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电场强度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案:第九章 第三节 电场 电场强度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案:第九章 第三节 电场 电场强度

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电场电场强度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2. 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公式、单位、方向;2.知道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并能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他们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1、理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及物理意义,知道它的矢量性。

(重点)2、理解电场线的概念、特点,了解常见的电场线的分布,知道什么是匀强电场。

(重点)3、会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难点)4、知道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会应用该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课件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上一节,我们认识了电现象中的电荷,包括点电荷,元电荷及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什么是点电荷?电荷相互作用有什么规律?哪位同学来帮我们回顾一下?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个作用的电力叫库仑力或静电力。

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怎样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1、电场【教师引入课程】通过起电机使人体带电,人的头发会竖直散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你会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教师引导】任何带电体周围产生的一种特殊物质。

电场看不见,又摸不着,怎样去认识它、研究它?【动手实验】利用手中的塑料笔使其摩擦带电,并让其靠近悬挂的铜丝。

现象:塑料笔吸引铜丝,铜丝偏角可达到60度。

【教师补充】电场的产生:电荷在其周围产生电场,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力的作用。

【教师补充引导】如图,电荷A对电荷B的作用力,就是电荷A的电场对电场B的作用;电荷B对电荷A的作用力,就是电荷B的电场对电荷A的作用。

电场强度教案完整版

电场强度教案完整版

电场强度教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电场强度》教案授课人李传林一、教材分析本堂课采用的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三节。

电场是一种物质,对这一点的认识,课本是先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要通过物质做媒介引进电场的。

电场因为它看不见、摸索不着,比较抽象,故可先把它接受下来,在学习中逐渐加深对它的认识。

本节主要由“电场”“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电场的叠加”四部分组成。

电场强度是本章的重点,它的概念的建立又是本章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计算。

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推导并掌握点电荷的场强公式,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会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抽象物理量的思维方法;(2)通过组织探究和验证实验过程,训练学生观察与总结的能力,运用数学的控制变量法和比值定义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3)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规律探究过程,认识探究意义、尝试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场的概念学习,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物质--实物粒子和场,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层次;(2)通过探究和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合作精神,以及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的意识;(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的获得过程四、教学难点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五、教学过程复习库仑定律教师:相互作用的电荷需要接触吗学生:不需要。

教师:像这样不需要接触也能产生的作用力还有哪些?学生:磁力,万有引力。

教师: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怎样产生作用的呢进入新课教师:曾经有人认为这是超距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跨过时间和空间而直接产生。

高中物理空间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空间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空间电场强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空间电场强度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计算空间电场强度的方法。

3. 能够应用空间电场强度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空间电场强度的定义和性质。

2. 计算空间电场强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借助高斯定律计算电场强度。

2. 掌握电场线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知识导入(5分钟):通过实验展示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引出空间电场强度的概念。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空间电场强度的定义和性质,引入比例因子和标量场概念。

3. 计算实例(20分钟):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空间电场强度,包括点电荷、均匀带电
体等情况。

4. 高斯定律应用(15分钟):介绍高斯定律,讲解如何利用高斯定律计算电场强度。

5.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5分钟):介绍电场线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7.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

五、教学资源:
1. 电场模型和实验装置。

2. 课件或板书。

3. 计算实例题目。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成绩。

2. 学生参与度和反馈。

七、教学反馈:
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高中物理必修三《电场 电场强度》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三《电场 电场强度》教案设计

电场电场强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静电场是整个高中物理电磁学的基础,教材分别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电场力做功两个角度研究静电场力和能的基本性质。

而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用比值法定义电场强度对以后学习电势、电容和磁感应强度等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4.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知道电场线及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

[教学难点]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引导发现法、设疑探究法等。

[教学教具]投影仪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1)真空(无其它介质);(2)点电荷(其间距r>>带电体尺寸L )——非接触力。

2、列举:(1)磁体间——磁力;(2)质点间——万有引力。

经类比、推理,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电荷周围产生电场,电场反过来又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施加力的作用)引出电场、电场力两个概念。

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电场问题,以及为描述电场而要引入的另一个崭新的物理量——电场强度。

(二)新课教学1.电场(1)电场基本性质:电场客观存在于任何电荷周围,正是电荷周围存在的这个电场才对引入的其它电荷施加力的作用。

(2)电场基本属性:电场源于物质(电荷),又对物质(电荷)施力。

再根据“力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客观真观,毫无疑问,电场是一种物质。

(3)电场基本特征:非实体、特殊态——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教师资格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场的基本性质,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及单位,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

