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海洋学
海洋学:第七章 大洋环流

45 az
• 其中:
a 2 sin
Kz
V0
y 2Kz sin
: 二、受力分析与调整过程
surface
摩擦力与科氏力平衡
100-200 meters depth
: 三、空间结构
V0eaz 45 az
• 表层流速最大,流向偏于 风向的右方45度;
• 随深度增加,流速逐渐减 小,流向逐渐右偏;
界流等; • 按运动方向:上升流,下降流; • 按海流温度与周围海水温度差异分:寒流,
暖流等
大洋表层环流
California Current
Gulf Stream
回顾:大洋边界流的温度特性
二、影响和引起海水运动的力
牛顿第二定律
Mass Acceleration Force
dv F
dt
• 引起海水运动的力: 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火
三、海水动力学方程
• 运动方程:牛顿二定律
F
ma
m
dV dt
• 速度V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即V=V(x,y,z,t) • 实质微商:
dV V V dx V dy V dz V u V v V w V
dt t x dt y dt z dt t x y z
三、海水动力学方程
垂直尺度:几十到几百米 三维流动,水平显著,垂直方向相当微弱。
(为什么呢?) 有些海流沿垂直方向流动:上升流、下降流
潮流是不是海流呢?
海流的单位: 海流是矢量.
流速大小,单位为m/s; 流流向量:单为位:“S去v向er”dr,up地(S理V)=方10位6 角m3/表s 示,向流速北* 流 记为0,向东90。(风来流去)
2、压强梯度力:
海洋环境学复习总汇

第一章绪论1.海洋主要部分:洋附属部分:海、海湾和海峡2.洋:海洋中面积较大的部分,是海洋的主体海:海洋边缘与陆域毗邻或交错的部分,隶属各大洋,以海峡或岛屿与洋相通或相隔3.中国海▪范围:南北纵越纬度44°,东西横跨经度32°▪流入河流:约有1 500条,其中包括黄河、长江、珠江等著名河流;▪海底地形:复杂,受大陆的影响沉积物多为陆相沉积▪潮汐类型:主要全日潮、半日潮和不规则潮汐等类型▪分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渤海▪最大深度:为80m(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平均深度为18m▪盐度:较低,年平均为30,近岸河口区为22~26▪水温:变化较大,夏季为24~28℃, 冬季在0℃左右▪分界线:老铁山角到蓬莱角的连线5.黄海▪最大深度:140m,位于济州岛以北,平均深度为44m流人河流:鸭绿江、淮河、灌河以及大同江、汉江等▪分为二部分:山东半岛成山角至朝鲜半岛长山角之间的连线,分为:南黄海、北黄海6.东海▪最大深度:为2 719m,位于八重山群岛以北,平均深度为349m。
▪海峡:朝鲜海峡,大隅、吐噶喇、冲绳等海峡,台湾海峡与南海沟通。
▪流入河流:主要有长江、钱塘江、瓯江和闽江等7.南海▪最大深度:5 559m,位于菲律宾附近。
海域平均深度为1 212m▪流入河流:珠江、赣江以及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四大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亦称中国南海诸岛8.海洋环境的地理划分:大陆架、大陆坡或大陆边缘、大洋底部海洋环境的区域划分:近岸海域、近海海域、远海海域海洋环境的水层划分:近海带、大洋区海洋环境的水底划分:潮间带、潮下带、深海带(水底环境包括所有海底以及高潮时海浪所能冲击到的全部区域。
)海洋环境的主权划分: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9.潮间带: 是指有潮汐现象和受潮汐影响的区域。
其上限是大潮高潮最高潮线,下限是大潮低潮最低潮线。
潮间带以上为潮上带潮间带环境特点:光线充足;潮汐和波浪的作用强烈;周年温度变化较大,并且有周日变化;底质性状复杂,可分为岩底、砾石底、沙底和泥底及其过渡类型;生物种类多样化、食物丰富;每天有一定时间交替浸没在水中和暴露在空气中;受大陆影响大。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海洋学是一门研究海洋中各种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综合性科学。
海洋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70.8%的海水。
海洋是环境的产物,能量和物质通过海面、海底和沿岸带的边界传递,也可以通过辐射和地球及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传递。
海水是混合溶液,包括水、盐分、气体、悬浮有机物和悬浮无机物。
海洋的形态具有广漠而有垠、深又浅、连通又阻隔等固有特性。
海洋学的研究对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
海洋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也是运输和贸易的中介。
海洋对气候环境有影响,包括环流向高纬输送热量和对气温起调节作用。
海洋与气体之间也有相互作用。
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赤潮、海冰、海水倒灌、海岸侵蚀和海底地震等。
