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千克的认识

合集下载

克、千克的认识PPT课件

克、千克的认识PPT课件
根据时刻的先后顺序,用结束时刻减去起始时刻,即( 9 ) 时( 30 )分-( 9 )时( 45 )分=( 15 )分钟。因此聪聪玩
15 碰碰车用了( )分钟。
聪聪玩碰碰车用了多长时间?
聪聪和爸爸( 9 )时(10 )分到达公园,( 10 )时( 30 )分离 开,到达时刻和离开时刻没有在同一小时内,也可以用不同方法计算出 聪聪在公园玩经过的时间。
(1)一壶食用油重10克。
()
辨析:一壶食用油重10千克。
(2)一袋花生重500克,两袋花生重1000克。 ( )
(3)1千克食盐比1千克石头轻。
()
辨析:1千克食盐和1千克石头一样重。
(4)称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
辨析:称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用克作单位。
辨析:估计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没有实际经验,克和 千克混淆不清,误以为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100。
略。
小试牛刀(选题源《典中点》) 1.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和经过时间。
(1)
45
40
11:45
12:30
1:10
50 (2) 7:20
50 8:10
9:00
2. (1)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15分钟,今天他8:30到 达学校。你知道他是什么时刻从家出发
的吗?
3. (2)(如1)果301-1:1450=放15(学分,)小明什么时刻可以回到家中?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归纳总结:
1.数格法:通过指针向右旋转的操作或想象,数出 由起始时刻分针一共经过几个大格,用几乘5得 出经过的分钟数。
2.计算法:用结束时刻减去起始(讲时解刻源。于《点拨》)

第二课认识千克和克的换算

第二课认识千克和克的换算

第二课认识千克和克的换算千克和克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篇文章将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一、千克和克的概念千克(kg)是国际制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之一。

它是由国际千克原器所确定的,被定义为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千克通常用于测量较大的质量,如人的体重、物体的重量等。

克(g)是千克的子单位,它是一个更小的质量单位。

克的定义是等于千克的一千分之一。

克通常用于测量较小的质量,如药物的剂量、食材的重量等。

二、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克是千克的一千分之一。

具体地,1千克等于1000克,即1kg = 1000g。

这个换算关系可以通过十进制的转换来完成,只需要移动小数点三位即可。

例如,如果有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千克,那么它的质量可以用克来表示,即2000克。

同样地,如果有一个物体的质量是300克,那么它的质量可以用千克来表示,即0.3千克。

三、千克和克的实际应用1. 食材的称量在烹饪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称量食材的重量。

比如,当我们要烘焙蛋糕时,需要称量面粉、糖等食材的重量。

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到克作为计量单位,因为克可以更精确地表示食材的重量。

2. 药物的剂量在医疗领域中,药物的剂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要使用的药物来调整剂量。

通常情况下,药物的剂量用克来表示,因为克可以更准确地控制药物的使用量。

3. 商品的计量在购物时,商品的重量通常使用千克或克进行计量。

比如,超市里售卖的水果、蔬菜常常用克作为单位来称量,而重量较大的物品,如家具、电器等则使用千克作为单位。

4. 科学实验在科学实验中,质量的准确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实验可能需要不同精度的质量测量,因此可以根据需求使用千克或克来表示。

较小精度要求的实验通常使用克作为单位,而较大精度要求的实验则使用千克。

综上所述,千克和克是常用的质量单位,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克”和“千克”这两个词。

无论是在购买食品、衣物,还是在测量物体的重量时,都会用到它们。

那么,什么是克和千克呢?它们又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呢?克,是一个很小的重量单位。

如果我们拿起一枚 2 分的硬币,它的重量大约就是 1 克。

想象一下,1 克是多么轻啊!一颗小糖果、一小片纸屑,它们的重量可能就接近 1 克。

克通常用于测量比较轻的物体,比如药片、金戒指、小零食等等。

而千克,就比克要大多了。

1 千克等于 1000 克。

如果说克是小巧玲珑的小精灵,那么千克就是强壮有力的巨人。

一个中等大小的西瓜,大约重 5 千克;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可能在 50 千克到 100 千克之间。

千克常常用来衡量较重的东西,像大米、面粉、家具等等。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克和千克的差异,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

准备一个电子秤,先放上一些小物件,比如几颗红枣、几个回形针,看看电子秤上显示的重量,可能只有几克或者几十克。

然后,再放上一个大书包、一袋水果,这时电子秤上的数字可能就会跳到几千克。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克和千克所代表的不同量级。

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克和千克的身影更是无处不在。

食品包装上通常会标明净含量是多少克或者多少千克。

比如一包薯片,上面写着“净含量 100 克”,这就告诉我们这包薯片的重量是 100 克。

而大米、食用油等大宗商品,则往往是以千克为单位标注的。

在厨房里,克和千克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按照食谱做菜时,经常会看到“盐 5 克”“糖 10 克”这样的描述。

如果没有准确地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很可能就会做出味道不太理想的菜肴。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认识克和千克也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体验,比如用天平称一称小物件的重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重量单位。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工业生产中,克和千克的准确测量更是至关重要。

千克与克的认识:如何进行千克与克的换算?

