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之“白鹤亮翅”拳势文化及价值研究

太极拳之“白鹤亮翅”拳势文化及价值研究

太极拳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其源自道家思想,是以推手、套路为主要形式的

健身运动。其中“白鹤亮翅”拳势是太极拳中的经典拳势之一,被誉为“翩翩白鹤,展翅

欲飞,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意气飞扬”。

“白鹤亮翅”拳势源于明朝时期的杨澄甫太极拳,后经过杨露禅、杨宗杰两代人传承,成为杨式太极拳的独特代表拳势。其动作简洁流畅,气贯全身,既有柔性的招式又有刚劲

有力的击打,是太极拳中常用的一种进攻和防守手法。

“白鹤亮翅”拳势文化价值十分显著,它蕴含了深厚的道家文化底蕴和中华传统文化

精髓。首先,它体现了太极拳中“以柔克刚”的攻防哲学,要求练习者在防守中不断变换

姿态,利用对方的攻击力量来反击,以达到制敌于无形的效果。其次,“白鹤亮翅”拳势

中的招式与鹤舞的姿态不谋而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感。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反映

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法自然”的观念,强调练习者要在放松身心的基础上顺应自然、

沉着从容地应对各种攻击。

综上所述,“白鹤亮翅”拳势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

一种广泛认可和推广的健身运动方式。人们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在身体、心灵、社会等

多个方面受益,值得大家在娱乐生活之余加以推广和实践。

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太极拳》,也称“二十四式太极拳”或“三段太极拳”,是初段位中最高一段的考评内容之一。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太极拳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道教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以求长生久视的锻炼功法,集中且精当地体现在太极拳功法拳理上。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柔弱胜刚强,都来源于老庄哲学,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太极拳具有较好的健身和医疗价值。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外,也是辅助治疗高血压、溃疡病、心脏病、肺结核等疾病的好方法。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即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24式太极拳教与学-第3章

第3章认识简化24式太极拳 简化太极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 拳“。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年又吸取陈式、杨式、吴式和武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见太极拳)。 太极拳简易套路,是一种健身拳术。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 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全套共四段,约5分钟左右可练完一套。主要动作有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卷肱、棚、捋、挤、按、单鞭、云手、左右蹬脚、独立、穿梭、海底针、闪通臂、搬拦锤等。1979年国家体委又编创四十八式太极拳,是简化太极拳的 继续和提高。全套共六段四十八式,约8分钟左右可练完。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吸收吴式、孙式太极拳的平圆手法和武式、孙式太极拳的撤步、跟步,其中掩手、马步靠采用发劲的陈式太极拳。 动作及简化口诀 预备势 并脚直立两臂下垂手指微屈虚颌顶劲下颏微收 舌抵上腭双眼平视全身放松 一、起势 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3、左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三、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3、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陈式太极拳拳理详解

陈式太极拳拳理详解 第一势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 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 1个。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 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陈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 陈氏老架第一路(十三势)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108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

太极拳的招式

太极拳的招式 太极拳的招式 太极拳对于我们来讲是有强身健体的效果的,那么大家有了解过太极拳有哪些招式吗?下面就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的招式,欢迎大家阅读! 太极拳的招式: 1、起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聘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2、左右野马分鬃。 (1)预备姿势:两脚幵立,与肩同宽,膝部稍微弯曲。双手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 (2)抱手收脚: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两手掌心相对,右上左下,右手大体与肩平,在右胸前做出“抱球”的姿势。接着左脚跟抬起,转向右侧,眼看右手。 (3)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两脚保持约20厘米距离。 (4)弓步分手:上体挺直,继续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手前后分别向左上和右下两个方向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手。

3、白鹤亮翅。 (1)跟歩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于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后坐转体:重心后移,右脚踏实,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两手开始交错分开,右手上举,左手下落;眼看右手。 (3)虚步分手:左脚稍向前移,前脚掌着地,成左虚步;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按至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完成姿势胸不要挺出,两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微屈。身体重心后移,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一致。 4、左右搂膝拗步。 左搂膝拗步:向左前方迈左脚,重心前移。意在左手,向左后持出,同时右掌向前推击。右侧动作同理。 5、手挥琵琶。 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随着重心后移,使右脚踏实,坐实右腿;同时腰微右转;左脚随坐实右腿随提起向前迈半步,以脚跟着地,脚尖微翘,膝微弓,成左虚步;左手随转腰臂外旋随向上抄,掌心向右,指尖向前侧上,高与肩平;右手同时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向下采,掌心向左,指尖朝前侧上,高与腹齐;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练习本式时注意:重心一前一后的虚实转换,要求上体正直,不可前俯后仰。右手向下采时要以肩带肘,以肘带手。左手向上抄时,要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两掌一起一收,均要随腰转动,要松肩、坠肘、沉腕,不能耸肩;两手合抱时,要随着松腰拔背,两臂微向前送,有意气下沉,劲往前发之势。 6、左右倒卷肱。 (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

