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周语文作业

第九周语文作业
第九周语文作业

文言文专项训练

(一)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è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夸父逐.日()⑵夸父与日逐走.()

2.在括号里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⑴()饮于河、渭。⑵()渴,欲得饮

3.翻译下面句子。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二)枭逢鸠

枭逢鸠①。鸠曰:“子将安②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②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选自《说苑〃谈丛》)

【注释】①枭:猫头鹰。鸠:鸟名,样子很像野鸽。

②安:何处,哪里。

③恶(wù):讨厌,憎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子.将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故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故东.徙:_______ _________ (4)子能更.鸣: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将安之?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帮时有物外之趣。

C、吾欲之南海。

D、渔人甚异之。

3、翻译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4、这则寓言故事要告诫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

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者:主管祭祀日的官员。

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③卮(zhì):古代酒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引.酒且饮之:_______________(2)夺其.卮曰:__________________

(3)遂.饮其酒:__________________(4)终亡.其酒: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画蛇添足》一文的主旨是在暗示我们做事,不可如何()

A、性情急躁

B、粗心大意

C、手忙脚乱

D、自作聪明

4、《画蛇添足》一语后来比喻()

A、锦上添花

B、雪中送炭

C、操之过急

D、多事无益

(四)虎求百兽

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②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③,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注释】①求:寻找,寻求。

②长(zhǎng):首领,掌管。

③然:是的,对的。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两项是()

A、是.逆天帝命也(表示判断的动词)

B、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逃跑)

C、子以为我为.不信(认为)

D、兽见之皆.走(都)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子.无敢食我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虎求百兽而.食之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C、子以.我为不信以.仁为己任,不亦重乎?

D、虎求百兽而食之.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虎求百兽而食之②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故遂与之行④兽见之皆走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同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5、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则语言故事。我们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什么?

(五)铸砚示志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

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常临鉴自奇鉴:镜子。

B.屡举进士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卒:终于。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选出下面对文意解释有误的两项()()

A. 有人劝桑维翰改变追求,而他却铸铁砚来表达自己不变的决心。

B.“砚穿则易”的意思是说砚台要磨穿很容易。

C.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常照镜子以自叹。

D.试官是一个不以材取人而迷信其它的昏庸的官员。

(六)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解释加点的字。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遂.依而截之()

2、解释下面的句子。

(1)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译文:

(2)遂依而截之。

译文:

3、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老父”是“执长竿入城门者”的父亲。

B、“但见事多矣”与“但求问心无愧”两句中的“但”意思不相同。

C、“计无所出”的意思是想不出办法。

D、本文主要是批判执长竿者思想僵化,不会变通。

4、你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七)愚人食盐①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②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④食盐。食已口爽⑤,返为其患。

【注】①选自《百喻经》。这是一部佛教文学作品,古印度人著,我国南朝时人译。全书共98条,号称“百喻”,均以故事宣扬佛教思想。②更:改变。③缘:因为。

④空:空口。⑤口爽:口味败坏。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至于他家(愚人)B.更为益盐(增加)

C.况复多也(再)D.返为其患(通“反”)

2、翻译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3、文中“愚人”之“愚”具体表现在哪里?造成这一表现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主人与食”的“食”和“便空食盐”的“食”解释上有何区别?

