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第1次课

合集下载

体育理论课教案(第1次课)

体育理论课教案(第1次课)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课程名称体育的功能与学校体育教师姓名郑传锋教研室公体第一教研室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2005—2006 学年第一学期,第7周,第一次课,2005年10月10-14日一、主要教学内容:体育的功能与学校体育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各项功能、运动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与作用,使学生在锻炼的同时学会合理、科学的锻炼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各个学校功能的理解与应用,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板书、提问、互相交流。

五、教学过程:对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深化与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颁布的第一套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把“健身性”作为编选教材内容的基本原则,同时提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任务。

当时,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体育的健身功能和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社会性功能。

六七十年代,人们把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增强学生体质的原则。

此外,把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目的。

反映了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从单纯的健身功能和社会功能向健身功能、传递体育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转变。

应该说,这一阶段人们对学校体育的功能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生物学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反映了当时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代新人的总体要求,是当时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在学校体育中的必然反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学校体育功能的认识同样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主要反映在,除了继续确认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外,开始重视和开发学校体育的健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反映了人们对学校体育从单纯的重视生物功能,开始向多角度、多层次转变,逐渐形成了生物的、教育的、心理的、社会的多维学校体育功能观。

经过近些年的研究,比较公认的学校体育功能大体有以下几种。

体育社会学(第一章)

体育社会学(第一章)

03 社会的各种问题和弊端 也会像瘟疫一样在体育 中蔓延
04 体育对社会的折射是能 动的
第三节 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命题
1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2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 4体育必须紧缩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
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
体育观念
体育生物观 体育社会观 体育人文观
05
第二节 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
1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 2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 3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
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
①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在体育运动脱离对其他社会活动的依存、附属关系,逐步形成独立体系的 过程中,体育社会现象也被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现象。
01 专门的体育机构
02 专门的体育场馆
体育功效
现代教育 社会生活 科技文化 产业经济
体育方法
思想方法 管理方法 研究方法 技术方法
01
02
03
04
05
01
02
手机禁入课堂,你怎么看?
第三节 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命题
1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2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 4体育必须紧缩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
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社会系统是由社会人与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构成的系统
社会文化广义上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侠义 上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制度和组织机构。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
1 体育文化的地位不断攀升
推动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动
力是文化交流
2
要实现体育文化的双向交流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
本世纪初,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发表了《运动心理学浅论》中提出 了一系列新范畴。1913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专业会议上,这些新范畴 得到了确认,从而奠定了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苏联在十月革命以 后创立了不少运动心理学实验室;1922年夕美国的戈·格里菲写了《运 动员心理》一书;1924年成立的日本国立体育研究所也开展了运动生理 学、运动心理学的研究。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人类逐渐积累了大量的有关身体活动与身心变化之间联系的经验知识, 人类开始把某种身体活动与某种身体变化联系起来认识,表明了人类对运动与健康关系的初 步自觉,并开始用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对运动方法及其影响的经验性知识构成了人类体
育行为的基础。
经验体育的基础是自然经济和等级社会。它已经是人类自觉的体育,但由于缺乏对身体活 动机理和身体变化规律的深入认识,因而还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它具有完整的体育 元素、体育价值和很大程度上独立的存在形式,但还主要依赖于习俗而自我维系和自发调节。
19世纪末,人们开始从体育的角度对运动本身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其代表 作是德国人汉斯·格罗尔根据前人著作修订的《运动学》一书。
除此之外,从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体育的研究开始,体育史学研究也有很 大发展。19世纪以前的体育史研究以德国人G·A·菲特(17631836)为代表, 他是“使体育史成为专门著作的创始人”。(岸野雄三:《体育史学》)19世 纪以德国人为中心的一批学者极大地推进了体育史研究,他们不但进行了 高水平的古典体育研究,而且还开辟了体育通史、竞技运动史、民族体育 史和游戏史等专门史的研究领域。19世纪俄国学者列斯葛夫特还从理论的 高度去认识体育发展史,把体育史分为经验阶段,思辨阶段和科学阶段。
法国于1957年成立了国立体育运动学院,实行教学、训练、科研三结 合的体制。联邦德国建立了联邦体育科研所,负责促进和协调各学科 的研究工作。

《体育运动概论》课程 第一讲PPT文档共71页

《体育运动概论》课程 第一讲PPT文档共71页
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体育运动概论》课程 第一讲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论文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论文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论文——现代体育为什么起源于在西方这学期的体育我选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这门课。

这门体育课相对于别的体育课来说是室内的,所以没有跑步,没有汗水,没有太多的剧烈的运动。

它是安静的,是需要用心和大脑来思考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给我打开了体育的另一扇大门,让我了解了体育的历史、发展、人文以及它的社会的价值。

可以说,动态的体育学的是体育的外在的、力量的美,而静态的体育学的却是它的精神和实质,是它的内在的美。

用一种安静的方式,安静的心看体育,使我更加的热爱体育,更好的掌握了它的精髓。

我的论文的题目是:现代体育为什么起源于西方。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应该指出的是,什么是现代体育。

