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
2023中国重度血液净化护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3中国重度血液净化护理专家共识(最
全版)
一、背景
本共识旨在提供最新的中国重度血液净化护理指南,旨在帮助
医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重度血液净化护理服务。
二、定义和目标
1. 重度血液净化:指对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和血液滤过等。
2. 目标:提供针对重度血液净化的最佳护理方法和策略。
三、重点内容
1. 患者评估和监测: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治疗效果和并
发症风险,同时监测体液平衡和电解质情况。
2. 血液净化设备操作和维护:要确保设备的正确操作和维护,
包括透析机、滤池和管道等。
3. 血流通路护理:应定期检查血液通路的通畅性,注意感染预
防和处理。
4. 抗凝和抗栓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栓风险进行判
断和调整,以减少出血和血栓并发症。
5.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应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处理,包括
感染、出血、低血压和水电解质紊乱等。
6. 全院协作机制:医务人员需与整个医院团队合作,共同制定
并执行血液净化的护理计划。
四、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中国重度血液净化护理专家共识的最全
版内容,旨在指导医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在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细化和调整。
自动化腹膜透析(APD)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1)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总生存率比较
术后即时APD52例,术后2周APD48例,随访4年, 平均年龄: 术后即时APD组:75.6±5.7 术后两周APD组:73.5±8.0
Povlsen JV, Ivarsen P. Assisted peritoneal dialysis: also for the late referred elderly patient. Perit Dial Int. 2008; 28: 461-467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生活质量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自动化腹膜透析(APD) 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王利平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肝硬化失代偿的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

《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肝硬化失代偿的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肝硬化失代偿期是指各种慢性肝脏损害所导致的肝病晚期阶段,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严重损伤为特征,患者常因并发腹水、原发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脓毒症等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引起肝硬化的常见病因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酒精性肝病(ALD)、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曾用名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遗传和代谢性疾病等。
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多无临床症状,肝生化检测也在正常范围内。
但每年约有4﹪~12﹪的肝硬化患者因出现腹水、静脉曲张出血、黄疸和肝性脑病等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
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的药物、抗肝纤维化药物及补充白蛋白、利尿、内镜硬化或套扎、血液净化(人工肝)和血管介入等对症治疗。
这些治疗虽然可以有效延缓患者疾病的进展,但无法完全逆转所有患者的肝脏功能减退。
目前,肝移植仍然是治疗失代偿肝硬化最有效的手段。
但由于供体肝脏来源缺乏,只有少数患者能得到移植治疗。
我国2018年共完成肝移植手术6 272例,远不能满足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临床需求。
干细胞是一类具备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2005年,德国学者首次将干细胞用于肝病治疗,证实干细胞可以促进肝脏再生。
随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脏疾病的临床探索研究。
本共识所述干细胞是指人源性干细胞,包括人胚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诱导形成的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是指应用人自体或异体来源的干细胞经体外操作形成产品制剂后输入(或植入)人体的临床操作。
