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概论_第二章_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_(一)

合集下载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第一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药物;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2)第二阶段:开创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使用成为了药物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第三阶段:60年代开始,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成为药物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生物技术药物;Hirose和Itakura用基因工程法表达了生长抑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工程法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标志着基因工程药物开始走向实用化阶段。

2。

药学的定义P5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要学的理论基础,药学与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化学是药学的研究基础。

(2)医学为药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2)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3)药物临床研究阶段: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4)药品的申报与审批阶段(5)新药监测阶段按照其适用范围可以将GMP划分为三类:(1)具有国际性质的GMP(2)国家权力机构颁布的GMP(3)工业组织制订的GMP8.国家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行执业药师制度【熟悉】P16—17第二章生药学概论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中药与天然药物》课件

《中药与天然药物》课件
抗氧化作用:一些天然药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 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对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 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免疫调节作用:一些天然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 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抗菌作用:一些天然药物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真 菌等微生物,对治疗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 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抗肿瘤作用:一些天然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或杀灭 肿瘤细胞,对治疗癌症有一定的帮助。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 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配伍禁忌:某些药物搭配使 用会产生毒性或降低药效
饮食禁忌:服用中药期间需避 免食用某些食物,以免影响药

体质禁忌:不同体质的人应选 择不同的药物,避免产生不良
反应
PART FIVE
植物药:草药、木本植物药、菌藻类等 动物药: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 矿物药:金属、非金属、化石等 其他类:微生物、海洋生物等
智能化生产技术:引入智能化 生产技术,提高中药与天然药 物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研发创新:加强 中药与天然药物 的基础研究和临 床试验,提高药 物疗效和安全性。
技术创新: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 如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提高中 药与天然药物的 研发效率和质量。
抗肿瘤:中药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抗炎抗过敏:中药具有抗炎抗过敏的功效,能够缓解炎症和过敏反应 引起的各种症状。
抗炎作用:天然药物中的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 应,缓解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药学概论重点(最终版)

药学概论重点(最终版)

药学概论题型:选择(20分)、填空(20分)、判断(20分)、简答题(40分,共5题)考试时间:6月27日下午2:00~4:00 地点:1401第一章绪论1、药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事件;(1)第一阶段(从药学起源的远古时代到19世纪末)利用天然资源,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开发出各种剂型以方便患者用药,对于药物的作用机制也有深入研究,代表药物——吗啡,这是现代药学的珍上里程碑。

(2)第二阶段(19世纪到20世纪五十年代)大量化学药物被合成应用于疾病治疗,开创了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

代表药物——青霉素、磺胺类药百浪多息(人工合成)(3)第三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在合成药物大量上市的同时,,生物化学有巨大进展,对激素和各种维生素的分离和鉴定,反应停事件(1962年),代表药物——激素、维生素、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是药物发展史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生物技术药物时代,代表药物——人胰岛素、人生长素、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白介素德国的杜马克发明第一个磺胺药百浪多息,标志着细菌性感染的化学治疗学的开始。

2、新药的研发要经历哪几个阶段(简答)P9新药研发包括五个阶段:①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文献、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制备化合物②药物临床前研究:药物化学研究;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学研究;新药稳定性研究③药物临床研究: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④药品的申报与审批:临床研究申报审批和生产上市申报审批⑤新药检测期的管理;3、药学: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第二章生药学1、生药的定义和炮制方法(1)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P21 (2)炮制方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P282、生药的产地加工:(简答)<1>目的: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进行初步处理,使药材干燥;通过整形和分等,筛选出不同等级,便于按质论价;形成一定的商品性状。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第一节中药与中药学一. 药物的分类1.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2).化学合成药物(西药)合成药: 阿司匹林, 奥美拉哇半合成药:蒿甲, 头抱氨节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直接提取:麻黄素,紫杉醇⑵.生物制品汗扰素, 球蛋白(3).天然药物:各种银杏制剂, 人参皂苛制剂2.(4).草药(民间使用的药物): 黄花蒿(青蒿)3.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⑴冲药: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住津,安神)甘草(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2) .草药:黄苓茎叶(清热解毒)民族药: 藏药, 蒙药二、中药的起源及资源《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公元前770 220年, 《山海经》载药139种;公元前221公元265《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公元659年《唐木草》收药844种;宋代, 《证类本草》收药1445种;1596年, 明代《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1765年,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药物2913种;1977年编成《中药大辞典》收药5767种;《新华本草纲要》60种;《中国中药资源》载录12727种.三、中药学的研究范围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1.中药的药性2.药物的性味和功能称药性。

