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柑橘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柑橘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柑橘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柑橘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内外部环境挑战和机遇。
要全面了解柑橘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可以通过SWOT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柑橘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1. 优质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中国在南方地区拥有优质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柑橘的生长。
这为柑橘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2. 大量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中国柑橘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前列,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基础。
这为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支持和市场供应。
3. 丰富的品种资源:中国有着丰富的柑橘品种资源,不同的柑橘品种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需求。
4. 完善的加工技术和成熟的市场体系:中国柑橘产业在加工技术和市场销售方面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体系,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5. 强大的科技支撑:中国在柑橘产业领域拥有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够进行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高效栽培等领域的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
二、劣势(Weaknesses)1. 产业发展不平衡:柑橘产业在中国南方地区发展相对较好,但在北方地区发展较为薄弱,产业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柑橘产业整体发展的劣势。
2. 品质和安全问题:由于柑橘产业生产环节复杂,品质和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3. 竞争压力较大:柑橘产业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压力,需要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4. 信息不对称:柑橘产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市场信息不透明。
5. 产业链条缺失:柑橘产业在上下游产业链条环节存在着缺失和不完善的问题,制约了产业链条的完整发展。
三、机遇(Opportunities)1.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柑橘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出增长态势,市场空间巨大。
中国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中国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https://img.taocdn.com/s3/m/7e432beb0c22590102029d69.png)
中国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9年第09期柑橘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水果种类,是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品。
近年来,我国柑橘产业发展迅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总产量稳步提升,鲜食柑橘出口量逐年递增,橘瓣罐头产量和出口量均已超过世界的70%,柑橘产业正成为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003年,农业部发布《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工作指导,加大投入扶持,推进规划实施,长江上中游柑橘带、赣南一湘南一桂北柑橘带和浙南一闽西一粤东柑橘带以及一批特色柑橘生产基地(简称“三带一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柑橘种植规模、单产水平、销售价格和出口量同时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资源禀赋、市场区位、生产规模、产业基础等情况,按照“稳定面积、调整结构”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完善柑橘优势区域。
(一)长江上中游柑橘带1,基本情况。
该带位于湖北秭归以西、四川宜宾以东,以重庆三峡库区为核心的长江上中游沿江区域。
该区域年均温度17.5~18.5℃,最冷月均温度5.5℃,年降雨1300毫米左右。
现有柑橘面积218.6万亩,总产127万吨,分别占全国的8%和7.1%,单产581公斤/亩、优质果率35%左右。
2,主要优势与劣势。
该带是我国甜橙的生态最适宜区及适宜区,无周期性冻害,适合各类柑橘生长,晚熟品种可以安全越冬;技术力量雄厚,农民有种植柑橘的传统;无黄龙病危害;已形成较大的橙汁生产能力。
但该带人多地少,农民对土地的收益期望较高,对原料果品价格形成刚性约束;部分地区土层较瘠薄,部分区域土壤偏碱,有季节性干旱;重庆云阳以西秋冬季光照少、昼夜温差小,不利果实品质提高。
3,目标定位。
重点建设鲜食加工兼用基地、橙汁原料基地和早、晚熟柑橘基地,在云阳以东、秭归以西建设优质晚熟脐橙及杂交柑橘生产基地,实现6个月均衡采收,早、晚熟品种比例由10%提高到25%以上,橙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发展战略)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柑橘重要起源中心,有文字记载的柑橘栽培历史已达4000多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84年国家对包括柑橘在内的水果进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柑橘产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南方主产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为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和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1.面积产量大幅度增长。
从解放初期到1978年,我国柑橘产量一直在30万吨上下徘徊。
1978年全国柑橘栽培面积、产量分别为228万亩和38万吨。
2000年全国柑橘面积已达1907万亩、产量878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7.5倍和22.1倍;人均柑橘产量由1978年的0.4公斤提高到现在的8公斤,增长了19倍;柑橘出口量由1978年的7.6万吨增加到20万吨,增长1.6倍。
目前,我国柑橘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居第三位,是仅次于巴西(2399万吨)和美国(1570万吨)的第三大柑橘生产国。
