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式景观设计新思路 冯合林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一、海绵城市理念的概念和特点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能够灵活地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减少雨水径流量,在城市内形成多功能的自然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是将城市规划和设计成一个可以有效处理雨水的城市,实现雨水的最大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城市地表径流和局部洪涝灾害,并创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的设计特点包括:雨水资源化利用、绿色生态环境、微地形调整、多功能利用等。
1. 雨水花园设计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雨水花园来实现海绵城市理念。
雨水花园是一种以植物为主体,通过土壤和植被的生物作用,将雨水进行沉渗、净化和蓄留的一种绿色基础设施。
雨水花园可以将城市绿化空间和雨水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城市的绿化空间变成雨水处理和净化的载体,形成一个可以自然处理雨水、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环境空间。
通过合理设计和配置雨水花园,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
2. 生态廊道设计生态廊道是指城市中的一条或多条线状绿地,通过植被、水体和场地设计,形成一个可以提供生态服务、连接城市绿地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减缓城市化影响的生态走廊。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利用生态廊道来实现海绵城市理念。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生态廊道,可以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形成一个可以处理雨水和提供生态服务的城市绿化设施。
生态廊道还可以起到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等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健身的空间。
3. 湿地公园设计4. 绿色屋顶设计三、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研究和应用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将对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雨水花园、生态廊道、湿地公园、绿色屋顶等多种方式的设置,可以实现城市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再利用,有效降低城市雨水排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还可以为城市园林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园林设计的类型和形式,促进城市园林设计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理念,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功能,建立起具有水循环、水源管理、水灾防治等功能的城市系统,从而实现城市的自然化、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的水资源消耗,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
具体来说,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硬质地面与软质地面的结合:传统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大量使用了硬质地面,如水泥、石板等,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容易形成积水。
而海绵城市理念强调了硬质地面与软质地面的结合,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增加了水生态空间,如湿地、河湖等,利用湿地植物等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2. 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提倡将雨水收集起来,通过蓄水设施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将雨水存储在城市中,并利用在农业、园林绿化等方面。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将雨水收集系统与景观元素相结合,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使雨水收集更加美观。
3. 植被的选择和布局:植被在海绵城市理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吸收大量的雨水、改善空气质量,并且能够调节城市的气候。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的植物种类,合理布局植被,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
4. 建筑物的绿化和雨水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提倡在建筑物上增加绿化层和雨水收集系统,通过绿化层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径流,提高土壤水分储量,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城市绿地空间。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将绿化层作为屋顶花园、绿化立面等形式出现,为城市增添美观的景观。
5. 水体景观的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强调了城市水体的保护和利用,要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合理利用城市内的水资源,增设湖泊、河流等水体景观,并通过植物带、湿地等方式处理水污染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硬质地面与软质地面的结合、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植被的选择和布局、建筑物的绿化和雨水利用以及水体景观的设计等方面。
海绵城市理念与景观园林设计的有效结合

海绵城市理念与景观园林设计的有效结合摘要:海绵城市就是利用地面植被对雨水进行收集储藏,并通过完善的净水程序使其被再次利用,帮助城市缓解用水紧张问题的城市雨洪管理系统。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园林景观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可以实现良好的城市园林景观效果,并对城市气候进行调节,使城市热岛情况得到缓解,顺利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使城市逐步实现现代化、稳定化发展。
基于此,本篇文章就海绵城市理念与景观园林设计的有效结合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各类冲突关系也日益彰显出来,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态污染与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之间不和谐的问题。
为此,近年来在生态领域内,人们愈发重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努力恢复和提升生态环境的弹性与自我调节能力,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就是对此的积极尝试。
1海绵城市具体内涵现代化的城市应像海绵一样具备吸收、蓄渗、净化、释水等一系统综合利用降水的功能,以及有效应对恶劣气候变化的功能,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效循环、良好内涝防治和水体污染治理等作治理目标,把城市变为一个“绿色的海绵体”,让城市成为自然循环的生态海绵系统,让整个城市具有海绵一样的弹性,在面对极端的自然气候时能够更容易应对,在自然灾害过后更容易恢复,这就注定了真正的解决方案必定是跨尺度的。
