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

应用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合理应用

天津市胸科医院林燕萍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根据生理功能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氮皮质激素三类。其中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的束状带分泌,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症、免疫抑制、抗过敏、抗纤维化、抗毒素及抗休克、对代谢和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其他方面如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等。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无氟激素和含氟的激素两类。如( ppt6 )图表所示,在无氟激素当中,抗炎强度较弱的是短效的氢化可的松,较强的是中效的甲泼尼龙;在含氟激素中,以长效的地塞米松抗炎活性和抗炎强度最强。

2 .水钠潴留作用:在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中有盐皮质激素的活性,盐皮质激素的活性还现在有水钠潴留的副作用。如( ppt7 )图表所示,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盐皮质激素活性较强。因此,对于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在应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时,一定要注意其盐皮质激素活性的一面。

3 .激素受体亲和力:激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受体而合成出相关的抗炎蛋白质来达到的。( ppt8 )图表显示的是用胎儿肺细胞来研究不同激素其与激素受体亲和力的强度的比较。由图表可见,在所有的激素当中以甲泼尼龙受体亲和力最强,受体的亲和力越高,和激素结合的越紧密,在临床上体现出更强的抗炎活性。

(二)激素的药代动力学

激素的半衰期包括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由于激素的作用要通过细胞合成相关蛋白质来实现,所以生物半衰期是反映激素作用时间的。但血浆半衰期的长短与其在体内循环中暴露的时间是一致的,血浆暴露时间长,造成全身副反应的就会就越大。所以,相比而言甲泼尼龙比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的副作用发生机会要少。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氢化可的松的生物半衰期比较短,所以

要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其使用频率必然要增大。这也就必然会导致其副作用发生机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其本身就有很强的水钠潴留作用,这势必造成其在通过抗炎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而减轻水肿的同时,也会由于水钠潴留作用而增加水肿的发生。

(三)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

( ppt10 )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比较。氢化可的松对下丘脑 HPA 轴的抑制强度最低, HPA 轴抑制天数也最短;长效的地塞米松无论是抑制强度和抑制天数都是最强的。因此,在临床上,要充分考虑地塞米松这一类长效激素对 HPA 轴的抑制。

二、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ppt12 )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从图表中可以看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不仅作用在炎症细胞,还作用在结构细胞。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嗜酸性细胞、 T- 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无论是从对于细胞的凋亡、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和激活,都有着很强的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结构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于上皮细胞、炎症因子介质的抑制,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渗漏、减轻水肿;可以上调气道平滑肌的 b 2 受体,和 b 2 受体兴奋剂紧密的结合,发挥、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同时,激素还可以抑制腺体的分泌,减少痰液的渗出。

(二)呼吸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

1.短期治疗:治疗时间 <10 天;无激素依赖可突然停药;常用剂量 kg/d , 1 次 / 早。

2.紧急治疗:时机不要太晚;剂量不要太低;时限不要太长;选择起效快,抗炎作用强,半衰期较短的激素。

3.长期治疗:选用生物半衰期短的激素;采用每清晨 1 次或隔天疗法;减少到最佳、最小维持剂量。

4.药物选择:选择肺泡上皮衬液中的分布容积大,浓度高,滞留时间长的激素如甲泼尼龙;选择抗炎性强、水钠潴留小的激素;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三)激素治疗呼吸疾病的应用范围

为了进一步的加强激素类的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更好的在临床合理用药, 2011 年卫生部制订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上,将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中疾病的应用范围可概括为: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以结节病为代表的肉芽肿性疾病、Wegener 肉芽肿为代表的肺血管炎、理化因素所致肺部疾病、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粟粒型肺结核以及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以及肺孢子菌肺炎。

三、呼吸系统疾病激素用药方法及原则

(一)支气管哮喘

气道的炎症应该是哮喘发病的核心因素。由于存在的气道的慢性炎症造成黏液的分泌增多、黏膜的水肿和血浆的渗漏,引起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以及气道的高反应,进一步的造成肺功能的受损,出现典型的哮喘的症状。但哮喘的炎症是变态反应性炎症,是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一系列的炎性细胞浸润为主,不是感染性炎症,因此,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应该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抗炎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非应急治疗时吸入给药为首选途径。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药物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部,较少了全身药物得用量,并且无需特殊吸入技巧,能迅速发挥作用,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可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应长期规律使用。布地奈德是唯一被 FDA 批准的雾化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及其它激素类药物由于经呼吸道局部雾化吸入时,产生的雾化颗粒较大,达不到 3 - 5 μ m 的有效颗粒,药物只能沉积在大气道;同时,由于其结构中无亲脂性基团,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局部抗炎作用弱,水溶性较大,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很难产生疗效。

1 .慢性持续哮喘:绝大多数慢性持续哮喘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即可较好地控制。一般中重度持续哮喘可选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 2- 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 3 个月后,逐步减量直至达到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最小有效剂量。在哮喘控制不理想时需及时评估,上调治疗。症状急性恶化,可将吸入糖皮质激素增加 4 倍,连续应用 7-14 天。