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临床应用的总体要求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研究,应在2015 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和《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工作的通知》的政策指导下进行,临床机构、干细胞产品制备机构及干细胞产品、临床治疗方案都应满足以上政策的条件要求。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二)2021-05-0 4血液净化通路学组肾内时间上次我们介绍了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央治理分会血管通路学组2 014年发布得第一版?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中第1章与第2章得内容、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第3章:动静脉内痿.1、动静脉内痿建立前准备L1肾脏替代治疗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宣教、向血管通路医师转诊及血管通路建立时机1.1.1GFR 小于30mL/(min*l. 73m2)(CKD4 期,MD RD 公式)患者应接受各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包括肾移植渭宣教,以便及时确定合理得治疗安排, 必要时建立永久性透析通路.1、1.2如果患者选择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当预计半年内需进入血液透析治疗,或者GFR小于15mL/(min・L 7 3m2)、血清肌Bf>6mg/dl(528pmol/L)(糖尿病患者GF R 小于25mL/ (min ・1、73m2)、血清肌酊>4mg/dl(35 2umol/L),建议将患者转诊至血管通路医师接受相关评估,首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痿A V F.假设患者需建立移植物内痿(arteriovenous graft, A VG)那么推迟到需要接受透析治疗前3 ~ 6周.1、1.3尿毒症病症明显,支持治疗难以限制者应尽早实施AV F手术,剩余肾功能可不作为必须得界定指标.1.2上肢血管保护CKD4期、5期患者,如果前臂或上臂血管能建立AV F,那么不要行上肢静脉穿刺、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置入CVC等.lo 3患者评估lo 3、1病史1.3、2物理检查包括动脉系统与静脉系统.1.3.3辅助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1.4心脏系统通过相关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小于30%得情况下,暂不建议进行内痿手术2、动静脉内痿得选择与建立2、1AVF类型与位置得选择首选AVF,其次AVG.原那么先上肢后下肢;先远端后近端;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2、2上肢动静脉内瘦优先次序2、2.1 AVF通常顺序就是腕部自体内痿、前臂转位内瘦、肘部自体内痿.2、2、2 AVG前臂移植物内痿〔拌形优于直形〕、上臂移植物内痿.2.2.3当前臂血管耗竭时,可选择前臂AVG或上臂任意类型得血管通路.2. 2.4 上肢血管耗竭后可考虑选择躯干AVG、下肢AVF或AVG.2.3血管吻合方式AVF推荐静、动脉端侧吻合.2.4术后考前须知将术肢适当抬高可减轻肢体水肿;空切监测血管杂音、伤口有无渗血及肢端有无苍白、发凉等;不建议常规使用抗菌素及抗凝剂,但AVG术后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AVF 术后7天应进行握球等肌肉锻炼.3、动静脉内屡得使用时机及穿剌方法3.1 AVF成熟得定义及判断标准3、1.1AVF成熟得定义指内痿透析时易于穿刺,穿刺时渗血风险最小,在整个透析过程中均能提供充足得血流,能满足每周3次以上得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缺乏定义为:透析时泵控实际血流量达不到200ml/min.3.1.2 AVF成熟判断①物理检查:吻合口;痿体段静脉.②测定自然血流量超过500ml/min,内径大于等于5 mm,距皮深度小于6mm.3、2 AVF穿剌时机及方法3、2.1建议最好在手术8 -12周以后开始穿刺使用AVF,特殊情况也要至少1 个月内痿成熟后开始穿刺.3.2.2穿刺时注意严格无菌原那么.3.2.3穿刺顺序与方法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阶梯式或纽扣式穿刺,防止吻合口附近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2 0 ° ~ 30.角、推荐动脉针向近心方向穿刺,尤其就是当穿刺点接近AVF痿口时.3.2、4穿刺针选择:内痿使用最初阶段,建议使用小号(17~18 G)穿刺针,较低彳导血流量(18 0 ~ 200 ml/min).3、2.5透析结束后要等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再立即压迫,按压力度要适宜,以不出血且能触摸到血管震颤为宜、3.3 A VF成熟不良得处理3、3、1 AVF成熟不良得定义AVF术后12周内痿发育不良不能满足透析需要,主要包括穿刺困难与〔或〕血流量缺乏.3.3.2 AVF成熟不良处理方法功能锻炼;结扎静脉属支;处理〔流出道〕静脉或〔流入道〕动脉狭窄;改为近端内瘦;移植物内痿及静脉表浅化等.3、4AVG3、4.1通常在AVG术后2 ~ 3周及局部浮肿消退后、并可触及血管走行, 才能进行穿刺;如病情允许,推荐3~6周后再开始穿刺、3.4、2穿刺时注意严格无菌原那么,判断好血流方向.3、4.3穿刺顺序与方法: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阶梯式,防止吻合口附近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30°~40.角.4.动静脉内痿得两古与监测强调定期评估及监测动静脉内痿与血液透析充分性得临床指标,重视动态变化.40 1 AVF 与AVG比拟好得评估与监测方法包括①通路血流量监测:建议每月监测1次;②物理检查:建议每次透析时都要进行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听诊;③多普勒超声:建议每3个月1次;④非尿素稀释法测定再循环,建议每3个月1次;⑤直接或间接得静态静脉压检测,建议每3个月1次、4.2治疗时机当移植物内痿流量<60 0 ml/m i n启体内痿<500ml/min时可进行早期干预;移植物内瘦或自体内瘦静脉端静态压力比〔与平均动脉压之比〕>0.5时;移植物内痿得动脉端静态压力比〉0.75时,要及时采取干预举措、5、动静脉内痿AVF并发症得处理定期得血管通路监测及早期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与住院率.5.1血管狭窄尽快做影像学检查,包括:CDU、CTA及DSA等,其中DSA就是诊断金标准. 