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的研究进展

太极拳运动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

的研究进展

【摘要】太极拳作为生活方式趣味性较强的一种有氧运动,深受中老年人喜爱,在2型糖尿病患者推广的意义重大。通过习练太极拳能够增加胰岛素分泌和

提高胰岛素活性,增加胰岛素抵抗,提高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等,减轻体重,促进糖脂代谢,达到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本文

就近年来关于太极拳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太极拳、2型糖尿病、运动处方

1太极拳对2型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1.1运动方式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动静结合的有氧运动,太极拳组选择的太极拳种类为国家

体育总局组织的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编写的简化24式太极拳,是一套具有健身

作用且易掌握的中等强度运动,参考书籍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编写的(二十

四式太极拳)[1]。考虑到受试者是糖尿病患者,可选择高架式太极拳,打拳时膝

关节的弯曲角度大不易跌倒,同时可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兴趣爱好和个人身体

素质选择太极拳动作。

1.2运动时间和频率

运动时间的选择应与饮食、药物反应等情况相协调。运动时间一般为饮食后

1-2小时,并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值,取最佳安全时间进行习练。每次运动总时

间为60-90分钟,包括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时间间隔。按照10-20分钟的准备

活动,40-60分钟的太极拳单个动作及套路练习,10分钟的放松活动的模式进行

运动。若中途出现疲劳情况,可休息3-5分钟。运动频率在每天早晨7:00-8:

00或者下午15:00-16:00,隔日一次,一周三到四次。

1.3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可由心率、最大摄氧量和代谢当量来设定。用靶心率来评估患者的

运动强度。靶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60%-80%+安静心率,一般心率

维持在120-140次/分,运动时心率的波动范围在此范围内并定时监测患者的心

率反应,也可选择“jungmann”公式制定运动强度[2]。

1.4注意事项

(1)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

(2)早餐后30分钟进行运动干预,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同时监测在运动

整个过程中患者的血压、血糖等情况。

(3)运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反应,应停止练习并有专门的医务人员进行监督。

(4)运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避免短期内大的强度运动。

2太极拳运动在2型糖尿病运动处方研究中的不足

2.1太极拳运动不同流派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

目前,太极拳运动有武式、吴式、孙式、杨式、陈式等流派,每个流派都具

备自身独特的拳式和功法。但是,太极拳的种类较多,动作特点、套路和运动强

度存在差异,目前的研究结果基本围绕孙氏、杨氏太极拳和糖尿病的关系得到的,对武式、吴式和陈式流派的拳功法关注较少,应加强其流派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

影响研究。

2.2太极拳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研究

以往关于太极拳运动对心理状态的研究包含了各种患有临床症状的慢性病患者,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抑郁、紧张、焦虑等方面。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老

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较少,在生活满意度及情感平衡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多。

因此,要加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深入研究。

2.3太极拳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周期性问题

练习传统武术时要想精通功法,需要冷不避三九,热不避三伏地苦练数年乃

至更长时间,目前地研究大多着眼于某一点,单纯地选定某个跨度偏短地时期进

行研究,所选地研究周期历时偏短,基本很难发现某个点进行长期性、历时性研究,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也存在一定的质疑。同时,在进行太极拳运动对2型糖尿

病的实验性研究中,部分研究使用方法单一,在研究过程中未说明控制的主要变

量和其他对照组的控制变量。因此,应投入大量时间在太极拳全面解析拳理和技术,糖尿病具体病理状况方面的研究,追溯其根源。

3总结

国内外的研究均证实太极拳运动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发挥应用价值,通过制

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健康的饮食和药物治疗,达到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减

轻体重等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现阶段太极拳和糖尿病研究

虽然成果颇多,但在此过程中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长期研究少见,国内外探讨

太极拳对2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临床研究大多周期短或样本少[3];理论研究匮乏;内容单一和研究过程不清晰。因此,对该方面的研究不应停留于表面情况,应搜

集理论书籍展开调研,对长年练习该项目的人员进行研究,并对太极拳运动对2

型糖尿病患者的各器官系统作用的机制做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蓉,张斌,任天顺,等.太极拳运动对糖尿病辅助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4):33-36.

[2]Ge S.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s with glycemic responses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8,7(4):442-452.

[3]Makowski C T,Rissmiller R W,Bullington W M.Riociguat:A Novel New Drug for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J].Pharmacotherapy,2015,35(5):502-519.

【2型糖尿病与运动疗法】糖尿病食谱三餐大全集

【2型糖尿病与运动疗法】糖尿病食谱三餐大全集 糖尿病运动疗法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进行的运动锻炼,是糖尿病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国家之一。隋朝名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一书中说,消渴症病人应该“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到18世纪中叶,外国的医学家也主张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并把运动疗法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三大法宝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比较容易控制,被认为是运动疗法的主要适应症。 一、2型糖尿病 (一)2型糖尿病的定义与特征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与胰岛素产生和作用异常相关、以高血糖症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以胰岛素绝对缺乏为主的1型糖尿病以及以胰岛素相对缺乏和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2型糖尿病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占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这种疾病的一般特征是:发病人群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与肥胖、缺乏运动和遗传高度相关,并伴有葡萄糖耐量不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一般比较缓和、隐藏,三多症状不明显,且较少出现酮症。 (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并非由单一的病理生理机制所致,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般认为,胰岛素抵抗、�%[细胞分泌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发病机制。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两种因素在不同患者的不同发病阶段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在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之前,为了维持血糖平稳,胰岛�%[细胞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进行代偿,一旦代偿性的胰岛素分泌不能与胰岛素抵抗相抗衡,血糖就会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

