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军计划
德国陆海空三军新动向

运 输 能 力 更 强 的 空 中 客 车 A 0 M 飞 40 机 。同 时,空 军的 贝尔一 uH I D 直 升 机 将 被 淘 汰 ,取 而 代 之 的 是 6 6 架 NH9 运 输 直 升 机 。 0 空军空 动员人数 将减少 到60 0 90
陆 军 :兰个新体 系
由 于 空 军 和 海 军 的 发 展 占据 了 很 大 一 部 分 防 务 预 算 , 德 国 陆 军 的 预 算 近 年 来 出 现 困 难 。 空 军 和 海 军 的 实 力 主 要 取 决 于 武 器 系 统 , 而 陆
军 则取决于部 队。
据 粗 略 估 计 , 国 海 军 大 约 3 %的 活 德 0 动 在 地 中海 ,3 % 在 渡 罗 的 海 ,3 % 0 0 在 北 大 西 洋 下 的 1 %是 在 欧 洲 水 剩 0
人 , 中 100 其 0 人将在 联邦武 装力量 8
统 一 的联台 组织 内.而不 是直 接为 空 军服务 空 军 作 战 指 挥 部 将 组 织 一 个 核 心 班 子 , 其 主 要 工 作 是 计 划 和 控 制 空 军 的 作 战 行 动 新 研 制 的 欧 洲 战 斗 机 ”取 代 米 格 2和F 4 9 F鬼 怪
★
维普资讯
5 4
维普资讯
善
⑨ ≥妻≤薹 ~ 0 妻
陆军将改 编为三 个新体系 一 第 十是特 种作 战师 , 由两/ 空降兵 旅 r 和包 括 10 人 的特种 部队司夸 部组 00 成 ,集 中 陆军力量 来 加强对 其 部署 的部 队的保 护。 第二 个是 新的 空运 机动 师,包括 1 空 中机械化 旅和 3 个 十陆军 航 空旅, 领导 德国 陆军 航空 部 队 的军事 行动 。第 三个 是集 团军 直 属部 队指 挥部 ,把 特种 旅组 台在
19世纪末列强军事

19世纪末法国陆军共编有20个军(其中第19军驻非洲,其他皆驻本土),另有巡警兵等部队。军下设有师、旅、团、营、连、分队、排、班等建制。一般每军编有步兵团1,猎步兵营1,骑兵旅2,炮兵旅1,工程兵营1,辎重兵连1。平时每军共约士兵12000人,战时可扩编至24000人。全国陆军官兵1870年时为38万人,1890年时达50.2万人,到19世纪90年代底更达62.5万人。到大战爆发前,法国军队计有882907人(含殖民地军队)。大战爆发后,经过总动员,军队又迅速扩充,法国共93个师,358万人。
1886年,德国政府以法国扩充军备为由,再次提出扩大陆军编制的议案,虽议会中驳斥甚久,但至次年3 月终获通过。据此,德国陆军平时扩编至487671人,加上雇佣兵、军医等,实达525000人。1889年法国通过了扩军计划,德国立刻做出强硬的反应,次年德皇威廉二世颁布命令,将德军陆军平时编制又一次加以扩大,使总员额达545000余人。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在和平的国际条件下,德国陆军常备军的总员额共计增加了约11.5万人,增长率达26.7%。又,1870年时德国政府对陆军的拨款为4800万美元,1890 年时达到12100万美元,其增长率则高达152.1%,是所有西方大国中增长最快的,比各国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近两倍。
经德国政府的努力建设,其陆军制度较为严密,装备较为精良,官兵训练有索,一直保持着较强的战斗力。当时人称德国陆军为世界第一,不少国家在从事军事近代化变革时都曾效法德国的陆军制度,购买德国生产的枪炮,并大量聘请德国陆军军官充当其军事顾问。1911年秋,作为对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的反应,德国陆军部和参谋总部提出了将陆军由59万5千人增加到62万2千人的建议,并获得国会通过;1913年德国国会又批准了一项再增陆军13万2千人的法令。到大战前夕,德国陆军人数已经达到80万8千人,其中有30459名军官,107794名士官,647793名士兵,2480名医生,865名兽医,2889名文职人员,16000名志愿入伍者。大战爆发后,经过总动员,军队又迅速扩充,德国共107个师,382万人。
德国潜艇战争的战术

德国潜艇战争的战术德国潜艇战争是一战期间德国海军使用潜艇对抗敌人海上舰队的战争形式。
