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的三种中药外治方法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药煎剂推荐与使用方法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药煎剂推荐与使用方法儿童常见的咳嗽症状之一便是喉咙痒咳嗽,这对孩子的健康和睡眠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儿童喉咙痒咳嗽,中药煎剂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不仅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适用于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药煎剂,并简要介绍其使用方法。
1. 蜜炙杏仁汤蜜炙杏仁汤是一种适用于小儿喉咙痒咳嗽的经典中药煎剂。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杏仁5克、炙甘草2克、蜂蜜适量。
步骤:先将杏仁和炙甘草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用小火煎煮15-20分钟,待水量剩余一半时,过滤出药液;最后,将药液与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使用方法:每天分3次给予孩子餐前服用,每次服用一次,每次剂量为10-20毫升,根据孩子年龄和身体情况适量调整。
2. 雪梨膏雪梨膏是一款可以清热润喉,缓解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药煎剂。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雪梨1个,石膏粉10克,冰糖适量。
步骤:将雪梨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备用。
将石膏粉加入适量水中搅拌均匀,待石膏粉溶解后,将雪梨块放入锅中,加入石膏水,再加入适量冰糖,用小火煮煮至雪梨变软,最后将药液过滤出来即可。
使用方法:每天餐前或临睡前给予孩子服用,每次剂量为10-20毫升,根据孩子年龄和身体情况适量调整。
3. 橘核汤橘核汤是一种适用于清热化痰,舒缓喉咙痒咳嗽的中药煎剂。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橘子极薄的橘皮1个,橘核数个,冰糖适量。
步骤:将橘子极薄的橘皮,橘核剥离出来,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再加入适量冰糖,用小火煎煮15-20分钟,最后将药液过滤出来即可。
使用方法:每天分3次给予孩子餐前服用,每次剂量为10-20毫升,根据孩子年龄和身体情况适量调整。
总结:中药煎剂是一种辅助治疗儿童喉咙痒咳嗽的有效方法。
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剂量要求给予孩子服用,以免造成副作用或过敏反应。
此外,如果孩子的喉咙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建议及时就医,不要滥用药物。
希望本文提供的中药煎剂推荐和使用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方法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方法儿童常常受到喉咙痒和咳嗽的困扰,这不仅使他们感到不适,还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是儿童喉咙痒咳嗽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儿童的康复。
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根据不同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方法。
对于儿童喉咙痒咳嗽,中医常常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机进行治疗。
对于“小儿风寒咳嗽”,表现为喉咙干燥痒麻、咳嗽声音重,并伴有流清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可以采用中药补肺润燥的方法治疗。
常用的草药包括麻杏石甘汤、川贝枇杷膏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缓解喉咙痒和咳嗽。
对于“小儿肺热咳嗽”,表现为喉咙干燥痒麻、咳嗽有痰,痰黄稠厚,并伴有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可以采用清热化痰的方法治疗。
常用的草药包括银翘片、鱼腥草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缓解喉咙痒和咳嗽。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草药和剂量。
同时,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除了中医辨证施治,草药外敷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缓解儿童喉咙痒咳嗽。
经典的草药外敷方法是将草药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橄榄油,调成糊状,涂抹在儿童的喉咙部位。
常用的草药包括苦参、川贝母等。
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咳的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咽喉部位,舒缓症状。
在进行草药外敷时,要注意选择适量的草药和添加剂,并在涂抹时避免过分刺激儿童的喉咙。
如果儿童对某些草药过敏或有其他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在进行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时,还要注意儿童的卫生习惯和饮食调理。
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避免与感染咳嗽的人接触。
