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内科学-38癃闭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癃闭是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不通为主证的一种疾患,分为癃和闭两种程度。癃闭的辨证要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需细审主证以辨分型,小腹胀痛等,而虚证则发病缓慢,伴有面色不华等;再次,需辨轻重,由癃转闭多为病势加重,反之则为减轻,若癃闭伴有气息喘促等症状则表明病情危重;最后,还需辨别淋与癃,淋证小便滴沥涩痛,而癃闭则无疼痛感。在辨证论治时,应根据具体症状分型施治,如热证可清热利尿,虚证则宜补虚益气。此外,还需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如关格等。通过综合分析症状、体征及病因病机,才能准确辨证施治,达到治疗癃闭的目的。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内科学——癃闭细目一:概述一、癃闭的概念及源流1.癃闭的概念癃闭是指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其中又以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2.癃闭的源流癃闭之名,首见于《内经》,该书称其为“癃闭”或“闭癃”。

《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灵枢·本输》:“三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素问·标本病传论》:“膀胱病,小便闭。

”分别说明本病的病机为膀胱及三焦气化不利,病位在膀胱。

张仲景在《伤寒论》与《金疆要略》中,有关淋病和小便不利的记载中包含癃闭的内容。

《诸病源候论》认为,小便不通和小便难因于肾与膀胱有热,因热的程度不同,而导致小便不通与小便难的区别。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载有治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该书中载有用导尿术治小便不通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导尿术记载。

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载有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小便不利方剂九首,还载有用盐及艾灸等外治法治疗癃闭的论述。

宋代朱丹溪根据辨证施治的精神,运用探吐法来治疗小便不通。

明代张景岳把癃闭与淋证分开论治,并将癃闭的病因病机归为四个方面,即:热结膀胱,热闭气化,热居肝肾;败精槁血,阻塞水道;真阳下竭,气虚不化;肝强气逆,气实而闭。

并对气虚不化及阴虚不能化阳所致癃闭的治法独有见解。

二、《干金要方》中关于导尿术的记载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载有治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该书中载有用导尿术治小便不通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导尿术记载。

三、癃闭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及无尿症。

如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道结石、尿路肿瘤、尿道损伤、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症、脊髓炎等病。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癃闭的常见病因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瘀浊内停,体虚久病。

外因:外邪侵袭,湿热秽浊之邪上犯膀胱。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内科学——癃闭

癃闭
小便量少 无 或闭塞不 通

癃闭进一步
恶化→关格
关格
并见,常有皮 肤瘙痒,口中 尿味、四肢抽
搐或昏迷
少数可 有
水肿、淋证、 癃闭发展而 来。
精品PPT
三、相关检查
判有
癃断
( 体
有检
尿 流
闭否
、 膀
动 学
尿胱 检
B
潴超 查
留 )无
尿路阻塞者:肛指检查
前列腺B超
尿道及膀胱造影X线摄片
前列腺Ca特异性抗原
肾系病证
癃闭
精品PPT
☆概述
目录: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精品PPT
概述 一、定义 二、文献摘要 三、讨论范围
精品PPT
一、定义:
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 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 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癃——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 闭——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
精品PPT
——病机为膀胱及三焦
《金匮要略》 小便不利 膀胱气化不利,水湿互结、 瘀血挟热及脾肾两虚。 《景岳全书·癃闭》 开始将癃闭与淋证分开论治, 并将癃闭的病因病机归为4个方面,即热结膀胱, 热闭气化;热居肝肾,败精槁血,阻塞水道;真阳 下竭,气虚不化;肝强气逆,气实而闭。 《 证 治 汇 补 ·癃 闭 》 肺 气 不 能 宣 布 者 居 多 , 宜 清 金降气为主。
精品PPT
④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实证:膀胱湿热
肺热气壅 →致膀胱气化不利。
肝郁气滞
尿路阻塞
虚证:脾气不升 肾阳衰惫
→导致膀胱气化无权。

