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六编 第二章 元代诗词散文

合集下载

元代文学第二章

元代文学第二章

3、第三折讲解
+ a、呼号抗议:对人世、天地的控诉。
反抗
+ b、诀别:与蔡婆婆诀别。
孝顺、善良
+ c、三桩意义
+ a、窦娥性格:善良(为救蔡婆婆而屈
打成招);孝顺(为了父亲抵债,和蔡 婆婆相依为命);刚烈、反抗(拒绝张 驴儿,控诉天地);封建伦理意识浓厚 (宿命观、贞节观)。
b、正统观突出。以儒家传统历史观观照历
史,如《单刀会》、《西蜀梦》中以蜀汉为正
统,魏、吴则为篡权,因为刘备姓刘,为汉的
正宗继承者。 c、历史沧桑感。英雄终将随着历史而消逝, 表现出浓重的历史沧桑感。如关羽面对长江的
一段唱词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
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
六、关汉卿杂剧的剧场艺术
关汉卿熟悉剧场,自己也亲自演出,是典型的 “场上之曲”。(相对于“案头化”而言) 1、人物形象鲜明,人物设置合理。
关汉卿杂剧塑造的中心人物形象性格突出,形 象鲜明。如窦娥、赵盼儿、关羽等。人物设置适宜 演出,一般主要人物有对立的两面,如关羽与鲁肃、 赵盼儿与周舍、窦娥与张驴儿,再设置一、二位重 要人物穿插其间,如宋引章、赛驴医与桃杌。其作 品中心人物与主要人物加在一起,一般以四人左右 为标准,这样的人物设置既突出主要人物,又不至 于旁枝太多,也保证了杂剧演出的实际长度 。
c、“蕴藉风流”之人。 关汉卿为多才多艺之人,在当时颇富盛名,影响很大。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 时之冠。”(熊自得《析津志》) 2、创作 杂剧作品:多达67种,现存18种。代表作品:《窦娥
冤》、《单刀会》、《西蜀梦》、《救风尘》、《鲁斋
郎》等。(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王季思 《全元戏曲》) 散曲作品:《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双调·沉 醉东风》等。(随树森《全元散曲》)

元代文学-PPT精品文档

元代文学-PPT精品文档

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 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 第二、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心 的传统礼教,遂使文学艺术有条件向通俗普 及方面发展。 第三、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视 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 以上种种情况在客观上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 元杂剧应运而兴盛起来。


元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北 曲,是在大曲、诸宫调等传统音乐的 基础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曲以及 少数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盛誉两宋 的词,本来就是歌曲。曲,则突破了 词的某些限制,并形成了自己的格律。 作为一种戏曲声腔,为与流行于南方 的南曲相区别,故称北曲。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 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 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 精通音乐和声腔; 白 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 带白、背白等; 科 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
3、金圣叹《第六才子书》批语:有人来说 《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日后定堕拔舌地狱。 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 4、王季思、黄秉泽《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 传•王实甫》: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 记》 耀中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 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 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 显祖、曹雪芹等并列。
“西厢”故事的演变(1)
唐· 元稹《莺莺传》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 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 君之惠也。”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 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 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 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 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 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 情。”

北师大考研资料-元代文学 整理版

北师大考研资料-元代文学   整理版

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章 元杂剧的崛起和兴盛第一节 戏曲的形成和宋金时期的民间戏曲1、上古时期,巫风盛行,歌舞的内容主要是对于祖先或神灵的祝颂。

2、春秋战国,产生了专门供人娱乐的俳优,有利于戏曲艺术中喜剧因素的积累。

3、汉代,西汉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开始盛行,汇集民间的表演艺术,并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其中包括《东海黄公》一类的戏剧性故事的演出。

