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的认识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认识克》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认识克》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认识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认识克》,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质量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质量单位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1千克=1000克的认识和换算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建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实物操作、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质量换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进行简单的质量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小组合作等途径,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进行简单的质量换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质量单位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千克=1000克的关系。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质量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换算的方法。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质量单位克的概念、1千克=1000克的关系等。

《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

《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

《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1、《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2)认一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2)讨论、总结。

讨论: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板书:1000克=1千克(3)扩充。

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三、理解延伸课件出示:1、想一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克”和“千克”这两个词。

无论是在购买食品、衣物,还是在测量物体的重量时,都会用到它们。

那么,什么是克和千克呢?它们又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克,是一个很小的重量单位。

如果我们拿起一枚 2 分的硬币,它的重量大约就是 1 克。

想象一下,1 克是多么轻啊!一颗小糖果、一小片纸屑,它们的重量可能就接近 1 克。

克通常用于测量比较轻的物体,比如药片、金戒指、小零食等等。

而千克,就比克要大多了。

1 千克等于 1000 克。

如果说克是小巧玲珑的小精灵,那么千克就是强壮有力的巨人。

一个中等大小的西瓜,大约重 5 千克;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可能在 50 千克到 100 千克之间。

千克常常用来衡量较重的东西,像大米、面粉、家具等等。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克和千克的差异,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

准备一个电子秤,先放上一些小物件,比如几颗红枣、几个回形针,看看电子秤上显示的重量,可能只有几克或者几十克。

然后,再放上一个大书包、一袋水果,这时电子秤上的数字可能就会跳到几千克。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克和千克所代表的不同量级。

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克和千克的身影更是无处不在。

食品包装上通常会标明净含量是多少克或者多少千克。

比如一包薯片,上面写着“净含量 100 克”,这就告诉我们这包薯片的重量是 100 克。

而大米、食用油等大宗商品,则往往是以千克为单位标注的。

在厨房里,克和千克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按照食谱做菜时,经常会看到“盐 5 克”“糖 10 克”这样的描述。

如果没有准确地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很可能就会做出味道不太理想的菜肴。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认识克和千克也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体验,比如用天平称一称小物件的重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重量单位。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工业生产中,克和千克的准确测量更是至关重要。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克的认识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克的认识

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有条件每人一台)、电子秤、1角硬币、少许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交流,了解质量单位与称重工具1.了解质量单位师: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师: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2两小面、1斤猪肉、一只鸭重3公斤、1根铁丝重1克、1瓶洗衣液重1千克、1头大象重5吨……师:这里的两、斤、公斤、克、千克、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其中的两、斤、公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称重工具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1)磅秤应用——称比较重的物品方法——左右拨动秤杆尺上的滑砣,使尺子悬浮起来,不能碰到上面和下面。

(2)盘秤(3)电子称(4)天平称应用——称一些较轻的物品,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板书)方法——天平先要放水平,游码左移要归零,旋转螺母针指中,左物右码要记清,砝码要用镊子取,湿、液要用容器称,先大后小移游码,渎数两码要相加。

(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二、动手操作,认识1克(一)1角硬币约重1克1.掂一掂师:那么1克有多重呢?请同学们拿出一枚1角的硬币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2.称一称师:再把这枚硬币放到天平上,看一看天平会起什么变化?学生把硬币放到天平上观察,不难发现天平向有硬币的一方倾斜。

