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与实施机制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路径探析_1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路径探析发布时间:2021-05-14T06:52:34.209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3期作者:方峰[导读] 国土空间规划在我国规划体系中占据着基础地位,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是以国土空间为规划对象,国土空间包含国家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主要有海洋空间、陆地空间等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和载体。
阿克苏市自然资源局新疆阿克苏市 843000摘要:国土空间规划在我国规划体系中占据着基础地位,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是以国土空间为规划对象,国土空间包含国家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主要有海洋空间、陆地空间等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和载体。
规划是治理经济社会的一种方法,因此,从本质上而言,国土空间规划也就是对国土空间的治理。
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管制国土空间的用途,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格局,同时还能够提高生态保护修复和提高土地综合治理,是建设美丽家园的一种空间治理方法。
然而,规划功能定位是开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前提,需要明确整个规划工作的基调、性质和落脚点,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国土空间的规划作用,就需要准确把握河图空间规划的功能定位。
鉴于此,本文就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路径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实施1.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分析1.1国土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需齐头并进国土规划是开发和保护国土资源的重要战略部署,促进了资源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所以,国家必须统筹规划工作的开展必须严格遵循科学开发的原则,以此来改善区域经济的调控理念。
在规划中确立“两屏三带”政策,以生态安全为主要内容,秉持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念,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2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为了能够在主体功能区形成制度,就需要合理规划主体功能区。
划分国土空间为农业、城市化和生态这三类地区,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人口分布情况,将城市化地区作为重点开发和优化开发的内容,提高城市化地区的品质。
如何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实现空间开发高质量

如何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实现空间开发高质量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是指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实现国土空间开发的高质量。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实现空间开发高质量。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首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领导在国土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的职责与权限,并将其纳入法律责任制度中。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之间的协调机制和沟通机制,加强统筹协调。
二、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国土空间开发,需要科学编制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的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应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合理确定国土空间开发的布局和发展方向。
同时,还应加强对总体规划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修订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加强空间开发管理与监管为了保证国土空间开发的高质量,需要加强对空间开发的管理与监管。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国土资源利用行为的监管。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同时还需要完善用地审批制度,并建立健全用地审批与环境评估相结合的机制。
四、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实现空间开发高质量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与应用。
要加大对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并鼓励他们在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进行前沿性研究。
同时还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并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采取节能环保的措施。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度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实现空间开发高质量,需要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
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国土资源管理意识。
同时还要加强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传导的理论认知与优化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传导的理论认知与优化路径摘要: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传导来说,降低各类规划在实施管理层面的独立性、强化规划系统各基础模块的相互依赖性和系统性是提高传导效率和管控效率的关键。
但是,目前我国的国土资源空间规划建设仍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这对于国土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有一定的阻碍。
国土空间资源规划具有长远战略导向性,需要结合长期发展战略进行空间划分,制定相关的近期实施工作,并进行多元互动发展,考虑到国土空间规划本身的工作职能,其是实现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为了实现经济与资源的充分整合,一定要对整个规划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划分,从而促进国土资源的充分调配。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路径引言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国土空间开发建设、保护维育、修复治理和提质增效等内容。
然而,目前各类专项规划独立编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往往相互交织,规划管理和实施管理不完全适配。
此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不仅要从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加强管制依据建设,还要构建科学高效的管制路径。
因此,未来研究应着眼于全流程管控目标,进一步探索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路径和优化策略,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传导的理论认知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涵盖了城市规划。
换而言之,城市规划可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一部分,要体现出合理性及科学性特点,则需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传导的理论认知加以明确。
