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六年级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六年级成语故事大全及翻译20字左右图片

六年级成语故事大全及翻译20字左右图片

六年级成语故事大全及翻译1. 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 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 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 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 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小学一到六年级趣味语文中的成语故事

小学一到六年级趣味语文中的成语故事

小学一到六年级趣味语文中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大概,用来形容什么?1. 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六年级成语故事

六年级成语故事

六年级上册:1、竭泽而渔: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

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

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

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

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意思】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近义词】杀鸡取卵焚林而猎2、响遏行云:战国时期,有个喜欢歌唱的青年,名叫薛谭。

他得知秦青在歌唱方面很有造诣,便拜秦青为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有了很大进步,受到了同行的称赞。

薛谭自以为已经把老师的本领学到手了。

于是,有一天,他便去向秦青告别,秦青没有挽留他。

第二天,秦青在郊外设宴为他送行。

在饮酒话别的时候,秦青打着拍子,唱了一支非常悲壮的歌曲,那高亢的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空中的流云都停了下来。

薛谭听得入了迷,意识到自己的骄傲自满有多么愚蠢。

他十分惭愧地对秦青说:“老师,我原以为学得和您差不多了,现在才知道比老师差远了,请老师原谅我,让我继续跟您学习吧。

”秦青听了,笑了笑,让他留了下来。

【意思】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是学习的大敌!六年级下册:1、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

六年级的儿童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六年级的儿童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六年级的儿童成语故事故事形式简洁、言此喻彼、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从小让孩子成语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六年级的儿童成语故事。

六年级的儿童成语故事1:鸟尽弓藏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不允。

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

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

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

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

文种见剑鞘上有“属镂”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

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鸟尽弓藏的含义:飞鸟射尽,打鸟的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

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六年级的儿童成语故事2:举一反三有一天,“至圣先师”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六年级的儿童成语故事3:捕风捉影“捕风捉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或无事生非。

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六篇

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六篇

【导语】成语(chéng yǔ,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七字以上。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从善如流 春秋时期,楚国发兵攻郑,郑国不敌赶紧求救于晋。

晋国派出⼤将栾书增兵援助,楚国不敢与之交战,⽴即撤军⽽⾛。

栾书转⽽攻打楚国的盟友蔡国,蔡国告急,楚国来不及调集⼤军,只好派公⼦申和公⼦成两⽀⼩部队前去救援。

晋军⼤将赵同与赵括向栾书请战,这时,谋⾂知庄⼦、范⽂⼦、韩献⼦上前劝阻道:“如果这次与楚军对阵,即使打赢了也不过只胜了两⼩股楚军⽽已。

如果输了,那晋国可就被⼈耻笑了。

”当时,栾书的部下主张进攻的有⼋⼈,主张收兵的只有这三位,按理说应以多数⼈意见为准,但栾书最终还是采纳了知庄⼦三⼈的意见,退兵回国。

第⼆年,栾书趁楚不备,率军攻下了蔡国,继⽽⼜发兵攻向楚国。

知庄⼦、范⽂⼦、韩献⼦三⼈分析了具体情况,再次建议暂时不要陈兵楚国⽽去攻打沈国,结果此战⼤获全胜。

当时有⼈称赞栾书说:“这个⼈能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向下那样,不仅快⽽且⾮常⾃然。

”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抛砖引⽟ 据说,唐朝有⼀位得道⾼僧从谂禅师,对徒弟们参禅的要求⾮常严格。

他要求每个徒弟都必须将注意⼒⾼度集中,静⼼打坐,不受外界的任何⼲扰,⾝⼼都要达到⼊定的美好境界。

有⼀次,徒弟们正在晚参,从谂禅师故意试探⼀下徒弟们的定⼒,说:“今天晚上答话,有闻法解悟者就站出来。

”⼤多数徒弟知道师⽗的⽤意,都聚精会神地盘腿打坐,对⽼师的话理也不理。

只有⼀个⼩和尚糊涂得很,⾛出来⽤毫⽆禅意的话来回答禅师。

虽然如此,从谂禅师也没有动怒,只是平静地看了看他,说了⼀句:“刚才抛砖引⽟,却引来⼀块连砖头都⽐不上的⼟坯!”六年级经典成语故事三:惊⼸之鸟 战国时,魏国有⼀个叫更羸的射箭能⼿。

