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解读.
人身伤残鉴定标准与人身保险伤残评定

人身伤残鉴定标准与人身保险伤残评定人身伤残鉴定标准是指对于发生了意外事故或者职业病导致身体出现伤残的人进行评定等级和程度的标准。
而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是指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条款对被保险人发生事故或者疾病导致身体出现伤残时进行理赔的标准。
本文将会对这两个标准进行解析,并且探究其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之处。
一、人身伤残鉴定标准人身伤残鉴定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伤残程度的评定。
现行标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身体障碍程度,即伤残等级;二是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程度,即生活自理能力;三是工作能力障碍程度,即职业能力。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伤残等级伤残等级是对于身体失去某些部位的丧失程度进行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军人优待法》,伤残等级可以分为一级至十级,其中一级为伤残程度最轻,十级为伤残程度最重。
2.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照顾和自我保障的能力。
包括了进食、穿衣、洗漱、如厕等方面的能力。
障碍程度可以分为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帮助、能部分自理、基本自理无困难、完全自理五个等级。
3.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
包括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方面的工作。
伤残程度可以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进行分级。
二、人身保险伤残评定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是指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条款对被保险人发生事故或者疾病导致身体出现伤残时进行理赔的标准。
一般来说,人身保险伤残赔付金额是由保险金额和保险条款中规定的伤残等级所对应的赔付比例来决定的。
1.实质等同原则即对于相同的伤害程度,应当给予相同的伤残等级评定。
2.先进技术原则保险公司在进行伤残评定时需要采用最先进的伤残评定技术和方法,确保评定结果准确合理。
3.区分因果关系原则保险公司在进行伤残评定时需要将被评定人的伤残与事故或者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区分。
4.弱势保护原则即对于伤残状态较为严重、生活和工作能力受到较大影响的被保险人,应当给予更高的伤残等级评定。
5.估价公平原则即保险公司在进行伤残评定时应当公正、公平评价被保险人的伤残状态,避免评价中出现人情因素或者其他偏见。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附录内容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附录内容一、伤残等级评定标准1. 一级伤残:指因意外事故或疾病导致身体功能丧失或终身完全丧失的,无法从事任何工作或日常生活自理。
2. 二级伤残:指因意外事故或疾病导致身体功能重大丧失或丧失的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一)无法从事原有工作,但能够从事其他工种的职业;(二)能够从事原有工作或其他工种职业,但需付加额外努力;(三)生活自理能力受限。
3. 三级伤残:指因意外事故或疾病导致身体功能部分丧失的,已确诊伤残程度达到三级伤残的相对比例。
二、伤残评定具体项目(一)生活自理能力评定1. 一级伤残:完全失能,无法自主完成任何日常生活自理活动。
2. 二级伤残:部分失能,能够在特定条件下自主完成日常生活自理活动。
3. 三级伤残:生活自理能力有限,需要帮助或辅助器具完成日常生活自理活动。
(二)听力评定1. 一级伤残:全聋。
2. 二级伤残:重度听力丧失,处于丧失语言的状态。
3. 三级伤残:中度听力丧失,有听语音的能力。
(三)视力评定1. 一级伤残:双眼失明。
2. 二级伤残:一眼失明,一眼低视力(低于0.1)或双眼视力低于0.1,视野较狭窄。
3. 三级伤残:视力低于0.3,且低于0.1,视力有明显障碍。
(四)言语评定1. 一级伤残:完全失语。
2. 二级伤残:丧失基本语言能力,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
3. 三级伤残:语言表达有障碍,需要他人协助理解。
(五)肢体功能评定1. 一级伤残:上下肢或全部肢体完全丧失。
2. 二级伤残:上下肢或部分肢体丧失功能,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3. 三级伤残:肢体功能受限,但能保持基本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
三、伤残评定证明文件1. 医疗机构鉴定意见书。
2. 与伤残相关的病历资料。
3. 相关的残疾人评定证明。
4. 各种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 其他与伤残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请注意,本附录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伤残评定标准以保险合同或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给付比例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给付比例一、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1. 伤残程度的评定2. 伤残评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3. 伤残评定的程序和方式在人身保险理赔过程中,伤残评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伤残程度的评定是依据被保险人受到的意外伤害或患病对其身体机能造成的残障程度进行综合评定,并据此确定伤残等级和给付比例。
伤残评定标准适用范围和条件包括被保险人受伤或患病后,经医疗机构诊断确认的残障情况,以及保险合同约定的伤残保险责任。