德国以其出色的潜艇战术闻名于世,这种战术对于战争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德国潜艇战争的战术,从战略部署、攻击方式以及对抗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战略部署德国潜艇战争的战略部署主要包括出击区域选择、打击目标选择以及作战时间和规模的决策。
德国潜艇战略的核心是以商船为主要目标,通过对敌方商船的破坏来切断英国的海上贸易线,削弱其战争实力。
德国潜艇主要选择北大西洋、爱尔兰海和英吉利海峡等地区作为出击区域。
这些地区交通繁忙,船只密集,是最容易发起打击的地方。
此外,德国潜艇还选择在夜间进行攻击,以保证自身的隐蔽性,增加攻击成功率。
二、攻击方式德国潜艇的攻击方式主要包括鱼雷攻击和炮击两种。
鱼雷攻击是其主要手段,德国潜艇配备了高效的鱼雷系统,通过在航道周围进行埋伏,伺机发动鱼雷攻击。
鱼雷的射程和杀伤力都相当可观,一艘潜艇通常能携带多枚鱼雷,通过连续发射来增加攻击效果。
此外,德国潜艇还配备了舰炮,用于对抗那些防御力较强或速度较快的舰船。
舰炮作为补充手段,提升了潜艇的打击范围和灵活性。
三、对抗措施针对德国潜艇战争的威胁,盟军采取了一系列对抗措施。
首先是船队编队制度的推广,通过编队形式保护船舶,增加抵抗潜艇攻击的能力。
其次是船舶红线政策的实施,规定船舶必须按照预定航线行驶以及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被潜艇攻击的概率。
此外,还使用了反潜艇舰艇、设立了潜艇识别区域和布设了水雷等手段来对抗德国潜艇。
尽管德国潜艇的威胁一度十分严峻,但随着盟军对抗措施的不断完善,德国潜艇的攻击效果逐渐减弱。
在本文中,我们对德国潜艇战争的战术进行了介绍。
德国潜艇以其出色的战术手段取得了一战期间的重要胜利,对于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在盟军的对抗措施下,德国潜艇的威胁逐渐减弱,最终无法改变战争的走向。
德国潜艇战争的战术是一战历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研究和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德意志新舰队德国海军转型计划透视

德意志新舰队德国海军转型计划透视
章明;蒋妍
【期刊名称】《国际展望》
【年(卷),期】2006(000)019
【总页数】5页(P54-58)
【作者】章明;蒋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全面提升支援能力,迎接21世纪远征作战挑战指挥部转型透视美海军供应系统司令部转型计划 [J], 刘江平;张志国
2.适应安全形势新变化,力求前沿存在反恐型陆战队美国海军陆战队转型计划透视[J], 斯考特·古利;倪海宁
3.德意志帝国海军公海舰队“德意志”号战列舰 [J], 31lee
4.德国海军组建新型舰队——联邦德国国防军“灯塔”转型计划 [J], 于尔根·曼哈尔特[德];刘奎(译)
5.欧洲最现代化的战舰摇篮——霍瓦特·德意志的舰队——全方位透视德国第一大造船厂的秘密 [J], 丁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

简述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6世纪英国首相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iegh,1552-1618)曾经说过:“谁能控制海洋,即能控制海上交通,即能控制海上贸易,即能获得世界财富,因之即能控制整个世界。
”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荷兰和英国,无一不是通过其强大的海军占据世界贸易,成为一时的霸主。
德意志帝国统一之前,德国境内大小邦国林立,除北部沿海几个邦国外,大部分邦国缺少海洋意识。
18世纪兴起于德国东北部的普鲁士依靠其强大的陆军力量,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与占绝对优势的陆军相比,海军在德意志帝国统一之初被视为陆军的辅助力量而存在,其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当时世界海军的先进水平。