5、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九年级语文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1.汹柔坟喉惆黎 2.B 3.示例:故乡是一杯浓浓的酒,故乡是一轮圆圆的月。 4.悲欢、无情、蹲踞、冷眼看人间恩怨。 5.由长城联想到祖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表达对长城复杂的情思。 6.C 7.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略 2我用残损的手掌 1.(1)憔(2)逐(3)躏恒 2.戴望舒雨巷 3.示例:春天,河堤上杨柳依依,各种花争奇斗妍,如一道锦幛展现在我们面前。 4.指祖国母亲(或:热恋爱人、兄弟姐妹、亲朋好友)。 5.使情感表达更加形象,突出“你的名字”给人的深刻印象。 6.一连串的“轻”字,形象地展露出诗人温柔的心情。 7.略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1)熏惫(2)扉惘 2.舒婷朦胧诗 3.略(提示:古诗或现代诗均可)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草为大地可以舍弃一切的精神。 5.喻指祖国。 6.歌颂为了祖国可以舍弃一切、抛弃一切的献身精神。 7.略(提示:利用对话式,表现抒情对象的内在精神) 4外国诗两首 1.B 2.(1)莱蒙托夫俄国(2)休斯美国 3.A 4.法国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5.百折不挠、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者形象。 6.六月、叫骂、嘲笑、波拿巴、狂飙、仇恨。 7.人都是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的,有了崇高的精神信仰,生活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甚至要牺牲生命,也会无所畏惧。 8.略 单元复习 1.瓣魂烬绚 2.D 3.(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大陆(3)胜作一书生(4)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5)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示例:凝在目光里望着它情深深 5.诗人以北方特有的“手推车”作为意象进行聚焦。 6.枯干了的河底、阴暗的天穹、冰雪凝冻、灰黄土层。 7.加强诗歌的抒情意蕴,凸显诗歌的主题,表现下层劳动者的悲苦生活。 8.诗人以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来折射时代风云,表现了中国人民苦难的生存状态。 9.秋季西风、雁啼、红叶、

牛津译林版英语七上第九周周末作业试题(Unit1-Unit4)

( )1.---Are you my new classmates? ---Yes,______. A.you are B. We are C. I am D. I’m ( )2. ---____ your name Millie? ---________. A.Are;Yes,I am B. Is; Yes, it is C. Is; Yes, I am D. Are; Yes, it is ( )3.The girl likes ___ in her mother’s dresses. A. wearing B. putting on C. dressing D. dressing up ( ) 4. We have ______ homework to do, I don’t have ______ time _______ with you. A. too many; much; chatting B. much too; many; chatting C. too much; many; to chat D. too much; much; to chat ( ) 5. Let Simon and ________ friends. A. I be B. I am C. me be D. me are ( ) 6. Do you want to _______ English with me? A. ask B. speak C. talk D. say ( )7. He likes playing____basketball, so he wants to buy ____basketball. A. a; a B. /; / C. /; a D. the; a ( )8. Where _______ your English teacher _________ ? A. is; come from B. does; from C. do; come from D. does; come from ( ) 9.---__________ do you watch TV every week ? ---Three times . A How often B How many times C When D How long ( )10.---__________? ---He looks tall and strong . A How is he B How does he look C What does he like D How is he like ( )11.—Is this lady in red _____ teacher, Joy? —Yes, she is. She teaches ________ maths. A. your; our B. your; us C. you; our D. yours; us ( )12. The boy glasses likes blue. A wear,wearing B with,wearing C in,wear D with,wear ( )13. ---Tony likes reading books.---But Betty enjoys________for things on the Intemet.A.to looking B.1ook C.1ooking D.to look ( )14. I’m sorry, I don’t know the answer ____this question. A. in B. of C. on D. to ( )15. ---______her uncle? ---He’s a worker. A. What is B. What are C. What does D. What do ( )16.Mary with her friends usually ____about sports after class. A. talks B. says C. speak D. say ( )17. Here ________some good sports news. A. does B. do C. are D. is ( )18. ---What’s this? ---_________. A. This is a dog B. That’s a dog C. It’s a dog D. I'm a dog ( ) 19.We often _________snacks _________the supermarket. A. borrow; from B. buy; from C. buy; for D. lend; to ( )20. Who sits between _______? A. him and I B. you and I C. he and you D. you and her ( )21.He often watches TV Sundays,but he wants to go to the cinema this Sunday.A.at;on B.on;on C./;on D.on;/ ( )22. Her parents ______ from Shanghai. A. are all B. all are C. both are D. are both ( )23. Thank you for ________ us the news. A. tell B. to tell C. telling D. tells ( )24. We will have a parent s’ meeting _____ 3:30 _____ the afternoon ______ Oct. 16th. A. at; in; at B. on; on; on C. at; on; of D. in; in; on

管理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2015.9)