有⼀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

⼀只⼤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六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六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六年级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故事精选1:【断头将军】张飞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猛将。

曹操占领了荆州,刘备仓皇南逃。

曹操率领骑兵追了一日一夜,追到当阳长坂坡。

在危难关头,张飞带着二十多名骑兵断后,他在桥上横枪跃马,喝道:“我是张飞,谁敢上来决一死战!”曹操大军没有一人敢上前的。

刘备入川时,队伍一路西进,没遇到什么阻碍,但在巴郡的时候遇到了太守严颜的抵抗,张飞三番五次地引兵挑战,严颜就是不出去打,也不投降,后来张飞用了计谋才攻破巴郡,活捉了严颜。

严颜被捉后,被押至帐下,但他昂首不跪。

张飞对严颜呵斥道:“我的大军到了,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严颜说:“你们没有道义,夺我州郡,我州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

”张飞大怒,下令推出砍头,严颜面色不变,边往外走边回头骂道:“匹夫!砍头便砍头,也用不着发怒。

”张飞觉得严颜很有骨气,就把他放了,并向他道歉,以宾客相待。

严颜感其恩义,才投降。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磬鸣有因】在洛阳的一座寺院里,有一只磬qing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出响声,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又没有人去敲击它,它总是这么自己响起来。

僧房里的僧人对这只会自鸣的磬十分恐惧,总以为是鬼怪在作祟,时间长了以后,这位僧人因惊恐而吓出了病。

寺院里上下都有些惶恐不安,他们请来许多术士、法师,让他们施展出各自的高招,也没有一个人能制止这只磬的自动发声。

这件事搞得僧人坐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

僧人有个好朋友,名叫曹绍夔kui,他听说僧人病了,便前往寺院探望。

这一天,曹绍夔来到洛阳的这座寺院,见到自己的朋友面目憔悴,眼神惶惑,很是同情,便询问病情病因。

僧人把磬自鸣的情况和自己的怀疑都告诉了曹绍夔。

正说话间,寺院里敲起了斋钟。

忽然,那磬又自己响起来了。

僧人一听到磬又响起来,自然是吓得脸色惨白,跳起来一把抓住朋友的衣袖,哆嗦着说:“你听……你听……”曹绍夔已基本明白了磬鸣的原因。

他见朋友吓成那个样子,不觉笑了。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密学校 班级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石门实验小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人教版3到6年级的成语故事典故集1、成语故事:“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去私》。

晋平公作皇帝的时候,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一个官。

晋平公问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当这个县官?”祁黄羊说:“解狐这个人不错,他当这个县官合适。

”平公很吃惊,他问祁黄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笑答道:“您问的是谁能当县官,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认为祁黄羊说得很对,就派解狐去南阳作县官。

解狐上任后,为当地办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阳百姓普遍好评。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一个法官,你看谁能担当这个职务?”祁黄羊说:“祁午能担当。

”平公又觉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祁午确实是我的儿子,可您问的是谁能去当法官,而不是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

”平公很满意祁黄羊的回答,于是又派祁午当了法官,后来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执法的好法官。

孔子听说这两个故事后称赞说:“好极了!祁黄羊推荐人才,对别人不计较私人仇怨,对自己不排斥亲生儿子,真是大公无私啊!” 后来,人们就用“大公无私”这个成语,形容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

也可以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2、成语故事“水滴石穿”水滴石穿的意思是:滴:液体一点一点地往下落;穿:破;透。

指水一滴一滴不断地往下落;把石头穿透。

比喻只要有恒心,断努力,事情自然会成功。

水滴石穿故事: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

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

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

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

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

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

(成语故事)简短成语故事六年级

(成语故事)简短成语故事六年级

简短成语故事六年级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更是渊远流长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成语〕那么是汉语的精髓,〔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局部,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简短成语故事六年级,欢迎查阅。

