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及其应用

元素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及其应用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学256206 吴贵智一、元素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元素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一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归纳:1、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总比相应原子半径小;阴离子半径总比相应原子半径大;不同价态的微粒,价态越高半径越小。
例:Na > Na+Cl < Cl-Fe > Fe2+ > Fe3+ H - > H > H +2、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而惰性元素突然增大;阳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阴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Na>Mg>Al>Si>P>S>Cl Na+ > Mg2+ >Al3+P3- > S2- > Cl -3、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阳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阴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
例:第IA族元素:Li<Na<K<Rb<Cs Li+<Na+<K+<Rb+<Cs+第VIIA族元素:F<Cl<Br<I F- < Cl - <Br - < I -4、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元素①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其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例如:S2 - >Cl - >K+ > Ca2+Al3+ <Mg2+ < Na+ <F –②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的离子,可以通过参照元素进行判断。
例如:K>Na Na>S 所以K>S二、元素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应用1、应用规律直接判断例1、F和Ne的原子半径,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A.前者大B.后者大C.相等D.不能肯定解析:F和Ne为同周期元素,由于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而惰性元素突然增大,所以答案选择B。
第四章元素周期律(4微专题)教师版

微专题1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金属性是指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失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其强弱:(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碱性越强,则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1)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越易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随堂演练】1.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关于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铍的金属性比镁强B.氯化镁的氧化性比氯化铍强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D.单质铍易和冷水反应产生氢气【答案】C【解析】Be位于第ⅡA族,金属性Be、Mg、Ca依次增强,A、B错,C正确;镁与冷水很难反应,Be与冷水更难反应,D错。
2.(2019·郑州高一期末)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氢气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氢气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答案】D【解析】选项A中只指出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而没有指明它们的电子层数的多少,因而不能确定A、B金属的活泼性强弱,如Li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a的少,但不如Ca活泼,A项错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不能只根据电子层数的多少,如Na的电子层数比Cu的少,但Na比Cu活泼,B项错误;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只能说明1 mol A失去电子数比1 mol B多,而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与原子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C项错误;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说明A易失去电子,则A 金属的活泼性肯定比B金属的活泼性强,D项正确。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高中化学2011-04-15 13:09一、判断的依据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具体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Na<K<Rb<Cs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Cl--<Br--<I--,Na+<K+<Rb+<Cs+。
4、同周期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减小。
如Na+>Mg2+>Al3+ , P3->S2->C l-5、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Na+>Mg2+>Al3+6、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如Fe>Fe2+>Fe3+,S2->S, Br->Br。
∙ (2011-04-30 20:09:45)∙ (2011-04-30 20:04:35)∙ (2011-04-29 09:58:50)∙ (2011-04-09 21:55:53)∙ (2011-04-08 19:55:56)∙ (2011-04-08 19:35:20)∙ (2011-04-07 17:36:11)∙ (2011-04-07 17:33:15)∙ (2011-04-07 17:22:00)∙ (2011-04-06 17:15:39)。
化学离子半径比较专题讲解及习题(含答案)

离子半径比较专题一、规律方法总结1、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一般要掌握以下规律:(1).对原子来说: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②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③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2).对离子来说:除符合原子半径递变规律外,经常使用的比较原则是:①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相比较,阳离子比相应原子半径▁▁,阴离子比相应原子半径▁▁;②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如O F Na Mg Al 223--+++、、、、),随着核电荷数的▁▁▁▁,离子半径▁▁▁▁。
2、微粒半径大小判断简易规律:(1)、同元素微粒:r 阳离子 ‹ r 原子 ‹ r 阴离子(2)、同主族微粒: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3)、电子层数相同的简单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3、判断三部曲第一步...先看电子层数,因为其半径大小的决定因素是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越多,其半径越大。
第二步...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看核电荷数,因为核电荷数的多少是影响半径大小的次要因素。
而核电荷数越多,其半径越小。
第三步...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相同的情况下看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影响半径大小的最小因素。
核外电子数越多,其半径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三步不可颠倒。
4、填空1)、同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r(Na) r(Mg) r(Al) r(Si) r(P) r(S) r(Cl)2)、同主族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r(Li) r(Na) r(K) r(Rb) r(F) r(Cl) r(Br) r(I)3)、同周期阳(阴)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 。
