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测控电路电子秤课设报告

测控电路电子秤课设报告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人体电子秤设计院系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测控1102学号 2011010652学生姓名丁向友指导老师刘国忠实验时间 2014.06-2014.07实验成绩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3)二、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3)三、总体方案设计 (3)四、电路设计及调试 (4)4.1称重传感器电路 (4)4.2信号调理电路 (5)4.2.1放大电路 (5)4.2.2调零电路 (7)4.3比较电路 (7)4.4或非电路 (9)4.5显示模块 (10)4.6报警系统 (10)五、电路调节 (10)六、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11)6.1准确性 (11)6.2稳定性 (12)6.3关键点电压 (13)七、总结 (14)八、参考文献 (14)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是测控电路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独立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测控电路》理论部分的必要补充。

课程设计内容为典型测控系统电路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完成测控系统任务分析、电路总体设计、单元电路设计以及电路调试等各个环节。

掌握有关传感器接口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运算电路、显示电路以及执行部件驱动电路等内容在测控系统中的使用方法。

了解有关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课程设计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以AD620、LM741、LM339为核心,进行智能人体电子秤的设计,并详述该系统硬件的设计方法。

该系统集称重、显示、报警于一体,功能齐全,实用性强,充分利用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测控电路、信号分析与处理、传感器等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机的将所学到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投入到实际运用中,便于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及运用。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任务:设计一个人体电子秤测量系统。

要求:1)基本要求最大称重:150KG用3位半数字显示表头显示体重,输入电压范围0-2V,当体重大于W1时,点亮LED1,发出声音提示;当体重小于W2时,点亮LED2,发出声音提示。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1)理解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2)掌握测控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熟悉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提高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测控电路实际问题;(2)具备使用仪器仪表进行电路调试和故障排查的能力;(3)能够运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验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测控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创新思维的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测量与控制原理、电路设计与仿真、实际应用案例等。

具体安排如下:1.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测控电路的定义、组成和分类,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在工程中的应用。

2.测量与控制原理:讲解测控电路的测量原理、控制原理,让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数学基础。

3.电路设计与仿真:教授电路设计方法,培养学生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4.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测控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核心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应用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测控电路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测控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测控电路知识体系。

测控电路设计报告刘俊博

测控电路设计报告刘俊博
LM339可构成单限比较器、 迟滞比较器 、双限比较器(窗口比较器) 、振荡器等。 LM339还可以组成高压数字逻辑门电路,并可直接与TTL、CMOS电路接口。
比较电路采用的芯片是LM339芯片。设置比较器的阈值电压,将AD620的信号通过三路比较器,然后通关逻辑电路,与LED灯和蜂鸣器相连。当体重超过上限或者低于下限的时候,LED灯会发光,蜂鸣器会发出声音,达到报警的目的。该电路的上限为1.5v,下限为0.5v,这两个比较电路先或(74ls32),然后与0.2阈值的比较电路相异或(74ls86)\。比较电路图8所示
电子称传感器采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阻应变效应,将各种力学量转换为电信号的结构型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式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核心元件,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应变片即可单独作为传感器使用,又能作为敏感元件结合弹性元件构成力学量传感器。导体的电阻随着机械变形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应变片把机械应变信号转换为△R/R后,由于应变量及相应电阻变化一般都很微小,难以直接精确测量,且不便处理。因此,要采用转换电路把应变片的△R/R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其转换电路常用测量电桥。
G =49.4 kΩ/R G + 1(3)
对于所需的增益, 则外部控制电阻值为
R G =49.4/(G - 1)kΩ(4)
AD620 由于体积小、功耗低、噪声小及供电电源范围广等特点, 使AD620 特别适宜应用到诸如传感器接口、心电图监测仪、精密电压电流转换等应用场合。AD620 特别适宜于较高电阻值, 较低电源电压的压力传感器电路设计。AD620 的体积小、功耗低成为压力传感器的重要因素, 图为+ 5 V 电源供电的压力传感器电桥。在如图4这样一个电路中, 电桥功耗仅为1. 7 mA ,AD620 和AD705 缓冲电压驱动器对信号调节,使总供电电流仅为3. 8 mA ,同时该电路产生的噪声和漂移也极低。

