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范文-关于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探析

合集下载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关键词]演民族资本主义,官商关系,历史解释首先,追本溯源,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对官府控制的斗争和纠葛中产生的。

众所周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洋务运动期间,其原因是列强经济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资本主义产生提供必要条件,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为兴办近代工厂起到了示范作用,而商人的逐利思想是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的精神动力。

通常教师会用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进行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说明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官僚资本的推动下产生的。

但细想之后,不禁会问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不首先独立办厂、谋求生存呢?是缺乏资本和热情吗?如果说政府的示范作用起了效果,是不是此前政府有禁止办厂的规定而让商人、官僚对办厂赚钱望而却步呢?其实,所谓政府禁止民间办工业的禁令是不存在的,而且西方机器的吸引和民众的热情早已十分高涨,如当时早期的民族资本家中有很多是买办出生,如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盛宣怀等,尤其是唐廷枢担任十年怡和洋行买办期间,亲身经历了西方机器工业的巨大效益,而且他也积聚了一定的资本,但最后他还是没有选择独立经商而是投身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成为洋务派官僚的有力助手,其实这也是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们的无奈选择。

同时,官商合办的企业本身也有很大的问题,如李鸿章在1865年谈到:“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复,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②可见即便是新派人物李鸿章早就设想到此后民间办厂一旦放开,官方将“无从为之”,与其让这样的结果出现,不如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企业,既能利用民间资本为自己谋取私利,又可对“富商大贾”有所控制,岂不更好?所以,在这样思想下兴办的官商合办企业往往以官为主,造成经营失策、亏本严重,即使一些企业如轮船招商局也只能依靠官府背景可以减免厘金,另一方面垄断漕运,排斥其他竞争对手才能有所获利。

民族企业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民族企业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民族企业案例分析报告范文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当今商业环境中,民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了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民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扶持地方经济、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推动当地产业升级的重要角色。

本报告旨在通过两个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民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读者提供对民族企业发展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探讨民族企业在不同行业中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模式,以及他们在全球化竞争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最终,将结合实际案例,总结民族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主要是引导读者了解文章将要讨论的问题和结构安排。

以下是可能的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介绍所选民族企业案例,并阐述本文的整体结构。

正文部分将分析民族企业背景,以及具体的案例分析内容,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民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其成功的经营经验。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发现,展望未来民族企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论述,本文将全面、深入地分析民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民族企业案例分析报告。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说明。

例如,可以表达对民族企业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本文旨在通过对民族企业案例的分析,探讨民族企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也可以说明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学术研究,还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和管理建议,促进民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民族企业背景民族企业是指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由当地的民族资本家或家族拥有并控制的企业。

这些民族企业通常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责任感,与当地社区密切相关。

由于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背景,民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官商矛盾看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趋向

从官商矛盾看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趋向

158《商场现代化》2009年3月(中旬刊)总第569期官督商办企业是晚清洋务派在政府督察下利用私人资本创办的新式民用企业。

它的出现,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官督商办企业究竟发展为何种资本主义,是官僚资本主义还是民族资本主义?本文从官商矛盾的角度对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探讨。

一、官督商办企业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属性官督商办企业是洋务派在创办民用企业的过程中产生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为“剿发捻、勤远略”,拯救岌岌可危的晚清政局,先是以“自强”为中心创办军事工业,继而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旨在“求富”的民用企业。

洋务派为何创办民用企业?当时,各类军事工业所需煤炭、钢铁及其他金属材料大都从国外购用,既耗费财资,又令中国矿藏“箐华閟而不发,利源之涸日甚一日”,为克服这一漏卮,最有效之法便是开创民用企业、发掘本国资源;同时,洋务派亦意识到“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图本乃可益固”,没有经济实力不可能达到“求强”本意,从而提出“欲自强,必先欲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的“寓强于富”口号,决定围绕军事工业兴办民用企业。

再者,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生产效率又给洋务派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成为举办民用企业的另一动机。

李鸿章在奏请创办轮船招商局时曾明确表示:“商船能往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

微官创设招商局初意本是如此”。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洋务派便着手组建民用企业,但在创办初期困难重重,其中最棘手的问题是资金从何处筹措?清政府财力拮据,不可能拨出巨款直接投资,更不愿经风险负担亏损,这便决定了民用企业不可能再像军事企业那样一律采用官办形式,所以洋务派所创二十余个民用企业中只有少数几个采用官办形式,个别的(如湖北织布局)一度采取官商合办的形式,其余的(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局和上海织布局等)都采取了官督商办方式。

