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诚信资料
国外诚信经典故事

国外诚信经典故事诚信犹如一颗青涩的果,你咬一口,虽然很苦,却回味无穷,倘若你将它丢弃,便会终身遗憾!下面是小编整合的国外诚信经典故事,一起来看看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国外诚信经典故事1这是一个美国的故事。
不过,故事发生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不能叫美国,只能叫英国的北美殖民地。
在一个种植园主的家里,有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
这一天孩子的父亲带回来一把小斧子。
他把斧子放在家里,自己有别的事情出去了。
这孩子觉得那把斧子很可爱,就把它拿在手里玩起来,斧子闪着光亮,究竟快不快呢?他想试一试。
他家房子后面有一个樱桃园。
在孩子的眼中,这就是一个树林。
樱桃树也是树,和别的树一样。
孩子看见过大人用斧子砍树,他也要学样。
砍哪一棵呢?他选了一棵最细的,用力挥动斧子砍下去,想不到一下子就把那棵树砍断了。
孩子感到自己可能是闯了祸,赶快把斧子放回原处。
父亲回到家里,发现樱桃树被砍掉一棵,这一棵正是一个好品种,是他最喜爱的。
正在父亲发怒、查问是谁干的错事时,孩子走到父亲身边说:“爸爸,是我。
”父亲了解清楚情况之后,没有责罚孩子。
他把孩子搂在怀里说:“我为你的诚实高兴,因为这是比100棵樱桃树还要宝贵的东西。
”这孩子名叫乔治·华盛顿。
他后来成了北美起义部队的总司令。
在他的领导下,打败了英国殖民者,实现了美国的独立,华盛顿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现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华盛顿的父亲希望儿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确很有道理。
诚实是一切有道德的人都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国外诚信经典故事2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一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
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现金出来,只需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以成为股东。
这符合摩根先生没有现金但能获益的设想。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
如果按照规定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
股东们一个个惊惶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认为自己的信用比金钱更重要,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东的股票,然后将赔偿金如数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外国诚信的故事

外国诚信的故事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变革的时代,诚信显得格外珍贵。
而在一些外国国家,诚信更是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和行为准则。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于外国诚信的故事,让我们从中汲取一些宝贵的启示。
故事一,日本的诚信文化。
日本是一个以诚信文化闻名于世的国家。
在日本,人们非常重视诚信,他们认为诚信是一种道德,是一种行为准则,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日本,人们不仅在商业活动中要讲究诚信,就连日常生活中的承诺、约定也是非常重视的。
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日本商人因为一句承诺而损失了巨额利润,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这种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也成为了日本诚信文化的一个缩影。
故事二,德国的守信精神。
在德国,诚信更是被视为一种守信精神。
德国人非常重视自己的承诺,他们认为承诺就是责任,只有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德国企业家因为一句口头承诺而放弃了一笔巨额的利润,他坚信只有守信才能赢得长远的合作和发展,这种守信精神也成为了德国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故事三,美国的诚信理念。
在美国,诚信更是被视为一种理念。
美国人认为诚信是一种信念,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品格。
在美国,人们不仅在商业活动中要讲究诚信,就连社会活动和公共事务中也是如此。
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美国慈善家因为一份慈善捐赠的承诺而捐出了自己的全部家产,他坚信只有诚信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这种诚信理念也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一种精神力量。
这些外国诚信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秉持诚信的精神,做一个守信守诺的人,以诚信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以诚信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愿诚信之光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外国诚信的精神,让诚信之花在世界各地绽放!。
美国诚信法律案件查询(3篇)

第1篇一、引言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在美国,诚信法律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涉及合同、商业、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对美国诚信法律案件进行查询,分析相关案例,以期为我国诚信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二、美国诚信法律体系概述1. 合同法美国合同法强调诚信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在合同法领域,诚信法律案件主要包括合同违约、欺诈、胁迫等。
2. 商业法商业法涉及商业活动中的诚信问题,如商业欺诈、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