2015年第二学期《管理学原理》第一次大作业 参考答案 第一大题:简答题 1、简述管理环境的分类。 答: 以影响因素在组织内还是在组织外为标准,可以将管理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类。 内部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内部的对组织管理活动发生影响的诸因素的总称,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组织内的人、财、物等因素,它影响甚至是决定组织活动的效率和规模。文化环境是指出在组织内存在并影响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和条件。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外部环境是存在于组织之外的不以组织的意志为转移的对组织管理活动发生影响的诸因素的总称,主要包括特定环境和一般环境。特定环境是指与组织有直接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它主要包括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者、政府部门、社会利益维护团体。一般环境是指与组织有间接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 2、简述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无条件适用于一切组织的最好管理方法,因此,管理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情况寻找不同的答案和方法。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管理学家卢桑斯(F. Luthans)以及英国女学者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等人。其主要观点包括: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在内的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即管理者所选择和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即权变关系;在一般情况下环境是自变量,管理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因此,如果环境条件一定,为了更快达到目标,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有所变革,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宜的管理模式。 3、简述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 答: 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是指纯经济观和社会经济观。 纯经济观的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们认为,企业只能参加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活动,承担社会责任会违反了利润最大化原则;企业的权力已经很大,再承担社会责任会导致权力更大,且企业管理者不具备承担社会职能的专门技能;在缺乏大众一致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背景下,贸然行动会导致失败。 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能力决定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应该回应社会诉求,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目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增加长期的利润。 4、简述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的异同点。 答: 头脑风暴法是“风暴思考之父”奥斯本提出的,其原则是:明确限定范围,明确具体要

九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作业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九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作业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1.C 2.C 3.B 4.(略)5.(略)6.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B 8.C 9.(略)10.“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11.“得道”或“施行仁政”12.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13.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14.D 15.(略)16.(略)17.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8.(1)顺境也可以造就人才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2)略(不论就一点来谈或两者结合起来谈,不论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19.①用脚踢②同时、同时得到③通“避”,躲避。④通“向”,从前20.(略)21.舍生而取义;“舍鱼而取熊掌”作比喻提出的(或用“鱼”和“熊掌”作比喻)。22.(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23.现实的“义”已超过孟子思想范围,就是中华民族人格:不贪污、行贿、受贿;讲礼貌道德、做文明人、有社会经验;不损人利已,不做有损社会和别人的事(意思相近即可)。24.(1)通“返”,回来(2)依靠,凭借 25.A 26.他说的这几个条件越好,那么离所要去的楚国就愈远啊!27.季梁通过“南辕北辙”的故事劝阻魏王进攻邯郸。 第六单元 1.C 2.C 3.D 4.C 5.(1)《诗经》西周春秋诗三百风雅颂(2)《左传》 左丘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战国策》战国6.(略)7.短小真实即时方便8.示例:离情别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思想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9.《左传》长勺之战战例: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10.(略)11.C 12.(略)13.(1)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14.衬托曹刿的“远谋”。可有不同意见。认为“鄙”的依据有:鲁庄公在战前幼稚地以为可以凭借近臣支持和神灵保佑来取胜,在作战当中他又急躁冒进,毫无谋略。认为他不“鄙”的依据有:他身为国君能尽职尽责,并且善于用人,善于听取正确意见;也可认为两方面都有。”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其妻曰:.明确:18(略).A 17.16(略).1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也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19.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20.有点虚荣,但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与表扬等,合理即可。)21.D 22.君王(大王、您)将要去哪里(到哪里去) 23.贤明,敬重人才,嫉恶如仇。九下期末检测题 1.C 2.D 3.C 4.C 5.C 6.(略)7. (1)新词语时代来临(或“新词语成为时代特征”意思相近即可,必须抓住关键词“新词语”)(2分)(2)答赞成、否定或辩证看待皆可,并要言之成理。(2分)示例1:新词语成为时代特征,是积极的。它们生动活泼地反映生活,也展现了欣欣向荣的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示例2: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有诸多消极因素。因为新词创

