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读书报告

《资政新篇》读书报告《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提出,分别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大环境里,两个不同的小环境。
事实上,它们是同一条逻辑线上前后发生的事件。
在本篇读书报告中,讨论的重点则是后者。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农民领袖基团的矛盾、内讧,政权陷入危机。
为挽救败局,1859年四月,洪仁玕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资政新篇》。
简单来说,《资政新篇》诞生的社会根源在于:第一,天国政权当时全面衰退,急需改革内政,“富国强兵”,扭转形势。
第二,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初步形成了世界体系。
第三,洪仁玕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具体的了解和接触。
总结了一下,就其主要内容而言:政治上,主张效仿西方国家进行革新,绝不重蹈清王朝封建主义的覆辙。
关键词是民主、法制。
经济上,兴办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其核心是在中国建立近代化的工业。
具体措施是: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的作用,这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否定重农抑商。
可以说,这个发展资本主义的宏伟方案,在当时是一个最为完整的、能摆脱封建经济束缚的方案。
这在19世纪50年代中国,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建树!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思想家能提出这样的纲领。
文教上,提倡文以纪实,一扫太平天国“不务实学,专事浮风”的坏学风(事实上,这些分化方针的推行,的确使太平天国后期的文风有所改进)。
同时也提出办新式学校,允许西方“技艺之人入内”传授技术。
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积极和西方国家发展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因此,它总体上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
它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互利,与西方先进国家建立密切的外交关系,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历史知识点】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历史知识点】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评价《资政新篇》主要内容共分四部分:用人察失,严禁朋奸;革除腐朽习俗;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第一,在政治方面,主张“禁碰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指定法律制度。
第二,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之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第三,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已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第四,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1.局限性《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
书中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作者认识的模糊,但主张从事系统的内政改革,实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并初步传播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以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合乎时代潮流。
但以太平天国本身的历史条件,未能实施。
2.先进性《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
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
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
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
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的颁布
图片:
C0201-03-T001《资政新篇》
概述: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
洪仁玕(公元1822—1864年)是洪秀全的一个族弟,在洪秀全创“拜上帝会”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随同洪秀全做宣传工作。
他于太平天国后期才到南京。
洪秀全封他为干王,任命他为军师,“总理朝政”。
他一跃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
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向洪秀全呈奏了《资政新篇》,其基本思想是在“用人”、“设法”两个方面,要效仿西方,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革。
全书包括前言、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5个部分。
其中经济变革思想在书中占有重要位置,作者主张实行专利权制,鼓励发明创造;实行雇佣劳动,禁止使用奴婢;大力发展民办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兴办水利,开办银行;设立新闻馆及对外采取通商政策等。
上述主张,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实质是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1.资政新篇2.红船精神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1.资政新篇2.红船精神1.资政新篇名词解释: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到天京主持政务,他向洪秀全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它的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来改革中国社会: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事业;在改良社会方面发展近代文化卫生福利事业;在法律方面提出善待轻犯、改革刑罚制度等。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由于社会历史条件限制,未能实施。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开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
洪仁开(公元1822-1864年)是洪秀全的一个族弟,在洪秀全创“拜上帝会”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随同洪秀全做宣传工作。
他于太平天国后期才到南京。
洪秀全封他为干王,任命他为军师,“总理朝政”。
他一跃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
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向洪秀全呈奏了一篇文章,称为《资政新篇》。
这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2.红船精神名词解释: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来源于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他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极其丰富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历史知识点】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历史知识点】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资政新篇》主要内容共分四部分:用人察失,严禁朋奸;革除腐朽习俗;实行新的社
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①用人察失,严禁朋奸;作者洪仁玕认为,“治国必先立政”,“因时制宜,审势而行”。
立政的关键,在于设法用人。
“用人”有一项,“用人察失类”提出“禁朋党之弊”,反对“结盟联党之事”。
②革除腐朽习俗,如女子缠脚及吉凶军宾琐屑仪文等,提倡福音真道;
③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
④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首先说明“其事大关世道人心,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
立法以为准焉”。
其次指出立法的人要经“磨炼”,具备一定知识,明了国内外情况。
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能动性遵行而后有法制,有法制而后有国家。
”
《资政新篇》是清代洪仁玕撰政书,1859(咸丰九年)刊行。
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
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
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
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迫切愿望。
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
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资政新编

