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英语教学误区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误区及对策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误区及对策新课程改革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贯彻了新课改理念,大胆实践,这令人欣慰,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准确把握《英语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实质,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应当引以为戒。
误区之一:课堂教学的形式化这是新课改最大的误区。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化现象主要有四种: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误区及对策 - 浪子心声 - 浪子心声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误区及对策 - 浪子心声 - 浪子心声一是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
学生在课堂上“轰轰烈烈”却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获得知识。
课后,学生连课文的生词都不会读写,基本的词语都不会运用。
二是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大行其道。
教师夸奖学生的话语如泉水一样汩汩冒出,课堂上经常听到“Good”、”Very good”、“Great”、“Excellent!”的赞扬及“啪啪啪”的掌声。
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这样过于“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都听腻了,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
三是教学情境过多,教学方法杂乱,让学生目不暇接。
教学情境多和教学方法杂,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是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成了“合坐”,“自主”成了“自流”,仅仅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现在的“放鸭子”,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
这样的合作学习失去了本来面目,也不会产生合作的效应。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
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就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原则,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教学应当走出的几个误区

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素质教育
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 核心。
什么是人本主义?
• 人本主义(humanism)就是满足人的需 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 三个基本内涵是:
发现人的价值
•
发挥人的潜能
•
发展人的个性
Education:
The process by which a person’s mind and character are developed through teaching, especially through formal instruction at a school or college.
教学中需要走出的 几个误区
•1. 树立课程资源 观,走出“教材就
是圣经”的误区。
Textbook ----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 curriculum resources
教科书----教学材料-----教学资源/课 程资源
What is textbook? 什么是教科书? What are teaching materials? 什么是教材? What are teaching resources? 什么是教学资源?
首先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自动化
由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有一 个关键过程叫自动化(automation)。
自动化的关键在于实践 (practice)。
Doing different kinds of exercise.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这是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的第一步。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误区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误区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04-16T11:01:17.323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期作者:孙相朝[导读] 随着教学的不断整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并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孙相朝浙江省象山县第二中学 315731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整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并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于课程整改的方向,并且提出一些新的问题,通过教学研究和方法的整改,提出更好的教学对策,能够更好地贯彻课程整改的要求,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英语;教学途径引言: 英语课程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化正在不断深化发展,英语的学习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必须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着重对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教师应该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理念。
一、高中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尽管教学正在不断整改,但从学生学习的状况来看,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整改的理念理解并不充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方法较为单一。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很难获得成就感,这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热情,并且也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消极情绪[1]。
(二)学生综合素质不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平常学习时,只为了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并没有深刻理解目前的高考形式。
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并没有创新学习方法,学生的英语素养普遍不高,很多学生英语听力和英语读写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弱[2]。
(三)学习设备有待完善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应用的只有考纲和教材,这些内容编写与高考联系十分密切,导致学生十分惧怕英语,并没有将英语和汉语作为学习的基础,更难以找到学习的乐趣。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误区刘立花

好的方法应该是尽量使用英语, 适当利用母语。所谓尽量使用英语 是指教师首先必须使用英语教学, 其次要考虑到学生的学识水平和接 受能力的特点,要善于使用学生已 学过的英语词汇来解释和表达新的 教学内容。所谓适当利用母语是指 对于用学过的英语不能解释清楚的 教学内容。
误区六、 过分注 重对学生口语的 培养,忽视对语 法的适度讲解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误区 刘立花
误区一、 注重电 化教学手段的使 用,忽视传统教 学手段的利用
也许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了, 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 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 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英语课件, 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 音、动画和录像。这对调动学生的 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 有好处。但过分追求现代化教学手 段这种形式,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
误区四、 过分注 重小组合作,忽 视个体思维发展
1. 安排小组活动的灵活度不 够。从英语知识的特点来看,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小组 学习,也不是一节课的每个环 节都需要小组合作。
2. 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 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 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
