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广西三月三的来历(通用5篇)广西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广西三月三的来历,欢迎大家参考!广西三月三的来历1壮族三月三,是壮族除了春节外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壮族的歌节和情人节,具体时间并不仅仅指三月三这天,而是农历二月以后直到三月三的这段时间里,其中龙祭是不可少的活动。
三月三到了,四方的客人来了,热情的壮家人早就备好花米饭、花鸡蛋、米酒,摆上竹竿、敲起竹竿并邀请客人一起跳竹竿舞,端上米酒唱起迎宾曲来迎接四方的“贝侬”——壮家人的亲人、朋友。
壮族的三月三除了有背彩蛋,有花米饭饭以外,还有一个传统的习俗“抢花炮”,抢花炮,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壮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然后置于送炮器上。
送炮器即铁炮,内装火药,然放后即把花炮冲上天空,待花炮落下时参加者均可奋勇争夺。
广西南宁、百色两地传统的送炮器的形状最为美观,外现为六角柱形,六边饰有图案、花纹,共分三层,底层为稍大的六角柱,柱角镶上桂花边;中层较细,携有各类形态的大小人像;上层为喇叭状开口。
"抢花炮"始于闽粤商人到此经商,由于信奉"妈祖",兴建庙宇祭祀。
在"妈祖"生日农历"三月廿三"举行大型庙会祭祀活动时举行的。
"抢花炮"运动,每年庙会燃放三枝花炮。
第一炮:命名为"发财炮",意示抢得第一炮,得炮者当年财运来到,生意一定兴隆,红火。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三月三”节日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各族代表节日(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
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
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一天村热闹非凡。
乌米饭是畲族人用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
这种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里香软可口。
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挂于通风阴凉处,数日不馊。
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
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说。
乌米饭的由,传说是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庭军队围困在大里,失去外援,粮草断绝,畲家军只得在大里寻找食物。
时值深秋,里大部分树木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叶虽落了,枝条上却挂着串串象珍珠一样的甜果,大家采一把带回营地,雷万兴也尝了尝,感到香甜可口,于是传令大量采集野果充饥,军粮解决了,抗击官军取得了胜利。
过后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忆起大里食过的甜果,便又想吃乌稔果,可是这时正是春天,乌稔树刚刚抽出绿叶,那有甜果呢?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也呈现出同乌稔果一样的蓝黑色,香味很浓,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高兴,下令畲军每年这一天都煮乌米饭。
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现在的“乌饭节”除了保留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更加热闹非凡了。
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

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壮族是其中的典型。
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在街头唱歌,聚集在河边过节。
以下是边肖精心推荐的3月3日节日传说和故事简介,仅供参考。
欢迎阅读!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三月三日最早可以推到记傅。
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从土里造人,繁衍后代。
伏羲在河南东部被尊为“先人之祖”,太昊陵古庙建在淮阳(伏羲的都城)。
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是太昊陵庙会。
农历三月初三也是传说中王母娘娘举行蟠桃晚会的日子。
清末有一首七言律诗《都门杂咏》,描写当年庙会盛况:“三月初三日长,桃园焚香;沿河风微起,十红尘四起。
”传说西王母原本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守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个是吃长生不老药,一个是吃仙桃——蟠桃延年益寿。
传说中的嫦娥在吃了丈夫后羿带来的太后仙丹后,飞到了月宫。
此后,在一些奇怪的小说中,西王母被描述为长寿之神。
农历三月初三,也是道教真武皇帝的生日。
真武大帝的全名是“北镇天真武宣天帝”,又名田璇神、玄武、真武真军。
生于上古轩辕世界,中国历三月三日,道教中掌管军事和战争的神。
3月3日,世界各地的道观都会举行盛大的仪式,道教信徒会在寺庙里烧香祈祷或在家祈祷。
真武山上的真武铭文,对真武大帝的来历、中国的主要真武道场、真武“救兵”的“仁心”进行了简洁而艺术的阐释。
说明3月3日人们纪念真武帝的由来和意义。
在古代,三月初三被认为是“上思”,汉朝被指定为节日。
“正月初三,东临流水,官民皆洁,意为洗尽,远离垢(病),大”(《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来又增加了宴会和水边郊游的内容。
晚上,每个家庭都会在自己家的每个房间里放鞭炮,炸鬼。
据说这一天鬼魂到处出没。
三月三节日介绍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庆祝“黑米节”,家家煮黑米,全家人一起吃,送给亲朋好友。
同时,他们也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来纪念这个节日。
连江县小昌民族自治县的畲族人民也庆祝吴梵节,这在山村里非常热闹。
黑米是畲族利用山上一种叫做吴桥树的野生植物,取叶子熬汤,然后将糯米浸泡在汤里几个小时,用木甑蒸熟而成。
【民间故事】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民间故事】壮族三月三的传说壮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而壮族三月三则是壮族人民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下面,我们来听听关于壮族三月三的传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壮族的祖先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村庄中。
