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社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品社试题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品社试题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学三年级品社第三次阶段测试试卷分析一:对本次试题的整体分析:本次试题的知识点能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出题,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考查,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考查则渗透在整个试题中。

本套试题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品德养成,对生活事件是非判断的能力。

突出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品德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二、对本次各类试题的分析:1、填空题这一部分小题都是课本上现有的内容,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内容记得很熟了,但不会写字。

尽管在平时上课时,我很注意学生的书写,对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进行重点强调,可是由于学生练习不够,结果还是错别字充斥试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试成绩。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判断题这部分内容错的较少,如果仔细读题,都能够做对。

本题错的较多是张金成和徐子健,我考后问了一下出错的原因,他们说由于不细心造成的,我单独把他俩叫到办公室,结果都做对了。

3、选择题这道题失分的地方主要是第(5)小题:发电报()邮局的工作。

A、是B、不是(6)小题:尊重别人的劳动的行为是()A、上课认真听讲B、自觉爱护环境卫生C、不爱惜粮食(8)小题:邮递速度最快的是()A航空邮寄 B火车邮寄 C汽车邮寄 D轮船邮寄4、连线题这道题除了张金成和徐子健以外全对。

5、排队体一封信从写信人手中经过几次旅行到达收信人手中。

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排序,这道题全对的不多,出错的原因是到底先到邮递员手中,还是先经过分拣机分拣,这个地方把握不准。

①分拣机②邮筒③邮递员手中④写信人手中⑤收信人的信箱⑥收信人的手中④②①③⑤⑥6、简答题这部分内容平均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

主要原因是回答的要点不全或写错字,甚至有的同学一个要点也答不出来。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1、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一、试题的难易程度分析:本套试题内容丰富,侧重对生活知识的考察,同时也充分考察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才能,题目所占比例搭配合理,试题比拟简单,层次性较好,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合适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本份试题的知识点能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出题,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三维目的的考察,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察,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察,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考察那么浸透在整个试题中。

本套试题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的才能,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品德养成,对生活事件是非判断的才能。

突出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品德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二、试题自身的特点:〔1〕改变了试题偏、难和以“背〞为主要特征的题型,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学校生活为考察内容,对试题的考察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通过生活事件去反映所学知识。

〔2〕分开了课本,走进生活,用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去应用课本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体验、判断才能。

三、答题情况:试卷既考品德与社会根底知识的掌握,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又有理论才能的考察,学生能在30分钟内答完并检查。

这次考试中学生的根底题都完成得较好,如一题选择以及三题判断等,命题较为简单,失分率较低。

从局部题来看,老师关注少的方面,失分还是比拟严重的。

主要表达在第四大题的理论题,对这样的题在平时教学时老师应该给学生足够时间让学生探究,不应怕浪费教学时间和完不成教学任务,而用老师的讲解、点拨,取代学生的考虑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好处。

四、今后教学改良建议1、老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根本才能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络生活。

三年品社试卷分析

三年品社试卷分析

三年品德与社会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人以东湖小学三年一班学生为样本进行试卷分析,三年共有学生52人,总分2395分,平均46分。

及格50人。

优秀42人,优秀率80%本次期末检测命题,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充分体现新课标中倡导的新理念。

试卷知识覆盖全面,教材重难点突出,考查内容难易适中。

符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

注重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本试卷适合全体三年学生解答。

二、卷面分析本次试卷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填空题。

这部分内容考查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应知应会的常识。

从卷面上可以看出学生能全面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个别同学有写错字现象。

因此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较好,正确率较高。

第二部分:判断题。

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答题时,都能作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判断有关事例,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部分:选择题。

学生能根据学过知识进行正确选择。

个别学生没有正确审题。

第四部分:简答题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

第五部分:画图题学生能画出自己的学校。

个别学生没能写标题,制作人名字。

三、今后教学改进建议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4、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

5、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刻领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着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东湖小学。

三年级品社期末考试分析

三年级品社期末考试分析

三年级品社期末检测分析龙山小学洪范分校白雯雯一、试题分析一学期的教学工作随着评卷工作的结束已然接近尾声,本学期我校按要求严格有序地组织了考查和评卷工作。

在品德科评卷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试卷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的命题思想,也看到了我校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三年级本次试卷侧重于生活知识,有填空、选择、判断、连线、做一做,难易程度属于中等,试题比较灵活,旨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