测控电路课设报告

测控电路课设报告
标准体重(kg)
97.1
82
58.3
55.1
57.1
示值(v)
96.2
79.6
58.5
55.5
56.6
由电子秤得到的各体重值应由(示值-零点)求出,即M1=96.2-0.2=96.0;M2=79.6-0.2=79.4;M3=58.5-0.2=58.3;
M4=55.5-0.2=55.3;M5=56.6-0.2=56.4
= =0.152
七、
非常喜欢这次的课程设计,两个人的合作培养了我们的合作能力;开始的查找资料分析电路培养了我们的设计能力;试验中的调试与安装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最后的报告分析培养了我们的总结能力。
开始时我们并没有经验,也屡次出现错误,放大电路需要放大到1000倍就难道了我们,从741换成比较简单的620,经过调试终于成功。试验中也不小心把620给烧毁,不过在调整检查完电路后就再没有出现过这类问题另外的一些问题也已在“问题与解决”中写到。我们设计的电子称效果不错,测量结果比较准确,我们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希望在下次课设中能获得更大的提高。设计方案,利用应变片式传感器、隔离放大器组成多级放大电路、比较电路等模块人体电子秤测量装置组成,可以比较精准地测量人的体重,并可以在预设值的范围内,使发光二级管与蜂鸣器亮与响,形成简易地报警提示装置。
(3)测量显示和数据输出的载荷测量装置
即处理称重传感器信号的电子线路(包括放大器、模数转换、电流源或电压源、调节器、补尝元件、保护线路等)和指示部件(如显示、打印、数据传输和存贮器件等)。这部分习惯上称载荷测量装置或二次仪表。在数字式的测量电路中,通常包括前置放大、滤滤、运算、变换、计数、寄存、控制和驱动显示等环节。
测控电路课设报告
——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的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的设计
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图3-4-2 解调电路设计框图
设计电路如图3-4-2所示。运放U3,二极管D1、D2,电阻R11、R12、R13,R14构成半波检波电路。运放U4,电阻R15、R16、R17,R18构成反相输入加法电路,并与前端的半波检波电路一起构成全波检波电路。
图3-4-2精密全波整流电路原理图
参数确定:取R11=R14=100KΩ,R15=R21=2R16=200KΩ
参数确定:C1=1uF,C2=1nF,C3=1uF,R1=200KΩ,R2=R3=R4=100 KΩ
放大器供电电源为:±15V。
3.2
采用了最简单的同相交流放大电路来实现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倍数为两倍,起初也试用了差动放大电路和高输入阻抗自举式组合电路,但由于电阻较多,设置不合理,一直调试不出理想的结果,而自举式组合电路也会带来噪声影响波形,所以最后决定采用同相交流放大电路。
接收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验收
CAD实验室
7月6日下午
设计验收
接收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验收
CAD实验室
第1章
本设计基于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的设计。采用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Multisim进行仿真,其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在本次设计中,使用Multisim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电路设计的可靠性,观察电路的运行结果。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测控电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功能,理解测控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测控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进行测控电路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测控电路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测控电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组成要素、功能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章节:根据人教版《电子技术》第五章第三节“测控电路”进行教学。

2.教学内容:(1)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测控电路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测控电路的组成原理:讲解测控电路的组成要素,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执行器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测控电路的功能:介绍测控电路在自动控制、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4)测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讲解测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包括系统建模、系统分析、控制器设计等。

(5)测控电路的实际应用案例:介绍测控电路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如下:1.讲授法:教师对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功能及应用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安排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控电路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工频有效值测量电路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工频有效值测量电路
电流的采样 A/D 转化
变压器 电压信号的处理
电压的采样 A/D 转化
电压值的测量
电流值的测量
功率的测量 LED 显示
图 1 系统原理框图
2
3、电路设计单元
3.1 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转化为 0-5V 电路图
图 2 初始信号处理电路 3.2 8088 微处理器
8088 是一个 Intel 以 8086 为基础的微处理器,拥有 16 位寄存器和 8 位外部数据总线及 20 位地址总线,引脚如下图所示:
3.7 6264 存储电路图
图 7 8284 时钟电路图
6
3.7.1 6264 芯片是一个 8K 8bit 的 CMOS SRAM 芯片,引脚如下图所示:
3.7.2 主要引脚功能
图 8 6264 存储电路图
OE :读出允许信号,输入,低电平有效。
WE :写允许信号,输入,低电平有效。
CS1 :片选信号 1,输入,在读/写方式时为低电平。
主要功能引脚
图 3 8088 引脚图
IO / M :输入输出/存储器控制信号,三态。用来区分当前操作时访问存储
3
器还是访问 I/O 端口。若此引脚输出为低电平,则访问存储器;若输出为高电平, 则访问 I/O 端口。
WR :写信号输出,三态。此引脚输出为低电平,表示 CPU 正在对存储器或
I/O 端口进行写操作。
10
5、整体电路图
图 13 整体电路图
11
6、小结
这种方法比较直接,编写程序时的算法简单,而且能很好的满足精度的要求, 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附图一 程序流程图
开始 初始化 8255 ADC0809 转换完一次 8255 不断从 PA 口读入转换完的数据 将数据存储,然后处理