此外,排污与海洋自净能力之间也存在关系。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海洋中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锰结核、金刚石、重晶石、金和锡等。
海洋中的化学资源包括大量的无机盐,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洋中的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大约有26万种,其中海洋动物约16万种,海洋植物约10万种。
为了发展近岸养殖业,我国利用近海15米以内的滩涂,可供养殖2000万亩,自1989年以来已经养殖了634万亩。
其中对虾养殖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海洋捕捞对海洋生态环境有着适度和过度的影响。
海洋药物的提取已经达到了分子水平,同时也在进行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研究。
海洋动力资源包括潮汐、波能、海流和温差。
潮能发电的潜力达到了10亿千瓦,我国已经建有乳山和江夏的潮能发电站。
波能的压力达到了30-50吨/m2,但由于空间分散、时间间断和破坏力大等原因,波能的开发还面临一些挑战。
挪威的XXX的MOW电站在1985年开始运行,但在1988年被冲毁。
苏格兰的Dounreng电站也在安装过程中被摧毁。
海流的能量最低,而温差则难度较大。
海洋资源的利用还包括军事、航运、港口工程和油气开发。
军事利用主要包括作战、布雷和潜艇等方面。
海洋航运的运输量很大,而且航道不需要维护。
南海海洋环流三维结构与变化及其相关动力学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南海海洋环流三维结构与变化及其相关动力学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南海是中国周边地区最重要的海洋区域之一,其海洋环流的特征和变化一直是海洋学界研究的热点。
南海海洋环流的三维结构和变化特征对于深入了解南海海洋环境和气候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南海海洋环流的三维结构以及其变化情况,我们能够揭示南海水体运动的规律和过程。
南海海洋环流的基本特征可以总结为:南海海洋环流由赤道洋流、岛屿洋流和边缘流组成,受到季风、台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同时,南海海洋环流还受到地形、地壳运动和水体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构复杂多样。
南海海洋环流的三维结构是指南海水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
根据海洋学家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可以将南海海洋环流的三维结构分为上层环流、中层环流和深层环流。
上层环流主要受到风力和洋流的作用,其运动速度相对较快,呈现出东北流和西南流的特点。
中层环流受到海水密度和地形变化的影响,其运动速度较慢,呈现出环流闭合的特征。
深层环流主要受到海水密度和地形的影响,在南海西部呈现出上升运动,在东部呈现出下沉运动。
南海海洋环流的变化特征是指南海海洋环流在时间尺度上的演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南海海洋环流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趋势。
其中,季风和台风的活动对南海海洋环流的强度和方向具有重要影响。
另外,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海海洋环流的温度和盐度也发生了变化,这对南海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海海洋环流的动力学机制是指驱动南海海洋环流运动的力学过程。
目前,海洋学界对南海海洋环流的动力学机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风力和海水密度是驱动南海海洋环流运动的主要力量,而地形和地壳运动则对南海海洋环流的形成和演变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水体的湍流和混合也是南海海洋环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本文将着重讨论南海海洋环流的三维结构和变化特征,并分析其相关的动力学机制。
中国海洋知识大全

我国海域的大陆架分布相当广泛,面积在世界上排第七位;渤海、黄海的海底全部是大陆架;南海大陆架面积约占整个海域面积的一半以上。
27.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的主权争端始于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895年4月17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的主权争端遂由此产生。
沈括。
52.根据有关的国际公约,我国大陆架范围约有多少平方千米?