这个村庄周围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清澈的河水从村庄旁边流淌而过,形成了一片宜人的田园风景。
这个村庄的人民勤劳善良,守望相助,村里繁荣昌盛。
每年到了春天,村庄的人们总会遭遇一个难题,那就是病虫害的困扰。
无论是庄稼还是果树,都被各种各样的虫子侵袭,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
村庄里的人们非常苦恼,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就在这时,村庄里的一位老人突然出现,他自称是天神派来的使者。
老人告诉村庄的人们,每年三月三这一天,天神会降临到这个村庄,给予他们解决病虫害的方法。
村庄的人们听后非常高兴,纷纷准备迎接这位天神使者的到来。
三月三的清晨,村庄的人们在村口搭起了一个高高的木架,上面挂满了五彩缤纷的花纸。
他们把新鲜的鲜花和美味的食物摆放在木架下面,准备迎接天神的到来。
而天神则乘坐着蓝天白云,挥动着彩虹的翅膀,降临到了这个村庄。
老人告诉村庄的人们,为了排除村庄里的病虫害,要在田地里挖一个大大的池塘,并且把小溪的水引入其中。
村庄的人们按照老人的指示,开始了劳作。
他们辛勤地挖沟、铺排水渠,最终完成了大池塘的修建。
当水溢满池塘时,老人又告诉村庄的人们,要在池子里放入五颜六色的小鱼,这些小鱼可以清除田地里的病虫害。
村庄的人们满怀期待地把小鱼投放进去,眼看着这些小鱼迅速游动起来。
不久之后,村庄的病虫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农作物开始丰收,果树结出了甜美的果实。
村民们欢呼雀跃,感谢天神的帮助。
他们庆祝的时候,又邀请老人前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老人对村庄的人们说:“我是负责维护自然和谐的天神,看到你们勤劳努力,且不怕困难的精神,决定帮助你们解决病虫害的问题。
希望你们能继续保持团结奋斗的精神,维护好这片美丽的村庄。
【民间故事】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民间故事】壮族三月三的传说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之一就是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壮族的传说中,三月三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和日子。
在他们的传统中,三月三被称为“蘑菇节”,是壮族人民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
根据传说,三月三是蘑菇的生长季节,蘑菇在这个月里最为茂盛。
壮族人民相信,蘑菇是一种神奇的食品,具有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
他们认为,在三月三这一天吃蘑菇,可以祈求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三月三成为了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他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蘑菇采摘、宴会、音乐舞蹈等。
根据壮族的传说,壮族三月三的起源与一个古老的故事有关。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壮族部落的村民们在山里捕鱼,他们发现了一个湖,湖边长满了美味的蘑菇。
村民们采集了很多蘑菇带回家,每个家庭都可以吃上一顿丰盛的蘑菇大餐。
村里的一个老人非常感激这个繁衍着、美味着的神奇蘑菇。
他认为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上天给了人类的礼物。
于是,老人告诉村民们,在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应该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以感谢蘑菇的馈赠。
从那以后,壮族人民每年三月三这一天都会举行盛大的蘑菇节庆祝活动。
在这个日子里,村民们会穿上盛装,前往山里采摘蘑菇,还会举行蘑菇宴会、舞蹈表演等。
他们相信这样可以祈求蘑菇继续生长茂盛,村民们健康快乐。
除了庆祝活动,壮族人民还会讲述一些关于蘑菇的传说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讲了一个小女孩和一只仙鹤的故事。
小女孩是个孤儿,没有家人去照顾她。
一天,她在山上遇到了一只受伤的仙鹤,她用自己的衣服为仙鹤包扎伤口,并且带它回家喂食。
仙鹤非常感激小女孩的帮助,它飞回仙界告诉仙帝小女孩的善良。
仙帝也非常感动,他派遣善神给小女孩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礼物——蘑菇种子。
小女孩把蘑菇种子撒在田地里,不久便有了茂盛的蘑菇。
小女孩的事迹传遍了壮族的部落,人们纷纷效仿她的行为,帮助受伤的小动物,并且种植蘑菇。
从那以后,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壮族人民都会举行庆祝活动,感谢蘑菇的馈赠,同时也记住了小女孩的善良行为。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8篇)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8篇)广西三月三由来篇一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荫动。
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
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幅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汉代,三月“上已”被确定为节日。
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令节。
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巳演变为春游踏青和水边宴饮的娱乐性节日。
宋元时,上已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月三、广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称“三月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有的地方则是祭祖扫墓,是传统的扫墓拜山节日,别样的风采,各有来历与不同的习俗。
关于壮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会、歌节)的由来,有好几种传说:一说,古老相传唱歌可以乐神,可以消灾除难,求得风调雨顺,后来发展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
二说,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
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焦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三说,唐代出了歌仙刘三姐,以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并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因而财主们怀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后世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四说,远古时期,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