5.1、1干预指征狭窄超过周围正常血管管径5 0%伴以下情况如:内痿自然血流量<500ml/mi n;不能满足透析处方所需血流量;透析静脉压升高,穿刺困难; 透析充分性下降.5.1 、2干预方法包括PTA及外科手术.5、1、3发生在动静脉吻合口或近吻合口静脉侧者可选择外科手术或经皮血管成形术;发生在穿刺部位优选PTA、5.2 急性血栓形成5.2.1好发部位吻合口、内痿流出道、5.2、2干预举措一旦发现血栓应尽早干预,举措包括:手法按摩;药物溶栓;F oga rty 导管取栓;手术切开取栓;内痿重建等.5、3静脉高压征如内痿术后2周仍有肢端水肿,或内痿使用过程中出现内痿侧肢体水肿、胸壁静脉曲张等,应行CTA、MRA、DSA等.中央静脉狭窄首选得治疗就是PTA, 在以下情况时可以考虑支架植入:①血管成形术后弹性回缩(狭窄超过5 0%);②3个月以内狭窄复发.PTA失败可结扎内瘦缓解静脉高压病症、5.4动脉瘤5.4、1定义自体内痿静脉在内痿手术后数月或数年发生扩张,伴有搏动,瘤壁含血管壁全层.定义为超过相邻正常血管内径3 倍以上,且内径> 2cm.5、4.2发生部位吻合口、穿刺部位、非穿刺部位得静脉流出道、全程、5.4、3处理指征皮肤受损;继发血栓影响内瘦流量;静脉压增高;穿刺区域受限;手部出现缺血病症;出现高输出量心力衰竭等.5、4、4处理举措治疗需考虑瘤体大小及破裂风险、小于3 c m或无破裂风险者可严空观察,防止穿刺,佩戴护腕.大于3cm或具有破裂风险得动脉瘤可结合发生部位及患者自身血管条件选择处理方法.5、5高输出量心力衰竭5.5、1高流量内屡定义临床可利用内痿自然血流量(Qa)与心输出量(card i ac outp u t,CO)比值评估内痿相关得心血管风险:当Qa>1500ml/ m i n,Qa/ CO N20%为高流量内痿.5、5、2透析通路相关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处理方法减少内痿流量方法包括缩窄内痿流出道、建立旁路减流、结扎内痿等、5.5.3暂无病症患者应常规每3月1次胸片、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参数必要时采取干预举措、5、6通路相关性缺血综合征5、6.1通路相关性缺血综合征(DAll S)定义:就是指AVF建立后,局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造成远端肢体供血减少,出现缺血性改变得一组临床病症综合征,主要表现有肢体发凉、苍白、麻木、疼痛等病症.严重者可出现坏死、5、6.2 临床分级依据临床缺血程度将DA I IS分为4级.0级:无缺血病症;1级:轻度,手指末端发凉,几乎不伴有其她临床病症;2级:中度,透析或运动时出现肢体缺血性疼痛;3级:重度,静息状态下出现疼痛或组织出现溃疡、坏疽等病症、5、6、3治疗手部保暖及功能锻炼及改善血液循环得药物治疗.缺血病症严重、临床分级为2~3级者需手术治疗、5.7感染AV F感染较少见且较易限制,遵循外科感染处理方法.6、A VG并发症得处理6、1血管狭窄6、1、1不伴血栓形成得狭窄得处理:6.1、1.1处理指征狭窄超过内屡内径得5 0 %并且出现以下异常如体格检查异常:① 移植物内痿血流量减少(<600ml/min);②移植物内痿静脉压升IRJ 廿.6.1.1.2处理方法PTA或外科手术.6.1.1、3治疗得转归狭窄经PTA或外科手术处理后,应监测治疗效果.6、1.2伴血栓形成得狭窄得处理应尽快处理,推荐术中结合影像学评价内瘦,可采用经皮介入技术取栓,并行血管成形术,或外科手术取栓并纠正血管狭窄.6.2感染6.2、1较A VF常见,单纯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6.2.2最初抗生素选择应覆盖革兰氏阴性与革兰氏阳性菌,其后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6、2.3切开引流可能会有益.6.2.4动静脉移植物广泛感染时,应切除感染得移植物并选择适宜得抗生素.6.3缺血综合征见AV F并发症处理.6、4高输出量心力衰竭见AVF并发症处理.6 o 5假性动脉瘤6.5.1定义AVG内痿由于穿刺出血,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与内瘦血管相通,伴有搏动称为假性动脉瘤,其瘤壁就是血肿机化后形成得纤维壁.6.5 、2处理指征直径大于正常移植物2倍,或不断增大有破裂风险、穿刺范围受限、威胁被覆皮肤存活、临床病症明显〔如疼痛或强搏动感〕、继发感染等.6、5.3处理方法保守治疗如防止穿刺,佩戴护腕;外科处理如切除受累段并间插人工血管、放置覆膜支架等.6.6 血清肿6、6.1定义无菌性血清样液体聚集在人造血管周围,液体外周由无分泌性纤维软组织假包膜包裹.6、6.2好发部位吻合口.6.6、3处理保守治疗〔局部持续加压包扎等〕.不建议单纯穿刺放液、包膜切除、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同时处理发生血清肿段人工血管,方法可采用生物蛋白胶或医用胶局部涂抹、跨越血清肿段人工血管搭桥.7O AVG向二期AVF转换7.1建议在所有AVG出现任何失功征象时,即应方案将A VG转变为二期A V F、通过D SA评价流出静脉与中央静脉系统得情况,为二期AVF外科手术做准备、7.2依据AVG在介入治疗时得情况及DSA结果,个体化选择手术时机,依据回流静脉情况决定手术类型.8O内痿成熟期过渡通路得选择当患者没有成熟得AV F而需要进入透析时,应建立过渡通路.8.1过渡通路类型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或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不推荐直接动脉穿刺、8、2过渡通路选择预计过渡通路需要留置4周以上时,首选带隧道带涤纶套得导管.以上内容整理自?中国血液净化?2 014年8月第13卷第8期.2021-0 5 -04血液净化通路学组肾内时间上次我们介绍了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央治理分会血管通路学组2 014年发布得第一版?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中第1章与第2章得内容、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第3章:动静脉内痿.1 .