根据有关的国际公约,我国大陆架范围约有350万平方千米。
53.我国近代第一次多学科海洋调查发生在什么时候?
1935—1936年,当时的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与青岛市政府联合组织了一次以海洋动物为主,多学科的海洋调查。调查区域为胶州湾及其临近海域。调查为期两年,前后共125天,调查站位460个,调查以海洋动物为主,并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等。此次调查,是我国近代第一次多学科的海洋调查。
36.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2002年7月30日,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黄河站在北极的斯瓦尔德群岛建立,标志着我国的北极考察和探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7.渤海有哪三个主要海湾?
莱州湾、辽东湾和渤海湾。
38.目前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论衡》是我国东汉无神论者王充(公元27—97年)撰写的一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在书中,王充论述了相关海洋学的内容,他在中国第一次提出潮汐周期与月亮盈亏的关系——“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
51.因其提出“高潮间隙”理论以及海陆变迁等规律而被称为我国古代海洋学家的是谁?
我国各海区海岛数最多的是东海海区,海岛数最少的是渤海海区。
我国发布首个涵盖全球的综合业务化海洋学预报系统

7 8 I 十 瓣 耕 般彦 曹2 0 1 3 . 1 0
溶 解 氧 、化 学 需氧 量 以及 酚 、 氰 、砷 、铅 、 铬 、 镉 、汞
院院士徐建 中、周远等组成 的专家组鉴定。专家组一致
认 为,该公 司的 自主产 品和 集成技术 ,在我 国太 阳能热 发 电项 目中已经具备规模化应用的能力,并达到 国际先 进水平。 我 国太 阳能 资源 丰富 ,2 / 3的国土面 积年 日照小 时 数超 过 2 2 0 0小 时,每 年地表 吸收 的太 阳能大约相 当于
口 我 嘲 发 佰 个涵 令 球 的 综 合 业务 化海 洋 预报 系统
我国首个涵盖全 球大洋到 中国海 的综合业务化海洋
备存在很 多局 限性 ,它们稀有、 昂贵、但效率不高 ,比
如 手机 ,全 球 数 百 万 个 基 站 帮 助 其 增 强 信 号 ,但 大 部 分
能量却消耗 在冷却上 ,效率 只有 5 %。相 比之下 ,全世 学预报 系统 日前发布。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 中心主任王辉 界 使用 的灯 泡却取之 不尽 尤其在 国 内 L E D光源 正在 介绍, 目前该 系统主要 由海面风场预报系统、温盐流预 大规 模取 代传统 白炽灯。只要在任 何不起 眼 的 L E D灯 泡 中增加一个微芯片 , 便可让灯泡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 与现有 WI F i 相 比,未 来 的可见 光通 讯安全又经 济。 Wi F i 依赖看不见的无线 电波传输 ,设备功率越来越大,局 部电磁辐射势必增强; 无线信号穿墙而过 , 网络信息不安全。 这些安全隐患,在可见光通讯 中 “ 一扫而光” 。而且,光谱
比无线 电频谱大 1 0 0 0 0倍,意味着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速 度,网络设置又几乎不 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第三章 海区气候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登陆频率的时间变化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风暴平均每年 登陆我国的有7.8个,菲律宾5.4个,日 本4.3个
季节变化:1-4月无,7-9月最多,峰值 在8月
年际变化:1952、1961、1967、1971、 1974年最多15个;1998年最少3个
1822山竹:910hPa,65m/s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源地的空间分布
源地:3 °-37°N; 10 °-20°N最多 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近海 马里亚纳群岛附近 马绍尔群岛附近 南海中北部(土台风)
热带气旋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安比 温比亚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发生频率的时间变化
低值-粤东近岸: 400 MJ·m-2·月-1
南海中南部:700-750 MJ·m-2·月-1 高值-菲律宾西侧: >750 MJ·m-2·月-1
第二节 中国近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子
太阳辐射:夏季
南北差异小,斑块状 渤海:600-650 MJ·m-2·月-1 黄海:530-550 MJ·m-2·月-1 东海、南海北部:650-680 MJ·m-2·月-1 南海中南部:560-600 MJ·m-2·月-1