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
壮族三月三传说故事

壮族三月三传说故事壮族三月三,是壮族除了春节外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壮族的歌节和情人节。
那你知道壮族三月三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壮族三月三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壮族三月三传说故事篇【1】很久以前,壮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
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
有一年,状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粮,达桂跪奏道:“状乡百姓颗粒无收,吾伴千岁前往视察。
”达桂伴驾来到状乡,只见田土龟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
达桂跪下说:“千岁亲见,万望免粮。
”土皇帝无奈只可免去状乡皇粮。
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之入骨,可是鉴于达桂的声望,又找不出什么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计,阴谋陷害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道跟前:“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达桂听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怀好意,但他还是从容地说:“请千岁道来。
”土皇帝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状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以内给我弄900张状人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
”达桂轻松的答道:“到时就请千岁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一个月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五十九天过去了,达桂依然没有动静。
限期到了,达桂才召集900个壮家大汉,每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来到皇城脚下,架锅煮糯米饭,煮辣椒菜汤,一个个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坐在城门下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
正当个个酒足饭饱,满头大汗淋漓的时候,土皇帝坐着八抬大轿赶到了。
达桂连忙上前施礼道:“货物已经给千岁送来了,可是这帮贱骨头张张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吗?”土皇帝下轿一看,一个个黑里透红的皮肤上都是湿漉漉的,象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臭气扑鼻。
土皇帝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后退几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简介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简介广西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传统节日,日期在农历的三月初三。
这个节日被广西壮族人民视为春天的象征,通常是一个欢乐、热闹的节日,各种传统活动和庆祝活动在这一天举行。
广西三月三节的由来与壮族的神话传说和民俗信仰有关,是源于古代壮族人民对大地的祭祀和敬畏。
据传说,很久以前,壮族的祖先们居住在广西的大山之中。
那时,他们遭受了许多困苦和灾难,食物也变得非常稀缺。
于是,壮族民间开始传承一个传统的节日——三月三,来祈求丰收和安宁。
在这个节日里,壮族人民会集体举行祭祀活动,以感谢神明的恩赐和保佑。
他们会在山间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搭建起祭坛,将各种食物、酒水和鲜花供奉在祭坛上。
然后,壮族人民会一起唱歌、跳舞,表达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歌舞的内容通常是描述他们祖先的传说和壮族民间文化的故事,如《牛郎织女》等。
这些歌舞活动都是壮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三月三节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
除了祭祀仪式和歌舞表演,广西三月三节还有其他多样化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刀竹舞。
刀竹舞是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舞者手持竹竿和刀,配合音乐节奏,表演出精彩的舞蹈动作。
壮族人民相信,这种舞蹈能够驱鬼辟邪、祈求好运。
此外,还有竹筒酒、火龙舞、羌族街舞等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
广西三月三还是壮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时刻。
在节日期间,许多壮族人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饰,并进行民族舞蹈、歌曲、乐器等比赛和展示活动。
这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壮族传统文化的机会。
近年来,广西三月三以独特的节日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许多人慕名而来,一起参与庆祝活动,体验壮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这一天,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都洋溢着欢乐和喜悦的氛围,成千上万的游客将远道而来,共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总的来说,广西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承载着丰收和幸福的愿望。
它不仅是壮族人民祭祀神明的活动,也是他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壮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官。
达桂年纪不大,但很有文化很聪明,而且很爱护百姓。
有一年,状乡大旱,达桂向土皇帝奏请免皇粮,达桂跪奏道:“状乡大旱,百姓颗粒无收,希望千岁恩准免去今年要交的皇粮。
”
土皇帝听后吃惊道:“哦,大旱,我壮乡今年真有这样的天灾?”
