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头浙米成语典故
5上语文(含拼音组词)

中毒 垃圾 垃圾 殿堂 震区 笔筒 腹部 判决 距离 介绍 介绍 香蕉 棕树 柿子 搜寻 颜料 辣椒 匹配 协助 趴倒 恢复 铁矛 后盾 苦楚 买卖 锐利 壁垒 逼迫 风韵 敲打 沉睡 驴子 妥协
病毒,毒素,毒药,以毒攻毒 垃圾桶 垃圾桶 宫殿,殿试,殿军,佛殿 6变色龙 震动,震撼,地震,震耳欲聋 筒子楼,邮筒,长筒靴 腹泻,腹膜,腹背受敌,心腹之患 判案,判断,审判,判若两人 距今,相距,行距,焦距 中介,介意,介入,媒介 绍兴,绍剧,绍酒 芭蕉,美人蕉 棕色,棕熊,棕绳 7金蝉脱壳 柿饼,柿树 搜查,搜求,搜肠刮肚 五颜六色,和颜悦色 花椒,椒盐,青椒,胡椒 分配,装配,配制,按劳分配 协商,协会,同心协力 趴下 恢弘,天网恢恢 8成语故事 矛头,自相矛盾,大刀长矛 盾牌,金盾,盾甲 清楚,酸楚,楚楚动人,四面楚歌 卖家,卖场,出卖,卖东西 尖锐,锐意进取 墙壁,壁虎,壁灯,铜墙铁壁 威逼,被逼,逼近,逼上梁山 神韵,韵味,韵律,韵味十足 9推敲 敲诈,敲门,推敲,旁敲侧击 尚可,风尚,时尚,礼尚往来 睡觉,睡意,睡眠,睡衣 驴肝肺,驴唇不对马嘴 妥当,稳妥,妥帖,欠妥 大街,街角,街市,街道 闯荡,闯将,走南闯北 面貌,相貌,笑貌,貌合神离 10嫦娥奔月
蒙难 奸商 贪玩 药丸 企盼 狸猫 葡萄 葡萄 馋嘴 寒酸 贯注 粪便 戒严 党风 崭新 呜咽 呜咽 海港 亲属 夫妻 庞杂 携带 仁义 遭遇 得知 魔鬼 怀孕 灾难 荣誉 陡壁 屏风 宾馆 屹立 俯卧
启蒙,蒙眬,蒙昧,蒙尘 奸贼 狼狈为奸 姑息养奸 贪图,贪心,贪赃枉法,贪得无厌 肉丸儿,小丸子,弹丸之地 企业,企图,企求,企足而待 狐狸 葡萄牙 葡萄 眼馋,馋猫,馋涎欲滴 酸菜,酸溜溜,酸味,尖酸刻薄 慌忙,慌张,恐慌,心慌意乱 贯通,贯彻,全神贯注,融会贯通 谎话,谎话连篇,弥天大谎 鸟粪,粪土,粪坑 戒律,戒规,戒备森严,引以为戒 13在大海中永生 党费,党员,党组织,党派关系 崭然,崭劲,崭亮,崭露头角 呜呜叫 哽咽 边疆,疆士,疆界,万寿无疆 港湾,香港,港口 属性,属于,属相,领属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妻子,妻儿老小,妻离子散 脸庞,庞大,面庞,庞然大物 提携,携手共进,扶老携幼 仁政,仁慈,仁人志士 遭劫,遭受,遭殃,遭逢不幸 得到,得分,得数,得过且过 魔术,恶魔,妖魔鬼怪 孕妇,孕育,受孕,孕期 天灾,火灾,灾害,暴雨成灾 16黄山奇松 毁誉,信誉,誉满全球,名誉 陡变,陡然,陡坡,陡峭 屏幕,画屏,屏障,孔雀开屏 宾客,外宾,宾至如归 屹然不动 卧铺,卧室,卧病,楼送别
三告投杼的成语故事

三告投杼的成语故事
(拼音)sān gào tóu zhù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
”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
”照常织布。
没多久又有两人跑来误传
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
(出处)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战国策·秦策二》(释义)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紧缩式
