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 专题一 基础知识 句式转换归纳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总结小学升初中是孩子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知识点的掌握尤为关键。
以下是对小升初语文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希望能对孩子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字词1、生字正确认读和书写课本中的生字,包括读音、笔画、笔顺和结构。
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理解其不同的用法和含义。
2、词语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运用。
积累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固定搭配的词语。
学习词语的感情色彩,如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3、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准确找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丰富词汇量。
二、句子1、句式转换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把“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相互转换。
扩句和缩句,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使句子更加生动或简洁。
2、修辞手法认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常见的修辞手法。
能够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病句修改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重复啰嗦、前后矛盾等。
能够运用修改符号对病句进行修改,使句子通顺、合理。
4、标点符号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在写作中能正确运用。
三、阅读理解1、记叙文阅读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说明文阅读了解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等)。
能够提取说明文的关键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3、古诗词阅读背诵和默写课本中的古诗词。
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写作1、记叙文写作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学会运用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知识点汇总(新横向)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概要:1、汉语拼音2、字3、词语常见成语4、关联词语5、句子一、句子的构成二、变换句式三、修改病句四、扩句和缩句五、排列句子六、标点符号6、修辞7、古诗词8、精美句子仿写10例9、阅读10、习作11、小学日积月累汇总以下为详细内容▼1、汉语拼音一、字母表Aɑ Bb Cc Dd Ee Ff Gɡ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二、声母(共23个)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c s y w注:zh ch sh r属于翘舌音,z c s属于平舌音。
三、韵母(共24个)1、单韵母(6个)a o e i u ü2、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ue3、鼻韵母(9个)an en in un ün 前鼻韵5个ɑnɡ enɡ inɡ onɡ后鼻韵4个4、卷舌韵母——特殊韵母(1个)er 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注:韵母Ü除了和声母n、l相拼不能省略两点外,跟别的声母相拼,都要省去两点,如nǚ(女)、lǜ(绿)、jū(居)、xū(虚)、yǔ(雨)。
四、声调符号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号是标记声调的符号。
用“ˉˊˇˋ”表示。
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如ju qu xu yu 。
注:标调的方法口诀:有a一定先标a;无a再标o或e;然后轮到i、u、Ü;i、u并列标在后。
i上标调把点去,轻声不标就空着。
隔音符号:以a o e 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如海鸥hǎi 'ōu五、整体认读音节(共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ue yin yun yuan ying六、变调1①“一、不”单念或位于词末(词末不受后读音节影响),以及“一”作为序数、基数时,不发生变调。
被字句与把字句的句式转换

把字句: 小王把一个苹果吃 了。
被字句: 一个苹果被小王 吃了。
把“把字句”变成“被字句”
1.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
× 被字句:太阳被树林遮住了。
解析:在互换中,句子的
成分不能随意丢掉,被子 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 ,因此是错误的。
改为:太阳被茂密的树林遮住了。
2.八路军把全部鬼 子消灭了。
解析:在互换中,句中的词 语搭配不能改,原句中被动者 为“全部鬼子”,但 互换后 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鬼 子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例如: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分析:“太阳”是“被动者”,“乌云”为 “主动者”,“遮住”是“动词”。
要点3
被字句和把字句区别:
把字句的主语是主动者,宾语是被 动者,被字句正相反,主语是被动者, 宾语是主动者。把字句强调主动,说明 主语把受动者怎样处置;被字句强调被 动,说明主语所遭受的情况。
分析:“船 里装载的新 米”是“主 动者”, “船身”是 “被动者”, “压得很低” 是动词成分
把句子变成“把字句”与“被字句”
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把字句
1.船里装载的新米压得船身很低。 被字句
船身被பைடு நூலகம்里装载的新米压得很低。
2.小王吃了一个苹果。
分析:小王是“主 动者”,一个苹果 是“被动者”,吃 了是“动词”。
把字句结构:主动者 +把+被动者+动词
被字句结构:被动者 +被+主动者+动词
被字句:鬼子被八路军全部消
灭了。 ×
改为:全部鬼子被八路军消灭了。
把字句与被 字句的结构
归纳:
把字句结构: 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 作成分 被字句结构: 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 动作成分
小升初语文句子知识点复习(句型转换与改写+扩句与缩句+合并句子+排列句子+仿句)

课题:句子知识点复习(句型转换与改写+扩句与缩句+合并句子+排列句子+仿句)一、句型的转换与改写(一)把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列车长打聋了爱迪生的耳朵。
列车长把爱迪生的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的耳朵被列车长打聋了。
2、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黑暗把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吞没了。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被黑暗吞没了。
3、小品演员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全场的观众。
小品演员的精彩表演把全场的观众吸引了。
全场的观众被小品演员的精彩表演吸引了。
(二)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互改。
1、他哪里知道人家要他怎样呢?他不知道人家要他怎样。
2、现在难以找到工作的哥哥怎会不后悔当初不勤奋学习呢?现在难以找到工作的哥哥会后悔当初不勤奋学习。
3、我们应当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难道我们不应当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吗?4、现在如果不是梅雨季节,卫生间的墙壁不会这样湿漉漉的。
现在如果不是梅雨季节,卫生间的墙壁怎么会这样湿漉漉的呢?5、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恶化,很令人担忧。
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恶化,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三)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之间的互改。
1、没有一个人不说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每个人都说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2、这本书谁也不能否认是刘民的。
这本书大家都承认是刘民的。
3、事到如今,这件事非讲清楚不可了。
事到如今,这件事一定要讲清楚。
4、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里准会长蛔虫。
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里不可能不长蛔虫。
5、谁都懂得随地乱丢瓜皮纸屑是不对的,但又有几个人做到呢?每个人懂得随地乱丢瓜皮纸屑是不对的,但又有几个人做到呢?(四)间接叙述与直接叙述之间的互改。
1、他告诉我,这件事他保证能顺利完成,叫我放心。
他告诉我:“这件事我保证能顺利完成,你放心吧。
”2、孩子说,让他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失神么。
他往东走。
孩子说:“让我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失神么。
我往东走”。
3、老师对我说:“只要你好好学习,我相信你就能取得好成绩。
2019-2020学年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 专题一 基础知识 句式转换归纳