在商业法领域,诚信法律案件涉及的商业主体众多,包括企业、个人、政府等。
3.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领域涉及版权、商标、专利等权利的保护。
在知识产权法领域,诚信法律案件主要包括侵权、不正当竞争、盗版等。
4. 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诚信原则在司法程序中的适用。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代理人、证人等均应遵循诚信原则,如实陈述事实。
三、美国诚信法律案件查询方法1. 法律数据库查询美国拥有丰富的法律数据库,如Westlaw、LexisNexis等。
通过这些数据库,可以查询到大量的诚信法律案例,包括判决书、法律论文、法律法规等。
2. 法律期刊查询美国法律期刊收录了大量的法律案例和学术论文。
通过查阅法律期刊,可以了解诚信法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案例。
3. 司法网站查询美国各州法院和联邦法院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可以查询到相关案件的判决书和法律法规。
4. 法律咨询机构查询美国法律咨询机构提供专业的法律查询服务,可以帮助当事人查询相关案例。
四、美国诚信法律案例分析1. 合同法案例案例一:在一份租赁合同中,房东在房屋租赁期间故意隐瞒房屋的严重质量问题。
在租赁期满后,租客要求房东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判决房东违反了诚信原则,应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二:在一份销售合同中,卖方故意夸大商品的性能,误导买方。
买方在购买后,发现商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析国外发达国家诚信建设做法及经验对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析国外发达国家诚信建设做法及经验对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析国外发达国家诚信建设做法及经验对我们的启示邵家渡街道刘仁佑近年来,从“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到“达芬奇”天价家具被曝假洋货等事件屡屡曝光,再从“短命桥”“史上最短命公路”“楼裂裂”等短命工程频现到唐骏“学历造假门之类的简历注水被拷问事件,这一系列的诚信危机事件给我们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总结来说,我们的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个人诚信,都不同程度地出了诚信危机。
因此,社会各个层面,从政府到企业,从学者到民众,都意识到缺乏诚信的危害,都认为应该尽快在全社会树立讲诚信的风尚。
但是,我国目前的诚信保障机制还有所欠缺,在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和落实相关的制度法规同时, 借鉴发达国家诚信建设经验和做法何尝不是有益的探索。
一、国外发达国家的诚信体系建设 1. 国外发达国家对诚信准则内在的了解发达国家的诚信准则是树立在商品买卖基础上的契约诚信。
早在公元前数百年,古罗马帝国就制订了万民法,不单用诚信契约来标准商品买卖当事人两边的权益和义务,还规则了诚信诉讼的详细顺序。
2. 国外发达国家诚信立法渊源西方发达国家封建社会历史比较短,而且早在奴隶社会就有了规范商品交换的诚信立法。
到资本主义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在150多年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着手探索构建社会诚信管理体系,契约诚信意识和相关法律制度也不断完善。
据统计,美国关于社会诚信管理的法律共有《诚实租借法》、《公平结账法》、《公平债务催收法》、《公平信用报告法》等17部,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如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轻则予以重罚,重则判刑入狱。
法国在财政部专设“竞争、消费和反舞弊局”,专事反欺诈、反暴利、维护诚信原则的工作。
英国颁布《政府雇员行为规范》,约束政府官员诚信办事、廉洁行政。
3. 国外发达国家诚信运行管理机制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每个个人或企业都有一个伴随其终身的社会诚信号码,个人和企业的名字可以改变,但社会诚信号码是不能改变的,个人和企业的所有信用表现,都会永远记录在这个社会诚信号码底下。
外国诚信的事例

外国诚信的事例外国诚信的事例外国诚信的事例【1】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一生贫困,但他却生情乐观,碰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快乐的心情。
他一直居无定所。
一次,他终于又租到了一套房子。
在与房东签订租房契约的时候,他看见房东事先写好的契约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房客因为粗心大意,致使房子起火,必须赔偿15000卢布。
克雷洛夫看完后,不但没有异议,而且在“15000”后又另外加上了两个“0”。
“先生,不要大惊小怪,”他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我反正赔不起。
”克雷洛夫这句幽默的话,让房东大笑起来。
房东觉得克雷洛夫是个幽默而又诚实的人,于是很愉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
外国诚信的事例【2】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
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
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
”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
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
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
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
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他十几岁时当过村了里杂货店的店员。
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
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