二、运动与2型糖尿病 (一)运动疗法的作用 1、运动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 由于运动能提高肌细胞膜内糖原合成酶和氧化代谢酶的活性,使肌糖原的储存能力和氧化代谢能力增强,所以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糖。Boule等通过14项临床试验meta分析发现,50%~60%最大摄氧量(VO2max)的踏车练习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0.66%。 2、运动减低血脂,减轻体重 体育锻炼可增加糖尿病病人对血脂的利用。有实验表明,实施60%VO2max,每周3次,每次1小时,共6个月的运动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明显下降。同时,长期而适当的运动能提高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达到减肥的目的。 3、运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运动能增加肌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提高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从而增加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每周3次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持续2个月后,其胰岛素敏感性提高46%。 4、运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运动时循环和呼吸功能增强,血流加快,对糖尿病心肺并发症起一定的预防作用。在对37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8年跟踪调查后发现,日常生活中运动量大的患者得心血管病的机率较低。血液中�%[2-微球蛋白与运动前及非运动组相比有显著下降,表明运动疗法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 5、提高机体适应性,增加生活乐趣 国外有学者将不爱活动的老年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0年的监控体育锻炼,结果发现,在机体适应性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Di Loretot等的研究显示,运动能消除紧张情

2型糖尿病的运动处方

2型糖尿病的运动处方 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干预目标是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和体重,保持或增加肌肉体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在没有运动禁忌,即运动能力没有受到特殊限制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身体活动的准荐量与普通人相同。日常活动较少或风险较高的患者宜选择适宜强度来制订身体活动目标。总活动量的设定也应以个人病情和体质为基础。具体原则如下(有关运动类型等详细内容参见“健康成人运动处方基本内容”): 1.频率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天,连续间断不超过2天。抗阻运动每周至少2次。鼓励糖尿病患者从事各种肌肉力量训练。可以从中低负荷开始,每组肌肉练习8~10个重复。随着肌肉力量的增强,负荷和重复数可以逐渐增加。练习负荷较大时,同一组肌肉的练习应隔日进行。 2.强度中等强度(50%~70%HRmax),RPE量表的11~13;较大强度可以获得更多效益; 3.持续时间每周累计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氧运动每次至少10分钟,每周累计达到300分钟可以获得更多健康效益。 4.方式强调大肌肉群参与的、有节律的、持续性有氧耐力运动和肌肉力量练习。 5.静坐限制静坐时间,持续静态行为时间不超过30分钟。 6.进度与健康成年人一致,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 注意事项: (1)血糖>16.7mmol/L应禁忌大强度耐力运动。 (2)出现严重或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时,应避免大强度耐力活动、中高负荷抗阻力运动、冲击用力和暴发用力。 (3)出现血糖控制不稳定、血糖>16.7mmol/L合并酮症、合并视网膜出血或感染、不稳定心绞痛时应禁忌各种运动。 (4)预防低血糖: ·运动前的胰岛素应避免注射于运动肌肉,最好选择腹部。 ·在初次运动和改变运动量时,应监测运动前和运动后数小时的血糖水平,如运动时间长,还应考虑运动中的监测。根据监测的血糖变化和运动量,可酌情减小运动前胰岛素用量或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运动前血糖水平若小于5.6mmol/L,应进食碳水化合物20~30克后运动。 有些病人运动后低血糖的影响可持续48小时,必要时应在运动后进行更多的监测。 (5)增加运动量时的进度安排:增加运动量和强度时应合理安排进度,以保证运动安全。对于运动伤害风险低的患者,一般需要1~2个月逐步达到目标运动量和强度;风险较高的患者则需要至少3~6个月。 (6)运动时的足部保护:出现足部破溃、感染时,应避免下肢运动。 了每天检查足部之外,为避免发生足部皮肤破溃和感染,参加运动前也足部检查,特别要选择合适的鞋子和柔软的袜子。病情重者建议从事足部无负重运动,如自行车、游泳、上肢锻 附:健康成人运动处方基本内容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糖尿病的基本疗法之一就是运动疗法,特别是Ⅱ型糖尿病,治疗效果很好,可以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下面店铺就给大家支支招,欢迎参阅!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一、运动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为确保运动安全,运动前应做到: 1、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检查项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心电图及心功能等等,看看有无心血管、神经以及其它方面的并发症。与医生共同讨论目前的病情是否适合运动?哪种运动更适合?运动量该多大?运动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一般说来,有下列七种情况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1)有急性并发症或急性感染; 2)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3)有严重神经精神病变; 4)有糖尿病足溃疡; 5)近期发生心肌梗死、脑中风、合并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 6)血压控制欠佳,如收缩压大于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100毫米汞柱者; 7)血糖控制很差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每次运动前细检查足部并选择合脚的鞋袜。要特别注意鞋底平整,不能有沙、石之类的异物。 3、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片”。卡片上应写上姓名、亲友联系方式,写明你是糖尿病病人。如果出现意外,便于他人采取急救措施及帮助联系患者家人。 4、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如糖块、巧克力、饼干、甜饮料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5、最好结伴运动。让同伴知道你是一位糖尿病病人,如果出现意