中医内科学课件癃闭

中医内科学课件癃闭

辨证分型
湿热下注型
尿少黄赤,排尿涩痛,口干口 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通利
小便。
肝气郁结型
排尿困难,胁腹胀满,口苦口 干,心情烦躁,舌红苔薄黄, 脉弦。治宜疏肝理气,通利小 便。
肾阳不足型
排尿无力,腰膝酸软,畏寒肢 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肾阴亏虚型
避免过度劳累
积极治疗原发病
过度劳累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 染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病情发展。
调护方法
心理调护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 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
合治疗。
饮食调护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饮食 计划,给予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的食物。
运动调护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适 当的药物治疗。
拔罐疗法
通过拔罐吸附相关穴位, 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为 治疗原则。
食疗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食用 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等功效的食物,以辅助治 疗癃闭。
04
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饮食调护
精神刺激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尿道 括约肌收缩,影响排尿。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 水,保持大便通畅。
中医治疗癃闭需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不能盲 目使用补肾壮阳药物。
对于长期患有前列腺增生的患 者,应注重预防和早期治疗, 避免病情恶化。
中医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感谢观看来自中医内科学课件 - 癃闭
• 癃闭概述 • 中医对癃闭的认识 • 中医治法 • 预防与调护 • 案例分析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癃闭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癃闭
滴出下,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
症的一种病证。常因肾和膀胱气
化失司而致。 癃: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
缓慢。 闭:小便闭塞,点滴全无,欲解不能,
病势较急暴。
2021/3/9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癃闭
二、病因病机
湿热蕴结 膀胱气化不利
肺热气壅 水道不利
脾气不升 浊阴难以下降
肾元亏虚 气不化水

肝郁气滞
熟地 山药 山萸肉 丹皮 茯苓 泽泻 炮附子 桂枝 川牛膝 车前子
加减:
2021/3/9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癃闭
尿潴留的其他治法:
1、取嚏法: 2、探吐法:刺激喉中探吐
3、外敷法:热水袋、热盐;或独子蒜梔 子泥外敷脐部;或甘草甘遂末调酒外敷脐
部。
4、针灸推拿:针刺足三里、中极、三阴 交、阴陵泉,强刺激。
尿路阻塞
2021/3/9
或水府枯竭

疏泄不及
内科学课件-癃闭
病位:膀胱,与肾、肺、脾、三焦、肝有关
病理:上焦肺失肃降,中焦脾失升降,下焦
肾失气化 病性:
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实--湿热蕴结、肺热气盛、肝郁气滞、尿路
阻塞
虚--脾气不升、肾元亏虚
2021/3/9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癃闭
2021/3/9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癃闭
今天上午11时30分左右小便极少而短赤灼 热,继而小便点滴不通,小腹胀满,故到 本院急诊。直肠指检前列腺如鸡蛋大小, 表面光滑无结节,边缘清楚,质中,轻触 痛,弹性欠佳,中央沟变浅。考虑为前列 腺增生症,收入院治疗。现症见:神气怯 弱,面色晄白,急性痛苦貌,呻吟,小便 点滴不通,小腹胀满,拒按,肢冷,口苦 口粘,口渴不欲饮,无寒热呕吐,纳呆, 大便稀不畅,日一解。舌红苔黄腻,脉沉

中医内科学重要知识点:癃闭

中医内科学重要知识点:癃闭

中医内科学重要知识点:癃闭2016中医内科学重要知识点:癃闭癃闭,中医病名。

又称小便不通;尿闭。

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疾患。

病情轻者涓滴不利为癃,重者点滴皆无称为闭。

【概说】一、概念: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二、沿革:1、癃闭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癃闭”或“闭癃”,并对其病因,病机、病位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2、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癃闭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3、隋唐至宋元时期,对癃闭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小便不通和小便难因于肾和膀胱有热。

孙思邈《千金要方》载有用导尿术治疗小便不通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导尿术的记载。

三、讨论范围:尿潴留及无尿症,如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道结石、尿路肿瘤、尿道狭窄等【病因病机】1、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瘀浊内停、体虚久病五种2、基本病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3、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膀胱的生理功能为贮藏尿液,排尿则依靠其气化功能。