2.生产区域逐步集中。
我国栽培柑橘的省(区、市)有20个(不含台湾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柑橘生产加快向优势区域集中,目前湖南、江西、四川、福建、浙江、广西、湖北、广东、重庆9个省(区、市)的面积和产量已分别占全国的94%和95%。
3.品种和熟期结构有所改善。
橙类比重有所提高,甜橙占柑橘总产量的比重由1990年以前的20%提高到30%,宽皮柑橘所占比重相应由70%降至60%。
成熟期有所拉长,11-12月集中成熟的柑橘由1990年以前占柑橘总产的90%以上下调到75%左右。
同时,一些名、特、优、新品种有了一定发展。
如重庆锦橙、江西南丰蜜橘、福建?崭獭⒐阄魃程镨帧⒄憬?本地早橘、广东红江橙、湖南冰糖橙与无核?崭獭⑺拇ò苍滥?檬等。
此外,从国外引进的脐橙在江西、湖北、重庆、四川、湖南和广西等省(区、市)已建成初具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
4.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柑橘优质果率由1990年前的25%左右提高到35%左右。
柑橘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柑橘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SWOT分析是对柑橘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分析柑橘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可以帮助产业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以下是柑橘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一、优势(Strengths)1.地理优势: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适宜柑橘生长的地区广泛分布。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适合柑橘的生长和果实甜度的提高。
2.丰富的品种:中国柑橘品种丰富多样,具有丰富的品种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比如橙子、柚子、柚柑等多种品种的柑橘都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3.高产量和出口量:中国是全世界柑橘生产和出口大国,柑橘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这为中国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4.技术支持:中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柑橘栽培、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这为柑橘产业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劣势(Weaknesses)1.品质和安全问题:一些地区的柑橘产量虽然高,但品质和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例如,柑橘的品质控制不严格,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标准不高,这些问题限制了柑橘产品对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2.经营模式单一:柑橘产业的经营模式主要集中在农民和种植合作社,缺乏专业的经营机构和管理团队。
这限制了产业的整体发展和经营效率的提高。
3.市场竞争压力:由于柑橘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种植作物,产量较大,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一些地区的柑橘产业存在着价格战和低附加值问题,这限制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水资源短缺:柑橘需要充足的水资源来保证其良好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的用水方式,柑橘产业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三、机会(Opportunities)1.国内市场需求: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柑橘市场需求的增长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对高品质、安全的柑橘产品的需求。
2.进出口贸易:中国柑橘的出口量大,而且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
柑橘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柑橘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柑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柑橘园区的建设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柑橘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柑橘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柑橘产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目标。
1. 建设规模,柑橘园区总规划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包括柑橘种植基地、加工中心、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
2. 建设内容,重点推动柑橘园区的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品种改良、科技支撑等工作,提高柑橘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3. 建设目标,实现柑橘园区建设与柑橘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促进柑橘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
三、建设内容。
1. 土地整治,对柑橘园区的土地进行整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柑橘种植的连片化和规模化。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柑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排水、灌溉、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柑橘园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 品种改良,引进优质柑橘品种,推广栽培技术,提高柑橘品质和产量,增强柑橘园区的市场竞争力。
4. 科技支撑,加强柑橘园区的科技支撑,推动柑橘产业的技术创新,提高柑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四、建设措施。
1. 政策支持,加大对柑橘园区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柑橘园区建设。
2. 资金投入,增加对柑橘园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柑橘园区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融资体系。
3. 产业引导,加强对柑橘园区的产业引导,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柑橘产业发展,形成柑橘产业集群效应。
