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共41页文档

合集下载

《儿童的同伴关系》课件

《儿童的同伴关系》课件

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儿童的社交技巧:如倾听、表达、合作等 增强儿童的自信心: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高自信心 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如家庭、学校、社区等,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 引导儿童正确处理冲突:如教儿童如何解决冲突,如何与他人沟通等
增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与支持
家庭:家长应 积极参与孩子 的社交活动, 提供支持和鼓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对 孩子的同伴关系 有一定影响
家庭结构:单亲 家庭、重组家庭 等家庭结构对孩 子的同伴关系有 一定影响
学校因素
学校环境:包括 教室布置、设施 设备等
教师态度:教师 的教育理念、教 学方法等
同伴群体:同伴 之间的互动、竞 争等
学校活动:学校 组织的各种活动, 如运动会、文艺 汇演等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开展同伴辅导活动:通过同伴辅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学生同伴关系的认识,加强教师对学生同伴关系的引导和 教育
建立家长沟通机制: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同伴关系的发展
社会支持体系
同伴关系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 题,提高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成绩
同伴关系对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
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会对儿童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同伴关系对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同伴的类型、同伴 的行为等
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学会倾听、表达、合作等社交技巧
提高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增强自信心
培养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与他人的共同话题 学会处理冲突:学会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_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精讲梳理(幼儿园)_[共2页]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_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精讲梳理(幼儿园)_[共2页]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4.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

5.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3)父母亲与孩子间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做出反应。

(二)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民主型。

父母对孩子慈祥、诚恳,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他们的爱好、兴趣;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的发展较好。

研究表明,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最有益于儿童个性的良好发展。

(2)专制型。

父母给孩子的温暖、培养、同情较少,对孩子过多的干预和制止,对子女的态度简单粗暴,不尊重孩子的选择,不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不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等。

这类家庭的孩子,或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3)放任型。

父母对孩子要么关怀过度、百依百顺,要么不关心、不信任孩子,缺乏交流,忽视孩子的要求,对子女否定过多等。

这种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没有礼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怕困难、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

(三)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1.婚姻关系(1)和谐的婚姻关系和配偶支持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相关;(2)父母间高度的冲突和对孩子的消极情感相关联;(3)离异家庭,父母教育子女往往采取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的方式。

2.家庭结构(1)核心家庭;(2)三代人家庭。

另外,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还有家庭规模与出生顺序等。

三、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共同活动中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同龄人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ppt课件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ppt课件
一旁发呆或乱跑、闲荡,只在房间 里走动、张望而不参加游戏等。
ppt课件.
16
(2)独自游戏
儿童不与旁人发生联系,不参加别 人的游戏,专心于自己的活动,独 自一人玩。
ppt课件.
17
(3)旁观者行为
儿童长久地站在“游戏圈”外看别人 活动,关注着他人的游戏,但自己不 参加。虽然偶尔也发表些口头意见, 但总是不加入到游戏中去。
ppt课件.
12
• 在这一阶段,当积极的社会性互 动发生时,更多的伴有微笑、出 声笑或其他恰当的积极性表情。
• 但是随着社会互动越来越复杂, 同伴之间的消极互动也增多了。
• 儿童的社会性游戏增多了,他们 更愿意与同伴而不是成人甚至是 母亲一起玩
ppt课件.
13
2.幼儿的同伴关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ppt课件.
1
ppt课件.
2
内容提要
1 何为:同伴关系的内涵 2 为何:同伴关系的功能 3 有何:同伴关系的发展趋势 4 如何: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
ppt课件.
3
一、何为:同伴关系的内涵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 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同 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ppt课件.
条件是两个儿童不认识。观察两种条件 下儿童的行为表现。
• 结果发现,认识的儿童比不认识的儿童
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大的快乐,
认识的儿童大笑、微笑、交谈、相互注
视的次数要明显多于不认识的儿童。说
明有同伴相伴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社
会性反应,更加快ppt课乐件. 。
9
三、有何:同伴关系的发展趋势 (婴儿期与幼儿期)
• 社会交往的复杂性提高 • 主要体现在幼儿的游戏中