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1836年,他又通过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
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
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
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
国外诚信资料

(1)德国:诚信从小抓起在描述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时,“严谨、诚实、守信”是经常被提到的字眼。
的确,虽然现今的德国社会也不乏公司商业欺诈、个人偷税漏税等现象,但从总体上来看,德国社会的诚信度还是很高的。
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
因此,在德国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
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
德国家庭里家长也都非常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的氛围。
家长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作出榜样。
记者曾在德国一个小城的十字路口见到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
当地居民说,自从立了这块牌子,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
在德国,你如果随地乱扔垃圾或者在没有停车标志的地方停车,马上就会有人过来阻止你,并给你灌输一套遵守社会公德、为下一代作好榜样的理论。
培养诚信品格,一方面靠主观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则要靠客观社会制度的监督。
在德国用以监督社会成员是否遵守社会秩序的最好途径就是社会信用记录。
(2)美国:信誉重于财富美国人重视诚信,有一位美国商人说过:“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工作,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
”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基础教材中突出了“诚信”方面的内容。
教材建议老师在班上组织讨论,向学生介绍“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这句谚语,并且要求学生制作“诚信”的标语,在教室里张贴。
几年前,美国一所学校的多名学生在完成生物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任课老师就毫不客气地判这些学生的生物课得分为零。
这位老师说,第一天上课她就和学生订下协议并由家长签字认可。
协议说,布臵的所有作业都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
支持她的老师们说,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更加重要。
诚信的外国名人素材事例

以下是一些关于诚信的外国名人素材事例:
1. 亚历山大·弗莱明:弗莱明是苏格兰生物化学家、微生物学家,1928 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弗莱明因其诚信和正直而广受赞誉,他拒绝申请青霉素的专利,以便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种药物。
2. 乔治·华盛顿: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他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他在战争期间表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诚信,他的诚实和正直使他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3. 托马斯·爱迪生: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在发明电灯之前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然而,他从未放弃,继续努力,最终成功地发明了电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4. 马克·扎克伯格:扎克伯格是Facebook 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创建Facebook 时始终坚持诚信和透明的原则。
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他相信诚信是建立长期成功的基石。
这些名人们都以诚信和正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他们的故事鼓舞着我们,让我们相信只要坚持诚信和正直,就能够取得成功。
国外诚信建设的秘诀(《时事报告》)

国外诚信建设的秘诀2012-03-12 16:18:00 来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1-2012学年02期[打印][关闭]◎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研究生杨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曾子杀彘、商鞅“立木为信”等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所传颂。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诚信却面临着危机:公共建筑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学术学历造假源源不断,食品安全案例频频发生。
诚信缺失问题成为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环顾世界,国外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是如何做的呢?诚信教育从四五岁抓起在描述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时,“严谨、诚实、守信”是经常被提到的字眼,这与德国从小就抓诚信教育和家长以身示教有很大关系。
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
因此,在德国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
德国家长也都非常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的氛围,他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作出榜样。