外情况应如何处理。 二、合理选择运动方式 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和“无氧”主要依据体内氧代谢状况而定。“有氧运动”(也称“耐力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有氧状态下进行的运动,是指能增强体内氧气的吸入、运送及利用的耐力性运动,其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新陈代谢,辅助降低血糖及血脂。适合糖尿病人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爬山、健身操、交谊舞、太极拳、游泳、划船等,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及爱好选择。“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其特征是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如短跑、举重等竞技性运动,此类运动能促进体内升糖激素的分泌,反而会使血糖升高。 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均应采取“有氧运动”方式。步行是最安全简便、易于坚持的一种方式,被认为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体质较差者)的首选运动项目。而健身跑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适合于体质较好、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当然,糖尿病患者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病情、体力状况、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住高层建筑者,可进行爬楼梯运动或跳绳、原地跑等运动。 三、科学确定运动量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一定要适中。运动强度过大,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且会加重心脏负担,对身体有害;运动强度过小,则达不到锻炼身体和控制血糖的目的。因此,科学确定运动量很重要。下面介绍三种评估运动强度是否合适的方法: 1、“交谈试验”法:这是衡量运动强度的一种简便方法。运动时达到刚好还能自然交谈的程度,表明运动强度比较适中;倘若运动时气喘吁吁,交谈困难,表明运动强度过大,须适当降低。 2、“自我感觉”法:①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心率无变化或在休息2分钟内恢复。②运动量适当。运动后有微汗,轻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 作者:牛佳博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审稿:马小晴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 糖尿病为机体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病程伴随终身全身性、慢性疾病。过去三十年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低于1%迅速增长至超过10%。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达11.6%,在这些患者中知晓率仅为30.1%,,控制率仅为39.7%,并且糖尿病前期人群比例高达50.1%,这些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较为严峻的挑战。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已从简单的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逐步发展到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以及糖尿病教育等多元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法。尤其是运动疗法对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疗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那么究竟什么是糖尿病的运动疗法呢?运动疗法对于糖尿病的好处又有哪些?哪些人群适合采用运动疗法而哪些患者又不适合呢? 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机制 1.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2. 改善脂质代谢 3. 影响糖代谢 4. 预防并发症 5. 改善生存质量 糖尿病运动疗法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绝对适应症: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NIDDM),单纯性肥

胖。 (二)相对适应症: (1) 有微量白蛋白尿,无眼底出血的单纯性视网膜病。 (2) 无明显自律神经障碍等轻度并发症者。 (3) 无酮症酸中毒的1型糖尿病(IDDM)。 (三)禁忌症 (1) 酮症酸中毒患者。 (2) 严重糖尿病足。 (3) 空腹血糖>16.9mmol/L。 (4) 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 增殖性视网膜病。 (6) 严重心脑血管病变。 (7) 合并急性感染者。 治疗前的评估 1、病史(包括合并症、过去史、个人史、吸烟情况)症状、体征(尤其是足部的皮肤、血管和感觉情况)。 2、营养史及营养状况(有无肥胖、超重,尤其是腹型肥胖)目前的进食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3、用药情况(尤其是胰岛素的使用,包括类型、剂量、注射时间和注射部位)。 4、各种并发症情况。 5、运动功能评估等。 糖尿病运动处方的设定 一、运动方式(一)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训练是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常采用有较多肌群参加的持续性的周期性运动,如步行、慢跑、登楼、游泳划船、有氧体操、球类等活动,也可利用活动平板、

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糖尿病运动疗法目标: 1、通过运动抑制不运动的肌肉对糖的利用; 2、通过运动促进局部血流增加,使胰岛素在深度较低的情况下就能保持较正常的血糖 代谢,因而使紊乱的糖代谢得到改善。 运动疗法适宜人群:轻度及中度2型糖尿病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运动疗法的形式: 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 控制在中等。适当的运动量应该是全身出汗,心率在130次/分以下,每次持续20-30分钟,逐渐延长至1小时,使全身的肌肉都得到锻炼。这样可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率。 注意事项: 1.每次运动前先进行10分钟的准备运动; 2.运动疗法应结合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待血糖、尿糖基本稳定后,再行运动疗法; 3.避免空腹或是注射降糖药物60-90分钟后进行运动,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4.避免在腿部注射胰岛素等药物。 不同时间段进行血糖监测的意义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是治疗方案调整的有效依据,也是控制病情进展、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重要保证。 1.早餐前血糖(早晨6:00-7:00的血糖): 此时的血糖是反映在没有应激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机体自身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也体现降糖药的远期疗效。 2、午餐前、晚餐前血糖: 可指导患者调整食物量及餐前的胰岛素注射量,也可体现降糖药的远期疗效。 3、睡前血糖: 可有效防止夜间低血糖或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出现。 4、三餐后血糖: 反映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及药物-饮食治疗的情况。 5、随机血糖: 怀疑低血糖反应时,应测随机血糖。 6、夜间血糖(凌晨2:00-3:00): 这是一天中人体血糖最低的时间。监测此时的血糖值能及时发现夜间低血糖或高血糖。 7、餐后2小时血糖: 主要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及药物疗效的评价,有利于检测出高血糖人群。 接受强化治疗的患者每天均需要接受多次血糖监测。 祝您健康!