气候要素 气温 气压 ✓风(大风天数) 云 ✓降水(暴雨日数) 海雾 能见度
水文要素 温 盐 密 ✓浪(最大波高,最大
周期,灾害性海浪) ✓潮(风暴潮) 流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影响
中心最大风速平面分布 渤海 25-30m/s 黄海 25-40m/s 东海 40-85m/s 南海北部 50-70m/s 北部湾 35-45m/s 吕宋海峡 80m/s 南海中部 55-70m/s 南海南部 40-65m/s 最大在菲律宾以西和台湾以 西90-100m/s
海洋管理学 第八章 海洋区划管理

第八章:海洋区划管理第八章海洋区划管理Marine Management海洋管理学21.海洋区划是实现海洋经济的区域合理布局,确定不同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基础和依据,是发展海洋区域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海洋区划为指导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解决海区内各种开发利用活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了科学方法。
科学掌握海洋区划的基本内涵、类型和海洋区划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3一、海洋区划概念1.概念:海洋区划是对一国管辖的全部海域或其他特定海域,根据开发利用的目的,按照海域不同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形成的海域差异而划分的海洋区域。
(160)42.基础:海洋区划的客观基础是在不同类型海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以及在同一类型的海域内又具有其一定的相似性。
差异性是进行海洋区划的前提。
具体分析:地理上的:我国的海区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海岸线长达千米南北跨度为个纬度的北仑河口,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南北跨度为38个纬度,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东西为25个经度,还有大小不同的岛屿具有独特的区域海洋学特征。
有大小不同的岛屿,具有独特的区域海洋学特征。
法律上的:邻近海域陆架宽阔,既有内水和领海,又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彼此法律地位不同,海洋开发和管理都有特殊的制度。
经济上的:沿海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
海洋区划就是在综合研究不同海域的自然要素结论:海洋区划,就是在综合研究不同海域的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科学技术要素的基础上,依据各种海洋5开发利用的区域特点和要求,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做出的海域分区,形成的一些相对独立的经济地理单元。
二、海洋区划类型二海洋区划类型1. 海洋自然区划1海洋自然区划海洋自然区划,是根据海洋区域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中,不同,把海域划分为不同的海区。
中国近海,依传统划分为四个海区,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南海 海洋化学与化工、海洋药物与保健食品等产
业令人刮目。滨海砂矿资源十分丰富。有丰富 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南海海域广阔,波能的资源甚为丰富。
第四节 海洋环境保护
一、海洋环境损害与污染
1、海洋环境损害的类型 1)盲目拦海围垦 2)违规海洋工程 3)滥采砂石,乱伐防护林 4)酷鱼滥捕 5)不合理养殖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3、万里长江的归宿—— 东海
★东海位于中国岸线中部 的东方,是西太平洋的一 个边缘海。东海西有广阔 的大陆架,东有深海槽, 故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 ★东海的总面积为77× 104km2 (渤海的10倍)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4、世界第三大海——南海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南方,纵跨 热带与亚热带,而以热带海洋性 气候为主要特征。也是中国海疆 国界伸展最南之处。 ★南海海域非常广阔,总面积达 35×105km2。 ★南海有许多大海湾。 ★南海以各种形式的生物海岸占 优势(红树林、珊瑚礁)。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二、海底地形与构造
1、渤海 在四个海区中,渤海深度最浅,小于30m的海