2 .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参考剂量为:泼尼松或泼尼松龙 20 ~

40mg/d , 5 ~ 7 天,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可根据病情的严重度适当调整剂量和疗程,也可以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 2 ~ 4mg/d 治疗。

3 .严重急性哮喘发作:静脉及时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200 ~ 1000mg/d )或甲泼尼龙( 40 ~ 160mg/d ),无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内停药,有依赖倾向者可适当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逐渐减量。对未控制和急性加重的难治性哮喘患者 , 可先给予较大剂量的激素控制症状 , 再逐渐减少剂量 , 用最低剂量维持治疗。此外,应同时给予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减少口服激素维持剂量。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

COPD 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吸烟和其它有害颗粒的吸入,如生物燃料所致的肺部炎症,是发生 COPD 的重要原因,这一慢性炎症反应诱发肺实质的破坏,损伤正常的修复和防御机制。如( ppt26 、

27 )图片所示, COPD 的显着特点是炎症遍布肺脏的大小气道、肺的实质和肺的小血管,同时气道和肺部的炎症反应还可以溢出,产生全身的炎症效应。

1 . COPD 治疗原则:根据分期和严重度分级确定治疗方案。

( 1 ) COPD 稳定期:包括患者教育与管理、避免危险因素、支气管舒张剂及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氧疗、康复治疗等。

( 2 ) COPD 急性加重期院外治疗:首先确定 COPD 急性加重的原因和严重性评价。除支气管舒张剂外可考虑口服糖皮质激素。

( 3 ) COPD 急性加重期住院治疗:控制性氧疗、抗感染、支气管舒张剂、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及呼吸支持疗法等。

2 . COPD 的激素治疗

( 1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适用于 COPD 稳定期 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 50 %预计值( Ⅲ级和Ⅳ级 COPD) 并且有临床症状者和反复急性加重的 COPD 患者。

( 2 )部分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联合β 2 - 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比单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效果更好。

( 3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对 COPD 急性加重期治疗有益。 COPD 加重期住院患者。

(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 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如( ppt30 )图片所示, IIP 可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UIP)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OP) 等 7 种类型。 7 种类型的 IIP 对激素治疗的疗效反应和预后差别很大。目前认为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的 IIP 类型有 COP 及 NSIP 等,而大部分 IPF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

1 .IPF (特发性肺纤维化):目前对 IPF 尚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病理确诊的典型IPF 以及高分辨胸部 CT ( HRCT )显示以蜂窝样改变为主要病变的典型 IPF ,糖皮质激素治疗基本无效,不主张使用。对 IPF 炎性渗出早期患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IPF 急性加重期应予以积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部分 IPF 可考虑较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mg ∕kg ∕ d )联合 N- 乙酰半胱氨酸及硫唑嘌呤,治疗 4 ~ 8 周评估疗效,若无效或病情恶化应停止治疗,若有效则逐渐减至维持剂量 mg/d ,治疗至少维持 6 个月 -1 年。但上述剂量与疗程尚无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

2 .NSIP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最近认为 NSIP 可能与其他 IIP 混合存在。病理学将NSIP 分为细胞型、混合型及纤维化型。细胞型及混合型 NSIP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满意,而纤维化型疗效较差。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3 . COP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大部分 COP 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少数 COP 可急性发病,可在症状出现后短期内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严重病例或复发患者可能需要较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

4 . AIP (急性间质性肺炎):大部分 AIP 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对早期 AIP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能有效。

5 . DIP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由于 DIP 有明显的肺功能损伤及病情进展较快,一般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

6 . RBILD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尚不清楚。有报道认为戒烟后病情无改善或病情继续恶化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部分患者病情改善。

7 . LIP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疗效较好,但有些患者疗效欠佳,可在数月内死于疾病进展或肺部感染等。

(四)肉芽肿性疾病 - 结节病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以非干酪性坏死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结,临床上 90% 以上有肺的改变,其次是皮肤和眼的病变,浅表淋巴结、肝、脾、肾、骨髓、神经系统、心脏等几乎全身每个器官均可受累。

1 .结节病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适应证为:明显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短、胸痛),或病情进展的Ⅱ期以及Ⅲ期患者;胸部影像学进行性恶化或伴进行性肺功能损害者;侵及肺外器官,如心脏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伴视力损害的眼部受累,或持续性高钙血症。

2 .如已经存在晚期肺纤维化,其治疗重点应加强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如有指征可考虑行肺移植术。

(五)肺血管炎 Wegener 肉芽肿

首选环磷酰胺: 2mg/kg/d ,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病情重者 3-5mg/kg/d × 3d 后减至

2mg/kg/d 。激素可用作辅助治疗:

1 .诱导期:泼尼松 1mg/kg/d , 4-6 周,病情缓解后减量并以小剂量维持治疗,需要 6-1

2 月;病情重者甲泼尼龙 1g × 3d ,后改泼尼松 1mg/kg/d ,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

2 .维持期: 5-10mg/d ,疗程 1-2 年。

(六)放射性肺炎

治疗首选激素,但是激素对于放射性的肺纤维化则治疗效果比较差。

1 .急性期:泼尼松 40-60mg/d 口服或 1mg/kg/d ,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 10-15mg/d ,总疗程 3-6 周。