(造句):
1、曾参号称贤人,他的母亲对他当然是最了解的,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的事竟
然也发生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鬻矛誉盾的成语故事

鬻矛誉盾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
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典故]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一》[释义]鬻:卖;誉:赞美。
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鬻矛誉盾
成语拼音:yù máo yù dùn
成语解释:鬻:卖;誉:赞美。
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典故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
成语例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楚人鬻矛誉盾,两难得而俱售也。
”。
论述魏晋风度的范畴

论述“魏晋风度”的范畴“魏晋风度”一词出自鲁迅那篇著名的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作为一种独特时代的思想文化和行为方式的凝练概括,魏晋风度是一种特定的乱世风度,是一种死亡逼出来的风度,与东汉末年至东晋灭亡时期,由于战乱、饥荒和瘟疫,以及王朝更迭、政治斗争等原因带来的大规模死亡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与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带来的儒家思想的颠覆和玄学的兴起有关。
“魏晋风度”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范畴。
一、崇尚老庄,惟尚清淡魏晋时期,名士们为了避祸远嫌,消极避世,常聚山林高谈老庄,如“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都推崇老庄学说,特别是老庄的生命哲学。
他们经常聚会,清谈名理,如《世说新语》记载的,中军将军殷浩问道:“大自然赋予人类什么样的天性,本来是无心的,为什么世上恰恰好人少,坏人多?”在座的人没有谁回答得了。
只有丹阳尹刘淡回答说:“这好比把水倾泻地上,水只是四处流淌、绝没有恰好流成方形或圆形的。
”他们认为善谈名理就是博学多通的表现。
当时清谈之风大行,名士们交谈讲究机智和善于应付,要求语言简练有味,寓意深刻,见解精辟,且声调抑扬顿挫、押韵等,如《世说新语》中记载,南郡公桓玄和荆州刺史殷仲堪谈话时,顺便一同说那种表明一切都终了的事。
顾恺之说:“火烧平原无遗燎。
”桓玄说:“白布缠棺竖旒旐。
(注:旒旐(liúzhào),招魂幡,出殡时在棺材前引路的旗子。
)”殷仲堪说:“投鱼深渊放飞鸟。
”接着又说处于险境的事。
桓玄说:“矛头浙米剑头炊。
”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