2.通过比值定义法得到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通过对场的概念的学习,提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

【难点】电场强度定义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那么,大家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说一说,电荷之间没有相互接触,相互作用力是如何产生的呢?(电荷周围存在电场)教师引导: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本节课继续通过《电场强度》来进一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环节二:新课教学提出问题: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我们能否通过这一性质来研究电场的强弱呢?多媒体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图1.2-1实验中悬挂的带电小球受到带电金属球静电力作用的视频,提问学生:之前我们通过这个实验总结出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大家仔细思考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还能得出哪些结论呢?(电场强弱与位置有关)教师讲解:实验中的带电小球是用来检验电场是否存在及其强弱分布的,称为试探电荷或检验电荷,为了方便研究电场中各点的情况,不影响原电场的分布,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和尺寸都要足够小;被检验的电场是带电金属球所激发的,所以金属球所带的电荷称为场源电荷或源电荷。

教师提问:根据实验,我们发现同一试探电荷放在电场中的不同位置时,它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并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呢?(电场中不同点的电场强弱不同)教师追问:我们还能发现,不同的试探电荷在电场的同一点上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也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呢?(电场力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有关)教师总结:对于电荷量不同的试探电荷,即使在电场的同一点,所受的静电力也不相同,所以不能用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来表示电场的强弱。

小组讨论:试探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大小不仅与电场有关,还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有关,那么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为时五分钟的小组讨论。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电场强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电场强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电场强度》

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以及电场的叠加原理(电
场的叠加原理放在第二课时)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场”的概念 教材分析
比较抽象,在中学物理中,本节又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
“场”,所以“场”概念的引入,“场”观念的建立,
5.通过理论分析,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逻辑推理能
力。
高二理科学生对物理学习已经具有较好的力学基 学生学习能
础,但从这章开始转入电磁学的学习,在物理模型的建 力分析
构上存在困难,特别是对于“场”这种很难有具体模型
的抽象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节中我
采用了举实例进行类比、逻辑推理、间接思考问题等方
什么来实程现的?
学生思考:。。。。。。
老师:电荷间的作用是否也是通过空气来传递的呢
不对! 教学过程
因为库仑定律告诉我们真空中两个电荷也能产生
力的作用。
讨论:电荷之间的作用是靠什么物质来实现的呢?
老师:电场
【板书第二节电场电场强度】
【板书一、电场】
电场是什么?
1、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人们认识到,电荷周围
课堂教学,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 少教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分组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多鼓励学生, 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质疑中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
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1.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2.通过对电场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场的特点,
研究场的方法,并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场的模型和图象。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课题:电场强度教学目标:1. 了解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电场的强度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电场的定义和性质。

2.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含义。

2.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1. 教科书《高中物理》2. 课件或PPT3. 示波器、电荷计等实验仪器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电场图和电场强度的概念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电场?电场强度与电场有什么关系?二、讲解电场强度(15分钟)1. 介绍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展示示波器等实验仪器,演示电场强度的实验观测和测量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给学生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计算电场强度。

2. 学生互相讨论解题过程,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布置作业: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电场强度展开教学,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练习题训练,加深学生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主题:电场电场强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场的概念及性质
2. 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电场强度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
2.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物理量,是一种对电荷产生作用的力场
- 电场的基本特点包括方向、大小、等势面等
2. 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电场强度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电场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电场的兴趣并了解其重要性
2. 授课:介绍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讲解电场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点
3. 实验:进行电场强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场强度并计算
4. 讲解:详细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5. 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和大小如何影响电荷的运动
6. 练习:为学生提供相关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并解决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对电场强度的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电场强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做一次小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和理论性强,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电场强度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
态;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
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
有关的计算;
4.掌握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1.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2.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
●教学内容:
(一)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知识
(二)进入新课
思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
1、电场概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
特殊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
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
1、电场基本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
②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
③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
2、电场强度(E):
由图1.2-1可知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

且从小球受力情况可知,电场的强弱与小球带电和位置有关。

引出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
注意:检验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将其放入电场后对原电场强度无影响。

电荷量大的点电荷对电场有什么影响呢?
①定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公式(大小):E=F/q (适用于所有电场,电场强度由什么决定?回顾比值定义法。