2 .重症:甲泼尼龙 40-80mg/d 静滴,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改为口服甲泼尼龙或泼尼松。

(七)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治疗首先脱离或避免抗原接触。对有持续症状和肺功能减退的过敏性肺炎患者,可选择激素治疗。

1 .急性型:泼尼松 30-60mg/d 或甲泼尼龙 24-48mg/d , 1-

2 周或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总疗程 4-6 周。

2 .亚急性型:泼尼松 30-60mg/d , 2 周后逐步减量,

3 个月后泼尼松减为 15-30mg/d ,缓慢减量至最低剂量,隔日 1 次。疗程 6 个月。

3 .慢性型:治疗同亚急性型,但疗效较差。

(八)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ABPA )

ABPA 是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的曲霉菌抗原发生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种疾病。 ABPA 在急性发作期有喘息、发热、咳嗽、咳痰及咯血等症状,慢性期表现为肺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

1 .治疗原则: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辅助抗真菌药物,根据病程分期决定治疗方案,应避免暴露于高浓度曲霉菌环境。同时积极治疗伴随的其他疾病,如变应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

2 .分期治疗

( 1 )急性期:泼尼松 kg/d ,连服 2 周或监测肺部阴影改善后逐渐减量,一般疗程约 3 个月左右。急性期症状严重者最初 2 周泼尼松剂量可提高至 40 ~ 60 mg/d ,疗程亦可视病情适当延长。

( 2 )慢性期:同急性期,但使用激素最小维持量时间长。慢性糖皮质激素依赖期和肺纤维化期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应用激素,提倡隔日服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九)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3% ,无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1.治疗原则:避免接触变应原。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

2.参考治疗方案

( 1 )通常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为倍氯米松 250 ~ 500 μ g/ 次或等效剂量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 2 次,持续应用 4 周以上。

( 2 )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每天 10 ~ 20mg ,持续 3 ~ 5d 。

(十)粟粒型肺结核和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

1 .激素治疗适应证:粟粒型肺结核;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 ( 心包炎、胸膜炎等 ) 患者伴有较重结核中毒者或大量浆膜腔积液;结核性脑膜炎。

2 .激素治疗原则:需在抗结核治疗前提下使用激素;在浆膜炎的早期未发生粘连肥厚之前使用;大量胸腔积液可胸腔内抗结核药及地塞米松,胸膜炎或心包炎应积极抽胸水或心包积液之后使用。

3 .激素应用剂量:应小剂量及短疗程。泼尼松 30-40mg/d , 1-2 周,继之每周递减,至5mg/d ,维持 5-7 天停药。总疗程约 3-

4 月。

(十一)肺孢子菌肺炎( PCP )

中重度 PCP 患者和 HIV 感染合并 PCP ,应使用激素辅助治疗:

1 .泼尼松: 40mg/ 次,

2 次 /d , 1-5 天;泼尼松 40mg/d , 6-11 天;泼尼松

20mg/d , 12-24 天。

2 .或甲泼尼龙静滴,剂量为口服量的 75 %。

四、激素使用的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全身应用激素会导致临床上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在分解代谢方面,病人可以出现满月脸、水牛背、肌肉的萎缩、脂肪堆积,皮肤可出现类似妊娠纹的红色条纹,出现向心性的肥胖,四肢、手臂及腿部变细,皮肤变薄,容易出现溃疡,伤口不易愈合;在代谢方面的异常同时还可以出现血糖的增高、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甚至可以出现水钠储留。在心血管方面可以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等。

吸入激素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口咽的局部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有异物感,甚至可以有念珠菌的定植和感染,因,此对于吸入激素的患者应该吸药以后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长期使用较大剂量的吸入激素的病人,也可能出现医源性的库兴氏综合症的表现。