”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
”殷仲堪有一个参军也在座,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殷仲堪说:“咄咄逼人!”这是因为殷仲堪瞎了一只眼睛。
这个故事中每人所和的句子后面字都是押韵的。
名士们喜欢引用古代言论、事实或典籍,说话时强调能言善辩,善用比喻,增强说服力,也能增添许多情趣,活跃气氛。
又如《世说新语》中记载,右军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安一起登上冶城,谢安悠闲地凝神遐想,有超尘脱俗的志趣。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 各课扩词 苏教版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基础。
1师恩难忘姥姥 姥爷野炊 炊事班 炊烟袅袅 无米之炊歇息 歇脚 歇一下 歇斯底里 念叨 叨唠 数叨 唠叨恍惚恍如恍然大悟恍若隔世苏醒醒悟醒来醒目如梦初醒滋味滋润滋长滋养滋补拐杖手杖禅杖擀面杖拿刀动杖2陶校长的演讲否则否认否定否决权不置可否锻炼锻造锻压锻接锻铁炼铁炼油锤炼炼丹百炼成钢营垒对垒垒墙垒球壁垒深严品德德育德行功德德才兼备需要需求急需军需励志奖励激励勉励励精图治鞭策鞭打皮鞭鞭炮鞭长莫及策略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3古诗两首骑马骑兵轻骑骑虎难下振奋振作振臂一呼振聋发聩蝉联蝉蜕金蝉脱壳噤若寒蝉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敞开敞亮宽敞明亮敞胸坦怀芬芳清芬限期限制局限界限权限锦标锦旗云锦锦上添花昏暗昏迷昏乱黄昏昏天黑地5装满昆虫的衣袋昆虫昆剧昆曲昆仑山纺纱纺线纺织杭纺棉纺考察察觉观察侦察察言观色骂街骂阵叫骂骂名千古骂名病毒中毒毒素毒药以毒攻毒垃圾殿堂宫殿殿试6变色龙震区震动震撼地震震耳欲聋笔筒筒子楼邮筒长筒靴腹部腹泻腹膜腹背受敌心腹之患判决判案判断审判判若两人距离距今相距行距焦距介绍中介介意介入媒介介绍绍兴绍剧绍酒香蕉芭蕉美人蕉棕树棕色棕熊棕绳7金蝉脱壳柿子柿饼柿树搜寻搜查搜求搜肠刮肚颜料容颜五颜六色和颜悦色辣椒花椒椒盐青椒胡椒匹配分配装配配制按劳分配协助协商协会同心协力趴倒趴下恢复天网恢恢8成语故事铁矛矛头自相矛盾大刀长矛后盾盾牌金盾盾甲苦楚清楚酸楚楚楚动人四面楚歌买卖卖家卖场出卖卖东西锐利尖锐锐意进取壁垒墙壁壁虎壁灯铜墙铁壁逼迫威逼被逼逼近逼上梁山风韵神韵韵味韵律韵味十足9推敲敲打敲诈敲门推敲旁敲侧击尚且尚可风尚时尚礼尚往来沉睡睡觉睡意睡眠睡衣驴子驴肝肺驴唇不对马嘴妥协妥当稳妥妥帖欠妥街头大街街角街市街道闯祸闯荡闯将走南闯北礼貌面貌相貌笑貌貌合神离10嫦娥奔月蒙难启蒙蒙眬蒙昧蒙尘奸商奸贼狼狈为奸姑息养奸贪玩贪图贪心贪赃枉法贪得无厌药丸肉丸儿小丸子弹丸之地企盼企业企图企求企足而待12伊索寓言狸猫狐狸葡萄葡萄牙馋嘴眼馋馋猫馋涎欲滴寒酸酸菜酸溜溜酸味尖酸刻薄慌乱慌忙慌张恐慌心慌意乱贯注贯通贯彻全神贯注融会贯通谎话谎骗谎话连篇弥天大谎粪便鸟粪粪土粪坑戒严戒律戒规戒备森严引以为戒13在大海中永生党风党费党员党组织党派关系崭新崭然崭劲崭亮崭露头角呜咽呜呜叫呜咽哽咽疆土边疆疆士疆界万寿无疆海港港湾香港港口亲属属性属于属相领属