师:那么这枚硬币到底有多重呢?我们来称一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1教学内容克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2.通过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观念.3.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各称:李小明身高1( ) 48( ),体重45( )问:在米,厘米,千克三个单位中,哪一个是计量物体重量的除千克之外,你还知道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是什么吗揭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另外两个重量:克和吨.首先,我们来认识克.(板书:克的认识)1克到底有多重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二,讲授新课1.克的认识(1)克用符号“g “表示,指导书写.(2)介绍天平.①教师用实物逐一介绍天平的各部分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及使用方法.②天平可以比较出物品的轻重.教师演示;(天平两个托盘中分别放入两个重量不等的砝码,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倾斜情况,得出天平的指针向哪边倾斜,哪边物品就重).(3)建立1克的实际观念.师导入:天平除可比较物品轻重外,最主要的作用是称量物品的重量.怎样用天平称量物品我们称几种物品来看.(事先选定的)①师演示(天平左边放一枚2分硬币,右边放入1克的砝码.)指导观察: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位置说明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多少 (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②师把天平的右边托盘中2分硬币取下,换一粒花生米,使指针又指在标尺.指导观察天平后提问:一粒花生米的重量是多少 (一粒花生米的重量大约是1克.)③请你猜一猜.老师手拿一张32开白纸:谁知道,这张纸的重量大约是几克 (指生猜出不同的重量).用天平验证:这张纸的重量大约是1克.老师手托一把黄豆:谁再猜一猜,这样的黄豆,几粒大约重1克 (生说答案不一)用天平验证:4粒黄豆的重量大约是1克.④我们用天平称量了几种物品谁的重量是1克让生亲自感知1克的重量:用手亲自掂一掂2分硬币,一粒花生米,一张32开纸,四粒黄豆.指导比较:请同学们按老师说的掂一掂.左手掂一枚2分硬币,右手掂一张纸.问:这两种物品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了解两者重量一样,大小不一样.)左手掂4粒黄豆.右手掂一粒花生米.问:你发现什么了 (引导学生得出两种物品重量相等,数量不相等.)判断题:①大的物品比小的物品重.( )②个数少的物品一定比个数多的轻.( )师小结:我们通过用天平称量,知道了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又亲手掂出了1克到底是多重.下面我们再认识几种称量工具.2.介绍盘秤(1)(拿实物)你认识这是什么秤你在哪见过这样的秤(2)介绍盘秤使用方法.3.用弹簧秤感知操作:(1)(投影)这是什么秤指名分别指出100克,300克,500克的位置.(指导读数)看弹簧秤上0 —100克之间分成几个小格每一格表示多少克师抽拉片,指导学生读出60克,270克,430克的重量.(2)操作实践(看谁称得快)①让每人称一称自己的文具盒,数学书,钢笔的重量,再掂一掂它们的重量.②每两人一组,用老师发的塑料袋,称出100克的沙子.老师巡视,指导.③100克,100克地称出10袋沙子.④推理: 1袋沙子重100克,这样的 2袋重多少克 3袋重多少克 5袋呢 10袋呢用弹簧秤验证:3个100克是300克,5个100克是500克.4.克和千克的关系问:①10袋100克的沙子是多重 (板书:1000克)引导1000克是几千克呢用盘秤称10袋沙子,指名读数,(1千克)掂一掂1千克的重量.1000克是几千克 (板:1千克)1千克是多少克 (1千克=1000克)千克和克谁大谁小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小结:我们知道了1千克=1000克,平时,我们称量较轻的物品就用克作单位,称量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三,巩固新知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投影)舒肤佳香皂 400( )钢笔 20( )小鸟 2( )2.填空:(1)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 )克.(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 )克,是( )千克.3.判断:(1)一瓶墨汁重260千克.( )(2)一个西红柿重230克.( )(3)1千克棉花比 1000克铁轻.( )4.小游戏:(请你称一称)王明要用500克的弹簧秤,称出1千克的瓜子,他要怎样称称几次请你帮帮他.(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称后)问:怎样称的最快.(称2个500克.)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内容:克的认识(二稿)教学目标:体验一克很轻,所占的体积一般很少,不过不同密度的物质,体积也是不一样的.学会看秤,并了解生活中克的一些应用.教学过程:师:星期天老师去超市称了一些巧克力,你们想吃吗不过,我想请你猜一猜,这里一共有多重(秤称一下,)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不到一千克)那我们还能说是几千克吗那该用什么单位呢这么多巧克力又到底是多少克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1克有多重.有谁已经知道1克了吗你觉得一克怎么样你能来介绍一下吗1体验一克(1) 师:一个两分的硬币,大约正好是1克.(2)老师用天平称出了1克黄豆,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粒然后就把那五六粒黄豆放在手心掂一掂.(3)这一块巧克力一共是5克,你能掰下一克吗想一想你是怎么分的尝一尝,这一克的巧克力有什么感觉 (你觉得一克的东西怎么样 (很少,很轻,感觉不到)把剩下的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谁多咬了请你再咬几口,让手上只剩下一克,会吗(4)这是一个喝药的量杯,上面有一些克度,一般写着几就是几克.找到5那条刻度线,装上水就是5克,所以一克水怎么样(5)这是一个我们平时喝的可乐瓶,里头好像什么也没有,但是却有什么 (空气)这瓶里的空气就正好是一克.你们觉得一克空气怎么样 (克虽然很轻,但一克空气却有很多.)(6)生活中你还能找到比一克经的东西吗3会看秤(1)比一克轻的东西很少,我们所看到的大都比一克重,有的是几十克,有的是几百克,还有的是几千克.瞧一瞧,你们带来的好吃的,给大家猜一猜它是多少克(2)这些包装袋上的多少克是怎么称出来的呢我们还是要来学习一下看秤.(3)瞧这个桔子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秤的一圈是勤克,每一大格是100克,指针指着几就是几百克.)(4)我们再来看这些饼干,这包是克,这包是克,它们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克你算一算呢我们再来称一称,是不是一样.4进率我们来看一包盐是多少克 500克.两包盐就是多少克谁能来写一写(1000)克.我们称一下,你发现指针指着多少这个一千克,你会写下来吗 1千克所以我们得到克和千克的关系是1000克=1千克(2)下面把书打开,你会解答书上练习吗 (2千克= 克)5你知道吗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使用克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好吗(1)一个成人每天吃盐的总质量不能超过6克.(2)1只蜜蜂采200万朵花才500克蜜(3)中国刑法规定,贩卖50克以上即被叛除死刑.(4)上个星期六陈老师去味千拉面吃面,非常生气,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5)除了称一些食品会用到克,一些日用品中也会用到克.大家看一下这个三星手机广告纸.你能找到里头说明手机重量的数据吗(6)还有一种情况不知道在家有没有发现.请看下面一张超市的广告纸.你能看的懂上面的介绍吗为什么它们都是写的500克我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过菜他们一般问卖菜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这东西是多少钱一斤这一斤就是我们这里说的500克.但是斤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质量单位,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很不方便,所以大概二十几年前在一些超市或商场中取消了斤的用法.一般只在菜场上使用.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一斤“作单位,所以我们在超市里总是看到一些菜的价格还是使用了“一斤“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500克“.(7)那么现在买大粟,都说买一斤送半斤.也就是你买一斤的话,电子秤上要显示多少克 0.750千克(8)老师也有一个不太明白的地方,一直都没有时间去了解,就是有一些不同型号的A4纸,如果你不是在超市里买,而是去一些小店里买的话,老板会问你,你是要70克的,还是要80克这里的70克,80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兴趣的同学能帮老师去了解一下吗。