学前儿童交往的发展讲义

学前儿童交往的发展讲义

男孩&男孩
同伴交往的类型特征
• 1.受欢迎型 • 2.被拒绝型 • 3.被忽视型 • 4.一般型
一、同伴交往的策略
发起策略 11% 协调策略 交换策略
培养同伴间交往能力对策思考
• 1. 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学习掌 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
•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幼儿同 伴之间的合作和交往。
儿的发展发生重大影响
一、师幼交往的特征
教育性 交互性和连续性 网络型 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 非一一对应性 系统性和综合性
(二)不当师幼交往的类型 • 非对称相倚性师幼交往 • 高控制性师幼交往 • 事务性师幼交往 • 规则维护性师幼交往
(三)幼儿园师幼交往的类型
• 1.严厉型

• 2.灌输型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1 年1月 20日星 期三1 时18分 31秒0 1:18:3 120 January 2021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 1时18 分31秒 上午1 时18分 01:18: 3121.1 .20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1. 2021. 1.2001 :1801: 18:31 01:18: 31Jan-21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 21年1 月20日 上午1 时18分 21.1.2 021.1. 20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 21年1 月20日 星期三 上午1 时18分 31秒0 1:18:3 121.1. 20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 2021年 1月上 午1时1 8分21. 1.200 1:18January 20, 2021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3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3
1.客体中心阶段:幼儿的相互作用主要集中在玩 具或物体上,而不是幼儿本身。 2.简单相互作用阶段:幼儿已经能对同伴行为做 出反应,并常常试图去控制对方的行为
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社会交往比较复杂,模
仿行为更普遍,有了互补或互惠的角色游戏
(二)幼儿期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3-6岁) 米尔德雷德.帕腾(Mildred parten)研究指 出幼儿的游戏分为以下六种: • 偶然的行为(无所事事) • 旁观者游戏 • 单独的游戏
• 平行游戏
• 联合游戏 • 合作游戏
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阶段:
1.非社会交往阶段无参与者或旁观者的行为或独自 游戏; 2.平行游戏阶段,共同分享相似玩具但无交流; 3.社会交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交往行为,联
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系统的发展。
二、同伴交往的类型
(一)同伴交往类型的测量——现场提名法。 (二)同伴交往的类型 • 受欢迎者(社交明星):13.33%
• 一般型(可接受者): 52.94%
• 被忽视者: 19.41% • 被拒绝者: 14.31
从发展角度看: 4-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受欢迎人数增加,被忽 视和被拒绝人数减少. 从性别角度看: 受欢迎的儿童,女孩居多;被拒绝的儿童,男孩
居多;被忽视的儿童,女孩居多。
幼儿同伴关系类型研究的启示: 教育者要重视儿童交往中被忽视和被拒绝的 儿童,尤其是被拒绝的儿童的引导和教育, 使得他们能回到正常的儿童交往中,这有利
于这些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
三、幼儿同伴关系的发生和发展特点
(一)幼儿早期同伴关系的发展
(二)幼儿期同伴关系的发展
四、促进同伴交往的策略
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请问:
1.同伴关系有多重要?

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附案例及干预措施)

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附案例及干预措施)

•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幼儿从家庭走入幼儿园,同伴之间的交往正式开始了。

在幼儿园这三年中,幼儿是怎样开始交往的?又是如何成为班里受同伴喜欢或不喜欢的人呢?幼儿同伴交往是一个复杂的交往系统。

教育者不仅应在了解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干预,而且要针对个别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个别关注。

小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特点:混沌期小班的点点和班里大多数小朋友一样,刚刚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早上,妈妈送他到教室,他跟老师问了好,四下一看,丁丁在玩小猫钓鱼的玩具,洋洋在玩恐龙玩具,薇薇抱着洋娃娃,晴儿在看画册。

点点坐在洋洋的边上,看了一会儿,起身去拿了一件汽车玩具玩。

点点边摆弄小汽车边说:“着火了,消防车来了。

”旁边的洋洋看了看点点的汽车,笑了笑,说:“我看到过消防车。

”然后,洋洋继续玩自己的恐龙,并开始自言自语:“这是大恐龙,肯定是恐龙爸爸。

”点点没回应,继续玩自己的小汽车,玩得很开心。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同伴交往开始出现,3岁左右的幼儿处于认知发展的自我中心期,幼儿之间的交往以平行和联合游戏为主,更多的幼儿处于独立游戏状态中,因此,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并不多,大多数幼儿处于受忽视的地位,个别幼儿交往较多,成为班里社会影响力大的人。