自从我收藏了“2型糖尿病”运动处方后

自从我收藏了“2型糖尿病”运动处方后 分享一个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的组成: 2型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是指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失调,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据统计,2型糖尿病至少25%的发病时由 于久坐的生活习惯引起的,且在经常运动的患 者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大量研究证明,中等强度、动力性、少量抵抗性训练可以安全有效地实施,甚至可用于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由于2型糖尿病随年龄的增加、肌肉数量的减少、代谢功能降低等因素,所以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运动方案应当包括改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组成成分,如上表所示。 运动形式: 表中40%~75%HRmax指的是人体最大 心率的40%~75%之间,通常人体最大心率计 算公式为220-年龄,奥速军今年20,所以 HRmax=220-20=200, 40%~75%HRmax=40%~75%×200=80~1 50次/分钟 运动频率: 有研究显示,从不做运动的人每周运动1 次与每周运动5~7次的效果是一样的,更有 研究显示,每周运动3~5次的运动效果与每 周运动7次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运动7次大 大的增加了运动受伤率。所以运动同样是一件 投机取巧的事情,需要的是运动与休息恢复相 结合。

运动强度: 带上一个心率表格或是凭主观运动感觉,选择3种运动强度。 1有点吃力(中等强度):长时间持续运动。2吃力~非常吃力:短时间间歇运动。3 至于表格中的1RM(一次最大力量重复数) 的40%~50%(抵抗性训练)指的是,你能做 到最大限度的重量的40%~50%,仅限于器械 运动(杠铃哑铃训练)如果还有不懂得的可以 加入QQ群:205338093(运动健身管家) 进行免费询问,无推销任何产品模式。 运动时间: 也有研究显示,运动时间短,心肺功能也可以得到改善,每天运动2~3次,每次 10~15min的运动能得到相同益处。 重复10~15次指的是利用辅助器械,无休息的重复运动次数。 参考文献: 刘晓等,《运动与2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述评》

7.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

7.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 如何为糖尿病患者制定运动处方 1.运动强度建议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低至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中等强度的标准为:运动中的目标心率(<170-年龄);锻炼后稍感心悸气短而能连贯说话,不能唱歌,有微汗,稍累;锻炼后稍感肌肉酸痛,但休息后消失,次日体力充沛。 2.运动项目根据患者的健康程度和平时的运动习惯选择。主要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有用.跳绳和爬楼梯。 3.运动持续时间有氧运动建议每次20~60分钟。 4.运动频率合理的运动频率大约是每周3~7次,如每次运动量较大,可间隔一两天。 5.运动时机不要再注射胰岛素和(或)日服降糖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做运动训练,不建议空腹时运动。 中强度有氧运动处方举例:(1)运动目的:增加人体糖.脂代谢,增强有氧运动能力,增强循环呼吸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减体重和降体脂含量,减少胰岛素用量,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 (2)运动项目:健身走或慢跑(110~120m/min)(3)运动强度:中.高(以目标心率或主观体力感觉计算)(4)运动时间:每天30分钟(表1)(5)运动频率:每周5天。

表1 各种运动消耗90kcal能量所需时间(参考)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分钟)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分钟)散步走( 3.6km/h)30 游泳(50m/min)9 自然走( 4.5km/h)27 跳绳(60下/分钟)10 健步走( 5.4km/h)21 滑冰15 全力走( 7.2km/h)12 篮球(非竞赛) 7.5 慢跑( 9.6km/h)10 排球(非竞赛)9 爬山10 羽毛球(非竞赛)9 跑步机( 5.4km/h)21 网球(非竞赛)9 骑自行车(320m/min)30 足球(非竞赛)6 打太极拳10 乒乓球(非竞赛)25 体操10 运动治疗注意事项进行运动治疗的患者应检查:运动前后的血糖.心电图或运动试验.眼底检查.足部检查.关节检查.肾脏检查和建立完整的病史档案。 1.运动前(1)培养规律的定时定量运动习惯。 (2)不要再饥饿或饱食时运动。 (3)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选择较高强度运动者,应避免单独运动。 2.运动时(1)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糖果.点心等,防低血糖。 (2)有任何不适(如心慌.冒虚汗.全身乏力.憋气.下肢疼痛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体育论文-浅谈太极拳与健康