伤残评定的程序和方式通常由保险公司委托专业的伤残评定机构或医疗机构进行,依据一定的评定标准和方法进行评定。
二、给付比例的确定方法1. 给付比例的确定标准2. 给付比例的计算公式3. 给付比例的举例说明给付比例是指根据被保险人的伤残等级确定的赔偿比例,通常以合同约定的保额作为依据。
给付比例的确定标准通常由保险合同中的伤残保险责任条款规定,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
给付比例的计算公式通常为:给付金额 = 保险金额× 伤残比例。
如果某位被保险人因意外受伤造成伤残,保险合同约定的伤残给付比例为50,保险金额为100万元,则其实际获得的保险赔偿金额为50万元。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人身保险的伤残评定标准及给付比例,我认为应当依据客观的医学证据和科学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确保被保险人能够按照合同约定获得应有的保险赔付。
保险公司应当重视对伤残评定机构的合作与监督,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被保险人也应当在理赔过程中保持配合,配合专业评定机构的评定工作,以便能够及时、顺利地获得相应的保险赔付。
总结回顾: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给付比例是保险理赔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涉及保险公司、被保险人以及专业评定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在保险理赔过程中,应当依据客观的医学证据和科学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并按照保险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约定给予相应的赔付金额。
被保险人也应当在理赔过程中配合评定机构的评定工作,以便能够及时、顺利地获得保险赔付。
人身保险伤残鉴定等级标准

人身保险伤残鉴定等级标准人身保险是一种重要的保险形式,旨在为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提供经济保障。
在人身保险中,伤残鉴定等级标准是评估被保险人伤残程度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人身保险伤残鉴定等级标准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与人身保险相关的知识。
1. 意义与背景伤残鉴定等级标准是根据被保险人受伤残程度的严重程度来进行评估。
这一评估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被保险人在受到严重伤害后能够获得合理的赔偿和保障。
同时,伤残鉴定等级标准也对保险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和理赔提供了参考。
2. 伤残鉴定等级标准分类伤残鉴定等级标准通常分为七级,从最低级别到最高级别依次为:一级伤残、二级伤残、三级伤残、四级伤残、五级伤残、六级伤残和七级伤残。
每个等级都对应着具体的伤残程度和相应的赔偿金额。
3. 一级伤残一级伤残是指被保险人的工作能力损失或者需要长期照料的程度达到最轻微的状态。
根据具体的伤害情况,赔偿金额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保险合同进行确定。
4. 二级伤残二级伤残是指被保险人的工作能力损失或者需要长期照料的程度略为严重。
赔偿金额会比一级伤残有所提高,具体金额可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和伤残程度确定。
5. 三级伤残三级伤残是指被保险人的工作能力损失或者需要长期照料的程度更为显著。
赔偿金额会进一步提高,以满足被保险人在经济方面的需要。
6. 四级伤残四级伤残是指被保险人的工作能力完全丧失或者需要全天候护理。
对于四级伤残的赔偿金额较高,可以覆盖被保险人的生活开支及相关医疗费用。
7. 五级伤残五级伤残是指被保险人由于伤残而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需要长期护理。
赔偿金额将会更高,以满足被保险人在经济上的需求。
8. 六级伤残六级伤残是指被保险人由于严重的伤残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全天候护理。
赔偿金额在保险条款中会有具体的规定。
9. 七级伤残七级伤残是指被保险人由于极其严重的伤残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全天候特别护理。
对于七级伤残的赔偿金额将会是最高的,以满足其全面照料和经济保障的需要。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与人体损伤程度分级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与人体损伤程度分级摘要:一、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的意义二、伤残评定标准的等级划分三、伤残评定标准的实际应用四、人体损伤程度分级正文: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与人体损伤程度分级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标准为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伤残程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被保险人提供了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的等级划分以及人体损伤程度分级的实际应用。
一、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的意义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是指在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伤残程度,保险公司根据被保险人的伤残程度进行保险金的给付。
这一标准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保险公司提供依据:保险公司根据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来判断被保险人是否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伤残程度,从而决定是否给付保险金。