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喝水,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总之,儿童喉咙痒咳嗽可以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进行治疗时,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和草药,并注意饮食和卫生习惯的调理。
小孩子咳嗽中药

紫菀6 百部6 白前6 桔梗3 橘红5 甘草6 荆芥6 防风3 半夏5 茯苓5经典的治疗咳嗽名方,对寒嗽效果很好。
急性期:咳嗽日久、有痰材料:炙麻黄5g、杏仁6g、甘草6g、前胡7g、桔梗6g、陈皮6g、桑白皮8、紫苑10g、牛子6g、射干6g、苏子6g、冬花10g缓解期:少咳、有痰、汗多材料:黄芪6g、白术6g、云苓10g、桑白皮8g、五味子6g、紫苑10g、冬花1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白芍10g要症状是反复发作急性扁桃体炎。
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急性发作史。
经常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状。
[治法]:润肺利咽,滋阴补肾,化痰散结偏方:玄参15土牛膝15桔梗9千层纸9女贞子15浙贝10麦冬12生地15旱莲草15山萸肉10白芍12熟地15猫爪草15夏枯草12[加减偏方]:(1)咽喉痒,加蝉衣6僵蚕9(2)口干咽干,加沙参15玉竹15(3)咳嗽明显者加桑白皮10北杏10如果是肺虚咳嗽,则可按下列偏方:1、鸡蛋五味子治疗肺虚咳嗽:[用料] 五味子60克,鸡蛋2个[制用法] 用水1大碗,将五味子和蛋共同浸泡1昼夜,取出鸡蛋生喝,并将剩余之药汁及五味子煎至1小碗,用白糖90克冲开凉服。
[功效] 敛肺滋肾,治疗久咳。
法半夏(10g)黄芩(10g)射干(10g)莱菔子(10g)石膏(20g)地骨皮(10g)瓜蒌皮(10g)桑白皮(10g)前胡(10g)大贝(10g)青皮(5g)桔梗(10g)苦杏仁(5g)葶苈子(3g)香薷(10g)紫菀(10g)款冬花(10g)竹茹(10g)夏枯草(10g)大黄(5g)煎法:1、将大黄与石膏取出,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煮20分钟。
2、在煎大黄与石膏的同时,将其它所有药材全部浸泡20分钟。
3、将浸泡的药材连同水一起加入已煎20分钟的大黄和石膏中,一起中和后仍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煮10分钟。
取其液60ML(占全部药液的40%)。
4、将剩下的药渣再加少量的水继续煎15分钟。
小儿咳嗽中医推荐偏方大全

小儿咳嗽偏方大汇总
1、风寒咳嗽:特点:咳嗽,咽痒,咳痰清稀,鼻塞疏清涕等,且舌苔是白的,治疗宜宣肺散寒止咳。
2、风热咳嗽:特点:咳嗽,痰黄黏稠,鼻流浊涕,咽红口干等,且舌苔是黄、红。
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3、气虚咳嗽:特点:咳嗽日久不愈,咳声无力,痰液清稀,面白多汗等。
治宜健脾益气,补肺止咳。
4、阴虚咳嗽:特点:咳嗽,痰黄黏稠,鼻流浊涕,咽红口干等,且舌苔是黄、红。
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5、痰温咳嗽:特点:咳嗽痰多,痰液清稀,早晚咳重,常伴有食欲不振、口水较多等症。
治宜燥湿化痰。
6、痰热咳嗽:特点:咳嗽,吐黄痰,伴口渴、唇红、尿黄、便干等症。
治宜清热化痰。
有效缓解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药治疗和应对方法

有效缓解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药治疗和应对方法儿童喉咙痒、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一旦发作,除了会给孩子带来不适,还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在中药领域,有很多有效的缓解儿童喉咙痒和咳嗽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中药治疗和应对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
1. 蜂蜜水蜂蜜具有润喉、止咳的功效,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料。
将一勺蜂蜜加入一杯温水中,让孩子慢慢喝下。
蜂蜜水可以润滑喉咙,减轻喉咙痒的感觉。
此外,蜂蜜还具有抗炎的作用,可以缓解喉咙的发炎症状,减少咳嗽的频率。
2. 梨汤梨是一种具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的水果,对于缓解儿童喉咙痒和咳嗽非常有效。
取一个梨子,削皮去核后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水煮沸,直至梨熟烂。
可以根据孩子的口味适当加入冰糖或蜂蜜调味。
将熟软的梨块和煮梨的汤汁一起食用。
梨的清凉性质可以有效地缓解喉咙的疼痛和痒感,同时梨中的营养物质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3. 桔梗川贝膏桔梗川贝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桔梗、川贝等。
它有润肺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儿童咳嗽痰多的情况。
将桔梗川贝膏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方法给孩子服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喉咙痒和咳嗽的症状。
4. 老中医治法——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配方,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主要用于妇女调经补血,但也有缓解儿童喉咙痒和咳嗽的作用。
将四物汤按照比例熬煮,过滤后取汁,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给儿童饮用。