 千克与克的认识:如何进行千克与克的换算?

千克与克是常用的重量单位,它们在国际单位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个单位,我们需要明确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实际应用。

一、千克与克的基本概念千克(kg)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之一,用于衡量质量或重量。

它通常用于表示较大物体的重量,如人体重量、物品重量等。

千克作为一个标准单位,具有量值可靠、使用方便的优点。

克(g)是千克的十分之一,也是国际单位制中的重量单位。

与千克相比,克通常用于表示较小物体的重量,如食品、药品等。

克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它既可以满足精度的要求,又方便使用。

二、千克与克的换算关系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非常简单,即1千克等于1000克。

这个关系是固定的,不随时间和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个换算关系,我们可以举一些实例来说明:1. 如果一个物体的重量是2千克,那么它的重量可以表示为2000克。

具体换算过程为:2千克× 1000克/千克 = 2000克。

2. 同样,如果一个物体的重量是500克,那么它的重量可以表示为0.5千克。

具体换算过程为:500克 / 1000克/千克 = 0.5千克。

通过这些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在进行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时,只需将数值乘以或除以1000即可。

三、实际应用中的换算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换算技巧:1. 估算法:在一些不需要特别精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估算法进行快速换算。

例如,当我们需要知道一个重约1千克的物体大约有多少克时,我们可以估算为1000克左右。

这种方法虽然不够精确,但可以满足一些大致的比较和估算需求。

2. 直接计算法:对于需要精确换算的情况,我们应该使用直接计算法。

具体步骤是先将千克转换为克(或克转换为千克),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例如,在计算一个物体重量的百分比时,我们需要先将总重量和各个部分的重量都转换为克,然后进行百分比的计算。

四、常见的换算误区及避免方法在进行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时,有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避免:1. 单位混淆:在进行换算时,有时容易将千克和克混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千克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千克的认识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重1(千克) 重200(千克) 重10( 克 ) 重80( 克 )
1 在 里填上“>”“<”或“=”。
5200克 > 5千克 6000克 = 6千克 8克 < 8千克
4千克 > 400克 2千克 < 2200克 1000克 < 10千克
2 鸭子和鸡分别重多少千克。
2 填一填。 4千克 =(4000)克
5000克 =( 5 )千克
9000克 =( 9 )千克 3千克 =(3000)克
6000克 - 2千克 =( 4 )千克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千克=( 1000 )克 2000克=( 2 )千克 3千克=( 3000 )克 1000克=( 1 )千克 5千克=( 5000)克 6000克=( 6 )千克
1斤=500克 1斤=10两 1两=50克
“斤”“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量质量的单位, 但不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
妈妈买了1斤4两糖果,你知道妈妈买了多少克糖果吗?
500+4×50=700(克)
1 估一估下面的物品有哪些比 1 克轻?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 1 克轻?
生活中比1克轻的物品有很多,例如1颗绿豆、1颗黄豆……
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用手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2个曲别针约重1克。 1克的物品很轻。
放在手上掂一掂,就会感觉很轻很轻, 好像手上没有放东西一样。
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1克
1克
1克
生像具活这测中样量约比呢重较?轻1克的的物物品品用有什很么多工。
托盘
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指针
托盘 砝码
1g 2g 5g 10g 20g 50g

克与千克的认识和计算

克与千克的认识和计算

克与千克的认识和计算克和千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于计量物体的质量。

下面将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和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一、克和千克的概念和定义1. 克:克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符号为"g"。

1克等于1千分之一千克,即1g = 1/1000 kg。

2. 千克:千克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符号为"kg"。

1千克等于1000克,即1 kg = 1000 g。

二、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克转千克:将克转换为千克,只需将克数除以1000即可。

例如,5000克等于多少千克?5000克÷1000=5千克。

2.千克转克:将千克转换为克,只需将千克数乘以1000即可。

例如,7千克等于多少克?7千克×1000=7000克。

三、克和千克的使用场景克和千克常常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被使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克和千克的使用场景:1.食品配料计量:在烹饪过程中,通常会用克来计量食材的重量,例如面粉、糖、盐等。

