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送元二使安西【精华本】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并理解诗句意思2、结合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深厚友谊3、掌握学习古诗的五步法4、有感情地诵读这一首诗教学重难点:1、掌握学习古诗的五步法2、体会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深厚友谊教学过程:一、由曲入诗.1、师:课前请大家欣赏《阳关三叠》,请孩子们仔细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觉。

2、放曲。

3、过渡语: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根据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维写的这首送别诗谱曲而成的,齐读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4、读准了直接过渡,没读准诗示范。

为什么这样停顿呢?请看:二、学习古诗.(一)解诗题.1、释义:元二:诗人的朋友元常,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叫元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

2、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下诗题的含义(1-2人回答):王维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去任职(齐读)。

3、相机引导:也就是说这是一首送别诗。

4、极书: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解诗题。

(二)知诗人1、师:诗人王维,你了解吗?生答(评:看来孩子们准备的非常充分)。

2、师:老师在课前也搜集了王维的资料,请孩子们读一读。

PPT:王维:唐代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师:读完后有的同学脸上露出羡慕的神情,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来欣赏一下王维的作品吧!4、师:有的同学边欣赏边“哇,”你觉得王维是一位怎样的人?生1:多才多艺.生2:才华横溢.5、极书学法: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诗人王维,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知诗人。

(三)读诗文.1、师:王维除了是位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人,他还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与元二的故事。

2、师:首先请孩子们自由地读两遍这首诗,要求把字音读准确(生自由读)。

3、抽2生读:(1)一中等生,正音:其中有个多音字“朝”,意为“早晨”时候读“zhao”,“舍”意为“房子”的时候读四声。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2《送元二使安西》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2《送元二使安西》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精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能让人回味无穷。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二)初步诗歌,感知诗题1.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学生交流,教师简要介绍王维)2.解题。

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怎样理解“使”?预设: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名叫元二的人出使安西。

“使”是出使的意思。

3.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同时注意诗句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1. 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的呢?预设:送别地点是渭城,时间是早上。

2.能把时间和地点说得更具体一些吗?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预设: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得知是清晨在旅店送别。

3.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呢?预设: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柳树被雨水洗得翠绿欲滴。

4.多么美的渭城啊!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

他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预设:从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可知是为友人设宴送别。

5.读了后两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什么?王维会说些什么?预设:离别在即,千言万语都浓缩于酒中,把别愁、祝福融为一杯杯美酒,明为劝酒,实为诉离愁。

(四)总结全诗,拓展延伸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送了一程又一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2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2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2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使学生领略到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背景介绍。

2.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全文诵读。

3.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逐句讲解。

4.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意境分析。

5.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韵律和节奏讲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背诵《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学难点:古诗的意境分析和韵律节奏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的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解古诗的背景,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诵读:学生跟随课件,齐声诵读《送元二使安西》。

3. 讲解: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分析诗句的意境。

4. 分析:讲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感。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6. 背诵:学生背诵《送元二使安西》,检查背诵效果。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送元二使安西》的全文。

2. 古诗的背景介绍。

3. 古诗的意境分析。

4. 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讲解。

七、作业设计1. 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 模仿《送元二使安西》的风格,创作一首古诗。

3. 搜集并阅读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比较其风格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律节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古诗意境的讲解,以及通过诵读和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赶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五、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诗意氛围。

同学们,古诗词中经常有“人生自古伤离别”“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样的诗句,送别是古诗词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的送别佳句也有很多,你们还记得吗?来让老师来考考你们我读“海内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邻“又送王孙去,”——生:萋萋满别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孩子们的记忆力可真好呀?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份浓浓的友情。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饱含萋萋满别情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师:谁想来读一读?(指3 名读三种不同的读法)诗题是古诗的眼睛,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他是一首送别诗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分辨“朝、舍”的读音及含义。

2.理解诗词大意并想象画面。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并背诵、默写。

4.能抓住“更尽”体会诗人情感。

5.会用结合注释的方式学习古诗。

6.初步感悟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大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感。

课前准备:送别诗的积累。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上课之前,送给大家一首诗。

Ppt出示,学生齐读:《离歌》这就走了从此天各一方会怀念吗即便天色将晚栀子花开心头总会有些感怀离歌声声梦里依然轻轻吟唱师:多么美的诗,多么浓的情!要不了多久,你们也要毕业了,在离别之际,你会怎样和同学们告别呢?一张合影,一首抒情诗,或者一本纪念册?让我们走进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看看王维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题。

1、(ppt播放课件)齐读读题,你从诗歌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师:元二是个人,他名元常,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人称“元二”。

3、师:“使”在这里是出使,就是受朝廷之命去某个地方做官。

“安西”呢,指的是什么?快在书上找一找。

XXX,你来告诉大家,“安西”是什么意思。

对了,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学习古诗。

4、所以题目的意思就是——送元二出使安西。

谁送元二?王维。

那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搜集的有关王维和这首诗的资料?指名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他和元二是好朋友。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师:了解了诗题,让我们走进古诗,看看王维是怎样送别元二的。

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遇到读不准和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其他孩子评价。