动静脉内痿建立前准备1.1 肾脏替代治疗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宣教、向血管通路医师转诊及血管通路建立时机1.2 、1GFR 小于30mL/(min・l、7 3m2)( CKD4 期,MD RD 公式)患者应接受各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包括肾移植)得宣教,以便及时确定合理得治疗安排, 必要时建立永久性透析通路.1.1、2如果患者选择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当预计半年内需进入血液透析治疗,或者GF R小于15mL/(min・L73m2)、血清肌酢>6mg/d 1 (5 28 pmol/L)(糖尿病患者GFR 小于25mL/(min・1、7 3m2)、血清肌醉>4 mg/d 1 (352umol/L),建议将患者转诊至血管通路医师接受相关评估,首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瘦AVF.假设患者需建立移植物内痿(ar t e r i ove n ous graft,AVG)那么推迟到需要接受透析治疗前3 ~6周.1.1、3尿毒症病症明显,支持治疗难以限制者应尽早实施AVF手术,剩余肾功能可不作为必须得界定指标.1.3 上肢血管保护CKD4 期、5期患者,如果前臂或上臂血管能建立AVF,那么不要行上肢静脉穿刺、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置入CVC等、lo 3患者评估Io 3、3病史1.3.2物理检查包括动脉系统与静脉系统.L 3.3辅助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L4心脏系统通过相关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小于3 0%得情况下,暂不建议进行内痿手术2O动静脉内痿得选择与建立2.1 AV F类型与位置得选择首选AVF,其次AVG.原那么先上肢后下肢;先远端后近端;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2.2上肢动静脉内瘦优先次序2.2、1 AVF通常顺序就是腕部自体内瘦、前臂转位内痿、肘部自体内瘦.2、2.2 AVG前臂移植物内痿〔拌形优于直形〕、上臂移植物内痿.2.2 、3当前臂血管耗竭时,可选择前臂AVG或上臂任意类型得血管通路.2.3 .4 上肢血管耗竭后可考虑选择躯干AVG、下肢AVF或AVG.2.4 血管吻合方式AVF推荐静、动脉端侧吻合.2、4术后考前须知将术肢适当抬高可减轻肢体水肿;空切监测血管杂音、伤口有无渗血及肢端有无苍白、发凉等;不建议常规使用抗菌素及抗凝剂,但AVG术后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AVF术后7天应进行握球等肌肉锻炼、3.动静脉内痿得使用时机及穿刺方法3、1 AVF成熟得定义及判断标准3.1.1 AVF成熟得定义指内痿透析时易于穿刺,穿刺时渗血风险最小,在整个透析过程中均能提供充足得血流,能满足每周3次以上得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不足定义为:透析时泵控实际血流量达不到20 0 ml/mi n.3、1、2 AVF成熟判断①物理检查:吻合口;痿体段静脉.②测定自然血流量超过500ml/m i n,内径大于等于5mm,距皮深度小于6mm、3.2 AVF穿剌时机及方法3.2.1建议最好在手术8-12周以后开始穿刺使用A VF,特殊情况也要至少1个月内痿成熟后开始穿刺.3、2.2穿刺时注意严格无菌原那么.3.2.3穿刺顺序与方法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阶梯式或纽扣式穿刺,防止吻合口附近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20.~ 3 0.角、推荐动脉针向近心方向穿刺,尤其就是当穿刺点接近AVF瘦口时.3、2.4穿刺针选择:内痿使用最初阶段,建议使用小号(17~ 18 G)穿刺针,较低得血流量(180~200 ml/ min)、3.2.5透析结束后要等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再立即压迫,按压力度要适宜,以不出血且能触摸到血管震颤为宜.3、3 AVF成熟不良得处理3、3、1 AVF成熟不良得定义AVF术后12周内瘦发育不良不能满足透析需要,主要包括穿刺困难与(或)血流量缺乏.3.3.2AVF成熟不良处理方法功能锻炼;结扎静脉属支;处理〔流出道〕静脉或〔流入道〕动脉狭窄;改为近端内瘦;移植物内痿及静脉表浅化等.3.4 AVG3、4、1通常在AVG术后2~3周及局部浮肿消退后、并可触及血管走行, 才能进行穿刺;如病情允许,推荐3~6周后再开始穿刺、3、4、2穿刺时注意严格无菌原那么,判断好血流方向.3、4、3穿刺顺序与方法: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阶梯式,防止吻合口附近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30° ~ 40°角.4、动静脉内痿得评估与监测强调定期评估及监测动静脉内痿与血液透析充分性得临床指标,重视动态变化.40 1 AVF 与AVG匕蹴好得评估与监测方法包括①通路血流量监测:建议每月监测1次;②物理检查:建议每次透析时都要进行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听诊;③多普勒超声:建议每3个月1次;④非尿素稀释法测定再循环,建议每3个月1次;⑤直接或间接得静态静脉压检测,建议每3个月1次.4、2治疗时机当移植物内痿流量<600m 1 /min,自体内痿〈50 0 ml/m i n时可进行早期干预;移植物内瘦或自体内瘦静脉端静态压力比〔与平均动脉压之比〕〉0.5时;移植物内痿得动脉端静态压力比>0.75时,要及时采取干预举措.5.动静脉内痿AVF并发症得处理定期得血管通路监测及早期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与住院率.5.1血管狭窄尽快做影像学检查,包括:CDU、CTA及DSA等,其中D S A就是诊断全标准. 5. 1.1干预指征狭窄超过周围正常血管管径5 0%伴以下情况如:内痿自然血流量〔50 0 m 1 /min;不能满足透析处方所需血流量;透析静脉压升高,穿刺困难;透析充分性下降.5.1.2 干预方法包括P TA及外科手术.5.1.3发生在动静脉吻合口或近吻合口静脉侧者可选择外科手术或经皮血管成形术;发生在穿刺部位优选PTA、5.2急性血栓形成5.2.1好发部位吻合口、内痿流出道.5.2.2干预举措一旦发现血栓应尽早干预,举措包括:手法按摩;药物溶栓;Fog a rty导管取栓;手术切开取栓;内屡重建等.5.3静脉高压征如内痿术后2周仍有肢端水肿,或内瘦使用过程中出现内瘦侧肢体水肿、胸壁静脉曲张等,应行CTA、MRA、DSA等.