第九周周末作业

腹有化学自芳香烧杯太小不够装 周末作业(劳动节的礼物) 1.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北京8分钟”以充满中国智慧和中国科技的表演惊艳世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熊猫木偶的采用铝合金和碳纤维,可以减轻重量 B. 演出服中的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 C. 低温环境会影响机器人的电池性能 D. 机器人芯片的主要成分为SiO2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 B. 标况下,1 mol H2O的体积为22.4L C. 18g D2O和18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D. D2O的摩尔质量为20g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Mg2+、SCN-、Cl- B. 的溶液中 : C. 的溶液中 : D.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 : 5.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利用图甲装置,可快速制取氨气 B. 利用图乙装置,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混合液 C. 利用图丙装置,可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D. 利用图丁装置,可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 6.乙烯催化氧化成乙醛可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燃料电池,能在制备乙醛的同时获得电能,其总反应为:2CH2=CH2 + O2→ 2CH3CH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为可充电电池 B.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磷酸溶液→电极b C.正极反应式为:CH2=CH2-2e- + 2OH-→ CH3CHO + H2O D.每有0.1mol O2反应,则迁移H+ 0.4mol 7.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其中正确的是 ① 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都会降低 ② 1 L 0.50 mol·L-1NH4Cl 溶液与2 L 0.25 mol·L-1NH4Cl 溶液含NH4+ 物质的量完全相等 ③ pH相等的四种溶液:a.CH3COONa b.C6H5ONa c.NaHCO3 d.NaOH,则四种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d < b < c < a ④ pH=8.3的NaHCO3溶液:c(Na+) > c(HCO3-) > c(CO32-)> c(H2CO3) ⑤ 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二元强碱等体积混合:c(OH-) ≤ c(H+) ⑥ pH=4、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c(CH3COO-)+c(OH-) > c(CH3COOH)+c(H+)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⑤⑥D.②④⑥ 8.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裂化汽油可以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 B. 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性能 C. 乙醛、甲酸、甲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D. 脂肪烃的来源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等,通过石油的裂化及裂解可得到气态烯烃 9.某种激光染料,应用于可调谐染料激光器,它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分子式为C10H9O3 ②能与3mol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③该物质含有3种官能团 ④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A. ②③④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广西河池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第二次独立作业试卷

广西河池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第二次独立作业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选出下列文字空白处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的一项是()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 “”,”,, B . “”,……?,, C . “‘’?……,, D . “‘’……,。 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 . 在“课内比较学“的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B . 巴金先生对重大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少在别人面前采用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微言大义。 C . 职场上有人能力突出或情商很高,工作信手拈来,得到客户和老板的好评。 D . 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受到尊重。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 3. (3分) (2018七上·柯桥月考) 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汉字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史铁生在双腿瘫痪后,脾气暴怒无常而母亲qiáo cuì________的脸上经常现出央求的神色,那是一种痛爱;散步时,母亲的想法和儿子的意见有fēn qí________,我shàshí________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决定委屈儿子,那是一份孝顺。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4. (7分) (2017七下·丹江口期末) 古诗词文默写填空。 (1) 红颜弃轩冕,________。李白《赠孟浩然》 (2) ________,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 (3) 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4) 白居易《卖炭翁》中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5) 《使至塞上》写塞外景象,色彩鲜明,气势雄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2019

