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论战
子鱼论战文言知识总结

子鱼论战文言知识总结
子鱼论战是中国古代文言修辞学的重要著作,由东汉末年学者子鱼所著。
这部著作系统总结了古代修辞学的知识,对文言修辞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后世的修辞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子鱼论战主要包括了对比、夸大、缩小、转喻、夸张、反复、排比、借代、瑕疵、反语、假借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论述。
这些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和修辞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表达更加深刻、形象。
在子鱼论战中,子鱼还提出了“文辞之美,在于清新秀丽,不在雄伟瑰丽”、“文辞之美,在于疏朗明澈,不在浓艳凝重”等关于文辞美的论述,这些理论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子鱼还对修辞的功能、分类、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为后世的修辞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子鱼论战是一部系统总结了古代文言修辞知识的重
要著作,对后世的修辞理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文献之一。
子鱼论战(优秀5篇)

子鱼论战(优秀5篇)子鱼论战篇一一、基本设想1.教学重点和难点《左传》记述战争,很看重决策人物在战争问题上的言论。
本文正是如此,其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都用于记“论战”,而叙宋楚泓之战的经过仅用68字。
必须学好“论战”这一部分,才能领会作者的意图。
但这个部分又很不易学,因为这里所说的抽象的原则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再加上用语古奥,学生一时恐难以适应,对这两个方面的困难都不可以低估。
2.教学方法除介绍有关史实作为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通过反复领读使学生达到“口熟”而外,还要注意选择学习的“突破口”。
可供选择的“突破口”有:(1)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据来判断本文作者对宋襄公这个人物的态度。
这要从比较入手,因为历来史家对这个人物的褒贬不一:在《春秋》三传中,《左传》和《梁传》持贬抑态度,而《公羊传》持褒扬态度;此外,《史记》也持褒扬态度。
可以写出几条褒语来,再让学生细读课文,自会注意到作者的态度与褒扬者不同。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2)跟《曹刿论战》做比较。
《曹刿论战》和本文所记都是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战争,基本内容又都是谈怎样选择作战时机的问题,这就有了可比性。
主要是比较内容,说明其成败相反的原因;也可以比较写法的异同。
二、诵读的准备1.简介宋襄公争霸始末宋是春秋时期的中等诸侯国,辖境在今河南东北部,东北有齐、鲁,西有郑国,南有楚及陈、蔡等小国;宋襄公(前650至前637年在位)初期,在公子目夷辅佐下国力有所增强。
前642年,宋襄公率诸侯兵伐齐,平定齐的内乱,立孝公为齐君;从此便全力以赴,争当诸侯盟主。
当时齐的霸业已衰,而楚国日益强大,并向中原扩展势力,成为襄公争霸的障碍。
前639年秋,宋襄公与楚、陈、蔡、许、郑、曹等诸侯会盟于盂(宋地,现在河南睢县西北),而不以兵车赴会,楚乘机捉住了他;但宋有目夷守国,楚无可奈何,到了冬天又释放了他。
次年夏,宋襄公为了洗雪被捉的耻辱,便率军去攻打郑国。
郑是楚的盟国,楚于是伐宋以救郑──宋楚泓之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子鱼论战》译文