中央静脉狭窄首选得治疗就是P TA,在以下情况时可以考虑支架植入:①血管成形术后弹性回缩〔狭窄超过50%〕;②3个月以内狭窄复发.PTA失败可结扎内痿缓解静脉高压病症.5、4动脉瘤5.4、1定义自体内瘦静脉在内瘦手术后数月或数年发生扩张,伴有搏动,瘤壁含血管壁全层.定义为超过相邻正常血管内径3倍以上,目内径〉2 cm.5.4、2发生部位吻合口、穿刺部位、非穿刺部位得静脉流出道、全程.5.4.3处理指征皮肤受损;继发血栓影响内痿流量;静脉压增高;穿刺区域受限;手部出现缺血病症;出现高输出量心力衰竭等.5、4、4处理举措治疗需考虑瘤体大小及破裂风险、小于3cm或无破裂风险者可严密观察,防止穿刺,佩戴护腕.大于3cm或具有破裂风险得动脉瘤可结合发生部位及患者自身血管条件选择处理方法.5、5高输出量心力衰竭5.5.1高流量内痿定义临床可利用内痿自然血流量(Qa)与心输出量(cardia c output,CO)比值评估内屡相关得心血管风险当Qa>150 0ml/min,Qa/ 8220%为高流量内痿.5.5.2透析通路相关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处理方法减少内痿流量方法包括缩窄内痿流出道、建立旁路减流、结扎内痿等.5、5.3暂无病症患者应常规每3月1次胸片、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参数, 必要时采取干预举措.5.6通路相关性缺血综合征5、6O 1通路相关性缺血综合征(DAHS)定义:就是指AVF建立后,局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造成远端肢体供血减少,出现缺血性改变得一组临床病症综合征, 主要表现有肢体发凉、苍白、麻木、疼痛等病症.严重者可出现坏死.5、6、2临床分级依据临床缺血程度将DAIIS分为4级、0级:无缺血病症;1级:轻度,手指末端发凉,几乎不伴有其她临床病症;2级:中度,透析或运动时出现肢体缺血性疼痛;3级:重度,静息状态下出现疼痛或组织出现溃疡、坏疽等病症.5 .6.3治疗手部保暖及功能锻炼及改善血液循环得药物治疗.缺血病症严重、临床分级为2 ~ 3级者需手术治疗.5.7感染AVF感染较少见且较易限制,遵循外科感染处理方法.6、AVG并发症得处理6、1血管狭窄6、1、1不伴血栓形成得狭窄得处理:6、1.1、1处理指征狭窄超过内瘦内径得5 0%并且出现以下异常如体格检查异常:① 移植物内瘦血流量减少(<600ml/min);②移植物内痿静脉压升高等、6、1.1.2处理方法PTA或外科手术.6.1、1.3治疗得转归狭窄经PTA或外科手术处理后,应监测治疗效果.6、5.2处理指征直径大于正常移植物2倍,或不断增大有破裂风险、穿刺范围受限、威胁被覆皮肤存活、临床病症明显〔如疼痛或强搏动感〕、继发感染等.6、5、3处理方法保守治疗如防止穿刺,佩戴护腕;外科处理如切除受累段并间插人工血管、放置覆膜支架等.6、6血清肿6.6、1定义无菌性血清样液体聚集在人造血管周围,液体外周由无分泌性纤维软组织假包膜包裹、6.6.2好发部位吻合口.6、6.3处理保守治疗〔局部持续加压包扎等〕.不建议单纯穿刺放液、包膜切除.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同时处理发生血清肿段人工血管,方法可采用生物蛋白胶或医用胶局部涂抹、跨越血清肿段人工血管搭桥.7O AVG向二期AVF转换7.1建议在所有AVG出现任何失功征象时,即应方案将AVG转变为二期AVF.通过D S A评价流出静脉与中央静脉系统得情况,为二期A V F外科手术做准备、7.2依据AVG在介入治疗时得情况及D S A结果,个体化选择手术时机,依据回流静脉情况决定手术类型.8.内痿成熟期过渡通路得选择当患者没有成熟得A VF而需要进入透析时,应建立过渡通路.8、1过渡通路类型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或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不推荐直接动脉穿刺.8.2过渡通路选择预计过渡通路需要留置4周以上时,首选带隧道带涤纶套得导管、以上内容整理自?中国血液;争化?2 0 14年8月第13卷第8期、。
2021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日间手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日间手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肥胖症及其所合并的代谢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已分别达到34.3%和16.4%,我国的肥胖人口总数高居世界第一位[1]。
目前,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MBS)已成为对肥胖症及其合并代谢疾病最为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呈持续增长态势,手术例次数显著增加,其中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占比>60%~80%,成为最常实施的MBS术式[2-4]。
日间手术是对符合手术适应证的病人,在1~2个工作日内安排住院和手术,术后短暂观察后办理出院。
根据我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对日间手术的定义:病人需在24 h内完成入院、手术或操作、出院,但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可延期住院至48 h。
由于肥胖及代谢疾病病人往往同时合并多个系统代谢异常,作为相对特殊病例,住院时间可延至48 h[5-6]。
日间手术在西方国家开展已较为普遍,美国>80%的择期手术采用日间手术方式完成[7]。
对2015—2016年来自于美国代谢与减重外科质量控制数据库(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 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MBSAQIP)的188 806例LSG病人的研究结果表明,50%以上病人的术后住院时长<48 h [8],同时段29 588例重度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行LSG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为(2±2)d [9]。