汉乐府吸收“燕赵之讴,秦楚之风”,以及汉魏以来在民间流行的平调、清调、杂舞、杂曲。

4、南北朝,出现了“拨头”、“代面”、“踏摇娘”、“参军”等表演艺术形式,有一定故事内容和战斗意义,在唐代继续流行并有所发展,体现了表演艺术的逐步成熟。

5、从唐代到宋金时期,是我国戏曲的形成期。

“燕乐”集中了隋唐时期民间和外来乐曲的成就,完成了中国音乐声律的大转变,宋元戏曲的乐调主要是按照燕乐的宫调来分配的。

唐代舞蹈有“软舞”、“健舞”之分,产生了《樊哙排君难》一类故事性相当强的演出;参军戏更为盛行,而且已有歌唱和音乐伴奏。

6、唐代中叶以后,城市中开始出现集中的游艺场所,变文、市人小说、以及文人传奇小说的产生和流行,为后来的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7、北宋,在唐参军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杂剧和后来的金院本都是戏剧的雏形。

杂剧分艳段(类似话本的“入话”)、正杂剧(共有两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杂扮(多为调笑性质的段子)三部分演出。

演员也由参军戏的两个角色扩充到四人或五人为一场。

演员有属于官方的“教坊钧容直”、“诸军缴队”和民间的“露台子弟”。

8、宋金说唱文学主要有鼓子词、词话和诸宫调等,《西厢记诸宫调》和《刘知远诸宫调》。

诸宫调内容比唐变文更丰富,乐曲组织更多样,且初步注意了说白和歌曲的分工,直接导致以曲白结合表演故事的元杂剧的产生。

9、北宋的傀儡戏有杖头傀儡、悬线傀儡、药发傀儡、肉傀儡等;影戏也有乔影戏和大影戏之分。

表演完整的故事,艺人以解说者的身分演唱,或间用代言体,以增强人物故事的生动性,且已有演唱底本。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第六编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第六编元代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元初到明中叶是中古期第三段,元代文学:1234~1368。

划时代意义: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主导;作家与下层人民联系密切,文学赢得更多观众、读者,影响广泛。

第一节元代的社会与文学一.民族压迫与融合二.思想领域:程朱理学统治地位得到确认,但独尊局面发生变化;信仰多元化。

三.程朱理学影响下降,礼教松驰,下层人民和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伦理教多。

四.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地位下降,很多人不再依附政权,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意识随即异动。

一些“书会才人”和市民阶层联系密切,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转向平民化,知识分子,大量涌向勾栏瓦肆,促成杂剧发展。

第二节叙事文学的兴盛一.元代叙事文学成为主流;抒情性文学如“散曲”创作给诗坛带来新气象,但诗词成就远比不上唐宋两代。

二.话本小说的兴盛。

(一)唐以来叙事性文体如传奇小说、变文俗讲已呈活跃趋势→宋出现勾栏瓦肆,提供演出场所→元演述故事的话本、说唱得到进一步繁荣;戏剧艺术以急管繁弦和曲折跌宕的情节再现社会各阶层人物,更受欢迎。

(二)宋说话分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1.“说经”讲演佛禅道理;2.“合生”可能属即兴性的滑稽伎艺;3.小说讲述脂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3.讲史讲述前代历史、兴废战争;5.后两者均属有情节人物的叙事文学;话本作者已能运用虚构、提拣等技巧。

(三)元“说话”盛行,讲史居多,如《全相平话五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等,注意情节安排及心理描写;元文言小说,如《娇红记》。

三.戏剧艺术成熟,代表当时文学最高水平:杂剧和南戏。

(一)戏剧形成过程: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宋院本→金末元初,在唐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启示下,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要素结合,发展成戏剧;由于宋金对峙,出现杂剧和南戏两种。

(二)元杂剧概况。

1.元戏剧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历史、公案、豪侠、神仙道化等,涉及面广;2.许多剧本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封建制度的弊陋丑恶,歌颂了被迫害者的反抗精神,展示出元代丰富的生活和人物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第一节:元代文学:
自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 , 称大汉,后人尊为成吉思汗。到1368年为朱元璋 所取代,共162年。 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还有 从南宋就兴起的南戏。
一、元杂剧

元杂剧: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曲文学。它吸收 了自唐宋以来的各种戏曲艺术因素,逐 渐发展成为音乐、歌舞、道白、做工等 结合起来编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 艺术。它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 的成熟。