从水环境生态格局上分析,落实区域水环境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水环境生态整体格局,通过水源保护、洪涝调节、水质管理等功能要素考虑综合布置其空间位置,明确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围绕区域内综合水环境系统搭建整体格局,维护水过程的完整性,防止未来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剧破坏水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充分发挥降雨调节、净化水体的功能,为下一步“海绵系统”实体建设奠定了空间基础。
2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及发展现状作为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城市内涝问题一直在威胁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生活质量。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自然和人工系统,使其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降低城市洪涝风险,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也可以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具有生态功能的公园。
在公园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公园内的降水收集起来,储存在地下水池或人工湖中,供给公园中的植物浇灌和景观喷泉等用途。
在公园中设置湿地、人工河道等水体景观,为城市自然水系的延续提供了便利。
公园景观设计中还可以考虑增加透水面积,减少水泥路面的使用,提高雨水的渗透能力。
可以使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材料来铺设人行道和道路,使雨水能够更好地渗入地下,提供给地下水和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在植物选择上,应优先选择耐旱植物和生态稳定性较强的植物种类。
这些植物对于雨水的吸收和蓄水能力较强,能够在干旱季节保持较长时间的生命活力。
植物的根系也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公园中的巷道和草坪等绿化空间可以利用雨水来进行灌溉。
通过设置防渗漏系统和雨水调控设施,将雨水引导到绿化植物的根部,满足植物的水分需求,减少对城市自来水的依赖。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雨水净化设施,对收集起来的雨水进行初步净化处理。
例如设置雨水花园、人工湿地等,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将雨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提高水质。
在景观设计中,还可以考虑设置雨水花墙、雨水篮球场等创新的景观元素。
通过收集雨水并进行设计处理,让人们在公园中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雨水的利用价值,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可以在保护城市水资源的提供美丽的景观和休闲空间,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还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采用一系列的策略和技术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被广泛应用,旨在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为城市居民提供宜居的环境。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
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增加城市的环境容量。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强调绿地系统应具备蓄水、排水、滞留和净化水体的功能。
设计者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湿地等绿地设施来实现这些功能,有效吸收和净化雨水,降低都市暴雨对城市造成的压力。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还可应用于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的设置。
传统城市中,雨水往往被迅速排走,流失为污水。
而海绵城市理念提倡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合理利用。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入地下水库或储水池中进行蓄水,为草坪、花坛、冲洗公共设施等供水提供来源。
通过合理利用雨水,可以节约自来水资源,减少城市排水量,降低城市水资源的消耗。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还强调生态景观的设置。
城市园林设计中的生态景观可以创造丰富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通过种植各种植物,可以提供适合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的场所,打造城市绿色廊道,促进野生动物迁徙。
还可以设置人工湖泊、人工河道等水体景观,增加城市的湿地面积,提高城市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能力。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还注重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
传统排水系统在城市遭遇暴雨时缺乏排水能力,容易造成城市内涝。
而海绵城市理念提倡改善城市排水系统,通过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滞留河道等设施,将城市的雨水尽量地滞留和自然渗透,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量。
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水资源的问题逐渐凸显,水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制造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理论,而海绵城市理论则是其中的一种。
海绵城市理论包括多种自然景观与人工系统相结合的技术与设施,旨在实现城市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城市水污染与城市内涝的风险,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也是一种新的思路和理念,在未来的风景园林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海绵城市理论充分考虑了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方面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是一致的,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强调与自然相融合,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人类文化与社会思想,而海绵城市理论则是将自然景观与人工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对城市进行改造,同时降低城市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通过合理利用地形、绿化植被、水体等自然要素来打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进一步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实现景观与生态的双丰收。
其次,海绵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内涝的治理,这一点是当前城市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城市内涝常常给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损害,也给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而海绵城市理论倡导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例如采用透水性铺地材料、增加绿化植被、建设雨水花园等措施,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理城市内涝问题,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市民创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最后,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也能够发挥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能够选取适宜的自然要素和科学技术手段,将其融合在一起,来创造一个融合自然与人工的环境,打造一个水生态化的城市景观。
