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学分析

合集下载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定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

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

眼震具有潜伏期、短暂性和疲劳性特点流行病学占末梢前庭疾病的20-40%10.7-64/100,000人群占老年人群的9%,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妇女发病率比男性高,约1.6~1或2~1发病原因BPPV多数病因不详,属于特发性原因(50%-70%)。

迷路老化、椭圆囊斑变性而致耳石沉积于半规管或壶腹嵴。

发病原因发病原因患BPPV的中老年女性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75%正常对照组仅为4%骨质疏松症与BBPV 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特定联系发病机制1. 嵴顶结石症学说(cupulolithiasis)Schuknecht 提出的壶腹嵴顶结石学说,由于变性的耳石碎片从椭圆囊中脱离,附着于后半规管的壶腹嵴顶,引起内淋巴与壶腹嵴顶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导致壶腹嵴对重力作用的异常感知,引起眩晕嵴顶结石症的特点患者处于激发体位眩晕立即出现;激发体位不改变,症状就持续存在。

它可发生于后半规管也可发生于水平半规管,这种类型的BPPV相对少见。

发病机制2. 管石症学说(canalithiasis)Hall于1979年根据重复刺激时产生的疲劳现象提出管石症概念: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位转至激发位时,管石受到重力作用,向离壶腹方向移动,而形成离壶腹内淋巴流使嵴顶发生移位,牵拉壶腹嵴,使该半规管的神经元放电增加,引起眩晕及眼震。

管结石症有以下特点患者处于激发头位后眩晕的出现有1—40s的潜伏期;眩晕和眼震的强度波动,先重后轻,时程不超过60s。

管结石症是BPPV最常见的类型。

BPPV的临床类型后半规管BPPV(PC-BPPV)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上半规管性BPPV(SC-BPPV)混合型BPPV(C-BPPV)BPPV的临床类型发病率PC-BPPV, 占83%HC-BPPV, 为11%SC-BPPV, 仅6%C - BPPV, 较少见可双侧发病,以单侧多见临床表现及特征BPPV好发于中年人,男女之比为1:2平均年龄54岁典型发作患者在仰头或翻身时突然发作眩晕,瞬间即消失重复诱发头位时眩晕可再度出现无听力下降和前庭功能障碍偶有耳鸣临床表现及特征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发生率最高。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

患者:张女士45岁
预后:经过治疗患者眩晕症 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
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介绍: 患者年龄、 性别、病史 等基本信息
症状描述: 眩晕、恶心、 呕吐等症状
诊断过程: 医生如何进 行诊断包括 检查、测试

治疗方案: 医生选择的 治疗方法如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治疗效果: 治疗后患者 的症状改善
0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预防 和康复
0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案例 分析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 晕(BPPV)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短暂的、反复发 作的眩晕。
症状:主要症状包括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胀等。
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 耳石复位术
治疗时间: 每次治疗约 10-15分钟
注意事项: 治疗前需进 行详细检查 确保无其他 疾病
治疗效果: 治疗后眩晕 症状可明显 改善但可能 复发
治疗后护理: 避免剧烈运 动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 定期复查
0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 晕(BPPV)的预防和
康复
预防措施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BPPV的 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的改进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BPPV 的病因和发病机 制
探索更有效的诊 断方法和治疗手 段
研究BPPV与其 他疾病的关系和 影响
提高公众对 BPPV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感谢观看
Thnk you
汇报人:
07
总结和展望
总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的 要点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添加副标题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目录
CONTENTS
01 疾病定义与概述
02 病因与风险因素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04 治疗与护理
05 预防与日常管理
06 病例分享与经验交 流
疾病定义与概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 外周性前庭疾病。
发病机制:耳石脱 落,导致头部位置 变化时出现眩晕。
避免头部剧烈运 动
避免头部突然转 动或移动
保持均衡饮食, 避免过度饮酒
定期进行前庭功 能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前庭疾 病
病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例分享
病例1:老年女性,因眩晕症状就诊,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过药 物治疗和复位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病例2:中年男性,因眩晕症状就诊,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过手 法复位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其他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等血管疾病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诊断与鉴别诊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眩 晕症状及发作时间、频率、 诱因等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耳 部及神经系统,排除其他 潜在病因
位置试验:进行DixHallpike变位试验,观察 患者眩晕症状的诱发情况
前庭功能检查:进行平衡 功能测试和眼球运动检查, 评估前庭功能受损情况
影像学检查:进行头部CT 或MRI检查,排除其他潜 在的神经系统疾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鉴别诊断
眼震电图(ENG)或视频 眼震电图(VNG)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冷热 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 位(VEMP)和前庭平衡 功能等检查。
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听 阈测试、声导抗测试和耳 声发射等检查。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ng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由体位变化而诱发症状的前庭半规管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表现为头部运动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短暂的眩晕伴眼球震颤。