五、总结

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支气管哮喘、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累及眼部等脏器及症状明显的Ⅱ期和Ⅲ期的结节病患者、放射性肺炎及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和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五种;而在 ANCA 相关性的肺血管炎、 COPD 、粟粒型肺结核及多发性结核性浆膜炎和肺孢子菌肺炎四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作为辅助的治疗用药。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转贴]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郑捷 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摘要:该文介绍了2001年4月"第一届欧洲糖皮质激素治疗讨论会"的建议,将以抗炎、免疫抑制为目的的合成类固醇类药物命名为"糖皮质激素"较为妥当。从糖皮质激素对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的代谢,对心血管、消化、神经、血液、内分泌和皮肤的生理与病理作用进行了讨论。着重介绍了糖皮质激素的基因组效应、非基因组效应和总效应,将糖皮质激素划分为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超大剂量和冲击疗法的方法和依据;"反跳现象"、"虚弱征群"、"应激危象"等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策。还介绍了十多种糖皮质激素容易引起的副反应和预防手段。指出"无指征地使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冲击疗法"、"重视皮肤表现,忽视系统影响"、"治疗自身抗体"、"激素剂型选择不当"、"予以抗生素保驾"等临床上激素被不合理应用的现象。最后还就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对象和治疗剂量进行了讨论。 课前问答 使用激素后出现白细胞升高一定是感染吗? A 不一定B: 一定 糖皮质激素的基因组效应一般在用药后:? A.30分钟后出现B.60分钟后出现一定C.180分钟后出现D.12小时后出现 糖皮质激素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是皮肤病临床中最多被应用的药物之一。正是由于它的强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使它好比一把“双刃剑”,在改变患者病理过程的同时也会导致新的病变。如果对糖皮质激素的病理、生理作用认识不够或不恰当地使用,其不良后果将会超过原发疾病本身。就好比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寻常性天疱疮(PV),现在只有部分患者死于原发病,而感染等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引起的并发症也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准确地认识、合理地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医师,尤其是皮肤科和风湿科医师们的重要学习内容。 一、如何命名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命名至今仍未统一,不同的杂志、专著都会有不同。2001年4月7日在柏林召开的“第一届欧洲糖皮质激素治疗讨论会”上就命名问题提出了建议。他们认为“类固醇”(steroid s)的范围太广,它包含了胆固醇、性激素和皮质类固醇等具有共同多环结构的化合物。“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 )”和“类皮质激素(corticoids)”都不够准确,因为它不能明确是指肾上腺皮质合成的两类类固醇激素中的哪一种;从狭义而言,“皮质类固醇”具有21个碳原子,而雄激素仅有19个碳原子。“肾上腺皮质类固醇(adrenal corticosteroids)”系调节糖代谢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和调节电解质平衡的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皮质类固醇”是一组相对具有潴钠潜能、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抗炎作用的激素,这组激素的作用基础是糖代谢和与之并重的抗炎效应而不是钠潴留,这就是当“抗炎”作为治疗目的时要用“糖皮质激素(glu cocorticoids)”这一名称的原因。氢化考的松(hydrocortisone)是人体分泌的主要的糖皮质激素,而醛固酮是人体分泌的主要的盐皮质激素。现在在临床上为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所合成的化学分子与人肾上腺皮质产生的激素相比,其钠潴留的作用非常轻微甚至缺如。因此,以“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类固醇”来命名以抗炎和免疫抑制为治疗目的的合成药物都是正确的、恰当的。但是,根据1994~2000年间Medline上被引用的次数,“糖皮质激素”是11178次,而“糖皮质类固醇”是368次。因此,建议统一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这一名称。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2):73-75.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 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为规范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 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 的 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 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 强效、中效和弱效4 类。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 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 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 效激素相当。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 周;尽量不用于 < 12 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 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 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有的药品仍沿用“霜”,作为剂型的属性。中效激素适合轻中度皮损,可以连续应用4 ~ 6 周; < 12 岁儿童连续使用尽量不超过2 周;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常用中效激素有,0.1%糠酸莫米松乳膏和洗剂、0.1%丁酸 氢化可的松软膏、乳膏及洗剂、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及软膏、洗剂、0.12%戊酸倍他米松泡沫、0.025%氟轻松软膏及乳膏、0.2%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是皮肤病临床中最多被应用的药物之一。正是由于它的强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使它好比一把“双刃剑”,在改变患者病理过程的同时也会导致新的病变。 如果对糖皮质激素的病理、生理作用认识不够或不恰当地使用,其不良后果将会超过原发疾病本身。就好比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寻常性天疱疮(PV),现在只有部分患者死于原发病,而感染等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引起的并发症也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因此,准确地认识、合理地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医师,尤其是皮肤科和风湿科医师们的重要学习内容。 一.如何命名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命名至今仍未统一,不同的杂志、专著都会有不同。2001年4月7日在柏林召开的“第一届欧洲糖皮质激素治疗讨论会”上就命名问题提出了建议。 他们认为“类固醇”(steroids)的范围太广,它包含了胆固醇、性激素和皮质类固醇等具有共同多环结构的化合物。 “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 )”和“类皮质激素(corticoids)”都不够准确,因为它不能明确是指肾上腺皮质合成的两类类固醇激素中的哪一种;从狭义而言,“皮质类固醇”具有 21个碳原子,而雄激素仅有19个碳原子。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adrenal corticosteroids)”系调节糖代谢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s)和调节电解质平衡的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 “皮质类固醇”是一组相对具有潴钠潜能、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抗炎作用的激素,这组激素的作用基础是糖代谢和与之并重的抗炎效应而不是钠潴留,这就是当“抗炎”作为治疗目的时要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这一名称的原因。 氢化考的松(hydrocortisone)是人体分泌的主要的糖皮质激素,而醛固酮是人体分泌的主要的盐皮质激素。现在在临床上为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所合成的化学分子与人肾上腺皮质产生的激素相比,其钠潴留的作用非常轻微甚至缺如。 因此,以“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类固醇”来命名以抗炎和免疫抑制为治疗目的的合成药物都是正确的、恰当的。但是,根据1994~2000年间Medline上被引用的次数,“糖皮质激素”是111 78次,而“糖皮质类固醇”是368次。因此,建议统一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这一名称。 二.糖皮质激素的来源与功能 糖皮质激素是类固醇激素中最主要的激素,由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产生。对三大代谢,尤其是糖代谢有重要影响,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呼吸科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医院呼吸内科 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的规定 根据医院相关文件的要求,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本科实际情况,作出如下规定:一、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1. 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2. 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3. 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需由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制定。 4. 急诊病人非急救情况下不得随意使用糖皮质激素,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仅限于1天内用量,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二、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科常见疾病治疗中的适应症及用法用)(二

