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肩周炎的康复方案

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方案一、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用炎又称:“冰冻肩”、“五十肩”,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会增加,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起病慢病程长,症状较轻者可以自行缓解。
病因主要是:肩关节及相关的软组织退行病变、外伤、劳损、各种手术后及损伤后治疗处理不当等等,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 特別是夜间疼痛,活动度受限。
二、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肩关节周用炎的治疗主要是保守治疗,早期疼痛明显,肌肉痉挛采用适当休息,服用非留体消炎镇痛药物;局部封闭:三角巾悬吊。
晚期患者发生肩关节粘连可以采用手法推拿治疗。
严重者,可以手术松解治疗。
三、肩关节周围炎康复方案:肩周炎在临床上分为三期:凝结期、冻结期、解冻期。
1. 凝结期:)由于本期病变主要位于关节囊,以炎症造成的疼痛为主,活动度因疼痛而下降,所以本期的治疗目标是以缓解疼痛避免粘连为主。
采用较轻柔的关肖活动度练习,以促进肩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带走炎性物质,缓解局部组织的痉挛,减轻疼痛,增加活动度。
(1) "摆动”练习分为''前后左右”方向的摆动,及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动作的练习。
体前屈(即弯腰)至上身与地而平行,手臂自然下垂,首先是前后方向的摆动,待适应基本无痛后增加左右侧向的摆动,最后增加绕环(划圈)动作,一般每个方向20-30次/组。
疼痛明显时在健侧手的保护下摆动手臂。
(2) "耸肩”练习双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向上耸肩,于最高位置保持5秒,放松为1次,反复进行,5 分钟每次练习,2-3次练习每日。
可用健侧手托住患侧肘部保护,任不增加肩部疼痛的前提下完成。
(3) “扩胸”练习:双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双肩后张做扩胸动作,于最大位苣保持5秒,放松为1次,5 分钟每次练习,2-3次练习每日。
可用健侧手托住患侧肘部保护,在不增加肩部疼痛的前提下完成。
(4) “含胸”练习双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双肩后前做含胸动作,于最大位置保持5秒,放松为1次,反复进行,5分钟每次练习,2-3次练习每日。
肩周炎康复护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为了探讨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提高肩周炎患者的康复效果,本研究选取了3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讨肩周炎康复护理的效果。
2. 分析不同康复护理方法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3. 为临床肩周炎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2. 实验分组:实验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3. 康复护理方法:(1)实验组:a. 生活起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b. 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屈伸、旋转、上举等运动,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c.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食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等食物。
d. 用药指导: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中药、西药等。
e. 情志调理: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引导其保持乐观心态。
f. 安全防护:保持环境整洁,避免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
(2)对照组:a. 生活起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b. 常规护理:进行肩部保暖、按摩等。
4. 观察指标:a. 肩关节活动度:观察患者肩关节屈伸、旋转、上举等运动范围。
b.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c.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 实验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实验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五、实验讨论1.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康复护理对肩周炎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
2. 康复护理过程中,生活起居、功能训练、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情志调理、安全防护等方面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3. 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肩周炎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局部封闭加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100例的效果观察

局部封闭加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100例的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局部封闭加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效果。
通过对100例患者的治疗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该治疗方法在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患者特征分析显示,该疗法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疾病程度的患者均有效。
治疗效果观察表明,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疼痛感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
并发症分析显示,局部封闭加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并发症较少。
综合评价认为,该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望成为肩周炎治疗的有效手段。