《子鱼论战》译文宋襄公和楚军在泓水作战。
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军已经全部渡过泓水但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
宋襄公还是说:“不行。
”等楚军摆好了阵势,然后才开始进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战后,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
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帮助我们。
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进攻,不也可以吗?况且,即使是古代那些善于作战的人,也会抓住有利的时机进攻。
击鼓进军是为了鼓舞士气,利用敌人的疏漏进攻是为了取得胜利。
如今敌方的士兵伤亡惨重,为什么不能追击呢?再说,当敌人年纪大了,头发花白,我们就不应该去俘虏他吗?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如果怜惜敌人而不进攻,那还不如不打仗呢。
”“两军对垒,敌方没有摆好阵势,这是绝佳的进攻时机。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一举取胜。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等敌人做好了准备,我们就会处于劣势。
打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不能拘泥于所谓的道义和规矩。
”“您说君子不再次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敌人。
可是在战场上,敌人就是敌人,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所谓道义而放弃取胜的机会。
如果总是这样,我们怎么能保卫自己的国家,怎么能保护百姓的安全呢?”“古代作战,不会凭借险要的地形去阻挡敌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敌人处于不利境地时也不能进攻。
您说您是亡国者的后代,不能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可是,战争的胜负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我们不能因为这种陈旧的观念而错失战机。
”总之,子鱼认为宋襄公在作战中过于拘泥于道义和旧有的观念,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从而导致了宋军的失败。
战争是残酷的,需要以智慧和果断来应对各种情况,才能取得胜利。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可以给您提供一份翻译,希望能帮到您。
子鱼论战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的代表之一。
这篇文章反映了子鱼与尧、舜这两位传说中的圣君之间的一场哲学交流,是一篇富有思想深度的文言文篇章。
以下是版本1的翻译:子贡问曰:“有一人而已,可谓之仁乎?”子曰:“何为其如之?”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吾所未及也。
”子鱼和尧、舜交流,子鱼问:“有像一个人,可以称之为仁吗?”孔子问:“什么是像他的呢?”子贡说:“很遗憾,您的理论我还没有想到。
”子贡再问:“有一人而已,可谓之智乎?”子曰:“何为其如之?”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吾所未及也。
”子贡又问:“有一个人,可以称之为智者吗?”孔子问什么叫做像他的呢?子贡说:“很遗憾,您的理论我还没有想到。
”尧问仁,舜问智,子鱼问仁智。
子鱼自认为不卑不亢,自持其论足以成为己见,同时也想要请教圣贤的意见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思想。
子鱼在这场哲学对话中,表现出了自信和谦逊,既不自大也不卑微,通过与尧、舜和孔子交流,不断扩展和完善自己的思想。
以下是版本2的翻译:子贡问:“有一人,可以称之为仁吗?”孔子问:“他是什么样的人?”子贡说:“很抱歉,我还想不出来。
”子贡问:“有一人,可以称之为智者吗?”孔子问:“他是什么样的人?”子贡说:“很抱歉,我还想不出来。
”尧问仁,舜问智,子鱼问仁智。
子鱼对自己的见解有信心,同时也虚心向圣人请教,以期更完善自己的思想。
在交流中,子鱼既不傲慢也不卑微,通过与尧、舜和孔子对话,不断拓展和完善自己的思想。
以上就是这篇经典文言文文章的翻译。
即便我是AI语言模型,但我也希望我的努力能够帮助到您。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原文: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
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翻译:楚国攻打宋国来救郑国。
宋襄公将要应战,大司马公孙固劝谏说:“上天抛弃我商国已经很久了,主公想要复兴,这是得不到宽恕的。
”宋襄公不听。
宋军与楚军战于泓水。
宋军已经摆好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河。
司马子鱼说:“敌众我寡,趁他们没有完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当楚军已经全部渡河,但尚未摆好阵势,司马子鱼又请求攻击。
宋襄公说:“不。
”等楚军摆好了阵势,然后才开始攻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卫队也被歼灭了。
宋国人都埋怨宋襄公。
宋襄公说:“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人。
古人作战,不在隘口处阻击敌人。
”我虽然是已然亡国的商朝的后代,但也不会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并不懂得战争。
强大的敌人,因为地形的狭窄而摆不开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这时候对其加以拦截然后攻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算是这样还怕不能取胜。
况且今天这些强悍的楚兵,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碰到老人,捉住了就把他抓回来,何况只是头发花白的人!对士兵讲明耻辱,教导作战是为了杀死敌人。
敌人受了伤但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次攻击使其毙命?如果是因为怜悯那些受伤的人而不想再次加以伤害,那还不如开始就不要击伤他。
子鱼论战原文及赏析(最新)

子鱼论战原文及赏析子鱼论战作者:左丘明朝代:先秦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
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赏析: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
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
实在是前后矛盾。
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否则不但受了伤,丢了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
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腐败,愚昧的君主。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
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
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
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
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
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
左丘明《子鱼论战》原文及翻译