直到19世纪末威廉二世亲政,特别是蒂尔皮茨担任海军部国务秘书之后,德国海军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陆权国家”意识下的海军战略早在14世纪,德意志北部诸城市组成的“汉萨同盟”曾因拥有强大的海上舰队、牢牢地控制住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制海权而在欧洲海域盛极一时。
1370年,由吕贝克市市长约翰·维特伯格领导的同盟舰队击败北欧海上强国丹麦,迫使其签订《斯特拉尔松和约》,巩固了同盟在波罗的海和北海的航运和贸易实际的垄断地位,并长达200年之久,成为当时欧洲“第一海上强国”。
正如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Uustav Wasa,1496-1560)所说,“斯堪的纳维亚诸国的王冠直到16世纪仍然是汉萨人的小商品一般”。
但是,汉萨同盟在海上的辉煌随着三十年战争结束而不复存在,战争结束后的德意志一片狼藉,分裂的局而被确定下来,“汉萨同盟”的欧洲海上霸权被荷兰和英国所取代。
自18世纪开始,德意志东北部的邦国普鲁士日益兴起,并成为日后统一德国的主导力量。
1939_1945年的德国海战战略指导_维尔纳_拉恩

·战争史研究·
军事历史 1997 年第 4 期
1939~1945 年的德国海战战略指导
〔德〕维尔纳·拉恩
编者按: 1997 年 2 月, 德国军事历史代表团来华访问, 本文系代表团团长、德国 军事历史研究局局长维尔纳·拉恩博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术研究所的讲演。
在 本世纪内, 德国 海军曾两次 试图在与两 个盎格 鲁撒克 逊海军强国的 争斗中进 行战略决战, 但 和 计划, 而且也 因为在海军 领导人 的战略 思想中存在缺 陷, 这些领导 人没有认识 到德国 的每一个 海军战略在整 个战略中所 受到的甚至 可以说 肯定要受到的自然局限。
军事历史 1997 年第 4 期
还在不 同程度上摇摆 不定: 希特勒 打算进行一 场短期 的、局限于 欧洲的战争, 不想通过一场激进的海上经济 战而失去与英国重新接近的希 望。与此相反, 海军领导 人在很 早的时候就从 下述考虑 出发: 德国海军 面临着 一场与 盎格鲁撒克逊 对手的长 期搏斗, 这场搏 斗的战 场和以后的决战必定主要是在大西洋进 行。
二、1939~1945 年同盎格鲁撒克逊 海军大国的对 抗
战的支柱 —— 潜艇和 飞机的 话, 随着对 英国生 死攸关 的海上运输能力的毁灭, 英国就会受到 决定性打击。
1939 年 9 月 3 日, 海军领导人清醒过来。海军必须
然而, 时至这时希特 勒和海 军领导 人的战 略思想
德国海狮计划的具体内容介绍

德国海狮计划的具体内容介绍公元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世界各国被划分成两大阵营,其中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首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高喊法西斯口号,试图控制整个世界,另一阵营则是以英国、美国、苏联等国组成的同盟国,为粉碎法西斯野心和企图而奋力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启阶段,公元1940年,德国法西斯对英国实施了“海狮计划”,那么什么是海狮计划,为什么要实施这个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德国法西斯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整个西欧地区,包括大西洋沿岸的挪威、西班牙等国家均被德国控制,希特勒为了对付苏联,与英国领导人再三的展开和谈,希望英国看清楚世界形势,加入到法西斯阵营之中,但却一再遭到了英国的拒绝,恼羞成怒的希特勒于是决定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
海狮计划,又被称为大不列颠空战。
这个计划最初的想法与最后的实施有着很大的不同,希特勒最初制定这个计划是希望在空军的掩护和支援下,由海军实施强渡英国英吉利海峡的计划,但在演习的过程中,却发现这个计划有着严重的致命伤,那便是德国的海军还不够强大、海上气候极其多变,这些困难都是不可克服的。
于是希特勒将海狮计划更改为单纯的空中进攻,试图在大不列颠上空发动空袭,迫使英国向德国投降。