MBSAQIP日间手术中心(ambulatory surgical center,ASC)研究结果指出,97%的MBS病人为低风险分级,可考虑行日间减重手术[10]。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2019)要点【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2019)要点前言《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自2014年发布以来,在国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几年过去了,国内外在血管通路领域的研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甚至有的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国作为一个透析人数快速增长的国家,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
所以,这次专家共识的更新,工作组的专家仍然认为要结合国际上的主流观点和我国的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的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国外。
本版专家共识仍仅能代表现阶段国内多数专家的共同看法,供全国同行在工作中参考,随着我国血管通路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相信我们会不断地深入开展研究、推广技术、总结经验、探索真理,为全国同行提供更好的工作建议。
第1章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参照国际上一些指南的建议,专家组认为长期性血管通路应该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AVF)。
当AVF无法建立时,次选应为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应作为最后的选择。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AVF>80%;TCC<10%。
从我国目前血管通路现状来看,无法建立AVF 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TCC过多,对于上述患者,建议尽量使用AVG,以进一步降低TCC使用率。
2 在以下部位初始建立AVG的失败率前臂直型AVG<15%;前臂袢型AVG<10%;上臂AVG<5%。
3 通路并发症和通畅率3.1 AVF并发症和通畅性:血栓形成:<0.25次/患者年;感染:<1%;使用寿命:≥3年。
3.2 AVG并发症及通畅性:血栓:<0.5次/患者年;感染:发生率≤10%;使用寿命:≥2年;PTA 术后使用寿命:≥4个月。
4 首次透析的血管通路类型选择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的首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中心静脉导管(CVC)。
我们认为肾内科医生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强化血管通路领域的管理,医生和患者都应该了解并遵循“内瘘第一”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CVC使用。
中国危重病人肠内营养辅助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危重病人肠内营养辅助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2021版)中国危重病人肠内营养辅助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2021版)一、背景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
然而,肠内营养的辅助并发症如误吸、腹胀、腹泻等却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扰。
为了提高我国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专家共识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防治策略。
二、目的1. 提高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辅助并发症的认识。
2. 指导临床医生在肠内营养过程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3. 提升我国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整体治疗效果。
三、共识要点3.1 并发症分类3.1.1 技术性并发症1. 营养管放置不当:包括误吸、气道压迫、食管穿孔等。
2. 营养管移位:包括营养管脱落、移位至气管。
3.1.2 功能性并发症1. 消化系统:包括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
2. 呼吸系统:包括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等。
3. 感染性并发症:包括肠炎、败血症等。
3.2 预防措施3.2.1 技术性并发症的预防1. 提高营养管放置技巧,确保营养管深度适宜。
2. 加强营养管的固定,防止营养管移位。
3.2.2 功能性并发症的预防1. 合理选用营养配方,调整营养液的速度和温度。
2. 监测胃残留量,避免过度喂养。
3.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降低感染风险。
3.3 处理策略3.3.1 技术性并发症的处理1. 误吸:及时调整营养管位置,采用半坐卧位。
2. 气道压迫、食管穿孔:立即停用营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3.3.2 功能性并发症的处理1. 腹胀、腹泻:调整营养液的速度和温度,必要时更换营养配方。
2. 吸入性肺炎、肺不张:及时采取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进行吸痰。
四、结论本专家共识为我国危重病人肠内营养辅助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提供了有力指导,有望提高我国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建议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参照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策略。