体育论文-浅谈太极拳与健康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极其精湛的拳艺和深刻而丰富的哲理。 太极拳的发展不仅得益于略难易套的奠基,更重要的是去繁从简的推广普及。 20世纪下半叶,太极拳在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向简化方向发展,从50年代中的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70年代末的四十八式太极拳,80年代的四十二式等竞赛套路到90年代的八式、十六式太极拳等,一个简化太极拳系列逐步形成。 它与各流派的传统太极拳共同构成有利于当代全民健身的运动体系。 这个体系已突破过去的适应性,它即适合中老年人,体弱病患者,上班族,也适合运动员竞赛和青少年锻炼。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中国太极拳之类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加强老人双腿的稳定能力,降低因为摔倒而受伤的可能性。 这一发现是基于从美国8个治疗中心为老年人计划的锻炼项目获得的结果。 这些持续时间从10周到9个月不等的项目分别涉及举重、肢体伸展、耐力和平衡训练等内容,参与者随后接受最长达4年之久的跟踪调查。 结果发现,参加锻炼的2328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摔倒

的可能性减少了大约13%。 而这些锻炼形式中,太极拳效果最好,年龄至少在70岁以上者摔倒的可能性下降了25%。 就美国老年人而言,摔倒是其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大约30%的65岁以上的老人一年至少摔倒一次,其中10—15%的摔倒过程会导致股骨或其他部位骨折,进而促使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恶化甚至死亡。 科学家们指出,比较之下,动作舒缓,注意平衡的太极拳或许能帮助老年人意识到自己的体能,灵活和耐力的极限,使其在行动中更为小心,达到防止摔到的目的。 总之,太极拳对于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系统、循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等均有良好的防病治病的作用。 对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也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只要长期坚持习练,就可以使少年智慧超群,青年人朝气蓬勃,老年人焕发们青春。 人历来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 现在变了,由于社会进步,生活改善,再加上坚持修炼太极拳,就有可能变成:七十古稀不古稀,八十还是小弟弟,九十赛场去比武,百岁摆设寿星宴。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太极拳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也非常灵验。 我们可以从观察到大量事例证明,凡是长期坚持习练太极拳的人,

2型糖尿病患者体育锻炼方式建议及注意事项

2型糖尿病患者体育锻炼方式建议及注意事项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锻炼应当排在他们待办事项清单的前列。毕竟,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调节血压。运动对糖尿病的额外好处体现在它能降低血糖水平和帮助身体有效地使用胰岛素。 然而,在开始锻炼前,患者需要征求医生的意见,确定合适的锻炼方法和锻炼量,并掌握一些要点,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健康益处。 一、体重小减轻,收获大满贯 由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因此饮食方案和体育活动通常侧重于逐渐减重,每个月大约减轻1 ~1.5公斤即可。 运动有益于新陈代谢功能,而不单纯体现在体重减轻方面,因为它能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只要初始体重减轻5%~10%,就会对血糖水平产生显著影响。这对于不习惯于锻炼时挥汗如雨的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此外,患者从事体育运动还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心血管耐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平衡功能、耐力和情绪,提升整体幸福感。 二、留意血糖水平 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而且还能帮助患者减肥,保持心脏健康。 留意血糖水平是件重要事情,因为任何体育运动都会使患者对胰岛素更敏感。

当人们锻炼的时候,身体在使用胰岛素方面变得更有效,这可以降低血糖,无论是在运动期间,还是在运动后24小时内。 由于血糖可能会降低到危险的程度,因此要在锻炼前检测一次;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感到头晕或虚弱,也要再做检测。如果血糖水平低于70 mg/dl ,立即吃15克简单碳水化合物,如橙汁、葡萄糖片或糖果。 三、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如果患者正在使用短效胰岛素或短效口服药物(这些药物的药效只在就餐前后活跃),就要向医生告知锻炼安排。当患者在就餐前后的几个小时内锻炼时,有些人可能需要减少这些药物的剂量,以防止低血糖发作。 另一方面,如果患者正在使用长效胰岛素或每日一次的口服药,这些药物的药效通常在一整天的大部分时间里是活跃的。使用这些药物的人需要在锻炼前食用少量的碳水化合物来补充能量,特别是对于持续超过30分钟的活动, 他们应该在锻炼期间经常检测血糖水平。 另一种选择是在饭后进行短时间的锻炼,以降低血糖水平,因为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通常会升高。 四、管控住低血糖 由于每位患者的症状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要确定是否能坚持锻炼,唯一的方法就是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一、运动治疗的意义 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除遗传因素之外,还与社会经济开展、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有关。随着经济开展,摄入高热量饮食,机械化自动化以及汽车等便利的交通工具应用,使人们体力活动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代综合征的发生。营养过度加上体力活动缺乏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体育锻炼也成为糖尿病综合疗法的重要组成局部。 〔一〕促进血液循环,运动时血流量增加,周围毛细血管床开放随血流进入至周围运动组织的胰岛素及葡萄糖也相应增加,造成胰岛素作用及葡萄糖转运面积扩大,加速肝糖原的分解及末梢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多,从而降低血糖。 〔二〕增强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的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三〕改善血脂情况,运动促使脂肪分解,促使脂肪、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的利用以补偿葡萄糖供应缺乏,这样减少脂肪堆积。由于胰岛素敏感性提高增强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可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转运过程加快,使后者升高,因此减少或减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运动还使甘油三酯水平下降。 〔四〕缓解轻中度高血压。 〔五〕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从而改善血管皮扩功能,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二、运动治疗的适应症 〔一〕病情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超重或肥胖者〔二〕早期、轻型的2型糖尿病 〔三〕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 三、运动治疗的禁忌症 〔一〕血糖控制不佳的重症2型糖尿病患者。 〔二〕1型糖尿病,尤病情未得以控制患者,应节制不要参加运动治疗 〔三〕伴有糖尿病肾病者 〔四〕伴有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者 〔五〕运动后心律不齐加重者 〔六〕新近发生血栓症者 〔七〕频繁发生的脑供血缺乏者 〔八〕严重的糖尿病神经病变 〔九〕严重的眼底病变出血者 〔十〕糖尿病足 〔十一〕各种急性感染 〔十二〕急性代紊乱 四、运动的准备 糖尿病患者要从事运动疗法必须到医院进展一些必需的医学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是否适合参加运动治疗,需要明确:目前的病情是否适合运动及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协调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及药物治疗,以便使血糖维持在适当水平。 医学检查包括: 〔一〕医生门诊体检 〔二〕糖尿病的检查 1、代有无异常:血糖、血脂、尿酮

