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基础知识--大量元素

植物营养基础知识--大量元素
植物营养基础知识--大量元素
大量元素:植物体内含量>1%的元素
1、C(碳)、H(氢)、O(氧) 2、N(氮)、P(磷)、K(钾)
其中碳、氢、氧主要来源于空气,在植物体内主要合成糖分 最近研究还表明,植物的碳、氢、氧,还大量来源于土壤有机质 这就是我们多喂有机肥,作物甜,口感好的原因 N(氮)、P(磷)、K(钾)主要来源于土壤和人工施肥
梨树缺磷的 症状
+P
磷(P)的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植素、核酸、磷脂、酶、腺甘磷酸组成成分; 促进糖运转; 参与碳水化合物、氮、脂肪代谢; 提高植株抗旱性和抗寒性
磷素缺乏:株小,根少,叶红,籽瘪,糖低,老叶先发病。
抗寒原理:提高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能降低细胞质冰点); 提高磷脂的含量(增强细胞的温度适应性);
中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0.1%的元素
Ca(钙)、Mg(镁)、S(硫)、Cl(氯) 主要来源于土壤和人工施肥
氮(N):
组成蛋白质成分(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
所以,豆科植物有大量的固氮菌
组成叶绿素成分(缺氮,叶片发黄)
缺氮植株生长缓慢,茎叶变小,由老叶开始发黄
氮肥种类 1、铵态氮:碳酸氢铵、磷酸二铵、硫酸铵、氨水 最显著特征,有刺鼻的气味(氨气) 很容易挥发,所以必须埋土施用,效果才好 铵态氮,NH4+带正电荷,而我们的土壤带负电荷,正负相吸 所以铵态氮很容易被土壤吸附,不易被流失 因此南方水稻田,沙土地,用铵态氮效果好
水溶性:磷酸一铵(水溶肥)>磷酸二铵(复合肥)
由于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里面含有铵态氮,容易挥发,易引起氨气中毒, 所以一定得埋土施入!
磷肥的种类
3、 化工合成磷:聚磷酸铵
磷含量高,利用率高,水溶性好 一般做为液体水溶肥的原料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植物营养肥料学第一章:绪论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植物营养学主要任务: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3、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5、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农业产量的增加份额中,有40%〜60%归功于化肥的施用。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7、最小养分律(1843年),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8、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识不够。

植物营养基本知识

植物营养基本知识

Mo
M
o
O
24
,
H
M
o
O
4
0 .1 -4 0 p p m
0 .1 -1 .6 p p m
Co
C o 2+
1 -4 0 p p m
0 .1 p p m
Cl
C l-
7 -5 0 p p m
3 5 -2 0 0 0 p p m
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主要功能简介
营养元素
氮 磷 钾 钙 镁 硫 铁 铜 锰 锌 硼 钼 氯
1、必须由农业部登记。 2、一厂一证。 3、执行企业标准。
生物肥料的品质指标
1、菌种及数量。 2、无机养分。 3、有机质。 4、水分和酸碱度
化学肥料的品种
氮肥 磷肥 钾肥
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碳铵、硝酸钙等 普钙、重钙、钙镁磷肥等 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钾镁、氯化钾镁等
中量元素肥
硫酸镁、氯化镁等
微量元素肥
该定律说明了在施肥时应抓住主要矛盾,首先满 足植物最缺少的元素,如果该元素营养没有得到 供应,盲目施肥效果很差,或者根本不能增产。
施肥量比原理(二)
2、限制因素律与施肥
① 植物的生长发育除了受养分的影响外,还与其它多种因素有关。
植物生长好坏是水分、养分、光照、温度、空气、品种、耕作条件、病虫害 防治等 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因素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这个因素就 限制了作物的产量。
平衡补偿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 ①作物生长不断地从土壤中摄取养分,并通过收获物将养分从土壤中带走,
从而使土壤中的养分逐渐下降,应当归还给土壤这些养分。 ②如果不归还这些养分,土壤就会逐渐变得贫瘠,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甚至寸草不生。