在国土空间分析、空间规划分析过程中,一些文件对两种分析工作所表述的内容一致,但两者存在一定的区别,即:“国土空间规划”当中对“国土”充分重视,并对国土作为空间规划的主体对象充分强调。
与此同时,国土空间规划的性质鲜明,即具有活动性、权益性、禀赋性的特性,并不是抽象化边界区位界定的空间,也就是说,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国画工作的开展实施在具体的空间,并不是抽象空间。
此外,从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来看,目前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循序渐进使“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得到有效形成,并明确到2025年,使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及技术标准体系得到有效健全;到2035年,则需确保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进一步使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和谐安定的国土空间格局得到有效形成。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分层传导体系研究

市县国⼟空间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分层传导体系研究市县国⼟空间总体规划是国⼟空间规划“五级”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政府与市场空间权益协调的“界⾯”,两者之间的传导是构建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最后⼀公⾥”。
⽂章从空间治理事权的视⾓出发,围绕建设空间与⾮建设空间两类空间,梳理了市县国⼟空间总体规划的事权边界,针对国⼟空间规划体系下控制性详细规划⾯临的困境,提出市县国⼟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层传导体系的构建策略,即构建与空间治理事权匹配的规划纵向传导体系、以单元为载体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纵向延展与横向分化、形成从“编规划”到“定规则”的专项规划管理体系。
引⾔2019 年5 ⽉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国⼟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意见》( 以下简称《若⼲意见》) 确⽴了由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五级,以及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三类构成的“五级三类”国⼟空间规划体系。
省级国⼟空间规划更多体现国家空间治理事权,侧重于区域协调和底线要素管控。
市县国⼟空间总体规划更侧重于实施性,在编制⽅法和管理机制上与省级国⼟空间总体规划存在较⼤差异,但其不同内容的编制深度、管控⽅式也难以⼀⾔以蔽之。
从成果形式上看,市县国⼟空间总体规划分为市( 县) 域和中⼼城区两个层次;从事权⾓度看,对于不同内容,上级政府的管理⽅式和程度有别,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存在明显差异。
⽬前市县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获得了⼀定关注,但在各地市、县两级总体规划逐步向审批阶段过渡的背景下,其批复实施后不同层级政府的管理事权边界及其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传导体系仍有待研究。
按照《若⼲意见》,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国⼟空间规划体系下基本延续了以往的法定地位,将继续作为开展国⼟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空间⽤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规划许可、进⾏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深化改⾰的过程中,现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及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迫切需求。
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与实施机制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与实施机制探讨发表时间:2020-10-10T10:41:25.107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6期作者:乔牧[导读] 我国现行空间性规划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环境乔牧盘山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服务中心 124100摘要:我国现行空间性规划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
其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通过“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规划体系,自上而下的刚性指标传导,落实资源要素“量”的控制;城乡规划主要通过“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规划体系,进行空间要素传导,落实资源要素“布局”的控制;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在国家和省级层面编制,以财政政策调控为实施抓手;环境功能区划主要在省级和市级层面编制,以负面清单方式约束建设行为。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实施机制引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对时空系统的原始认知点也开始扩展,形成了由基本的认知理论构建的认知轴线,最终形成了特定的认知主体对时空系统的认知域,这一认知域模型呈圆锥状。
因为时空系统十分复杂,而且认知主体又是多元化的,因此同一个空间域上分布了大量的认知点。
这些认知点会沿着相应的认知轴线形成认知域,这些认知域之间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1国土空间规划概述国土空间规划的目的是为解决各项发展问题而形成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通过对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实现对我国市场经济整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遵循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政府区域调控力度。
同时,对各处功能区域的功能定位进行明确,最终实现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与需求、调整国土空间战略格局的目的。
在新时期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实现应遵循以下准则:①集约发展。
合理划定各处生态保护区域,遵循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发展趋势,集中开发资源。
②分类引导。
综合分析各区域发展现状、资源配置结构以及核心发展潜力,优先构建集开发以及保护目标于一体的国土空间体系,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分区功能定位,明确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及框架。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的逻辑及运作策略探讨

J IAN SHE YAN JIU技术应用194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的逻辑 及运作策略探讨Guo tu kong jian gui hua ti xi jian gou de luo jiji yun zuo ce lüe tan tao杨忠翰国土空间是国家主权及主权权利管辖的地域空间,是一个国家国民生存的场所与环境,其内容包括陆地、领海、领空与内水、陆上水域等,而国土空间规划则是由国家出台的、指导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实现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也是开发、建设等各类活动的根本依据所在。
本文将对我国国土规划体系建构的逻辑以及运作策略进行探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我国构建了多类型的国土空间规划,该类规划业已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及城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与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老旧空间规划的弊病也随之浮现,朝令夕改、内容冲突或存在重叠、规划类型层出不穷等问题屡见不鲜,构建集土地利用使用规则、城乡规划等于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势在必行,而自建国至今,我国通过且不断修订《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及对主体功能区进行规划皆是我国向该目标“奋力前行”的明证。