此外,官督商办企业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创办起来,还具备另一客观条件:由于自然经济在中国逐步解体,一些商人手中已拥有相当数量的货币财富,并有意投资新式企业,而洋务派官督商办的主张正好迎合了他们的求富心理,所以他们纷纷解囊出资认股支持官督商办企业,为这种新式企业的创建提供了物质保障。

中国近代政府与商人的关系研究

中国近代政府与商人的关系研究

中国近代政府与商人的关系研究中国近代政府与商人的关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话题。

近代中国政府在与商人的关系中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惑,既有利用商人推动现代化的努力,也有政府干预过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政府与商人的关系演变及其影响。

一、近代政府与商人的合作近代中国政府通过与商人的合作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自洋务运动开始,清政府积极引进西方技术和商业观念,与商人建立了合作关系。

商人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促进工业化和近代化进程。

政府则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保护,鼓励商人积极投资。

这种合作关系对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和基建项目的落地,为商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代中国的税收制度改革,从单一的农业赋税转向了多元化的财政收入体系,减轻了商人的负担。

此外,政府还致力于兴修大型基础设施,如铁路、港口和电力网等,为商人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发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商业活动的效率。

二、政府干预与商人利益冲突然而,政府干预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利益冲突。

近代中国政府常常干预商业活动,以实现其经济和政治目标。

政府通过行业垄断和特许经营等手段,控制市场和资源分配,限制了商人的自由发展。

同时,政府的税收政策和监管措施往往存在不合理和不透明的问题,导致商人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政府对商人的干预也容易引发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政府官员通过与商人勾结,进行权钱交易,损害了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商人需要与政府官员建立关系才能获得资源和机会,这种非正常的关系破坏了商业环境的公平和透明。

三、商人与政府合作的新模式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商人与政府合作的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近年来,政府开始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放开对商业活动的直接干预,为商人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

政府通过改革,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为商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同时,政府与商人之间的合作也更加注重互利共赢。

中国近代商人与国家关系的变迁研究

中国近代商人与国家关系的变迁研究

中国近代商人与国家关系的变迁研究作者:欧阳裕德来源:《探求》 2018年第4期[摘要]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冲击中,商品经济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由此,昔日传统社会中地位卑微的商人群体逐渐崛起,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着眼于中国近代(1840-1919)商人群体,根据他们依附的对象进行分类,并结合当时的国家政策、文献资料,考察这个群体与国家关系的变迁,深入分析其中的政商关系及成因,并以史为鉴,探讨了上述分析对当下政商关系的启示。

[关键词] 近代中国;官商;买办;民族资本家;政商关系当今的中国经济正处于全面、深刻的优化调整阶段。

其中,商人与国家的关系也经历着巨大的转变。

对于商人与国家来说,到底什么样的关系才是稳定、健康的?从积极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快速发展,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离不开中国商人做出的贡献。

但是从消极的方面讲,也带来了官商勾结、行贿索贿、权力寻租等腐败问题。

早在近代商人群体崛起时期,上述问题同样存在。

“官商”是历史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概念,根据不同的时期可以划分为互动、联姻、内卷等多种形式。

傅筑夫认为:“封建社会的官商主要是一种贩运性商业,因而其不但起不到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前提的作用,而且适得其反地在起着消极阻滞作用。

”[1]布罗代尔认为:“官僚是中国社会中唯一的几乎不可打破的高级阶层……一名官员视贿赂为天经地义,借以致富而毫无歉疚。

”[2]王亚南认为,“在分离的封建局面下,商业资本的活动是要遭受严厉限制的,而在集权的封建局面下,集权政治在交通、货币、税制统一上的诸般努力,都大有助于商业的发展。

”[3]马敏指出:“中国商人与官僚两大群体的互动,及传统绅仕向绅商群体的转化过程,指出了中国早期资本家阶级通过绅商群体所集中体现出来的对封建统治势力的严重粘连性和依附性,及由此导致的经济和阶级结构的致命弱点,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无法最终成功的重要根源。

最新-深究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 精品

最新-深究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 精品

深究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关键词近代民族企业;官商关系;启新洋灰公司摘要当前,官商关系是影响我国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与不发展也与官有很大的关系,对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作探析,会有利于今天市场经济条件的企业发展。

