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新篇作者

合集下载

简述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简述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简述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资政新篇》是由著名教育家卢照邻、张伯礼编辑撰写的,是一部侧重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著作,一直广受学界的关注。

《资政新篇》以新当代教育思想为指导,考察中国古今教育有关经验和规律,提出了许多创新思想,不仅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现实意义,还有助于树立清官教育思想新观念,为当时的教育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资政新篇》中,卢照邻、张伯礼的研究重点是:宗教机构的改革、考试制度的建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建设与改革,以及重视普教育。

因此,在学术上,《资政新篇》涉及的学科依次有:历史、文学、宗教、法律、教育学等,对当时的文化传统和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资政新篇》提出了一些系统完善的中国古今教育改革观点,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教育学的代表性著作,在历史将来的发展中,新篇内容也一直受到认可与重视,得到了学界的大力倡导,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资政新篇读书笔记

资政新篇读书笔记

资政新篇读书笔记
《资政新篇》是清代思想家纪昀所著的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书中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旨在改善国家财政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在《资政新篇》中,纪昀首先提出了财政问题的重要性,认为财政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他指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而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因此,他主张推行农业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财政收入。

纪昀还提出了税收改革的观点。

他认为,现行税收制度过于繁琐,不仅增加了百姓的负担,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他主张减少税种,降低税率,以促进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此外,纪昀还提出了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促进商业往来和加强物资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提高国家财政和经济的整体水平。

除了对财政经济问题的关注,纪昀还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政治治理的建议。

他主张建立健全的行政体制,加强官员的培训和监督,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廉洁度。

他还强调了科举考试的改革,主张选拔人才应该考察其实际能力,而非仅仅依靠文笔才华。

总之,纪昀的《资政新篇》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这部著作不仅关注财政经济问题,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政治治理的改革建议。

纪昀的观点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后世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的颁布
图片:
C0201-03-T001《资政新篇》
概述: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

洪仁玕(公元1822—1864年)是洪秀全的一个族弟,在洪秀全创“拜上帝会”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随同洪秀全做宣传工作。

他于太平天国后期才到南京。

洪秀全封他为干王,任命他为军师,“总理朝政”。

他一跃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

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向洪秀全呈奏了《资政新篇》,其基本思想是在“用人”、“设法”两个方面,要效仿西方,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革。

全书包括前言、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5个部分。

其中经济变革思想在书中占有重要位置,作者主张实行专利权制,鼓励发明创造;实行雇佣劳动,禁止使用奴婢;大力发展民办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兴办水利,开办银行;设立新闻馆及对外采取通商政策等。

上述主张,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实质是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简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简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简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资政新篇》由明朝末期著名儒家学者杨伯峻撰写,又被称为“明应论”,是资政思想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资政新篇》共分为两篇,分别涉及政治治国、财政金融、社会学科、外交政策以及儒家教化等内容。

第一篇开篇就明确提出“治天下有礼”的中心思想,即政治加以礼仪,以礼仪修政治。

杨伯峻强调,应当以礼仪改善政治,以和谐礼仪治理政治,以礼仪治理政治,以礼仪调和政治之间的矛盾,以礼仪去调解政治之争,以礼仪改良社会秩序,以及如何处理朝政和百姓之间的关系等。

在具体详述了政治治国的基本思想后,本篇又从财政金融、社会学科、外交政策以及儒家教化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一套有效的治理之道,形成一套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第二篇则论述了政治之道,明确指出,为达到科学治国的目标,应当坚持“深思考、科学研究”的方法,尊重科学,广泛吸收知识,加强理论研究,开拓未来中国新的发展道路。

此外,还重点讨论了将“尊师重道”贯彻于政治治国的政治思想,以及将“礼崇义行”贯彻于历史认知的思想,以及如何将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道德价值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治国方略。

《资政新篇》提出了礼仪改善政治、和谐礼仪治理政治、尊师重道、礼崇义行这一系列思想,这些思想与儒家历史及文化传承的思想十分接近,是一种以传统伦理道德为基础的政治管理手段。

杨伯峻以一种凝重深沉的思考,融会贯通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西方思想,将帝国制度与社会改造相结合,为明朝政治实践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当时其他政治家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就其当时的评价而言,《资政新篇》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官方及百姓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实用性最强的政治思想著作,并深受后世学者的回响,在许多学术论著中都有所体现。

现代学者的评价更是肯定,认为其实用性比儒家经典更强,所蕴含的思想更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资政新篇》不仅创造性地总结整理了杨伯峻的政治思想,而且在政治管理的实际运作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建立新型国家统治制度、完善当时的政治机制及推动政治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是被延续至今的重要政治实践及思想遗产。

资政新篇读书笔记800字

资政新篇读书笔记800字

资政新篇读书笔记800字《资政新篇》读书笔记《资政新篇》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政治家、书画家、评论家郑板桥所著的一部政论文集。

全书以批判时政为主,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

读完《资政新篇》,我深感作者的见解独到,对于时政问题的深度分析令人称道。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首先,《资政新篇》从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认为一个好的政治制度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公正、公平地为人民服务。