认识简单的重量单位

认识简单的重量单位

认识简单的重量单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重量单位是一个非常常见而且重要的概念。

了解和认识简单的重量单位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重量单位,包括克、千克、吨和磅,并解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一、克(Gram)克是国际通用的重量单位之一,常用于测量小物体的重量。

例如,一颗普通纸夹的重量约为1克。

在购买食品、药品等日常用品时,商品包装上通常标注了其重量,以克为单位,方便人们了解和比较不同产品的重量。

二、千克(Kilogram)千克是国际通用的更大一级的重量单位,常用于测量较大物体的重量。

千克是克的千倍,即1000克等于1千克。

在物流、贸易、制造业等领域,千克是常用的重量单位。

例如,一块常见的小型冰箱约重20千克,一辆普通汽车的重量约为1000千克。

三、吨(Ton)吨是更大一级的重量单位,常用于测量货物的重量。

吨是千克的1000倍,即1吨等于1000千克。

吨常用于计算货物的运输重量,例如船舶、卡车等承载能力常以吨为单位进行标注。

例如,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的重量约为10吨,一艘大型集装箱货轮的载重量可高达数万吨。

四、磅(Pound)磅是英制中使用的重量单位,常用于测量物体的重量。

在一些英语国家,如美国、英国等,磅是常用的重量单位。

1磅约等于0.45千克。

在购买食品、蔬菜、肉类等时,经常可以看到重量标注以磅为单位。

例如,一盒黄油的重量通常为1磅。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重量单位的介绍和使用场景。

了解和熟悉这些重量单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估量物体的重量。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将不同的重量单位进行转换。