(优选)营养学知识植物化学物

(优选)营养学知识植物化学物
(优选)营养学知识植物化学 物
法国悖论
• 法国人同样摄入较 多的动物脂肪,但 是其冠心病的死亡 率只有美国的三分 之一。

植物化学物
•概念:指只存在于 植物中,除传统营 养素以外的低分子 量的生物活性物质, 又称植物中的次级 代谢产物。
植物化学物
植物体内的: “抗氧化物” “色素” “抗生素” “荷尔蒙” “防晒霜” “防御素”~~
大豆皂甙的生物功能作用
1. 免疫调节作用; 2. 预防高血脂; 3. 抗血栓,防治心血管疾病 4. 防治糖尿病; 5. 抗肿瘤; 6. 抗病毒。
蒺藜皂甙
1、使爆发力和耐力得到强化; 2、增长肌肉及肌肉比例; 3、使身体在强运动后迅速获得充分恢复,并提高肌 肉力量; 4、改善神经传导,提高机敏反应能力; 5、振奋精绪,增加自信; 6、提高机体对紧张状态的适应能力,最大限度调度 体能;
正确食用方法
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维生素,因此经过油脂烹调后 才能自然释放出来。
遇光、热和氧气易分解,故烹调时间不宜过长。 未成熟的西红柿不宜食用。 不宜饭前吃,容易使胃酸增高,产生烧心、腹痛 等不适症状。饭后吃,由于胃酸已与食物混合,胃内 酸度降低,就不会出现上述症状了。 不宜空腹吃的水果:西红柿、柿子、山楂、香蕉、 菠萝等。
四、多酚
• 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具有多个 羟基酚类植物成分的总称。其在植物中的含量仅 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主要存在于植 物的皮、根、木、叶和果中。
• 包括黄酮类、单宁类、酚酸类以及花色苷类等。
茶多酚功能
防治心血管疾病 杀菌消炎作用 降脂减肥 预防癌症 防辐射 抗氧化
原花青素是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维生素 C的20倍。
其次是谷物、谷物制品及坚果。

肥料基本知识(植物营养)

肥料基本知识(植物营养)

1.60
块茎 5.01
0.20 烟草 叶片 4.10
1.30
茎 2.80
整理课件
32
四、植物缺钾的一般症状
植株组织中出现细胞解体,死细胞增多;
根系生长不良,易出现根腐病;组织柔弱易倒 伏;气孔开闭失调,抗旱能力下降。
供氮过量而供钾不足,双子叶植物叶片常出现 叶脉紧缩而脉间凹凸不平的现象。大豆结 荚成熟后,植株仍保持绿色,是缺钾的典 型症状。
2. 是糖的组成元素,而糖是植物呼吸作用及体内一 系列代谢作用所需能量的来源,同时也是合成其 它有机化合物的原料。
3. 氢和氧在植物体内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也起着很 重要的作用。
4. 温室不透风、土壤积水可能缺素。
整理课件
13

整理课件
14
(二)必须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
氮:
1. 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酶、维生素 等的组成成分
整理课件
52
第二节
整理课件
53
缺铁症
整理课件
54
第六节
整理课件
55
Occurrence of Mo de整理fi课c件iency in cauliflower. 56
+ Mo
Mo
缺钼花椰菜叶片形态变化图示
整理课件
57
(二)必须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
微量元素缺乏的生理病害与敏感作物
整理课件
58
对蔬菜和水果类作物,能改 善产品的外观,使水果的色泽更 鲜艳,汁液含糖量增加。
过量施用钾肥的后果:破坏 养分平衡,造成品质下降;作物 奢侈吸收,导致浪费;
整理课件
35
整理课件
36
整理课件
37

(完整版)植物营养基本知识

(完整版)植物营养基本知识

第一章植物营养基本知识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养分、空气、光照和热量。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有哪些呢?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 种,根据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平均含量,我们将这16 种营养元素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是碳、氢、氧、氮、磷、钾,中微量营养元素是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是铁、锰、锌、硼、铜、钼、氯。

在大量营养元素中,碳、氢、氧在植物体内含量很高,它们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容易获得;其它三种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植物需要的量很多,而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量比较少,往往需要施肥加以补充,它们被称为肥料三要素。

空气中的氮,大部分的植物是不能直接利用的,只有少数植物,如豆科植物等,可以通过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

营养元素硫,也有部分来自空气,其它营养元素均来自土壤。

作物的每一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但都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来说都有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参加植物体构成。

