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指在个人社会环境中,通过家庭、朋友、邻居和社区等社会关系形成的一种支持网络。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支持网络在个体的健康、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支持的类型在社会支持网络中,支持可以分为情感性支持、实用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
情感性支持是指通过情感表达和情感接触来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实用性支持是指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解决问题,比如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或提供实用建议。
信息性支持是指提供信息和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减轻困扰。
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影响社会支持网络对个体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其次,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增强应对能力。
此外,社会支持还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交参与,增强社会联系,提升生活满意度。
社会支持网络的特点社会支持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社会支持网络是多元化的,包括家庭、朋友、同事、邻居和社区等不同层面的支持来源。
其次,社会支持网络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个体生活阶段和情境的改变而不断调整。
再次,社会支持网络是相互关联的,不同支持来源之间会相互影响和交织在一起。
建设健康的社会支持网络为了建设健康的社会支持网络,个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积极投入社交活动,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关系。
其次,维护和加强已有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友谊关系等。
再次,提升自身的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最后,关注并支持他人,建立起互惠的关系模式。
结语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强调了社会关系对个体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健康社会支持网络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积极建设和维护社会支持网络,个体可以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增强应对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让我们共同关注并重视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为社会和个体健康福祉做出贡献。
社会支持的内涵及其理论

社会支持的内涵及其理论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或集体从社会环境中得到的实际或潜在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其所处的社会网络关系、社会资源和社会信任。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支持的内涵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对于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社会支持的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一、社会支持的内涵社会支持是指社会网络和资源在个体心理和生理过程中的积极影响。
其包括三个要素:社会关系、社会资源和社会信任。
1.社会关系社会支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即其周围的亲朋好友、同事、邻居等人际关系。
社会关系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存都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社会关系也是个体获取社会支持的门户。
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的是社会支持的“质量”,如亲密度、支持性、信任度等。
2.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指的是包括物质、服务、信息等在内的社会资源。
物质资源包括食品、衣物、住房、医疗等;服务资源包括安全、扶助、咨询等;信息资源涵盖了媒体、技术和文化等。
社会资源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合适的社会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也是个体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
3.社会信任社会信任指个体对社会环境的信任程度。
信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前提,它可以使人们在互动中更加自信、安全和愉悦。
在社会生活中,信任也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减少仇恨、提高信任和降低犯罪率在社会里起到了推动社会正向发展的关键作用。
二、社会支持的理论意义1.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理论是指人们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实质性和虚拟性支持和帮助。
这一理论在探讨个体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关系和环境的作用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生活质量、成功和幸福感的建立都具有重大的正向影响。
2.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对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健康: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慢性疼痛、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范式”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范式”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对于社会支持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社会支持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社会网络、人际关系以及社区资源等途径,为个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增强其应对生活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社会支持理论在社会工作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其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如何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我们将对社会支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明确其在社会工作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将回顾社会支持理论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如何从传统的社会网络分析逐渐演变为一种综合性的理论框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分析社会支持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如何评估个体的社会支持状况、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社会支持干预措施以及如何评估和支持社会支持系统的发展等。
我们将对社会支持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社会支持理论概述社会支持理论是一种深入探究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它强调个体在社会网络中所获得的各类支持和资源对于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起源于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并在社会工作研究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社会支持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社会支持”,它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网络中,通过人际互动所获得的情感、信息、物质以及行为上的帮助和支持。
这些支持可以来自于家庭、朋友、邻居、社区、组织等各种社会结构。
社会支持不仅有助于个体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还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社会支持对个体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情感支持可以帮助个体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心理健康。
信息支持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