有繁本与简本两个系统。 百回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7回:写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 8-12回:写如来说法、魏征斩龙、唐僧 出世、交代取经缘起。 13-100回:写孙悟空师徒四人往西天取 经经历八十一难的过程。
《西游记》思想内容

1、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 行途中的人间国度的描写,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地影 射了现实中皇权统治的黑暗和腐败。
四、神魔小说《西游记》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大唐 西域记》,玄奘口述的西行见闻,弟子 辩机记录整理,介绍了西域诸国佛教遗 迹和风俗物产。 宋代,成为说话人的重要题材。 到元代,西游故事渐趋定型。 明代中叶,一位天才小说家吴承恩(有 质疑),创作了首部神魔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的版本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巧妙生发、合理演化。 2、细心穿插,巧于构思。 3、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4、纯属想象,全系虚构。
三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的版本非常复杂,从文字详 略不同、描写细密与否来分,有繁本、 简本之别。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圣叹 将120回简化为70回。 现存较早、较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 《水浒志传平林》,有北京文学古籍刊 行社1956年影印本。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教案

26诗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不同的韵律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几首诗词。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诗词朗读录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饮酒(其五)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代表作品。

二、预习检查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其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隐退。

四十一岁最后一次出仕,任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之后即兴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诗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闲适情趣。

2.划出节奏,朗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通译全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明确:建造房舍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明确: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明确: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闲适淡泊地欣赏南山的景色。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明确:傍晚山间云气秀丽,飞鸟相伴而还。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3、元代经济
‚观南方归附以来,负贩之商,游手之辈,朝无担石之 储,暮获千金之利。‛——张之翰《议盗》 “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 以及各种商品。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 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 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 任何城市可比。‛ —《马可•波罗行记》
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克服‚四折 一楔子‛的形式,采取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形式, 来表现完整的故事,使人物丰满。 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 体。采用双线复合结构,戏剧冲突由两部分组成, 主要矛盾是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和以莺莺、 张生为代表的反封建叛逆者组成。次要矛盾是莺莺、 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交错发展,一波 三折、曲折跌宕,扣人心弦。
萌 芽 期
形 成 期
繁 荣 期
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元代社会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艺术
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进戏剧成熟和兴盛的必 要基础。
(2)蒙古贵族的嗜好也促进了元杂剧的繁
荣与兴盛
蒙古贵族对歌舞伎乐特别嗜好,南宋孟珙的 《蒙鞑备录》记载:国王出师,亦要女乐随行。
(3)元代思想文化政策的宽松、开放, 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大加强,对元杂 剧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元代文学概况 关汉卿 王实甫与《西厢记》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元代南戏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况 (1234—1368)
一、社会概况
1、元代的疆域 《元史·地理志》
阴山 流沙 海表 辽左
2、元代等级制度