Barany(1921)首次报道本病,Dix和Hallpike 建立了Dix-Hallpike变位试验检查法,Schuknecht提出本病症状源于后半规管壶腹嵴功能异常。

本病为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患之一。

【流行病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在前庭外周性疾病中列为首位。

粗略估计其发病率在日本为10.7~17.3/10万(Mizukoshi等,1988),在美国约为64/10万(Froehling等,1991)。

发病年龄与病因有一定的关系。

【病因】约半数病人的病因仍不明确,半数病人的病因与下列疾病有关,或继发于下列疾病。

1. 头部外伤:头部外伤、特别是多发于轻度头颅外伤后数日及数星期,或乘车时突然加速,减速运动致颈部“挥鞭伤”等。

病毒性神经炎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内耳血循环障碍。

耳部其它疾病,如中耳及乳突炎,耳部手术后,药物性耳中毒等。

【发病机制】1. 嵴顶结石病(Cupulolithiasis)学说:Schuknecht(1962,1969)提出:变性的耳石从椭圆囊斑处脱落,此种碱性颗粒沉积于后半规管的嵴顶,引起的内淋巴与嵴顶处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正常情况下,两处重力作用相同),导致对重力作用的异常感知。

根据半规管生理学原则,当激发的头位不变时,由于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嵴顶也偏斜不变,故引起的眩晕及眼震应持续存在。

但是,实际情况是:此种眩晕或眼震仅持续数秒钟而停止,显然,眩晕及眼震并非由于重力直接作用于嵴顶所致。

另外,根据解剖位置分析,当头位处于悬垂位时,后半规管嵴顶接近于中间位置,故不可能产生重力的矢量。

但乙醇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支持了此学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与病因分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与病因分析
( 8 6 . 2 %)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3 讨 论
坐起 、 躺下、 翻身或前 倾 、 后仰 ) 时诱发 眩晕 , 每 次持 续时 间 ≤ 1 ai r n , 呈疲劳性 , 伴或不伴 恶 心、 呕 吐等 自主 神经症 状 ; ( 2 ) 无
神经 系统其他定 位体 征 及 听力 障碍 , 头颅 C T或 MR I 未见 异 常; ( 3 ) 位置诱 发试验 ( D i X— Ha l l p i k e试验 或滚 转试验 ) 可诱 发
多数在坐起 、 躺下 、 翻身 、 前倾 或后仰 时出现旋转 性眩晕 , 持续 时间短暂 、 不伴发耳聋或耳鸣。病理 机制 主要有管结石症和壶
复位者在每一位置停留时用右手规律 的拍打患侧耳后乳突 区 , 并与患者言语交流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 1 . 4 疗效评估 根据文献 [ 3 ] 评估 标准进行评 定 : 痊愈 : 眩晕 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 ; 有效 : 眩晕或位置性 眼震减轻 , 但未消 失; 无效: 眩晕和位 置性 眼震 无变 化 , 加 剧或 转为 其他 类 型的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 ( B P P V) 是 一种特 发性 , 由头位改 1 . 3 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分 型分别 采用不 同手法复位治疗 ,
变激发的 , 伴有眼震 的短暂 发作性 眩晕 , 是 神经 内科 眩晕患者 最常见疾病 , 发生率约 占周 围性 眩晕的 1 7 % ~2 0 %… , 患者 大

临 床 研 究

良性 阵发 性 位 置 性 眩 晕 的治疗 效 果 与病 因分 析
肖利杰 , 荣 良群 , 魏 秀娥
【 摘 要】 目的 探讨 良性阵发性位置 性眩晕 ( B P P V ) 的病 因及预后 。方 法 回顾性分析 2 0 1 0年 1 月一 2 0 1 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诱发因素探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诱发因素探讨