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城市的设计风格与生态环境,还能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宏观上来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实现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护城市的水资源,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海绵城市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优化城市空间,使城市具备一定的自然保护功能,并能够有效处理和利用雨水资源的城市。
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就是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理念而进行的景观设计。
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在城市空间中增加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等手段,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具有净化空气、改善水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诸多功能。
在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通过绿地的合理布局,形成绿色廊道和绿色带,连接城市的各个区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活动的场所,同时也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生境。
其次,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排水问题。
在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手段,将雨水收集起来,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水体的设置,增加城市的景观效果,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还需要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城市化过程中,很多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生境营造,为各类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培养城市中的生态环境,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最后,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文化遗产的保护。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进行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注重对城市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历史韵味。
总之,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理念而进行的设计。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传承文化遗产,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采用一系列的综合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城市的自然水文循环能力,储存和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城市洪涝风险,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其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方面。
传统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往往没有考虑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问题,导致大量的雨水直接排入下水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水环境的污染。
而海绵城市理念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并储存,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利用。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用来收集和处理雨水,既能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的水源需求,又能减少城市雨洪对环境的影响。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方面。
城市园林设计中,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绿地和植被还能够吸收大量的雨水,缓解城市的水logging问题。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采用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增加城市的公园绿化、社区绿地、街头绿地等设施,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达到减少洪涝风险、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还包括水循环系统的设置和景观水体的规划。
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渗水井、蓄洪设施、人工湖泊等来构建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实现雨水的收集、蓄存和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景观水体,可以增加城市的水景元素,提高城市的景观质量,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在规划景观水体时,可以考虑将雨水收集后排入景观水体,增加水体的水源,同时可以通过水生植被的引入,对水体进行净化和生态修复。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还体现在景观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
传统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往往使用大量的水泥和非透水材料,导致城市的地表径流增加,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式景观设计新思路冯合林
发表时间:2019-10-10T14:15:57.0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作者:冯合林
[导读] 现代化城市建设要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并被大力推广。
身份证号:41052119750306****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使其符合现代化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为后期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洪水内涝等一系列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环保认识的逐渐提高、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现代化城市建设要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并被大力推广。
1 海绵城市概述
1.1海绵城市的概念
提起“海绵城市”,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陌生,但它是对城市雨洪管理的一种新解读,即当城市遭到洪涝灾害的时所具有良好的“弹性”效果,通俗地讲,就是当下雨时城市能够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而在城市需水时便能够“释放”雨水以供使用,我们也把它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2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德国最早对城市雨水进行政府管制,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之下,目前针对海绵城市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关于雨水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奖励政策,这使得德国的雨洪管理利用技术已经成功步入正轨。