他指出,封建制度的残留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产生,这种制度不仅压迫了人民群众,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因此,郑板桥提倡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和人民自由选择的权利。

其次,书中对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作者指出,农民是社会的基础,农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发展。

他批评了令人民痛苦的苛捐杂税制度,主张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他还对商业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的赋税制度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主张降低税负,促进商业繁荣。

此外,《资政新篇》还对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作者认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可以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他批评了当时统治阶级对教育的不重视,主张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郑板桥还主张广泛开展教育普及活动,使全民受教育的机会平等。

最后,《资政新篇》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作者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表达思想、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学艺术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批评了当时文艺界过于追求形式,缺乏真实性和深度。

郑板桥主张文学艺术应与时俱进,深入人民群众,反映社会现实。

总之,《资政新篇》是一部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政论文集。

读完这本书,我对政治、经济、教育、文学等方面的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这本书为我们认识历史、理解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当代社会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这本书也激发了我对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兴趣,我希望通过学习和探索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资政新篇》评价2

《资政新篇》评价2

06
THANKS
07
从洪仁玕的经历和社会关系来探讨他的改革思想的形成
03
Part 3.思想来源
1859年冬,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 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个人经历的产物。他在香港任职教会期 间,接触到许多西方传教士,并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各种知识,从 神学到西方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他不仅熟悉世界历史和地理,而 且涉猎到机械制造,天文历法是他所擅长,数学更是他所爱好。 在这期间,他学习和研究了西方政治,经济,社会等学说,洪仁玕的 个人经历和对西方理论知识的积累,为后来回天京之后撰写《资 政新篇》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资政新篇》的评价
Oct17, 2016
Part 1. 作者介绍
洪仁玕,中国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者。广东花县 (今花都市)人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族弟。1843年 (道光二十三年)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1852年 (咸丰二年)曾被捕,脱险后转至香港,在香港居住多年。 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 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江西巡抚沈葆桢捕杀。
这个方案的基本精神是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02
近百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筚路褴褛,走 过不少艰难曲折的道路。洪仁玕就是其中之一的杰出的代表。他所提出 来的《资政新篇》——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面革新的计划,不但早 于洋务派和维新派,而且走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前面,这是在孙中山提出 建国方略前五十年的中国第一个现代化蓝图
2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发展近代工矿 交通 邮政 银行等事业,奖励科
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实行保险事业.
3
文教上:开设新式学堂。:建议设立新闻官 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

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

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

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一、引言变法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运动,旨在使中国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民族的振兴。

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本与变法维新主张相关的重要著作,并分析其内容和影响。

二、《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清朝末年改革派思想家康有为所著,被誉为中国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该书提出了“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重要理论观点。

康有为认为君主应该依靠智慧和才能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赖血缘关系。

他主张建立一个以君主为元首、国会议员代表人民意志、独立司法机构保障公正的政治体制。

《资政新篇》对于当时封建专制体制下的中国社会来说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试图通过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和民主化。

虽然康有为并未能够直接推动这些理论在当时实施,但《资政新篇》为后来的变法维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孙中山选集》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也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

他在变法维新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主张。

《孙中山选集》收录了他的许多著作和演讲,对于理解他的思想和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在《孙中山选集》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体系包括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人民福利三个方面。

他认为只有通过推翻清朝满族统治、建立一个以平等、自由和公正为基础的共和国,才能实现中国人民真正的幸福与富强。

《孙中山选集》对于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新民丛报》《新民丛报》是清朝末年维新派知识分子黄遵宪创办的一份刊物,也是变法维新运动中重要的舆论平台。

该报以批评传统封建制度和倡导变革为主要内容,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文章和著作。

在《新民丛报》上,黄遵宪发表了他的政治主张,主张进行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

评价《资政新篇》

评价《资政新篇》

评价《资政新篇》
关于《资政新篇》的评价有以下几点:
作者徐枋,明朝政治家、思想家。

《资政新篇》是他在官场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写成。

该书讲述了明朝初期如何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政府,内容涉及选官、救民、治军等多个方面。

全书提出许多精辟见解,如功令能与官衔相提并论,人事的择优录用,注重实际考察,简化机构以增效率等。

书中不仅有理论建议,还提供大量具体案例,鲜明生动,有实践操作性。

该书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许多主张为明清时期所采纳,是一部政书名著。

但书中也存在一些观点较难被采纳的限制,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局限性。

总体来说,《资政新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是一部成功的杰出政治著作,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政新篇》的作者是洪仁轩,他是中国最早一批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人。

在太平军起义失败的被迫流放香港的过程中,他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自然及人文知识,思想得到了提升,彻底摆脱了原来仅有的小农意识,称为一名具有近代思想的知识分子并希望通过实行资本主义改造来挽救中国。

最终他回到了其兄太平天国洪秀全麾下完成了《资政新篇》并希望以此拯救摇摇欲坠的天王政权。

《资政新篇》也能够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行党风廉政建设乃至加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建设提供一定思路,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

《资政新篇》中,洪仁轩将治国理政分为四个重点方向:分别是:清明政治、教化民风、经济发展、修纲正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