氛围教育不仅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能让成人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诚信待人。
美国在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从幼儿园开始就非常重视。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基础教材中就着重突出了诚信方面的内容,其中一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发给全国每个孩子一粒花种,许诺种出最美的花的人就是未来的国王。
评选那天,绝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孩子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
最后,这个孩子却被选中了,因为国王发的花种都被煮过,根本不会发芽。
国王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要选出最诚实的孩子。
围绕这篇课文老师会在班上组织讨论,向学生介绍“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这句谚语,并且要求学生制作“诚信”的标语在教室里张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德国:诚信从小抓起
在描述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时,“严谨、诚实、守信”是经常被提到的字眼。
的确,虽然现今的德国社会也不乏公司商业欺诈、个人偷税漏税等现象,但从总体上来看,德国社会的诚信度还是很高的。
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
因此,在德国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
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
德国家庭里家长也都非常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的氛围。
家长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作出榜样。
记者曾在德国一个小城的十字路口见到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
当地居民说,自从立了这块牌子,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
在德国,你如果随地乱扔垃圾或者在没有停车标志的地方停车,马上就会有人过来阻止你,并给你灌输一套遵守社会公德、为下一代作好榜样的理论。
培养诚信品格,一方面靠主观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则要靠客观社会制度的监督。
在德国用以监督社会成员是否遵守社会秩序的最好途径就是社会信用记录。
(2)美国:信誉重于财富
美国人重视诚信,有一位美国商人说过:“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工作,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
”
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基础教材中突出了“诚信”方面的内容。
教材建议老师在班上组织讨论,向学生介绍“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这句谚语,并且要求学生制作“诚信”的标语,在教室里张贴。
几年前,美国一所学校的多名学生在完成生物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任课老师就毫不客气地判这些学生的生物课得分为零。
这位老师说,第一天上课她就和学生订下协议并由家长签字认可。
协议说,布臵的所有作业都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
支持她的老师们说,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更加重要。
高等学府、研究机构是国家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汇聚的地方。
美国为此专门制订了法律惩罚那些抄袭、剽窃等学术不正当行为。
中国有句话:一粒老鼠粪坏了一锅汤。
与其它国家的人一样,美国人中不乏害群之马,各种各样的欺诈不时见诸报端。
但强大的法律保障首先使欺诈者难以漏网,社会上下对个人诚信历史的重视使欺诈者终生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
出代价。
少数“老鼠粪”,并没有毁掉美国的“信你”氛围。
(3)英国:以罚打击欺诈
英国人的绅士风范闻名于世,但在诚信方面却显得不够“绅士”。
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英国政府和有关机构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对欺诈事件的调查和曝光,试图以经济和刑事等惩罚方式来改善社会环境。
专家建议英国政府建立专门的反欺诈调查小组,增加投入,防止有经验的调查人才流失。
2002年7月,英国贸易工业部负责竞争、消费者和市场的国务大臣梅兰妮〃约翰逊说,政府在关于修改公司法的白皮书中将提出,财务审计中的欺诈将成为新的犯罪行为,企业负责人如果不能向审计人员提供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的“诚实的信息”,可能面临入狱两年的惩罚。
今年8月,一名曾在英国医院工作的印度医生被取消一年行医资格,原因是他谎称妹妹和叔叔在“9〃11”事件中遇难,以此为由向其工作的医院请求休假。
这一惩罚相对于其行为来说似乎过于严厉,但公众和有关机构认为,这件事反映出的不诚实问题,是必须进行严惩的。
从2000年4月到2001年3月,有约2.5万人因冒领被罚款;平均每年因此被起诉的人超过1万名。
除了查处冒领事件,“打击欺诈运动”在公共传媒上做广告,指出这种
行为是错误的、不可容忍的,一方面鼓励诚实,告诫欺诈行为将受到惩罚,另一方面鼓励公众举报那些不诚实的行为。
(5)国外是如何建立诚信的
信用制度
世界上的信用制度已建立150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欧洲式,即央行和政府出面,深度介入,资信评估机构实际上成为政府的附属。
二是美国式,完全交付市场化的公司去做,具体地说,就是设立信用记录公司,对金融市场参加者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将记录资料输入电脑数据库,数据库一直连续跟踪客户的信用变化情况。
当金融机构需要调查某一客户的信用时就要向信用记录公司购买该客户的信用记录资料,
信用记录公司提供有偿的信用服务。
信用档案是个人的第二身份证
西方已经普遍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个人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而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
