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

合集下载

李 白 塞下曲六首

李 白      塞下曲六首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此诗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渲染边地苦寒。

结尾的雄劲有力
客中行李白
蒲桃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的首二句不仅仅是对宣城地理环境的客观描写,其中也包含有诗人对寓居之地的深厚的感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的首二句语气十分兴奋爽朗。

充满诗人对生活新天地的礼赞和陶醉。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导读:一、《塞下曲六首》原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二、《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卢纶——《塞下曲六首》(精选范文)

卢纶——《塞下曲六首》(精选范文)

卢纶——《塞下曲六首》(精选范文)
【手抄报内容】
【年代】:唐
【作者】:卢纶——《塞下曲六首》
【内容】: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作者小传】
字允言,河中蒲人,以荐授监察御史。

帝有所作,辄命赓和。

大历十才子中,仲文外,以韩卢两家为最,其风韵胜也。

【注释】:
蝥弧:旗名。

【简析】: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通过写将军从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敌逃、庆功宴舞,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气势雄阔。

1。

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文学其一首句言五月天,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韩愈说五月榴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

但是,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

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物上的巨大反差,被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

《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

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

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

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

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

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

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

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

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

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

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斩楼兰:据《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其二这首诗写战士们努力征战,不辞辛苦,希望能真正营造出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让广大人民不再受外族入侵的威胁,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卢纶塞下曲六首及解释

卢纶塞下曲六首及解释

卢纶塞下曲六首(一)之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之二林暗草惊风,将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之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之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之五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之六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歌。

[参考译文]一:塞下有一个很威武的将,他用鹫羽作箭,制成一种叫做“金仆姑”的利箭,还有一种绣成燕尾形状的“蝥弧”旗;他在台上独自立着,对着全体的士发下新颁布的号令。

那班士听了这个新令,便在千百个营里,一齐高呼着尊令的声音。

二: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词语解释】平明:天刚亮。

白羽:箭尾白色鸟羽,指箭。

没:嵌入。

石棱:大石块突出部分。

三: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偷偷地逃跑了。

将发现敌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四:在野外营地摆放盛大的庆功筵,羌戎也来庆贺战士的凯旋。

带着醉意,穿着金甲跳起了舞蹈,如雷的鼓声震撼着山川。

五:逐猎前将把箭弓调整到最佳,并召唤猎鹰前来助阵。

将威风凛凛英姿焕发的一亮相,周边均感受到将玉树临风颇具出世之能的威风。

逐猎者把胡飞乱窜的野鸡们赶得惊跳逃窜,猎手们把那些狼狈窜跳的猎物在这片古老的丘陵地带上一扫而光。

六:我就像挺拔而立的七叶莲,虽然孤行,但胸怀坦荡,品格高洁。

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提名麒麟阁的话,也不借此沽名钓誉。

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塞下曲六首李白〔唐代〕原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译文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塞下曲古诗解释

塞下曲古诗解释

塞下曲古诗解释塞下曲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四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古诗简介】《塞下曲》为卢纶的组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

语多赞美之意。

【翻译/译文】1、塞下曲其一翻译: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

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2、塞下曲其二翻译: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3、塞下曲其三翻译: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赏析/鉴赏】1、塞下曲其一赏析: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

本诗描写了勇猛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领动员出征时的威武和雄壮声势。

诗的首句描写边塞将军身佩宝箭的威武气概,金仆姑是宝箭之名,借以显示将军的非凡气度。

次句写练兵场上竖着的饰有燕尾形飘带的帅旗。

《左传》:“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这里引用“蝥弧”之典,象征着军中士气的高涨,生动地衬托了将军的八面威风,使将军形象栩栩如生。

第三句写将军下令出征。

“独立”—词,显示了将军威武屹立的气势。

末句写万千战士一呼百应的壮盛气势。

“千营”形容士军之盛壮。

“共一呼”写出了战士们的万众一心、共同赴敌的决心和浩大声势,这“一呼”大有声震山岳的雄威气势。

2、塞下曲其二赏析: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

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塞下曲六首

塞下曲六首

塞下曲六首导语:塞下曲六首《塞下曲六首》作者:李白原文:(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其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其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注释:1、天山:指祁连山。

2、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3、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4、天兵:指汉朝军队。

5、衔恩:受恩。

甚:多。

6、海:瀚海,大沙漠。

陇头:田野。

7、高枕:高枕无忧。

8、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

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9、天骄:指匈奴。

10、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11、麟阁:即麒麟阁。

霍嫖姚:即霍去病。

12、云砂:细碎的石粒,指边塞风光。

13、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14、独不见:为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

15、虎竹:兵符。

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16、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17、殊:远。

嗟:感叹。

18、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19、合:满。

陇底:山坡下。

20、负:凭借。

净:一作“静”。

妖氛:指敌人。

诗意:(其一)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下曲六首(其六)》李白唐诗赏析【作品介绍】
《塞下曲六首(其六)》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4卷第8首。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

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

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

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

【原文】
塞下曲六首(其六)
作者:唐·李白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注释】
①甘泉:秦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离长安二百馀里。

②李将军:指汉朝名将李广。

③兵气:指战争的气氛。

陇底:山岗之下。

④横行:纵横驰骋。

净妖氛:指消灭敌人,平定祸乱。

【赏析】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

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

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

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
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繁体对照】
塞下曲六首(其六)李白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雲。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

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壹戰淨妖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