 。 ( 2 )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 。 (3) 他精益求精 要学就学好 不半途而废 要刻苦勤奋 。 (4) 会利用时间 不错过一点学习的机会 不浪费时间 。
第二次先学后教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 2、老师检查,提示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 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 (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 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 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 君实,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 年 月 日 年 迂夫,晚号迂叟 汉族, 迂叟, 号迂夫,晚号迂叟,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 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 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sù 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 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 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 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 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 温良谦恭、 《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 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 受人景仰。 受人景仰。
第一次先学后教
1、熟读原文,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 【注释】 (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称 号,故称为司马温公。 (2)下帏: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帏讲学,三年 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3)绝编:(韦编三绝)原指孔子读《易经》 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 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患记问不若人 (担心 担心) (2)迨能倍诵乃止 (等到) (3)迨能倍诵乃止 (才) (4)咏其文 (吟咏)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的“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D)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现 _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书不可不成诵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 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 5、《司马光好学》启示: ( 1 )他有志向 这是人生目标 是学习动力 。 ( 2 )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 。 (3) 他精益求精 要学就学好 不半途而废 要刻苦勤奋 。 (4) 会利用时间 不错过一点学习的机会 不浪费时间 。
第二次先学后教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 2、老师检查,提示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 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 (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 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 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 君实,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 年 月 日 年 迂夫,晚号迂叟 汉族, 迂叟, 号迂夫,晚号迂叟,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 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 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sù 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 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 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 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 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 温良谦恭、 《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 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 受人景仰。 受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