但膀胱气化有赖于肺的通调,脾的转输,肾的气化来维持,又需要肝的疏泄来协调。

故肺脾肾肝功能失调,亦可致癃闭。

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共司小便,体内水液的.分布与排泄,主要依赖肾的气化。

此外膀胱的气化,亦受肾气所主。

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化不及州都,则膀胱气化无权,可发生癃闭。

此外,肺位上焦,为水之上源;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之枢纽;肝主疏泄,协调三焦气机之通畅。

如肺热壅盛,气不布津,通调失职,或热伤肺津,肾失滋源;又如湿热壅阻,下注膀胱或中气不足,升降失度;再若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以及砂石、痰浊、瘀血阻塞尿路;上述情况均可导致膀胱气化失常,而成本病。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起病急骤或逐渐加重,主症为小便不利,点滴不畅,甚或小便闭塞,点滴全无,每日尿量明显减少。

中医内科说癃闭

中医内科说癃闭

中医内科说癃闭第三节癃闭一、定义: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癃: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慢。

闭:小便闭塞,点滴全无,欲解不能,病势较急暴。

二、源流:1、“癃闭”之名,首见于《内经》,该书称其为“癃闭”或“闭癃”。

〈灵枢·本输〉:“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素问·标本病传篇》:“膀胱病,小便闭” 。

2、《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淋病”和“小便不利”的记载,治疗用五苓散、猪苓汤、蒲灰散或滑石白鱼散等。

3、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载有导尿术治小便不通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导尿术的记载。

4、朱丹溪运用“探吐法”来治疗小便不通。

5、明以后,从张景岳开始将淋、癃分开,成为独立的疾病。

他将癃闭分为四型。

强调“气化”的重要性。

6、李用粹治癃闭三法:称滋肾涤热为正治,清金润燥为隔二之治,燥脾健胃为隔三之治。

三、病因病机:1、病位在膀胱与肾,与肺脾肝密切相关。

基本病理变化为肾与膀胱气化失调,尿液生成或排泄障碍。

2、病理因素:湿热、热毒、气滞及痰瘀3、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病之虚实,辨病缓急轻重。

(二)治疗原则:1、原则:“腑以通为用”,以通利为主。

2、方法:实证--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虚证--补脾肾,助气化。

(三)分型论治:1、膀胱湿热证:八正散;兼心烦,口舌生疮,合导赤散;湿热久恋下焦,肾阴灼伤,用滋肾通关丸;湿热蕴结三焦,用黄连温胆汤。

2、肺热壅盛证:清肺饮;兼尿赤灼热,小腹胀满,合八正散3、肝郁气滞证:沉香散;肝郁气滞,合六磨汤4、浊瘀阻塞证:代抵当丸5、脾气不升证: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气虚及阴,脾阴不足,参苓白术散;脾虚及肾,济生肾气丸6、肾阳衰惫证:济生肾气丸;精血俱亏,病及督脉,香茸丸;肾阳衰惫,千金温脾汤合吴茱萸汤7、肾阴亏耗证:六味地黄丸合猪苓汤;阴虚及气,用滋肾通关丸。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内科学》癃闭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证治准绳·闭磡说:“闭癃合而言之一病也,分而言之有暴久之殊。

盖闭者暴病,为溺闭,点滴不出,俗名小便不通是也;癃者久病,溺癃淋沥,点滴而出,一日数十次或百次。

”由此可见,癃与闭都是指排尿困难,二者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癃闭之名,首见于《内经》,该书称其为“癃闭”或“闭癃”,对其病因、病机、病位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其病癃闭,邪伤肾也。

”《灵枢·五味》曰:“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

”明确指出癃闭的病因在于外邪伤肾和饮食不节。

《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灵枢·本输》称:“三焦……实则闭瘾,虚则遗溺”。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膀胱病,小便闭。