r(Na +) r(Mg 2+) r(Al 3+) r(P 3-) r(S 2-) r(Cl -)4)、同主族阳(阴)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r(Li +) r(Na +) r(K +) r(F -) r(Cl -) r(Br -) r(I -)5)、同种元素的原子、离子,其电子数越多半径就r(Fe 3+) r(Fe 2+) r(Fe) r(Cl -) r(Cl)6)、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的半径r(O 2-) r(F -) r(Na +) r(Mg 2+) r(Al 3+)二、例题部分例1: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CsIB.NaFC.LiID.KCl例2.下列4种微粒,按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①X 1S 22S 22P 63S 23P 4 ② Y 1S 22S 22P 63S 23P 5③Z 2- 1S 22S 22P 63S 23P 6 ④ W 1S 22S 22P 5A 、①›②›③›④B 、③›④›①›②C 、③›①›②›④D 、①›②›④›③例3:X 元素的阳离子和Y 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 的原子序数比Y 小B 、X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Y 的大C 、 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大D 、 X 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 的小例4:下列微粒半径的大小顺序不正确的是( )(A )H <F < N (B )Fe >Fe 2+>Fe 3+(C )S 2->Cl - > Na + > Mg 2+ ( D )F ->O 2->S 2-例5: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 r(K)>r(Na)>r(Li)B. r(Mg 2+)>r(Na +)>r(F -)C. r( Na +)>r(Mg 2+)>r(Al 3+)D. R(Cl -)>r(F -)>r(F)例6:如果X m+、Y 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 n-的半径大于Y n-的半径,则三种元素得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Z>X>Y (B) X>Y>Z (C) Z>Y>X (D) X>Z>Y例7:W 、X 元素的阳离子与Y 、Z 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W 分别与Y 、Z 形成WY 、W 2Z 型离子化合物,则它们的原子序数关系是( )(A)X>W>Z>Y (B)W>X>Z>Y (C)W>X>Y>Z (D)X>W>Y>Z例8: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五种微粒:X +、Y 2+ 、W 、Z 2-、R ˉ,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原子序数:Y >X >W >R >Z B 、微粒半径:X +>Y 2+>Z 2->R ˉC 、W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 、原子半径:X >Y >Z > R例9:下列粒子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A. K K +B. Mg CaC. S PD. -Cl Cl 例10: 在主族元素X 、Y 、Z 中,X 与Y 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X 的原子半径大于Y 的原子半径,X 与Z 两原子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 的离子半径大于X 的离子半径,则三种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是()A.XB.YC.ZD.无法判断例11:下列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Na +<Mg 2+<Al 3+<O 2-B .S 2->Cl ->Na +>Al 3+C .Na<Mg<Al<SD .Cs>Rb>K>Na例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m+和Y n-与氖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半径前者大于后者B.NaF和MgI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之比,前者小于后者2C.16O和18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前者大于后者的稳定性,前者大于后者D.HCl和H S2三、知识拓展(我暂时还没搞清楚…先忽略它们吧~)1. 由微粒半径的大小推导原子序数(或元素的核电荷数)的大小例题. 有a、b、c、d四种主族元素,已知a、b的阳离子和c、d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而且原子半径a>b;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为c>d 。
微粒半径比较

微粒半径大小的判断题型分析微粒半径(原子半径或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的比较,是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解题方法微粒半径的大小与微粒的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三个因素有关。
1、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电子离核越远,微粒半径越大。
(1)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Li <Na <K <Rb <Cs(2)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为:Li+ <Na+<K+<Rb+<Cs+,F-<Cl-<Br-<I-。
(3)同周期元素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大小:Na+<Cl-。
(4)同种元素的原子与它的阳离子,半径大小:Na+<Na,Mg2+<Mg。
2、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等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核和电子间的引力越大,微粒半径越小,(1)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为:Na>Mg>Al>Si>P>S>Cl。
(2)同周期元素的阳离子,半径的大小为:Na+ >Mg2+>Al3+。
(3)同周期元素的阴离子,半径的大小为:S2->Cl-。
(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的大小为:O2->F->Na+ >Mg2+>Al3+。
3、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等时,核外电子数越多,电子之间的斥力越大,微粒半径越大。
(1)同种元素的原子与它的阴离子,半径的大小为:Cl->Cl,S2->S。
(3)同种元素形成的带不同电荷的阳离子,半径大小为:如Fe2+> Fe3+。
典型例题【例1】.四种短周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W<X<ZB. 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C.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答案】B【解析】四种短周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则X为Na元素,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则此化合物为氯化钠,Z为Cl元素;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W与Y同族,则Y为S,W为O综上,可知,W为O,X为Na,Y为S,Z为Cl。
【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元素周期律项目同周期(左→右)同主族(上→下)核电荷数逐渐增大逐渐增大电子层数相同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逐渐增大离子半径阳离子逐渐减小,阴离子逐渐减小r(阴离子)>r(阳离子)逐渐增大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由+1→+7(O、F除外),负化合价=-(8-主族序数)相同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O、F除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重难突破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比较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2)金属单质和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1)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2)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典例2X、Y为同周期元素,如果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若X、Y均为金属元素,则X的金属性强于YB.若X、Y均为金属元素,则X的阳离子氧化性比Y的阳离子强C.若X、Y均为非金属元素,则Y的非金属性比X强D.若X、Y均为非金属元素,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Y强于X【答案】B典例1已知X、Y、Z是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的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B.非金属活泼性:Y<X<ZC.原子半径:X>Y>Z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答案】A二、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1. 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或最高价阳离子的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0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二十、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考点知识本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重要知识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粒子半径大小比较,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原子结构中各离子数之间的关系,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原子结构中各离子“量”之间的关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判断元素“位、构、性”的关系,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预测今年的高考以新元素的发现或元素的新应用为载体,考查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时,以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的应用为背景,考查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作用,如半导体材料、制造农药材料、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等也是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