测控电路实验报告

测控电路实验报告

测控电路实验报告篇一:测控电路实验报告模板测控电路实验报告(示例)123篇二:测控电路实验报告《测控电路》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测控技术教研室实验一波形生成电路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三、实验结果(要求:1.做出电路图,并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

2.通过观察,得出示波器的显示图形和信号的振荡频率。

)实验二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三、实验结果(要求:做出指导书中给出的电路图,并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结果的波形。

)实验三脉宽调制器控制直流电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三、实验结果(要求:做出指导书中给出的电路图,并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结果的波形。

)实验一波形生成电路一、实验目的1、了解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的步骤。

2、了解波形生成电路的结构与原理。

二、实验内容1、运用电子技术来设计振荡电路,通过实验完成功能验证。

2、学会对电子电路的检测和排除电路故障,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谈实验的收获与体会。

三、实验结果(要求:1.做出电路图,并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

2.通过观察,得出示波器的显示图形和信号的振荡频率。

)1、三端振荡器电路图篇三:测控电路实验报告测控电路实验设计报告班级:姓名:刘宏广学号:04级测控一班 04170119电压测量模块的设计一、实验目的应用测量电路课程有关理论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压测量模块——数字电压表。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测控电路的设计能力,掌握数字电压表的结构和原理,熟悉调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数字电压表,基本性能满足如下要求: 1、输入基本量程:0―――±2Vdc, 2、精度:0.05%FS 3、测量速率>2次/秒 4、具有极性显示,溢出报警 5、显示器件可用LED数码管 6、具有较强的常模干扰抑制能力三、实验步骤1、了解数字电压表的工作原理2、按要求设计电路图3、深入了解主芯片及所有芯片、器件的性能参数4、在面包板上完成电路图的设计(器件排列合理整洁) 5、调试,故障排除(常规仪器的使用) 6、指示考核(操作,答辩)四、实验原理1 、MC14433芯片的介绍双积分式ADC的品种很多,常用十进制码输出的,3位半ADC有CH7106系列和MC14433,表1列出了MC14433的性能和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设计任务 (1)2实验目的和要求 (1)3实验仪器和元件 (1)4电路设计 (1)4.1传感器信号分析 (1)4.2信号处理流程设计 (2)4.3详细电路设计 (2)4.31电荷方法器 (3)4.32电压放大电路设计 (4)4.33峰值检波电路 (4)4.34比较器电路和二极管发光电路 (5)4.35电源去耦电路 (5)5、电路处理流程信号分析: (6)5.1 各处理流程信号分析: (6)5.2 调试过程 (7)5.3 最终测试结果及评价 (7)5.4 传感器信号的进一步讨论 (7)6心得体会 (8)7参考文献 (8)1设计任务利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电路,对振动幅度或加速度进行测量。

并完成以下任务:1、分析传感器输出信号特点及与物理量的关系;2、输出为0-5V直流电压;3、当振动超过一定阈值时,点亮指示灯报警;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输入输出关系;5、进一步分析碰撞检测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得到一种碰撞出现的信号特点。

6、撰写设计报告。

2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利用所学知识,综合传感、检测、测控电路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设计、电路设计与软硬件调试。

锻炼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3实验仪器和元件设备:示波器、电源、信号发生器。

材料:传感器、面包板(实验板)、连接线、电阻、电容、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

元器件: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等。

4电路设计通过对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从传感器的信号特点设计信号检测电路。

压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电荷,那么第一级应该是电荷放大器,其次根据需要加入一定的电压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

4.1传感器信号分析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有源(或发电型传感器)。

它以某种电介质的压电效应为基础,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电介质的表面上产生电荷,从而实现非电量电测的目的。

压力传感器元件是力敏感元件,所以它能测量最终转化为力的那些物理量。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一般有纵向型、横向效应型和剪切效应型三种。

纵向效应型是最常用的一种结构。

当传感器受到振动时,因为质量块相对被测量物体的质量较小,因此质量块与传感器几座形同的振动,并受到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惯性力,此力为F ma =。