现代体育,就是要通过建立现代体育模式和方法来促进人的现代化,培养现代人。

那么现代体育也就是人的体育,就是体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体育只有在参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现代化。

现代社会提倡的是以人为本,凡事要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在人类不断进行社会时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出现新的科学技术与新的理论知识,而体育在这一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找出缺陷与不足,及时的改进提高,实现现代化。

现代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现代体育已经成为了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实现人与体育的共同发展,才能体现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新形势下,体育的发展要根据人的发展来,实现其现代化。

那么,现代体育为什么起源于西方呢?这得从古希腊说起。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西方人文体育思想的摇篮。

半岛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使古希腊人形成了爱美和爱好运动竞技的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古希腊盛行的主要运动项目和奥林匹克竞技形式仍在世界流传;其体育词汇已融入各民族的语言之中,所形成的体育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当代体育的发展。

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的斯巴达城邦,一切活动都以军事为出发点。

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论

四、体育概念的定义
得出定义 寻找种差 寻找邻近的属概念
(一)寻找邻近的属概念
人的活动 以“人的活动”等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宽 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的属概念
“教育” 以“教育”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窄
(二)寻找种差
1.体育与其他文化活动之间的差别
相对于文学、美术、音乐、 曲艺、戏曲、舞蹈、杂技等文 化活动,体育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手段 达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
此外,给概念下定义还要注意以下规则:
1
2
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项不能直
与被定义项的 接或间接地包
外延必须全同, 含被定义项,
否则会“定义 否则会“同语
过宽”或“定 反复”或“循
义过窄”。
环定义”。
3
定义一般采用 肯定的形式, 否则会“定义 否定”。
4
定义必须清楚 确切,定义项 中不能有含混 的概念或语词, 否则会“定义 含混”或“定 义用比”。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 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43
体育的 定义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体育
教育(窄) 人的活动(宽)
文化活动
以身体运动为基 本手段,促进人 们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人们的生活 质量和生命质量
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 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44
体育的 分类
(包含什么)
二、体育的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休闲
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 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健 身休闲的重要特征,鲜明地 体现着健身休闲中“闲”的 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ppt28张)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ppt28张)


后工业化(知识经济)时代:?
二、体育科学与学科
(一)科学和体育科学

科学 science 一词源于拉丁文的 scio ,其本意是知识和学 问 。 日本福泽瑜吉把 “ science” 译为“ 科学” 。 到了 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 《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 “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 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 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 息性等特点,并且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

1.现代科学史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的注意力从彼岸世界回到现实社 会,16-17世纪的科技革命催生了对人从自然科学角度的研究,哥白尼、 伽里略、哈维、达尔文、牛顿等人成为现代科学建立的代表性人物。
2.现代体育科学史
1871年比利时人格特勒发表了《人体测量学》。1885-1900年,人体测

1.体育教育训练学
2.运动人体科学

德国P· 菲劳梅的《关于身体形成问题》(1787)把体育规属于教育。J· C· F· 古茨穆茨《青 少年的体育》 (1793) 和施匹斯的《体育论》(1840-1846)、《学校体育论》(1847-1851), 瑞典P· H· 林的《体操的一般原理》(1840)及裴斯塔洛齐(1746-1847)的卓越贡献,使学 校体育有了严密、完备的形式。 18世纪末开始,人们逐渐开始通过医学来研究运动和运动中的人体,由此而逐渐分 离、形成了一系列的运动生物医学学科。德国的G· A· 菲特从1794年至1818年陆续出版 了三卷本《体育辞典》,其中第二卷以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基础对身体运动进行了分 类,并根据数学和物理学进行了解释。