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2019 【导语】学习不光要有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还有有勤奋的努力,科学家爱迪生 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即使我们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只要有心想要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笨 鸟先飞,所谓"勤能补拙“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们都是经过秦风的努力,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变成天才,而是要点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寻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奋斗。以下是wo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2019》,供大家查阅。 【篇一: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l.(1)汲(2)孜孜(3)行(4)恒(5)渊(6)喻(7)锲(8)蒂2.索材创造性探求3.例:师范生既然享受 了免学费的优惠政策,就要对得起国家的培养,所以他们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去教书育人。 4.这里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既提醒读者,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 起波澜又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晰。5.关注极其普通、 甚至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6.不行。去掉“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后就变 成“在所有的情况下”,那就太绝对了,从而使说理不严密。7.提示:可以举文学方面的事例,如我国唐朝诗人李贺,外出时总是在驴背上置一锦囊,有了灵感,就立即写在纸条上,扔进锦囊里,回家后再细细整理,最终创作出许多诗篇;也可以举自然科学方面的事例, 如的万有引力学说的创立,就是牛顿留意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结果。8.(l)不被理解的寂寞;(2)失去友谊、亲清的寂寞;(3)虚假繁荣之后的寂寞;(4)醉心功名、追求荣华富贵者的寂寞。9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孔子的例子说明圣贤需要什么样的理解,哥白尼等的例子说 明圣贤需要什么人的理解。10.为了论证甘于寂寞与不甘于寂寞的人们之间要互相理解也 颇为不易。11.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断探求新思路,去运用 所得的知识: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第二问略。例子略。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仿徨拘堕 2.B 3.(1)'‘就是”改为“而是”。(2)“因为”改为“所以”。(3)“而且”改为“但是”。 4.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5.作者举自己学 习的亲身体验,证明仅靠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从而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6.不能互换。这两个方面先交代寻求真理的途径即探索,然后指明应该怎样探索.两者有内在的逻辑关系。7.第一层:开头至“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 在今天的重要性。第二层:“这意义有两个方面”至“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揭示格物致知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1周周末作业

育才国二数学第1周周末作业 班级:姓名: 一、圈一圈,填一填 13个☆,每3个一份,分成了()份,还剩()个。 13÷()=()……()。 二、填空。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法()。 2.19根小棒最多可以摆()个小正方形,还剩()根。 3.有31个乒乓球,要装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的个数一样多,每个盒子装()个,还剩()个。 4. 26÷□=6……2中,除数是()。一个数除以7,余数最大是()。 5.在□÷□=6……7中,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6.△÷5=8……★,被除数最大是()。 7. □÷□=6......3 □÷□=6 (3) □÷3=6……□□÷3=6……□ □÷□=□......4 □÷□=□ (4) 8.()最大能填几?()×8<36 65>8×()9. □÷□=□(个)……□(个)

10.有50个苹果,至少拿出()个才能正好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 要再拿()个才能正好分给8个小朋友。 11.○△△□○△△□○△△□……按这个规律画下去,第20个画(),这33个图形是()。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商是7的算式是( )。 ①7÷7 ②1×7 ③21÷3 ④42÷7 2.计算时用“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的算式有( )。 ①7+7 ②7-7 ③49÷7 ④49-7 3.余数是4的算式有( )。 ①36÷8 ②10÷4 ③18-14 ④32÷7 4.16棵树,平均每行种3棵,可种几行,多几棵?( ) ①16-3 ②16÷3 ③16÷5 ④16+3 四、用竖式计算 26÷3= 41÷6= 30÷5= 75÷9= 五、解决问题。 1、舞蹈队有24个同学跳孔雀舞。 (1)如果排成5行,平均每行几个同学,还多几个? (3)你能设计出一个排队方案,正好排完,没有多余的同学吗? 2、每本练习本9角,小明用6元钱去买,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3、王老师带32名学生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需要租几条船?

食品工程原理第九周布置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 食品1301班及食品质安1301、1302班食品工程原理作业(共96题) 16.在一单程列管换热器中用饱和水蒸气加热食用油。温度为140℃的饱和蒸汽在壳程冷凝,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食用油在管程流动,并由25℃加热到110℃。列管换热器尺寸为:列管直径为Φ19mm×2mm 、管长为4m ,共有25根管子。若换热器的传热量为125kW ,蒸汽冷凝传热系数为5000W/(m 2·K),油侧污垢热阻为4.0×10-4m 2·K/W ,管壁热阻和蒸汽侧污垢热阻可忽略,求管内油侧对流传热系数。 [答案: 547.6 W/(m 2·K)] 解: 对数平均温差 水蒸气:140→140℃ 食用油:110→25℃ ΔT 1=30℃, ΔT 2=115℃ 12123011563.330ln ln 115m T T t T T ?-?-?===????? ? ?????? ℃ 传热面积:A 0=nπd 0L=25×π×0.019×4=5.966 (m 2) 总传热系数: 3 0012510331.2.05.96663.3 Q K A t ?===?? W/(m 2·K) 而000011331.211919110.000450001515Si i i i i K d d R d d ααα===++?++ W/(m 2·K) 解得:αi =547.6 W/(m 2·K) 18.有一单程列管式换热器,由Φ25mm×2.5 mm 的136根钢管组成。用110℃的饱和水蒸气加热管内某溶液(冷凝液排出温度为110℃)。已知溶液流量为15000kg/h ,其平均比热为4.187 KJ/Kg·K ,溶液由15℃加热到100℃。已知管内对流传热系数为520 W/m 2·K ,管外的对流传热系数为11600W/m 2·K ,钢管的导热系数为45 W/m·K ,则换热器列管长度为多少米?(忽略换热器的热损失) [答案:9.37 m] 解:362115000() 4.18710(10015) 1.483103600 c pc Q W C t t W =-=???-=? 1212951037.895ln ln 10m T T t T T ?-?-?===????? ? ?????? ℃ 2000 4011392/()10.002525251 1.16104522.552020i K W m K d d b dm id αλα= ==??++++???

