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_王海玲
浅析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黄 侃
( 南 师 范 大 学 增 城 学 院 , 东 广州 5 0 3 ) 华 广 15 0
摘 要 : 国 高 等教 育 领 域 以 “ 业 教 育 ” 我 创 为核 心 内容 的 改 革 蓬 勃 兴起 , 学 生 的创 业就 业 能 力成 为 评 价 办 学 成 效 的 一 个 重要 标 准 。 文 通过 对 国 内外 创 业 教 育 发展 状 况 的 分析 , 本 总 结 了我 国 大 学 生创 业教 育存 在 的 问题 和 不 足 .提 出 了适 应 新 的 市 场 经 济 和行 业发 展 的创 业教 育 特 点 .以 及 以 构 建 新 型 网 络 创 业 平 台 为基 础 的 创 业 教 育 的 发 展 趋 势 。 关 键 词 : 业 教 育 高等 教 育 网络 平 台 发 展 趋 势 创 联 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 称 创 业 教 育 为 教 育 的 “ 三 本 护 照 ” 第 . 并 赋 予 了 与学 术 教 育 、 业 教 育 同等 重 要 的地 位 。 19 年 , 职 9 9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织 在 发 表 的 《 l 纪 的高 等 教 育 : 望 与 行 动 世 2世 展 界 宣 言 》 中提 出 :必 须 将 创 业 技 能 和创 业 精 神 作 为 高 等 教 育 “ 的 基 本 目标 。 ” 这 样 一 些 主 张 出 台 以来 , 界 范 围 内的 高 等 在 世 教 育 领 域掀 起 了一 场 以 “ 业教 育 ” 核 心 内 容 的 改革 。 创 为
体 等 方 面 有 系统 的设 计 . 并设 立 专 门 的服 务 机 构 进 行 推 动 。日 本 的 高 校 创业 教 育 课 程 结 构 由必 修 课 目 、选 修 科 目和 自 由科 目组 成 , 课 程 设 置 上 把 创业 教 育 放 到 了必 修 课 的 位 置 。 在
国际教育合作中的创新与创业教育

国际教育合作中的创新与创业教育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教育合作日益频繁,而创新与创业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创新与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还能为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提供强大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创新与创业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尝试、敢于冒险的精神。
在国际教育合作的背景下,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汇聚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智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思维方式。
国际教育合作中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有着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经验。
例如,某些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领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而另一些国家则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
通过国际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育资源,汲取不同文化中的创新元素,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其次,国际合作能够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
创新与创业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在学科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
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学生可以参与跨学科的项目和课程,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为创新与创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再者,国际合作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合作机会。
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创新与创业项目需要面向国际市场,了解不同国家的需求和文化特点。
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学生能够建立跨国界的人脉网络,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展项目,提高项目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然而,在国际教育合作中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和理解偏差,影响教育效果和合作效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机构需要加强语言培训和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差异也会给国际合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在学分互认、课程衔接等方面出现问题。
国外创业教育及启示

68中国高校科技2012・09 关键词: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国内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不满足于在企事业单位中就职,转而寻求自主创业的道路。
但其中成功的案例却凤毛麟角。
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在教育环节中大学生是否获知了可以为其日后所用的创业知识,并且,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做得是否到位。
1 创业教育内涵辨析创业教育一词最早源于欧美国家,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举办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 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
狭义的创业教育,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创业,培养学生开创自己事业的兴趣和能力。
广义的创业教育,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四种创业基本素质,即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
2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特征概述2.1英国英国的创业教育除了开设创业课程,学校也给学生们一些实质性的创业指导。