社会常识居多,较容易。

二、基本情况: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答题中较好的方面学生答题较好的题型是第四大题“连线”和第五大题“我会做”,这两个题型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答题情况比较好。

学生对家庭之间的关系、福利院和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等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其相关题目做的比较好。

2、存在问题及原因(1)学生的思维定式,不灵活,不能根据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对答,如试卷中的判断题。

个别同学把第1、4、7、8、11、13小题做错了。

如:我们也可以在邮局存钱,这就是邮政储蓄。

这些题充分考查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但有的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导致类似题失分较多。

(2)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与毛糙,如:选择题第6、7、12小题,判断题第14、15题。

(3)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做的还不是很好,对一些资料的收集还没有很全面,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

如选择题中第8小题。

(4)学生做题还是太少,积累的做题经验较少,使一些简单的题目换了一个说法就不会了。

如“判断”中的第1、4、9小题,还有“选择”中的第6小题。

(5)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错别字多,因而失分的学生较多。

如填空题和“我会做”中的家庭树,错字较多。

(6)学生学习时,把各个部分的知识孤立地来看待,自己不会或者不太会用旧知识来联系新知,用旧知来理解新知,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7)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三年级品社期中检测分析

三年级品社期中检测分析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分析期中试卷考查范围为一、二单元,共七大题:一是填空题21分,教材原话17分,开放性试题4分。

二是判断题20分,10个小题。

三是单选题20分,10个小题。

以上两题难度不大。

四是连线题,10分,考查社会人员的身份。

五是简答题,难度也不大,考查观点和简单陈述。

六是行为分析题,学生接触不多。

七是绘画题,7分,开放性很大,比较容易。

二、考分统计三、各题得分情况1、填空1、5、8小题得分率较高。

3小题是一单元第二课标题,6小题是教材原话,得分率应该较高,但多数同学不会。

9、10小题是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成的题,难度不大,但得分率不理想。

7小题答题中有的同学只局限于本校,视野不开阔。

2、判断得分率较高,7名同学全对,最低16分。

错题集中在4小题和7小题。

3、单选本题难度不大,但得分率不算高。

3人满分,最低8分。

8、9题错误率最高,说明学生对“社会对我们的关爱”、“学校对我们的关爱”、“家庭对我们的关爱”分辨不清。

4、连线考查邮递员、环卫工人、教师、医务工作者、武警战士的美称。

3人全对,2人只得2分,4人得4分。

需要重点复习。

5、简答本题难度不大,重点考查学生的正确观点和文字表述。

多数同学观点都正确,因陈述过于简单,给分普遍不高,须进一步加强指导。

表现最差的是张玉航和刘培森。

6、行为分析本题是新题型,同学们不熟悉,答题时有些同学只是对题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判,没有分析,有些同学以自己的视角答题,不符合要求。

得分率不高。

7、画生活故事符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孩子们参与积极性较高,画出的东西也可可爱,得分率较高。

王露洁同学审题不认真,没有关注“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只画了雷雨天的自己。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品社试卷分析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品社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期末三年级品社学科试卷及试卷分析一、试题质量分析1、题型比例分析填空判断选择简答28 22 30 2028% 22% 30% 20%2、试题难易程度分析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无偏题、怪题出现,难易程度适中,题量适中,重视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符合不同程度学生的考查。

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内容为依托,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增加学生行为习惯及生活常识中应知应会内容的考查,充分体现新课标中倡导的新理念。

试卷知识覆盖全面,教材重难点突出,考查内容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

3、知识点涵盖与课程标准对应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主要考查学生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及生活实践活动。

例如选择中的8、14小题为班级争取荣誉是每位同学的责任和在社会生活中有无纪律不重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怎样做才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试题能全面体现单元中的主要内容,单元的颁布也较合理。

本份试题的知识点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考查渗透在整个试题中。

4、试题与新课改的对应分析传统的社会课以课本知识为主,新课改中提倡的是学生能掌握并且会运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进行教材开发,教材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等,本试题能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真正发展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综合能力。