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1.(1)蜡(2)裹(3)娆(4)逊2.(1)宋题目词牌名北方的雪景历代 的英雄人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 吉思汗(3)《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才华(这里用文学才华来概括广义的 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文采(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3.(1)强调了白茫茫 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2)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 水结冰之快。(3)“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气 概。(4)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英雄人物为之奋斗的动机。(5)含 蓄地表达出对历史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4.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雪里行军情更迫雪中行军红军战士行军的昂扬气概 和雄壮军威6.风卷红旗过大关实7.略8.示例:课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在诗 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议论的艺术典型。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 化、诗化。词中的评论既肯定这些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又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 文治。历史书上的表述略。 2雨说 1.(1)圃(2)锢(3)嚷(4)蓑(5)膏(6)褓2.(1)指说话时声音语气很 轻很细,温柔亲切。造句略。(2)如同油膏一样湿润。造句略。3.我来了,/我/走得很 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 又甜又准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4.提示了“雨”诉说的内容的变化,又是作者 情感递增的线索。诗人借春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对中国美好未 来的祝福。5.意味着它好像是为了咬断套在它脖子上的绳索。(或:要挣脱那牵在太阳手中 的绳索,而且几乎要“一口”把那绳索咬断。)6.它展示着获得了思想解放的胜利的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参考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参考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1.汹柔坟喉惆黎 2.B 3.示例:故乡是一杯浓浓的酒,故乡是一轮圆圆的月。 4.悲欢、无情、蹲踞、冷眼看人间恩怨。 5.由长城联想到祖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表达对长城复杂的情思。 6.C 7.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略 2我用残损的手掌 1.(1)憔(2)逐(3)躏恒 2.戴望舒雨巷 3.示例:春天,河堤上杨柳依依,各种花争奇斗妍,如一道锦幛展现在我们面前。 4.指祖国母亲(或:热恋爱人、兄弟姐妹、亲朋好友)。 5.使情感表达更加形象,突出“你的名字”给人的深刻印象。 6.一连串的“轻”字,形象地展露出诗人温柔的心情。 7.略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1)熏惫(2)扉惘 2.舒婷朦胧诗 3.略(提示:古诗或现代诗均可)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草为大地可以舍弃一切的精神。 5.喻指祖国。 6.歌颂为了祖国可以舍弃一切、抛弃一切的献身精神。 7.略(提示:利用对话式,表现抒情对象的内在精神)4外国诗两首 1.B 2.(1)莱蒙托夫俄国(2)休斯美国 3.A 4.法国悲惨世界巴黎