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夫妻妻子妻儿老小妻离子散庞杂脸庞庞大面庞庞然大物15艾滋病小斗士携带提携携手共进扶老携幼仁义仁政仁慈仁人志士遭遇遭劫遭受遭殃遭逢不幸得知得到得分得数得过且过魔鬼魔术恶魔妖魔鬼怪怀孕孕妇孕育受孕孕期灾难天灾火灾灾害暴雨成灾16黄山奇松荣誉毁誉信誉誉满全球名誉陡壁陡变陡然陡坡陡峭屏风屏幕画屏屏障孔雀开屏宾馆宾客外宾宾至如归屹立屹然不动俯卧卧铺卧室卧病卧薪尝胆17黄果树瀑布哗啦哗哗哗哗响缝隙石缝裂缝门缝见缝插针孔隙间隙伺隙有隙可乘重叠叠加叠被子层见叠出隔壁隔断阻隔阴阳相隔隔开轰动轰鸣轰炸轰轰烈烈轰然胸膛枪膛膛火开膛破肚喝醉醉酒醉态醉梦醉醺醺18莫高窟辉煌金碧辉煌灯火辉煌尊严尊重尊贵令尊尊称录取录音记录抄录有闻必录弓弦弦乐定弦弦外之意绣房绣球锦绣江山锦心绣口腐败腐化腐蚀腐烂流水不腐帝国皇帝玉帝帝王将相19天火之谜暴露暴动风暴暴力事件疾风暴雨劈脸劈山劈开劈山救母劈波斩浪炸药炸弹炸窝爆炸枪毙击毙多行不义必自毙讽刺讽喻讽一劝百借古讽今揭发揭晓揭开揭竿而起栓马栓车拴住栓船钥匙颠倒癫狂颠来倒去颠三倒四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浙江浙菜迁居迁走迁移事过境迁见异思迁博学博物馆博采众长博士地大物博摘抄抄写传抄抄家抄袭锁门锁边开锁愁眉紧锁闭关锁国挣钱挣命挣扎挣脱挣揣荒诞诞生华诞圣诞节荒诞不经21诺贝尔瑞雪瑞气祥瑞瑞雪兆丰年摩擦观摩摩肩接踵摩天大楼消逝逝世仙逝稍纵即逝机械化军械械斗缴械投降锤炼铁锤捶打千锤百炼砸开打砸砸碎砸坏砸锅卖铁装置置换安置置之不理置之度外22滴水穿石的启示纲领纲要大纲三纲五常谋生计谋谋财害命谋划谋略贩卖贩运贩子商贩贩夫走卒依恋留恋恋爱热恋恋恋不舍政权权利权威主动权大权在握勉强勉励勤勉勉为其难23林冲棒打洪教头木棒棒球棒子棒冰棍棒押金拘押押运看押画押理睬睬也不睬骗局骗子欺骗骗术坑蒙拐骗白昼昼夜昼长夜短昼夜不息衣裳羞愧害羞羞涩羞怯恼羞成怒溜达溜冰溜号溜走溜之大吉24少年王冕耽误耽书耽酒耽搁秦代秦始皇秦朝秦晋之好晶莹莹润娇媚妩媚柔媚献媚奴颜媚骨运载载重怨声载道满载而归25黄鹤楼送别暮春暮景日暮暮鼓晨钟孟春孟浪姓孟孟良崮孟姜女饮料冷饮饮水饮水思源暂且暂缓短暂暂时暂定友谊情谊深情厚谊唯独唯心唯一唯利是图任人唯亲26清平乐村居老翁渔翁翁姑塞翁失马锄头锄草锄强扶弱莲花莲蓬轻移莲步。
舐糠及米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舐糠及米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出处:《·吴王濞列传》。
意思:舔掉糠皮以后,再舔就是米粒了。
比喻由外及里,逐渐侵蚀,得寸
进尺。
及:达到。
出作“舔糠及米”。
汉高祖刘邦取得政权后,把一些刘家的子弟,分封各地为诸侯,成立若干
王国,其中较大的王国,兼有五、六郡的地盘,而中央直辖的只有十五郡。
汉
高祖死后,诸侯各国就渐渐不听号令,到汉景帝(刘启)时,各国和中央对抗的'形势更加严重。
那时,汉景帝手下的主要谋划人晁错为御史大夫,是个富有才
能的政治家,人称“智囊”,他主张削减各国的领地,加强京师的权力和威信,以巩固汉朝的统一。
读书笔记
当时诸侯中,吴国是个大国,吴王刘濞的野心也最大。
他早有篡夺帝位的
阴谋,便趁此机会,挑拨和煽动其他诸侯,联合起兵反抗。
他说:“现在皇上
任用邪臣,听信谗言,侵削诸侯,一天紧一天,正如古语所说:‘舐糠及米’,其结果恐怕不仅是削减领地而已!”
