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塞下曲(其三)

合集下载

《塞下曲(其三)》李白唐诗鉴赏

《塞下曲(其三)》李白唐诗鉴赏

《塞下曲(其三)》李白唐诗鉴赏【作品介绍】李白有《塞下曲》六首。

元人萧士赟云:“此《从军乐》体也。

”这一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原文】塞下曲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赏析】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

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

在唐代前期,胡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渊甚至一度被迫“称臣于突厥”(《旧唐书;李靖传》)。

因此,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

“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

气势雄浑,大有高唱入云之势。

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

“插羽”,安上箭。

“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

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简洁,笔法的洗炼。

然而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

既然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自然就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天兵所向,势如拉枯摧朽。

这是符合逻辑和顺理成章的。

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

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

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

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

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

“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

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

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

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

塞下曲六首其三翻译

塞下曲六首其三翻译

塞下曲六首其三翻译原文:塞下曲六首其三唐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⑻。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⑼。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⑽。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⑾。

翻译: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

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

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军营渐空,海雾已消。

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

赏析: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

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

在唐代前期,胡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渊甚至一度被迫“称臣于突厥”(《旧唐书·李靖传》)。

因此,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

“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

气势雄浑,大有高唱入云之势。

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

“插羽”,鞍上箭。

“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

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简洁,笔法的洗炼。

然而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

既然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自然就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天兵所向,势如拉枯摧朽。

这是符合逻辑和顺理成章的。

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

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

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

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

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

“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

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

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句确实或有讽刺之意。

赛下曲卢纶古诗注音版

赛下曲卢纶古诗注音版

赛下曲卢纶古诗注音版sài xiàqǔjiùlínɡjīn pú ɡū《塞下曲·鹫翎金仆姑》lúlún tánɡdài卢纶〔唐代〕jiù línɡjīn pú ɡūyàn wěi xiù máo hú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dú lì yánɡxīn lìnɡqiān yínɡɡònɡyìhū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sài xià qǔlín àn cǎo jīnɡfēnɡ《塞下曲·林暗草惊风》lú lún tánɡdài卢纶〔唐代〕lín àn cǎo jīnɡfēnɡjiānɡjūn yè yǐn ɡōnɡ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pínɡmínɡxún bái yǔmòzài shí lénɡzhōnɡ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sài xià qǔyuè hēi yàn fēi ɡāo《塞下曲·月黑雁飞高》lú lún tánɡdài卢纶〔唐代〕yuè hēi yàn fēi ɡāo chán yú yè dùn táo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yù jiānɡqīnɡjì zhú dà xuě mǎn ɡōnɡdāo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sài xià qǔyě mù chǎnɡqiónɡyán 《塞下曲·野幕敞琼筵》lú lún tánɡdài卢纶〔唐代〕yě mù chǎnɡqiónɡyán qiānɡrónɡhèláo xuán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中华诵 国学经典 3-6年级诗词部分

中华诵 国学经典 3-6年级诗词部分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部分一年级下册击壤歌(夏商民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弹歌(《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卿云歌(先秦民歌)卿云烂兮。

乣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易水歌(战国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送兄(唐.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咏华山(北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越女词(其三)(唐.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幼女词(唐.施肩吾)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幼女词(明.毛铉)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鸭(元.揭傒斯)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洞(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四年级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采莲曲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采莲词(清王淑)莲华莲叶满池塘,不但花香水亦香,姊妹折时休折尽,留花几朵护鸳鸯。

4、栾家濑(唐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5、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塞下曲-其三》原文、译文及注释

《塞下曲-其三》原文、译文及注释

《塞下曲·其三》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这首诗写于卢纶的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时。

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

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原文:
塞下曲·其三
唐代-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对照翻译: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注释:
①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②月黑:没有月光。