圣母院5.百折不挠、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者形象。6.六月、叫骂、嘲笑、波拿巴、狂飙、仇恨。7.人都是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的,有了崇高的精神信仰,生活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甚至要牺牲生命,也会无所畏惧。8.略 单元复习 1.瓣魂烬绚 2.D 3.(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大陆(3)胜作一书生(4)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5)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示例:凝在目光里望着它情深深 5.诗人以北方特有的“手推车”作为意象进行聚焦。 6.枯干了的河底、阴暗的天穹、冰雪凝冻、灰黄土层。 7.加强诗歌的抒情意蕴,凸显诗歌的主题,表现下层劳动者的悲苦生活。 8.诗人以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来折射时代风云,表现了中国人民苦难的生存状态。 9.秋季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10.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11.CD12.BC13.(1)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就会受当地习俗的影响而不知觉醒。(2)就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会有像我这样忠诚、有信义的人。 14.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进步那就注定要退步,而好学是取得进步的前提。15.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试题 苏教版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sà爽。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zhuì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gūào。 ——罗兰《秋颂》(七上教材) 2.《陈涉世家》一文加点词语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法.皆斩(按照法律)刑.其长吏(惩罚)比至.陈(等到)苦.秦久矣(苦于) B. 为.坛而盟(筑)为.屯长(担任)怅恨久之.(音节助词,不译)皆次.当行(编次) C.功.宜为王(论功劳)骑.千余(骑兵)皆下.之(攻下)从民欲.(愿望) D.死.国可乎(为……而死)忿恚 ..尉(使……恼怒)陈胜王.(称王)指目.陈胜(注视) 3.《桃花源记》一文加点词语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便舍.船(离开)屋舍.俨然(房屋)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 B. 其中往来种作 ..(妻子儿女)..(耕种劳作的人)皆叹惋.(惊)咸来问讯.(消息)率妻子 C.不复出焉.(从这里)乃.大惊(竟然)悉.如外人(全,都)既.出(已经) D.才通.人(使……通过)阡陌交通.(相通)得.其船(找到)便得.一山(看到) 4.《与朱元思书》一文加点词语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争高直.指(笔直地)直.视无碍(一直) B.忘峰息.心(停止,平息)窥谷忘反.(归,还)嘤嘤成韵.(和谐之声)百.叫无绝(表示多) C.互相轩邈 ..(比高远)猛浪若奔.(奔马)鸢.飞戾天者(像老鹰)有时见.日(同“现”,出现) D.风烟俱.净(都)从.流飘荡(顺,沿)好鸟相鸣.(和鸣)皆生寒.树(耐寒) 5.《捕蛇者说》一文加点词语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熙熙而.乐(表修饰)弛然而.卧(表修饰)恂恂而.起(表修饰)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表修饰) B.苛政.猛于虎(通“征”,赋税)谨食.之(喂养)时.而献焉(到时候)腊.之以为饵(把……晾干) C.可以.已大风(用来)君将哀而生之.乎(我)视其.缶(那个)告于.莅事者(向) D.若毒.之乎(怨恨)余闻而愈悲.(同情)貌若甚戚.者(忧伤)以尽吾齿.(年龄) 6.《岳阳楼记》一文加点词语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越.明年(及,到)薄.暮冥冥(迫近)春和景.明(日光)朝晖.夕阴(日光) B.长烟一.空(完全)此乐何极.(穷尽)吾谁与归.(归隐)居庙.堂之高(宗庙) C.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多会于.此(到)微斯.人(这种)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D.百废.具兴(荒废的事业)去国.怀乡(国都)连月不开.(放晴)谪守.巴陵郡(郡的长官)

三年级第九周周末作业

三年级第九周周末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jiāo nèn pīn mìnɡhúdiéhuòzhě ()()()() jiǎzhuānɡhélǒnɡxiōnɡpúcūzhuànɡ ()()()() 二、给下面字的不同读法各组一个词。(8分) 三、给词语填上反义词。(4分) 坚硬()善良()夸奖()安全()喜爱()诚实()马虎()黑暗()四、词语模仿秀。(7分) 例:红(通通) 金()黄()白() 绿()黑()红() 例:(欢乐)的浪花(拼命)地奔跑 ()的树叶()的太阳 ()的秋天()的泉水 ()地飘动()地劳动 ()地演唱()地玩耍 五、选一选,填一填。(6分) 欣然依然突然居然忽然果然