物质支持可以解决个体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基本生存条件。
第四专题社会支持理论

第三专题社会支持网理论一、社会支持研究简介1.社会支持概念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社会支持就已存在;所以,支持作为一个普通概念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
但是,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作为一个科学的专业术语被正式提出来则是20世纪70 年代的事情。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当时,人们探索生活压力对心身健康的影响(Homes & Rach , 1967)。
研究表明,相同的压力情景对不同的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
相对而言,那些能得到自家人或朋友等较多支持的人心理的承受力更强,身心也更健康;相反,那些很少获得类似支持的人,心理的承受力更要相对较弱,身心也更健康也相对差些。
20世纪70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中引入了社会支持的概念。
研究者运用社会学和医学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House JS. Landis KR. Umberson D ,1988) 。
研究者发现,有两个因素对抵御、缓解和防治精神病,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个是自我防御这一内在心理系统;二是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背景这一外在因素。
当时的学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社会支持的基本含义:其一,从功能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所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其二,从操作上讲,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量化表征(胡湘,1996) 。
之后,社会支持一词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引入到许多学科。
但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乃至同一门学科的内部并未达成共识。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流行病学家等都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出发,来阐释社会支持的内涵。
早期的研究者往往将社会支持看作是宽泛、统一的关系整体,认为只要有关系存在,这种关系就一定能帮助个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例如,伯克曼和塞姆(Berkman&Syme ,1979) 在加利福尼亚的追踪调查发现“那种缺乏社区关系的人较之与人有更紧密接触的人在以后的时期里更可能死亡”(贺寨平,2001) 。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理论。
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
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有形支持与解决问题的行动等;表达性支持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认可等。
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人生命过程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
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网络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包含政府、慈善组织、社工服务机构、单位等社会正式组织给予的支持;另一种是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包含亲友、邻里、同事等人际互助网络的支持。
社会工作服务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应该发挥两个作用:一是以其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帮助,以满足其当前比较紧迫的需求,或者提供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所不能提供的社会支持;二是社会工作可以帮助其补充和扩展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其提高建立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特别是针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能力不足的个体,
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浅谈社会支持理论

理论研究报告题目:浅谈社会支持理论作者:王才丰学号:班级: 2013级编辑出版联系方式:日期: 2014年5月25日浅谈社会支持理论理论发展历史与文献综述(一)理论简述:社会支持理论(social support theory)从提出到现在,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乃至学科内部并未达到统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就有不同的意思。
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Sarason(1983)等提出,社会支持是一种能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是个人对他人社会需要的反应,是人们的整体参与水平、社会支持环境来源,社会支持能否为个人提供帮助的复合结构,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
陈成文(2000)认为“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
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Edvina(1990),丘海雄等(1998)则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社会支持既涉及家庭内外的供养与维系,也涉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援与帮助。
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社会资源作用角度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李强(1998)认为,“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是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发展历史:有关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研究最早来自社会学。
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卡姆(Durklieim)就发现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
但真正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Raschke提出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Raschke,1977),才首次被作为专业概念由Cassel(1976)和Cobb(1976)在精神病学文献中提出,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研究。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1. 简介社会支持理论是描述人们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如何从社交网络中获得支持和帮助的理论。
人类作为社交性动物,需要依赖他人的支持和关爱来维持身心健康。
社会支持理论研究了社会支持对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重要影响。
2. 社会支持的类型社会支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情感支持、信息支持、评价支持和物质支持。
2.1 情感支持情感支持是指通过情感上的安慰、理解和关心来提供支持。
这种支持能够缓解个体的负面情绪,增强自尊心,并提供积极的情绪表达渠道。
2.2 信息支持信息支持指提供有关应对策略、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指导。
这种支持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
2.3 评价支持评价支持是指针对个体行为或观点的评价和反馈。
这种支持能够帮助个体建立自信、改进自我,并提供积极的鼓励和认可。
2.4 物质支持物质支持指提供物质上的援助和赞助,如提供金钱、食物和住所等。
这种支持能够满足个体的物质需求,缓解经济压力,提供生活保障。
3. 社会支持的影响社会支持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1 生理健康社会支持能够降低个体患病的风险和死亡率。
研究表明,得到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更容易康复,并且更有可能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2 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得到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更容易抵抗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和发展。