3. 讨论问题的深度不够。为了体 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 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 探究性,都在座次上安排多人坐在 一起,无论问题是否具有合作、讨 论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 作,小组合作前缺乏让学生独立思 考的过程,只说一句“大家讨论一 下”就行了。
1. 产生习惯性的感官“疲劳”。 2. 忽视了常规手段的作用。比 如,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 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 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
误区二、 注重表 扬和激励,忽视 适度适量的点评
1. 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 鼓励大行其道。教师夸奖学 生的话语如泉水一样汩汩冒 出,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 的问题,也给予这样过于 “隆重”的夸奖。
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误区分析与对策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误区分析与对策探讨【摘要】虽然英语教材更新了,但是有不少老师还采用了原有的英语课堂模式、方法和手段,而这些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材与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归纳起来,一是教师没有对新大纲新教材新教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体会,不能迅速适应新形势下英语教学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二是孤立教学,教学中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
本文拟就初中英语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课堂模式;误区;对策这几年,英语教材更新非常快,但是一些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模式仍是采用了原来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归纳起来说,就是没有对新大纲新教材新教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体会,不能迅速适应新形势下英语教学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孤立教学,教学中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
本文拟就初中英语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1.教学误区分析误区之一:在学生初学英语的起始阶段,忽视导言课,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
刚踏入中学校门的初一年级新生,在上第一堂英语课时,一般都是怀着一种兴奋、好奇和期待的心情。
这时,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比如说,英语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英语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汉语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学好英语等等,但是,有许多的学生说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英语,有的学生认为世界上说英语的人最多,关于“英语有什么特点”和“英语和汉语比较有什么异同”,也有许多的学生说不知道或老师没讲。
有些英语教师在上导言课时,虽然也向学生介绍有关英语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但由于没有精心准备,上课要么缺乏趣味性,学生听起来乏味;要么语焉不详,一堂课下来,学生的疑团依然没有解开,好奇心依然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想知道的还是不知道。
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我们以后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误区之二:偏重英语语法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全面训练与提高。
警惕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的五大“误区”

警惕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的五大“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初中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英语课堂变“新”了,变“活”了,变“宽”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新理念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这无可置疑。
但课改的新理念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总存在着一段距离,以致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不正常,不正规”的形式主义现象,在我们的探索和实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使课堂教学改革走入了误区。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何在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对传统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利的消解和课堂“独语”的颠覆,但是在新课程英语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性,以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切都是学生说了算,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就意味着教学放任自流、教师无所作为。
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十分活跃,其实思维无序,浪费时间。
老师也不敢进行引导讲解。
有点谈讲色变。
该讲不讲,该引不引,老师几乎成了课堂上的摆设。
于是,自主学习演化成了自由学习,“自定学习目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成了英语课上的“流行风”。
教师满足于做一旁观者,甚至觉得自己的介入是对学生主体的侵犯,完全忘记了自身的“在场”,课堂有限的时间在学生“放羊式”的活动和教师的观望中悄然流逝。
这是一种典型的教师“不作为”的现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仍然是新课改英语课堂应该坚守的原则。
老师仍然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
要把握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处理。
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见困难的时候,走入误区的时候,认识浮浅的时候,老师就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加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
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中的误区分析

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中的误区分析摘要在我国,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题材的更新,使得中学英语老师在教学上产生一贯教学误区,本文就针对于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和教学中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中学英语误区方法建议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比较重视的一门课程,由于英语课程的改革,给英语老师带来许多的教学难题,当然,也会在教学中出现不少的教学误区。
因此,了解并改进教学方法是中学英语老师必备的工作,这也成为了教育中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一、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误区1、课堂活动的误区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此种教学途径对各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包容性,适合多种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
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意义认识不彻底、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设计不合理、角色定位不恰当等原因,课堂活动易流于形式有些教师则沿用传统的方法,仅仅要求学生对照黑板或课件上给出的提示句型,替换一些单词进行机械练习,然后对其表扬,这种简单的活动没有拓展句型,对话情境不够完整,让学生在非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机械的操练,学生不能真正掌握语言。
2、语法教学的误区一部分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语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要求理解不透,所以在对语法知识点的处理上,产生了两种误区:(1)一些英语教师特别是年纪稍长的教师,往往仍采用老式的教学,以教师“一言堂”的方式去灌输学生先用汉语详尽地解释其概念。
(2)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一些教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有意无意地弱化甚至忽视了语法教学。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误区(1)尽管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行动上却明显滞后。