近代史读书报告之《资政新篇》读书报告《资政新篇》之读书报告1856年9月,天京事变发生。
在此次事件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政治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分水岭。
为了重整纪纲,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具有军事才能的青年将领,1859年又封洪仁轩为干王,总理朝内政务。
不久,他便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从背景上来看,《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治国方案,但经过了天京事变的太平天国此时已经处于衰落时期。
从内容上看,在政治方面,《资政新篇》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向西方学习,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对进行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者给予奖励,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
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民间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
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
在我看来,《资政新篇》首先提出“审势”、“立法”的思想,它详细阐述了当时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是英、美、法,并称赞这几个国家“技艺精巧,邦法宏深”。
其涉及国家之多、之广,前所未有。
尤其是对日本发展的形势作出了准确的预见:“日本邦近与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将来亦必出于巧焉。
”实在让人折服。
再深一层,《资政新篇》分析这些西方先进国家和正在兴起的国家时,不只是看到它们技艺的精湛,而尤其强调了它们政教体制的“善法”。
比如,俄罗斯与日本的兴起,就是向西方“学习邦法”,“以为法则”,而并不是仅师其“火船技艺”的长技。
资政新篇 制度

资政新篇制度(最新版3篇)目录(篇1)I.资政新篇简介1.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撰写的一篇政治著作2.该书旨在阐述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主张3.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文献之一II.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1)建立君主立宪制度(2)实行地方自治(3)限制官员权力2.经济方面(1)发展工商业(2)实行自由贸易(3)建立银行和保险制度3.文化方面(1)提倡教育(2)推广科学技术(3)尊重宗教信仰正文(篇1)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文献之一,由洪仁玕撰写。
该书旨在阐述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主张。
在政治方面,资政新篇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实行地方自治,并限制官员权力。
在经济方面,资政新篇提倡发展工商业,实行自由贸易,并建立银行和保险制度。
在文化方面,资政新篇倡导教育,推广科学技术,并尊重宗教信仰。
资政新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目录(篇2)I.资政新篇简介II.制度内容III.影响力与评价正文(篇2)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在1859年颁布的重要政治著作。
这部作品以《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为基础,强调了改革社会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革方案。
制度内容方面,资政新篇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在政治方面,洪秀全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制度,取消封建王朝的君主制和官僚制度,实行平等、公正、自由的原则。
在经济方面,他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自由贸易和私有制,建立国家资本主义制度。
在文化方面,他主张推广基督教义,实行文化教育普及。
资政新篇的提出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为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使其能够在长期的战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此外,资政新篇的影响还远远超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范围,它为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目录(篇3)I.资政新篇简介II.制度内容III.对制度的分析和评价正文(篇3)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撰写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改革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和义和团运动-精品文档

• (201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 ,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 学习的内容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 下面是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若辈洋人,借通商 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 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 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 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 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 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 ,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对此理解最为完整 的是( )
•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 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 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 人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 毁谤国法也。”
第一,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 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 第二,同外国交流文化,准许外 国人为我国献策。 第三,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 国干涉我国的内政。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北京
◎
围攻东交民 巷使馆和西 什库教堂
渤
○
山
廊坊 大捷
廊坊 天津 ○ 隶 运 大沽
○ ◎ 朱红灯 起义地区 1900年6月
直
海
西 1896-1899年秋
义和拳主要 活动地区
平原
河 黄
东 胶州湾
海
东
河 南
河
济南 山 江
苏
•
评价“扶清灭 洋” 含义的双重性:主要是扶保中国,而不是维护清朝的封
建统治;表现了义和团对国家的笼统认同,把灭洋放在 第一位,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 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具 有爱国主义性质,对义和团和广大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 有鼓舞和动员作用。 • 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动组织农民参加斗争和 壮大声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 • 局限性:带有非理性的色彩 ,“扶清”使义和团放松对 清朝统治者的警觉;“灭洋”带有笼统排外的特征,容 易走向极端。放松对清政府的警觉,未能识破清朝统治 的阴谋诡计,致使后来上当受骗。不是一个科学的口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1.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 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 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A.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最早进行“师夷”实践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练习
2.1859年的《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 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 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 毁谤国法也”。这反映了太平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持保守态度 C.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 D.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
谢谢观看
请继续关注!
练习
3. 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 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 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 圣聪不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
高中 历史
高中 历史
2020年高考周年热点盘点
(二)太平天国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
知识链接
1、 2019年是《资政新篇》颁布160周年
2、内容:
政治:以法治国,官吏公开选举。经济:发展工商业。
技术:奖励科技发明。
教育:开设新式学堂。
3、指导思想: “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
4、意义: 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 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初步传播了资本主义思想,合乎时 代的潮流,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 物,也没有反映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更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 未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