刘濞引用这句成语的意思是:今天削减领地,以后难保不进一步取消诸侯。
这样,历史上所谓的“吴楚七国之乱”或“七国连兵”事件就爆发了。
成语故事整理

成语故事整理远走高飞卓茂是汉末南阳人。
他在丞相府当差时,一次坐车出去,有人说那马是他走失的,卓茂就给了他,自己拉着车走,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不是你的马,请到丞相府还我。
”后来失马找到了,那人来丞相府把马还了。
卓茂任密县县令时,有人来告一亭长接受他的米肉。
卓茂屏退左右问:“是亭长找你要的?还是你有事求他?”那人说:“因为我害怕他,去送他的。
亭长不能接受馈赠,所以来告他。
”卓茂说:“你做得不对啊。
乡里之间还讲究礼尚往来,相互表示亲近。
官吏只是不能乘势求取馈赠。
你又不修行,如何能远走高飞、脱离这个世界呢?亭长是个好官,过年送些米肉也是应该的。
”那人说:“法律不是禁止吗?”卓茂说:“我给你讲道理,你不会有怨恨之心。
我要讲法律,就没有手足之情可言了。
接受这次教训呢,还是接受法律惩处,希望你回去三思!”那人知道错了,那亭长也很感激。
开始官吏笑卓茂,郡里专门给卓茂配了精通法律条文的官吏,卓茂也没有意见。
几年后,密县人都讲起道理来,道不拾遗。
汉平帝时,天下蝗虫成灾,河南二十多个县受害,单单密县幸免。
太守亲自去看了才相信。
“远走高飞”指寻找出路或摆脱困境。
(出自《后汉书?卷二十五》)远走高飞,指象野兽远远跑掉,象鸟儿远远飞走。
比喻人跑到很远的地方去。
多指摆脱困境去寻找出路。
今多指男女私奔。
抱佛脚相传在古时候,在我国西南的南亚地区,有一个外民族建立的小国家,这个小国家的民众都是信仰释迦牟尼的佛教徒。
事事都主张以慈悲为怀,只要你有慈悲之心,即使犯了再大的错也能安然无事。
有一次,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挣断了锁链和木枷越狱逃跑了。
第二天清晨,官府发现后即派兵丁差役四处追捕。
那个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已近,他自知难以逃脱,便一头撞进了一座古庙。
这座庙宇里供着一座释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无比。
罪犯一见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脚,号啕大哭起来,并不断用磕头表示忏悔。
这个罪犯一边磕头,一边嘴里不停地说:“佛祖慈悲为怀,我自知有罪,请求剃度为僧,从今往后,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不一会儿,他的头也磕破了,弄得浑身上下都是鲜血。
关于自相矛盾的成语典故

关于自相矛盾的成语典故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接下来由店铺为大家推荐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自相矛盾
矛与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
长矛用来进攻,可以刺杀敌人;盾牌用来防御,可以保护自己。
楚国有个出售武器的人,带着他制造的矛和盾到处推销。
逢人就说他的矛和盾是用最坚硬的材料制成的。
他一会儿指着盾牌对人夸口:“我的盾是特制的,最坚硬,任何武器也刺不透!”一会儿又举着长矛吹嘘:“我的长矛是最锋利的!能刺透任何东西!”
有个人问:“那么用你的长矛去刺你的盾牌,又会怎样呢(原话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问得他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成语“自相矛盾”就来自这个故事。
它用来比喻那种办事、说话前后抵触、互相对立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头浙米成语典故
“矛头浙米”形容处境极端危险。
此典出自《晋书,顾恺之传》:“ 矛头淅米剑头炊。
”
顾恺之(公元341—402年),字长康,,晋代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是东晋一位杰出的画家。
顾恺之性情坦率,而且为人诙谐幽默,人们都爱同他开玩笑。
他曾给大司马桓温当参军;二人非常亲近。
桓温死后,顾恺之给殷仲堪当参军,依然和大家相处得很融洽。
《殷仲堪在荆州时,顾恺之请假东归省亲,在路上遇到大风大浪,庆幸的`是他并没受伤。
顾恺之回到荆州之后,人们向他问起会稽一带的山川景致。
顾恺之咬文嚼字地回答道:“千峰竞秀,万川争流。
草木葱茏繁茂,恰似云霞满天,蔚为壮观。
”那时候,桓玄(曾任江州刺史)同顾恺之一起就座,陪同殷仲堪,共同比赛,每人说出一句说到尽头的话。
顾恺之先说:“火烧平原,焚毁无遗。
”桓玄说道:“白布缠棺,挑起幡旗。
”殷仲堪说道:“投鱼深泉,放走飞鸟。
”这种说到尽头的话说过后,又比赛说描述惊险情景的话。
桓玄说:“矛头淅米剑头炊”(矛尖上淘米,剑刃上做饭)。
殷仲堪说:“百岁老汉,攀登枯枝。
”有于个参军插话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殷仲堪有一只眼睛失明,听到“盲人骑瞎马”一语,吃了一惊,大为光火,说道:“说这种危语,真是逼人太甚了!”于是,于是大家不再说下去了。