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城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5.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指定区城外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
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
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2. 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些考古发现( )A. 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历史B. 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C. 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D. 体现出高超的青铜工艺3. 里耶秦简绝大多数写于秦统一以后,其中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
“8—461号木方”记载内容中的“统一”( )A. 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到高峰B. 结束了长期以来争战混乱的局面C. 促使国家财政有很大改善D.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4. 汉武帝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实力增强,国策由“无为”转为“有为”。
下列能体现其政治“有为”的是( )A.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 实施了“推恩令”C.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 统一铸造五铢钱5. 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的的的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
2022年河南省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C. 变法维新的思想D. 反帝救国的主张
10.洋务运动期间的某些企业,在运行中一般都计算成本,吸纳民间资本,其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市场,追逐利润。下列属于这类企业的是
A. 安庆内军械所
B. 福州船政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湖北织布局
11.观察下图,可以看出当时的上海
A. 《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B.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 《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D. 《拿破仑法典》的推行
16.从“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西方传承了一种文明特质。这一“特质”的内涵是
A. 人文精神B. 契约精神C. 法律至上D. 分权制衡
A. 城市生活近代化B. 通信设施标准化
C. 交通工具多样化D. 照明设备电气化
12.1947年年底,解放区各级党政机关组成工作组深入农村开展工作。此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
A. 开展农村土地革命B.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 落实《中国土地法大纲》D.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3.1955年,亚非会议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尊重一切国家 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等十项原则。这发展了我国主张的
A. 造纸术的发明B. 印刷术的改进C. 科举制的确立D. 宋词的繁荣
8.下图是一幅描绘乾隆时期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下列历史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
A. 坊市界限分明B. 对外贸易扩大
C 城市商业兴盛D. 人口数量增加
9.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民众
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远逊于外洋为耻” 。可见他主张
A.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C. 发展近代民用企业
D. 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4. 1911 年 12 月,在南京的 17 省代表集会,正式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最终当选的是
A. 宋教仁
B. 黎元洪
C. 袁世凯
D. 孙中山
5. 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 10 人
B. 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骄傲
C. 实现公私合营的喜悦
D. 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
9. 他们走进戈壁荒滩、深山峡谷,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
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中包括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屠呦呦
10. 1992 年 1 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
大的经济补偿。据此可知,改革的重要目的是
A 赋予农奴人身自由
.
B. 减轻农奴经济负担
C. 保护贵族经济利益
D. 促进俄国工业发展
16. 下图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一项成就,与此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 废藩置县
B. 殖产兴业
C. 文明开化
D. 扩军备战
17. 1870 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 80 万吨,到 1900 年就猛增至 2000 万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C. 法国大革命
D. 巴黎公社
14. 恩格斯指出:“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
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这一纲领是
中考试卷:2022年陕西省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3)依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万隆精神”的内涵。
【合作共赢】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指出“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的本质。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17. 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列举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有什么影响?
四、材料解析题(共2道试题,计23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指出图A中党的最低纲领的性质。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B中农民党员人数激增的原因。
13.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通商口岸);《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中②处是________(经济特区)。
14.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________(机构)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其中联合国________(机构)担负维护国际和平的主要责任,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0道试题,每题2分,计2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铁农具B. 耧车C. 翻车D. 筒车
2. 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它是( )
15. 14世纪中叶,意大利兴起的________(事件)是一场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1917年,俄国爆发的____(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设计教育论文随堂检测遂宁市2020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
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A. 割地B. 赔款C. 通商D. 设厂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 九一八事变B. 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C 七七事变 D. 德国突袭波兰3.下列改革中实行的土地所有制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A. 俄国废除农奴制B. 明治维新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新中国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4. 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②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④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5.时空观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②百万雄狮过大江③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⑤北伐战争A. ③⑤②①④B. ②③①④⑤C. ③②①⑤④D.⑤③②①④6.如图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反映泰晤士河畔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
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该图的意图是A.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力对外扩张,成海上强盗B. 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C. 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D. 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们生存,希望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7.世界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到“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美国(独立战争)革命显得突出许多。
2024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际旅游发展情况(部分)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旅游业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21世纪初,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西藏、陕西、四川、云南等省份旅游业迅速崛起。
2.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
河南辉县出土的铁犁头河北易县出土的铁镰刀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锤口
A.较高生产力水平B.频繁的兼并战争C.新兴的小农经济D.宽松的社会氛围
3.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
7.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他()
A.关注科学理论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视数据分析D.注重实践与总结
8.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国这样做()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A.统治疆域辽阔B.翻译事业兴盛C.文化成就显著D.大学教育普及
17.威尼斯人在1300年左右发明了凸面玻璃镜。一个世纪之后,镜子迅速传遍整个欧洲,人们通过镜子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精品解析:202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A.国家统一的条件B.政治制度的创新
C.商业发展的水平D.财政经济的状况
5.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为此采取的举措中与“制其钱谷”相符的是()
A 设置枢密院B.设立通判C.设置转运使D.设立市舶司
A.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B.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C.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D.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
4.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A.太平天国运动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纳米比亚独立D.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5.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1920年之间签订的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和平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埋下了会滋生罪恶的种子。”对作者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尔赛体系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A.八七会议B.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古田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9.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收集了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
A.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
C.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10.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
解析: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材料二 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主要国家的发展趋势?
(3)材料三中“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开始于哪一战争?据材料写出二战后欧洲霸权削弱三个方面的表现?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实力的增强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八下《中国历史地图册》
(1)材料一中“汉代西域与中原 物产交流”主要是通过哪一陆上交通道路实现的?这一道路的开辟与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非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为管理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了什么机构?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清朝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消极影响?