域近7.2×104km2,因而海底地势最为平坦,地 形也较单调。若再细分,可分为5部分: 渤海海峡、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海盆 。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2、黄海
海底地势比东海和南海平坦,但地貌形态却比渤 海复杂。最突出的特征有: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动力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
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情况表
海洋生产总值 海洋产业 主要海洋产业 海洋渔业 海洋油气业 海洋矿业 海洋盐业 海洋化工业 海洋生物医药业 海洋电力业 海水利用业 海洋船舶工业 海洋工程建筑业 海洋交通运输业 滨海旅游业 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海洋相关产业
总量(亿元) 38 439 22 370 15 531 2 813 1 302 49 53 565 67 28 10 1 182 808 3 816 4 838 6 839 16 069
增速(%) 12.8 12.3 13.1 4.4 53.9 -0.5 15.3 12.4 25.0 30.1 18.4 19.5 14.5 16.7 7.9 10.7 ——
深水海域盐度的铅直向分布,层次较多也较 复杂。
冬 季 海 水 盐 度 平 面 分 布 图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4、水温和盐度随时间的变化 渤海、黄海和东海的绝大部分都位于温带,
四季交替明显,表层水温和盐度随时间的变化 ,以年周期为主。当然,在不同的海区也各有 差异,在其他层次,变化的情况则更复杂。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四、海冰的分布与变化
中国近海的海冰,仅在冬季出现于渤海和北 黄海沿岸。在某些河口附近,也有少量的海冰 。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和气象条件等的影响, 中国海冰的冰期、冰情等,还有明显的区域差 异和时间变化。
第三节 海洋资源
中国邻近海域与沿岸,有丰富的各种类型的 资源,例如海岸带与滩涂资源、港口与海运资 源、旅游与观光资源、水资源及海洋空间利用 资源等,而特别重要的是四大资源,即:
第三节 生物特征与海洋资源
黄海有发达的盐业生产,其中最大的应推两 淮盐区,这也是中国名列前茅的大盐区。
黄海沿岸滨海矿砂矿资源也很丰富。南黄海 盆地的地质构造,对油气生成和储集十分有利 ,具有很好的油气资源远景。
黄海沿岸有丰饶的风能资源、潮能资源。
第5次作业
如何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 环境保护的关系?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入海总水量为全国的1/3, 在世界上跻身于第四位,它对东海西北部的影响及其 重要,钱塘江和闽江等注入东海的水量也很大。
★中国大陆注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是珠江和韩江,中 南半岛上还有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四、气候概况 中国近海北起温带,中经副热带,南至
热带,气候差异很显著。尤其温带海域, 四季交替非常明显;即使副热带海域,也 有相应的季节变化。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4、南海
南海属于深海。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 等形态相当齐全。海底地形的基本特点是由岸 边向海盆中心的阶梯状下降,但突出特征是, 南北坡度缓而东西坡度陡。
北部大陆架上主要是珠江等带来的陆源沉积 物,以泥质为主;外源陆架沉积物主要是沙质 。南部大陆架主要为近代粉沙和粘土。中央海 盆主要是颗粒极细的棕色抱球虫软泥和火山灰 ,近期也发现有锰结核或锰壳。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由于太阳辐射年周期变化的影响,表层水温的年周 期非常明显;表层之下各层次的水温年变化,比表层 更为复杂。过程曲线多峰多谷,与太阳辐射的年变化 特征相差甚远,原因是受内波影响及冷暖水入侵的干 扰。
中国近海表层盐度的年变化,区域差异较大,可大 致分为三种类型:河口浅海型,外海型及混合型。表 层以下盐度的年变化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这是跃 层、内波、对流混合、高盐与低盐水团的消长变化等 等因素制约与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
1、海洋污染的危害 海洋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主要是海洋生物;
间接受害者当然是人类自己。 2、海洋污染的治理 要治理海洋污染,首先要抓好对污染源的治
理。
海洋环境问题
一、海洋资源的枯竭
动物资源多样性消失 与枯竭
过度捕捞 随意捕杀海洋动物
过度捕捞
对海洋动物的过度 捕杀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三、跃层