元代文学2

元代文学2

蒙古( 蒙古(回)族萨都剌(1272—?) 族萨都剌(1272 ?) 足迹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题材广泛。 足迹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题材广泛。如《鬻女 谣》:“道逢鬻女弃如土,惨淡悲风起天 人夸颜色重金璧, 宇……人夸颜色重金璧,今日饥饿啼长途。悲 人夸颜色重金璧 今日饥饿啼长途。 啼泪尽黄河干,县官县官尔何颜! 啼泪尽黄河干,县官县官尔何颜!……” 过居庸关》 男耕女织天下平 男耕女织天下平, 《过居庸关》 “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 批评元蒙统治者穷兵黩武。 争”,批评元蒙统治者穷兵黩武。 上京即事》对塞外风光信笔勾勒,粗犷有致, 《上京即事》对塞外风光信笔勾勒,粗犷有致, 体现其他诗人鲜有的创作个性。 体现其他诗人鲜有的创作个性。
王冕(1287~1359) 王冕(1287~1359)
墨梅图题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 各各花开淡墨痕。 吾家洗砚池头树, 各各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 “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 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 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宋濂 王冕传》 《王冕传》) 吾乡杨铁崖、王山农二公, “吾乡杨铁崖、王山农二公,诗文甲于元 代。”(郭毓《竹斋诗集序》) 郭毓《竹斋诗集序》
刘因(1249-1293) 刘因(1249-1293) 理学家,道德、文章彪炳一时。教授生徒。 1.理学家,道德、文章彪炳一时。教授生徒。 元世祖称为“不召之臣” 不是南宋遗民, 元世祖称为“不召之臣”。不是南宋遗民, 但诗中对南宋的灭亡表示哀悼,真挚沉痛。 但诗中对南宋的灭亡表示哀悼,真挚沉痛。 其咏史诗富有深意。著有《静修集》 其咏史诗富有深意。著有《静修集》。 元初北方诗人中最有成就的作家。 2.元初北方诗人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七律颇有 元好问之遗风,沉郁雄浑;七古深受韩愈、 元好问之遗风,沉郁雄浑;七古深受韩愈、 李贺的影响,豪宕苍劲,首开元诗宗唐之风; 李贺的影响,豪宕苍劲,首开元诗宗唐之风; 晚年创作大量“和陶诗”,清新淡雅。 晚年创作大量“和陶诗” 清新淡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白朴的词,除了表达忱挚刚毅、悲慨彻骨的情感外,还有阅 尽沧桑之后的旷达之作,如《水调歌头》(北风下庭绿): ▪ 北风下庭绿,客鬓入霜华。回首北望乡国,双泪落清笳。 天地悠悠逆旅,岁月匆匆过客,吾也岂匏瓜。四海有知己, 何地不为家? 五溪鱼,千里菜,九江茶。从他造物留住, 办作老生涯。不愿酒中有圣,但愿心头无事,高枕卧烟霞。 晚节忆吹帽,篱菊渐开花。
▪ 他张扬个性,不拘一格,诗无定体;拒斥律诗,不受束缚; 喜用古乐府体,不讲究“整饬”,而随意发为歌诗,杂言句 式每每常用,有参差错落之美。 ▪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素 练脱轴垂青天。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相逢云 石子,有似捉月仙。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居 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泠渊。
第三节
元 代 词 作
一、白朴与《天籁集》
▪ 白朴是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他自谓“生平留意于长短句, 散失之馀,仅二百篇。” ▪ 白朴入元之后,拒绝出仕,他的词作忱挚刚毅而有风骨。 ▪ 自古贤能,壮岁飞腾,老来退闲。念一身九患,天教寂寞; 百年孤愤,日就衰残。麋鹿难驯,金镳纵好,志在长林丰草 间。唐虞世,也曾闻巢许,遁迹箕山。 越人无用殷冠, 怕机事、缠头不耐烦。对诗书满架,子孙可教;琴樽一室, 亲旧相欢。况属清时,得延残喘,鱼鸟溪山任往还。还知否, 有绝交书在,细与君看。(《沁园春》)
▪ 作者趁着任职江南的便利,登山观水,访古探幽,多有感触,发 为吟咏,故有若干首怀古的词作,像《念奴娇》(登石头城)、 《酹江月》(过淮阴)、《木兰花慢》(彭城怀古)以及《满江 红》(金陵怀古)等,均写得沉郁顿挫、意境悲凉。 ▪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 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 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怀寒蛩泣。到如今、惟有蒋 山青,秦淮碧。(《满江红》)