同时惯性力作用在压电陶瓷片上产生电荷为3333q d F d ma == (1)根据电荷放大器接线法的特点和输出信号的特点,可知试验箱的连接方式为并联接发输出,输出为电荷。

通过用质量为m ,弹簧k ,阻尼c 的二阶系统来模拟,分析化简得到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与频率的关系式如(2)式所示3320yd k q a =(2)从(2)式可知输出信号的频率响应特性为低通。

从频率特性的特点分析可知,当被测振动频率ω远小于传感器的固有频率0ω时,传感器的相对灵敏度为常熟,即是33200y d k q a ω= (3) 由于传感器的固有频率很高,因此频率范围较宽,一般在几Hz 到几千Hz 。

但是需要指出,传感器低频响应与前置放大器有关。

同时可以看出,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正比于加速度的电荷信号,由于振荡器做简谐运动,其加速度也是关于时间的正弦信号,所以输出信号也是正弦信号。

4.2信号处理流程设计因为实验箱中的传感器输出信号是电荷,电荷信号不方便测量分分析,应现将电荷信号转化成电压信号,那么先需要一个电荷放大级,将电荷信号转化成电压信号,同时注意在电荷放大器中的下线截止频率,由于电荷放大级输出的信号比较小,不方便测量分析,所以在电荷放大级的后面应该还有一级电压放大级,对电荷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电压放大,由于放大器是有源器件,会在输出信号中引入50Hz 的工频干扰信号,所以还需要一级滤波电路用于滤出干扰信号,因为电压放大电路有滤波的作用,所以只要在对放大器的参数设计时考虑其上限截止频率即可达到滤波器的作用,那么就不用在增加滤波电路,所以整个系统由电荷放大级和电压放大级组成。

4.3详细电路设计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电路由电荷放大电路和电压放大电路组成,下面将分别对两级电路的设计进行分析。

4.31电荷方法器电荷放大电路是一种输出电压与输入电荷成正比的测量放大电路。

因此,电荷放大电路也称为是电荷-电压转换电路。

当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率足够大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荷的关系如式(4)所示01j QR U j RCωω=-+ (4) 由(4)式可知,输入信号的频率趋于无穷大时,0/u Q C =-,因此,电荷放大电路的增益下降3dB 时,对应的下线截止频率如(5)式。

1/(2)L f RC π= (5)电荷放大器的高频特性主要与N 的开环频率响应有关,因为振荡器的频率是1-30Hz 小于的信号,所以电荷放大器的上限截止频率应选用较低。

电荷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图1 电荷放大器基本电路根据实验需要,初步选择截止频率是1Hz ,参照PV-96加速度传感器[2]的测量电路可知电容应该尽量选择较小的值,所以选择电容为10000pF 。

通过计算截止频率得到电阻值121114.63221000010R M c ππ-===Ω⨯⨯⨯ 为了方便电阻的选择,可以让截止频率有一定的变动,最终选择电阻值为3 3.39.9M M ⨯Ω=Ω,计算得到截止频率为1.6Hz 。

为了在输入电压过大时起保护作用,在电荷输入端和放大器的负输入端加入保护电阻取为30K 。

同时采用LF412作为电荷放大器和前级电压放大器的运放,LF412为高速、JFET 输入、低失调电压的双运放。

所以得到电荷放大器的电路如图2所示图2 电荷放大电路4.32电压放大电路设计因为电压级放大电路同时作为滤波电路的作用,同时又要考虑放大倍数;首先放大倍数应该大于10,上限截止频率应该小于50Hz ,选择电压放大电路如图3所示图3 电压放大电路在电压放大电路中,放大倍数为100倍,电容式两个103串联得到的5000pF 。

所以得到的上限截止频率为6121131.822 3.14161010500010f Hz RC π-===⨯⨯⨯⨯⨯ 4.33峰值检波电路峰值检波电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完成的。

峰值检波电路的前后级都加入了射级跟随器,使得输入阻抗足够小,输出阻抗足够大。

在峰值检波电路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容C11。

通过对C11充电从而得到峰值电压。

峰值检波电路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图4 峰值检波4.34比较器电路和二极管发光电路比较器用于把峰值检波输出的直流电压与预设的报警电压进行比较。