中国近海各海区内,跃层的种类较多,既有 温、盐、密度跃层,也有其他海洋环境参数的 跃层。其中以温跃层最具代表性:既有季节性 跃层,也有常年性跃层,且以季节性跃层最为 引人注目。
1、渤海和黄海都是季节性跃层,尤以温跃层 为主。
2、东海和南海不仅有季节性跃层,而且有常 年性跃层。
世界气候分布图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中国近海的水温、盐度、密度、水色和透明度的分布 ,既有显著的区域特征,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一、海面热平衡状况
中国近海海面热量收入的主要分量,是射达海面的太 阳总辐射和海-气间感热的向下输送,以前者为主。海 面失热的主要过程是蒸发耗热和海面有效回辐射。
就全年而言,中国近海海面热通量代数和为负值,这 就意味着总效应是海洋失热。然而,中国近海各海区年 平均海面水温并未逐年下降,究其原因在于,海区三维 全热量平衡中,还有重要的一个分量——热平流——在 起作用,这就是强劲的黑潮暖流不断地向中国海实施平 流热输送。
陆源性排放引起的海洋 污染
来自陆地排放的各种业 污水
来自陆地的各种垃圾 人群活动的影响
陆地排放的 各种污水
赤潮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表层水温的日变化,从热量收入来看,应主 要取决于太阳辐射的日周期变化。不同海区不 同季节以及不同水层,日变化的特点以及日较 差的量值,也有明显的差别。
表层盐度的日变化也比温度复杂,仅近岸受 潮汐的影响,常有明显的潮周期。外海表层盐 度日变化较小。表层之下盐度的日变化,一般 比表层小,但若有跃层存在,则另当别论。
第四节 海洋环境保护
2、海洋污染的类型 1)陆源性污染 陆源污染中,主要为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主要指汞、铅、镉等重金属。 2)海洋石油污染 主要途径来自: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
开发生产,输油管线泄露,船舶排放含油污水 ,大型油轮事故泄油,拆船业造成相应的油类 污染。
第四节 海洋环境保护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2、混浊之海——黄海
★黄海是全部位于大陆架上的一个半封 闭的浅海。因古黄河在江苏北部入海时, 携运大量泥沙而来,使水色呈黄褐色, 从而得名。 ★习惯上将黄海分为南北两部分。黄海 的面积比渤海大得多。北黄海7.13× 104Km2,南黄海为30.9×104km2。 ★黄海海岸类型复杂。有基岩砂砾质海 岸、港湾式沙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
选做题: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节 生物特征与海洋资源
3、东海 东海化学资源丰富,平均盐度比渤、黄海都
高,因降雨多,盐业不如黄、渤海。众多的海 洋化学、化工产业相当发达。 台湾是重要的砂矿产地。福建沿海的稀有金 属和稀土金属砂矿也不少。东海是石油远景最 好的地区之一,天然气储量潜力更大。 东海的风能、波能、潮能等洁净能源蕴藏量 更大。
中国区域海洋学
概况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北太 平洋西侧,470万km2海洋(国土)水 域,大陆海岸线总长度达18×103km 。邻近海域陆架宽阔,200m水深以内 的大陆架约150万km2。地形复杂,纵 跨温带、副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四季交替明显,沿岸径流多变,因而 具有独特的区域海洋学特征。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南海表层盐度的分布,近岸和外海的区域差 异很明显。近岸海域大多受低盐沿岸水的影响 ,盐度较低,季节变化较大;外海深水区表层 盐度的分布,则为季风环流所左右。
盐度在铅直方向的分布,浅水海域和深海各 有特点。
浅海水域盐度的铅直向分布,类似于水温, 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冬季同性成层,夏季 在上下均匀层之间有跃层。
黄海槽、潮流脊和水下阶地。 黄海表面沉积物属陆源碎屑物。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3、东海
东海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而不同于渤海和黄海 ,但仍以浅海特征比较显著。浅海特征中,尤以 大陆架宽广最为突出。东海又具有半深海特征。
表面沉积自西向东形成与海岸线平行的三个带: 近岸细粒沉积物带,中间粗粒沉积物带和外海细 粒沉积物带。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三、径流特征
流入中国近海各海区的径流量,彼此相差很悬殊。 即使同一海区,在不同季节,差别也很大。
★注入渤海的河流,主要有黄河、海河、滦河和辽 河等。
★注入黄海的河流,东岸主要有鸭绿江、大同江和 汉江,西岸主要是沂河、灌河、沭河及苏北灌溉总渠 等。长江径流对黄海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节 海洋水文状况
二、水温场与盐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