C. 日本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严重D. 大小军阀混战,割据纷争
5.根据下图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
A. 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B. 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C. 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实行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欧洲联盟(欧盟)于1993年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到2013年,欧盟包括28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设计教育论文随堂检测湖南省张家界市2020年普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历史一、选择题1.向阳中学某历史研学小组计划暑假实地考察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的生活遗址。
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A. 周口店遗址B. 半坡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元谋遗址2.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胸怀祖国、忧国忧民、上下求索、敢为人先是其重要特征。
开启湖湘文化源头的人是A. 屈原和周敦颐B. 周敦颐和王船山C. 屈原和贾谊D. 贾谊和王船山3.下列历史事件与广受热议的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相关的是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光武中兴”D. “开元盛世”4.学习中国古代史要善于抓住“朝代更替”这条主线。
与如图中①②③相对应的朝代是A. 隋朝、五代、宋朝B. 隋朝、宋朝、元朝C. 明朝、隋朝、宋朝D. 商朝、三国、隋朝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演变。
下列演变开始于北宋的是A.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B. 由杂乱形状向统一货币演变C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D.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演变6.自1405年起,明代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
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为两者成功航行提供重要条件和直接帮助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7.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一些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实践探索是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8.民国以后,“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变化体现了A. 婚姻自主意识增强B. 交通通讯新变化C. 休闲生活方式新变化D. 自由平等新风尚9.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它”指的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李自成起义C. 太平天国运动D. 义和团运动10.“若卖国首领未诛,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
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西安事变B. 五四运动C. 北伐战争D. 一二·九运动1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9周年。
下列所述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意义相符的是A.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C. 为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D. 新中国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2.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
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A.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B.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C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3.2015年6月9日《参考消息》登载了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王志国一篇文章“‘十四年抗战说’蕴含多重意义。
”文中“十四年抗战说”是把哪一事件作为抗日战争的开端A.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B. 淞沪会战C. 武汉会战D. 七七事变的爆发14.1935年11月19日,遵照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1.7万余人在贺龙、任弼时等的领导下开始长征。
其长征的出发地是A. 永定区B. 慈利县C. 武陵源区D. 桑植县1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形象地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地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下列示意图中,实现了毛泽东这一战略意图的是A. B.C. D.16.为了肃清湘西匪患,打开进军西南的通道,1949—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和第三十八军、第四十六军一部在湘西开展的三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是A. 剿匪斗争B. 土地改革C. 镇压反革命D. “三反”“五反”运动17.如图是某同学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课堂笔记内容。
该内容反映的主题是A. 国有企业改革B. 三大改造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一五”计划18.通过“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等关键词,可以联想到的文明古国是A. 古埃及B. 古印度C. 古巴比伦D. 古代中国1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大慈大悲”等词语。
这些词语来源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A. 佛教B. 基督教C. 伊斯兰教D. 道教20.“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延续时间达一千多年之久,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大帝国是A. 罗马帝国B. 拜占庭帝国C. 阿拉伯帝国D. 亚历山大帝国21.如图人物命运多舛,28岁患耳疾,后来两耳完全失聪,但勇于与命运抗争,创作出了《英雄交响曲》等不朽乐章。
这位音乐家是A. 贝多芬B. 牛顿C. 聂耳D. 但丁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权利法案》的通过B. 《独立宣言》的发表C. 《人权宣言》的通过D.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3.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占很大比重,他们饱受虐待,被随意买卖,不堪忍受的农奴发动了一千多次起义:1853—1856年,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败于土耳其。
面对严重的内外危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A. 实行罗斯福新政B. 实行苏俄新经济政策C. 废除农奴制改革D. 实行明治维新24.15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入非洲,逐步建立起了在非洲的殖民体系、这一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A. 埃及的独立B. 纳米比亚的独立C. 南非的独立D. “非洲独立年”的出现二、非选择题2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延绵不断,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为维护国家统一与发展,历代政府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示意图是哪一朝代创立的什么重要政治制度?请概括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二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协调民族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历代统治者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边疆政策。
在客观上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摘自赵慧强、洪增林《西部人文资源开发研究》(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加强新疆、西藏、台湾的有效管辖,汉朝、元朝、清朝分别设立了哪些重要行政管理机构?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摘自《反分裂国家法》(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谈谈我国制定并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现实意义。
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当怎样履行这一义务?26.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近代以来既有激烈的冲突,又有成功的合作。
2012年以来,中美两国正寻求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的走向己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定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材料一中的“一个公约”指什么?它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什么侵略目的?二战中,中美成功合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请举两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经历如下历程:1954年没握成手→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2012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握手(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没握成手”的主要原因。
“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具体指哪一重大外交事件?中美正式建交于哪一年?材料三 2018年3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关税法令,对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3月23日,特朗普根据“301调查报告”签署备忘录,拟对价值600亿美元的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
3月23日,中国政府宣布拟对价值30亿美元的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作为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的回应。
——摘自新华网(3)根据材料三,分析特朗普根据美国“301调查报告”拟对中国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趋势,为捍卫国家的利益,中国应如何应对?(4)综上所述,你认为当今中美两国应构建怎样的“新型大国关系”?27.18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社会开始了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人们又发明了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这些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哪个国家?开始于该国的政治前提是哪一政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对近代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材料三二战以后,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机,构建了计算机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
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计算机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并归纳计算机网络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利弊?(4)综上所述,谈谈人类历史上的几次科技革命对你的启示。
202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