”上述记载说明本病的病机为膀胱及三焦气化不利,病位在膀胱。

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有关淋病和小便不利的汜载中包含癃闭的内容。

在小便不利的论述中,提出其病因病理主要有膀胱气化不利、水湿互结;、瘀血夹热及脾肾两虚等。

对其治疗,因气机不利者,用五苓散;因水热互结者,用猪苓汤;因瘀血夹热者,用蒲灰散或滑石白鱼散;因脾肾两虚而夹湿者,用茯苓戎盐汤。

隋唐至宋元时期,对癃闭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特别在治疗方法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小便不通和小便难因于肾与膀胱有热,因热的程度不同,而导致小便不通与小便难。

孙思邈在《干金要方》中载有治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该书中载有用导尿术治小便不通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导尿术的记载。

王焘在缈》台秘要》中载有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小便不利方剂九首,还载有用盐及艾灸等外治法治疗癃闭的论述:朱丹溪根据辨证施治的精神,运用探吐法来治疗小便不通,并将探吐一法譬之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癃闭 无水肿
尿量 日尿量减少
少尿或无尿
排尿 排尿欲正常
有尿排不出, 或无尿不想排
脏腑 与肺脾肾有关
膀胱, 与三焦肺脾肾有关
辨证论治 三.治疗原则
以通为要。
分清病位,根据虚实,各施所宜 。
辨证论治 四. 分型治疗
通过对各种类型临床症状的分析,使同学学会这样 两点:一.平时自学或上课时,能正确并自觉的把临床症 状分为主症及其特点,伴随证以及舌苔脉象三部分,而这 三部分均与病机密切相关。二.考试或实习时,能正确的 根据病机推理出临床症状或根据临床症状推理病机,如此 则可避免死记硬背,将记忆和理解相结合。
其它治法
1.针灸疗法: 足三里,中极、三阴交、阴陵泉。 体虚可灸关元、气海。
2.外敷法: 独头蒜头1个,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摊 纸敷脐部,良久可通。 食盐250g,炒热,布包熨脐部,冷后可再炒 热敷之。
其它治法
3.取嚏法:消毒棉签向鼻中取嚏, 4.流水诱导法: 5.坐浴法:瓜蒌30-60克,煎汤,水温适宜,
实证 1. 膀胱湿热
主证: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 伴随证:小腹胀满,口苦口粘,大便不畅。 苔脉:苔黄腻,脉数。 治则: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处方:八正散。
实证 2. 肺热壅盛
主证: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 伴随证:咽干,咳嗽,烦渴欲饮,呼吸急促
大便不畅。 苔脉:苔薄黄,舌红,脉数 治法:清泻肺热,通利水道 处方:清肺饮
苔脉: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升清降浊,化气行水。 处方: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虚证 2. 肾阳衰惫
主证:小便点滴不畅,甚或不通,时欲小便而不 得出,排出无力。
伴随证:面色 白,神气怯弱,畏寒肢冷,腰膝 冷而酸软无力。
苔脉: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处方:济生肾气丸 。
其他治法
实证 5. 尿道阻滞
主证:小便点滴不畅, 甚或不通, 有时尿如细线。 伴随证:小腹胀满疼痛。 苔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治法:代抵当丸。
虚证 1. 脾气不升
主证:小便点滴不畅,甚或不通,时欲小便而不 得出,排出无力。
伴随证:精神疲乏,食欲不振,小腹坠胀,气短 而语声低微。
痛,尿流窘迫,尿黄灼热。 虚症:起病较慢,病程较长,体质较差,神疲乏
力,尿流无力,尿液清白。
辨证论治 二. 类证鉴别
淋证 疼痛 有
癃闭 无
尿量 日尿量正常
少尿或无尿
主症 频数短涩, 欲出未尽 点滴不畅, 阻塞不通
脏腑 膀胱肾, 与肝脾有关 膀胱, 与三焦肺脾肾有关
辨证论治 二. 类证鉴别
水肿 浮肿 四肢全身浮肿
中医内科学-38癃闭
概述
二、历史沿革 4 金元
主要是朱丹溪的探吐法: 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 中探吐之; 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归芎汤中探吐亦可; 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 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 比之滴水之器,上窍开则下窍通。
二、历史沿革 5 明代
肺失肃降,水道通调不利
湿