是植物的结构物质或生命物质的构成部分,如蛋白质、核酸、糖类和淀粉等。

2、促进植物体内新陈代谢。

是植物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活化剂—酶、辅酶,维生素和生长素的组成成分。

3、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特殊的功能。

如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和抗倒伏等。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

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产品质量。

简介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

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产品质量。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用合理肥料的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来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发展历程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在施用肥料促进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但对植物营养科学理论的探索,最早是从西欧开始的。

尼古拉斯(Nicholas,1401-1446)是第一个从事植物学营养研究的人,他认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某些过程有关,200年后,海尔蒙特(Van Helmont,1577-1644)于1640年在布鲁塞尔进行了著名的柳条试验,得出柳树的增重来自水而不是来自大气和土壤的结论。

虽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但他成功的把科学的试验方法引入了植物营养的领域。

1804年,索秀尔(de Saussure)采用了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以及在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的空气中所培养的植物体内碳素不同,证明了植物体内的碳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同化作用的结果。

而植物的灰分则来自土壤;碳,氢,氧来自空气和水。

19世纪初期,德国学者泰伊尔(Von Thaer,1752-1828)提出腐殖质营养学说。

他认为,土壤肥力取决于腐殖质的含量,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的植物营养物质;而矿物质只是起间接作用。

布森高(Boussingault,1802-1887)法国农业化学家是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植物营养的创始人。

植物营养元素的基础知识汇总

植物营养元素的基础知识汇总

植物营养元素的基础知识汇总一、植物营养元素的分类:植物营养元素可以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宏量元素指需求量较大的元素,包括氮(N)、磷(P)、钾(K)、钙(Ca)、镁(Mg)和硫(S);微量元素指需求量较小的元素,包括铁(Fe)、锌(Zn)、铜(Cu)、锰(Mn)、硼(B)、钼(Mo)和氯(Cl)。

二、植物营养元素的功能:1.氮(N):植物体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是植物合成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

2.磷(P):是ATP、DNA和RNA的组成成分,参与能量代谢和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合成。

3.钾(K):参与离子的平衡调节,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调节渗透调节和激素合成的作用。

4.钙(Ca):是植物生长发育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参与细胞质的稳定和结构成分的合成。

5.镁(Mg):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单位,参与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进行。

6.硫(S):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参与化合物的活化和维持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三、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方式: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根系通过根须吸收水分和溶解其中的矿物质,大部分元素以二价阳离子形式被吸收,少数以阴离子形式。

四、植物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植物在缺乏其中一种营养元素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氮缺乏可导致植物叶片黄化,叶片干枯;磷缺乏可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紫红色;钾缺乏可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叶缘枯焦;钙缺乏可导致植物细胞壁结构脆弱,易发生腐烂;镁缺乏可导致叶片发黄,出现斑点;硫缺乏可导致植物叶片发黄,生长受限。

五、植物营养元素的肥料补充:如果土壤中其中一种营养元素缺乏,可通过施用合适的肥料来进行补充。

常用的肥料包括复合肥、有机肥、矿质肥等。

复合肥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可提供全面的养分供给;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保持水分;矿质肥仅含有特定的营养元素,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补充。

六、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起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的pH值、温度、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植物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营养基本知识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养分、空气、光照和热量。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有哪些呢?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根据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平均含量,我们将这16种营养元素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是碳、氢、氧、氮、磷、钾,中微量营养元素是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是铁、锰、锌、硼、铜、钼、氯。

在大量营养元素中,碳、氢、氧在植物体内含量很高,它们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容易获得;其它三种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植物需要的量很多,而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量比较少,往往需要施肥加以补充,它们被称为肥料三要素。

空气中的氮,大部分的植物是不能直接利用的,只有少数植物,如豆科植物等,可以通过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

营养元素硫,也有部分来自空气,其它营养元素均来自土壤。

作物的每一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但都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来说都有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参加植物体构成。

是植物的结构物质或生命物质的构成部分,如蛋白质、核酸、糖类和淀粉等。

2、促进植物体内新陈代谢。

是植物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活化剂—酶、辅酶,维生素和生长素的组成成分。

3、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特殊的功能。

如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和抗倒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