课堂上,大部分教师经常使用的仍旧是教科书和练习册,不少教师宁可花费很多时间督促、检查学生完成大量的练习题,也不愿意开发与利用各种潜在的英语课程资源去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被动地位。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课程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终身发展为导向,旨在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的人才。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新课程主张课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重视学习策略和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学科的整合性,为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误区和挑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新课程下中学英语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一、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是存在着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
许多教师还是采用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认知水平的差异。
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增强,而且还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
例如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2. 引导学生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策略,例如如何预习、如何阅读、如何写作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材的机械使用新课程主张多元化和个性化,但是教材的机械使用仍然是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这种机械使用教材的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也会导致对英语学科的误解和贫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精选教材内容。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从英语教材中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鲜明文化色彩的材料。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英语的认同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材内容的多样化。
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让学生认识到来源于语言的文化,例如课外阅读、视频观看、音乐欣赏、旅游体验等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英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误区探究摘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态度情感和兴趣等有了较大的起色。
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有失偏颇,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等因素的影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时走入了一些教学误区,对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教学教学误区
一、轻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利用
也许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了,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英语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和录像。
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
但过分追求现代化教学手段这种形式,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
1.产生习惯性的感官“疲劳”。
每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他们习惯了感官刺激,就懒得思考或变得不会思考,加上图片展示过快,在学生脑海里留下的印象非常浅。
2.忽视了常规手段的作用。
在课件的使用上,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与英语学科的特点,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
在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时,充分利用板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因知识
现象形象化而忽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恰当运用板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忽视适度适量的批评
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需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扬起自信的风帆。
尤其在学生智慧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赞赏应该有“度”,千万不可滥用,否则便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1.廉价的表扬过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教师就是“很好”“你真棒”“真聪明”。
有时学生不仅是在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还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教师都给予了表扬;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即使有独到的表现,教师也同样对待,以一句“不错”一带而过,语言平淡无味。
其实,我们要的不是表扬这种形式,而是要通过表扬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所以,应该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
2.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考虑过多,不敢点评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
为此,有的教师采用延迟评价或模糊评价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
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清或出现偏差,教师不置可否,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
一堂课下来,总是“好”声一片。
往往由于教师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加之教师的暗示,学生有些不知所措。
三、过分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
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
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特点,有时可能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思路就不是一堂新课改下的课。
因此,我们常常看到热热闹闹的课堂,但也感到隐隐约约的问题的存在。
1.是有意安排出来的“活跃”。
在不需要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之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作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迎合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
2.是部分学生参与的“活跃”。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课改课堂上出现了热火朝天的抢答、提问景象,但仔细观察一下,角落中的个别学生总是在做“配角”,理解力稍慢、自信心不足,在与优秀学生相比之下,他们成了随声附和的观众,成了名副其实的陪衬。
他们知道,即使举手,教师也不让他们发言,教师怕浪费时间,怕给自己的课堂添乱。
于是后进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被冷落了。
新课改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四、过分注重小组合作,忽视个体思维发展
在几乎所有的英语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
缺乏实质性的合作,这就是当前课堂上最流行的“小组”风。
无论这节课是否需要小组合作,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自然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上,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形”而无其“实”。
参考文献:
[1]苗娟.人本主义教学.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模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2.
[2]曹曦颖.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模式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