日本是的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因此日本政府把雨水的收集和使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雨水贮留渗透计划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日本开始实施,随着近年来雨水渗透设施的推广和应用,同样也带动了相关领域内的法律和技术的成型以及管理体系逐渐完善。
1.2.2国内研究现状
在2004年深圳市开始引入低冲击开发理念,经过十多年来的努力,通过创建海绵城市示范区、出台与之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法规,以及加强开发基础研究与国际交流,这使得深圳市在海绵城市的队伍中也有了一席之地。
为了能够缓解因城市不透水地表增加引发的城市内涝等系列生态问题,福建省政府特此开展了提高城市透水率专项行动,围绕提高透水率这一主题,针对规划设计和优化工程措施推广两方面,分别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要点和要求:
(1)认知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途径;
(2)深入了解规划设计目标和任务;
(3)明确工程设施推广的着力点。
2 园林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在于构建相应的水生态基础设施,水生态基础设施对应的就是园林景观格局。
园林景观设计和海绵城市建设密不可分,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园林景观设计打造既实用又美观的水生态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经济地实现水资源的利用,得到最大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3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措施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就是要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适当应用先进的人工技术、材料,能有效的整合自然水资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1 设置渗透性铺装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的铺装要有渗水、滞水和排水的能力,实现减洪、水质净化与地下水涵养等功能。
在道路、广场、停车场等铺装设计中优先采用生态透水材料,如透水沥青、透水砖、鹅卵石等,使雨水能够及时渗入地下,不但起到削减洪峰、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热岛效应”的作用,还能吸声降噪、吸附粉尘污染,效降低投入、减少维护成本,使铺装自然美观,更容易贴合环境生态。
3.2 因地制宜设置排水系统
在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排水系统要能起到滞水、净水、排水以及部分蓄水的功能,设计时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高低地势、水流汇聚情况、降雨水平、土壤性质以及植被覆盖等条件,综合分析并进行系统化的科学布置。
排水系统分为地面自然排水、沟渠排水和管道排水三种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应以地面自然排水为主,沟渠排水和管道排水为辅。
地面自然排水依据地形地势建造自然绿地缓坡,雨水在下坡的时候慢慢被吸收,实现滞水、排水的功能,余下的雨水将被导流到蓄水系统中。
地面自然排水不仅造价和维护费用较低、不影响土地使用功能而且美观环保,能构成良好的园林景观要素。
沟渠排水主要有生态植草沟、溪流、旱溪等形式,设计时应适当增加布置适宜生长的植物和沙石等配置,在植物、沙土的过滤、沉淀作用下,净化水资源、涵养地下水,达到迅速导流的目的。
管道排水则能更快速直接的实现径流疏导和排放,设计时应注意考虑排水口的设置,既要保证在低洼雨水汇集处,又要避免冲蚀地表土、植物茎叶和垃圾物的堵塞。
3.3 设计中应考虑利用自然净水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中,自然净化水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及投资方面具有相当突出的优点。
通过土壤和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原理,有效对水体污染物进行阻挡、过滤和吸附消除。
在自然净水系统中,地形布置是关键,能有效疏导水资源;而植物选择是否得当则是重点,将直接关系到净化效果。
自然净水的主要过程是先利用缓坡地形来降低水体流速,自然沉淀一些大颗粒杂质,再通过沙石土壤、植物根茎叶的渗滤作用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借助植物吸收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和杂质,最终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
3.4 设计生态节约蓄水系统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中的蓄水系统,应结合相应的水资源净化和再利用技术措施,能够获得最大的景观生态效益,构建成成本投入少、后期养护管理资源消耗小的节约型系统。
3.4.1 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一般为下凹绿地形式,区域内种植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等植物,降雨的时候能将雨水汇集其中,可短暂或长期的由湿地形态存在,要发挥储存和净化作用,构成良好的景观。
这种绿地的植物配置应采用耐涝湿的植物,尽量使用本地植物,以适应本地气候和生态环境,打造出生长茂盛、层次高低错落、品种丰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
3.4.2 人工湖
人工湖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最核心的蓄水场所。
在建设人工湖的时候,湖内应结合排水系统,将经过净化处理的雨水、地表水、中水水资源作为补充,以保持水循环的平衡,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水生湿地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种群,慢慢建立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人工湖沿岸以及浅水区应综合考虑湖体环境特点,模拟天然湖泊,配置不同功能和不同景观效果的植物群落,达到摸拟自然、情景交融的观赏效果,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提高环境质量,减少运营成本,实现节约型建设。
3.5 在园林景观中充分利用水资源
水是宝贵的资源,海绵城市本着强调生态节约式的建设理念,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将雨水资源利用与园林景观结合起来显得尤为关键。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考虑充分使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多措施并,发挥各种创意通过多途径收集的水资源来打造节约型园林水体景观,如喷泉、瀑布、雨水链等,把水资源利用与景观营建结合起来;合理优化利用水资源来浇灌绿地、冲洗道路广场实现经济节约的园林管护,将“耗水型”园林变为“节水型”园林。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不但实现自然美观和经济适用,提高挂了的效率。
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建设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化规划建设的步伐,提高设计人员对于城市建设的了解度,加强园林和景观设计的紧密结合,促进城市化建设更加人性化,更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韦新宇. 解析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新思路[J]. 居舍, 2017(33):102.
[2]李跃雯.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优化设计[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7(9):63-64.
[3]韩春妮, 王红花.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技术研究[J]. 价值工程, 2018, v.37;No.495(19):203-204.
[4]戴明峰, 李美霞.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实践探讨[J]. 绿色建筑,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