2.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障: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为被保险人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确保被保险人在遭受意外伤害后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
二、伤残评定标准的等级划分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根据人体的损伤程度进行等级划分,一般分为十级。
伤残程度等级从一级到十级,分别对应不同的保险金给付比例。
其中,一级伤残程度对应100% 的保险金给付比例,而十级伤残程度对应10% 的保险金给付比例。
三、伤残评定标准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保险公司会根据被保险人的伤残程度来判断其是否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伤残程度,从而决定是否给付保险金。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会委托专业的伤残评定机构对被保险人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以确保评定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四、人体损伤程度分级除了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外,人体损伤程度分级也是衡量人体损伤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人体损伤程度分级主要根据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行划分,包括神经系统、眼耳、发声和言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和生殖系统、运动、皮肤等多个方面。
综上所述,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与人体损伤程度分级在保险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人身险伤残鉴定标准

人身险伤残鉴定标准人身险是指为保障被保险人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保险,其中伤残保险是人身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伤残保险是指在被保险人在合同约定的有效期内因遭受意外事故而导致身体伤残,从而给予一定金额的赔偿。
人身险伤残鉴定标准是指为确定被保险人是否符合伤残赔偿条件所制定的一系列评判标准。
下面是关于人身险伤残鉴定标准的一些参考内容。
1. 物理伤残鉴定标准:- 肢体伤残:根据受损的肢体部位、损伤程度和功能影响程度来评估伤残等级。
例如,完全丧失四肢的伤残等级较高,而部分失去手指的伤残等级较低。
- 头部伤残:根据脑部损伤的程度和功能损害来评估伤残等级。
例如,严重的脑损伤导致丧失意识或智力障碍的伤残等级较高,而轻微的头部伤害的伤残等级较低。
2. 功能损伤鉴定标准:- 运动功能:根据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受限程度来评估伤残等级。
例如,完全丧失身体任何一个关节的活动能力的伤残等级较高,而轻微运动受限的伤残等级较低。
- 感觉功能:根据感觉神经受损的程度来评估伤残等级。
例如,完全丧失某一感觉的伤残等级较高,而轻微感觉异常的伤残等级较低。
- 器官功能:根据重要器官受损对日常生活和功能的影响程度来评估伤残等级。
例如,丧失双眼视力的伤残等级较高,而出现轻微呼吸功能障碍的伤残等级较低。
3. 心理伤残鉴定标准:- 心理障碍:根据意外事故对被保险人精神状态产生的不良影响来评估伤残等级。
例如,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导致被保险人无法正常工作和社交的伤残等级较高,而轻微的焦虑症状的伤残等级较低。
- 心理压力:根据因意外事故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对被保险人生活和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程度来评估伤残等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保险公司对于伤残鉴定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以上参考内容仅为一般性的描述,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被保险人在购买人身险伤残保险时,应详细阅读保险合同中对于伤残赔偿的具体规定,并咨询保险公司相关人员以获取更准确的伤残鉴定标准。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一、引言人身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保险形式,在保障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伤残保险是人身保险中一项重要的保障内容,关乎着被保险人在发生意外事故后的赔偿和福利保障。
为了确保伤残保险的公平性和准确性,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的相关内容。
二、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的基本概念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是指在人身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根据具体的伤残评定标准对被保险人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进行相应的理赔。
伤残评定标准一般由保险公司制定,并根据监管机构的规范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的分类1. 功能损伤伤残评定标准功能损伤伤残评定标准是根据被保险人在意外事故中造成的身体损伤而进行的评定。
一般包括肢体丧失、器官功能缺陷以及感知和护理功能受损等方面的评估。
根据损伤的程度,评定标准将损伤分为不同等级,进而确定相应的赔偿金额。
2. 独立生活能力丧失伤残评定标准独立生活能力丧失伤残评定标准是根据被保险人因伤残丧失了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而进行的评定。