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逻辑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我国这般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说,虽然需于空间规划方面进行分工,但仍需建立统一框架下的体系方能适应未来发展,否则便会出现“因分工而出现空间规划间存在矛盾”问题,除该类问题外,国土开发及保护亦远未达到预期值。
为解决该类问题,我国中央明确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将空间规划作为基础、将用途管制作为主要手段来对国土空间开发及保护制度进行构建,而空间体系的构建也应以空间优化与治理作为主要内容,在构建空间体系的过程中实现分级管理、互相衔接以及全国统一。
以往我国在对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进行探索与尝试时,选择在空间规划体系的编制技术上向深层探究,虽然亦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实际成效距离探究前设定的预期值差距较大,难以实现预期内的目标,相反地,针对行政管理机构及体制的调整与优化反而会令成效颇为喜人,对该状况进行深究,不难发现以往我国空间资源不同的配置部门之间往往有失协调,部分部门甚至呈现自成体系状态,与其余部门格格不入,而一旦这种情况发生,部门与部门间的衔接自然也不尽自然,部门与部门间也多存在职能、内容方面的重叠或冲突,部门间的规划逻辑各不相同,最终致使空间规划体系成为了部门“话语权”的争夺,各部门间缺乏基本的交流,其外在表现也十分明显,不同的部门往往会各自编制自身的规划,而该规划差异也十分巨大,规划期限、规划范畴以及技术标准皆各不相同,最终造成了毫不协调的“窘境”。
国土空间规划多元传导机制构建——基于南通地区多层次规划实践的探索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49/j.urp.2021h1006■ 文章编号:2096-3025(2021) 01/02-0038-11作者信息胡海波唐小龙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规划师(通讯作者)胡海波 唐小龙HU Haibo ;TANG XiaolongConstruction of Multi-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Multi-level Planning Practice in Nantong国土空间规划多元传导机制构建—基于南通地区多层次规划实践的探索本文回顾了原空间规划各自的传导机制并剖析其优劣,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要求,基于南通地区“市—县—镇—村”四个层级规划的编制实践,梳理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传导的核心内容和方式,尝试构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多元传导机制。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机制,南通实践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pect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of the current spatial planning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llow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reform, the authors started the "city-county-town-village" four-level planning practice in Nantong area, Summed up the core transmission content and methods in City and County Territorial Space Plan. The researchaims to build a multip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City and County Territorial Space Plan. city and county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transmission mechanism, Nantong practice摘要关键词Abstract Keywords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自上而下地编制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健全规划实施的传导机制,确保规划能用、管用、好用,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现代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现代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现代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实施现代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
本文以现代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影响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加强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存在问题;策略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利用和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1]。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土地利用效率较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等。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现代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为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一、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中的重要性(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国土空间规划是通过对国家、区域或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利用,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愈加凸显。
一方面,规划可以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规划可以推动城市建设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例如,国土空间规划可以将新兴产业集聚于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规划还可以引导城市建设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城市品质。
(二)优化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现代国土空间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可以通过划定用地范围、控制用地总量、调整用地结构等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与实施机制探讨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
的发展,我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很大提高,通过引入大数据、
互联网平台等先进科技,对城建、水利、农业、环保等动态数据进行搜集,及时
检测空间使用率,使空间潜能释放,达到高效、集约、绿色的目标。
本文就国土
空间规划传导体系与实施机制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引言
我国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正式设立,使国土空间规划得以正名。
既不是“多
规合一”规划,也不是空间规划,也不是空间性规划,而是国土空间规划。
科学合理地规划空间,对于我国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理解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区域间的发展,协调城乡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有利于推动我国不断向前发展。
1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国土空间规划的目的是为解决各项发展问题而形成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通
过对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实现对我国市场经济整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遵循以人
为本发展理念,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政府区域调控力度。
同时,对各处
功能区域的功能定位进行明确,最终实现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与需求、调整国土空