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康复疗效的实验研究

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康复疗效的实验研究 【摘要】本文将187名50-60岁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有氧运动组、抗阻训练组、有氧运动结合抗组训练组以及对照组进行观察,并通过对实验组实施24周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干预,运动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和运动后非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运动治疗组HbAlc值都呈明显下降态势,其中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使HbAlc下降了29%,优于单一的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复合型运动形式优于单一运动形式。 【关键词】运动方式;疗效;2型糖尿病;实验研究 0 前言 糖尿病是一组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除碳水化合物外,包括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长期将引起多个系统受损,导致心脏、血管、神经、肾等组织的慢性病变,引起相关功能缺陷或导致衰竭,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本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致使寿限缩短,病死率较高,因此,应积极防治。中国糖尿病发病形势不容乐观,患者约有3000万,发病率为3%-5%。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的综合治疗,才是防治糖尿病的最好途径。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有氧运动应用的最早也是最为广泛的。长期的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患者的最大摄氧量,并且能够有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范。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也愈发明显。随着2型糖尿病研究的深入,抗阻训练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也有显著效应。本研究旨在研究相同能量消耗的情况下不同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从而为个性化设计运动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征得187名50-60岁2型糖尿病患者志愿者参加本实验。根据1985年颁布的2型糖尿病标准,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72名。筛选条件为:(1)6.0mmol/L≤血糖浓度≤16.7mmol/L。(2)血压不超过180/100 mm Hg,心电图检查正常。(3)无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4)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身高、体重、呼吸量)及劳动强度计算出每日需要的总热量Q。 1.2 研究方法