根据被保险人在日常生活和职业能力方面的损失程度,评定标准将伤残分为不同等级,并确定相应的赔偿金额。
四、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的制定1. 行业标准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的制定通常由保险行业协会、监管机构和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来进行。
他们会研究和分析相关的法律法规、医学研究和统计数据,结合行业实践和经验,确定合理的评估指标和赔偿金额。
2. 监管标准监管机构在制定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时,通常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各个行业的评定标准进行监管和审核。
监管标准旨在确保人身保险产品的公平和合规性,防止恶意操作和不公正的赔偿行为。
五、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的意义和作用1. 提升保险业形象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提升整个保险行业的形象和信誉度。
公平、准确的伤残评定标准可以有效避免保险公司的不公正行为,确保被保险人在遭遇不幸事故后能够及时获得应有的赔偿和福利保障。
人身险伤残鉴定标准

人身险伤残鉴定标准人身险伤残鉴定是指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因意外或疾病导致的伤残程度进行鉴定,以确定赔偿金额和方式。
伤残程度的确定是人身险赔偿的关键,因此人身险伤残鉴定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下面是关于人身险伤残鉴定标准的参考内容。
一、伤残鉴定类型根据不同的伤残程度,通常将伤残鉴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指因事故或疾病导致被保险人无法从事任何劳动工作,包括脑瘫、四肢瘫痪等。
2. 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指因事故或疾病导致被保险人的劳动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包括丧失一肢、一眼、一耳等。
3. 丧失一定功能:指因事故或疾病导致被保险人的某项生活功能受到限制,包括视力、听力、言语等。
二、伤残程度评定标准根据不同的伤残情况和影响程度,进行伤残程度评定。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伤残程度评定标准,具体标准还需根据保险公司和相关部门要求进行制定。
1. 人身伤残等级及相应比例:根据伤残程度划分不同等级,比如重度、中度和轻度,每个等级对应一定比例的赔偿金额。
2. 功能障碍程度:根据伤残影响到的功能进行评定,如对生活自理能力、行走能力、视听功能等的影响程度。
3. 引起伤残的原因:根据事故或疾病的不同,对伤残鉴定进行分类,如交通事故、工伤、职业病等。
4. 累计赔付规定:针对同一被保险人多次伤残鉴定的情况,设立相应的累计赔付规定。
三、伤残鉴定程序伤残鉴定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申请鉴定:被保险人或其代理人向保险公司申请伤残鉴定,并提供必要的相关证据资料。
2. 鉴定机构评定:保险公司委托鉴定机构进行伤残评定,对被保险人进行身体检查和相关功能测试,获取客观的鉴定依据。
3. 报告提交:鉴定机构将评定报告提交给保险公司,报告内容包括伤残程度、影响范围以及评定说明等。
4. 保险公司核实:保险公司对鉴定报告进行核实,确保评定结果准确无误。
5. 赔偿决定:根据鉴定结果和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作出相应的赔偿决定并通知被保险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
标
公安部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 20020311发布,20021201实施,代替GA 35-199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11大部位,1-10级、残情300余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20061102发布、 20070501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 375号)(2004年)代替GB/T16189-1996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五个 门类,1-10级,残情500余条
严谨性 原则
书写严谨,符合国际惯例和国内现状 – 减少残疾给付项目描述中的模糊词汇和定性描述, 避免人为解释 制定大方而温馨的接待动作 – 细化定量指标,增加项目的可操作性
提高服 务效率
标准概况
2013年6月8日
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法医学会联合发布
由目录、前言、评定标准构成
标准概况
前言
标准概况
评定标准的分类细项和条目数量 伤残评定标准的分类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精神功能 2.眼,耳和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3.发声和言语的结构和功能 4.心血管,免疫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消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分类细项
3 6 3 4 5
条目数量
6 57 11 15 22
6.泌尿和生殖系统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9级 10级
1 8 2 3 1 7 11 2 34 5 2 3 1 8 11 1 32
4.心血管,免疫和呼吸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 5.消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有 关的结构和功能
6.泌尿和生殖系统有关的结构 和功能 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 结构和功能 8.皮肤和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Total
正式发布版与 二次征求意见稿 的差异
最高级别
1级 1级 3级 1级 1级
最低级别
10级 10级 10级 10级 10级