重点、难点探源一、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编排原则①横行: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向右排列的一系列元素,称为周期。
②纵行: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的一系列元素,称为族。
(3)结构①周期(七个横行,七个周期)②族(18个纵行,16个族)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2、卤族元素三、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实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3.主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四、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的分区: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寻找未知元素。
(2)预测元素的性质①比较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②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3)寻找新材料①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②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③在周期表中的氟、氯、硫、磷附近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方法三看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方法三看
微粒的大小对于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医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
对于微粒的粒径大小进行准确的测量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微粒的大小决定了其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方法。
方法一: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观察微粒的工具,通过显微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微粒的形态和大小。
在显微镜下,可以使用目测或图像分析的方法来测量微粒的直径。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微粒,但对于特别小的微粒可能不太适用。
方法二:激光粒度分析仪
激光粒度分析仪是一种利用激光散射原理来测量微粒粒径的仪器。
通过激光的散射模式可以得到微粒的大小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粒径范围广泛的微粒,且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
方法三:动态光散射技术
动态光散射技术是一种通过监测微粒在溶液中的Brown运动来测量微粒的尺寸的方法。
通过分析微粒 Brown 运动的速度和幅度,可以推断出微粒的大小。
这种方法适用于悬浮液体系中微粒的尺寸测量,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非破坏性。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和微粒的特性来考虑。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多种方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粒的粒径大小比较方法对于研究微观世界和探索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对读者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原子和单核离子半径大小比较“三步曲”:
第一步
...先看电子层数,因为其半径大小的决定因素是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越多,其半径越大。
第二步
...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看核电荷数,因为核电荷数的多少是影响半径大小的次要因素。
而核电荷数越多,其半径越小。
第三步
...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相同的情况下看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影响半径大小的最小因素。
核外电子数越多,其半径越大。
1.同种元素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粒子,核外电子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
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
如r(Na+)<r(Na);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原子半径。
如r(Cl—)>r(Cl);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如r(Fe)>r(Fe2+)>r(Fe3+)、r(H—) > r (H) > r(H+)。
2.不同元素粒子半径的比较:
①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最高价阳离子半径、最低价阴离子半径均逐渐减小(仅限主族元素)。
如r(Na)>r(Mg)>r(Al)>r(S)>r(Cl)、r(Na+) >r(Mg2+)>r(Al3+)、r(O2—) >r(F—)。
同一周期各元素,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
如r(O2—) > r(Li+)。
②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价态的离子半径大小也如此。
如:r(F)<r(Cl)<r(Br)<r(I),r(F—)<r(Cl—)<r(Br—)<r(I—),r(Li+)<r (Na+)<r(K+)。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不同粒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r(S2—)>r(Cl—)>r(Ar) >r(K+)>r(Ca2+)、r(O2—)> r(F—)> r(Na+)> r(Mg2+)> r (Al3+)。
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如r(Ar) >r(Cl)。
⑤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数都不相同的粒子,一般可以通过一种参照粒子进行比较。
如铝原子和氧原子,可以通过硼原子转换,r(Al)>r(B) >r(O),也可以通过硫原子转换,r(Al)>r(S) >r(O)。
对规律的理论解释:
影响粒子半径大小的因素有原子或简单阴、阳离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数等。
核电荷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增强,使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数及核外电子数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使原子半径增大。
这两个因素相互制约: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的影响大于核外电子数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占主导地位,所以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的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大于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的影响,电子层数的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所以同一主族从上至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当电子层数、核外电子数都相同时,只有核电荷数增大对原子半径的影响,所以,核电荷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当核电荷数、电子层数都相同时,电子数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使原子半径增大。
【针对训练
比较下列粒子的半径大小
1.Na+Cl—
2.H+H—
3. H—Li+
4. Na+Al3+
5.O2—F—
6.K Mg
7.C F
8.Cl Br
9.F—Cl—10.Mg2+Mg 11. Cl Cl—12. Fe3+Fe2+ 13.S2—Ca2+ 14.O2—Ne
答案:
1.Na+<Cl—
2.H+<H—
3. H—>Li+
4. Na+>Al3+
5.O2—>F—
6.K >Mg
7.C >F
8.Cl <Br
9.F—<Cl—10.Mg2+<Mg 11. Cl <Cl—12. Fe3+<Fe2+ 13.S2—>Ca2+ 14.O2—>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