本系统中采用LM339。

本系统采用最简单的单限比较器,输出通过上拉电阻,只要输入正端大于输入负端电压就输出高电平,否则输出低电平。

通过滑动变阻器来调节比较电压。

二极管发光电路采用比较简单的连接方法,直接将输出电压通过分压电阻连接到放光二极管即可。

详细电路图见图5所示。

图5 比较器和发光管电路4.35电源去耦电路 去耦电路一般是由一个较大容量的电容和一个或多个小容量的并联组成,尽量近地接到用电器件的电源输入引脚,用于减少其他器件和本身的频繁开关切换,对电流引起变化产生的串扰信号。

多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很大,来自电源的微弱串扰信号会被很容易的放大到输出,影响放大信号的质量。

之所以使用一个大电容和一个小电容并联组成去耦电路,是应为大电容回滤除频率较低的干扰,而小电容则凭着天生的小体积优势,具有很小的ESR 和ESL ,使得高频干扰滤地,净化电源。

本系统采用10F μ和0.1F μ的电容并联而成,详细见图6。

图6 电源去耦电路图7是系统的完整电路图,由于电路的篇幅没有把电源去耦电路给出,但是下图也能体现整个电路的设计过程。

图7 系统电路图5、电路处理流程信号分析:5.1 各处理流程信号分析:前级压电传感器输出为电荷信号,经过电荷放大器,把电荷转换为电压输出,但是输出的电压非常小(几十mv),所以经过电压放大器,然后通过电压放大器,放大倍数约100倍,将信号放大至0到5V的范围内,由于电荷放大级和电压放大级分别相当于高通和低通滤波器,两者组成了带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平滑滤波,输出电压信号通过一个峰值检波电路得到信号的峰值。

峰值经过电压比较器并输出驱动发光二极管或蜂鸣器,对于检测阈值可以由滑动变阻器进行调节。

整个信号处理的流程为电荷信号—小幅度电压信号——0到5V 电压信号——直流信号(峰值)—电平信号(比较器结果)。

整个信号流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前级的放大,由于信号幅度太小,对放大电路的要求特别高,所以需要对运放进行电源滤波。

另外,为减小系统的电源复杂性,统一采用±15V 电压供电;比较器电路对电源影响较大,因此系统对比较器的电源添加了100µf 的电容,防止电源电源产生较大的波动。

5.2 调试过程检验电路时,未添加峰值检波电路,当振动超过一定幅度,LED 放光二极管闪烁发光。

由于设计时电压放大级放大倍数为10,输出电压信号较小,不满足设计要求,而且干扰较大,所以将R3由100K Ω并联了10K Ω的,放大倍数大于100倍,输出电压峰峰值明显增大,检测结果很好。

此时,为电路添加了峰值检波电路,开始为电路添加了隔直流电容,但是导致输出电压变小,结果不理想,所以经过分析,是电容较大引起,详细考虑后,电路上去掉了隔直电容,输出结果正确。

5.3 最终测试结果及评价电荷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峰峰值为pp V >40mV ,放大器输出pp V >10V ,检测电平为4.8V ,,电压放大级输出工频干扰信号pp V <1V 振动频率为10.8Hz (振幅最大),临界亮灯响应时,电荷放大级和电压放大级输出波形良好,峰值检波电路输出电平波动较小。

通过比较器上的滑动变阻器设置比较电压(对应报警加速度),当调整振动频率使得加速度超过报警加速度时,发光二极管点亮,当加速度低于报警加速度时,发光二极管熄灭。

本系统能很好的完成报警的功能,系统的灵敏度高。

本系统考察了对低频小信号的处理能力,涉及到各种基本的测控电路如放大、滤波、检波、比较等。

5.4 传感器信号的进一步讨论本实验台的传感器为压电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为电荷信号,所以一般是通过采用电荷放大器将电荷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然后在后级对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来达到调理信号的目的。

但是并不是一定要用电荷放大器处理传感器输出,传感器输出仍会表现出电压信号,只是输出阻抗非常大,所以很难处理,但是如果采用高性能的放大器,如仪表放大器等进行信号调理,还是可以实现的,所以也可以采用电压放大器的方式处理传感器信号。

6心得体会本系统由李晶、邓彬共同设计完成,邓彬主要负责调试电路和电路调试结果的分析、撰写。

李晶主要负责电路的设计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工作,系统设计主要参照测控电路课本中的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电路。

通过调试得到比较合理的实验结果,满足实验要求,得到较好的输出波形。

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虽然我是负责设计和撰写实验报告,但是在第一次调试过程中,由于放大器坏了(之后才发现的),没有实验现象,也没有波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