如拉夫堡大学规定,该校“学生创新和创业奖学金的获得者将享受一揽子创业指导,包括知识产权法规、公共关系和营销建议”,商业计划和资金申请、良好风险基金的介绍等。
高校还联合起来专门成立针对全国大学生的创业网络,通过提供包括英国创业计划、创业大事列表等资源来支持学生创业。
此外,每两个月就由学生创业协会主办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会议,目的是帮助创业群体共享知识和思想,增强对创业的认同感。
在英国,诸多校外力量,如政府、企业和传媒等都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活动,有的还为学校提供项目、经费和研究等方面的支持。
英国首相创新计划专门拔出巨款,资助英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同时,英国有半政府性质的英国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也有民间学团性质的英国创业教育者联盟,旨在促进英国高等学校加强对大学生企业家资质的培养,尤其是鼓励毕业生的自我创业。
2.2美国美国的创业教育注重创业生态系统的营造,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打造好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深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对于高校转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新加坡、英国、美国的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发展出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英国、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一)新加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也是亚太地区创新创业教育较为成功的国家。
在往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在“教育制度质量”方面,新加坡居于世界前列,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已经融入新加坡的社会体系和教育研究体系,并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1.创业教育课程立体化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针对不同的创业需求开设了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
国立大学面向本科生开设了科技企业家辅修课、面向外国学生举办“创业暑期学校”、面向在职技术人员开办“新视野研讨会”等形式。
南洋理工大学面向本科生和硕士分别开成果,有过创业经历。
另一方面,积极选派学校里的优秀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和海外知名企业进行学术深造和技术培训,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估专业化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为保证学术研究和创业课程的质量和标准,长期以来对课程采用一种校外评审制度,由海外大学资深学者担任评审,定期来新加坡进行考察。
1新加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师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直接的产业,甚至发展成为产业链。
(二)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校掀起了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演变的第二次学术革命,创业教育得到繁荣发展。
1.分层多样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到目前为止,英国高校已经建立包括“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和“创业职业”三层次的机会导向型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有的高校还专门开设了面对特殊群体的创业课程,如关注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创新问题的社会创业课程、女性创业以及少数民族创业课程等。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部门的重视。
国外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1.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创业思维”,即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勇于挑战传统观念,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2. 欧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欧洲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欧洲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实践导向”,即通过项目、竞赛、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多元化课程设置: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丰富,包括创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产品开发、法律等课程。
(2)实践平台搭建:美国高校普遍设有创业孵化器、创业加速器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资源和指导。
(3)创新创业竞赛:美国高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 欧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欧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跨学科教育:欧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注重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具备多领域知识。
(2)创新创业课程普及:欧洲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3)产学研合作:欧洲高校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1.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1)创业孵化器:美国高校普遍设有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办公场地、创业指导、资金支持等。
(2)创业加速器:美国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加速器,帮助学生将创业项目落地。
(3)创新创业竞赛:美国高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如“创业之星”、“挑战杯”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国外创业管理教育发展及其启示