左丘明《子鱼论战》原文及翻译左丘明《子鱼论战》原文及翻译《子鱼论战》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左丘明《子鱼论战》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左丘明《子鱼论战》原文及翻译 1《子鱼论战》先秦:左丘明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
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译文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
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不可,赦免楚国吧。
”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
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
宋襄公说:“还不行。
”(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
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
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
《子鱼论战》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子鱼论战》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的势力,出兵攻打郑国。
楚国出兵援救郑国,宋襄公决定与楚军在泓水展开决战。
当时,宋军占据了有利的地形,楚军则在渡河。
子鱼认为,宋军应在楚军渡河时发动攻击,以获取胜利。
但宋襄公却坚持认为,君子不应在敌人处于困境时攻击他们,应等待楚军列好阵势后再与之作战。
战斗开始后,宋军按照宋襄公的命令列好阵势,但楚军却趁机发动了攻击。
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受了伤。
战后,国人都责怪宋襄公,但宋襄公却认为自己是遵守了君子的道德规范。
子鱼则反驳道,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取胜,而不是为了追求道德的完美。
在战场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战术,而不是拘泥于迂腐的教条。
《子鱼论战》通过子鱼与宋襄公的对话,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军事思想。
宋襄公坚持的是“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禽二毛”等迂腐的道德原则,而子鱼则主张“以战去战”,认为战争是一种残酷的手段,但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方式。
子鱼的观点更符合战争的实际情况,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失败是必然的。
他的军事策略过于迂腐,无法适应战争的实际需要。
而楚国则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也让宋襄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他却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导致了宋国的进一步衰落。
《子鱼论战》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对战争的描写,探讨了战争与道德、战争与政治、战争与人性等问题,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春秋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课文对照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子鱼论战
一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 _ _ _ _ _
与、跟 在
已经
全部、尽
人少,力量弱
_ 击之。”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 列, _ 及其未既济也, _ 请 _ _ _ _ 但是、却 阵势 把 又以告。 渡 请命令 攻打、进攻 趁着 已经 _ 公曰:“未可”既 _ 陈_ 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 _ 通阵、排好阵势 门官 表顺承 大败 大腿 守门的官、门卫
受伤 还没 到 有 杀伤
_
_
用
_重
再次
为什么
不能
伤,则 _ _ _如 三军以 利 利而 _ _
凭借 有利 按照 于
勿伤;爱 _
再次 杀伤
其 _
_
假如
怜悯, 不忍心
二毛,则如服焉。
_
_
指军 队
就 如何,当 不
也,金鼓以 声
其中的,敌 人中间的
年纪大 的人
施用, 指战斗
陈述语气 有利的 顺承 用来 声势 士气 战机
_
_ 尽死、都战死 歼
_ 焉。 兼词,之于,在那里
国人皆 咎 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 _ _ _ _
二
chóng
再 通擒
_
_
禽
都
_
_
责备责怪
_
凭借、靠
_
头发花白 用兵的道理 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
险要的地方 阻隘也。寡人虽亡
后代 击鼓 动词,排好阵势的军队 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_
还尚且
_
gǒu
寿
担心,怕
句首发语词
强大 俘获 就 捉住 管他什么 对于
即使
及 _ _ _ _则 取 之,何有于二毛?明 耻 _ 胡 耈, 获 _ _ _ _ _
老 使明确 耻辱
到达,到
_
教
_
战,求杀敌也。”
_
教授,传授 打仗
追求,要求
“伤 未 及 _ _ _死,如何 勿 重? _ _ _ _ 若 爱
三
子鱼曰:“君未 知 战。 _ __
您
qí ng 勍敌之人,隘而 _ _
连词顺承
懂得 军事,打仗 强劲,强敌 在地势险要的地方
不列, 天赞我也。 阻_ 而 鼓 之, 不亦 _ _ _ _ 可 助 来不及摆开阵势 利用地形阻挡 顺承并且 攻击 凑音节
_
_ _ _ _ 乎?犹 有 惧 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
子鱼说:“您不懂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势 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爷在帮助我们。敌人在 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 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即使年纪老了,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 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知道什么是耻辱来鼓 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 没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 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大的敌人,就等于屈服 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 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 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 浩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 当然是可以的。”
子鱼论战
背景资料:
《子鱼论战》选自《左卷》僖公二十二年。春 秋前期,从齐桓公思(前643)到晋文公奠定霸 业(前632)这期间中原没有霸主。南方大国楚 国邻近的郑国则采取动摇不定的立场以求生存。 当时郑国亲近楚国,为了消弱楚国,鲁僖公二十 二年(前638)夏,宋襄公攻打郑国。于是,楚 国出兵攻宋救郑。这年冬天,又与救郑的楚国战 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县西)。当时的形式是楚强 宋弱。开始,宋兵在军事上处于有力的地位,如 果抓住战机,及时出击,可以击溃楚军。但是宋 襄公企图用假仁假义笼络诸侯,两次贻误战机, 结果打了败仗,不但损兵折将,自己也受了伤, 第二年就死去了。
正 面 论 证
读课文,比较《曹刿论战》和 《子鱼论战》两篇短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都略写战争的过程
相同点 不同点
详写战前的策略和战后的评议
前文议论的是取胜的原因 后文议论的却是失败的原因
对子鱼和宋襄公的评价
子鱼
聪敏 爽快 有才干 有胆略 直言不讳 迂腐自傲 狂妄自负 愚蠢自欺 假仁假义
宋襄公
小结:
“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是古代两个著 名的战例。前者君臣合作,君授臣权,战争 取胜,后者君不听臣劝,战争失败。 写作上显着的特点: 1.叙事曲折生动,详略得当。 2.语言精当,刻画人物形象传神。 3.有叙有议,叙议结合。
子鱼何宋襄公在作战策 略上的分歧是什么?
主要在于:
重伤 不禽二毛
读课文归纳,宋襄公的作战原则
作 战 原 则
一、不重伤, 不禽二毛
二、不以阻 隘,不鼓不 成列
显 示 仁 义
子鱼对宋襄公的回答如何反应的?
子 鱼 予 以 反 驳
先说:君未知战
再分驳 不以阻隘 不鼓不成 十 分 列 精 再反驳 不禽二毛 辟 不重伤
_ _ _
气也
对敌人 屈服
__
_ 之, 阻隘 用 _ _ 可 也;声 盛 致 志, _ _ _ _ _ _ _ 鼓 进行 凑音 险要之地,指敌 能战斗 节 方处危险境地。 正好 引起 士气
chán
_ _ 也。” 儳 可
不整齐 可以
读课文,了解段意
第一部分(1):叙述战争经过及 宋襄公惨败的结局。 (2)宋襄公对战争失败 的辩解
第二部分 (2、3)
(3)子鱼论战
译文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 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 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你下 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已经全部渡过 了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 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后,宋军 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了,他的护卫 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 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他,也不俘虏头发 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地势险要的。我虽 然是已经忘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 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