中药的药性: 四气, 五味, 升降沉浮, 归经等3.中药的四气(四性)子等治疗热性病具有寒凉性质、附子、干姜等治疗寒中医将病分为热性病和寒性病,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作用将中寒性、凉性中药具有清热泻火作用、温性、热性中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

寒凉药物属阴, 温热药物属阳。

寒与凉, 温与热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如果不了解药性, 治疗热性病用热药, 治疗寒性病用寒药, 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甘酸:、甘、搬、泻降示如人连如黄黄清热燥湿风寒黄证下的香疗红花行气行血中药作用的标志。

补益、和中。

固涩。

如五味子、山茱萸敛汗涩精, 五倍子涩肠止泻燥湿、4.中药的五味咸: 软坚、泻下。

《药学概论》学习指南

《药学概论》学习指南

第一章 绪论模块导学:重点难点指导:重点:药品、药学的定义,药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难点: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设计:本部分主要以介绍药学相关知识背景为主,结合临床现状以及具体药物研发案例,进一步理解药学的定义、主要任务以及其核心学科之间的联系,系统地掌握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第二章 中药与天然药物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理解并掌握按照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药物的分类,注意掌握在传统医学理论下使用的药物与在中医理论下使用的药物及民族药物的异同点;中药、生药、天然药物的异同点。

第二节 中药学药学的概念:药品、药学的定义。

药学的起源与发展:现代药学起源及发展、我国药学的现状与发展。

药学的任务:研发新药、新制剂、药物作用机理、控制药物质量、规 范药品管理等。

药学的地位:药学在现代科学、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药学二级学科之 间的关联。

绪论注意掌握和理解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性味归经、中药的五味与生药实际味道的相关性;中医的五脏与现代医学脏器的相关性及中药的炮制目的;生药与饮片的区别。

第三节 生药学重点掌握生药的三个主要发展时期,生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海洋生药学与传统生药学的相关性。

生药学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内容与任务第四节 天然药物化学着重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及中药化学的相关性;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创新药物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了解天然药物化学在创新药物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基础课与天然药物化学的关系。

第三章 药物化学1、药物化学的定义药物及药物的使用和制造,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数千年来,只有一个中心目标就是为改善人们的健康,延长人类的寿命而努力。

药物是指对失调的机体某种生理功能或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呈现有益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包括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广义的药物还包括生物制品如疫苗、类毒素和抗毒素等。

药物化学是关于药物的发现、发展和确证,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作用方式的一门学科。

药学概论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

药学概论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


精是生命的物质化源,人体与生具来 “生殖之精”“ 水谷之精”
津液是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如胃液,唾液,泪液, 起到滋润和濡养的功能。津液也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中医理论6:诊断

八纲- 对相对应的证候是对人体进行诊断的基础和依据
表-里是辩识身体不和谐的两纲
例如皮肤,肌肉为表症,病轻;内部器官是里症
中药学
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
采集、性能、功效能、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
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的产地
什么是道地药材(地道药材) 质优效高的特产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如广陈皮、新会皮(橘皮)、四大怀药(怀菊花、 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川连(黄连)、川椒( 花椒)、川断(续断)、阳春砂(砂仁)等。
例如肺,肾,肝,病重 寒-热不和谐会影响人体的平衡 寒症是受寒邪或阳虚阴盛造成的;热症是受热邪, 或情志内伤/阴虚阳亢造成的 例如愤怒,刺激,性急,严重的头痛均会引起高 血压而需要凉性去火的药物。
中医理论6:诊断
虚-实被用来确定正气和邪气的盛衰
虚是指人的正气不足,造成各种虚弱征候;
实是指体内邪气盛实,正气不虚,邪正激烈 斗争。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阴症:气不足则功能衰退,阳不足则虚寒内 生 阳症:邪正相争,阳热亢盛
相使
配合应用,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
的疗效。(黄芪、茯苓)
相畏 相杀 相恶
(“受彼之制也”):即一种药物的毒性或 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生 半夏畏生姜)
(“制彼之毒也”):即一种药物能减轻 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生 姜杀半夏) (“夺我之能也”):即两药合用,一种药 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人参恶莱菔子)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
花叶等质轻的药物,大多升浮; 种子及矿物等质重的药物,大多沉降。
药性的升降沉浮还受配伍或炮制的影 响。例如升浮药在众多沉降药中,便随之 下降;沉降药在众多升浮药中,也能随之 上升。
有些药,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 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这都说明药物 的升降沉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制约 ,相互转化。
久泻脱肛 子宫下垂 气虚下陷
风寒 表证