( P < 0 . 0 5 ),P I 值显著 高于对照组 ( P < O . O 5 )。 . 提示彩 色多普勒超 声
女3 7 例 ( 5 6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参照2 0 0 7 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喉 科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2 1 :反复发作性眩晕,眩晕常在体位变化时诱
注 :全身疾 病 包括 高脂血症 、高血压 、 、 糖尿 病 、后循 环缺 血 等
回归分析向后删除: } 去 筛选 自变量 ,结果显示患者失眠 、精神情绪、 过度疲劳 、上呼吸道感染 、全身疾病: 偏头痛、 合并内耳疾病是影
疲劳 、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是引起B P P V 发作 的主要诱 因,具体见表 l 。
脉多来 自小脑前下动脉[ 4 ] ,当大血管病变累及椎基底动脉时,迷路动
脉首先受到供血不足的影响,损害内耳微小动脉 ,造成微循环障碍,
使内耳供血不足 ,影响耳石代谢 而促 发B P P V。
后循环血液动力学使血管内血流缓慢 ,导致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
2 . 1根据患者 既往病史 的调查 结果 :失眠 、上呼 吸道 感染 、家族 史 、
吸烟。偏头痛.精神情绪.低血压.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 后
循环缺血 、劳累及 中耳疾病 与B P P V 的发作密切相关 、 ・ 2 . 2 B P P V i  ̄ 发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失 眠、精神情绪 、全 身疾病 、过度
斑形成 、附壁微血 栓脱落 ,致远端血 管 阻塞 这些血 管的狭 窄或 阻
2 . 3不同的诱发因素对B P P V ̄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以B P P V为因变 量,将失眠、 上呼吸道感染、家族史、吸烟、偏头痛 精神情绪、低
血压 、全身疾 病 、过 度劳累 及合并 中耳疾病 为 自变量 采 L o g i s t i c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神经内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神经内科