一、启新洋灰公司是中国创设最早的一家水泥厂,它不只在旧中国的水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生发展上也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而且,启新公司是大型的民族工业企业,历史悠久,它的发展变化大体能反映民族工业的发展演变过程,启新洋灰公司在发展史上与官的关系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式存在。

第一,官在启新洋灰公司的企业融资上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本周学熙在创办启新洋灰公司之初,以极少的代价收买了唐山细绵土厂的全部资产,实际上这是借国家的公帑开办私人的企业,显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到的。

就这样启新洋灰公司本身没有掏出一分钱,却完成了自己资本原始积累,而且,在启新洋灰公司经营的过程中,靠官的势力还取得了贷款的便利和利息的低下,启新洋灰公司在创办之初,靠官的势力完成了自己的资金的原始积累。

第二,启新洋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特权。

论文百事通主要有一是设厂的专利权。

启新洋灰公司依靠官方的势力在建厂的第三年就取得了嗣后直隶境内如再查有此项相同之土质,应仍归职公司推广添设,以杜外人凯窥,而免另立公司,致启争端,坐亏血本,经过农工商部的批准即准如所请,后来又获得了东北各省及扬子江流域有优先设立分厂特权;二是销售市场的特权。

启新洋灰公司获得了关内外、京张、京汉、正太、汴洛、道清、沪宁各铁路局查照购用,以免利权,后来又把这种特权推广到全国各省官办商办各路局一体遵照购用,以保利权;三是减免赋税的特权。

启新洋灰公司凭借政治上的势力获得了无论运销何处,只令完纳正税一道,值百抽五,沿途关卡验明放行,免于重征,俾得推广销路,;四是运输的特权启新洋灰公司的产品水泥是非常笨重又脏的货物,按市场运输价理应略高,最起码与其他货物的运价持平,启新洋灰公司和轮船招商局签订的运输合同却规定按怡和、太古各行运价再减七折核收;与京张、陇海等铁路管理局订有互惠的合同水泥运价一般也按六、七折收费;五是原料的优先采购权。

清末企业官商关系实例考证及启示

清末企业官商关系实例考证及启示

清末企业官商关系实例考证及启示在清末主流企业创办形式由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向商办的转变的背景下,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却由当初的商办流变成绅领商办,其深层原因在于,在官本位社会,民间资本与政府的关系具有矛盾的双面:政府在财政压力下希望民间资本的扩张,另一方面又惧怕民间资本的扩张;而民间资本一方面排斥政府的控制,另一方面依赖于官资源的支持。

本文通过考证清末企业组织形式中的官商关系以及大生的组织变化,旨在说明,健康的官商关系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形成这一共识对当前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业创办形式官商关系大生纱厂民营经济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是一个特殊实业家:他是近代几个”状元实业家”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身处官商之间的人物之一。

1897年,张謇本着“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的“素志”,辞官回家办实业,却并没有完全脱离政界。

张謇几番辞官又复任,尽管每次都有复杂的原因,但有理由认为他热衷于这种角色,他在经商创业中有意利用了“官”资源。

本文通过对张謇创业及其背景的历史追溯,探索一个现实问题:在官本位的社会背景下,强势政府对民间创业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什么样的官商关系才是民营经济成长所必需的。

清末企业创办组织形式的演变一般认为,以1895年为界,民间资本的生存环境与组织形式在1895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1895年之前即便在采矿纺织等商人颇感兴趣逐利其中的行业,主要是官办企业或官控企业,而在1895年后至1911年间,国人投资开设的资本在1万银元以上的厂矿约500个,其中官办的有45个,官督商办的3个,官商合办的31个,其余400个都是商办。