中图分类号:G 6 4 7 . 3 8
一文献Biblioteka 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4 - 7 7 1 2( 2 0 1 3 )1 0 - 0 1 4 9 - 0 2
创业与道德 的 自我评估 、 创业 网络、协商和交易。而企业发展 注重的则是最初 的机会发展, 定义和评估机 会、 商品化 的概念 、 进入策 略的发展 、寻求资金 、创立企业及企业 的成长等 ;投资 的策略和最 终获得效益的新事业发展过程中 , 所需知识和技能 的运用。 美 国几所著名大学主要 实施创业管理教育的大学其课 程 内容、特 点如下 : ( 一)百森 商学 院 1 . 课程 着重案例分析和策划书的撰 写能力 , 授课的方式 多 为课堂讨论与讲授 ,达到经验分享的 目的。 2 . 学生必须主动 、 积极的去争取 实习与竞赛的机会 ,并学 习如何将团队组 织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 ( 二 )宾州大学 1 . 在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都有开设创业管理课程。 2 . 基础课程 :从相关理论与文献开始, 逐步探讨新创企业 的各种相关 问题,包 括如何起步、如何经营。此外 ,让学生学 习撰写创业计划书,使学 习效果相辅相成。 3 . 中级课程:重心放在创业 的执行层面,即是完成创业计 划书后 的进行步骤,以书面数据 阅读与演练的方 式授课 。 4 . 创业课程偏重于科 技产业面 , 经营管理方面 , 从组织创 新与创业 的层面入手、创业相关的法律 问题 ,从企业型态 、筹 资、知识产权 、商业机密等等 。 5 . 设有家族企业管理的课程 , 了解在财务管理 中执行层面 和战略层面 的差异 。 ( 三 )斯坦福大学
国外创 业管理教育的发展 管理大师彼得 ・ 德鲁克认为,人类 社会历经两百年演变, 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创业型社会 , 在这个社会 中, 创新与创业精 神代表一种正常、稳定及持续的行 为。他 同时指出,创新是可 以训练 、可以学习、 和 可以实地运作 的。 而创新与创业精神的 学 习若能 以正规的教育方式传授 , 进而是从小开始培养 , 对未 来优秀创业家的养成 将更有帮助 。 美 国是创业管理教育 的先锋 ,1 9 4 7年第一 门 《 新事业的 管理》在哈佛的 M B A开课 ,1 9 5 3年彼得 ・ 德鲁克在纽约大学 开设 《 创 业与创新 》 ,百森商 学院第一 门创业课程 则开始 于 1 9 6 7年。到 2 0 0 2年各大学则至少提供了超 过 7 0 0 f - 1 的创业管 理课程 ( C h r i s t i n e , 2 0 0 4 ) 。欧洲国家创业管理教育的发展 , 则由于各 国经济、政 治、文化还 有语 言等差异 , 发展过程有很 大的差异性 , 北欧 国家 创业 管理教育在 1 9 8 0到 1 9 9 5 年之间成 为主流 ,而 中欧与南欧此时才 开设第一 门创业课程。 自1 9 7 8年美 国百森商 学院 ( B a b s o n C o l l e g e )成立 了美 国第一个创业研究 中心 以来 ,创业管理教育 问题逐 渐受到重 视, 因为创业管理教育有助 于学 生创业能力的提高进而解决就 业 问题 ,因此创业 管理教育 的研究和课程 的开发逐渐发展开 来。在欧美国家里 ,创业管理教育 是从 中学或小学阶段开始, 德国在 1 9 9 9年还提出“ 要使 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 ” 的口号 。 而 M I T ¥ 5 0 K创业管理竞赛更引起世界各 国对创业管理教育 的 投入与研究热潮 。 无论是欧美或亚洲国家 , 跨 国跨校的教育合 作或创业管理竞赛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而且规模有逐渐扩 大 的趋势 ,创业管理教育俨然 已成为全球 化的活动 。 据麻省理工学院 ( M I T )的统计 ,从 1 9 9 0年 以来 ,M I T毕 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 1 5 0多个新公司,仅截至 1 9 9 9 年 该 校毕业生 已经创办 了 4 , 0 0 0 家公司 , 雇用了 1 1 0万人 , 创造 出 2 , 3 2 0亿美元的销售额 , 这样一个经济体 的经济实力 已成为世 界第 2 4大经济体,更 可列入世界第七大 工业 国,对美 国的经 济发展做 出了卓越的贡献 。 显而易见 , 美国大 学生 的创业管理 活动 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 这也印证了联合 国的高 等教 育会议宣言 :“ 毕业 生不再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职业 岗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角度,探讨其发展现状、特点和挑战。
一、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1.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国外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以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为代表。
这些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国外高校普遍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通过项目式教学、案例分析、模拟创业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国外高校与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3)注重创新创业实践。
国外高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创业孵化器、创业大赛、实习实训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2.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显著成果,呈现出以下特点:(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2)课程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涵盖创新思维、创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
(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丰富。
我国高校积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如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讲座、创业孵化器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二、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特点1.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创新创业教育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2. 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都注重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
3. 强化实践环节。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都强调实践环节,通过项目式教学、创业孵化器、创业大赛等手段,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