四物汤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的功效,可以缓解儿童喉咙痒和咳嗽带来的不适感。
5. 中药熏脚熏脚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疗法,有助于缓解儿童喉咙痒和咳嗽。
将适量的中药材(如荆芥、艾叶、薄荷等)研磨成粉末,放入熏脚盆中加热,让孩子将脚浸泡其中。
中药的蒸腾能够通过足底的穴位刺激身体的经络,改善喉咙的不适症状,减轻咳嗽。
正确认识中药治疗方法的使用中药治疗儿童喉咙痒和咳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家长们在使用中药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使用中药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的建议,尤其是在儿童年龄段使用中药的情况下更为重要。
小儿中医外治疗法

外治疗法1.中药雾化吸入疗法给药1)适应症:辩证给药常用于治疗哮喘、咳嗽、肺炎、感冒等肺系疾病。
2)疗效:本法单用或与内治疗法同用,有应用方便、无创伤、无痛苦的优点,易为患儿接受,在儿科的应用日益广泛,取得良好效果,缩短病程。
3)操作方法:是通过雾化装置,将气雾剂雾化,使患儿吸入呼吸道治疗疾病的方法。
常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出的气雾微粒均匀而细小,直接吸入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
2.熏洗疗法1)适应症:用于局部及全身的多种疾病,我科常用于胎黄治疗。
2)疗效:可以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而抗炎灭菌,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并可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全身的药理效应,促进黄疸排出。
3)操作方法:是将药物煎成药液,熏蒸、浸泡、洗涤、沐浴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
我科常以多量药液沐浴全身则是药浴法。
如在胎黄治疗过程中,将中药退黄洗剂500ml加入10L温水中,给婴儿沐浴后,用防水贴贴脐,将泳圈从前至后套入新生儿颈部,下颌放在下颌槽上,扣好双重保险扣,双手将婴儿放入专用的大浴盆中,保持颈部以下躯体完全浸泡于药液中,每天一次,每次15-20min。
3.穴位贴敷理疗法1)适应症: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厌食、泄泻等病证。
我科常用于肺炎,哮喘治疗。
(2)疗效:通过皮肤吸收生效,产生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抗炎抑菌,促进炎症消散和吸收,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以及调整肺脾等内脏功能等作用。
3)操作方法:将药物熬制成膏药,贴敷在施治部位的治疗方法。
4.拔罐疗法1)适应症:常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腹痛、泄泻等。
2)疗效: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活血舒筋、温中止泻等功效。
3)操作方法:是以杯罐为工具,借助燃火排气造成罐内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产生局部充血的一种治疗方法。
操作时,先给患儿安置好合适体位,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伸入罐内旋转后立即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应拔部位。
一般留置火罐5~10分钟,也有用闪罐(火罐吸住皮肤后随即取下,再吸,再取,反复至皮肤潮红)、走罐(拔罐部位涂少许润滑剂如肥皂水、乳剂,罐具燃火排气吸住皮肤后,右手夹罐底,左手压于罐具后方,用力使罐具推拉移动,反复至局部红润)等方法者。
有哪些可以治疗咳嗽的中药方

有哪些可以治疗咳嗽的中药方咳嗽是独立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是秋冬季常见病症。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咳嗽的中药吧,仅供大家参考。
咳嗽的中药方1.风寒袭肺。
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可选用通宣理肺丸(由麻黄、苏叶、前胡、杏仁、桔梗、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用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麻黄止嗽丸、解肌宁嗽丸、小青龙合剂(冲剂)等,也可参考选用。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风热犯肺。
咳嗽,咳声粗亢,痰稠色黄,咯痰不爽,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咽干口渴、鼻流黄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可选用羚羊清肺丸(由羚羊角粉、浙贝母、大青叶、桑白皮、金银花、杏仁、枇杷叶、黄芩、前胡等中药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桑菊感冒片、川贝止咳露、蛇胆川贝液(散)等,也可参考选用。
寒咳、胃寒呕吐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3.风燥伤肺。
秋冬气候干燥伤肺,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痰中带血丝、鼻燥咽干、身热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等。
治宜清热润燥、生津止咳。
可选用秋梨膏(由秋梨、浙贝母、麦冬、青萝卜、鲜藕、蜂蜜等制成),每次服15克,每日2次,温开水调服。
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羊胆丸、莱阳梨膏等,也可参考选用。