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评价支持都能够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3.3 社会健康社会支持对个体的社会健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得到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更容易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融入社会群体,并且更有可能获得社会资源和机会。
4. 社会支持的来源社会支持可以来源于家人、朋友、同事、邻居以及社会组织等。
不同的来源对个体的支持效果有所不同,因此个体在寻求社会支持时需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持来源。
5. 如何提高社会支持个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主动维护社交关系,在家庭和社交圈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提供社会支持,帮助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参与社会组织和团体活动,拓展社交网络;•学会寻求和接受他人的支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支持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支持的理解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面临困难、挑战或压力时,通过与他人建立积极、互助的关系来获得实质性或情感上的支持。
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对社会支持的理解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首先,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个体面临压力和困境时,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关怀可以减轻负面情绪和焦虑感。
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的情感连接,增强自尊和自信心,提高抵抗压力和适应能力。
此外,社会支持还可以促进个体的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减少抑郁和孤独感。
其次,社会支持对个体的身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失调、炎症反应和慢性疼痛等身体健康问题的风险。
得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可以减轻身体上的紧张和压力,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此外,社会支持还可以提高个体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增加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和恢复。
社会支持的来源可以是家庭、朋友、同事、社区等不同的社会群体。
家庭是个体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之一,亲密的家庭关系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
朋友和同事的支持可以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质性的帮助。
社区的支持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提供资源和服务,满足个体的各种需求。
然而,社会支持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受到个体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性格、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网络等都会影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和接受程度。
环境的变化、社会关系的转变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强弱也会对个体的社会支持产生影响。
因此,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仅关注社会支持的作用和效果,还探索了社会支持的变化和调节因素。
在实践中,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提高社会支持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和服务,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提高心理和身体健康水平。
此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还可以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社会干预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支持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研究报告题目:浅谈社会支持理论作者:王才丰学号:班级: 2013级编辑出版联系方式:日期: 2014年5月25日浅谈社会支持理论理论发展历史与文献综述(一)理论简述:社会支持理论(social support theory)从提出到现在,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乃至学科内部并未达到统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就有不同的意思。
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Sarason(1983)等提出,社会支持是一种能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是个人对他人社会需要的反应,是人们的整体参与水平、社会支持环境来源,社会支持能否为个人提供帮助的复合结构,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
陈成文(2000)认为“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
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Edvina(1990),丘海雄等(1998)则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社会支持既涉及家庭内外的供养与维系,也涉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援与帮助。
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社会资源作用角度来定义社会支持的概念,李强(1998)认为,“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是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发展历史:有关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研究最早来自社会学。
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卡姆(Durklieim)就发现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
但真正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Raschke提出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Raschke,1977),才首次被作为专业概念由Cassel(1976)和Cobb(1976)在精神病学文献中提出,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研究。
从70 年代以来, 社区心理学的研究者开始用社会支持这个术语来指称与身体健康有关的社会关系。
随着对社会支持研究的深入,社会支持理论不再局限于社会学和医学,它在精神病学、心理学也开始兴起。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学者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从各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
(三)重要理论家、研究者、学者介绍:(1)I.G.Sarason :1955年以博士学位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1965年被任命为华盛顿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教授,此外,还就职于弗莱德哈亲森癌症研究中心公共健康科学部,研究专长为:人格、社会支持、人的焦虑。
(2)索茨( Thoits) :1976年到1987年间在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硕博连读,其专业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的情感、社会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和支持过程。
(3)肖水源:现任医学博士,中南大学教授,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行为流行病学和社会精神病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艾滋病相关心理问题。
在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中,编制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4)贺寨平:贺寨平是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为应用社会学博士,现为天津师大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兼任天津社会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城市社会学指导委员会理事。
长期从事农村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和弱势群体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会网络分析和弱势群体。