五、专家名单(此处列出参与共识的专家名单,包括姓名、单位、职称等信息)六、致谢感谢所有参与本共识制定的专家,感谢各医疗机构的支持,感谢广大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治疗的关注和努力。
《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上海专家共识》(2021)要点汇总

《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上海专家共识》(2021)要点2.1.1严重尿毒症相关皮肤瘙痒MHD患者改良Duo氏瘙痒评分>12分或VAS评分>8分,建议应开始行HP治疗。
2.1.2严重尿毒症相关睡眠障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0分,建议应开始行HP治疗。
2.1.3蛋白质能量消耗(PEW)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QSGA)评分>20分或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18分,建议应开始行HP治疗。
2.1.4微炎症状态排除感染、恶性肿瘤病史、风湿免疫疾病活动期等,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持续>3mg/L,CRP持续>8mg/L,IL-6持续≥16.2pg/mL,TNF-α持续≥41.22pg/mL,建议应开始行HP治疗。
2.1.5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持续>600pg/mL,建议应开始行HP治疗。
2.1.6严重高β2-微球蛋白(β2-MG)血症血β2-MG持续>30mg/L,或合并腕管综合征等透析淀粉样变,建议应开始行HP治疗。
2.1.7难治性高血压充分透析,干体重达标的MHD患者,使用3种或以上不同类型降压药物,且在每种药物均达到最大剂量或最大耐受量的情况下,透析前收缩压(SBP)仍持续>160mmHg],建议应开始行HP治疗。
2.1.8RLSRLS严重程度量表评分≥11分,建议应开始行HP治疗。
2.1.9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肢端麻木,感觉异常或迟钝,肌张力或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累及神经≥2条,建议应开始行HP治疗。
2.2建议MHD患者有条件时联合HP治疗,以预防各种透析相关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3治疗频次3.1根据患者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制订个体化HP治疗频次。
3.1.1严重尿毒症相关皮肤瘙痒改良Duo氏瘙痒评分>12分或VAS评分>8分的MHD患者,建议每2周行1或2次HP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
自20世纪60年代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概念提出,90年代APD机问世之后,APD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使用方便、容易调整透析剂量,白天可不受任何约束地安排日常活动或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使患者重返社会等优点被更多的腹膜透析患者接受。
近年来随着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新型APD机逐步应用于临床,APD治疗的实时、安全、个体化优势也备受关注。
在欧美国家APD的应用已非常广泛,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APD使用率超过50%,我国APD 起步较晚且发展不均衡,据2019年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NRDS,)报告显示我国的APD使用率仅为1.9%。
一、APD机的机型分类
从技术结构和性能指标等角度,APD机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
依据灌入和引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压力控制型、重力控制型和混合控制型,目前临床常用机型为压力控制型;依据温度控制方式,可分为电磁加热型、热敏电阻型、合金加热型、微波加热型等。
未来从互联网设备、云管理及实时监测等方面还可能出现新的机型分类。
(一)APD机的主要结构和组成
APD机的外部结构一般由主机、控制单元、加温单元、电源、端口等组成,电力供应模块和流量控制模块装配在机器内部(图1)。
(二)APD机的工作过程
APD和手工操作的腹膜透析一样,是靠患者自身腹膜为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不同的是用自动化程序和集成管路系统代替手工来进行频繁的换液操作。
1. 第一阶段(灌入):
2. 第二阶段(留腹):
3. 第三阶段(引出):
二、APD机的工作原理
(一)压力控制型APD机
压力控制型APD机主要依靠压力的改变实现灌入和引出,压力来源通常是各种机械泵,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气动隔膜泵。
(二)重力控制型APD机
重力控制型APD机是利用重力作用下液体由高向低流动的特性,实现腹透液从高点流向APD机,经加热后注入患者腹腔,在留腹一定时间后再引出到废液收集装置内的方式。
(三)混合控制型APD机
为安全准确完成灌入和引出,有的机型会联合使用压力控制和重力控制方法,比如在重力势能基础上增加蠕动泵进行驱动(图7)。
动力协助不必持续工作,通常仅在某个阶段发挥作用。
(四)远程患者管理(RPM)APD机
新一代的APD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RPM功能(图8)。
RPM通常由云端服务器、APD机、医护终端组成,为便于医患互动,获取和集成更完整信息,RPM系统也可以增加患者端应用软件和其他可自动上传健康信息的外围设备,比如血压计、体重秤等。
(五)APD机效能和安全的关键质控要点
APD机的主要性能质量控制点包括:(1)控温范围:控温范围应包含35~41,控温精度应≤±3,保证实际灌入液温度≤41。
(2)单次液体灌入量的控制范围:应分别明确最大和最小单次液体灌入量;设定增减梯度;单次液体灌入量的误差值,最大不应高于30ml/次(或±10%)。