简短成语故事六年级1齐泯王是个骄傲、喜欢享乐的人,因此人民生活得很苦,于是齐国的邻国——燕国便派大将联合另外几个国家一同进攻齐国。

齐国百姓恨透了齐泯王,因此都无心抗敌,士气也非常低落。

后来,他们看到燕兵奸淫掳掠,想到国仇家恨,心里非常难过,于是逃往莒城和即墨,誓死抵抗。

燕军攻了几年,一直都没有攻下莒城,于是只好转攻即墨城。

即墨城中的守军知道大将田单是位足智多谋的勇士,也很擅于攻略,于是就推举他为守城的大将军。

聪明的田单想出了一个新的计谋,叫“火牛阵〞。

他先叫城内的商人,拿着金银珠宝偷偷送到燕军将领手中,并且要他们假装投降,并且说:“即墨城的守军兵力不够快要投降了,这些珠宝献给你们,请求大人您入城之后千万别杀我们!〞燕军一听,以为即墨城里已经准备投降,一快乐就放松了警戒。

没想到田单从城里收集来一千多头牛,并且将这些牛都披上五彩龙纹衣,双角上绑着尖刀,尾巴上绑着草,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一声令下,部署们将火把点上牛尾巴上的草,牛被火烫到之后,就拼命往前跑。

燕军从睡梦中惊醒,看到这一大群五彩怪兽,吓得惊惶失措,四处乱逃,大都被牛撞死、踼死或被齐兵砍死了。

田单又乘胜追击,最后收复了被燕军占领的七十多个城邑。

成语故事出奇制胜的主人公是田单,意思是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

简短成语故事六年级2公元383年,根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

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

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
1.揠苗助长:宋国人【启发】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规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2.守株待兔:宋国人【启发】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三年级上册:
3.刻舟求剑: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意思】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4.闻鸡起舞: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

【意思】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三年级下册
1.亡羊补牢:【寓意】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

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2.南辕北辙:战国时期,魏国人【意思】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3. 惊弓之鸟:更羸与魏王【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4. 叶公好龙:春秋时期,楚国叶地诸侯子弟沈诸梁自称叶公,他特别喜欢龙,他的屋梁、柱子、门窗及所有家具甚至连衣服上都雕刻或绣制龙的图案。

天上的真龙得知后,专程去探望叶公,从窗户上探进头去。

叶公一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跑。

【意思】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4、画龙点睛:张僧繇(yóu ),梁武帝时期的名画家于是后来“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画画时,一两句关键的话(画上关键的一两笔)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

【意思】这则故事原来是说南北朝著名的画家张僧繇绘画技艺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词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四年级上册
1. 胸有成竹: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意思】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近义词】心中有数
2.杏林春满:董奉,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人们喜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妙手回春”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也常用这类话语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高尚的医德。

【意思】人们称颂医术高明的医生,经常用“杏林春满”。

【近义词】誉满杏林
四年级下册
1.手不释卷: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意思】读书看书入迷,手不舍得松开书,形容勤奋好学。

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

2.鹏程万里:《庄子·逍遥游》记载【意思】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

比喻前程远大。

五年级上册
1.水滴石穿:张乖崖【意思】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肯定能成功。

2.大公无私:春秋时,祁黄羊【意思】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五年级下册
1.程门立雪: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去老师程颐家。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意思】旧指学生恭敬受教。

现比喻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2.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意思】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六年级上册:
1。

竭泽而渔:春秋时期,晋文公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

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

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

【意思】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近义词】杀鸡取卵焚林而猎
2.响遏行云:战国时期,薛谭,拜秦青为师。

在饮酒话别的时候,秦青打着拍子,唱了一支非常悲壮的歌曲,那高亢的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空中的流云都停了下来。

【意思】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

指声音高亢以致阻拦了天上的流云。

多用以形容声音嘹亮。

六年级下册
1.邯郸学步:燕国人【意思】这则成语故事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

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2.舍本逐末: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

【意思】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