-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理
-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理
-
6
发病机制
嵴顶结石症学说 管结石症学说
-
7
临床分型及征象
典型症状为头部迅速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引起伴有眼 震的阵发性眩晕,大多数患者在坐起、躺下、翻身、 前倾或后仰时出现,眩晕发作持续短暂,一般为数秒 至1 min。重复诱发头位眩晕可反复出现,但无听 力下降和前庭功能障碍,偶有耳鸣。
-
30
预后
大多数学者认为BPPV是一种自限性疾病。BPPV常 见的三种自然病程是:
①发病数周到数月后,患者的眩晕症状自行缓解;
②眩晕的发作与缓解交替,间歇期由数周到数年不 等;
③少部分患者的眩晕症状持续存在,没有自行缓解 的迹象。Imai等发现未经治疗的PC-BPPV和HCBPPV患者从症状出现到自行缓解的时间分别为39d 和16d,HC-BPPV自行缓解显著快于PC-BPPV。BPPV 自行缓解的原因是自然的头位改变使漂浮的耳石 颗粒回到椭圆囊,因为解剖结构的原因,水平半规 管的耳石较后半规管的耳石更容易回到椭圆囊。
-
17
位置诱发试验—眼震观察
-
18
位置诱发试验
仰卧侧头位试验 适于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向双侧均出现向下耳的水平眼震,但以向患侧为重
(管结石);向双侧均出现向上耳的水平眼震,但 以向患侧为重(嵴帽结石)。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 的持续时间数秒~数分种不等。
-
19
诊断
垂直半规管(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诊断依据:
-
11
Dix-Hallpike位置性试验
-
12
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HC-BPPV)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对前庭部分的结构有了梗概的了解。 从BPPV的发病方面来讲,原始发病部位在于囊斑,包括 椭圆囊和球囊,其中椭圆囊与三个半规管直接相连,距离
• 膜迷路被骨迷路包围着,在两者的骨膜之间有支持功能的 网状结缔组织和血管,其中含有外淋巴液;而膜迷路内含 有内淋巴液。胚胎时期,内淋巴系统是外胚层内折形成的, 起初仅仅是简单的内折,随后很快就形成了密闭的腔隙, 即耳囊,与原始的外胚层发生了分离。至胚胎第七周,内 淋巴管系统嵌入中胚层组织,直到第14周它已经达到了成 人的大小。随着耳囊的连续性内折,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区 域:内淋巴管和囊、椭圆囊及半规管和球囊及蜗小管。膜 性耳蜗包含着Corti器,负责着声能的转换。椭圆囊、球囊 和半规管构成了固有膜迷路,司理着位置与运动的感受器。 最后,内淋巴管构筑了内淋巴和珠网膜下腔之间的交换。 除了耳蜗感受声音的听觉部分外,内耳还含着前庭部分, 负责感受运动和维持机体的平衡。正如所知,前庭部分包 含在骨迷路内,构成膜路的后上部分,主要由球囊、椭圆 囊和三个半规管组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早在1921年,匈牙利医生Barany就描述了一种以发作性眩晕为特点 的征候群,尤其是将患者头部摆放在与重力相关的特定位置时发病, 持续时间很短,病程多有自限性。后来, Dix 和 Hallpike 重新确定认 了这个综合症,将其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简称BPPV )。他们发现低头时位于 下方的耳就是引起旋转性眼震的责任侧。据统计,BPPV是未稍性眩 晕中常见的,约占25 %。随着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不断深入,确认 这种疾病是由于囊斑上面耳石脱落进入内淋巴液中,随着头或身体位 置的改变,这些脱落的颗粒]撞击半规管的感受器造成的眩晕症状。实 质上,BPPV的发病在于前庭囊(椭圆囊和球囊 )斑内耳石的变性与 脱落,又黏附在囊斑变为漂浮在内淋巴液中,随着头部的运动,这些 变性的颗粒就会撞击半规管的感受器,形成眩晕的临床症状。因此, 更好地理解半规管和球囊以及椭圆囊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对于该病的治 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天津,300192) 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天津市耳鼻喉 科研究所 通信作者:林鹏(Email:linpengf@sina.corn)
万方数据
・308・
1.2方法
存在合并疾病。X2检验比较2组BPPV累及后、 外半规管累及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occur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Chi.square values were
are
patients with relevant diseases
common,which mainly
in middle-aged
or
aged people and female.Oto-
tests
3讨论
3.1
BPPV患者一般情况结果分析 内耳形态学的退行性改变是引起前庭功能障
万方数据
堕鏖垦墨堕噬叁塑丛壁塑查;!!!堡!旦箜!!鲞笙!塑
表4 BPPV与异常UW的侧别一致性 例
・309・
调查中,53例BPPV患者存在并发疾病,并显示高 血压病、血脂异常是BPPV发生的独立因素,优势 比分别为2.2和2.5,提示BPPV的发生和高血压 病、血脂异常导致的内耳血管损伤有关;偏头痛和 卒中也是BPPV发生的独立因素,优势比分别为 7.5和6.9,显示BPPV和偏头痛、卒中的发生有很 强的相关性,偏头痛并发BPPV的发生率要比头外 伤或手术的发生率高3倍,是BPPV独立的影响因 素,推测可能是偏头痛导致了迷路动脉痉挛、卒中 导致内耳血管缺血,使耳石从椭圆囊脱落,并建议 将椎基底动脉缺血做为BPPV的致病因子。1。 Ishiyama等¨∞也有类似的报道。刘向红等凹3对 BPPV患者复发临床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BP— PV预后与年龄、偏头痛病史、颅内及颈部动脉狭 窄、脑卒中史密切相关。由此可以初步推测这类疾 病可能是引起BPPV的一个潜在的因素。Amor— Dorad.o等“∞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患者中BPPV 的发生率增加。 Cohen等∽3对BPPV及其共存疾病进行了研 究,通过问卷对176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调 查,其中24例(14 0A)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 BPPV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2~3.58倍,认为糖尿 病可能通过全身性代谢及感染等原因损害内耳神 经、血管,使内耳供血不足,损伤椭圆囊;同时这些 病变使患者内耳损伤的恢复能力减退,进一步加重 椭圆囊损伤,使耳石脱落并导致BPPV。’73。Von Brevern等∞j的研究数据中糖尿病患者占14%,优 势比为1.6。该研究虽尚未显示BPPV和糖尿病 的相关性,但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群患BPPV的风 险要高,具体原因及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有合并疾病BPPV患者中的患高血 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及偏头痛,后 循环缺血等这二类患者分别占18.6%、21.7%,与
lith ecclasis and dysfunction of semicircular canal may have the same etiological factors.Caloric
to
may do help
analyze the BPPV etiological factors. Key