海狮计划的启动,代表着德国和英国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
1939年9月,德国在阿道夫·希特勒的带领下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兰第一个被拿下。
经过多方研究论证,德国想要完成霸业,必须打败西欧国家,英国、法国成为德国的下一个目标,由于法国推行绥靖政策,再则法国实力与德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于是法国很快投降,而英国在对待德国的态度上与法国截然不同,对于德国的威胁,英国坚持不肯退让,德国不得已只能发动海狮计划,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那么德国海狮计划为什么不能成功,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海狮计划的对战双方分别是德国和英国,大多数学者研究海狮计划之所以不能成功,主要是从德国一方寻找原因,但往往忽略了另一方英国。
海狮计划

海狮计划海狮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国作战的计划。
二战开始不久,纳粹德国的目光就盯上了英伦三岛。
为尽快征服英国,纳粹头子希特勒亲自拟定了名为“海狮”的行动计划。
但是,充当“先锋官”的德军战机飞临英国上空的时候,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场以弱胜强的空中“游击战”。
最终德军的海狮计划失利,使得英国得以保存军事上的优势,而后继续同德国抗争,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最后成为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
希特勒发动战争来首次遭遇失败,德国的空军遭受重创。
背景过程1.1940年7月6日2.1940年7月10日3.1940年8月13日4.1940年8月23日晚5.1940年8月25日6.1940年9月7日晚7.1940年9月15日午8.1940年9月17日背景1940年6月,德国占领了整个西欧,从此,北起挪威、南迄西班牙的全部大西洋已被德国控制。
英伦三岛陷入了困境。
此前,英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损失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只剩下500门火炮和200辆坦克。
空军也受到很大削弱,仅余下1300多架作战飞机。
至于海军也因德国海、空军的封锁,失去了与法国舰队合作的条件。
大英帝国从封锁者的地位,一变成为被封锁者,形势岌岌可危,希特勒为了对付苏联和避免两线作战,需要拉拢英国,诱其妥协投降,当德向英国提出的“和平建议”,再三再四地遭到英国的拒绝后,希特勒终于做出了对英实施“海狮计划”的作战决定。
原先企图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强渡英吉利海峡,后因船只准备、后勤供应和天候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最后决定单纯以空中进攻迫使英国投降。
整个不列颠之战其实就是战争史中大规模的空袭与反空袭作战。
希特勒曾扬言:以空军这把钥匙就足以打开英国防御之大门。
过程1940年7月6日希特勒向纳粹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签发的作战计划。
“海狮计划?”戈林自言自语道。
“是的,戈林司令,我命令你尽快炸平可恶的英国!”“元首高见。
卑职一定竭尽全力!”不知是否故意安排,7月8日,即在戈林受领任务后的第3天,他又被晋升为元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甲舰15艘
重巡洋舰5艘
轻巡洋舰和侦察巡洋舰44艘
驱逐舰和鱼雷艇158艘
潜艇249艘
计划完成后总共拥有超过800艘舰艇,人员超过201000人。
1941年战后德国舰队建造计划
计划战后实施
实施期限12-15年。
计划未实施
主力舰队
主力舰(含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装甲舰/袖珍战列舰)25艘