2.宝石和珠宝测量:在宝石和珠宝行业中,克通常被用来测量宝石的重量,以便评估其价值。

3.医疗药剂计量:在医疗领域,药物的剂量常常用克来计量,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

4.科学实验:在科学实验室中,克和千克通常被用来测量实验样品的重量,以便进行准确的实验记录和分析。

四、如何进行克和千克的计算进行克和千克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保留有效数字:在进行计算时,应保留合适的有效数字位数,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单位换算:在进行克和千克的互相换算时,需根据单位换算关系进行除法或乘法运算。

3.单位转换:在进行其他单位的计算时,需将克或千克转换为其它单位,如毫克、磅等。

举例说明:1.如果有一个物体的重量是350克,要将其转换为千克,可以使用克转千克的换算关系:350克÷1000=0.35千克。

2.如果有一个物体的重量是0.75千克,要将其转换为克,可以使用千克转克的换算关系:0.75千克×1000=750克。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分别用手掂一掂, 感觉怎么样?
1个2分硬币约重一克
分别用手掂一掂, 感觉怎么样?
1粒口香糖约重一克
• 大约重一克的物品有 : 一枚校徽 , 一粒钮扣 ,两 粒黄豆……
认识 千克
1 袋盐重 1 千克。
也就说1000个1克就 是1千克
1 袋砂糖重 500 克, 2 袋砂糖正好是 1 千克。
1千克=1000克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个乒乓球重1( 克 )。 一袋洗衣粉重1( 千克 )。 一管牙膏重100( 克 )。 一只鸡重2( 克 )。 一位小朋友重23( 千克)。 一个西瓜重3(千克 )。
聪 聪 给 姥 姥 的 一 封 信
姥姥: 您好,我已经8岁了, 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 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 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 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 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 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 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 的米饭吃光 。
1 千克爆米花和 1 千克铁比,哪个重一些?认识 克和 千克
重 1 千克。
饼干 110 克 5 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 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克、千克”的来历:
以前, 中国人用斤作为 重量单位,英国人用英镑作为 重量单位,重量单位不一样, 在进行买卖物品时出现不同的 意见,使交易不方便,所以各 国统一用“克、千克”等作为 重量单位,而我国在1990 年才开始使用。
克与千克的关 系
1千克=1000克
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重 1 千克
重 2 千克
重 500 克
150( 克 )
1(千克)
750(克)
300( 克)
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4、《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丰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千克得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76~78 页。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重量得概念有了感性得认识,建立了初步得重量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得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与1克得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得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与1千克得观念。

[学情分析]
二年级得学生正就是好奇心强得时候,学习得能力正强。

但生活当中得主动观察学习得意识不强,对克与千克得直接接触很少,故而要在情境得创设与直接得感受上下功夫。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得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与1克得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建立质量观念得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得意识。

4、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得应用,增强学习数学得兴趣,从而获得积极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与千克得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与千克得质量概念,并理解克与千克得关系。

[教学准备]
两包500克得盐、袋装10克感冒颗粒、2分硬币、小正方体、2粒花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您最喜欢那种小动物?能与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生交流汇报。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动物世界,一起探索其中得数学知识。

仔细观察画面,您了解到动物得哪些知识?
课件出示情景图:
图1
生交流信息。

师:这几位同学汇报得真不错,大家都就是善于观察得同学!其实啊,平时生活中我们提到得重量,在数学上更准确得应该称为质量,描述一个物体得质量就要用到质量单位。

刚才大家提到了哪些质量单位?
生汇报。

师:对,克与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得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得质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与千克。

请大家拿出笔与练习本一起随老师书写一下。

请先在本上写一个“克”,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

请再写一个“千克”,那千克可以用哪个字母表示呢?
预设:kg,因为千米就是km。

师:说得真棒,真就是一个会学习得孩子,能用以前得知识解决新问题,这就就是知识得迁移。

在数学得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那快点在旁边写出来吧。

【设计意图】克与千克本身就就是现实生活中得问题,所以把问题还原到生活中,再现生活中带有“克与千克”得素材,去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会倍感亲切,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就在我们得身边。

二、探究体验
(一)认识感知1克
1、交流。

师:面对两位新朋友,您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1克有多重呢?
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智慧得孩子脑子里都装着问题呢!您能大胆猜测一下她们之间得关系吗?
预设:1千克=1000克,因为以前学过1千米=1000米。

