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塞下曲》的古诗赏析
塞下曲四首原文赏析

塞下曲四首原文赏析塞下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擅长描绘边塞的荒凉、壮美和英雄壮丽的形象。
塞下曲既有悲壮的情感,又有豪情的张扬,被誉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之一。
一、《塞下曲四首》原文曲牌:塞下曲四首·其一锵锵锵,马蹄声;阴云低动,野雁南行,一束残阳铺满路。
寒孤蛩泣古树,人影惊空谷。
边塞词人已离故土。
长剑寒光上,胡沙夜雨里,贫瘠黄河曲。
曲牌:塞下曲四首·其二陇头传来歌舞声;欢声笑语,玉锵金响,人间洪乐气。
尘心似醉如痴,碧空翠野茫茫无际。
尔来何处,可共蟾宫对。
笑捧仙桃系细丝,青蝉弄影,碧树丹山肆意飞舞。
曲牌:塞下曲四首·其三逐鹿中原已百年;铁马辽天,笑看英雄低首。
山河破碎处,壮胆湖光尽染红色。
悲乐同时,尽入豪杰心头。
纵横立世几多年,铁血沙场情难奈何。
曲牌:塞下曲四首·其四角声撕夜半天明;胡沙入境,射虎江山心冷。
借问谁家桃李,美人良子如梦连时。
为国捧心,忍看乌鸦啄眼不声。
英雄无泪,本色为沙场染。
</p>二、赏析《塞下曲四首》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手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每首曲子都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形容塞外草原的奇幻景象,另一个部分则是将塞外的英雄悲壮形象巧妙地融入其中。
这种独特的结构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其次,词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长剑寒光上,胡沙夜雨里,贫瘠黄河曲”这一句,通过寒剑、夜雨和贫瘠的黄河等意象的运用,将荒凉的边塞景象和忧伤的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感慨。
最后,作品中表现出的壮丽和豪情热血使人产生共鸣。
歌颂了在塞外英勇战斗,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将士们。
他们无畏艰险,坚守阵地,舍己救人,守卫祖国的边疆。
他们的忠诚和勇敢不仅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感到自豪和自豪。
在整个赏析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塞下曲四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通过作者对边塞景象和英雄形象的巧妙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塞外的苍凉和英雄的壮丽。
高适《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高适《塞下曲》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适《塞下曲》原文及赏析塞下曲唐·高适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塞下曲》原文注释及简析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作者背景】
卢纶(748-800),唐代诗人。
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注词释义】
引弓:拉弓,开弓。
平明:清早。
白羽:本指箭秆上的羽毛,这里借指箭。
没:陷入。
指箭射入很深。
【古诗今译】
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
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这是卢纶反映军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诗。
塑造了一位将军的勇猛形象,篇幅极为简短,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前两句写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惊风阵阵。
诗中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为将军拉弓射箭的壮举作了铺垫。
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出猎时,远远看到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头居然稳稳地扎入石头之中。
这里借用李广的故事,来形容将军的勇猛和神力,的确是非常恰当的。
全诗语言精练准确,描写生动传神。
塞下曲的整首诗的意思

塞下曲的整首诗的意思《塞下曲》全诗意思: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
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了弓和刀。
衍生注释:“月黑”指没有月光,夜晚漆黑。
“雁飞高”,大雁因受惊吓而高飞。
“单于”是古代匈奴的首领。
“遁逃”表示逃跑、逃走。
“轻骑”是轻快的骑兵。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紧张激烈的追敌场景,既展现了边境的紧张局势,也突出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诗中以景衬情,通过月黑、雁飞高、大雪等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更凸显了战士们的果敢和坚毅。
作者介绍:卢纶,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以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居多,多反映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风格雄浑豪放。
运用片段:例子 1:哎呀呀,你想想看,那月黑风高之夜,就像咱走夜路突然听到啥动静一样,多吓人呐!单于的军队想偷偷摸摸跑,能跑得了吗?咱将军那可是厉害得很呐,带着轻骑兵就追上去了,那大雪都快把弓和刀给埋了,他们也不怕,这得多勇敢呀!这场景不就跟咱平时看的那些刺激的大片似的嘛!例子 2:嘿,你说这单于也太狡猾了吧,趁着月黑想逃走!可咱的将士们能让他得逞吗?那肯定不能啊!就像猫捉老鼠一样,死死地盯着呢!将军带着轻骑在大雪里冲锋,哇,那画面,太震撼了!这要是拍成电影,得多精彩呀,不比那些国外大片差吧!例子 3:哇塞,卢纶这首诗写得太绝了吧!那月黑雁飞高的场景,多有氛围感呀!单于想逃,哼,没门!将军和他的轻骑兵多勇猛啊,大雪都挡不住他们的脚步。
这要是我在那,不得佩服得五体投地呀!咱也得学学人家这勇敢的劲儿,遇到困难可不能退缩,对吧?例子 4:哎呀呀,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好像也在那战场上一样呢!那紧张的气氛,那勇敢的战士,真让人热血沸腾呀!单于想偷偷跑,门都没有!咱将军多牛呀,带着轻骑就杀过去了,那大雪算啥呀,根本挡不住他们保家卫国的心!这精神,咱可得好好学学!例子 5:嘿,你瞧这塞下曲里的场景,多刺激呀!月黑的时候单于想遁逃,能逃得掉吗?咱将军那可是毫不含糊,带着轻骑兵就冲上去了,那雪下得那么大,都盖满了弓和刀,他们也不怕。
卢纶《塞下曲》的意思及赏析