4. 管理服务,健全柑橘园区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加强对柑橘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高柑橘园区的整体效益和服务水平。
五、建设效益。
1. 经济效益,柑橘园区建设后,将有效提高柑橘产业的产值和效益,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2. 社会效益,柑橘园区建设将提高当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就业,推动乡村振兴。
柑橘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柑橘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用于评估某个产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以帮助制定相应的战略和决策。
以下是柑橘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1. 柑橘种植条件优越:柑橘对阳光和温暖的气候要求较高,中国南方地区满足了柑橘种植的这些要求,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2. 丰富的柑橘品种:中国是柑橘品种多样性较高的国家之一,拥有柚子、橘子、橙子、柠檬等多种品种,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3. 有利于健康的形象:柑橘富含维生素C和其他有益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因此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具备良好的市场需求。
劣势(Weaknesses):1. 历史问题:柑橘产业发展存在一些历史问题,如种植覆盖率低、种植技术不成熟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柑橘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市场竞争:由于柑橘种植地区较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价格波动较大,给柑橘产业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机会(Opportunities):1. 内外需求增长:近年来,消费者对柑橘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加上出口市场的需求,为柑橘产业带来了发展机会。
2. 科技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等不断提升,有助于提高柑橘产量和品质。
威胁(Threats):1. 病虫害问题:柑橘产业受病虫害影响较大,如黄龙病、橙蚜等,这些病虫害给柑橘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威胁。
2. 环境污染:由于柑橘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可能对柑橘产业形象和市场销售带来负面影响。
基于以上的分析,柑橘产业发展应抓住种植条件优越和丰富的品种优势,加强科技支撑,提高柑橘产量和品质。
应加强病虫害防控,探索环保的柑橘种植模式,提升消费者对柑橘的认知和信任。
还应积极开拓市场,拓展内外需求,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提高柑橘产品的附加值。
柑橘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柑橘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柑橘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柑橘类水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柑橘类水果的品种繁多,口感鲜美,且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加剧,柑橘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深入了解柑橘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有必要进行SWOT分析,从而为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围绕柑橘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展开分析,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柑橘产业的SWOT分析,即通过对柑橘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的发展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通过对柑橘产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产业相关方了解现有的优势和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
通过挖掘柑橘产业的机会和威胁,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和政府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抓住机遇,防范风险。
通过本研究的SWOT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柑橘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推动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柑橘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一直以来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柑橘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柑橘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柑橘产业的优势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柑橘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所在,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加快产业发展的步伐。
对柑橘产业的劣势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相关部门认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提高柑橘产业的竞争力。
而对柑橘产业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则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把握市场机遇,规避潜在风险,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9-2015

中国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柑橘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水果种类,是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品。