太极拳的“白鹤亮翅”要点

太极拳的“白鹤亮翅”要点 “白鹤亮翅”,是太极招式之一。最早在陈氏太极拳中被称为“白鹅亮翅”,在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记载:“如白鹅之鸟舒展羽翼象形也”。下面店铺整理的太极拳的“白鹤亮翅”,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白鹤亮翅” 一、用法 接前势。如对手从我身体左侧,用双手击来,我速将右脚收回,提起向前踏出,脚尖稍斜(东南面),稍屈坐实;身体随右脚同时转向左(南),左脚移到正面前方(东)脚尖点地,左手心同时合在右臂肘的里侧稍沉,右手随即上提到右前额上展开,右手心向上向外,用我右手把对手的左手向上提。左手急往下,从左侧向下展开到左胯旁,手心向下,那么,对手的两手的力,就被我分散不整了。 二、动作过程 1、重心仍在左足,腰身稍左转,左胯根微内收,右足提起,同时左肘向左后撤,随撤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右掌也同时随转体自前而下,向左前弧形移于左手下侧,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眼神梢顾左时后撤,即转向前平看。 2、右脚向前仍在原地落下,先以脚跟着地,随即钟尖约成45度踏实。腰渐左转,重心渐渐全部移到右腿,右腿屈膝坐实;在转腰上步的同时,右臂上提至上腹前,左掌附于右小臂里侧(面向东南);眼关到右臂。 3、身体向左微转,左脚稍提起,移到体前(东),以脚尖虚点地,左膝微弓;同时,右掌向前上提,随提随将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外(手指斜向上),左掌也同时弧形下落在左胯旁,掌心向下坐腕,指尖向前。眼稍关及右掌上提,随即向前平视,但眼神要关及两掌。 三、要领 1、右腿提起和左时后撤,右肩下沉、要同时进行。头不要低,身体不要前俯后仰,左胯根要内收,这才显得上下一致。

2、要有朝上的气势,但右腿仍要下坐拔腰,这样,就有着上下对拉,身体拔长的感觉,但要注意,不可形成挺腹。顶劲上领,精神就提得起,沉气落胯,下盘就稳重。 3、成定势时,两臂要成弧形,但不可翘肘挺直,右掌虽在右额前上方,但不可抬肘扛肩,而要松肩垂肘,坐腕。身体仍须中正,不可前俯、后仰、不可挺胸、凸臀。 四、要求 1、虚实要清。在右脚收回和再向前迈出时,重心全在左腿;左腿要坐实,在向左转体,左腿提起,向前迈出时,重心全在右腿;右腿要坐实,重心的变换不要过快。 2、腰为车轴。带动四肢旋转,在随腰左转,左肘向左后撤时,要求以腰带动手,不要只动手不动腰。 3、左腿向前足尖点地,要虚,不要负担身体重量。 4、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右分意,不是两手互不联系,外形不露,有意即可,要用意不用力。 5、两手分时要拔腰,要对拉拔长,要提档,不是身体柱上,而是有伸展的感觉。 6、右掌自然斜向上,不要横掌,横掌就要抬肘。 7、要做好含胸拔背,不要凹胸,紧张内收,而是胸部要有宽舒的感觉,胸肌放松,有利于横膈的活动。初学者要注意不挺胸、但也不能驼背。 五、易犯错误,产生原因,纠正方法 1、错误:右手自前下落时,左手停顿不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未做左手后撤。纠正:要两手都动。 2、错误:提右腿时上体前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想减轻维持身体重心的左腿力量,造成凸臀或弯腰凹胸、低头。纠正:上体仍正直,注意尾闾中正。要步随身换,身体歪斜就会失去平衡。进退转换时虚实不明,下盘不稳,就会失去平衡,形成身体歪斜。所以,立身须中正安舒,做到上下基本一条线。 3、错误:右腿前迈急促落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重心过早前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体育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以深厚文化底蕴和显著健身价值享誉全球,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势呼吸法 预备式: 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 1.起式(一动两次呼吸): 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2.左(右)野马分鬃(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 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跨、摆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3.白鹤亮翅(一动一次呼吸): 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4.左(右)搂膝拗步(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 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5.手挥琵琶(一动一次呼吸): 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