2019-2020学年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专题一基础知识句式转换归纳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二、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三、调换顺序意思不变:时间(地点、重点强调的内容)+逗号(,)+其余句子内容四、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如:直接→间接小明告诉我:“我明天要去春游。
”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五、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六、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七、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
(好处:生动、形象)八、直接叙述与转述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完整版)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专题一基础知识句式转换归纳

基础知识句式转换归纳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二、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三、调换顺序意思不变:时间(地点、重点强调的内容)+逗号(,)+其余句子内容四、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如:直接→间接小明告诉我:“我明天要去春游。
”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五、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六、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七、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
(好处:生动、形象)八、直接叙述与转述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句子句式1》练习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句子句式一》一、语言表达1.根据提示完成相关练习。
(1)她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缩句)(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仿写句子)(3)花朵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改为陈述句)(4)火神对普罗米修斯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改为转述句)(5)你观察过天上的云吗?回想你曾经看到过的画面,从下面的词语中选一两个来描绘云的变化。
霎时忽然过了一会儿顿时2.按要求完成句子。
(1)把下列词语重新排序,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在南部中外闻名的我国安徽省的黄山风景区(2)照样子写句子。
例①:湖水像一面镜子。
金秋十月,树上的柿子像。
例②:架上挂着葡萄。
高高的...葡萄。
...架上挂着紫色的天空挂着一轮明月。
天空挂着一轮明月。
(3)用加点词语造句。
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我很温和,有时候3.按要求写句子。
(1)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2)爸爸一边..逗露西玩。
(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刮胡子,一边(3)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4.词句段运用。
(1)卢沟桥的栏杆上到底有多少石狮子老师一边指着图片一边问大家数得清吗(在空白处加上标点)(2)雨一来,花朵便放假了。
(照样子,补充句子)清风一吹,柳树便(3)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有苹果、梨子、黄瓜和石榴。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5.仿照例句或按照要求,写句子和语段。
(1)例: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天上的白云有的像,有的像。
(2)例: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
洁白的雪花,。
(3)根据句子的表达特点,把句子补充完整。
吹皱了池水,池水惊醒了,青蛙叫来了,小朋友唱起了歌。
(4)用下面的句子做开头,围绕这句意思写一段话。
清晨的森林是个音乐厅。
【语文知识点】小升初分班考语文常考知识点

【语文知识点】小升初分班考语文常考知识点1、缩句扩句2、修改病句(增、删、调、换)3、句式转换具体包括:把字句被字句的互换、陈述句反问句的互换、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的互换、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
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
排比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
夸张是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
反问是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句式转换归纳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
二、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三、调换顺序意思不变:
时间(地点、重点强调的内容)+逗号(,)+其余句子内容
四、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
如:直接→间接
小明告诉我:“我明天要去春游。
”
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五、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
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
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六、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
七、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
(好处:生动、形象)
八、直接叙述与转述
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妈妈说。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
”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
”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A、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
B、他对我说:“这是我的铅笔。
”改为:他对我说,那是他的铅笔。
4、没有代词的情况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改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5、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
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烧饭。
”改为: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烧饭。
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一、改变人称;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
1、这件事我一定要做。
(调换顺序,意思不变)
2、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为“被”字句)
3、又短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为陈述句)
4、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改为陈述句)
5、多读多练,作文会进步。
(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6、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自私,算不上好学生。
(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7、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不用关联词表示肯定的陈述句)
8、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
9、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10、我在星星的怀抱中微笑着。
(改变句序,句子意思不变)
11、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改为反问句)
12、外祖父送给了莺儿一幅墨梅。
(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3、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起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改为反问句)
14、我完成了这幅作品。
(改为感叹句)
15、你不是不知道这件事有多重要。
(改为肯定句)
16、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改为肯定句)
17、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18、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
(改为间接引用)
19、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20、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
”(改为间接引用)
21、雨下得很大。
(改为比喻句)
22、田里的青蛙叫。
(改为拟人句)
23、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改为双重否定句)
24、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
(改为双重否定句)
25、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间接引语:
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
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
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
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
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
双重否定句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两个否定副词连用,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加上一个否定意义的动词,再一种是一个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上反问语气。
这三种句式中,否定副词(或否定意义的动词)加反问语气的,都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内蒙访古》),意思就是“是一个英雄”,但语气更强烈,强调了敢于这样做的人是一个“大大的英雄”。
双重否定有两种形式:
1、由两个不构成。
如: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一个反问词(难道,怎能等)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但也是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强烈。
那么改写就是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了,如果想改成反问,还要加上问号。
在双重否定句中,有那么几个可以用:不得不不能不难道……不…… 不可能不不会不怎么会…… 不不是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