)提出问题:电场强度是矢量,怎样表示电场的方向呢?
②方向性: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
相同.
指出: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相反.
3、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①大小:E=kQ/r 2 (只适用于点电荷的电场)
②方向:如果是正电荷,E 的方向就是沿着PQ 的连线并背离Q ;如果是负电荷:E 的方向就是沿着PQ 的连线并指向Q .(参见课本图14-7)
提出问题:如果空间中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此时各点的场强是怎样的呢?带领学生由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具有的叠加性,分析出电场的叠加原理.
4、电场线(假象曲线)
(1)电场线: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2)电场线的基本性质
①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②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疏弱密强).
③静电场中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它不封闭,也不在无电荷处中断.
④任意两条电场线不会在无电荷处相交(包括相切)
课堂练习
1.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q
F 可知,电场中确定的点 ( ) A .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成正比,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成反比
B .检验电荷的电荷量q 不同时,受到的电场力F 也不同,场强也不同
C .检验电荷的电性不同,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不同,场强的方向也不同
D .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是否放置检验电荷及检验电荷的电荷量、电性均无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场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设想的一种物质,实际上不存在
B .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越大,该点的电场强度一定越大
C .以点电荷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场强都相同
D .在电场中某点放入试探电荷q ,受电场力F ,该点的场强为
E =
q
F ,取走q 后,该点的场强不变
3.在同一直线上依次排列的a 、b 、c 三点上,分别放置电荷量为Q 1、Q 2、Q 3的三个点电荷,则当Q 1、Q 2分别平衡在a 、b 两位置上时,则 ( ).
A .Q 1、Q 2、Q 3必为同种电荷,a 、b 两点的场强必为零
B .Q 1、Q 2必为异种电荷,a 、b 两点的场强必为零
C .Q 1、Q 2必为同种电荷,a 、b 、c 三点的场强必为零
D .Q 2、Q 3必为同种电荷,a 、b 、c 三点的场强必为零
4.真空中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荷量均为q ,相距为r ,两点电荷连线中点处的场强大小为 ( ).
A .0
B .2kq /r 2
C .4kq /r 2
D .8kq /r 2
5.有关电场概念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荷的周围有的地方存在电场,有的地方没有电场
B .电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是在跟电荷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自己的特性
C .电场线为直线的地方是匀强电场
D .电荷甲对电荷乙的库仑力是电荷甲的电场对电荷乙的作用力
6.对于由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场强度的表达式仍成立,即E =F /q ,式中的q 就是产生电场的点电荷
B .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表达式为E =kQ /r 2,式中Q 就是产生电场的点电荷
C .在真空中E =kQ /r 2,式中Q 是检验电荷
D .上述说法都不对
7.如图1—3—18为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的三条电场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Q 为负电荷时,E A > E
B B .Q 为负电荷时,E A < E B
C .Q 为正电荷时,E A > E B
D .Q 为正电荷时,
E A < E B
8.一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A 点运动到B 点,径迹如图1—3—19中虚线所示,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 ( )
A .粒子带正电
B .粒子加速度逐渐减小
C .A 点的场强大于B 点的场强
D .粒子的速度不断减小
图1—3
—18 图1—3—19 图1—3—20
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的水平地面,ab 段粗糙,bc 段光滑.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 和B 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 处,已知A 的质量为3m ,B 的质量为m.两物体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沿水平方向左右分离,获得的总动能为E.B 碰到c 处的墙壁后等速率反弹,并追上已停在ab 段的A,A 、B 与ab 段的动摩擦因数均为u ,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分离瞬间A 、B 的速度大小;
(2) A 从分离到第一次停止的时间;
(3) B 第一次追上A 时的速度大小.
2、如图所示,半径R=0.4m 的光滑半圆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半圆环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圆环的端点A,一质量m =0.1kg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8.0m/s ,从C点起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经A点冲上半圆轨道恰好通过轨道最高点B后水平抛出,求:(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1)、小球在轨道B点时速度大小
(2)、小球从B点飞出到落回地面时的水平距离
(3)、小球从C点起经水平面到A时,克服摩擦力
所做的功Wf
3、如图所示,两根半径为r 光滑的4
1圆弧轨道间距为L ,电阻不计,在其上端连有一阻值为R 0的电阻,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 .现有一根长度稍大于L 、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金属棒从轨道的顶端PQ 处开始下滑,到达轨道底端M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2mg ,求:
(1)棒到达最低点时电阻R 0两端的电压; (2)棒下滑过程中R 0产生的热量; (3)棒下滑过程中通过R 0的电量.
M
N P Q O r r L R 0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