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6.左(右)到卷肱(一动一次呼吸共4次): 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7.8.左(右)揽雀尾(一动一次呼吸): 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9.单鞭(一动一次呼吸): 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转腰蹬腿摆掌时呼气,意想腿、腰、左肩、左臂外侧至小指外侧。 10.云手(一动一次呼吸共3次): 向右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进左腿跟右腿,向左摆掌时呼气,意在左胯、左肋、左肩和左臂外侧,有向左冲挤之意。 11.高探马(一动一次呼吸): 跟半步翻掌时吸气,意在丹田,推右掌撤左肘时呼气,意念同到卷肱。 12.右(左)蹬腿(一动一次呼吸): 左(右)腿上步提膝成十字手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右(左)腿分掌时呼气,意在右(左)脚跟和右(左)掌。 13.双峰贯耳(一动一次呼吸): 收右腿抱拳时吸气,意在丹田,上右步双拳合击时呼气,意从左腿到腰至双拳,双拳有合击之意。 14.左(右)下式独立(一动两次呼吸): 虚步钩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下式穿掌时呼气,意在右(左)腿到腰、左(右)肩和大臂,有前靠之意。右(左)金鸡独立:右(左)跟进时吸气,意在丹田,提右(左)膝成独立式时呼气,意在腰胯和右(左)膝,右(左)手上挑和左(右)手下按之意。

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二十四式太极拳通常也被称为“简化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的普及版本之一。这套太极拳是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创编,旨在方便广大群众学习并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技巧和要领。以下是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名称: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以上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名称是按照套路的顺序排列的,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含义。例如,“起势”是整套太极拳的开始动作,寓意着阴阳调和、动静相宜的哲学思想;“左右野马分鬃”则表现了野马在奔驰中双蹄交错、富有动感的形象,强调身法和步法的协调配合;而“白鹤亮翅”则模仿了白鹤展翅欲飞的动作,体现了太极拳轻盈灵动、柔中带刚的特点。 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和艺术审美。通过练习太极拳,人们可以感受到阴阳互补、以柔克刚、舍己从人等哲学思想,培养谦逊、宽容和大度的品质。同时,学习太极拳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人际交往和感情交流的机会。 在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身心安静,全神贯注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其次,要注意呼吸配合,做到深呼吸、慢呼吸、长呼吸;再次,要注重身法和步法的协调配合,做到轻盈灵动、柔中带刚;最后,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动作难度和速度。 总之,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健身运动,不仅具有锻炼身体的作用,还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太极起势练法和用法

太极起势练法和用法 太极起势是太极拳中最基本的练法之一,也是太极拳的入门练法。它由五个基本动作组成,分别是“起势”、“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和“搂膝拗步”。这五个动作有着特定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帮助练习者熟悉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呼吸方法和身体变化。 一、起势 1. 动作描述 起势是太极拳中最基本的动作之一,也是整套太极拳的开头。具体操作如下: a. 站直身体,两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b. 向右转90度,左脚向左迈出一步,与肩同宽。 c. 同时将双手缓缓提至胸前,掌心向下。 d. 再将双手向上提至头顶上方,掌心向外。

2. 动作意义 起势是太极拳中最简单、最基础的动作之一。它代表了开始、初始状态和准备动作。通过起势可以让练习者进入专注、放松状态,准备好接下来的动作。 二、单鞭 1. 动作描述 单鞭是太极拳中的一个基本动作,是起势之后的第一个动作。具体操作如下: a. 将左脚向左转90度,右脚跟随着向右转90度。 b. 同时将左手向前伸出,掌心向下。 c. 右手向后伸出,掌心向上。 2. 动作意义 单鞭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基本防御姿势。通过单鞭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灵活性,并且可以提高练习者对身体变化和呼吸方法的掌握能

力。 三、提手上势 1. 动作描述 提手上势是太极拳中的一个基本动作,是单鞭之后的第二个动作。具体操作如下: a. 将左脚迈回原位,双手同时下落至胸前。 b. 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 c. 向右转90度,将双手沿着身体侧面缓缓抬起至头顶上方。 d. 右手贴着头部,肘部弯曲;左手掌心朝外伸出,向前方推出。 2. 动作意义 提手上势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基本攻击姿势。通过提手上势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并且可以提高练习者对太极拳中攻防转换的掌握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