③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④遁:逃走。

⑤将:率领。

⑥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⑦逐:追赶。

⑧满:沾满。

李白《塞下曲(其三)》全诗赏析

李白《塞下曲(其三)》全诗赏析

李白《塞下曲其三》全诗赏析李白的塞下曲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塞下曲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赏析】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

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

在唐代前期,胡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渊甚至一度被迫“称臣于突厥”(《旧唐书·李靖传》)。

因此,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

“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

气势雄浑,大有高唱入云之势。

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

“插羽”,安上箭。

“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

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简洁,笔法的洗炼。

然而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

既然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自然就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天兵所向,势如拉枯摧朽。

这是符合逻辑和顺理成章的。

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

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

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

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

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

“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

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

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

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

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

然其言又何婉而多风也。

”(《李太白全集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句确实或有讽刺之意。

古诗诵读-塞下曲(其三)课件

古诗诵读-塞下曲(其三)课件

古诗诵读-塞下曲(其三)课件塞下曲(其三)夜深知雁来时,单衫首夜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待到天明去!车轮满地泪。

赵瑟初教几字,月魄初垂两鬓。

教我心似金钩快,宛似女儿。

早发白帝城,暮到归来泪。

又作: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九月湖畔尤气爽,十年峡谷一炊香。

——《登高》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临江仙》废话:《塞下曲》系辛弃疾赴辽阳行间所作,从行踪上看,此诗作于1178年夏季广宁外城,在当前地势上属黑龙江省尚志市界,明代时增开辽宁范围,在今瓦房店市境内,此处是中国古代汉族向北挺进的过程中最北的边防据点,不仅是东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电影《大团圆》中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

正文:这首诗情景交融,深情细致。

彰显了诗人兼备律诗、楚辞、旧体诗等多重艺术技法的才情。

他此时远离故乡,孤军深入敌后的血与火的考验下,恢弘浩荡的杀戮,遍地萧条,动人肺腑。

犁属孤实,犁不辱君命,鸟不卑王懿德;宋典香不愧先贤之士。

在这种人生道一万九千里十九不到中国然神龙起。

篇中所描述的是诗人心境的变化,他开头就再现了夜寒静中,寒鸟叫声远传的壮观,接着引领我们进入到一种静谧的氛围中,那是一种静待黎明的心情,也就是孤独等待发生生命意义的场景。

诗中不难发现,他感受到自己的孤独,感受到恍如隔世的人生感慨:“待到天明去,车轮满地泪”这一行简明扼要,说出了很多,这一行诗表达了诗人刻骨铭心的痛苦,表达了他内心真挚的感情,也表达了他追寻人生意义的强烈愿望,更是表达了他对自己追求之路上唯一的坚持。

上片所写的是对自己内心独白的描述,巧妙地转入到自己对他人的记叙上,这是作者极富心机的地方,也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

他将自己对“心似金钩快”的记叙化作了对小虞美人的赞美,赋予了心情一层深刻的内涵。

“夜深知雁来时,单衫首夜凉”这一句境界画面独特,选择了一个特别的时间点进入故事情境——深夜。

夜里的空气总是清新,有令人振奋的精神,鸟鸣声中包含着神秘,让人陶醉。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甲马营镇实验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下曲(其三)
唐· 卢纶
【译文】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 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 去追击,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 雪飘落,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 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 了。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 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 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 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 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塞下曲(其三)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
[chán]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zhú
dùn
大雪满弓刀。
唐·
二上
前出塞
唐· 杜甫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二上
塞下曲(其二)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二下
塞下曲(其三)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
[chán]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zhú
dùn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三)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卢纶 ( 739 年- 799 年),字
允言,祖籍范阳(今北京西南)。 中国唐朝中期诗人,大历十才子 之一。 全唐诗收其诗5卷。卢诗工于 写景,形象鲜明,语言简练,其 中的一些边塞诗气势不凡,尚有 盛唐气象,其中尤以《塞下曲》 数首最为有名。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 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 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 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 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 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 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 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 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 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