▪ 杨维桢留意民间文艺,从民间诗歌中吸收营养 ▪ 《的卢马》: ▪ 大耳主,呼阿卢,阿卢努力托我千金躯。檀溪水深不见底,阿卢 一跃三丈馀。君不见当阳桥,沔水渡,一双羽翼真都护。岂知阿 卢论功不在关张下。
▪ 杨维桢的“铁崖诗”,因与过去正统的诗学不尽一样,不属“正
脉”,引发争议,甚至被视为“文妖”,诗论家也评价不一。
▪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 万驰霜蹄。万倾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六丁何事夸神威, 天台罗浮移到此。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古来天险 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二、方回与“江西诗派”
▪ 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徽州歙县人。宋理 宗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曾任严州知州(其辖境相当 于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元军南下,开城迎降。入元 后,曾任建德路总管。 ▪ 推崇江西诗派,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祖”,以
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选编唐宋以来律诗为
《瀛奎律髓》一书。
▪ 雇载钱轻载不轻,阿郎拽牵阿奴撑。五千斤蜡三千漆,宁 馨时年欲夜行。
▪ 万事心空口亦箝,如何感事气犹炎。落花满砚慵磨墨,乳 燕归梁急卷帘。诗句妄希敲月贾,郡符深愧钓滩严。千愁万 恨都消处,笑指邻楼一酒帘。
三、戴表元与元诗的转变
中书令;死后追封广宁王,谥文
正。
▪ 他作为少数民族作家,又曾经扈从元太祖西征,对边塞山川、西 域风情等均有长期的体验与深情,发为歌诗,笔触独异,其眼界 和视角有不同于汉族文人之处
▪ 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 峦吸翠霞。松桧丛中疏畎亩,藤萝深处有人家。横空千里雄西域, 江左名山不足夸。
第四节
元 代 散 文
一、姚燧散文
▪ 姚燧为文,数量颇多,每每不失其雍容之风。也有一些作品, 下笔奇谲,间有小说笔法,生动传神,有一股英迈之气。 ▪ (赵复)以九族殚残不欲北,因与公诀,蕲死。公止,共 宿,实羁戒之。既觉,月色烂然,惟寝衣留故所。公遽鞍马, 周号积尸间,无有也。行及水裔,见已被发脱履,仰天而祝, 盖少须臾蹈水未入也。公曰:“果天不生君,与众已同祸矣。 其全之,则上承千百年之祀,下垂千百世之绪者,将不在是 身耶?徒死无义,可保吾而北,无他也。”至燕,名益大著。 北方经学,实赖明之。游其门者将百人,多达材其间。
▪ 张翥是一位入世颇深的人,他对现实的领悟力使他的词作别 有见地。 ▪ 队队氈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却胜汉宫人,闭长门。 看取娥眉妒宠,身后谁如遗冢?千载草青青,有芳名。 ▪ 题下自注:“昔人赋昭君词,多写其红悲绿怨,作此解之。”
▪ 张翥风流倜傥,感情细腻,其词作也有不少流丽婉约的作品。 ▪ 《点绛唇·舟行书见》:
▪ 虞集的诗歌颇有盛誉,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 家”,且居首位,在元代诗坛备受推崇。其诗庄严浑厚,忱挚老 练,试看其《挽文丞相》:
▪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 安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何须更上新亭 饮,大不如前洒泪时。
▪ 晚年写的《听雨》: ▪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 春雨忆江南。
二、张翥与《蜕岩词》
▪ 元代世路多变,不少知识分子在名利场上屡屡挫败,在心灰 意冷之馀每每感叹功名利禄之虚幻、向往超凡脱俗之自在。 而就张翥的《蜕岩词》来看,类似的人生体验却以词的形式 抒发出来。试看其《洞仙歌》: ▪ 功名利达,任纷纷奔竞。纵使得来也侥幸。老眼看多时, 钟鼎山林,须信道、造物安排有命。 人生行乐耳,对月 临风,一咏一觞且乘兴。五十五年春,南北东西,自笑萍踪 久无定。好学取、渊明赋归来,但种柳栽花,便成三径。
二、刘因散文