航空母舰(含航空母舰和航空巡洋舰)8艘
木壳风帆快速巡航舰6艘
蒸汽动力轻型巡航舰3艘
通报舰和其他舰艇若干
仅建造阿科纳级风帆巡航舰4艘
普鲁士1862年十年造舰计划
1862年批准
轻型巡航舰12艘
其它舰艇若干
该计划因1867年修正案而发生变更。后普法战争使得该计划最初的舰艇也未建成。
普鲁士王国1865年海军备忘录
1865年在普鲁士议会提出
计划为期10年,建造预算3450万塔勒,年维护费约500万塔勒
劳雷出资建造,每月提供5000塔勒补贴
舰船挂勃兰登堡旗
1684年勃兰登堡海军计划
勃兰登堡海军部向内阁提出
劳雷提供17艘战舰
海军部建造装备240门火炮的10艘战舰
七年战争中的1759年应急计划
1759年8月应普鲁士请求由斯但丁市商人提出
突击船4艘
大型渔船改装战船4艘
近海渔船改装战船4艘
全部被瑞典击沉。
计划至1917年,舰队规模达到战列舰38艘,大型巡洋舰14艘,小型巡洋舰38艘。
将三级战列舰齐格弗里德级岸防装甲舰列入战列舰38艘的总量之内。
包括替代舰在内,共需要建造大型巡洋舰12艘,小型巡洋舰37艘。
大型巡洋舰8艘
小型巡洋舰24艘
海外舰队
大型巡洋舰3艘
小型巡洋舰10艘
后备舰队
战列舰4艘
大型巡洋舰3艘
1921-1933年替代舰建造计划
新建6艘轻巡洋舰替代6艘旧式轻巡洋舰;
新建3艘德意志级装甲舰替代3艘旧式前无畏舰。
国会在1933年前已同意拨款建造6艘装甲舰和6艘轻巡洋舰
1933年雷德尔扩军计划
1948年舰队规模为:
航空母舰3艘
装甲舰8艘
巡洋舰18艘
驱逐舰48艘
潜艇74艘
1934年德国海军开工建造了2艘重巡洋舰和16艘驱逐舰,秘密开工建造潜艇,并提出改进后的装甲舰4号舰、5号舰计划。该2舰在1935年开工建造,即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此外1935年开工了2艘重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
此外普鲁士曾签发大量私掠船执照以打击瑞典贸易航运。
1815年计划
接收原属瑞典的波美拉尼亚领地时获得6艘炮艇
主要由迪特里希.朗格中尉领导
1823年普鲁士海防军建议
1824年由于财政原因被战争部否决
1824年组成委员会研究海军计划计划
1829年计划
1836年成立了海军委员会,由王弟阿达尔伯特亲王领导。
普鲁士海运公司的武装商船部分扮演海军角色。
快速布雷舰10艘
扫雷舰112艘
摩托扫雷艇48艘
猎潜艇12艘
鱼雷快艇75艘
1000吨以上远洋潜艇27艘
750吨级中型潜艇100艘
250-350近海潜艇60艘
还包括炮艇、炮舰、辅助舰艇等建造计划
以填海造陆方式将波罗的海吕根岛与大陆连接建造吕根港海军基地供主力舰队驻泊。
计划至1948年拥有:
战列舰8艘
战列巡洋舰5艘
大型铁甲舰8艘
小型铁甲巡航舰6艘
巡航舰20艘
浅水重炮舰7艘
铁甲炮舰2座
通报舰6艘
炮艇18艘
鱼雷艇28艘
训练舰5艘
1872年3月建立继而海军学院
1883-1887年计划
1883-1885年
继续建造1872年计划中的为建成舰艇
1884年11月25日德国海军修改了舰艇分类,将快速巡航舰改为巡洋舰型快速巡航舰,轻型巡航舰归为巡洋舰型轻型巡航舰。部分航速较快的炮舰被归为小型巡洋舰。
官兵1.56万人
德意志邦联舰队计划
法兰克福议会1848年6月14日批准
拨款:600万塔勒
至1849年拥有:
蒸汽巡航舰9艘
风帆巡航舰2艘
炮艇27艘
舰队司令:卡尔.鲁道夫.布罗姆
舰队于1853年3月31日解散。
普鲁士接收2艘蒸汽巡航舰,其余出售或拆解
大型战舰18艘
炮艇250艘
普鲁士1855年造舰计划
1855年批准
1829年6月8日威廉三世命令重建普鲁士海军“掌握几艘大型舰船,和平时期可用于运输和海军学校的训练,战时可作为保卫港湾的核心力量”。
阿德尔伯特亲王海军计划
1848年11月普鲁士海军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
60门炮风帆巡洋舰15艘
蒸汽动力护卫舰5艘
小型蒸汽炮舰20艘
通报舰10艘
双桅纵帆船5艘
单桅纵帆船30艘
1887年计划
1887年
装甲舰10艘
军官534名
士兵15480人
海军部长:卡普里维
1888年计划
1888年
1888年开工建造4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