仍需进一步研究局部封闭加功能锻炼的优势与局限,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肩周炎、局部封闭、功能锻炼、治疗效果、并发症、疗效评价、优势、局限、效果观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患者特征分析、治疗方法介绍、结论、前景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发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肩周炎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有效性参差不齐,且容易出现复发和并发症。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0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局部封闭加功能锻炼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治疗参考。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肩周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局部封闭加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的疗效。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通过本研究对局部封闭加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进行观察,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100例患者进行综合观察和评估,探讨其治疗效果和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验证局部封闭加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康复治疗论文: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康复治疗论文: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25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130例采用中药熨烫、肩关节松动术、电脑中频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124例只做中药熨烫和电脑中频治疗并根据医嘱自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结果全部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痊愈42例(占32.31%),而对照组痊愈20例(占16.1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采用关节松动术、理疗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物理因子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肩周炎; 功能锻炼; 综合康复治疗本文采用关节松动术、理疗、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康复治疗65例肩周炎,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07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2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0例,男54例,女76例;年龄48~62岁,平均(50±4.18)岁;病程2~9年,平均(4±0.79)年;左肩54例,右肩72例,双肩4例。
对照组124例,男44例,女80例;年龄49~65岁,平均(50±3.85)岁;病程3~10年,平均(5±1.10)年;左肩46例,右肩72例,双肩6例。
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年龄及病程大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介中国2005年肩关节周围炎诊治指南中所规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
②自愿接受各种问卷和调查量表的评估和调查。
排除标准:颈椎病、肩部骨性病变及内脏疾病所致的肩痛。
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护理

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护理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俗称冻结肩、凝肩、五十肩等,多见于中老年人,50 岁以上中老年人易患,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女多于男,左肩多于右肩。
2012年2月〜2013年10 月在我科治疗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30例临床康复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30 例,其中男16 例,女14 例。
年龄45〜83 岁,平均62 岁。
病程12 d 〜 6 个月,左肩22例,右肩8例。
1.2康复方法1.2.1缓解疼痛:早期疼痛较重时,康复措施着眼于减轻疼痛,可口服消炎镇痛类或舒筋活血类药物,也可外用止痛喷雾剂、红花油等。
理疗、按摩、针灸等疗法可改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粘连,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康复人员应教会患者肌肉放松运动和局部自我按摩、湿热敷等止痛疗法。
1.2.2康复训练:虽然肩周炎多可自愈,但常可遗留肩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康复人员应尽早根据病情和患者一起制订康复训练计划。
早期按摩时采用轻手法进行肩关节被动活动,以减轻粘连,保持关节活动功能,常用推拿手法为推摩、揉捏、拿法、弹拨法。
待疼痛减轻后可增加肩关节主动运动,在无痛或轻痛范围内活动,以免疼痛加重患肩肌痉挛[1] 。
患肩活动受限明显者可试行肩关节松动术,然后嘱患者立即进行患肩主动活动。
操作时切忌手法粗暴,避免引起骨折、脱位等并发症。
尽快恢复肩关节功能的关键是坚持自我锻炼,日常生活中逐步使用患侧,坚持正确有效的运动。
每日锻炼3〜5次,每次15〜30分钟,持之以恒才能有明显效果。
2 护理2.1良好体位的摆放:应根据患者的颈椎状况选择合适的枕头,使患者达到一个理想的睡眠体位,仰卧位时患侧肩下应放置一薄枕,使肩关节呈水平位,健侧卧位时患肢应放置在胸前的木棉枕上,避免俯卧位。
2.2疼痛的护理: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周围组织肌肉疼痛具有持久性,夜间自觉加重,影响睡眠,所以恰当地使用具有消炎镇痛或舒筋活血的药物对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另外,适当的物理治疗可较好地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紧张,防止粘连,减轻疼痛。
关节炎的肩周炎的康复计划

关节炎的肩周炎的康复计划关节炎的肩周炎的康复计划概述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影响身体各个关节,其中肩关节炎又被称为肩周炎。
肩周炎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康复计划在肩周炎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康复目标肩周炎的康复计划旨在减轻疼痛、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促进肩关节的正常运动和功能恢复。
具体的康复目标包括:减轻疼痛和炎症、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增强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改善姿势和动作技巧,避免再次受伤。
康复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镇痛药等。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药物和过量使用。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肩周炎康复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热敷、冷敷、理疗、按摩、牵引等。
通过物理疗法的应用,可以舒缓肩关节的疼痛、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肩关节的康复。
3. 功能锻炼:肩周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功能锻炼,以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