大芒 黄硝

石 决 明
牡 蛎
肠燥便秘 实证
肝阳上亢 头晕 头痛
病变部位与病势

㊉ 升 浮

病势

上逆
㊀ ㊉
沉降


病势
下降
药物作用的升降沉浮与药物的气味及质 地轻重有一定的关系。
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阳性的药物, 大多升浮;
味属苦酸咸、气属寒凉的阴性药物,大 多沉降。
中药以天然药物为主
中药是在西方医药学全面传入以后,为 了与西药加以区别,而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 总称出现的。
的中 药药物是。指不在论中是医单药味理药论还指是导复下方认药识物和,使都用有 与中医药学理论相适应的特征,即性味、归 经、升降沉浮、功效、配伍规律并按中医理 论指导其应用。
(二) 天然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
例如,麻黄与薄荷同为辛味药,辛能发散, 具有发汗解表的共性,但麻黄性温,适用于 风寒表证;薄荷性凉,则适用于风热表证。
又如黄连与生地黄同为寒性药,具有清 热共性,但黄连苦寒,苦能燥湿,而生地黄 甘寒,甘能养阴生津,能治阴虚发热证。
由此可见,气同味异或味同气异的药物, 其作用也不相同,只有认识和掌握每一药物 的全部性能,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使用药物。
咸软
气和味都是每个药物所固有的,并且各 有所偏,中医就是借助它的偏性来治疗阴阳 偏胜偏衰的病变。

药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第四章知识点_20210105220730

药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第四章知识点_20210105220730

药学概论知识点目录药学概论知识点 (1)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药学的发展与药学任务 (1)第二节药品的类别 1.天然药物 (2)第三节药品的上市过程 1.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 (2)第四节药师和执业药师 1.药师及其职责 (3)第二章生药学概论 (3)第一节绪论 (3)第二节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 (5)第三节生药的炮制 (6)第四节生药的采收与加工 (8)第五节生药的鉴定 (9)第六节生药资源与道地药材 (10)第七节生药各论 (10)牛膝、黄芪、人参、三七、川贝母、麦冬、天 (10)麻、沉香、钩藤、肉桂、杜仲、金银花、红花、 (10)西红花、五味子、陈皮、山楂、番泻叶、麻黄、 (10)肉苁蓉、青蒿、冬虫夏草、蛤蚧、牛黄、朱砂 (10)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 (10)第一节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 (10)第二节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和任务 (11)第三节天然药物化学与中药现代化 (11)第四节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 (11)第五节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11)第六节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法 (15)第七节天然药物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发展趋势 (16)第八节常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16)第四章药物化学 (16)第一节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任务 (16)第二节药物化学的发展史 (16)第三节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17)第四节新药设计与开发 (19)第五节临床常用各类药物介绍 (21)第五章药理学 (22)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学的发展与药学任务1.药学的发展-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药学起源的远古时代到19世纪末,主要利用天然药物先后研发出汤剂,丸剂,散剂,天然糖浆剂等多种剂型,药物大多不是单体化合物。