师:了不起,您也会用迁移得方法进行大胆得猜测了。

那大家得猜测到底对不对呢?相信您与老师一起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了!
师:那我们就从1克来开始今天得学习吧。

1克有多重呢?想知道吗?其实这样一枚2分得硬币质量约就是1克。

2、体验。

师:1克放在手心就是怎样得感觉呢?请组长从学具袋拿出2分硬币,请大家按照顺序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得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3、分享。

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您得感觉?(非常轻)
师:对,所以平时我们在描述轻得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

(板书:较轻)
4、举例。

师: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得物品,学具袋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自己比一比、掂一掂。

师:说说您找到了什么?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大约就是1克得物品,我们一起瞧一瞧。

5、师:学具袋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得物品。

一袋10克重得感冒颗粒,掂一掂,感受一下。

感受完了组长收回学具袋。

师:1袋感冒颗粒得质量就是10克,那5袋感冒颗粒得质量就是多少呢?10袋呢?学具袋里还有一块香皂,它得质量就就是100克,轮流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掂一掂,估一估,感受1克、10克、100克得实际质量,为建立质量观念积累了丰富得数学活动经验。

充分得数学感知活动,使学生获得数感得启蒙,培养学生得“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师生
之间、生生之间信息得交流,培养了学生得合作学习能力,真正发挥了学生得主体作用。

(二)认识感知1千克
师:这里还有一袋盐,也就是用克作单位得,请您读读有多少克。

一袋盐就是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就是多少克?(板书1000克)您怎么知道得?
预设:500+500=1000
师:我们用秤来称称瞧。

这盘秤就是用什么作单位得呢?
师: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那就就是几千克。

板书:1千克。

师:同样得两袋盐,用克作单位时就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秤称时就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将两袋盐合在一起,掂一掂,与刚才1克得感觉比较一下,您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感受,师及时作出评价。

练习:5千克 =()克
8000克=()千克
10千克=()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等丰富得活动,感受1千克,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得两种不同得表示方法,使学生得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与千克之间得进率。

(三)认识生活中得秤
师:生活中有些物品得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得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
预设:可以用秤来称量。

师:这个西瓜有多重?用得秤您认识吗?
秤就是一个大家族,这就就是电子秤,家族成员还有许多,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它们。

(课件出示)
图2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把生活内容引进课堂,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整个学习过程更活泼、主动,更具有个性化,并能充满生活得气息。

深化学生对数学得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得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得兴趣。

三、巩固拓展
(一)师:得确,秤就是我们称量物品得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使用这些工具。

我们再来一起学习天平得使用方法:(播放,师演示)
天平有两个盘,当左右两个小盘得质量相同时天平得指针会指在中间,指针指向哪个方向就说明哪个盘中得物体质量偏重了。

我们在称量时会用到砝码,砝码有100克、50克、20克、10 克等。

称量时我们把要称量得物体放在左盘,将砝码用镊子夹起放入右盘,按照从大到小得顺序添加。

当指针再次指向中间时,把右盘中所有砝码得质量相加就就是这个物体得质量。

您会测量了吗?自己试试读出这个小球得质量吧,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您能说出下面物品有多重吗?说说您就是怎么认读得。

刚才都就是多少克,这次怎么就是多少千克呢?您就是怎么知道得?瞧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瞧清数还要瞧清单位。

(二)下面得物品有多重?填上合适得单位。

生自主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瞧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小明想请大家帮助她解决一个困惑,您愿意帮助她吗?出示: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哪个更重一些?
师:动脑筋思考一下,把您得想法与小组里得小伙伴交流一下。

预设1:1千克铁重,铁比棉花要重很多。

预设2:她们一样重,因为她们都就是1千克。

生生质疑、讨论,师小结:不论什么物体,只要它们得质量都就是1千克,它们就一样重。

(四)哇,我们班得孩子真善于动脑筋,表达也很出色,这样吧,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愿意参加吗?出示:掂1一掂、估一估,猜猜我有多重?
(五)课后调查:
克与千克在我们得生活中有着很大得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外实
践: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得质量就是1千克。

拎一拎,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很多学生身边得练习,既巩固内化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得价值,课后实践题让数学不仅仅止于课堂,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间得密切联系。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今天您快乐吗?谁愿意把您得快乐与大家分享一下呢?这节课您有什么收获?
师:通过交流,大家都装载了满满得收货,希望课后大家能将我们所学得知识服务于我们得生活。

【设计意图】在经历了大量感知体验活动之后,学生将发现与她人分享,体验获得知识得喜悦,增强学好数学得自信。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了对克与千克得认识与理解,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得发展。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