近年来,我国柑橘产业发展迅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总产量稳步提升,鲜食柑橘出口量逐年递增,橘瓣罐头产量和出口量均已超过世界的70%,柑橘产业正成为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为进一步巩固上一轮规划实施成果,促进柑橘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2003年,农业部发布《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工作指导,加大投入扶持,推进规划实施,长江上中游柑橘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和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以及一批特色柑橘生产基地(简称“三带一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柑橘种植规模、单产水平、销售价格和出口量同时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主要成效1.柑橘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
2007年全国柑橘种植面积2912.1万亩,总产量2058.3万吨,较2002年分别增长了38.2%和71.7%。
柑橘产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国产柑橘国内市场份额有所提高,2006年鲜食柑橘出口量比2002年增加了1倍,同期进口仅增加了16.2%。
柑橘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长江上中游柑橘带、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和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发展迅猛。
2007年,5万亩以上的县面积1572.5万亩,产量1193万吨,分别占全国的54%和58%。
2.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品种和熟期结构得到优化。
五年来,通过无病毒容器苗(大苗)定植、高标准果园建设、节水灌溉、营养诊断配方施肥、生草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完熟栽培等一批新技术的集成和推广,优势区域栽培水平显著提高,单产大幅提升,由2002年的569.3公斤/亩增加到2007年的706.8公斤/亩。
一批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开始商品化生产,优质甜橙、脐橙和椪柑的种植规模扩大,优质鲜食品种和加工品种的市场供应量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柑橘重要起源中心,有文字记载的柑橘栽培历史已达4000多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84年国家对包括柑橘在内的水果进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柑橘产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南方主产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为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和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1.面积产量大幅度增长。
从解放初期到1978年,我国柑橘产量一直在30万吨上下徘徊。
1978年全国柑橘栽培面积、产量分别为228万亩和38万吨。
2000年全国柑橘面积已达1907万亩、产量878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7.5倍和22.1倍;人均柑橘产量由1978年的0.4公斤提高到现在的8公斤,增长了19倍;柑橘出口量由1978年的7.6万吨增加到20万吨,增长1.6倍。
目前,我国柑橘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居第三位,是仅次于巴西(2399万吨)和美国(1570万吨)的第三大柑橘生产国。
2.生产区域逐步集中。
我国栽培柑橘的省(区、市)有20个(不含XX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柑橘生产加快向优势区域集中,目前XX、XX、XX、XX、XX、XX、XX、XX、XX9个省(区、市)的面积和产量已分别占全国的94%和95%。
3.品种和熟期结构有所改善。
橙类比重有所提高,甜橙占柑橘总产量的比重由1990年以前的20%提高到30%,宽皮柑橘所占比重相应由70%降至60%。
成熟期有所拉长,11-12月集中成熟的柑橘由1990年以前占柑橘总产的90%以上下调到75%左右。
同时,一些名、特、优、新品种有了一定发展。
如XX锦橙、XXXX蜜橘、XX?崭獭⒐阄魃程镨帧⒄憬?本地早橘、XX红江橙、XX冰糖橙与无核?崭獭⑺拇ò苍滥?檬等。
此外,从国外引进的脐橙在XX、XX、XX、XX、XX和XX等省(区、市)已建成初具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
4.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柑橘优质果率由1990年前的25%左右提高到35%左右。
外观商品性有了明显改善,口感、风味更加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近10年来,还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省部级优质或名牌产品。
据品质分析,我国优质脐橙的外观和内质完全可与美国同类产品相媲美。
5.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
近年来,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和市场营销日益受到重视,采后商品化处理从无到有,目前经商品化处理的柑橘比例已达5%左右,贮藏能力占产量的10%,橘瓣罐头加工发展良好,橙汁加工开始起步,柑橘主产区建设了一批产地批发市场。
一些工商企业纷纷介入柑橘产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涌现出一批“公司+基地+农户”的典型。
XX黄岩罐头厂、XX熙可罐头厂、汇源集团、三峡建设集团、赣南果业、椰风集团和娃哈哈集团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正加大投资力度介入柑橘产业化建设。
(二)主要问题虽然我国柑橘产业已有一定基础,但从总体上看,整体素质仍不高,还难以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
在区域布局、品种结构、良种繁育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与美国、巴西、西班牙等柑橘生产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区域布局不合理。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柑橘大发展中,一些非适宜区不顾当地生态、社会和经济条件,违背适地适栽原则,一哄而起,盲目发展,造成产品质量低劣、单产低、经济效益差。
即使在适宜区也存在品种分工不明确、种植分散的问题,没有发挥出生态资源和品种资源的比较优势。
这与美国佛罗里达州以加工品种为主(占全美柑橘产量的70%以上)、加利福尼亚州以鲜食品种为主(占20%)的布局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国果园大多零星分散、超小规模,成千上万亩的连片果园很少,难以与巴西和美国的经营规模相比。
2.品种和熟期结构不合理。
从甜橙与宽皮柑橘的比例看,我国以宽皮柑橘为主,占60%以上,甜橙仅占30%。
世界柑橘以甜橙为主,占63%,宽皮柑橘仅为17%。
巴西、美国的甜橙比例分别高达95%和76%(见图1)。
从成熟期看,我国柑橘中熟品种(11-12月)比例太大,约占75%。
近千万吨的产品在3个月内上市,加上贮运、加工能力不足,造成季节性供过于求。
而美国柑橘成熟期分布在9月至次年6月的10个月中,一年仅有2个月无鲜果供应。
由于我国在3-9月基本无自产鲜果供应,给国外柑橘乘“需”而入提供了市场空间。
从用途来看,我国柑橘以鲜食为主,加工比例仅占5%,加工又以橘瓣罐头为主,主要供应出口,橙汁加工几乎空白。
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进了20多条橙汁加工生产线,但因适用原料不足,加工期短,大多处于瘫痪状态。