1895年开工建造5艘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大批防护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下水
海军部长:亚历山大.冯.蒙茨海军中将
1893年德国海军修改舰艇分类,将巡洋舰分为四等:10000吨以上的称为一等巡洋舰,10000-5000吨的称为二等巡洋舰,5000-3000吨的称为三等巡洋舰,3000吨以下的称为四等巡洋舰,据此巡洋舰型快速巡航舰归为一等巡洋舰,巡洋舰型轻型巡航舰按吨位和火炮分别归入二等、三等巡洋舰,小型巡洋舰归为死等巡洋舰。
轻型巡航舰20艘
其它舰艇若干
该计划因普法战争终止。
北德意志联邦海军计划
北德意志联邦议会1868年通过
计划为期10年
截至帝国建立前,北德意志联邦-普鲁士海军共获得:
铁甲舰12艘
巡航舰12艘
通报舰6艘
训练舰1艘
通报舰8艘
蒸汽炮舰22艘
训练舰7艘
运输船3艘
1872年德意志帝国海军10年造舰计划
帝国国会1872年5月批准
预算:2.2亿马克
至1883年拥有:
大型铁甲舰7艘,巡航舰12艘,通报舰建成1艘,开工2艘。
小型铁甲巡航舰6艘未动工,改为建造浅水重炮舰5艘和铁甲炮舰13艘
军官400名
士兵5000人
计划中的17艘鱼雷艇未建成(8艘大型鱼雷艇和9艘小型鱼雷艇),
海军部长:阿尔布雷希特.冯.施托施
未实施
俾斯麦主导提出该计划,作为争取多数支持的政治策略,声称要将海军建成“必须在二等海军中占据足够令人尊敬的地位”。但在获得议会多数支持后,放弃了该议案,并削减了海军经费,以备战。
大型铁甲舰10艘
岸防旋转炮台铁甲舰10艘
巡航舰16艘
通报舰6艘
运输船4艘
普鲁士1862年十年造舰计划1867年修正
1867年批准
1913年德国海军再次修改舰艇分类,将小型巡洋舰中的非防护巡洋舰归为炮舰。
1915年战时计划
1915年开工建造第四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决定于1915年4月前开工建造其余3艘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
均未建成。
战时潜艇建造计划
1918年9月
紧急建造340艘潜艇
实施时为时过晚
战争结束时有大约140艘潜艇处于建造的不同阶段。
巡洋舰50艘
潜艇400艘
护航舰队
巡洋舰50艘
本土舰队
防空巡洋舰20艘
驱逐舰150艘
鱼雷艇50艘
扫雷舰250艘
鱼雷快艇100艘
布雷舰20艘
猎潜艇100艘
计划
年代
规模
实施情况
备注
1675年勃兰登堡海军计划
1675年由荷兰商人本杰明.劳雷呈交大选侯批准
三桅快速帆船2艘
小型帆船10艘
劳雷出资建造
舰船挂勃兰登堡旗
大选侯腓特烈可获得战利品6%分成
1679年勃兰登堡海军计划
1679年由荷兰商人本杰明.劳雷呈交大选侯批准
快速帆船8艘,共计182门火炮
纵火船1艘
1680年初,舰队拥有28艘战船,装备502门火炮
德国海军1908年2月27日将战列巡洋舰归为大型巡洋舰,但是在建造计划中实际上是将其列为无畏舰的。
1900年海军法案1908年修正案(第二次修正案)
帝国国会1908年3月通过
加快建造计划,要求在1911年前每年开工建造4艘战列舰和巡洋舰,其中1908、1909、1910年每年开工3艘战列舰;自1912年每年开工建造1艘战列舰。
1898年海军法案
帝国国会1898年4月10日通过
建造预算4.089亿马克,此后年装备维护费500万马克
计划有效期6年,至1904年,舰队规模应达到战列舰19艘,岸防装甲舰8艘,大型巡洋舰12艘,小型巡洋舰30艘。
战列舰服役期为25年。
大型巡洋舰有效舰龄为20年;小型巡洋舰有效舰龄为15年。
自1901年后,将以25年为周期,建造19艘战列舰替代舰。
Z计划
1939年1月27日由希特勒批准
建造计划为期10年,至1948年结束。
计划至1945年前投入330亿帝国马克。
其中1939-1947年开工建造规模为:
H级战列舰6艘
O级战列巡洋舰3艘
航空母舰4艘
P级装甲舰12艘
重巡洋舰5艘
M级轻巡洋舰12艘
SP级侦察巡洋舰22艘
1938年B型驱逐舰38艘
鱼雷艇90艘
小型巡洋舰4艘
1900年海军法案1906年修正案(第一次修正案)
帝国国会1906年通过
预算总规模9.4亿马克。
增加海外舰队的重型巡洋舰,确定大型巡洋舰建造数量为20艘,其中主力舰队各2个中队,每队4艘;海外舰队8艘(其中4艘用于定点警戒,4艘作为机动);后备舰队4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