量 1、支气管哮喘利用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缓解哮喘症状。国外近年主张把作第一线药,对哮喘患者均早期大剂量使用该药。而国内主张以下三种情况为适应证:①重症哮喘(哮喘持续状态):首次用氢化可的松4?1,静脉滴注(用100液体稀释),然后以每6h3?1静脉滴注维持。首次用者每日300~400有时也获得满意疗效。有水钠潴留患者可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40~80稀释后静脉推注6h。对重症哮喘(除激素依赖者外)宜用短程疗法(冲击疗法)或顿挫疗法。多数患者在1~2d症状缓解,然后以每天减少25%的剂量维持,1周内停药。②慢性反复发作哮喘:用半衰期短的泼尼松30~60?1,早晨顿服,症状减轻后改为隔日早晨顿服。③激素依赖性哮喘:长期用的哮喘患者,一旦停药,哮喘就会复发或恶化,称为激素依赖性哮喘。当急性发作时,用氢化可的松冲击疗法,待病情控制后可先改用泼尼松每日早晨顿服或隔日早晨顿服,并逐渐用倍氯米松(二丙酸氯地米松)400~800μg?1(最大剂量1000μg?1)吸入,或以醋酸去炎松400~2000μg?1吸入。800μg的倍氯米松相当于口服15泼尼松的效能。沙美特罗氟替卡松里面含有的氟替卡松也属吸入激素,可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剂量药物。吸入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靶器官浓度高,起效快,比口服给药副作用少,是较理想的给药方式,可逐渐取代或减少口服的剂量。吸入疗法不仅用于激素依赖性哮喘,也可用于对激素非依赖性哮喘。 2、休克型肺炎利用的抗炎、抗毒、改善微循环、增强血管活性

糖皮质激素的危害

糖皮质激素的危害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短期内的疗效,但同时也引来了灾难,使患者出现了各种不可逆转的严重症状:1、长期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应用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2、糖皮质激素可减弱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及扩散,诱发或加重感染…… 在肾病综合症激素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短期内的疗效,可是,毫无控制的激素应用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引来了灾难,使患者出现了各种不可逆转的严重症状: 1、长期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应用可引起水、盐、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表现为向心性肥胖,造成钙吸收障碍,造成骨质疏松,严重者还可发生自发性骨折。 2、糖皮质激素可减弱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及扩散,诱发或加重感染。 3、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分解,可延缓肉芽组织形成,防碍外伤或手术创口及其他溃疡愈合。 4、糖皮质激素有对抗生长激素的作用,儿童长期应用能抑制骨的成长及蛋白质合成,影响生长发育,孕妇应用还可引起胎儿畸形。 5、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在症状基本控制后,如减量太快或

突然停药,原有症状可能迅速出现或加重,称为“反跳现象”。出现一些原来疾病没有的症状,如肌痛、肌强直、关节痛等,称停药症状(或称戒断综合征)。 除此以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诱发和加重溃疡甚至引起神经精神症状,为患者康复造成极大障碍。 总之,激素的治疗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解决真正问题,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大忌,所以,激素的应用一定要适量,不可盲目追求疗效而大量应用激素,患者也不可只盯着化验指标,在治疗方向上走入误区。 皮肤消炎乱用激素类药膏危害很大 皮肤慎用激素类药膏就皮肤来说,是不可随便抹激素药膏的。由于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抗增生等作用,所以临床上以糖皮质激素制成的外用软膏、霜剂在皮肤科应用相当广泛。但是激素在治疗的同时也有很多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如颜面部常见的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痤疮等皮肤病,患者未经求医就自行涂抹药膏,开始因激素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病情暂时得以掩盖。一旦停药,病情又很快加重,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形成所谓的“激素皮炎”,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长期大量外抹激素药膏,在皱壁部及面部会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萎缩纹、色素沉着、紫癜、瘀斑、伤口愈合缓慢、多毛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 应用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合理应用 天津市胸科医院林燕萍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根据生理功能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氮皮质激素三类。其中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的束状带分泌,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症、免疫抑制、抗过敏、抗纤维化、抗毒素及抗休克、对代谢和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其他方面如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等。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无氟激素和含氟的激素两类。如( ppt6 )图表所示,在无氟激素当中,抗炎强度较弱的是短效的氢化可的松,较强的是中效的甲泼尼龙;在含氟激素中,以长效的地塞米松抗炎活性和抗炎强度最强。 2 .水钠潴留作用:在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中有盐皮质激素的活性,盐皮质激素的活性还现在有水钠潴留的副作用。如( ppt7 )图表所示,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盐皮质激素活性较强。因此,对于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在应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时,一定要注意其盐皮质激素活性的一面。 3 .激素受体亲和力:激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受体而合成出相关的抗炎蛋白质来达到的。( ppt8 )图表显示的是用胎儿肺细胞来研究不同激素其与激素受体亲和力的强度的比较。由图表可见,在所有的激素当中以甲泼尼龙受体亲和力最强,受体的亲和力越高,和激素结合的越紧密,在临床上体现出更强的抗炎活性。 (二)激素的药代动力学 激素的半衰期包括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由于激素的作用要通过细胞合成相关蛋白质来实现,所以生物半衰期是反映激素作用时间的。但血浆半衰期的长短与其在体内循环中暴露的时间是一致的,血浆暴露时间长,造成全身副反应的就会就越大。所以,相比而言甲泼尼龙比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的副作用发生机会要少。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氢化可的松的生物半衰期比较短,所以