忌食辛辣香燥、肥腻及过于寒凉之品,宜戒烟。
4.痰热郁肺。
咳而气喘,痰多色黄黏稠,不易咯出,口鼻气热、口苦咽干、咽痛喉肿、胸痛胸闷,舌苔黄,脉弦数等。
治宜清肺泻火、化痰止咳。
可选用二母宁嗽丸(由浙贝母、知母、石膏、黄芩、栀子、栝楼皮、桑白皮、五味子、陈皮、茯苓、甘草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其他功效相近的有清气化痰丸、羚羊清肺丸等,可参考选用。
5.痰湿蕴肺。
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咳止,伴有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等。
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局限性
疗效不稳定
中医外治法的疗效受到个 体差异、操作方法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有时存在疗 效不稳定的问题。
适用范围有限
中医外治法对于一些危重 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不 能完全替代内服药物和手 术治疗。
操作要求高
中医外治法的操作要求较 高,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指 导,以免误操作导致不良 后果。
发展前景
02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按摩太阳穴、 合谷穴、风池穴等,艾灸大椎穴 、肺俞穴、风门穴等,以及拔罐 背部膀胱经等。
咳嗽
咳嗽是感冒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外 治法可以通过穴位贴敷、推拿等方法 来缓解咳嗽症状。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将药物研成细末, 用姜汁调匀后贴敷在肺俞穴、天突穴 等穴位上,或者推拿膻中穴、肺俞穴 等穴位。
案例一:针灸治疗颈椎病
总结词
针灸治疗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 法,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颈椎疼痛和僵 硬。
VS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颈椎病通常采用针刺和艾灸两种 方式。针刺通过刺激颈部相关穴位,调节 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艾灸则 通过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缓 肌肉疲劳。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显著, 可有效减轻颈椎疼痛和僵硬,改善颈部活 动能力。
整体观念
中医外治法强调整体观念, 认为人体内部脏腑与外部 组织器官相互关联,需综 合调理。
药物作用
中医外治法利用不同药物 的药性,通过皮肤、黏膜 等吸收发挥疗效。
02 中医外治法在常见病治疗 中的应用
感冒
01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中医外治法可以通过穴位按摩、 艾灸、拔罐等方法来缓解感冒症 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
详细描述
中医外治法如艾灸、拔罐、穴位按 摩等,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有助于改善术后气血瘀 滞、伤口疼痛等问题,促进术后康 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咳嗽的三种中药外治方法
一、足浴
1、将生姜30克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次一剂,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
此法可温肺散寒。
2、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
将上述药材如上法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一剂,连续3~5天。
此法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适用于肺热咳嗽。
二、敷足
1、石膏6克,枳实10克,瓜蒌12克,明矾、冰片各3克。
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加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患儿双足心涌泉穴,每日一换,连敷5~7天。
此法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2、吴茱萸10克,法半夏6克。
研成细末,加醋适量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并用棉布包好,24小时一换,连敷3~5次,伴喉间痰鸣者,可加风化硝10克,其效尤佳。
此法可化痰止咳。
三、填脐
1、枯矾、皂荚各3份,牵牛子、杏仁、栀子各2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取葱白1~3根捣烂,加蛋清少许,与上述药末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用布覆盖并用胶布贴好,每日换药一次,连续7~10天。
此法可止咳化痰。
2、紫苏、防风、半夏、茯苓各4份,陈皮3份,甘草、杏仁各2份,白芥子1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清水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用布覆盖并用胶布贴好,每日换药一次,连续5~7天。
此法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这三种中药外治小儿咳嗽方法,最好是先经过医生鉴定后进行,以防不是对症下药,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