下面是这些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1克 = 0.001千克1千克 = 1000克1吨 = 1000千克1千克 = 2.205磅1磅 = 0.45千克通过这些转换关系,我们可以相互转换不同的重量单位。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重量为2000克的物体,将其转换为千克,即2000克 = 2千克。

再进一步将其转换为磅,即2千克≈ 4.41磅。

对克与千克的认识

对克与千克的认识

对克与千克的认识
对克与千克的认识
一、引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到克和千克两个单位来描述物品的重量。

但是,对于这两个单位,很多人并不能准确地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区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转换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什么是克和千克?
1. 克:克是一个小单位,常用于测量较小的物品的重量。

其定义为1克等于物品质量为1千克的1/1000。

2. 千克:千克是一个大单位,常用于测量较大物品的重量。

其定义为1千克等于1000克。

三、两者的转换
1. 克转千克:将克数除以1000即可得到对应的千克数。

例如,4000克 = 4千克
2. 千克转克:将千克数乘以1000即可得到对应的克数。

例如,3.5千克 = 3500克
四、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在购物中
在超市或商场购物时,我们通常会看到商品的重量标示,有的是用克表示重量,有的是用千克表示。

在做选择时需要注意分辨,以免误选或计算不便。

2. 在食品的烹饪中
在做菜时,常常需要按照食谱中的要求称出食材的重量,以保证菜品的味道和口感。

通常情况下,需要用到克和千克单位。

3. 在药品的使用中
在量取药品时,往往需要按照医生开具的剂量称取药品的重量,并且需要按照克和千克的单位来进行计算,并且有些药品剂量非常小,需要用到毫克或是微克单位。

五、结语
克和千克是描述重量的基本单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处广泛。


解它们的定义、转换以及应用,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避免因为重量单位的错误而带来的麻烦和损失。

重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

重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

重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重量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力量大小,是衡量物体质量的一种物理量。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重量单位来进行衡量和换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重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方法。

一、公制重量单位1. 克(g):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的质量单位,是最常见的小重量单位之一。

1克等于0.001千克。

2. 千克(kg):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质量单位,也是最常见的重量单位之一。

1千克等于1000克。

3. 吨(t):是国际单位制中的较大质量单位,通常用于衡量重量较大的物体,如汽车、船只等。

1吨等于1000千克。

二、英制重量单位1. 盎司(oz):是英制质量单位,常用于衡量食物的重量。

1盎司约等于28.35克。

2. 磅(lb):是英制质量单位,常用于衡量人体体重和物体重量。

1磅约等于0.4536千克。

3. 镑(cwt):是英制质量单位,通常用于衡量较大的物体和货物。

1镑等于112磅。

4. 吨(ton):是英制质量单位,用于衡量更大质量的物体,如货船的载重量等。

1吨等于2240磅。

三、常见的换算方法1. 公制单位之间的换算:-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1千克等于1000克,即1千克=1000克。

- 千克和吨之间的换算:1吨等于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2. 英制单位之间的换算:- 盎司和磅之间的换算:1磅等于16盎司,即1磅=16盎司。

- 磅和镑之间的换算:1镑等于112磅,即1镑=112磅。

- 磅和吨之间的换算:1吨等于2240磅,即1吨=2240磅。

四、实际应用示例1. 小明购买了一件物品的重量为250克,他想知道这个重量相当于多少千克和吨。

根据公制重量单位的换算,250克相当于0.25千克(250克/1000)和0.00025吨(250克/1000/1000)。

2. 麦克斯家有一块石头,重量为50磅,他想将这个重量转换为盎司和吨。

根据英制重量单位的换算,50磅相当于800盎司(50磅*16)和0.025吨(50磅/22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泉小学三年级上期教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
科目
数学
课题
克的认识
执教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2016年9月2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例1,练习一的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学生估一估
学生掂一掂
学生举例
练练习解疑
一、课堂活动
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小组代表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补充发言,其他组也补充发言。
导学释疑
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介绍天平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盐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工具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指名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持疑分享
请孩子们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
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3、完成练习一的1、2题。
二、全课总结。
三、课后延伸
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简易天平。以2分、5角、1元的硬币作砝码,称一些轻的物品。(注:5角的硬币重约4克,1元的硬币重约6克。)
学生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再掂一掂,看谁估得准。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教学重点
建立准备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导案
学案
据疑研讨
1了解质量单位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