3、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4、师:古诗的特点可谓言简意丰。

这首诗,短短28个字里蕴藏了丰富的含义。

现在,请你想想,这首诗大致是什么意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1、能分辨“朝、舍”的读音及含义。

2、理解诗词大意并想象画面,能抓住“更尽”体会诗人情感。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并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大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间: 2020年3月31日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提到背古诗,我想大家一定是跃跃欲试,因为大家已经积累了很多的古诗词,其实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比如看注释,看插图,抓住关键字,借助工具书。

发挥自己的想象等等。

这节课我们还是用之前大家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解诗题,知诗人。

1、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师:从“送”字知道了这是一首送别诗。

送的是元二,元二是作者的友人叫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称元二。

使是出使的意思。

安西是个地名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县。

那么现在题目的意思我们就明白了,是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

2、了解诗人。

王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苏轼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音乐也很精通,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其中以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成就最高。

三、读古诗。

1、强调多音字的读音。

(1)师:我们对诗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楚了题目的意思,这就完成了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在读古诗以前,老师要强调这几个字的读音。

大家看这几个划横线的字。

“朝”这个字,它有两个读音,一个是zhāo,还有一个是ch áo,当它读的zhāo时候,它的意思是“早晨”的意思,读cháo的时候意思是“向着,对着,朝向”的意思,那么“朝雨”我们应该读zhāo,意思是“早晨的雨”。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停顿准确的朗读古诗;2、扫清字词障碍,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3、充分感受作者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动人友情,结合生活实际,感受高年级学生即将告别母校的伤感与未来更加美好的希望。

二、教学重点1、准确、流利、停顿准确的朗读古诗;2、扫清字词障碍,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3、充分感受作者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动人友情。

三、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感受高年级学生即将告别母校的伤感与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好愿景。

四、教学过程(一)朗诵导入,感受诗境1、教师配乐朗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2、师:听,这首古琴曲,名叫《阳关三叠》,在唐代广为流传。

曲中的惜别之情,拨动人心,流传千古。

这首曲子正是由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

(二)诗歌背景,渐入诗境师:王维,字摩颉。

出生于当时的名门望族:河东王氏。

他年少时就写得一首好诗,精通书画,擅长音律。

有一天,王维的朋友元家行二——元二奉命要出使边疆,王维难掩心中伤感,提笔写下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三)诗句解析,明朗诗境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好友就要离别,王维本该在繁华的长安城中设宴为好友践行,可此时的他,不舍友人,一送再送,从长安送到渭城,足见其情深义厚。

“渭城”位于长安西北,唐朝时从长安往西去的人多在此送别。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好友即将踏上路途,清晨下起的蒙蒙细雨,让平日尘土飞扬的大道,因雨水的浸润变得平实好走。

这里的“浥”,是一个形声字,左边三点水是形旁,右边是声旁读“邑”,是湿润沾湿的意思。

这恰到好处的一场雨就像是王维在送别好友时的特意安排,于是他望着远处洁净如新的大道,心里不禁感慨:元兄,看哪,朝雨已为你洗净前路的坎坷,你定当会有个光明坦荡的未来。

与好友的告别正是盛春之际,如此繁盛的春景在王维的眼中独留“青青柳色”吗?不是的,事实上,此时的王维并不是真正在描绘他眼前的春景。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二班3.授课时间:2023年3月20日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能力:通过诵读和解读《送元二使安西》,提升学生对古文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2. 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和背景,认识古代使节的职责与使命,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文化内涵。

3.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古诗词。

4. 审美鉴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美感体验。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层次:六年级二班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文,对古文的语法和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学习态度积极,乐于参与课堂活动。

然而,部分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边塞诗和描写使节的诗篇,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能够分析和表达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在解读古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古文阅读能力。

3. 行为习惯:大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他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复习课堂内容。

然而,部分学生存在拖延作业和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4.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老师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二、初步诗歌,感知诗题。

1.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学生交流)
(教师简要介绍王维)
2.解题。

请同学读读诗题,说说: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怎样理解“使”?(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名叫元二的人出使安西;“使”是出使的意思。

)
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安西,特地从长安赶来送他。

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3.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同时注意诗句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送别地点:渭城;时间:早上。

)
2.能把时间和地点说得更具体一些吗?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得知是清晨在旅店送别。

)
3.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柳树被雨水洗得翠绿欲滴。

)
4.多么美的渭城啊!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

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从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可知是为友人设宴送别。

)
5.读了后两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什么?王维会说些什么?(离别在即,千言万语都浓缩于酒中,把别愁、祝福融为一杯杯美酒,明为劝酒,实为诉离愁。

)
(1)他们只喝了一杯吗?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为什么要一杯接一杯地喝?(从“劝君更尽一杯酒”得知不止喝了一杯,一杯接一杯地喝是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

)
(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①指导读(引读)、再指名读。

②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
③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总结升华。

①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能不伤别离!(师引读后两句)
③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

(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这分明就是情——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课堂小结
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送了一程又一程。

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被这份真挚的友情打动呢?背诵这首诗并细细体会。

送元二使安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情深义重
本次课程中,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将去往安西的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我通过让学生想象他们二人分别时说的话,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对真挚友情的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