韦达桂急忙回禀道:“千岁若不信,我愿伴千岁前往视察。
”
达桂伴驾来到状乡,原来真如韦达桂所说的,百姓的庄稼地是一片遭受旱灾的惨象啊!一群群百姓跪在山道上向土皇帝乞求道:“千岁爷,可怜可怜我们吧,今年的收成不够吃喝啊!千岁爷,千岁爷!!!”
达桂跪下说:“千岁亲见,曾经的万顷良田现在连一粒米也没有了,恳请千岁免粮啊!”
听着百姓苦苦的哀求声,土皇帝无奈只好免去状乡的皇粮。
土皇帝觉得免去皇粮后,他缺少了很多用来享乐的金钱,而这一切都是韦达桂造成的,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之入骨,但找不出什么理由把他除掉,因此施出毒计,阴谋陷害韦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到跟前:“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
”达桂听了,从容地说:“请千岁道来。
”土皇帝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状人的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以内给我弄900张状人的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
”达桂轻松的答道:“到时就请千岁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
两个月过去了,韦达桂毫无动静,到点货验收的时候,韦达桂召集了900个壮家大汉,每个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辣椒面来到城门下。
韦达桂高声对大汉们说:“各位壮士,篝火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架锅煮饭煮辣椒汤。
”
饭煮好了,汤也做好了,这900个大汉呐,一个个的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在城门下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
个个酒足饭饱、大汗淋漓的时候,土皇帝坐着八台大轿过来了。
土皇帝对韦达桂问道:“怎么样,我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达桂连忙上前行礼道:“正等着千岁爷您来验收,千岁您看,这些贱骨头整张皮都漏水的,不知做楼阁的瓦片是否还合适啊?”
土皇帝下轿一看,一个个壮乡大汉的皮肤上都湿漉漉的,臭气扑鼻。
土皇帝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头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
”说完,调转轿子回宫殿去了。
一计未成,又生二计。
一天,他把达桂叫到跟前:“达桂,你向来聪明能干,再过一个月皇后就要坐月子了,听说壮家的公鸡蛋很有营养,你给我在二十天内弄490个公鸡蛋来,到时重重有赏。
”达桂满口答应。
限期到了之后,土皇帝派兵去抓达桂。
达桂连忙出来迎接施礼道:“非常对不起,我父亲正在坐月子,我得照料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才能出门。
”
兵差大喝一声:“天下男子怎么会生孩子?”
达桂回复道:“男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呢?”
兵差无言以对。
只好回去报告土皇帝,土皇帝大怒,下令捉拿达桂。
壮家百姓闻讯立刻把韦达桂送到了山上的枫树林去躲避,土皇帝得知韦达桂藏在深山里,就下令放火烧山,结果来不及逃跑的韦达桂被烧死在了枫树林中,这天正好是农历三月初三。
后来,老百姓们含着眼泪把他埋葬了,还建了一座祠堂来纪念韦达桂。
据说呀,农历三月初三的一个雷电交加的晚上,祠堂里冲出了一条五色大蛇,直冲王爷府一口咬死了土皇帝。
从那时起,壮族人为了纪念韦达桂,年年到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壮乡男女老少在家门外摆上五色糯米饭当供品,唱起赞美和感谢韦达桂的壮族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