(5)李强:1950年5月17日生于北京,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兼任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多篇。
其著作有:《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中国水问题:水资源与水管理的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变迁30年(1978-2008)》、《社会分层十讲》等。
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分层与流动、贫困问题、收入分配问题。
(四)相关著作内容的概括:(1)Sourcebook of Social Support and Personality(Gregory R. Pierce ,Springer,)此书讲的是47名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以色列的工作者参与社会支持调查,此书对复杂的社会保障建设给予特别的注意,书里认真重新评估了社会支持研究在其他领域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的理论基础。
书中比较重要的两章是“社会支持人格和身心健康”和“社会支持人格和支持相互作用”,讲了社会支持与人格和身心健康的相互作用,这与所研究的理论紧密相关。
(2)Handbook of Social Support and the Family(Gregory R. Pierce, Barbara R. Sarason, I.G. Sarason ,Springer)这本手册提供了第一个整理和整合社会支持和家庭的研究。
从这些社会学研究、医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提出的概念和方法问题中,可分析出社会支持在家庭关系中的作用和家庭对社会支持的需求。
此书还包括了应力、临床问题等研究,此书有广泛的主题范围,这将有利于学者研究资源在社区的利用,发展心理咨询,发展健康知识以及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治疗。
(3)Social Support: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I.G. Sarason ,Springer,)此书是在各种与社会支持研究理论相关著作中比较系统的书。
此书对社会支持的理论、研究及应用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概述。
书中讲到了在过去的十年中,社会支持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中日益流行的研究课题。
在许多关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开始出现后,就有了一系列的理论文章试图来解释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献的意义。
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里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概述理论和实际的考虑去表达一致的观点。
这本书包含一批学者在社会理论的研究和调查及社会谱这方面的贡献。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社会支持之间的人和人不成比例地发生适应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的情况,而不是削弱与社会的关系自力更生。
书中讲明了社会支持的33个测量,及将社会支持当作一个交易的过程,即我给你提出支持,你也要给我相应的反馈。
(4)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张彩萍,高兴国)此书尝试着从当代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入手,借鉴社会至此理论,对弱势群体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让读者明白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提出我国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支持的一些思路和研究:弱势群体的政府支持、法律援助、社会保障及社会群体给弱势群体提供的各种支持。
此书讲清了弱势群体的概说,就我国的弱势群体现状和社会对弱势群体支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理论假设与内涵陈述关于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有两个主要的假设:缓冲假说和直接效应假说。
这两个假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直接效应假说预测社会支持在任何时间都是有益的,而缓冲假说则预测在压力大的时候,社会支持才是有用的。
国内代表性研究者李强和宫轩宇,认为在直接效应这个模型中,社会支持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建立可以有两条作用途径:一个是社会支持所具有的情感性支持功能能够有效调节个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或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个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另一个是社会支持能够有效调节个体的行为方式,使其避免产生不良的行为方式,如吸烟、酗酒、滥用毒品、不愿就医等,而形成较多的健康性行为,如合群,主动寻求帮助,努力应对困境等,由此也能促进个体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对生活的自我控制感,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对于缓冲假说,他们则认为它可能作用于压力事件与主观评价的中间环节上,如果个体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那么他将低估压力情境的伤害性,通过提高感知到的自我防御能力,减少对压力事件严重性评价。
其次,社会支持能够在压力的主观体验与疾病的获得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社会支持可以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降低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减轻压力。
(如下图)上图为社会支持在压力过程中的缓冲作用模型(Bert,2006) 经过一系列研究,其研究结果都支持了直接效应假说和缓冲效应假说。
潜在的压力事件 主观存在的评价评价为压力性的事件 行为 适应 再评价 疾病或疾病行为社会支持此外,还有一种假设模型:即动态效应模型(the dynamic-effect model),研究者认为,应将社会支持和压力或应激同时作为自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身心健康水平起作用,压力或应激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这种关系还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这种动态模型在Munroe、Thoits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较好的证明。
但目前,动态效应模型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实证研究的佐证还很少,当前的研究还是集中在直接效应假说和缓冲效应假说两个方面,只是对两者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
我国国内还有位研究者肖水源,他研究的主要是在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作用,为了提供评定社会支持的工具,肖水源于1986年设计了一个十条的《社会支持评量表》,1987年肖水源等人应用病历配对方法研究应激、社会支持等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这是我国最早探讨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从已有的研究结果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定结果与身心健康结果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在社会支持研究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理论的总结与提炼(一)笔者赞同的观点:笔者比较赞同Cohen 和Wills(1985)根据社会支持所提供资源的不同性质将社会支持分为四类的观点:(1)情感支持:指个体个体的价值、经验等受到他人的尊重、称赞和接纳,又称作表现性支持、自尊支持,行为表现如:提供尊重、情感、信任、关心和倾听等。
(2) 信息支持:指帮助个体界定、理解和应对问题。
这个功能通常称为忠告、评价支持和认知指导。
其行为表现包括肯定、反馈、社会比较、建议、忠告和指导。
(3)友谊支持:是指与人交往,受人接纳,有所归依,能够帮助个体实现与他人合群与交往的需要,使他们能够从生活困境中解脱出来,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
这也可称为弥散支持(diffuse support)和归属感支持。
其行为表现如娱乐活动、与人来往或共度时光。
(4)工具性支持:提供财力帮助、物质资源或所需服务等。
这也可称为物质支持和有形支持。
其行为表现包括提供钱物、劳动、服务或直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
这样的分类,让这个理论通俗易懂。
情感支持,按Cohen 和Wills(1985)的分类,我理解就是它一种精神给予,用真心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给他人一些善意的赞美,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信息支持,就如设立一些咨询机构,给需要者提高帮助,如心理咨询师、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同时受支持者,也要给支持者反馈他接受支持后的信息,我觉得这将影响着支持者是否继续提供支持,正如中国一句古话:“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