个人信用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标明,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可以视作个人的第二身份证。
自由流动,却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通过这个无法伪造的号码,每个人拥有一份资信公司作出的信用报告,任何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
在美国,这样的信用档案十分严密。
有过
不良的民事记录,甚至刑事记录的,如诈骗、空头支票、欠款不还、破产等,在你要贷款,上保险和求职时,都比清白人麻烦得多,要多掏利息或保险费率。
比如说,你开的汽车由于你的原因出了事故,以后保险公司就要提高你的费率。
难怪美国人老实,不老实是要付出代价的。
因此,市民非常重视培养自己的信用。
在这样的社会中,不是人们不想耍滑头,而是制度约束人必须诚实。
犹太人的契约精神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商业化的民族。
在美国,有句流行语:"美国人的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
"犹太商人之所以富甲天下,与他们的契约精神不无关系。
在经济活动中,犹太人特别重视契约在经济交往中的重要性,强调时间准确的意义。
犹太人做生意时,签订契约之前一定要对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做详细的讨论,在签约时更是谨慎,他们会推敲合同的每一个条款,甚至对各条款中的每一个概念都详加考虑,力求字斟句酌,一旦签约,不管发生任何困难也要履行契约,绝不毁约。
犹太人的时间观念特别强,犹太人拜客一定要事先预约,准时到达,同时恪守约会时间,绝不拖延。
他们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来客,来访的客人必须有预约,对于超过约定时间的客人往往会不客气地打发走。
(6)诚信在国外
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
美国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设计的基础教材中就突出了“诚信”方面的内容。
其中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则古代中国的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每个孩子一粒花种,约好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将被选为未来的国王。
当评选时间到来时,绝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却被选中了。
因为孩子们得到的花种都已经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
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选出最诚实的孩子。
教材建议老师在班上组织讨论,向学生介绍“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这句谚语,并且要求学生制作“诚信”的标语,在教室里张贴。
几年前,美国一所学校的多名学生在完成生物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任课老师就毫不客气地判这些学生的生物课为零分。
这位老师说,第一天上课她就和学生订下协议并由家长签字认可,协议说,所有布臵的作业都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
支持她的老师们说,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课程更加重要。
日本的诚信教育几乎贯穿人的一生,在家庭中父母经常
教育孩子“不许撒谎”,到学校里耳濡染的是“诚实”二字,到公司里“诚信”几乎是普遍的经营理念。
在日本,很多学校的校训都有“诚信”二字,如东京文京女子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勤勉、仁爱”;横滨翠陵中学的教育方针是“自立、诚实、实行”;泰星中学的校训是“诚实、品位和刚毅”,校长解释说,诚实就是对所有人都要以诚相待,有品位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诚实,因为诚实,所以要一诺千金,以坚强的意志实现诺言。
在日本,诚信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贯穿学生学校生活的始终。
日本学校有一种伦理课,诚实、善良、向上、奉献、谦让、名誉、正义是其主要内容。
日本中小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道德手册,名为“心的笔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记载着各种道德规范,诚实是重要内容之一。
2001年7月日本正式实施了学校改革教育法,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服务社会的志愿活动。
在描述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时,“严谨、诚实、守信”是经常被提到的字眼。
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在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重要时期,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
因此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
德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
德国家庭里家长也都非常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
真诚的氛围。
家长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做出榜样。
在德国城镇的十字路口随处可见到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
据了解,自从立了这块牌子,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
在德国,你如果随地乱扔垃圾或者在没有停车标志的地方停车,马上就会有人过来阻止你,并给你灌输一套遵守社会公德、为下一代作好榜样的理论。
氛围教育不仅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规范了成人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诚信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