甲午战争前,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成为民间资本创业的主流形式。

首先,清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当时习俗使然。

一方面,晚清政府对于民间独资办厂是禁止的;另一方面,当时的热门投资比如开矿经常被认为破坏风水。

这客观上导致了民间资本成长对政府的信赖性。

近代官商合办公司的治理问题探析

近代官商合办公司的治理问题探析

( ) 一 国家股 东与普通 商人股 东的博 弈 尽管 法律规 定公 司治理 的基 础是股 权 , 在 但
国家 与商人 的博 弈 中 , 行政权 仍 旧发挥 了决定性 作用 。这 一点 , 在晚清 时期 表现得 尤为 明显 。以
成 为 主流 的一 种 公 司形 式 。
【 关键词 ] 官商合办公司 ; 公司治理 ; 博弈
[ 中图分类号] 2 6 K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0— 12 2 0 )5— 0 2— 5 10 5 0 f09 o 0 7 0
官商合办 公 司是 近代 中国重 要 的一 种公 司 形式 , 学术 界 对 这 种 公 司 的 探 讨 也 比较 多 。但
2 0 第 5期 09年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 a o iga N r a U ie i ( hl oh n oi c ne) or l f nhi om l nvr t Pi sp yadSca Si cs n Q sy o l e
N 5, 0 9 O. 2 0
创办 官商合 办 公司 的是 马建忠 … , 没 有 引起 但
政府 重视 。直 到 1 8 8 8年 , 出现 了最 早 的 官 商 才 合 办 公 司—— 华 新 纺 织 新 局 o2 1 后 , 的 官 L  ̄此 新 商合 办企业 不 断产生 。尤 其在 甲午 战后 , 清政府
拥 有行 政权 的国家股 东 、 以及盗 用 了行 政权 的官 僚股 东 , 借 自身 特 殊地 位 取 得 了公 司控 制权 , 凭
而普 通商 人股 东 却很 难 凭 借股 权 取得 公 司控 制
权。
财力 支 绌 , 又需 要 支付 大 量 战争 赔 款 , 但 因而对 于近 代工 商业 的投 资更 为 迫切 。官 商 合 办 公 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X月X日精品范文-关于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探析
关于近代民族正如任恒俊先生所评的那样“拨转中国近代新式机器缫丝生产机捩的陈启沅和他的继昌隆缫丝厂,迈出的第一步竟然得不到当地官府的保护、支持。

但是,比陈氏开办早的近代机器生产的工厂,如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地方当局却没有哪个敢去为难。

他们都是经过朝廷批准的官办企业,李、左、崇诸人权重势大,像南海知县那样的七品芝麻官纵然看不惯,也只能腹诽,岂能造次?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呢?其实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企业发展史上也同样存在大量的官督现象,企业开始发展时,也是官办、官督商办等,我们的企业发展的命运却与他们的企业发展命运截然不同。

“我们治中国经济史,须不忘记其乃在在全部文化体系中来作此表现。

若专从经济看经济,则至少不足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史”,经济决定着文化,但是,文化反过来又深深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方式,自古以来,我国古代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种悠久的文化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不能否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公司科学经营思想的底蕴,而且传统文化中也具有许多非现代性因素足以阻碍着我们的企业的发展,其中官本位思想的文化沉疴就缚束人们的行为方式,“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正如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分析“中国古典官僚政治形态”时指出的那样:它有三个“性格”即延续性、包容性、贯彻性,“一是延续性——指那是指中国官僚政治延续期间的悠久,它几乎悠久到同中国传统文化史相始终。

二是包容性——那是指中国官僚政治所包摄范围的广阔,即官僚政治的活动,同中国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伦理、宗教……等等方面,发生了异常密切而协调的关系。

三是贯彻性——那是指中国官僚政治的支配作用有深入的影响,中国人的思想活动乃至他们的整个人生观,都拘囚锢蔽在官僚政治所设定的樊笼中”,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近代我国企业的产生、发展也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一种制度变迁与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如西方国家的早期工业化,是一个完全由民间自发创业的过程,这种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介入就容易导致产生政企不分,官府的权力处于一种超然的地位,在企业组织形式、资本筹集、经营管理、盈利分配等各方面都表现强烈的“官本位”思想,因而有关企业制度的思想主张就相应的缺乏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精神。


启新洋灰公司是近代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企业,它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了官势力在近代企业发展史上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在近代中国传统的社会里,国内有封建势力的阻挠,国外有西方列强的经济压迫,在夹缝中生存的近代企业只有靠官势力企业才能开办,另一方面,近代企业对官势力的无休止的报效、捐税、勒索等又限制了企业本身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使近代企业的发展活力受到了伤害,也最终断送了近代企业的发展命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官势力几乎在企业发展中还无处不在,官商企业还是最大的盈利模式之一,每一个企业的倒闭背后几乎都有官势力的背影,官督对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可以谴责清政府及其官僚对近代工商业之发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不能认为政府参与工商业一定起坏作用,更不能认为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也是错误的,这种指责是脱离了现实的时代条件来考虑问题”,问题是官督一直下去是不是坏事呢?正如xx说“官僚监护制度对于工业来说无疑是死路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企业发展中官势力现在的仍然存在,从根本上说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改变官本位思想文化的存在的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发展的我们的企业,也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