运动与2型糖尿病防治的相关探讨

运动与2型糖尿病防治的相关探讨【关键词】,,,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为最普遍的糖尿病,差不多90%~95%的糖尿病人是2型的,通常在40岁时病发, 55岁为病发的高峰期。2型患者通常会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因现在很多年轻人很肥胖,故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纪有所下降。全世界范围来看,糖尿病的流行从1%~50%不等,与研究的人口有关。1994年,2型糖尿病患者约1亿人,估计到2010年要达到216亿人。总之,2型糖尿病将是本世纪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这种疾病的特征是糖耐量下降、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症及与其相对的胰岛素缺乏现象、肥胖和好发于35岁之后。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常伴随糖尿病发生,从而增加了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 1 对2型糖尿病的病原学和病理学分析 2型糖尿病病原学指出与其相关联的病理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因素。虽然目前确切的遗传基因缺陷还未被确认,但确有一个强烈的遗传倾向性。与此病有关联的危险因子包括年老、肥胖、少数族裔、家庭病历及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等。除整体肥胖外,脂肪分布 (特别是内腹脂肪积聚) 也可有效预测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其次,生活方式如欠缺运动、不良饮食等等,都是与2型糖尿病发生有关联的危险因素。 从2型糖尿病病理学来看主要涉及胰岛素作用 (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 及胰岛素分泌(胰岛素缺乏, insulin deficiency),这两种缺陷上。在肝脏和肌肉中,当经胰岛素协调的血糖转化为储藏肝糖的活动下降时就表明有胰岛素抵抗症。而在肌肉细胞层面上,虽然GLUT 4 蛋白质和信使mRNA处于正常浓度,但葡萄糖转运体仍不能照常地从细胞质内转运往细胞表膜上,与此割离的另一缺陷也许同样地存在于肝醣的合成作用中。这些在胰岛素作用上的缺陷可能具有遗传性或因腹部肥胖等后天因素所造成的。长期的高糖症与相应高浓度的血自由脂肪酸 (FFA) 可能同样能够促成后天的胰岛素抵抗症。上述的每一个缺陷都会造成肌肉葡萄糖运输和加磷氧基作用的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会有异常的胰岛素分泌,与健康人相比,缺少了胰岛素释放的第一快速阶段。单单高血糖症本身也可能会进一步抑止胰岛素分泌,此概念被称为葡萄糖中毒现象。 2 体育运动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为预防或延迟各种微型血管、大型血管及神经性等并发症,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标在于达到并维持一个贴近正常的血糖水平和一个最理想的血脂水平。由于运动能改善胰岛素敏感度; 即降低胰岛素抵抗,同样可以改善不正常血脂水平和高血压,所以它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模式。2型糖尿病最佳的治疗方案包括非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探讨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探讨 作者:胡艳芳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第17期 胡艳芳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吉林公主岭 136100 [摘要] 尽管运动防治糖尿病的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但现实中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并未充分地应用这一手段来进行自我干预,其重要原因即在于多数患者缺少运动时间且难以坚持进行相同类型的运动。而且就运动干预的可行性而言,一些糖尿病人群如老年、静坐少动及超重等患者也确实令人担忧。因此,目前急需寻求有效的运动方案使更多患者能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健康效益。基于上述考虑,该文拟就近年来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方法干预1型、2型糖尿病的进展做一梳理,为开发更具有普适性的糖尿病运动处方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运动疗法;糖尿病;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4)10(b)-0071-01 HIIT指一次训练中进行多次短时间(30 s~4 min)高强度的训练,在两次训练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中低强度的训练或完全休息,总运动时间较短。HIIT按运动强度可分为冲刺间歇训练(SIT)、有氧间歇训练(AIT)、持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CME)。 1高强度间歇训练对1型糖尿病(T1DM)的作用效果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但由于运动过程中机体对外源性胰岛素的生理性调节的复杂性,患者在运动后不久甚至较长时间后易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致使众多患者远离体育训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力于探索HIIT对无并发症和严重低血糖史、未长期服药(胰岛素除外)的患者的影响。监测正常生活状态的患者(早晨进食并注射常量的胰岛素)在一次20 min SIT运动中和运动后1 h的血糖变化,结果发现患者在运动中血糖水平降低,运动后趋于稳定,提示一次SIT不会增加T1DM患者运动后短期低血糖的发生风险。随后,又就患者进行了一次30 min SIT与CME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即便SIT组的总运动量大于CME组,但血糖下降幅度明显小于CME组。其原因主要是:高强度运动生成更多的内源性糖产物,并在运动中及恢复早期呈现更少的糖利用。 对健康及青少年患者进行不同强度(力竭、CME、HIIT)的运动干预,结果显示在运动前、运动过程中未出现低血糖的青少年,在进行不同强度运动时其运动能力、激素调节水平与健康同龄人是相近的,提示T1DM青少年可以像健康同龄人一样进行体育训练。但由于只监测了运动前和运动中未发生低血糖的受试者,且年龄范围较窄(15~18岁),尚不能代表所有患者,因此未来研究需要指向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为了适用于所有无并发症、渴望参加团队项目的T1DM患者,未来研究需明确HIIT对更广大T1DM患者血糖调节作用。此外,未观察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变化,将来还需要大规模随机试验进一步研究HIIT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探明 HIIT 防治低/高血糖的机制。最后,间歇性运动项目的多变性质扩大了今后的研究领域包括改变高强度运动期与间歇期的比例、一次完整团队运动时间的HIIT对血糖的影响。

弹力抗阻集体运动在II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的效果研究

弹力抗阻集体运动在 II 型糖尿病患者 运动治疗的效果研究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226000 【摘要】目的:在弹力抗阻集体运动实验背景下,研究其对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使有氧运动走进Ⅱ型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成为常态化,同时为患者提供动态的个性化治疗运动方案。方法:采用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招募人数60名,均被诊断为T2DM受试者。根据受试者基本情况按握力计测试的握力值分为40磅组、30磅组和10磅组。干预包括根据握力值给予弹力带磅数,每周进行三天弹力抗阻有氧运动干预实验,时间一小时,在60%至79%HRmax的情况下进行为期八周的有氧运动。干预前后密切监测受试者的生命体征。结果:患者血糖指数及对弹力抗阻运动的态度在八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实验前后,患者血糖指数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运动的依从性提高。结论:中等强度弹力抗阻运动更有益于T2MD患者糖代谢水平的改善,集体运动疗效优于APP个人运动疗效,为T2MD 病患社区性运动疗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弹力抗阻,集体运动,Ⅱ型糖尿病,效果研究 当代先进信息科技便捷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体力劳动和锻炼的缺乏也导致身 体器官和组织功能退化,各种慢性疾病随之而来。其中,糖尿病便是最常见的疾 病之一。世界各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一直在持续不断增长,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 和饮食、生活习惯等问题而导致患糖尿病的人数更是远超他国。糖尿病的危害程 度深,涉及人数多,让人们更加注重自我健康[1]。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的生 物利用受到干扰等都是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其慢性特征让人体内糖、脂质和蛋白 质代谢逐渐紊乱而不易被发觉,直到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多器官功 能紊乱,影响正常生活才被重视。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两种,其 中Ⅱ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多。引发Ⅱ型糖尿病的因素除了不可抗拒的内在因素外,饮食不节制、缺乏体力活动等外在因素更为常见。虽然Ⅱ型糖尿病可通过药物来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作者:陆丽娟 来源:《祝您健康》2006年第10期 张师傅已有1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年轻时,他就很喜欢打乒乓球,听说运动有助于治疗糖尿病,再加上退休后时间充裕,他每天打2小时乒乓球,而且由于受过专业训练,水平较高,几乎每次都是找高手打比赛。可1年下来,张师傅的血糖却越来越高,药物加量也不见效。张师傅很纳闷,为什么越运动血糖越高呢? 和张师傅相反,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是不运动或很少运动。但结果和张师傅一样,糖尿病控制不好,并发症在增加。那么,运动对糖尿病究竟是利还是弊呢?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运动呢? 运动的好处和适应证 研究表明,规律运动对糖尿病确有好处:①运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降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②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加有氧运动能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③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降低及维持体重。④增进肌力,减少并发症,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运动呢?糖耐量异常者、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以及病情稳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都应当进行适量的运动。不过,下列患者就需要警惕,运动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禁忌的。空腹血糖>16.8mmol/L者,出现发烧、咳嗽、脚部感染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有严重合并症者,如酮症酸中毒、尿毒症、肾病等,及病情控制不好的1型糖尿病患者均不适宜运动量大的运动。 而且,不同类型糖尿病,运动计划应有异。1型患者要保存体力,适合于低强度的活动,如散步、健身操、太极拳、平地骑自行车或轻便的家务劳动等。2型患者则鼓励消耗体力,因为他们普遍较胖,需要减肥。在心脏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类似快走、慢跑、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登山、跳舞、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的运动。而步行,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选择。 运动不当的危害