目前我国消费的橙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2001年我国从巴西、以色列和美国等国家进口浓缩橙汁2万吨,比上年增加2倍多。
从销售情况看,我国柑橘以内销为主,出口比例小。
2000年我国柑橘鲜果出口约20万吨,仅占柑橘总产的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
2000年柑橘鲜果进口量达6.2万吨,比上年增长1倍多。
出口柑橘90%以上是宽皮柑橘,进口柑桔80%是甜橙。
3.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
使用柑橘无病毒良种苗木可以增加产量30%左右,柑橘生产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无病毒苗木,而我国目前柑橘无病毒良种苗木生产能力只能满足生产需要的2%,苗木繁育体系的各个环节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乱调乱运苗木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地方甚至把带有检疫性病害(溃疡病、黄龙病)的苗木引入产区,严重制约了柑橘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产业化链条不完整。
我国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和市场营销是产业化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采后增值率低,柑橘产业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柑橘鲜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仅为5%,而发达主产国家高达90%以上。
我国柑橘加工比例远低于世界3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80%的巴西和70%的美国。
另外,我国橘农的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果农协会的组织,还没有一个像美国新奇士(Sunkist)公司那样的中介。
同时,技术培训推广、质量标准及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一)市场前景分析1.概况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2000年总产量约1亿吨,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22%。
全世界主产柑橘的国家和地区约40个,主要有巴西、美国、中国、西班牙等国家。
其中,巴西和美国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4%和16%。
过去20年,世界柑橘产量增长了近1倍,我国增长了8倍,巴西增长了1倍,而美国基本没有增长。
我国虽然柑橘栽培面积最大,但单产低,产量只占世界总产的10%。
世界柑橘生产以占总产量63%的甜橙为主,主要产地在巴西和美国,我国和西班牙以宽皮柑橘为主。
过去20年,世界柑橘产量增长最快的是宽皮柑橘(主要来自中国的增长),2000年产量达到1788万吨,比1980年增长110%,甜橙增长63%,柠檬增长88%。
柑橘产品除了鲜果外,比较大宗的还有橙汁、橘瓣罐头、柑橘香精油和果胶等加工附产品。
柑橘产品(包括鲜果、橙汁和橘瓣罐头等)的世界年贸易额约65亿美元。
2.鲜果市场目前,世界人均柑橘产量16公斤,其中鲜食人均9.7公斤。
世界柑橘年出口量约1000万吨,占总产的10%左右。
南非、乌拉圭出口比例超过柑橘总产量的60%。
出口量最大的西班牙年出口达280多万吨,美国年出口120万吨。
柑橘出口目的地大多是其周边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出口大国都瞄准消费增长很快的亚洲市场。
世界柑橘鲜果进口国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和不产柑橘的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东南亚国家、俄罗斯和东欧国家,近年亚洲国家和地区进口增长很快。
2000年全世界进口甜橙347万吨(其中脐橙约占一半),宽皮柑橘214万吨。
目前我国柑橘总产量1000万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10%,人均柑橘产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但由于成熟期过于集中,致使采收旺季供过于求,而到了3-9月又出现供不应求或无货可供的局面。
虽然我国2000年出口柑橘20万吨,但仅占总产量的2%,约占世界柑橘鲜果贸易量的2%。
根据有关专家(美国,托马斯•斯普林,2001)预测,下一个10年世界柑橘生产和消费总量的增长率为6%左右。
近5年来,国际宽皮柑橘市场消费增长较快。
脐橙和容易剥皮、无核、风味较浓且具有香味的宽皮柑橘以及杂柑等是未来市场比较受欢迎的品种。
脐橙是我国市场近年开始畅销的新品种,目前正处于市场成长阶段,人均产量不到1公斤,国产脐橙供应期集中在11-12月,3-10月脐橙市场基本被进口产品占领。
据测算,到2005年,人均产量按2公斤计算,国内市场容量在260万吨以上。
另外,国产优质脐橙在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市场有很大发展空间,赣南、湘南等地脐橙已占领12-1月的港澳市场。
通过延迟采收、拓展出口等措施,今后海外市场潜力至少可达50万吨以上。
3.加工制品世界柑橘加工业的主导产品是橙汁和橘瓣罐头,分别占加工品总量的81%和5%。
(1)橙汁世界橙汁年产量1600余万吨(原汁),巴西占世界橙汁产量的70%左右,主要供应出口。
美国橙汁产量占世界的23%,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进口大于出口,属净进口国家。
目前,世界年人均橙汁产量为2.5升,美国为25升,我国仅为0.1升。
我国橙汁年产量1万吨,需求缺口高达12万吨。
根据2001年国际柑橘研讨会国内外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橙汁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80万吨。
从世界橙汁发展历史看,橙汁生产经历了原汁、浓缩汁和非浓缩汁三个发展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非浓缩汁,因质量和风味更接近鲜榨汁,保质期较现榨橙汁长,虽然售价高,但一面世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量逐年上升。
由于非浓缩橙汁含水量高,运输与保存的成本较高,不适宜长途运销,具有就近销售的特性,因此我国开发生产非浓缩甜橙汁,具有就近占领国内和东南亚市场的“地利”优势。
(2)橘瓣罐头橘瓣罐头在发达国家的需求比较稳定,近十余年来国际市场销售量保持在30万吨左右。
主要生产国是我国和西班牙。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橘瓣罐头加工业已具有相当规模,但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鲜食柑橘供应的增加,国内橘瓣罐头的销量大幅下降,橘瓣加工厂纷纷倒闭。
1990年以后,XX黄岩和XX一带抓住日本放弃橘瓣加工的机遇,引进技术,合作经营,重新发展橘瓣罐头加工,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和欧洲。
近年XX与美国也开始了橘瓣加工合作,产品出口美国。
目前,我国橘瓣罐头生产主要集中在XX和XX,其中XX省占大部分。
2000年我国橘瓣罐头出口12万吨,2001年增加到17万余吨,占世界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出口目的地日本占48%、北美占33%、德国占11%。
随着我国加入WTO,与西班牙在国际橘瓣罐头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我国生产成本较低,竞争中总体对我有利,西班牙有丧失日本市场之后又逐步退出北美市场的可能。
可以预计在未来5年内,我国橘瓣罐头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出口市场有进一步扩大的条件和可能,但市场容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