体育社会学(第一章)卢元镇第四版

体育社会学(第一章)卢元镇第四版
体育社会学
主讲:李怀续
第一章 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1体育社会现象概论
2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
第一节 体育社会现象概述
1社会现象概述 2体育社会现象概述
体育社会现象概述
01
02
03
非个别性
普遍性
影响力和强制力
社会现象性质
是区别于自然现象,发生于人类社会的表达人们各种利益关 系的一切现象。
第一节 体育社会现象概述
05
第二节 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
1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 2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 3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
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
①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在体育运动脱离对其他社会活动的依存、附属关系,逐步形成独立体系的 过程中,体育社会现象也被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现象。
01 专门的体育机构
02 专门的体育场馆
03 社会的各种问题和弊端 也会像瘟疫一样在体育 中蔓延
04 体育对社会的折射是能 动的
第三节 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命题
1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2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 4体育必须紧缩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
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
体育观念
体育生物观 体育社会观 体育人文观
1社会现象概述 2体育社会现象概述
体育社会现象概述
体育社会现象是人的社会 属性的产物,不同于作用 于人体的生物现象和个体
的心理现象
01
体育社会现象独立于个人 而存在
02
体育社会现象具有影响力 和强制性
03
体育社会现象必须与体育 运动有密切关联
04
体育社会现象是社会文化 现象的一种,具有较高的 民众参与度和公开性,因 此能够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体育的人文观和社会观 3 体育人文学科介绍(1)-体育哲学 4 体育人文学科介绍(2)-体育史学
5 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介绍(3)-奥林匹克研究
6 体育社会学科介绍(1)-体育社会学
7 体育社会学科介绍(2)-体育法学 体育传播学
8 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
6
三、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 40% 考核依据:出勤、回答课堂提问等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
16学时
1
课程说明
2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
3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大类专业的统称,涵 盖有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体育史、体 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传播学等众 多学科,它是一个学科群。
❖1997年,在研究生专业层次上,体育学下 设的4个二级学科,即体育人文社会学 (040301)、运动人体科学(040302)、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民族传统体 育学(040304)。这标志着体育人文社会 学正式确立了自己在科学中的地位。
❖横向是指人文社会科学中各种具体的 不同分支学科及其相互关系。
❖纵向则包含着元科学层面、分支科学 层面、部门科学层面和应用科学层面。
14
❖主要学科: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 经济学、人口学、语言学、人类学、 史学、艺术和艺术科学、法学、哲学。 并将前5种学科倾向归于社会科学,后 6种倾向归于人文科学。
考试成绩 60% 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题型有名词解
释、简答、论述等等。
7
四、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 卢元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吴鹏森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体育社会学》 卢元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8
推荐 ❖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门户网站
http://219.242.213.249
9
第一章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述
10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
1.人文社会科学的定义 ❖人文社会科学
指的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 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为目的的科学。
11
2.人文社会科学的结构
理论结构
人文社会学
戏剧、历史、语言文学、音乐、哲学、神
学等。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1980年版)
学科 结构
16
❖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结构主要指人文 社会的研究机制和管理体制,其中包 含着专门研究结构、高等院校和民间 研究团体等不同社会组织形式。
社会 结构
17
3.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
❖(1)人文社会科学的阶级倾向性 ❖(2)人文社会科学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世界性 ❖(4)人文社会科学的连续性 ❖(5)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18
二、人文社会科学释义
人文社会 科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19
1、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
“人文”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贲卦·彖传》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
——《周易·贲卦·彖传》
20
❖人文科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科,从某种意 义上说,人类最早的学问就是人文科学。 古人把人类的各种学问都统一称之为“智 慧之学”,或曰“哲学”,其实就是人文 之学。
4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从宏观上介绍体育人文社会学 的研究对象、任务、性质、学科地位、 学科体系和发展概况。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使学生整体了解体育人文社会 学学科性质,增强学习体育人文社会 学科的意识,为进一步系统学习体育 人文社会学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5
二、课程进度
课 次
1 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述
主要内容
22
1、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
“人文”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又称人道主义,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 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开始是指这 一思潮代表人物所研究的文化领域。他们认为,古典文化以人 和自然为研究对象,正是非神学的世俗文化,并借用拉丁文 humanitas,即人文科学来称谓它,以表明他们从事的是同 “神学学科”有区别的新学问。到16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 “人文学”一词的广泛含义,便称这些学者为人文主义者。到 19世纪西方学者才开始使用人文主义来概括整个思潮。文艺复 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肯定和注重人、人性,要求在各个文化领域 里把人、人性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社会 结构
学科 结构
12
❖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结构指构成人文 社会科学体系的知识元素的相对稳定 的联系方式,它是人文社会科学内在 逻辑的集中表现。
❖这种知识元素主要有概念、变量、陈 述、格式等。它们的不同有机组合构 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理论结构。
理论结构
13
❖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结构可以从横向 和纵向两个方面来考察。
❖若从现代科学的意义上讲,人文科学诞生 于14至15世纪,它是欧洲思想界经过漫长 的中世纪黑暗时代苏醒过来后向神学挑战 的产物,是作为神学的对立面提出来的。 因此,从人类科学史来看,人文科学早于 社会科学,并曾经包容过社会科学,这种 状况至少延续了几百年。
21
1、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
人文
“人文”
当侧重于“人”时往往与“人性”(Humanity)等同, 指关于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的观念;当侧重 于“文”时往往与“人文学科”(Humanities)等同, 指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 特别是人文学科、文史哲课程。
23
1、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源出于拉丁文humanists, 意即人性、教养。在欧洲15、16世纪开始 使用这一名词。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
问,以别于中世纪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神 学。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
研究。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 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史学、法学、
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要趋 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20世纪70年 代初)
学科 结构
15
❖社会科学 学、社会学、精神病学、宗教学。
❖人文科学是有关人类思想、文化的学科,
原指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作品的研究,
现在已扩大到包括建筑学、美术、舞蹈、
人文科学
——《辞海》
24
1、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
所谓人文科学,是指一些 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 及作为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 文化传统及其辨证关系为研究 内容、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它是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 义为学术研究主题的学科,它 所研究的是一个精神与意义的 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