UW,posterior
were
canal and lateral canal with abnormal
uw values,unilateral
or
bilateral of
abnormal UW values,
consistency of abnormal
no
UW side and BPPV side between BPPV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relevant diseases.there 0.000,0.000,0.306,0.027,P>O.05).Conclusion:BPPV
before Canal repositioning
pro-
eedure,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of unilateral
weakness(UW)and semicircular canal involved between BPPV 97(78.2%)patients with relevant diseases while
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0.000、0.306、0.027,P>0.05)。结论:BPPV患者多数存在合并 疾病,多发生于女性和中老年人;椭圆囊耳石脱落与半规管功能异常可能具有病理上的同源性;冷热试验可以为
BPPV致病因素的分析提供帮助。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冷热试验;病因
PV(1ateral semicircular canal BPPV,LC—BPPV)
比较A、B两组间的正常和异常Uw值、异常 UW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累及情况、异常Uw的 单双侧别、异常Uw与BPPV的侧别一致性,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Y2值分别为0.000、0.000、
0.306、0.027,均P>O.0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No:2007BAll8813)
ness。UW)值及半规管累及情况,探讨BPPV的合 并疾病,为BPPV原发和继发的分类及BPPV治 疗和预防复发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
选取2007—03—2009—12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 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成功进行耳石复位治 疗的管石性BPPV患者。BPPV诊断符合中华耳 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制定的BPPV的诊断依据和 疗效评估方案及美国BPPV诊疗指南理3。所有患 者行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排除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15%为异常UW。
表1有合并疾病BPPV(A组)分类及累及半规管情况 例
1.2.2分组方法
根据上述病史及相关检查,按
有无合并疾病分组,有合并疾病的BPPV称为A 组;无合并疾病的称为B组。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分析2组
年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行2组独立样本t检验; 其余数据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
0.059,均P>O.05)。
1.2.1病史调查及专科检查对所有BPPV患者 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3,包括眩晕发作情况:诱因、 发作形式、时间特征、发作次数、眩晕或头晕特征、 伴随症状等;个人史;家族史;相关检查(听力学、头 颅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MRI及TCD等)结果。 重点询问BPPV患者既往史:包括头外伤或耳科手 术史姑3,耳科疾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梅尼埃 病、突发性耳聋等∞痔63),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 病∞’7’∞,后循环缺血(TIA、脑梗死)、偏头痛∞。1∞ 等。 所有患者行常规耳科检查,应用法国视频眼震 图仪于复位治疗前行CT检测,本实验室Uw≥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relevant diseases.Result:There were
27(21.8%)without.Ninety-two(74.2%)patients with abnormal UW.To compare the normal and
abnormal
words
benign paroxy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l positional vertigo;caloric tests;etiology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者详细病史调查及冷热试验(caloric tests,CT)等 客观检测,分析BPPV具有合并疾病的种类、发病 情况、CT中单侧半规管反应减退(unilateral
weak—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
位置时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具有自限性的前庭周 围性疾病u‘23,占所有眩晕患者的17%~42%n。33。 尽管BPPV嵴顶结石症和管结石症的病理学说获 得了共识,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耳石复位法已成为首 选有效的治疗措施“。2’,但是有关病因学研究甚少, 以致认为BPPV以原发多见n 3,药物治疗对其疗效 及预后意义不大∞3。本研究主要通过对BPPV患
cases
vertigo(BPPV).Method:one hundred and twenty four BPPV
groups
were inquired histories,classified into dif—
tests
ferent
and analyzed relevant diseases.All patients were taken Caloric
BPPV患者一般情况 入选患者共124例,男女比例为1:2.35,年
龄18~79岁,平均(53.44土12.65)岁,首次眩晕发 作至本次以位置性眩晕就诊时间为2 d~30年。 其中后半规管BPPV(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PPV,PC—BPPV)77例(62.1%),外半规管BP-
rhinolaryngology Institute of Tianjin) Corresponding author:LIN Peng(Email:linpengf@sina.corn)
Abstract al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and probable etiological factors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
疾病的BPPV患者的半规管受累情况。结果:124例BPPV患者中,有合并疾病者97例(78.2%)、无合并疾病者
27例(21.8%);其中92例(74.2%)存在半规管反应减退(Uw)。比较有合并疾病和无合并疾病BPPV患者的正 常和异常Uw值、异常Uw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累及情况、异常Uw的单双侧别、异常UW与BPPV的侧别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