1.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爬上来了!2.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看到那只灰雀在枝头歌唱。 3.(),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4.小庆龄刚走到门口,()想起,小珍今天上午要来找她学叠花篮。5.我们()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6.下午三点,万寿菊()怒放。 六、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8分) 1.列宁经常给这三只欢快的灰雀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改为“把”字句: (2)改为“被”字句: 2.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缩句: 3.菊花在点头。 扩句: 七、判断。(10分) 1.“柿子”的“柿”的音序是“sh”。(√×) 2.“那些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这句中的“闷”应读“mēn”。(√×)3.“蜜蜂飞得低,几乎要触到地面”中的“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维写的。(√×) 5.《花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就会有一定的发现。(√×) 八、填空。(8分) 1.高尔基说:“”,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2.在我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爸爸经常这样鼓励我:“ ”,往往使我信心倍增。 3.老师常常用“”这句话来激励

寒假延期第九周数学作业

注意事项: 1、本周学习目标主要是函数的定义及图象相关的知识点学习。 2、作业习题烦请自行打印,如无法打印出来,可写在练习本上。作业需有两种颜色的笔记,黑色为第一次自行完成,红色为后期更正。 3、作业习题答案发布时间为每日下午6点,每天及时完成作业并用红笔更正后再按时打卡。 初二数学备课组 2020年4月5日

(周三)常量与变量练习题 1.在圆的面积公式S=πr2中,常量是( ) A.S B.πC.r D.S和r 2.小王计划用100元钱买乒乓球,所购买乒乓球的个数W(单位:个)与单价n(单位:元/个)的关系 式W=100 n 中( ) A.100是常量,W,n是变量B.100,W是常量,n是变量 C.100,n是常量,W是变量D.无法确定 3.小邢到单位附近的加油站加油,如图是小邢所用的加油机上的数据显示牌,则数据中的变量是() A.金额B.数量C.单价D.金额和数量 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0 cm2,其长是a cm2,宽是b cm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10是常量B.10是变量 C.b是变量D.a是变量 5.n边形的内角和α°的公式是,其中变量是,常量是. 6.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1)购买单价为5元的钢笔n支,共花去y元; (2)全班50名同学,有a名男同学,b名女同学; (3)汽车以60 km/h的速度行驶了t h,所走过的路程为s km.

(周四)函数练习题 1.下列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函数关系的有( ) ①长方形的宽一定时,其长与面积;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面积; ③某人的身高与年龄.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2018·黄冈]函数y= x+1 x-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1且x≠1 B.x≥-1 C.x≠1 D.-1≤x<1 3.一名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80 km/h的平均速度用了4 h到达乙地.当他按照原路返回时,汽车的速度v(km/h)与时间t(h)的函数关系式是( ) A.v=320t B.v=320 t C.v=20t D.v=20 t 4.下列关系式中,y不是x的函数的是( ) A.y2=x(x≥0) B.y=x(x≥0) C.y=-x2(x≥0) D.y=x2(x为有理数) 5.油箱中有油30 kg,油从管道中匀速流出,1 h流完,则油箱中剩余油量Q(kg)与流出时间t(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第三周作业设计

九年级语文第三周作业设计 一、正音:教诲()解剖()旁骛()亵渎() 强聒不舍()佝偻()()承蜩() 二、释词:断章取义——亵渎——敬业乐群—— 强聒不舍——不二法门——理至易明—— 三、翻译文句: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主一无适便是敬—— 4、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5、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如何理解“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句话的含义? 四、探讨: 1、作者在文中先后谈了几个问题?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哪部分提出来的? 3、课文第2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5、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6、作者论述“乐业”的重要举了什么例子?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五、阅读文段答题: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探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③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④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⑤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地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1.选段所讲的主要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中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④段中的小故事,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讲这则故事。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第二次独立作业试卷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第二次独立作业试卷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B . 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 C . 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D . 我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动。 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工厂里举办周末晚会,中老年职工和青年们一起轻歌曼舞,共度良宵。 B . 辩论赛上,李明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最终毫无悬念地夺得“最佳辩手”称号。 C . 在沪上各大加油站,进出车辆络绎不绝,每到高峰时间,还需排队入场。 D . 两个星期来形势的发展真如天际风云,瞬息万变,表现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特有的复杂关系。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3. (4分)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是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青山绿水,在他读来是大自然抒写的美妙绝伦的山水诗,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错别字:________改正:________ 错别字:________改正: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4. (8分)古诗文名句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