推荐的功能锻炼包括抬肩运动、旋转肩运动、水平推、屈曲伸展等。
这些锻炼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并注意逐渐加强难度和重复次数。
4. 肩袖肌群训练:肩袖肌群是肩关节的重要支持结构,次之锻炼这些肌肉对于肩周炎康复至关重要。
常用的肩袖肌群锻炼包括肱二头肌弹力带拉伸、外旋肱二头肌弹力带拉伸等。
通过稳定和加强肩袖肌群,可以有效减轻肩关节的疼痛和增加肩关节的稳定性。
5. 日常生活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合理使用肩关节,并注意避免突然剧烈的动作、姿势不当和长时间的单一姿势。
康复计划还包括对肩关节使用工具的指导,如背包、拐杖等。
康复计划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肩周炎患者的康复计划应根据个人病情进行个体化定制。
因此,患者需及时就诊于专业医生,接受专业的康复评估和指导。
2. 渐进性:肩周炎的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患者需耐心并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频率。
康复师肩周炎治疗方案

一、概述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康复治疗是肩周炎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份针对肩周炎的康复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评估阶段(1)了解病史:询问患者肩部疼痛的起因、病程、加重及缓解因素等。
(2)体格检查:观察肩部外观、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神经血管状况等。
(3)功能评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梳头、进食等。
2. 治疗阶段(1)疼痛缓解1)冷敷:在肩部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冰袋或冷敷贴进行冷敷,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
2)热敷:在肩部疼痛缓解后,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敷贴进行热敷,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
3)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疼痛,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2)关节活动度训练1)肩关节屈伸训练: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侧上肢伸直,缓缓向上抬起,达到最大幅度后保持5-10秒,然后缓慢放下。
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2)肩关节外展训练: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侧上肢伸直,缓缓向外侧抬起,达到最大幅度后保持5-10秒,然后缓慢放下。
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3)肩关节内收训练: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侧上肢伸直,缓缓向内侧抬起,达到最大幅度后保持5-10秒,然后缓慢放下。
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4)肩关节旋内旋外训练: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侧上肢伸直,缓缓向内或外侧旋转,达到最大幅度后保持5-10秒,然后缓慢返回原位。
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3)肌肉力量训练1)肩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侧上肢伸直,缓缓向上抬起,保持5-10秒,然后缓慢放下。
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2)肩部肌肉抗阻训练: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侧上肢伸直,使用弹力带或哑铃进行抗阻训练,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肩周炎康复治疗的临床综述

肩周炎康复治疗的临床综述摘要:肩周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中的疾病,患者年龄多为55岁以上,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临床上肩周炎表现为肩关节疼痛以及肩关节活动范围有限,不仅如此,患者肩关节疼痛在夜晚表现尤其明显,影响到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当前关于肩周炎是如何形成的,尚未发现明确的致病机制,但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了肩周炎患者通常呈现盂肱关节囊增厚,伴有部分挛缩,部分患者可伴有关节囊周围韧带组织弥漫性炎症及纤维化。
由于尚未明确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因此目前医学界尚未研究出肩周炎的治愈方式,当前关于肩周炎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缓解患者疼痛和扩大患者肩关节活动方面。
关键词:肩周炎;运动治疗;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前言:当前我国中医和西医均对肩周炎的治疗方式开展了相关研究,西医在治疗肩周炎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口服药物治疗、输液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物理因子治疗等多种方式,而中医对肩周炎的治疗则主要有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熏洗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式,不仅如此,中医和西医在研究过程中均认为针对肩周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利于减轻肩周炎病症症状,特别是在扩大肩周运动范围方面患者坚持运动治疗能够取得较强的效果。
1、现代西医治疗手段1.1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是西医在肩周炎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方式,目前已经被普遍应用于临床肩周炎治疗过程中,经过研究表明,肩周炎早期患者主要呈现出肩周疼痛的表现,此时给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够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感,使其肩周能够正常活动。
1.2注射治疗注射治疗法在肩周炎的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为患者的肩关节腔注射类固醇激素,并在注射完毕后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来进行。
注射治疗对于肩周炎早期患者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对于扩大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具有较强的效果。