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运用

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运用 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运用一、概述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继抗生素后在临床药物治疗上的有一重大突破,是20世纪40年代医药界的最大发现之一。有人认为,30年代人类发现了抗生素,对一些外源性致病因素的治疗,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以及寄生虫病的治疗开创了一条新的广阔道路,而40年代人类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发现及临床运用,则是从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肾上腺皮质激素与1948年首先由美国梅欧(Mayo Clinic)的Hench等人取成功并进行临床研究,1949年被正式用与临床,当时称为E合剂(Compound E),实际上是从动物肾上腺皮质提取的粗制考的松,主要治疗风湿性疾病,疗效显著,轰动一时,并因此获得了若贝尔医学奖。 肾上腺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所分泌,属甾体类化合物。可分为三类: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在次我们仅讨论糖皮质激素。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较为广范,概栝起来分为以下几点: 1、抗过敏作用: ①抑制毛细血管的渗出。 ②抑制粘膜、批发的抗原抗体反应。 ③抑制嗜酸性细胞的转化或形成,临床上采用的索恩(Thorn)试验即为利用其对嗜酸性细胞的抑制作用而测定肾上腺皮质的功能。 ④抑制组胺的释放。 ⑤抑制抗体的形成。 ⑥抑制阿瑟(Arthus)现象。这是阿瑟在1903年发现的一种局部抗原抗体沉淀反应现象,即如果反复在机体同一局部注射同一抗原,多次后可以在注射部位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坏死。 ⑦抑制施瓦茨曼(Shwartzmen)现象。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与1928年由施瓦茨曼所发现。他以革兰氏阴性菌苗为家兔皮内注射。24小时后在用同种或异种菌苗为同一动物作静脉内注射,数小时后即可在原皮内菌苗注射处出现红肿、溃疡等炎症反应。 2、抗炎作用: ①抑制炎性渗出。 ②抑制肉芽增生,使哦已形成的肉芽组织溶解退化。 ③抑制创面的纤维化。 ④拮抗透明酯酸酶,使炎症局限化。 ⑤小剂量时可增加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大剂量时可降低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 3、对各种血液成分的作用: ①降低淋巴细胞的转化或形成。 ②降低嗜酸性细胞的转化或趋化。 ③增加白细胞的总数,但抑制嗜中性多核细胞向炎症区的转移。 ④增加血液的凝结功能,大量使用可导致血栓形成。 ⑤增高血管平滑肌的张力,使血管内皮保持完整,使周围血管床维持良好。 ⑥破坏肉芽组织中的肥大细胞,使之释放肝素样物质,可造成溶血或出血。 ⑦提高血小板成分。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合理应用 天津市胸科医院林燕萍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根据生理功能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氮皮质激素三类。其中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的束状带分泌,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症、免疫抑制、抗过敏、抗纤维化、抗毒素及抗休克、对代谢和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其他方面如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等。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无氟激素和含氟的激素两类。如( ppt6 )图表所示,在无氟激素当中,抗炎强度较弱的是短效的氢化可的松,较强的是中效的甲泼尼龙;在含氟激素中,以长效的地塞米松抗炎活性和抗炎强度最强。 2 .水钠潴留作用:在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中有盐皮质激素的活性,盐皮质激素的活性还现在有水钠潴留的副作用。如( ppt7 )图表所示,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盐皮质激素活性较强。因此,对于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在应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时,一定要注意其盐皮质激素活性的一面。 3 .激素受体亲和力:激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受体而合成出相关的抗炎蛋白质来达到的。( ppt8 )图表显示的是用胎儿肺细胞来研究不同激素其与激素受体亲和力的强度的比较。由图表可见,在所有的激素当中以甲泼尼龙受体亲和力最强,受体的亲和力越高,和激素结合的越紧密,在临床上体现出更强的抗炎活性。 (二)激素的药代动力学 激素的半衰期包括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由于激素的作用要通过细胞合成相关蛋白质来实现,所以生物半衰期是反映激素作用时间的。但血浆半衰期的长短与其在体内循环中