5、试题质量评价本试题由教科研中心统一命题,满分为100分,时值为30分钟,试题由填空、判断、选择、简答四个大题,题型全面,覆盖面广,难易适中,注重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

6、今后命题的建议1)、加强学生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2)、试题内容要科学合理,覆盖面广,形式多样,让学生乐于接受考查,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试卷分析(一)成绩分析三年级共有学生150人,参加考试人数150人,总分4268分,平均89分,及格人数148人,及格率为99.8%,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23分。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三年级品社学科试卷及试题分析(一)试卷分析试题的编排上,注重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扩散了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本试题难易程度偏难,对于期末考试,应是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考查,但是本试题个别题目过难,还有部分题目属于超纲题目,导致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我认为期末考试是面向不层次的学生的考查,应从大部分学生的学识水平出发,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同时,试题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

(二)成绩分析从成绩上优秀率与及格率不太高,优秀率为30%,及格率为78%,除试题比较容易外,最主要的是大部分学生对本册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内容已基本掌握,尤其是试题与现实生活结合甚密,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常识。

因此,做起题目来比较得心应手。

从做题情况来看,除部分学生因做题习惯比较差、审题不清,或因为平时资料收集较欠缺而失分外,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完成题目,得分率比较高。

(三)、各题的得分率分析学生的试卷各题得分率如下:1、填空题,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填写,书写规范,但有错别字,正确80. 1%。

,错误原因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知识模糊2、判断题。

本题共7个题,正确率82.3%,错误原因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使判断错误.3、选择题共10个题,正确率为95%,失误原因是学生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选不准.4、实践操作共四个题,失误原因是学生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掌握不好,答案不准(四)、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与分析(1)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与毛糙,如选择题中第5小题中,题目要求是黄灯闪烁标志着(),答案应是选择(c),但有几个同学却丢掉了"a",从而选错答案。

(2)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做的还不是很好,对一些资料的收集还没有很全面,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

三年级品社期末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三年级品社期末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东关小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品德考察
期末质量检测测评报告
一、试卷分析
本学期期末考察题分为小小法官、择优录取、一一对应三种类型,题型多样、题量适中,试题内容考察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还考察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的社会实践,侧重对学生是否能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考查,以及品德习惯的好与否。

行为习惯以及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主要成绩
三年级共有六个教学班,参加应考察人数为370人,实考察人数为370人,合格人数370人,合格率100%,着重考察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从多种方面考察了学生努力进步情况,正确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是否正确把书本知识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存在的问题:
1、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能正确做题,规范书写。

2、有个别学生的做题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还有个别学生的卷面不够整洁。

4、有的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做题不认真与毛糙。

改正措施:
1、继续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3、今后教学中,要充分地做好备学生的工作,多关注后进生,多鼓励,多提问,并且采用优带差的“一帮一”活动,督促他们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品社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本次试题内容丰富,题目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检测,符合教材要求,难易适中,题量适当,充分考查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题目所占比例搭配比较合理,试题比较简单,层次性较好,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充分体现自我。

2.知识点的涵盖与新课程标准分析:
本份试题的知识点能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出题,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考查,既全面又有侧重,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考查则渗透在整个试题中。

二、答卷情况分析
(一)学生答卷总体情况:
总的来说,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过关。

学生对本科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有吸引力,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真实反映了学生的社会生活领域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具体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填空。

考查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应知应会常识,正确率比较高,出错较多的是2小题,第2题错的原因是写了错别字。

第二部分:判断。

判断题正确率较高,达到90%。

第三部分选择。

从卷面上看,多数学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四部分:连线题。

正确率较高。

第五部分:简答。

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失分比较严重的是第一题,学生对课本中的小知识点掌握不牢靠。

2.只注重教材,没有联系实际,存在教教材的现象。

品德考查的目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平时行为,从卷面上暴露出学生自身思想、行为的问题。

3.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进行仔细分析,部分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不够认真、细致。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联系生活,真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4.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5.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做到一边学习,一边巩固练习,把功夫下在平时,不至于到复习阶段出现芝麻西瓜一把抓,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深刻领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着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7.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使其会学。

8.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同时继续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对生活事例的理解与考查, 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品社组
2015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