1.3手术治疗当前针对肩周炎的手术治疗有多种方式,包括:关节镜下松解、神经阻断术、关节囊扩张术等多手段1.4物理因子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是指通过高频电、激光、超声波等方式作用于患者肩周部位,使得肩周部位在这些物理因子的作用下减轻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康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04-15T02:04:09.91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2期作者:杨宗礼[导读] 目的:分析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10月进行治疗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6例作为实验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3例,参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综合康复治疗。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效果。
杨宗礼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云南迪庆 674499
【摘要】目的:分析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10月进行治疗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6例作为实验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3例,参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综合康复治疗。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之前,两组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之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总有效率均比参照组理想,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综合康复;肩关节周围炎;临床效果
前言
肩关节周围炎作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也被称为“肩周炎”、“冻结肩”等,是患者的肩关节囊和四周的组织存在无菌性炎症,倘若患者处于病情的急性期,疼痛会明显的提高,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的肩关节组织会出现炎症黏连,并且限制关节活动,对生活造成影响。
为了找寻最佳的治疗方式,本文针对我院 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进行治疗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6例作为实验对象,探究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行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1 基本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时间区间是2018年9月-2019年10月,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成实验组(n=53)和参照组(n=53)。
其中实验组年龄上限75岁,下限42岁,平均年龄在(50.23±5.20)岁;参照组年龄上限76岁,下限43岁,平均年龄在(50.65±5.45)岁,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P值>0.05。
纳入依据:本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会的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实验研究均知情,且签署了同意书。
经过MRI和CT检查确诊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
排除依据:精神障碍;存在内分泌疾病;合并严重的脏器性疾病。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1],即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720),每日服用两次,每次0.3克,需要连续用药一个月。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综合康复治疗,具体方式如下:①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让治疗的区域得到充分的暴露,让患者的肩关节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对孟脓关节进行分离,利用长轴作为牵引,保持“后前向”、“前后向”手法协助肩关节进行运动,最后再进行生理运动,每次治疗三十分钟,每天进行一次,连续治疗两个星期[2]。
②监督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锻炼,借助相关肩关节锻炼的器械或者无工具进行肩关节运动,包含有环绕,耸肩,外展,后伸等,按照循序渐近的方式进行锻炼,有利于肩关节能力的恢复,每天进行一到两次,每次时长三十分钟,治疗十次之后,暂停一周,再连续治疗,需要连续治疗一个月。
③进行中频电疗,采用我院的中频电疗治疗仪器进行治疗,频率设定为2KHZ,调制的波形保持为指数波,方波等,每次使用的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进行两次,连续治疗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测评和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效果。
当患者的肩关节能力恢复正常,并且疼痛情况均消失,则判定为效果显著;当患者的肩关节能力慢慢的恢复,并且疼痛情况有所好转,则判定为有所好转;当以上的情况没有任何改变,病情和疼痛的情况愈发严重,则判定为没有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IBM SPSS20.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依据正态分布检验,(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两组临床效果,并且进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p<0.05即可证实以上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
治疗之前,两组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之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
3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和患者肩部闪挫,牵拉,肩部受累等有着紧密的关系。
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其中的手法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肩关节周围血液的流动,缓解肩关节缺氧,缺血等情况,提高肩关节的能力,有利于疼痛的缓解,并且手法治疗还能帮助炎症物质的吸收,降低肩关节出现退行性变化;功能锻炼也能够提高血流量的流通,帮助受损组织的修复,提升了肩关节活动度[3];中频电疗法能够帮助肩关节神经肌肉兴奋性提高,将患者的痛觉通道进行切断,有利于肩关节的新陈代谢,降低肩关节出现再度黏连的可能性,提高了肌张力,避免了肩周炎再次复发。
本次实验数据证实,治疗之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说明了综合康复治疗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并且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有利于病情的缓解,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房其群.综合康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6):65-66.
[2]芦丹,汪亚群,叶苏,等.综合康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3):211-213.
[3]郭树忠.物理康复综合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