暴露的时间是一致的,血浆暴露时间长,造成全身副反应的就会就越大。所以,相比而言甲泼尼龙比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的副作用发生机会要少。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氢化可的松的生物半衰期比较短,所以要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其使用频率必然要增大。这也就必然会导致其副作用发生机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其本身就有很强的水钠潴留作用,这势必造成其在通过抗炎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而减轻水肿的同时,也会由于水钠潴留作用而增加水肿的发生。 (三)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 ( ppt10 )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 HPA 轴的抑制作用比较。氢化可的松对下丘脑HPA 轴的抑制强度最低, HPA 轴抑制天数也最短;长效的地塞米松无论是抑制强度和抑制天数都是最强的。因此,在临床上,要充分考虑地塞米松这一类长效激素对 HPA 轴的抑制。 二、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一)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ppt12 )图表显示的是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从图表中可以看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不仅作用在炎症细胞,还作用在结构细胞。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嗜酸性细胞、 T- 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无论是从对于细胞的凋亡、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和激活,都有着很强的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结构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于上皮细胞、炎症因子介质的抑制,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渗漏、减轻水肿;可以上调气道平滑肌的 b 2 受体,和 b 2 受体兴奋剂紧密的结合,发挥、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同时,激素还可以抑制腺体的分泌,减少痰液的渗出。 (二)呼吸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 1.短期治疗:治疗时间 <10 天;无激素依赖可突然停药;常用剂量 0.5-1mg/kg/d , 1 次 / 早。 2.紧急治疗:时机不要太晚;剂量不要太低;时限不要太长;选择起效快,抗炎作用强,半衰期较短的激素。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一)天疱疮。 天疱疮(pemphigus)是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水疱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大疱病。组织病理为表皮棘层细胞松解和表皮内水疱;直接免疫荧光特征为表皮细胞间IgG等沉积。此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严重病例也可静脉给予大量丙种球蛋白,加强支持疗法,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继发感染,如伴感染则系统或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对症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物。剂量根据天疱疮的类型、损害范围而定,常用泼尼松0.5~1.5 mg/kg-1/d-1,一般寻常型天疱疮用药量较大,如可用相当于泼尼松40~80mg/d的量,可口服或静脉滴注。病情较重者可静脉滴注甲泼尼龙80~120mg/d。红斑型天疱疮糖皮质激素用量比寻常型天疱疮小,可用相当于泼尼松30~60mg/d的量,口服或静脉滴注。如用药后无新水疱出现、病情稳定则表明剂量足够,反之应酌情加量,增加的量为原量的1/3~1/2,或加用免疫抑制剂,也可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直至无新水疱出现;病情控制后可再维持1~2周,然后逐渐减量。一般初次减药不超过原剂量的1/5~1/6,以后再缓慢递减,减药过快易致疾病反跳和复发。如开始治疗时用静脉给药者,当减量至相当于泼尼松30~40 mg/d时可改为口服,以后再缓慢递减。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往往需使用数年甚至终身用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和治疗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二)大疱性类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胸腹部和四肢屈侧,也可遍布全身;典型皮损为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发生紧张性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阴性,瘙痒,病程慢性。组织病理特征为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特征为C3或IgG呈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四环素或米诺环素与大剂量烟酰胺合用,也可用氨苯砜(DDS)。严重病例可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强支持疗法,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首选药物。剂量根据皮损面积而定,常用泼尼松,一般用量为0.5~1.0 mg/kg-1/d-1(或40~80mg/d),如应用上述剂量无法控制病情,可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在无新水疱出现、病情稳定或缓解后开始逐渐缓慢地减量,达到一定维持剂量后(如5~15mg/d)应持续长期服用,个别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减药不能过快,更不能过快停药,以防疾病反跳和复发。 若减药过程中出现复发,则糖皮质激素剂量应加倍,病情控制后再开始减药。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是长期的,对中、重症患者的维持治疗一般需2~3年,有的甚至更长。急性期皮损控制后,减药过快或过早停药是造成复发的最常见原因。全面的复发常在停药2~4周时发生,反复发作会使皮损日趋严重,皮损控制更为困难。治疗中应注意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开始可用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后逐渐过渡到中弱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有继发感染可用复方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或加用抗菌外用制剂。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目录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分级管理原则 四、医院对临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五、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 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七、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但临床不合理应用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为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疗效及降低医药费用,按照卫生部制定《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根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自治区人民医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各临床科室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参考和遵循本《指导原则》,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症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症。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症尤其是相对适应症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症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医院制定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与卫生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致,既:除非明确指出给药途径,皆为全身用药即口服或静脉给药。 1.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症,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科的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科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 1/ 38

主要内容 1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及剂型 2 糖皮质激素在哮喘和COPD中的应用 3 糖皮质激素在间质性肺病中的应用 4 糖皮质激素在重症病毒性肺炎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糖皮质激素治疗呼吸疾病药理作用1. 抗炎 2. 抗过敏 3. 抗纤维化4. 免疫抑制5. 抗毒素及抗休克3 3/ 38