卢纶《塞下曲》的意思及赏析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塞下曲,指边塞上的歌曲,是唐代一种歌曲的名称。
歌曲的内容大都是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伦的《塞下曲》一共创作了六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
2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3平明:天刚亮。
4白羽:箭尾白色鸟羽,指箭。
5没:嵌入。
6石棱:大石块突出部分。
昏暗的树林中,忽然刮来一阵疾风,草被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是老虎,从容不迫地搭箭引弓。
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
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中。
【从容之美】本诗写将军李广在任右北平太守时,遇到的一次富于戏剧一性一的经历,表明了李广的箭术高超,也体现了他的从容镇定之势。
首句“林暗草惊风”,不仅把将军出猎的时间、地点一交一代出来,而且蓄足一种气氛,尤其用一“惊”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
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而且也暗示将军的警惕一性一很高。
接下来将军引弓这一动作,让读者感受到将军临险时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赏析】卢纶的这首《塞下曲》,构思非常的巧妙,将夜间“引弓”和清晨“寻羽”两个场景作了一精一心安排,设置悬念,通过箭“没”石棱的渲染,赞颂了将军的英武善射,增强了气势。
因此,作文时,如果需要增强文章的气势,打破平淡无奇的叙述,合理的夸张能让你的文章锦上添花。
【启示】深夜,在风吹草动的树林里,石头被以为是老虎,便弯弓引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困难、挫折,就像诗中的“老虎”;在挫折面前也会用各种方法去应对,犹如弯弓,射箭。
解决困难,面对挫折,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戒骄戒躁,保持一颗平常心,再大再猛的“老虎”都会被降伏。
塞下曲(卢纶)原文及赏析

塞下曲(卢纶)原文及赏析塞下曲(卢纶)原文及赏析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怜白发生,未许蓬莱将。
塞下曲(卢纶)赏析《塞下曲》是唐代文人卢纶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通过对塞上战事的描绘和将士的不幸命运,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诗的结构简洁明快,运用了对仗和平仄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节描绘了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凸显了单于的背叛和杀伐之气。
接下来的两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则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决心,他们追逐敌人的足迹,冲出大雪中满怀战意。
次节转而描述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悲壮场面,通过短短的四句诗揭示了将士们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生命抵御外敌的壮举。
壮士们经历了十年的战争,历经千辛万苦,却依然心系家园,并且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归来。
最后一节则描述了壮士们回到京城,在天子明堂见到皇帝的情景。
将士们立下了十二次战功,却只得到了赏赐百千强的奖励。
其中“可怜白发生,未许蓬莱将”表达了将士们的遗憾和不满,他们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未能得到完全的回报。
白发生已经到了可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仍未允许他们退休享受幸福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将士们的描述和心理情感的展示,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为国家付出的伟大精神。
卢纶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平仄的修辞手法,使诗句节奏感强,表达流畅自然。
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思考,同时也希望从国家的角度更加关爱退役军人,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帮助。
在赏析中,我尽量按照赏析的逻辑展开论述,避免了小结或其他无关内容的出现。
文章中使用了适当的分段,使得内容更加通顺和清晰。
同时,语句的表达也力求准确、流畅,以达到整体的美观和易读性。
文章中没有出现任何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符合要求。
许浑《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

许浑《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这首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
全诗话句精练、构思巧妙、境界悲壮、意蕴深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塞下曲》原文唐代: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塞下曲》译文及注释译文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注释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
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
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仍然。
寒衣:御寒的衣服。
《塞下曲》鉴赏“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
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
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
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
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
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
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
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
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
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
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
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
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
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
李益《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李益《塞下曲》原文及赏析“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这两句写边塞将士开怀放歌、人欢马叫的场面——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人们目送远去的飞雁,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马群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撒欢奔跑。
“绿”字用得妙,不仅写草色,而且表示春天已经来到草原。
两句构成一幅绝妙的边塞春景图和边塞上人们的壮美豪情。
出自李益《塞下曲》之一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燕歌:指《燕歌行》曲调。
《燕歌行》,乐府《平调曲》名。
以三国时曹丕所作二首为最早,皆写女子怀念远行的丈夫。
后人所作,多写征戍之事。
②塞鸿:塞上的大雁。
赏析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
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夹杂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绪。
当读者翻到李益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
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较突出的。
诗中“蕃州”乃泛指西北边地(唐时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西,与黄河不属),“蕃州部落”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
军中将士过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的生活,十分艰苦,但又被磨炼得十分坚强骁勇。
首句只夸他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
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写“驰猎”,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了。
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
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
正是“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组诗其四)。
“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这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
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塞下曲》的古诗赏析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
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
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
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
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关于《塞下曲》的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1.塞下曲古诗赏析
2.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塞下曲
3.《塞下曲》李白
4.塞下曲的鉴赏
5.《塞下曲》李白
6.塞下曲李白
7.《塞下曲·其一》
8.《塞下曲》的原文及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