6.泌尿和生殖系统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8.皮肤和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1级
1级 1级
10级
10级 10级
标准概况
评定标准各分类的各级别比较 伤残评定标准的分类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精神功能 2.眼,耳和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3.发声和言语的结构和功能
适用范围 术语和定义 标准的内容和结构 伤残的评定原则 说明(“以上”均包括本数值或本部位)
再定等级 多处伤残等级不同按从重,等级相同晋升一级
伤残评定原则
先定类别
最终定比例
标准概况
评定标准分类 伤残评定标准的分类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精神功能
2.眼,耳和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3.发声和言语的结构和功能 4.心血管,免疫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消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6.泌尿和生殖系统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8.皮肤和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差异
正式发布版VS二次征求意见稿(封面及前言)
名称:正式发布版无“中国保险行业”字样
发布方:联合中国法医学会
正式发布版无“意外伤害”的定义 身体功能的定义无“包括心理功能”
正式发布版281项伤残条目(征求意见稿274项)
正式发布版确定了伤残的评定原则
差异
伤残评定标准的分类细项条目比较 正式版
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8.皮肤和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Total
2
8 2 33
40
98 32 281
标准概况
评定标准各分类的最高与最低级别比较 伤残评定标准的分类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精神功能 2.眼,耳和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3.发声和言语的结构和功能 4.心血管,免疫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消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Stone Liu
MD,FLMI,MBA
目录
制定背景 制定原则 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评定标准概况 正式发布版与二次征求意见稿的差异 同业关注问题综述及讨论 下一步动态分析
制定背景
与通用的国家标准冲突
1 2 3
人身险残疾给付比例表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19980714发布,19990701 执行;7级,34项,说明文字11条,最高给 付100%,最低10%,间隔不定,“全”或“ 无”
3 5 3 3 5 2 8
8.皮肤和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Total
2
33
2
31
差异
伤残评定标准的分类细项新增条目
差异
伤残评定标准的具体条目数量变化
伤残评定标准的分类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精神功能 条目增减 0 等级调整 0
2.眼,耳和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3.发声和言语的结构和功能 4.心血管,免疫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消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6.泌尿和生殖系统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条目 数量
6 57 11 15 22 40 98 32 281
1级 2 级 3级 4级 5级 6级 7级 8级
2 2 1 4 1 6 1 1 3 2 6 2 18 9 3 19 2 1 1 3 9 4 26 2 4 1 8 3 26 1 7 7 1 1 2 7 9 5 32 2 3 10 4 25 5 1 5 1 1 3 4 12 4 30 8 3 3 3 5 13 4 39
3 6 3 4 5 2 8
伤残评定标准的分类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精神功能 2.眼,耳和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3.发声和言语的结构和功能 4.心血管,免疫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消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6.泌尿和生殖系统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征求意见稿
标准概况
涵盖人体八大系统 伤残评定标准的分类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精神功能
2.眼,耳和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3.发声和言语的结构和功能 4.心血管,免疫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消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6.泌尿和生殖系统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8.皮肤和有关的结构和功能
工
标
残疾项目划分较宽泛、给付范围不足、部分条目操作性欠佳
制定背景
业内实践运行中的问题
操作难、保障范围窄
理赔纠纷
团险特约
重复鉴定
赔偿比例低
媒体关注、报导
制定原则
科学性 原则
科学反映残疾研究的最新进展、 - 调整给付项目的高低级别差异,避免“全或无” 的赔付情况
科学合 理 覆盖范 围广
兼容性 原则
与目前使用的残疾标准有一定的兼容性 检视现有流程,删减无效而繁杂的手续 – 参考目前国内外多个残疾标准,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