间战略格局的目的。
在新时期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实现应遵循以下准则:(1)集约发展。
合理划定各处生态保护区域,遵循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从源头
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发展趋势,集中开发资源。
(2)分类引导。
综合分析各
区域发展现状、资源配置结构以及核心发展潜力,优先构建集开发以及保护目标
于一体的国土空间体系,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分区功能定位,明确资源开
发利用原则及框架。
(3)凝聚共识。
各级政府部门应凝聚共识,统一国土空间
规划及发展理念,确定所制定战略布局规划及发展目标得到贯彻落实。
2新形势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特点及要求
(1)地区协调问题。
因地制宜提出适应本地的发展纲要,如“一带一路”倡
议的提出、国家中心城市的提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
要密切配合,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释放空间的最大潜力。
(2)要考虑时间上的长远性和内容上的综合性。
由于涉及土地开发、河流治理、生态修复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时间效应非常明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治
理和开发的成果,因此规划务必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在内容上,需要确定自
然开发规模、区域生态环境布局,明确人口和生产力规模,确保交通、通信、电力、水利、医疗等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
(3)政策
支持方面。
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城建、水利、农业、林业、财政等多个主管部门,
在跨区域合作中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且应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技
术标准体系等保障措施和政策,促进空间规划的落实,实现国土空间规划过程的
透明、公开与公正,维护规划纲领的权威性。
3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与实施机制探讨策略
3.1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
在法规政策完善上,需对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加快制定
相关法律,对突出问题和模糊问题给出明确的规范指导,实现“多规合一”,为国
土空间规划的执行和落实提供法律依据;明确技术标准,制定全国统一的国土空
间规划技术标准,对用地分类标准、规划编制流程方法、技术考核要求、执行规
程进行明确规定,以便对开发成果和实效进行考核;对各项空间管控要素的落地
效果进行收集,采取统一的绘测基准及系统进行呈现,形成全国“一张图”,为实
现国家级别的统筹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3.2发展生态保护,推动资源合理配置
空间规划体系的编制要求提高科学性。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
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之前,由于我国未建立完整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于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恶化,
资源开发过度等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强化空间
管控,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分
配不均。
由于区域和环境等造成的差异,各地区的资源配置稂莠不齐。
构建我国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利于掌握全国各地的资源情况,并进行有效、合理地宏观
调控和配置。
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尚未完善之前,只能大致掌握大区域的空
间资源分布,但对小区域尚不明确。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之后,既能在大方向上统
筹调控,也能落实到细处,对于小区域的资源牢牢掌握。
3.3革新国土空间规划行政体系
为突出国土空间规划的横纵向层次性,从统筹管理角度出发,避免出现国土
空间规划方案侧重点不同问题。
应确定领导部门的主体地位,统筹全局开展各项
工作,向下级部门传达各项方针政策。
同时,从生态环境部、国土部以及住建部
中选择适当部门作为协调平台,主要负责对“三规合一”体系所产生的各项冲突矛
盾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此外,也需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引入听证会等机制,一
方面,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另一方面,积极采纳、分析社会各界意见。
3.4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基于规划事权和核心职能,明确规划督察的内容和监查重点。
上级自然资源
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围绕规划强制性内容,重点考核、督查各级各类控制线
划定、约束性指标执行、是否依规依法行政、有无违反规划控制要求进行开发建
设等情况。
同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监测预警系统。
依托国土空间信息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辅助,自动检测规划冲突,动态监测规划实施各项指标目标,给出决策建议。
3.5先进科技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GIS等先进科技的发展,能够实现对各类空间要素信
息的收集,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综合呈现,使数据加工更准确,
有效避免人为的误差。
各类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网络日志的数据时效
性强、价值高,随时将自然环境中的动态数据上传储存,实现对空间的全面实时
感知。
通过大数据的关联规则,建立起数据信息库,将土地基础数据、地理信息
系统等整合起来实现共享。
建立大数据统一管理平台,将国土、城建、环保、财
政等部门信息上传到平台,随时可以进行数据的调取、筛选、比对分析等,管理
效率提高;及时纠正不完善的部分,使规划有效衔接,还能够凭借智能手机或者
计算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处理国土规划的相关事务,提高行政管理
的效率及水平。
3.6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是统一调查评价。
统一资源分类、坐标体系、空间数据和测绘规范,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一套数”,全面、准确掌握我国自然资源“家底”。
二是统一确
权登记。
在统一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确权登记,实行资产化管理,既要守住生态红线,又要管住资源开发利用上限,还要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收益。
三是统一规划管控。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强调用途、规模、结构、分布的用途管制制度,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强度、效益的直接管控。
四是统一保护利用。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土地、矿产、水、林草、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空间利用与保护。
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是解决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加剧、耕地总量减少等问题的主要途径。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深入了解规划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项问题,积极解决发展中面对的各类问题,综合统筹、全面掌握国土空间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约束性、战略性以及基础性特征优势。
参考文献
[1]葛春晖,袁鹏洲.特大城市总体规划管控体系转型初探[J].城市规划学
刊,2018(S2):155-161.
[2]喻建华,徐晶.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体系问题探析——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土地,2018(4):43-45.
[3]刘继华,胡章,王新峰.城市总体规划“编审督”制度改革下的成都创新[J].规划师,2018,33(1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