这时候,丁丁觉得点点的玩具好,于是放下手中的玩具,走过来坐在点点旁边看。

过了一会儿,丁丁突然伸手去拿点点手中的汽车,点点自然不让,嘴里说着:“我的,我的。

”。

丁丁和点点就这样僵持着,旁边的洋洋呆呆地看着他们两个。

点点发现汽车抢不过来,情急之下,一口咬在丁丁的手臂上,丁丁哇哇大哭。

老师闻声赶来,把两人拉开,为丁丁处理了伤口,然后询问事情的前因后果,旁边的洋洋告诉老师:“丁丁抢玩具,点点咬人。

”老师当众批评了点点,并且告诉小朋友,以后玩具要轮流玩,别人抢你的玩具要告诉老师,不能咬人。

丁丁还在哭,洋洋帮他擦眼泪,对着被咬的地方哈气,还告诉丁丁:“吹吹,不痛。

”晴儿拿着手中的画册,走过来,看着两个人,微笑着说:“我妈妈也这样给我吹过。

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一) 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 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 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 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 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 各的。 • 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增 多,并逐渐成为游戏的主要 形式。游戏中幼儿有说笑、 互借玩具,但交往不密切。 • 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 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 和协调性提高。 •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 与同性别的儿童交往。
(四)、幼儿的同伴交往的类型
• 1.受欢迎型(约占13.33%)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积极 主动,并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因而被大多数同 伴所接纳、喜爱。 • 2.被拒绝型(约占14.31% )交往中活跃、主动,但常常表 现出不友好的交往方式,如强行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 抢夺玩具、大声喊叫、喜欢推打等。 • 3.被忽视型(约占19.41% )不喜欢交往,常常独处或一人 活动,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惧。 • 4.一般型(约占52.94% )这类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一 般,既不主动、友好,也不特别不主动或不友好。
(五)、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 1、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 • 2、让幼儿学会互相帮助、感受合作互相的乐趣。 • 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 • 4、帮助幼儿学会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
(二)同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 1、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心情轻松、 活泼、愉快。 • 2、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起操作玩具,交流 • 3、同伴交往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同伴象一面镜子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
• 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 2、幼儿自身特征。待人友好,长相好、名字好听、 活泼的受欢迎。 • 3、玩具。幼儿交往围绕玩具发生。跳绳、玩游戏 玩具少、小:争抢、攻击 玩具多、大:分享、合作

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三、游戏的作用 1、游戏和认知的发展 游戏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儿童当前的中的想象性游戏对儿童社会能力的促进最大。
3、游戏与情绪 游戏为儿童学会适当的情绪控制和表达提供场所,而 具有不同情绪的儿童在选择游戏上有不同表现。 4、游戏与个性 游戏对儿童个性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儿童的个性特 征对游戏技能和游戏习惯有深入持久的影响。
第十一章 儿童的社会交往
第一节 依恋
一、依恋的概念 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母亲或其他主要抚养 者亲密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二、依恋的发展阶段
三阶段:对人无差别的反应阶段(0-3个月);
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3-6个月);
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6月-3岁)
三、依恋的类型 艾斯沃斯等利用实际情境中婴儿对陌生环境的
5-6岁 % 34 14
22 22 37
20 23 43
3、儿童中期 从儿童对友谊的理解的发展阶段看儿童社会交 往的发展。
威廉.戴门(William damond)等的研究认为儿 童对友谊的理解分三阶段: 第一级 友谊是身边的玩伴(约4-7岁) 学龄前儿童认为朋友就是“喜欢你的人”,友 谊是具体的,是物质是物质的交换和游戏的玩 伴。友谊也是不长久的,当同伴不愿和他玩儿, 不分享,友谊就结束了。
第二级 友谊是相互间的信任和帮助(8-10岁) 儿童中期孩子对友谊的定义更负责,并考虑心 理因素。
学龄儿童认为,真诚是友谊的基础,朋友间要 相互帮助。 他们认为友谊破裂的因素是,相互的不信任、 别人需要帮助时不帮助、违背诺言、在背后讲 人坏话等。 破裂的友谊要重建难度比学龄前大,需要真诚 的道歉。
米尔德雷德.帕腾(Mildred parten)研究指出,儿童 社会交往行为的发展经历了三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