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在国内方面,重点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课程设计,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而在国外方面,主要探讨了各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实践经验。
结合研究展望和结论总结,提出了未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整体上,本文旨在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外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国内研究、国外研究、课程设计、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研究展望、结论总结、研究不足、关键词。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这一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还可以促进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
在国内,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许多高校纷纷开设相关课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
国外也有许多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行综述,全面了解当前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为今后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创新创业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他们在面对未来社会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tAbroadHailing WANG, Xinbao GUO, Jinzhu PANG, Xiaojin MA, Lei WANGManagement School,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China, 471023Email: hailingggg@, gxbgxf@Abstract: The first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opened at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47.And now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springing up in major Countrie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merg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alysis deeply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mergence;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王海玲,郭新宝,庞金珠,马小晋,王蕾河南科技大学,洛阳,中国,471023Email: hailingggg@, gxbgxf@摘 要:早在1947年,哈佛大学就开展了第一门创业课程,如今创业教育在主要国家都已兴起。
本文指出了创业教育的兴起,深入探讨了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及教育方法。
关键词:创业教育;产生;课程内容;教学方法1 引言近年来,创业已经成为个人、组织甚至是国家成功标志的代名词(OECD, 1998; Stevenson, 2000)。
在各国的公共政策中,促进创业已经成为了非常热门的话题,创业活动已经成为创新的动力(Drucker, 1999)。
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简称GEM, 2004)报告指出,提高创业活动的关键因素是教育。
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研究和发展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同时他们也将创业教育看作是预防经济下滑或停滞的万全之策。
创业教育一方面可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另一方面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创业者和创业团队,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2 创业教育的兴起美国是创业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早在1947年哈佛商学院就设置了第一个创业课程。
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创业教育发展最快的10年,主要表现在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年均增长超过30%),提供的创业课程数量大量增加并初步形成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价值被广泛认可(Katz, 2003; Welter, 2005)。
创业学也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其中许多学院和大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Foote, 1999)。
20世纪末21世纪初,创业教育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兴起,其标志是创业研究在学术研究中随处可见(Shane,2000)。
1987年美国管理学会将创业研究作为一个分领域正式纳入管理学科,宣告创业教育开始得到政府教育部门的认可,具有合法的地位。
3 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1989年11月,Kolin·Boll正式提出“创业教育”概念。
他将创业教育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把创业教育定义为: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3.1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展美国、英国等创业活动良好的国家都拥有广泛和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1990至2000年期间,一系列相关课程的数量出现急剧增长(Solomon, 2007),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2222012 Conference on Creative Education978-1-61896-009-2 © 2012 SciRes.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课程。
相对于其他学科,创业学科和创业教育课程会出现明显的波动性(Counselman, 2006; Murden and Lamb, 1999; Cogliano, 1996; Bell, 1986)。
因为企业的成功创办需要各种不同的技术、知识和想法,创业教育课程大多数都是跨学科的,会涵盖众多的学科和领域。