泛滥三焦
三焦热盛,决渎失司



下传膀胱
气化不利,开合失司

传营入血
热盛心营,灼伤血络
病因病机 二.病机
4. 肝郁气滞
肝气 失机 疏郁 泄滞
上逆犯肺 横逆犯脾 影响三焦 下犯膀胱
癃闭
病因病机 二.病机
5.尿路阻塞 淤血、结石,阻塞于内
病因病机 二.病机
6.脾气不升
脾气虚弱,中气下陷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实证 3. 湿热毒邪
主证: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 伴随证:高热烦渴,汗出不解,头痛胸闷,大便
秘结,或溏薄不畅,甚则神昏谵语,斑 疹衄血。 苔脉: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通利小便。 处方:清瘟败毒饮
实证 4. 肝郁气滞
主证:小便点滴不畅,甚或闭塞不通。 伴随证:情志抑郁,多烦善怒,胁腹胀满。 苔脉: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通气机,通利小便。 处方:沉香散。
坐浴20分钟, 6.导尿法:最后一步棋,尽量不用。
注意:掌握适应症。 可联合运用2-3法。
预后转归
预後转归 1
病情 脏气 就诊 治疗 年龄 体质
尚轻 无大伤 及时 正确
较重 损伤 拖延 错误
病因病机 二.病机
1. 膀胱湿热 中焦湿热下注,脏腑湿热内传
膀胱湿热
膀胱气化不利,三焦决渎失司
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 或时有时无,甚闭塞不通
病因病机 二.病机
2. 肺热壅盛
肺失肃降,水道通调不利

热 犯
下移膀胱,膀胱气化不利
肺 闭阻三焦,三焦决渎失司
癃闭
病因病机 二.病机
3. 湿热毒邪
上犯肺卫
三、范围
1. 尿潴留:脊髓疾病,截瘫,糖尿病, 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外科手术及产后。
2. 无尿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性肾 损害,肝肾综合征等。
膀胱中无尿潴留
这里的无尿是指膀胱里没有尿液潴留,而其 尿量则可以闭塞不通,也可点滴而出。
注意区分诊断学中的少尿和无尿中的无尿, 后者是指尿量的概念。
张仲景将淋证和癃闭分开进行辨证论治。 1、将癃闭病因分为四个方面,火邪结聚小肠膀胱, 败精淤血阻塞水道,气虚而闭,气实而闭。 2、详述气虚而闭的病理机转。
明代记载了许多外治法:气体导尿,熏洗法(皂角, 葱头,王不留行),盐敷法。
二、历史沿革 6 清代
清,李用粹,列举病因: 有热结下焦,壅塞胞内,而气道涩滞者; 有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而气化不施者; 有久病多汗,津液枯耗者; 有肝经忿怒,气闭不通者; 有脾虚气弱,通调失宣者。 治疗,辩证论治。
少尿和无尿,反映了病势的急缓,同一种病,
无尿表示病势急迫,少尿则稍缓,
癃:点滴而出 闭:点滴皆无
少尿:<400ml/d 无尿: <50ml/d
尿潴留: 膀胱中有尿但排不出 无 尿: 膀胱中无尿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外感:六淫,疬气 内伤:饮食,劳倦,情志,房劳,病理产物 体质:老年,宿疾,久病,它病,先天不足
膀胱气化不利 三焦决渎失司
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 或时有时无,甚闭塞不通
病因病机 二.病机
7.肾阳虚衰
命气 门化 火无 衰权
膀胱脾胃三焦
癃闭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根据病因 实证:膀胱湿热,肺热壅盛,湿热毒邪,肝郁气
滞,尿路阻塞。 虚证:脾气不升,肾阳虚衰。
根据病情 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起病较急,病程较短,体质较好,小腹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