呼吸疾病激素的用药方法1. 吸入法:局部浓度高,起效快,全身副作用少。 多用于哮喘、重度及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2. 口服法:应选用短效、对水盐代谢影响小的药物,便于调节炎症与免疫过程。 3. 静脉滴注法:能获得快速、确切的疗效,多用于重症病人的短期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吸入激素(ICS)的剂型? 气雾剂(pMDI): ①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 ②布地奈德气雾剂;③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 ? 干粉吸入剂(DPI): ①布地奈德都保;②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③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④环索奈德(Ciclesonide)吸入剂(New) ? 溶液: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 5/ 38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 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 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 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 类。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 周;尽量不用于< 12 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

呼吸科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XXX医院呼吸内科 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的规定 根据医院相关文件的要求,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本科实际情况,作出如下规定:一、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1. 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2. 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3. 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需由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制定。 4. 急诊病人非急救情况下不得随意使用糖皮质激素,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仅限于1天内用量,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二、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二)、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科常见疾病治疗中的适应症及用法用量 1、支气管哮喘利用GC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缓解哮喘症状。国外近年主张把GC作第一线药,对哮喘患者均早期大剂量使用该药。而国内主张以下三种情况为适应证:①重症哮喘(哮喘持续状态):首次用氢化可的松4mg?kg-1,静脉滴注(用100mL液体稀释),然后以每6h3mg?kg-1静脉滴注维持。首次用GC者每日300~4 00mg有时也获得满意疗效。有水钠潴留患者可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40~80mg稀释后静脉推注,q6h。对重症哮喘(除激素依赖者外)宜用短程疗法(冲击疗法)或顿挫疗法。多数患者在1~2d症状缓解,然后以每天减少25%的剂量维持,1周内停药。②慢性反复发作哮喘:用半衰期短的泼尼松30~60mg?d-1,早晨顿服,症状减轻后改为隔日早晨顿服。③激素依赖性哮喘:长期用GC的哮喘患者,一旦停药,哮喘就会复发或恶化,称为激素依赖性哮喘。当急性发作时,用氢化可的松冲击疗法,待病情控制后可先改用泼尼松每日早晨顿服或隔日早晨顿服,并逐渐用倍氯米松(二丙酸氯地米松)400~800μg?d-1(最大剂量1000μg?d-1)吸入,或以醋酸去炎松400~2000μg?d-1吸入。800μg的倍氯米松相当于口服15mg泼尼松的效能。沙美特罗氟替卡松里面含有的氟替卡松也属吸入激素,可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剂量药物。吸入GC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靶器官浓度高,起效快,比口服给药副作用少,是较理想的给药方式,可逐渐取代或减少口服GC的剂量。吸入疗法不仅用于激素依赖性哮喘,也可用于对激素非依赖性哮喘。 2、休克型肺炎利用GC的抗炎、抗毒、改善微循环、增强血管活性药物效应,可用于治疗休克型肺炎,一般肺炎不用GC。GC必须与抗菌药物、补液、升压等措施配合,采用冲击疗法,早期、大剂量、短疗程应用。一般用氢化可的松300~500mg?d-1,分次静脉滴注(100mL液体稀释1h滴完)或地塞米松10~30mg?d-1稀释后分次静脉推注,疗程2~3d,休克纠正后及早停药,勿需逐渐减量。已发生高凝状态和DIC者勿用,高排低阻型休克无GC使用指征。 3、结核病是结核菌感染引起的Ⅳ型变态反应。GC有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以减轻高热症状,减少渗出粘连,但有抑制细胞免疫,削弱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之弊。一般结核病例不用该药。GC只用于有严重中毒症状的结核性脑膜炎、急性粟粒型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性心包炎、胸腹膜炎且伴有大量渗液等重症结核病。肺结核大咯血一般止血药无效者也可用GC止血。使用同时须用有效敏感的抗结核药保护机体,避免结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糖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一)哮喘(成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症细胞和结构 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此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治疗原则】 1.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 2.哮喘的治疗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3.哮喘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定期随访、评估及监测患者哮喘控制程度,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修订治疗方案。 4.应避开过敏原及触发因素,加强患者教育。 5.抗生素仅在有感染指征时使用。 6.危重哮喘急性发作经规范药物治疗后仍无改善甚至 持续恶化者,应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急性哮喘发作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2.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非应急治疗时吸入给药为首选途径。 3.绝大多数慢性持续哮喘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每天使用400μg的布地奈德)即可较好地控制。一般中重度持续哮喘可选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逐步减量,直至达到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最小有效剂量。在哮喘控制不理想时,需及时评估,上调治疗,症状急性恶化,可将吸入糖皮质激素增加4倍,连续应用7~14天。 4.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参考剂量为:泼尼松或泼尼松龙20~40mg/d,5~7 天,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可根据病情的严重度适当调整剂量和疗程,也可以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4mg/d治疗。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静脉及时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1000mg/d)或甲泼尼龙(40~160mg/d),无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内停药,有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适当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症状后逐渐减量。不推荐长期使用地塞米松。对未控制和急性加重的难治性哮喘患者,可先给予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再逐渐减少剂量,用最低剂量维持治疗。此外,应同时给予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以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剂量。 5.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口咽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