▪ 刘因的散文,有的写得质朴而诚挚,行文温婉,力避浮泛。在议 事论人方面每每有理学家的“底气”,不无峻厉之辞。 ▪ 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亲王之 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如颜太师之 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 其时事可知矣。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又喜言境因人胜, 故朱子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程子谓绿野堂宜为后人所 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呜呼!人之大节一亏,百事 涂地,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彼将以文艺 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也。(《辋川图记》节选)
三、萨都剌与“雁门诗”
▪ 在萨都剌的诗作中,北方的风情与南方的风物兼而有之,显示了他“行 万里路”的年深日久的功力。 ▪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
▪ 岭南春早不见雪,腊月街头听卖花。海国人家除夕近,满城微雨湿山茶。
▪ 行人一去无消息,冰蚕叶丝成五色。柔肠九曲细于丝,万缕春愁正如织。 ▪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二、虞集与“元诗四大家”
▪ 虞集(1272—1348),字伯生, 号道园,抚州崇仁(今属江西) 人。他是南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 孙。早年曾师从元代著名理学家 吴澄。元成宗期间,被荐任大都 路儒学教授,迁国子博士;元仁 宗期间,迁集贤修撰;元文宗期
间,官至奎章阁侍书学士,是一
位名位很高的文臣与诗文家。著 有《道园学古录》等。
四、马祖常与乐府体诗歌
▪ 马祖常的诗作以乐府体诗歌较有特色,他继承了白居易开创 的新乐府传统,关注民间、关怀民生,诗句质朴而富有深情。 ▪ 松槽长长栎木轴,龙骨翻翻声陆续。父老踏车足生茧,日 中无饭倚车哭。乾田荦确稚禾槁,高天有雨不肯下。富家 操金射民田,但喜市头添米价。人生莫作耕田夫,好去公 门为小胥。日日得钱歌饮酒,朝朝买绢与豪奴。识字农夫 年四十,脚欲踏车脚失力。宛转长谣卧陇间,谁能听此无 悽恻。
第二章
元代诗词散文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元代前期诗坛 ▪ 第二节 元代中后期诗坛
▪ 第三节 元 代 词 作
▪ 第四节 元 代 散 文
第一节
元代前期诗坛
一、耶律楚材与边塞风情诗
▪ 耶律楚材(1190—1244),字 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其 父耶律履曾在金世宗时任尚书右 丞。楚材幼孤,长大后勤奋研读, 具备深厚的汉文化修养。蒙古军 占领燕京(今北京)后,先后得 到元太祖、元太宗的器重,官至
五、吴莱与歌行体
▪ 吴莱深受其师宋遗民方凤的影响;是一位着眼于“世道之盛衰,时政之 治乱”的诗人。他的诗作多用歌行体,意蕴深沉,才情充沛。 ▪ 大江西来自巴蜀,直下万里浇吴楚。我从扬子指蒜山,旧读水经今始睹。
平生壮志此最奇,一叶轻舟傲烟雨。怒风鼓浪屹于城,沧海输潮开水府。
凄迷滟滪恍如见,漭滉扶桑杳何所?须臾草树皆动摇,稍稍鼋鼍欲掀舞。 黑云鲸涨颇心掉,明月贝宫终色侮。吟倚金山有莫钟,望穷采石无朝橹。 谁欤敲齿咒能神?或有伛身言莫吐。向来天堑如有限,日夜军书费传羽。 三楚畸民类鱼鳖,两淮大将犹熊虎。锦帆十里徒映空,铁锁千寻竟然炬。 桑麻夹岸收战尘,芦苇林出渔户。宁知造物总儿戏,且揽长川入尊俎。 悲哉险阻惟白波,往矣英雄几黄土!独思万载疏凿功,吾欲持觞酹神禹。
四、赵孟頫的感怀诗
▪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是 赵宋宗室,入元之后,出任
兵部郎中,官至翰林学士承
旨。仕元举动于气节有亏, 备受争议。他又是著名的书 画家和诗人,造诣颇高,影 响较大。著有《松雪斋诗文 集》。
▪ 他知道自己在元朝任职的人生选择不被世人接受,也没有忘记自 己宋朝皇室后人的身份,在人生的“夹缝”里倍感无奈与不安。 ▪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平生独徃 愿,丘壑寄懐抱。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谁令堕尘网,宛转 受纒绕。昔为海上鸥,今如笼中鸟。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 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病妻抱弱子,逺去万里道。骨肉生别 离,丘陇缺拜扫。愁深无一语,目断南云杳。恸哭悲风来,如何 诉穹昊。
▪ 戴表元(1244—1310),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先生。 庆元奉化(今属浙江)人。他于南宋咸淳中登进士乙科,曾 除授建康教授等职。入元之后,主要以授徒、卖文为生;因 被推荐,曾短时出任信州教授等职,不久托病辞职,默默以 终。著有《剡源集》。 ▪ 搜山马退馀春草,避世人归起夏蚕。破屋烟沙飞飒飒,遗 民须鬓雪毵毵。青山几处杨梅坞,白酒谁家榉柳潭。休学丁 仙返辽左,聊同庾老赋江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