中医传统运动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传统运动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李勤倪青吴瑞谢冰昕许宏亮张秋菊 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21期 摘要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基础治疗方法,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五架马车之一。具有浓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中医传统运动项目,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和易筋经,在糖尿病运动干预疗法中正逐步得到应用。现代研究发现,中医传统运动在改善糖尿病危险因素、调节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收到较好疗效,适宜进一步推广并深入研究。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s the basic treatment method of diabetes,exercise therapy is one of the 5 indispensable carriages in diabet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exercise with strong theoretical basis of TCM,such as Baduanjin,Taijiquan,Wuqinxi and Yijinjing,are gradually being applied in diabetes exercise intervention therapy.Modern studies find that TCM exercises have good effects on improving risk factors of diabetes,and regulating blood sugar and delaying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which is suitable for further promotion and in-depth study. KeywordsType 2 diabet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ercise therapy; Baduanjin; Taijiquan; Wuqinxi; Yi jin Jingsan 中图分类号:R247.4;R255.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21.03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最新研究表明,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4%[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自我血糖监测。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基础治疗方法,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五架马车之一,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还有利于减轻体质量,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2]。传统运动是在中医传统功法养生康复和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身心锻炼导引功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而且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糖尿病运动疗法。目前传统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和易筋经等,广泛应用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并获得良好疗效。 1中医传统运动特点 中医传统运动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把人的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三者相结合而成的民族传统运动方法,具有调息脏腑、运行气血、畅通经脉、强健筋骨、凝心

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

适合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 不可否认,糖友运动是有许多好处的。其一,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其二,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其三,增强体力及免疫力功能。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运动计划的制定制定运动计划不能偏离以下原则:1。量力而行,适度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2。不宜参加激烈的比赛和剧烈的无氧运动,而应进行有一定耐力、持续缓慢消耗能量的有氧运动;3。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要实现个体化。值得提醒的是,所有患者在制定运动计划前要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包括监测运动前后的血糖、心电图或运动试验、眼底检查、足部检查、关节检查、肾脏检查),以排除潜在疾病或损伤,并了解其慢性并发症情况,从而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运动计划应包括运动时间、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运动项目4 个方面。运动时间2 型糖尿病患者应从第一口饭算起的饭后1 小时开始运动。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早晨运动时,只要运动持续时间掌握得当,无明显不适,亦可接受;只要有运动的观念,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进行运动,运动时间和内容可以灵活选择;避开药物作用高峰,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运动量对体重正常的患者,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应与其饮食摄入的能量保持平衡;对肥胖和超重的人要求运动消耗的能量大于饮食摄入的能量,才可达到减肥目的年龄在70 岁以下,无严重合并症者,在注意控制饮食的条件下,一日的运动量消耗在300 千卡左右为宜。 运动强度2 型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进行3~5次,每次30 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该达到最大心跳数的60%~70%。运动后,患者应感觉周身发热,微微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2 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最大心率为220- 年龄。 运动项目适合2 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高强度运动如跳绳、运动球类、游泳、快跑;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爬楼梯、健身操;轻度运动如广播操、太极拳;非常轻度运动如购物、散步、做家务。 2 型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应进行5~10 分钟的热身运动,如肢体伸展的运动等,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弹性,动作宜由大至小。运动后再进行适当的整理运动。 适合2 型糖尿病的减肥运动 1、跳舞:跳30 分钟消耗热量为165 卡,1小时为330卡 2、爬坡快走:30分钟可消耗热量320卡,1小时达650卡 3、举重:30分钟可消耗220卡热量,1小时消耗440卡热量。 4、慢跑:30分钟可以消耗295卡热量,1小时消耗的热量则达到590卡。 5、自由泳:以自由泳为例,30分钟消耗255卡热量,1 小时为510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