传统的工商管理教育属于金字塔模式,而创业教育则是圆型模式,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强调由创业精神逐步向管理职能活动渗透,并结合新创企业特性与已有企业特征形成基于创业导向和基于公司型创业的具体课程内容,在教授学员学会把握机会、创新改革等企业家能力的同时,掌握应付不同实践需求的特定技能。
百森商学院是成功运用该模式的商学院之一,它在建构创业教育课程结构时,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智力教育与非智力教育进行了整合,构建了由创业者、战略与商业机会、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五大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
Solomon (2002)提出创业课程应涵盖创业管理学、创业法律、创业财务会计及创业营业相关的市场营销等的学习,学员应掌握创立企业、合法经营、培育企业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如何应对社会环境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基本知识。
Vesper and Gartner (1997)对941所大学的商学院院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以美国为典型,美国大学给本科生开设最多的创业课程依次是创建企业、小企业管理、创业咨询、运营新企业、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创业财务管理、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营销;而给研究生(MBA 为主)开设最多的课程依次是创业新企业、小企业管理、创业咨询、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技术转移、创新评价等。
Brush(2003)创业教育的博士阶段应包含三类课程:涵盖理论研究的基础课程、基于经济视角的创业课程与基于社会自然环境视角的创业课程,并给出了各类型课程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与科目。
Fiet(2001)分析了18份美国著名高校的创业课程大纲之后,发现其中涵盖了116个不一样的主题,大纲中有六大主题是较常被提起的:战略与竞争分析、成长管理、发现与产生创意、风险管理、财务和创造力。
3.2 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创业作为一个学科在更多的时候被认为是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不同于一般商学课程的课堂作业式教法,更多的是经验式的引导。
确切地说,在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中一切围绕创业实践活动展开,在课程教育方面的主要变化是各类不同类型案例的使用,国际环境因素的增加及各种技术的使用(Ahiarah, 1989)。
有效的创业教育需要学生具备与企业相关的实践经验,这样他们才能在自己的企业中创造附加价值(Mc Mullan and Long,1987)。
因此以项目为基础的体验式学习在创业教育中被广泛使用,如创业计划书的开发(Hills, 1988; Vesper and McMullan, 1988; Gartner and Vesper, 1994; Gorman, Hanlon and King, 1997);学生创业竞赛 (Hills,1988; Truell, Webster and Davidson, 1998);与现实创业者的交谈 (Klatt, 1988; Solomon, Weaver and Fernald,1994);计算机模拟(Brawer,1997);行为模拟(Stumpf, Dunbar and Mullen, 1991)等。
其它比较受欢迎的形式还有实地考察 (Solomon, Weaver and Fernald, 1994);案例研究 (Gartner and Vesper, 1994);视频学习商业计划竞赛(Klatt, 1988),以及学生创业俱乐部 (Gartner and Vesper, 1994)。
其中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是创业计划书(44%)、课堂讨论(43%)、与嘉宾交流(28%)(Jonathan Potter,2008)。
Christian(2002)认为美国的教育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创业项目的设计要考虑到国家具体的情景因素。
为了使得课程与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结合,创业教育方法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基于课程类型划分而有针对性地研究所适用的教学方法。
如Ducheneaut (1997)区分了两种创业教育的传授类型:说教式模型和创业式模型,其中后者被广泛使用;Kolb (1984)划分了四种学习风格法:收敛型风格、发散型风格、吸收型风格和适应性风格;Caird (1990)划分了三类分析框架,即关于创业教育的、为创业的教育和在创业中进行的教育。
总之,教育的课程和方法应该以创新性、多学科和过程导向的方式。
总的来说,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学学科建设日臻完善,但不同高校的课程结构各有特色,各有侧重。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创业教育课程在商学院和工学院得到了广泛的开展,而少部分在医学、社会科学、法律等专业。
从另一方面看,创业教育方法的不同反映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对教育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差异性也反映了对创业教育价值的问题上还没有达到共识。
4 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创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首要推动力来自于政2232012 Conference on Creative Education 978-1-61896-009-2 © 2012 SciRes.府,创业教育价值被认可也更多是由于政府的导向而非学术的推动。
随着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开展和普及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和学术领域,还需要解决一些重要问题才能确立其科学地位。
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创业教育的发展远未完全成熟。
在创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公共资源的匮乏,社会并未完全认识到创业教育所能带来的利益,因此对这一领域的资源配置是有限的,创业教育的保障出现了问题;创业教育理念的“范式”和实践的“规制”尚未出现,使得创业教育不能很好地被评估;创业教育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大量二手数据和经验型文章的出现,使得文章的创新性低,可信度低,导致出现学术与现实的脱节;课程体系内容已经足够丰富,但在深度和质量上仍有待开发;创业教育者对创业教育的整体影响和有效性不太明确,师资力量缺乏等等问题。
但不可否认,在经历了从产生到逐步被认识然后发展的一系列过程,学者们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得创业教育在不断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