(3)透析循环次数设定功能:最大循环次数应≥5次。
(4)留腹时间设定功能:每周期最大留腹时间应≥5h。
(5)灌入量设定功能:遵循各机型的使用说明书。
(6)引出量测量功能:最大测量值应≥20L。
(7)APD机连续工作能力:应不少于48h。
与APD 机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医疗器械行业标准要求:
三、APD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APD适应证
APD的适应证与常规腹膜透析的适应证相同,包括:(1)ESRD、AKI;(2)某些药物和毒物中毒;(3)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或重症胰腺炎。
(二)APD优势
1. 疗效优势:(1)高转运或高平均转运腹膜特性者;(2)常规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无法获得充分的超滤量和溶质清除率;(3)患者需要避免出现过高的腹腔内压力,如合并轻度疝气者或腹膜透析患者处于腹壁疝术后过渡期;(4)紧急起始腹膜透析;(5)AKI;(6)反复腹膜炎患者。
2. 操作优势:(1)工作、学习等原因致白天无法执行多次换液者;(2)儿童ESRD患者;(3)需要辅助腹膜透析操作的患者;(4)患者倾向性选择。
(三)APD禁忌证
APD的禁忌证可分为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与常规腹膜透析基本相同。
1. 绝对禁忌证:(1)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腹腔感染或腹腔内肿瘤广泛腹膜转移;(2)严重的皮肤病、腹壁广泛感染或腹部大面积烧伤患者;(3)难以纠正的机械性问题,如外科难以修补的膈疝、腹裂、膀胱外翻等;(4)严重腹膜缺损或严重硬化性腹膜炎;(5)存在影响操作和治疗的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等,且无合适助手。
2. 相对禁忌证:(1)腹腔内有新生异物(如腹腔内血管假体术,右室-腹腔短路术后4个月内);(2)腹腔有局限性炎性病灶或腹部大手术术后3d内;(3)炎症性或缺血性肠病或反复发作的憩室炎;(4)严重肠梗阻;(5)严重全身性血管病变,如多发性血管炎、硬皮病等;(6)晚期妊娠、腹腔内巨大肿瘤及巨大多囊肾;(7)怀疑存在胸腹漏或导管移位等导管相关机械并发症,应检查明确,必要时应排除后再行APD治疗;(8)重度营养不良;(9)其他:医护人员评估不适合APD治疗者。
四、APD治疗处方的设定和调整
(一)APD初始处方的设定
1. APD机治疗时长:
2. 夜间交换次数:
3. 日间长时间留腹:
4. 透析剂量:
5. 腹透液浓度:
(二)APD处方的调整
1. 增加溶质清除率:
2. 纠正容量超负荷:
五、APD治疗模式的选择
1. 间歇性腹膜透析(IPD):为非持续性,存在部分干腹时间的APD 治疗模式。
2. 夜间间歇性腹膜透析(NIPD):是夜间进行的一种间歇性腹膜透析,通常每次腹腔内灌入1~2L,留腹1~2h,持续治疗8~12h,每周7个透析日,是APD常用治疗模式。
3. 持续循环腹膜透析(CCPD):是患者夜间APD治疗、日间腹透液持续留腹的APD治疗模式,适用于NIPD 以及大剂量CAPD不能达到充分透析的患者。
4. 潮式腹膜透析(TPD):指在透析开始时,向患者腹腔内灌入一定容量的腹透液留腹后,只引出腹腔内部分腹透液,并用新鲜腹透液替换,这样使得腹腔内腹膜组织始终与腹透液接触,直到透析治疗结束后再将腹腔
内所有的液体尽可能引流出来。
5. 持续流动性腹膜透析(CFPD):将两根腹膜透析管或一根双腔腹膜透析导管置入腹腔,腹透液从一根导管(或一腔)持续注入同时夹闭流出管(或另一腔),当腹腔内腹透液达到要求的容量后,开放流出管,保持腹透液的注入和流出速度平衡。
6. 可调式APD(aAPD):APD 治疗时,每个周期的留腹时间和留腹剂量均可变,透析过程包括2个阶段。
六、APD常见问题原因及处理方法
(一)超滤量不足或负超滤
(二)灌入量不足
(三)温度异常
(四)发生腹胀、腹痛、疑似过量注入
(五)治疗过程中如厕
(六)治疗阶段供电中断
(七)机器故障导致治疗中断
七、APD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一)腹透液引出时腹痛
(二)腹膜透析管移位、网膜包裹
(三)睡眠障碍
(四)透析充分性不达标详见“APD处方调整”部分。
(五)气腹
(六)腹膜炎
八、儿童APD治疗
九、APD随访管理
(一)随访团队及职责
(二)随访频率
(三)随访方式
(四)随访内容
十、APD远程智能化管理
具有互联网功能的APD机和RPM系统使APD治疗进入远程智能化时代,使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能及时获取患者居家治疗的各种信息,可以实时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治疗监控和方案调整,推荐使用APD远程智能化管理。
(一)管理目标与原则
(二)培训与管理
(三)并发症的监测和管理
(四)面临的问题
腹膜透析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肾脏替代治疗,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存在不同地理状况,给ESRD患者的救治和随访带来困难。
APD治疗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今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是未来腹膜透析的主流模式之一。
但是目前主要受限于医保政策的原因,APD暂时无法惠及每个透析患者。
医务工作者(医师、护士、研究者)应当在推广APD应用的同时,开展透析模式可及性、有效性和卫生经济学研究,为政府调整医保支付方式和医疗服务价格提供数据支持。
为提高我国APD应用率,今后APD技术发展应突出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建立用为核心、研为关键、产为重点、学为基础的产学研用多方面联动机制,实现创新研发全周期合作,促进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未来的APD技术,作为腹膜透析的高端模式,应当着力解决当前腹膜透析存在的共性问题,从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进行研发。
未来的APD技术与传统诊疗不同,它将药品、医疗设备、微电子、互联通讯等跨界技术有机融合,将成为实现ESRD救治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