1850年,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它的活性,是现代药学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阶段:19世纪末药物合成的兴起至20世纪50年代大量的化学药物被合成并应用于疾病治疗,科学家在早期药物的结构分析和化学合成中建立了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并且开始尝试根据医疗需要有目的地去合成新的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疗效奇特、蕴藏量大的物种仍养在深山无人识,亟需进行 有效开发利用。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3. 药用资源
中药资源的保护
全球对草药需求的激增——约1/5的药用植物正在灭绝 全球气候变暖——落井下石 温室效应——加速森林消失、药用植物灭绝
◇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活性物质 已成功的有:转基因烟草、毒扁豆、辣根、龙葵、骆驼蓬和甘草等。
◇ 细胞组织培养 建立了三七、人参、紫草、丹参等40多种药用植物的液体培养系统。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2.2 中药学 2.3 生药学 2.4 天然药物化学
附子、干姜
治疗寒性病 温里散寒 阳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2 中药学
药学概论
2.2.2. 中药的四气五味

辛散
发散、行气、 行血
麻黄、桂枝 治风寒表证 木香、红花 能行气行血
五味 甘 甘缓 补益、和中
药学概论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
药学概论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2.2 中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 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2 中药学
药学概论
2.2.1. 中药的药性
我国天然药用种类可界定为6000种左右,药典或部颁标准收藏中药材种类 约500种。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3. 药用资源
民族药用资源
藏、蒙、维、彝、壮族等 ——中医药学宝库
藏药——2805种 蒙药——1340种 壮药——2076种 维药——1917种
传统医学理论体系
化学药 生物制品
西药
天然药物
中药 草药 藏药 蒙药 维药 彝药 ……
中草药 民族药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1. 中药与生药的概念与区别 中药的概念
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 的药物。
有些民间药物或天然药物,随着人们医疗实践的深化,通过 研究、归纳、总结,确定其重要的基本特征,又遵循中医理论来 使用,就可以称为中药。
1590年刊行,17世纪传到国外,被 译成多种文字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著”。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3. 药用资源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
商代
伊尹
公元前770-220年
秦汉三国时 公元前221-265
659年

明1596年
李时珍
清1765年
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 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药的天然药物。
从广义上说,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和 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中药
中药材 中成药
生药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2.1.1. 中药与生药的概念与区别
药学概论
化工学院 制药教研室
2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2.2 中药学 2.3 生药学 2.4 天然药物化学
药学概论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1. 中药与生药的概念与区别
药物的分类
现代医学理论体系 医学理论体系
草药 ——民间用药或未经药政部门批准的药物 中草药 ——中药和草药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1. 中药与生药的概念与区别 生药的概念
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 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药的天然药物。
植物生药 人参、洋地黄
原料药
含人参的药物制剂
人参中的活性单体药物制剂
中药
中成药
石 2.1.2.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本草著作有《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 草纲目》等。
公元1578年 明 李时珍 著 共五十二卷 收载药物 1892 种 附药图 1000 余幅
药性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
对机体的反应 对疾病的疗效
以中医的阴阳、脏腑、经络、治法等中医学说为理论基础, 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2 中药学
药学概论
2.2.2. 中药的四气五味
四气
寒 石膏、黄连、栀子 治疗热性病 清热泻火 阴

(四性) 温 热
如麻黄、雪莲、冬虫夏草等由于过度采挖或掠夺式开发,资 源量逐年萎缩,已开始影响到中医临床用药及制药企业的生产。
基本对策——以保护求发展,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 天然更生与人工培育相结合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3. 药用资源
中药资源的创新
植物中制取 淀粉、黏液质、挥发油
动物生药 斑蝥、水蛭
动植物中制取 油脂、蜡类
矿物生药 朱砂、信石
一些医用敷料(如脱脂棉)、滤材(如滑石粉、白陶土)以及具有杀虫作用 的除虫菊等也属于生药。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药学概论
2.1.1. 中药与生药的概念与区别 生药的概念
1997年
用药草为汤液的记述 《诗经》 《山海经》
《神农本草经》
《唐本草》 《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增补 《中药大辞典》 《新华本草纲要》
记载药物50余种 记载药物139种
记载药物365种
记载药物884种 记载药物1445种 记载药物1892种 记载药物2813种 记载药物5767种 记载药物6000种
天然药物的概念
药学概论
在现代医学理论体系指导下使用的、来自于天然植物、动物 和矿物中的、非化学单体的药物,称之为天然药物。
天然药物实质上即是生药,是相对于化学合成药物而言的。
石家庄学院 制剂教研室 赵星 2013年9月
2.1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生药
中药饮片
药学概论
植物——人参
生晒参
红参
人参片
人参提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